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健康
健康是与人有关的事,其定义与人对健康的认知密切相关。人类对健康的认识主要从微观及宏观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健康的概念
1.健康的微观概念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
(1)健康就是没有疾病:这是一种传统的生物个体健康观。此概念是对健康的消极定义,因为它没有真正回答健康的实质,也没有说明健康的特征,而是将健康与疾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显然,这对于人们认识健康、研究健康、谋求健康,都没有实际意义。
(2)健康是人们感到身体舒适:此定义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认识健康。但必须注意,虽然健康的身体会给人带来舒适,拥有健康身体的生活较之不健康身体的生活更为舒适和愉快。但是,健康并不等于舒适,例如使用某些药物(如吗啡)后,能给身体带来暂时的舒适,但成瘾后则会从根本上破坏人的健康。
(3)健康是人体正常的功能活动:此定义虽然古老,但它抓住了健康的重要特征,使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前进了一步。人通过其各种功能的发挥,从而达到与环境的和谐或平衡而生存。人体各部位功能如何,当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人体的健康程度,但这一定义却忽视了人体精神心理的作用与影响。
(4)健康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与上述健康定义相比,此定义增加了人的精神、心理层面,认为人的健康不仅只是躯体的健康,也应包括心理健康。这个健康定义比前者又进了一步,但它仍欠全面,只从微观的角度分析了健康,而没有把健康置人人类生活的广阔背景中,忽视了人的社会适应性。
2.健康的宏观概念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主要考虑了人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中的功能,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可以追求的状态。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对健康作出的定义为:“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1978年,WHO又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与赢弱的匿迹,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美状态”,并再次提出了“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社会性目标”。1989年,WHO又提出了有关健康的新概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WHO的健康概念有许多优点:①对健康的解释从过去局限于生物学范围,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及经济等诸多方面,将人作为整体看待,克服了那种将身体、心理、社会诸方面机械分割开的传统观念,给护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为护理模式的转变提供了依据;②把健康看作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并说明健康可以有不同的水平;③从关注个体健康扩大到重视群体健康;④把健康放在人类社会生存的广阔背景中,指出健康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目标,也是国家和社会的目标。
3.不同学科的健康概念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丰富了健康的概念,表达了人类对健康更高水平的追求,体现了现代健康观的崭新特征。
(二)亚健康状态
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WHO将机体无器质性病变,但有一些功能改变的状态称为“第三状态”,亦称“亚健康状态”。指的是当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临床检查无明显疾病,但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活力降低,表现为身心疲劳,创造力下降,并伴有自感不适症状时,这种生理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影响健康的因素
人们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其健康自然要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有三种: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
1.生物因素(biological factors)
(1)生物性致病因素: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感染性疾病。
(2)遗传因素:指由生物遗传因素导致的人体发育畸形、代谢障碍、内分泌失调和免疫功能异常。
2.心理因素(psychology factors)
心理因素主要通过对情绪和情感发挥作用而影响人的健康。
3.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factors)
(1)物理环境:包括空气、水、气候、食物以及卫生设施等。置于大自然中的人,通过摄取其中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物质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同时,大自然中也随时存在着各种危害人体健康的物理因素。如气温、湿度、气压、声波、振动、噪音及辐射等超过某一限度时就会影响人体健康;天然或合成的化学物质导致中毒,也会对人的健康造成影响。有些地方性疾病已经被证明与当地的水质、气候和土壤成分有关。
(2)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职业、社交、婚姻、家庭及福利等多个方面。社会环境与人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积极的社会环境将促进人的健康,而消极的社会环境可以直接对人造成伤害导致人体患病。与健康有关的社会环境包括:
1)社会政治制度:
2)社会经济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4)生活方式:
5)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引起亚健康状态的因素
1.脑力和体力超负荷
2.不良的生活习惯
摄入热量过多或营养不全,过量吸烟、酗酒等都可导致代谢功能紊乱。
3.心理失衡
4.衰老
5.疾病前兆,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前期
6.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
三、健康的测量指标
(一)与健康有关的指标体系
1.与某地区特定人群和全体人群健康状况有关的健康指标。
2.与健康状况直接有关的环境因子指标。
3.与健康服务有关的指标,如医院设备的使用情况等。
(二)与疾病及卫生政策有关的指标
此指标可分为宏观及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指标是与社会人群的群体健康有关的指标,如卫生政策、经济指标及
卫生服务指标等;微观指标是与个体健康与疾病状况有关的指标。
1.社会经济指标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均国民总产值、15岁以上文盲率、中小学人学率、人均住房面积、大众传播媒体的覆盖率、就业率、人均热量等指标。
2.预防性卫生服务指标包括人均卫生费用、每千人卫生人员数、各种卫生服务利用率等指标。
3.健康状况指标包括死亡率、出生率、生长发育指标、疾病及健康缺陷指标、行为因素指标等。
4.卫生政策指标包括各种卫生事业发展规划、预防保健网的建立健全等。
5.心理健康指标包括人格、智力及情感方面的衡量指标,如人格量表、智力量表等。
四、生存质量
(一)生存质量的概念
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亦称生活质量或生命质量,社会学意义上的QOL的研究主要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进行。宏观层次指研究人口群体的生存质量,如世界、国家、地区人口的生存质量;微观层次指研究个体、家庭人口的生存质量。医学领域中,把QOL理论和医学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与健康相关的生存质量,它不仅能更全面地反映人们的健康状况,而且能充分体现积极的健康观。
“生存质量是指个体在其所处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的背景下,由生存的标准、理想、追求的目标所决定的对其目前社会地位及生存状况的认识和满意程度”,它包括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状态四个方面。
尽管不同的人对生存质量有不同的认识,但有两点基本上得到了公认:①生存质量是一个多纬度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健康状况,主观满意度,疾病或与治疗有关的症状的广泛领域,每一个领域又可以进一步针对研究问题和被研究的特殊人群再分为更详尽的组成部分;②大多数研究者认为QOL测量必须包括主观健康指标,主观健康也可称为自我评价的健康,是健康测量和生存质量评价中广泛应用的指标。
(二)生存质量的判断标准及模式
生存质量测量方法是一种新的健康测量和评价技术,涉及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综合测量判断标准。生存质量的判断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也包括其生存环境的状况,如经济收入情况、住房情况、邻里关系、工作情况、卫生服务的普及性、社会服务的利用情况。其测定的内容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躯体状态;②心理状态;③社会关系;④环境;⑤独立程度;⑥精神/宗教/个人信仰等。
不同的测量对象,不同的疾病,其所处的状态不同,生存质量测量的方面和内容也不相同。目前,可将生存质量的测量分为两种类型:一般及特殊量表。
1.一般量表测量所有人群共同方面所用的一般性量表,包括疾病影响量表(SicknessImpact Profile,SIP)、健康量表(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社会功能-36(SocialFunctioning-36,SF-36)等。一般性量表综合范围广泛,可用于不同人群的比较,但不精确。
2.特殊量表用以测量某种特定疾病的人群所用的特异性量表,如糖尿病病人生存质量测量量表(DDCT)、癌症病人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LIC)等。特殊量表只针对特定病人,内容狭窄,不易于病人组间比较,但灵敏度高。而用于临床生存质量研究的量表除了应具有一般生存质量共有的方面外,还应具有反映疾病特异方面的内容。
五、促进健康及提高生存质量的护理活动
(一)促进健康的护理活动
1.定义是通过护士的努力,使公众建立和发展促进健康行为的活动。
2.促进健康的行为是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利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