说说古人的名、字、号
古代名人字,号,谥号
![古代名人字,号,谥号](https://img.taocdn.com/s3/m/6a7a3ef3f01dc281e43af043.png)
古代名人字,号,谥号中国古人的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
我们现在称某人的名字是什么与古人是不同的。
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
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
自称用名,称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衡字平子、“击鼓骂”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孟頫字子昂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古典,如: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
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神”)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
先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轼、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
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
如唐代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东坡、板桥等)。
古人的名、字、号
![古人的名、字、号](https://img.taocdn.com/s3/m/4c1242d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b.png)
古人的名、字、号家谱中人物的简介和古文、古诗词中介绍作者时,总是碰到名、字、号。
古人的:一、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二、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有两种情况:①“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②“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韩愈,字退之。
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为“字”,例如诸葛亮字孔明。
古人通常尊敬对方称自己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名。
三、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
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
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
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以上字的。
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
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古人的“字”20世纪以后出生的人,姓名都比较简单。
在秉承先辈姓氏的前提下,取一个字或两个字作为名就算完事。
对于他们来讲,“名字”是一个单纯词,意义不可再分割。
但是,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独立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
这里专讲古人的“字”。
从周代开始,人们在名以外,又另取字。
《礼记·檀弓》称:“幼名,冠字。
”这句话的解释是:“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年二十有为父之道” 时加“字”,当然是说男子;对于女子,则是“许嫁笄而字”,到了可以出嫁之时(15岁)加“字”。
人一出生就要起名,是为了分别彼此,否则便无法以独立身份进入既有的社会秩序系统之中。
对小孩直呼其名,不会有什么顾忌,但同样对已经成年者,便显得不够尊重,取字,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古人名字大全
![古人名字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b003b06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1.png)
古人名字大全在古代,人们取名字的方式与现代有很大不同。
古人名字的命名通常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这些名字不仅仅是代表一个人的身份,还承载着家族的传承和社会的价值观。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古人名字的大全,帮助您了解古代人们取名的习俗和含义。
一、男子常见名字大全1. 明明字在古代起源于“光明”的含义,取名为“明”的男子往往寓意聪明、智慧。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叫做“明”字,如明太祖朱棣等。
2. 强强字意为坚强、有力。
这个名字在古代常出现在勇敢、刚毅的男子身上,寓意着他们的坚定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3. 信信字代表着真诚、可靠。
古代人们给取名为“信”的男子,希望他们能言行一致,有诚信的品质。
4. 雄雄字常代表着强壮、勇敢和雄伟,也有着阳刚之气。
古代有许多英勇的将领和武将取名为“雄”,如项羽、岳飞等。
5. 志志字代表着志向、抱负和精神追求。
很多有雄心壮志的古代名人都会带有“志”字,表示他们追求梦想、勇往直前的精神。
6. 育育字在古代有孕育、教育之意,起到繁衍后代和培养后人的作用。
很多古代名士以“育”字为名,寓意他们将传承学问和为人师表。
7. 翔翔字代表着“飞翔”的意思,象征着高飞远航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有些古代文人墨客会取名为“翔”以表达他们的文学才华和志向。
8. 弘弘字在古代多有弘扬、弘教的意思。
很多古代文化名人都有“弘”字,寓意他们通过扩大影响力和弘扬文化来造福社会。
9. 隆隆字在古代常常用来表示丰盛、兴盛,有着吉祥、祥瑞之意。
古代许多皇帝和王侯都有“隆”字,表达富贵、盛大的寓意。
10. 贤贤字代表着仁德、聪明和有才华。
这个名字在古代常用来称呼有道德修养和学问的人,如孔子的名字即为“丘贤”。
二、女子常见名字大全1. 美美字在古代有美丽、端庄的含义。
女孩取名为“美”寓意她们的外貌和品质都像美丽的花朵一样动人。
2. 雪雪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常以纯洁、美丽的形象存在。
古人给女孩取名为“雪”,象征她们洁白纯净、高雅高贵。
古人的名、字、号
![古人的名、字、号](https://img.taocdn.com/s3/m/37e7cf7da76e58fafab00387.png)
古人的名、字、号古人的名、字、号作者/王少华贾文丰姓和名的由来《说文5种:“名于父为类。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
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
”(《左传·桓公六年》)古人十分重视这段话,《礼记》等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
这里所谓的“以名生为信”,就是按人出生时与某事相关联取名,并且该事要真实可靠,如郑庄公出生时逆生,他的母亲武姜为他取名寤生;鲁公子友出生时,有纹在其手上,好像“友”字,故取名为友。
所谓“以德命为义”,即以祥瑞之事来取名,如太王感到文王将来必定昌盛,故为其取名“昌”。
所谓“以类命为象”,即根据出生后的相貌特征与某物类取名,如孔子“生而首圩顶”,名丘。
所谓“取于物为假”,即假借万物之名而命名,如陈宣公、宋昭公皆名杵臼;再如孑L子的儿子伯鱼出生时有人送鱼,故取名鲤。
所谓“取于父为类”,即以与其父相关相类的事取名,如鲁庄公与其父同生日,取名日同。
同时,命名还有6条禁规:1.不以国名作人名;2.不以本国官名作人名;3.不以本国山川名作人名;4.:“名”是供成年、结笄加字、许配基本上是一回事。
名和字的关系古人是先有名而后有字,字由名而孳生。
所以古人取字一般都遵循着“名字相应”的原则,就是名与字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
《白虎通义·姓名》日:“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知其名。
”从名与字的连带关系和构成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同义互训。
如诸葛亮,字孔明;张衡,字平子;秦观,字少游。
这里的亮与明、衡与平、观与游同义,可以相互注释。
反义相对。
如朱熹,字元晦;韩愈,字退之。
这里的熹与晦、愈与退都是反义相对的。
连义推想。
如关羽,字云长,取庄子《逍遥游》句:“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由“翼”想到羽毛,进而由“垂天之云”推想到云长。
苏轼字子瞻,由倚轼而推想到瞻望。
秦观。
长幼。
其中的“伯”与“孟”又有区别,嫡妻所生长子(女)称“伯”,妾所生长子(女)称“孟”。
古代人物称谓汇集
![古代人物称谓汇集](https://img.taocdn.com/s3/m/86f5f09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ee.png)
古代人物称谓汇集古代人物称谓汇集[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于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子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
古代名人字号
![古代名人字号](https://img.taocdn.com/s3/m/b10d5f26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8.png)
古代名人字号司马迁——名:迁,字:子长苏轼——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李格非——名:格非,字:文叔屈原——名:平,字:原;又紫云名:正则,字:灵均韩愈——名: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蒲松龄——名: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沈括——名:括,字:存中白居易——名: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文天祥——名: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欧阳修——名: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杜牧——名:牧,字:牧之杜甫——名: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李白——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柳宗元——名: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李商隐——名:商隐,字:义山,号:玉生王羲之——名: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王安石——名: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袁枚——名: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陶渊明——名: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曹操——名: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刘禹锡——名:禹锡,字:梦得李煜——名: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范仲淹——名:仲淹,字:希文柳永——名: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田陆游——名:游,字:务观,号:放翁辛弃疾——名: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孟浩然——名:浩然,字不详晏殊——名:殊,字:同叔王勃——名:勃,字:子安岳飞——名:飞,字:鹏举王维——名:维,字:摩诘孔子——名:丘,字:仲尼孟子——名:轲,字:子舆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庄子——名:周荀子——名:况韩非子——名:非李密——名:密,又名:虔,字:令伯。
古人的名、字、号
![古人的名、字、号](https://img.taocdn.com/s3/m/644b6a63ddccda38376baf6e.png)
古人的名、字、号现在人只有名,没有字。
现在讲的“名字”这个词,由“名”、“字”两部分组成,但其中的“字”已经没有实在意义了。
“字”这个字的结构是“子”上面加个“宝盖儿”,这“宝盖儿”就是房屋。
“字”的本义是在屋子里生小孩儿。
引申为孳生、繁衍。
名字的“字”其实就是从名衍生而来的,所以叫做字。
《颜氏家训》说:“名以正体,字以表德。
”“表”就是表达,所以字又叫表字。
上面说的归纳起来就是,字是从名派生出来的,它的作用是表达名的意思。
过去人一出生,家中长辈就给取个小名。
小名,又叫乳名、幼名、奶名。
比如司马相如小名“犬子”,曹操小名“阿瞒”,刘禅小名“阿斗”,刘裕小名“寄奴”。
小名起得比较随意,有的是专门找难听的“贱名”来,说是这样的孩子鬼会讨厌,好养活,于是,“狗剩”、“狗不理”、“石头儿”、“鸭蛋”、“阿猫”、“柳娃”全来了。
上学后,才有了正式的名,这名又叫学名、大名、大号。
但是这时候还没有字。
《礼记》中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
”这里说的是古人的一种礼俗,那时候,小孩子生下来3个月由父母命名,男子到了20岁,由父亲在宗庙主持冠礼,把头发束起来,在头顶盘成髻,这表示可以娶媳妇了,有资格参军与参加祭祀了。
然后由身份高的老人根据男孩的名取字。
有了字的男人,才算是成年男子汉。
女孩子到15岁举行笄礼,取字。
所谓笄就是在头发上插簪子,这表示女孩可以找婆家了。
过去说的“待字”就是待嫁,“未字”就是未嫁,“字人”就是出嫁的人。
原始人认为,名代表人的灵魂,不能随便被别人叫,这种对人名的禁忌后来演变为礼俗,人们认为直接称呼别人的名是不敬的行为。
《礼记·檀弓》:“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
”尊长者对晚下者可以称名,但晚下者对尊长者、平辈之间不能称名。
只有表示轻蔑时,才可以真呼其名。
有名不能叫,那怎么办?这时字就有了用处,以字相称可以避免称名。
这样字就起到了避讳称名的作用。
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时,曾作严武幕僚。
古人的名、字、号
![古人的名、字、号](https://img.taocdn.com/s3/m/0d8f5435b84ae45c3b358cf6.png)
古人的名、字、号导读:本文古人的名、字、号,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古人的名、字、号作者/王少华贾文丰姓和名的由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的增多,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的日益密切,为了把某一群人与另一群人区分开来,便出现了某一群人共有的标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姓”;在一群人中间,为了把这中间的你、我、他区分开,也就出现了只属于个人的标志,这种标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名”。
关于名的起源,从汉字“名”字本身也可推知其最早的含义。
这一汉字由“夕”和“口”两部分组成,对此,《说文解字》解释说:“名,自命也,从口、从夕。
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意思是说,在早期的交往中,人们白天相见,能通过形体、面貌,相互识别。
一旦到了晚上,相互之间看不清楚,就只能通过自我报名来区分你我了。
可见,人名的产生是与社会实际的需要有关,它的最本质的作用,就是在社会交往中所有场合都可能区别人的个体,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
取名的依据夏商两代留下来的一些人名如:孔甲、外丙、雍己、盘庚、武丁等和天干相联系,可能和某种时辰有关。
春秋时期有些人名如“黑臀”、“黑肱”等应是以生理特征命名的。
可见那时的名字还是很朴素的。
古时婴儿出生3个月以后由父亲命名。
命名的方法,鲁国大夫申缔将其归纳为5种:“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
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
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
”(《左传·桓公六年》)古人十分重视这段话,《礼记》等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
这里所谓的“以名生为信”,就是按人出生时与某事相关联取名,并且该事要真实可靠,如郑庄公出生时逆生,他的母亲武姜为他取名寤生;鲁公子友出生时,有纹在其手上,好像“友”字,故取名为友。
所谓“以德命为义”,即以祥瑞之事来取名,如太王感到文王将来必定昌盛,故为其取名“昌”。
中国古代的姓名称谓有哪些
![中国古代的姓名称谓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1a64f1f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6.png)
中国古代的姓名称谓有哪些基本称谓【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 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清朝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中国古代文人字号
![中国古代文人字号](https://img.taocdn.com/s3/m/904b85805fbfc77da269b1e8.png)
文学常识1.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消灭群雄,统一北方,奠定曹魏政权的基础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谥号:武皇帝庙号:太祖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别称):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4.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一说字千里,号东篱,元朝(今北京)人,著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其作品《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马致远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古人字号
![古人字号](https://img.taocdn.com/s3/m/1a5df17427d3240c8447ef3c.png)
古人字号例举
陶渊明 字元亮 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 贺知章 字季真 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 王昌龄 字少伯 没有号 杜甫 李白 字子美 号少陵野老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 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 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 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 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姓名字号解说.2
还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 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 所以人们喜欢用它, 如孔桩,字子思;仲由,字子路; 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健; 苏轼, 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5.意义相延的:即表率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这种情况可称之为“延伸式”。 如: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这是对太意的延伸。 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释了牧的含义。 杨达,字士达。士达,即士进的意思,进一步延伸了达的含义。 丘锡,字永锡。永锡是“永锡难老” 的省约,出自《诗经· 鲁颂》,延伸了锡的含义。
古人小名.2
如: 晋献公小名虿,虿是蝎子的意思;郑庄公出生时难产,所以取小名为“寤生”;还有些乳名,记 载着小儿襁褓中的经历,
如东晋末年的大诗人谢灵运出生旬日,便被送到杜冶家哺养,至15岁方归本籍,故乳名“客 儿”。
古代名人最爱起什么小名?
古代名人小名都以俚俗丑贱为原则,上起贵胄王孙,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如此,这与从正面体 现社会秩序和生活理想的典雅好听的人名迥然不同,由此构成中国姓名文化中乳名类的一个共 同特色。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长辈对小儿钟爱怜惜之至,惟恐不能顺利健康地成长,遂有意标示卑贱, 用逆反方式掩饰亲昵的感情。
古代所有名人谥号大全
![古代所有名人谥号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c0f5cef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f.png)
古代所有名人谥号大全古代名人字,号,谥号中国古人的姓名和现代一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代表个人的符号。
我们现在称某人的名字是什么与古人是不同的。
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
古人一诞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号;死后有谥号。
《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 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
自称用名,称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创制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文学家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都是反义。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古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
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神”)字鸿渐,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古人的“名”、“字”还常用来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辈。
先秦时,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长幼,如伯夷、叔齐,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
汉代以后逐渐在“名”或“字”中用同样的字或偏旁表同辈关系,如宋代文学家苏轼、苏辙兄弟共用偏旁“车”表同辈。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还有号。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又称别号。
封建社会的中上层人物(特别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为自己取号(包括斋名、室名等)。
如唐代李白的青莲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苏轼的东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郑燮的板桥等,都是后人熟知的;有些别号的使用率甚至超过本名(如苏东坡、郑板桥等)。
中国古代文人字号
![中国古代文人字号](https://img.taocdn.com/s3/m/0c9a913a524de518974b7d1c.png)
中国古代文人字号1、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客死于柳州。
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50岁。
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人称柳河东或柳柳州2、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3、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
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4、袁枚(公元1716—1798年)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
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才华出众,诗文冠江南5、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
杜甫号少陵野老、少陵杜甫生平 [唐代]诗人。
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 6、韩愈——韩昌黎(郡望),韩十八(行第),韩吏部(官至吏部侍郎),韩文公。
7、苏轼——东坡居士(曾在黄州城东一坡地自耕),诗神(诗挥洒自如),苏赵郡(郡望),苏学士(官名)。
8、王安石——半山(曾隐居江宁半山),王文公(谥号),王临川(籍贯),王荆公(爵名)。
9、李白——诗仙(雄浑奔放),青莲居士(曾住四川青莲),李谪仙(才气横谥),李十二(行第)。
10、杜牧——杜紫薇(曾写过《紫薇花》),小杜(有别于杜甫)。
11、贺知章——诗狂(秉性放达),四明狂客,贺八(行弟),贺秘监(宫至秘书监)。
12、王维——诗佛(佛教意味),王右丞(官名)。
13、白居易——白二十二(行第),白司马(官名),诗魔(写诗刻苦),白香山(地望),香山居士。
14、秦少游——秦七(行第)秦学士(官名)山抹微云君(山抹微云)。
15、黄庭坚——黄八(行第),涪翁(贬为涪州别驾),山谷道人(读于潜山县山谷寺),贫乐斋。
16、柳宗元——柳八(行第)柳河东(山西永济,地望)柳柳州(官地)。
17、李清照——易安居士(盼望生活安定,住处为易安室)。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字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字号](https://img.taocdn.com/s3/m/fbe802f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9.png)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姓名字号(一)古人名、字、号辑录:孔子,名丘,字仲尼,号圣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号亚圣。
司马迁,字子长,官太史令。
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有“诗圣”之称。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韩愈,字退之,谥号文杜牧,字牧之,晚年居樊川别墅,因号杜樊川。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
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苏洵,字明允,号老泉。
司马光,字君实,谥号文正。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李清照,字易安,号易安居士。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
关汉卿,号己斋叟。
施耐庵,原名耳,后名子安,字耐庵。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二)古人作品命名1,以地名命名《柳河东集》(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昌黎先生文集》(韩愈,祖籍河北昌黎县)《孟襄阳集》(孟浩然,湖北襄阳人)《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江西临川人)《亭林诗文集》(顾炎武,江苏昆山亭林镇人)《小仓山房文集》(袁枚,辞官后,定居江宁小仓山)2,以书室名命名《聊斋志异》(蒲松龄)《饮冰室合集》(梁启超)《惜抱轩诗文集》(姚鼐)《七录斋集》(张溥)3,以谥号命名《王文公集》(王安石,谥号“文”)《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修,卒谥“文忠”)《诚意伯刘文成公集》(刘基,封诚意伯,谥“文成”)《范文正公集》(范仲淹,谥号“文正”)4,以名号命名《诚斋集》(杨万里,别号诚斋)。
古代名人字号
![古代名人字号](https://img.taocdn.com/s3/m/9dffce78482fb4daa48d4b05.png)
古代名人字号、
司马迁——名:迁,字:子长//苏轼——名:轼,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李格非——名:格非,字:文叔//屈原——名:平,字:原;又紫云名:正则,字:灵均//韩愈——名: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蒲松龄——名: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
生//沈括——名:括,字:存中/白居易——名: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文天祥——名:天祥,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欧阳修——名: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杜牧——名:牧,字:牧之//杜甫——名: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李白——名: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柳宗元——名: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柳柳州李商隐——名:商隐,字:义山,号:玉生//王羲之——名:羲之,字:逸少,世称:王右军//王安石——名: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袁枚——名:枚,字:子才,号:简斋、随园老人//陶渊明——名:渊明,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曹操——名:操,字:孟德,小名:阿瞒//刘禹锡——名:禹锡,字:梦得//李煜——名: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世称李后主范仲淹——名:仲淹,字:
希文//柳永——名:永,原名:三变,字:耆卿,世称:柳七、柳屯
田//陆游——名:游,字:务观,号:放翁//辛弃疾——名: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孟浩然——名:浩然,字不详//晏殊——名:殊,字:同叔//王勃——名:勃,字:子安//岳飞——名:飞,字:鹏
举//王维——名:维,字:摩诘//孔子——名:丘,字:仲尼//孟子——名:轲,字:子舆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庄子—
—名:周//荀子——名:况//韩非子——名:非//李密——名:密,又名:虔,字:令伯。
古代字号以及古代名人字号大全
![古代字号以及古代名人字号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2b53e1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98.png)
古代字号以及古代名人字号大全古代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往往又有字、号,有时还不止一个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称呼。
比如,屈原,战国楚人,名平,字原、号灵均。
古人的字号 - 字“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①同义反复。
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
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②反义相对。
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
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
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頫(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③连义推想。
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字子瞻(《左传僖2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古人的字号 - 号号也叫别称、别字、别号。
《周礼·春官·大祝》:“号为尊其名更美称焉”。
名、字是由尊长代取,而号则不同,号初为自取,称自号;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称尊号、雅号等。
号起源很早,但直至六朝时期还不流行,葛洪、陶潜有号,当时多数人没有。
到唐宋间才特别盛行起来,原因有二:1、伦理道德加强,2、文学发达,文人讲究文雅。
至明清,由于文人范围扩大,加上帝王提倡,更加盛行起来。
纵观古人命号特点,我们也可以概括为几条。
自号一般都有寓意在内。
1、或以居住地环境自号:如陶潜,自号五柳先生。
李白自幼生活在四川青莲乡,故自号青莲居士。
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陆游,号龟堂。
辛弃疾号称稼轩居士。
明武宗朱厚照自号锦堂老人,明世宗朱厚璁自号天池钓叟,明神宗朱翊自号禹斋。
乾隆晚年自号十全老人、古稀天子。
咸丰(奕 )自号且乐道人。
2、或以旨趣抱负自号:杜甫,自号少陵野老,“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六一居士”是欧阳修晚年的自号。
高考文学(化)常识题——古代姓名字号及称谓
![高考文学(化)常识题——古代姓名字号及称谓](https://img.taocdn.com/s3/m/b4dc031e52ea551810a687d7.png)
古代姓名字号及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称字】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
《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
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古人名字号的用法
![古人名字号的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a8ea22d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e.png)
古人名字号:古人的“个性名片”你能想象吗?在古代,一个人可能有好几个名字,就像现在有的人有微信名、微博名、游戏名啥的,只不过古人的名字那可讲究多了。
这名字啊,就像是古人的“个性名片”,今天咱就来唠唠古人名字号的用法。
先说说“名”。
这“名”呢,一般是出生后不久爸妈给取的,就跟咱现在的大名似的,是最正式的称呼。
不过在古代,这“名”可不能随便乱叫,尤其是小辈不能直接喊长辈的名,不然可就犯了大忌啦!就像《红楼梦》里,贾宝玉喊他老爸贾政,那可都是恭恭敬敬的,绝对不敢直接叫名。
这“名”啊,感觉就像是一个被珍藏起来的宝贝,只有在特别正式的场合或者长辈称呼晚辈的时候才会拿出来用用。
再说说“字”。
这“字”可就有趣多了,一般是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的时候取的。
这“字”就像是给“名”找了个伴儿,有了“字”,就表示你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出去闯江湖啦!而且啊,“字”通常是用来给朋友、同辈之间称呼的,显得比较亲切。
你看李白,字太白,他的好朋友杜甫就经常喊他“太白兄”,这一听就觉得关系铁得很。
感觉这“字”就像是一把打开友谊之门的钥匙,让大家能更亲近地交流。
最后就是“号”啦。
这“号”可就比较随性了,就像是古人给自己取的一个昵称或者笔名。
有的是根据自己的居住环境取的,像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因为他家门前有五棵柳树;有的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取的,像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因为他有“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老于其间”。
这“号”啊,就像是古人展示自己个性和生活态度的小窗口,让人能透过它看到古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你看,古人的名字号各有各的用法,是不是很有意思?这就像是他们在那个时代留下的独特印记,让我们后人能通过这些名字号,穿越时空,去和古人来一场奇妙的对话。
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的名人字号
![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的名人字号](https://img.taocdn.com/s3/m/6545cda284868762caaed562.png)
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作家的名人字号古代作家作品常识是中考语文中常考的内容,现依据新课标和教科书推荐的优秀古诗文阅读背诵篇目,筛选梳理出古代重要作家作品的相关常识,供参考。
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
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
《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著有《韩非子》一书。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
古代男子好听的字号
![古代男子好听的字号](https://img.taocdn.com/s3/m/8d566f7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2.png)
古代男子好听的字号《古代男子好听的字号》在那遥远的古代,男子们不仅有名,还有字和号呢!这字和号可不像咱们现在的小名,那讲究可多啦!你想想看,要是一个男子走在大街上,别人称呼他的字或者号,是不是感觉特别有范儿?就好像武侠小说里的大侠,一报出自己的字号,那威风劲儿,简直让人羡慕得不行!比如说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这“青莲居士”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诗意?仿佛能让人看到他在一片青莲之中,悠然自得,饮酒作诗的画面。
再比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东坡居士”这四个字,是不是能让你联想到他在东坡那块地上,挥汗如雨,却又乐观豁达的模样?那古代男子为啥要有字号呢?这就好比咱们现在有大名和小名,大名是正式场合用的,小名是家里亲近的人叫的。
字呢,是成年之后,朋友之间互相称呼的,显得亲昵又尊重。
号呢,更多的是表达自己的志向、情趣或者生活的环境。
咱们来瞧瞧那些好听的字号背后都有啥故事。
有个叫“幽栖居士”的,你一听这名字,是不是觉得这人肯定是个喜欢安静,找个幽静的地方隐居起来的雅士?说不定他的家里周围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每天清晨被鸟儿的歌声叫醒,晚上伴着月光入眠。
哎呀,这生活,多惬意啊!还有“六一居士”,你是不是会好奇,为啥叫六一呢?难道是他六月一日出生的?哈哈,才不是呢!是因为他有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这一个老翁。
这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古代男子取字号可讲究啦!有的根据自己的出生地,有的根据自己的爱好,还有的根据自己的理想。
比如说,一个出生在泰山脚下的男子,可能就给自己取号“泰山郎”,多有气势!要是一个喜欢读书的男子,说不定就叫“书痴子”,这是不是特别形象?我就常常在想,如果我能穿越回古代,给自己也取一个字号,那该多好呀!我可能会叫“清风客”,因为我喜欢那自由自在、像清风一样的生活。
或者叫“星辰梦”,想象着自己能追逐着星辰,实现大大的梦想。
你们说,古代男子的字号是不是特别有趣?这可比咱们现在单纯的名字有意思多啦!他们通过字号,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追求,让人一听就能对他们有个初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说古人的名、字、号名与字,是中国古代姓氏文化与礼仪文化的产物,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需要,是在长期的封建制度与礼仪风俗的发展中形成的一套中国文化特有的规则与模式。
随着社会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传统的文化内涵已被当代人逐渐忽略与遗忘,旧的礼仪制度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改革、遗弃旧习俗应是顺理成章的事。
传统文化中以文人士大夫为主的名、字、号等称谓所传达的制度与礼仪内容、内涵则渐渐为现代人所陌生,甚至一些从事古典文学艺术研究的人也不甚了了,曾见有文章谈到古代姓名表字,或曰古人表字“了无余味,太过平常”,或曰古人“表字一般则由自己决定”云云。
正是“今人未必知古人,而有轻古人之色”。
大都昧于名与字的应有之义,或以自己的浅薄无知厚诬前贤,或以一知半解曲释本义。
试看今日书画界,可以说是名、字、号或是闭门造车乱起一通,或是附庸风雅俗不可耐。
其实,看看一个人的字、号,便可知此人文化修养的高低。
人的名、字、号甚至斋室号都应是有着一定含意、涵义,彼此间有着内在联系的有机组合。
今天的人们要想为自己命字起号,应当了解其间的关系,注意雅俗、文野、清浊、高下之别,做到文通理顺,字清义弘,意趣深涵,玩味隽永。
给大熊猫和宠物起个名号还要斟酌再三,何况书家画家,怎么能说“绝无称与不称之说”呢?古人于名、字、号之间的关系,可简单地概括为: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号以明志,斋室寄情。
名以正体姓名起源已不可考,但至少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古代姓与氏有别,有“正姓氏,别婚姻”之功用。
即男子称氏,以明血统;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后来氏族部落解体,奴隶制社会消灭,社会发展,姓氏合一并逐渐稳定下来,经过数千年的演化,从古至今中国人使用过的姓氏已有八千多个,《万姓统谱》收录姓氏三千五百余个。
今天常见的姓氏也有四百多个。
宋代编纂的《百家姓》只是括其大概而已。
姓氏在古代是地位和身份的标志,名也是贵族阶层才有资格获取的。
后来在社会变革和进步中扩散到社会各阶层,合称姓名。
古人取名是件庄重严肃的事,被认为名不但将要伴随人度过一生,并且还与命运有关。
婴儿出生三个月后便要取名,由父亲命名并举行郑重的仪式,这个名字一般是乳名,亦即俗称的“小名”。
待到八岁入小学,再取学名,亦即所谓的“本名”,俗称“大名”。
命名时要对名字的字意、字义甚至音调的平仄都做慎重周密的考虑,使其形、音、义皆谐美,这便是“名以正体、字以表德”(《颜氏家训?风操篇六》)的原则。
具体的标准则有所谓的“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左传?桓公六年》)。
信,即根据出生时的特点、情况来命名,如明代书法家李梦阳出生时其母梦日坠怀,故以“梦阳”名之;义,即以祥瑞吉庆的字来命名,古诗句中有“因露寝兮产灵芝,象三德兮瑞应图”,明代书法家张瑞图即取其义;象,即用以物喻志的字来命名,如清代书家吴飞鹏,鹏为传说中最大的鸟,善高飞;假,即借山川花木等事物的名称来命名,如宋代大诗人、书法家苏轼,“轼”为车箱前扶手横木;类,即用家族、双亲的相关字眼来命名,如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取名王献之等。
后人取名则多受社会地位、文化修养、信仰爱好、时代风气等影响,或誉美,或褒德,或喻义,或励志,或祈福,或吉祥……中国人的姓名虽十分繁杂,却总能于一个人的姓名中窥见其民族、地望、家庭、身世、文化、教养、爱好等等,可以说名字是信息量最大的汉字符号,故历来不乏专门研究名字之学问者。
元人吴澄辨仓颉名曰:“仓颉古文读如折。
”(《游通仲字说》)元人王恽曾说:“古者制名,皆存义例,有象其类而命之者,因其材而笃之者,或审其刚柔而抑扬之者,或察其气焰而取与之者,非徒观美夸大而已也。
”(《张掾史名说》)名字的变更,亦皆事出有因,亦颇庄重,多由长者为之,吴澄《跋曾翰改名说》:“乙卯进士李路、戊午进士李岳往年以予游,病其名之不雅驯,予为更今名。
”更名是为了使名字更有深意:“昔司马长卿慕蔺相如,故名相如,顾元叹慕蔡邕,故名雍。
”(《颜氏家训?风操篇六》)字以表德古代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结发戴冠。
《礼记》:“男子二十冠而字之。
”即成人后根据本名的涵义另立别名即字,一般是彰意明义,正名表德。
《仪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故字又称“表字”。
由此可知字是名的涵义的阐发与延伸。
清人钱大昕谓:“名之于字也,有以相承为义者,由之字路,启之字开是也;有以相反为义者,哆之字敛,黑之字晰是也。
”(《潜研堂文集》)这是说立字常用相辅相成或者相反相成两种方法。
相承为义者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字清臣,相反为义者如清代著名书画家郑燮字克柔。
过去人们相互交往见面或信函中多称字而不直呼其名以示尊重,即“人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之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因此有“褒则书字,贬则书名”(《春秋?僖公二十五年》)。
直接称呼人的名是不礼貌、不友好的表现。
古代书画家落款署名若要名、字皆写上时,一般是字在前名在后,如“克柔郑燮”,或号在前名在后,如“板桥郑燮”等。
起字大都是求之于德高望重的前辈或师长:“谭适既冠,其父奉政公字之曰立之。
公之友为作字辞者凡三,复以请于余。
”(吴澄《谭适字说》)可见谭适的字是征之于其父与诸长辈、名流的。
也知取字是件谨慎严肃的事。
正如王恽所言:“古人制名与字本以假代称道,因其材而进退之,非欲求胜而滋美也。
”(《温总管字说》)元人胡祗曾解释过他的四个儿子的名与字之取义:“古人名字,不取美称,申之对鲁桓公,概可见矣。
后世率多张大夸美,略无意义,甚不足取法,胡子有子四人,各因性分之所短者而戒之,庶几勉励,强其不足,以趋于中也。
长子和柔而少执持,故名曰持,字伯持。
次子刚决暴白而少蕴藉,故名曰蕴,字仲蕴。
三子讷讷退缩而少振扬,故名曰扬,字叔扬。
季子凡庸浅小而乏宏毅,故名曰宏,字季宏。
余之命名者如此,非夸美也。
汝四人者,当知之。
”(《名字说》)其中字还包括了伯、仲、叔、季的排行。
号以明志古人的号比较复杂,今人则更无讲究了,但由于都是思维的产物,故仍是其心境心态的展现。
或与彼时有关,或与彼地有关,或与心绪有关,或与所遇有关。
大都能体现其思想、志趣、爱好、倾向等。
如宋代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在安徽潜山时,因流连山谷寺风光而自号山谷道人,在贬谪涪州后,又号为涪翁。
明代书法家黄道周自幼坐卧石室中读书养性,故号石斋。
书画家陈洪绶在明亡后浪迹佛门,冷眼尘世,自号悔迟。
书法家傅山于明亡后着朱衣(明朝皇帝为朱姓)、居土穴,以表抗清复明之志,因号朱衣道人等。
朱耷号八大山人,题书画时“八大”二字联缀,“山人”二字联缀,类“哭之”、“笑之”,以泄其悼明睥清之意。
清代书画家高风翰五十四岁时因病残右臂,以左手作书画,遂号尚左生、丁巳残人等。
或谓“号,谓尊其名,更为美称焉”。
如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欧阳修以自己一老翁,加上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字、一架琴、一局棋、一壶酒共六个一而自称“六一居士”;陆游忧世疾俗、藐视权贵而号“放翁”。
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居皖公山下,析“皖”字而号“完白山人”……元人王炎午说:“上古有名,中古有字,末世或以号行耳。
”(《戴正传斋号说》)故有些书画家一生有多个号甚至几十个号者并不鲜见。
斋室寄情斋室取名与主人的身份、居处、情趣、学识、性格、好恶、穷通、心态、阅历等关系密切。
如宋代大书画家米芾收藏有晋代法帖多种又甚为钟爱,因而名其室曰宝晋斋。
而元代的书画家李倜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连居室内的摆设都要紧随晋代士人的标准,行走坐卧也崇尚晋人风习,因此将书斋命名为“拟晋山房”。
清代收藏家、书法篆刻家陈介祺藏有战国至魏晋古玺印一万枚,故颜其居为“万印楼”。
张伯驹以重金购藏西晋陆机《平复帖》,保护了国宝以免流失境外,特称其居为平复堂。
苏局仙以水清石坚自励,斋名为水石居……斋室命名有着座右铭般的警示功能,胡祗《客斋记》中说:“堂斋亭轩之命名,几杖盘盂之有铭,非所以张虚誉而取口称,实欲朝夕面对,抑有余而强不足,无斯须而不自戒饬警惧也。
”斋室名宜优雅含蓄,忌俗、忌重。
如清代以“听雨”颜其斋室的名家有二十多个,以“居易”命名斋室的名家亦有二十多个。
今人动则“醉墨”、“墨痴”、“墨人”……多不胜数,既俗又重,亦当避开。
同样道理,字、号亦应避俗、避重,君不见《古今人物别名索引》中,“文肃”条下列出的竟有54人之多,今天的书画家、书画爱好者在字、号、斋命名时尤应慎重在公私交往过程中,笔者的称谓常常被朋友误会的现象,所以,就毛遂自荐的给朋友解释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斧正。
就文化而言,作为基础的中国姓氏文化,目前几乎已经失去了文化。
中国人只能有姓与名,不能有字与号。
结果,中国人的姓名完全成为没有文化的纯粹符号,中国人的重名现象严重,中国人的姓名可谓有其形而无其神。
中国传统姓名由三大元素构成首先我们来看看存在了至少三千年的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姓氏文化。
从制度文化看,中国传统姓名由三大元素构成:姓,名,字号。
这三大要素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体现了不同社会成员(家庭成员)的权利。
姓是祖宗规定的,是继承的,或神授,或王授,或某种组织确定,它界定了不同家庭或不同家族之间的社会关系;名是长辈确定的,或来自父亲母亲,或来自由父母授权的叔叔舅舅、大师等,它是在界定了不同家庭或不同家族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家庭或家族内部不同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字是姓名人在成人后确定的,在基于血缘的姓与名背景之下更加体现姓名人的社会特性,更加突出表明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人生追求和人生哲学,同时还体现一种文化艺术修养。
因为姓与名都是来自他人的,只有字号是自己的。
有时,为了更加个性化,字号可以分为字与号。
历史上,有不少名人他们的姓与名大家也许早已遗忘,但他们的字号却永垂史册。
比如:姜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关公,姓关,名羽,字云长;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孙文,字逸仙,号中山;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等等。
显然,这些名人的字号或字与号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几乎一个字号就是一篇论文。
见到这样的字号,让人感慨、让人感悟。
没有这样的字号,姓名还有多少文化含量呢?重名现象严重带来管理问题今天的中国,由于缺少字号使姓氏文化制度残缺而导致重名现象严重,既给政府与社会的管理带来严重问题,也对个人社交活动有所不便与阻碍。
据公安部治安管理局2007年对全国户籍人口的一项统计分析显示:我国的王姓有9300万人,为中国第一大姓,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25%。
第二大姓是李,有9200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19%;第三位是张姓,有8750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83%。
前100个姓氏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高达8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