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制烯烃研究
甲醇制烯烃工艺和催化剂的研究及应用
![甲醇制烯烃工艺和催化剂的研究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0c33cdaa1c7aa00b52acbd7.png)
甲醇制烯烃工艺和催化剂的研究及应用一、甲醇制烯烃背景及技术概述烯烃特别是乙烯和丙烯作为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在现代石油和化学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甲醇制烯烃工艺的主要产品就是乙烯(C2H4)、丙烯(C3H6),传统上乙烯和丙烯的来源主要是石油烃类蒸汽裂解,其原料主要是石脑油。
近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烯烃的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在此背景下,促使人们去寻求进一步开发非石油资源的新途径,极大地推动了煤化工发展。
随着煤经合成气生产甲醇的技术日臻成熟,煤和天然气经由甲醇制取低碳烯烃成为备受关注的一条生产路线。
甲醇制烯烃技术主要分两步,首先由煤或天然气转化生成粗甲醇,该过程已实现工业化;然后甲醇转化生成烯烃,主要的工艺有MTO (制乙烯)、MTP(制丙烯),该过程还未实现工业化。
二、甲醇制烯烃工艺1.甲醇制乙烯(MTO)对于甲醇制乙烯有许多机构对此进行了研究和实验。
比如说国外的有Mobil 公司MTO技术、美国环球油品公司(UOP)和挪威德鲁(Norsk Hydro)公司MTO技术,在国内的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DMTO技术,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SMTO技术。
MTO工艺包括低碳烯烃制备和烯烃的回收两部分。
反应机理是首先由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然后二甲醚与甲醇的平衡混合物继续发生反应,转化为乙烯及丙烯为主的低碳混合烯烃,少量的低碳烯烃进一步通过缩聚、环化、脱氢、烷基化、氢转移等反应生成饱和烷烃、芳烃和高烯烃,也有少量积炭反应。
代表工艺是UOP、Norsk Hydro两公司开发的MTO技术,该工艺采用一个带有流化再生器的流化床反应器。
其反应温度由回收热量的蒸汽发生系统来控制,而再生器则利用空气将废催化剂上积炭烧除,并通过发生蒸汽将热量移除。
反应出口物料经热量回收后便得到冷却,在分离器将冷凝水排除。
未凝气体压缩后进入碱洗塔之后在干燥中脱水。
接着在脱甲烷塔、脱乙烷塔、乙烯分离塔、丙烯分离塔等分出甲烷、乙烷、丙烷和副产C4等物料后即可得到聚合乙烯聚合丙烯。
MTO甲醇制烯烃技术简介
![MTO甲醇制烯烃技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224bbad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3.png)
甲醇制烯烃技术我国甲醇市场长时期维持在高位,使得社会大量投资甲醇的热忱不减,人们已经担忧甲醇产品在将来数年的市场问题。
而MTO 技术,也为根本解决甲醇市场出路供给保证。
简介甲醇制烯烃〔Methanol to Olefins,MTO〕和甲醇制丙烯〔Methanol to Propylene〕是两个重要的 C1 化工工艺,是指以煤或自然气合成的甲醇为原料,借助类似催化裂扮装置的流化床反响形式,生产低碳烯烃的化工技术。
上世纪七十年月美国 Mobil 公司在争论甲醇使用 ZSM-5 催化剂转化为其它含氧化合物时,觉察了甲醇制汽油〔Methanol to Gasoline,MTG〕反响。
1979 年,西兰政府利用自然气建成了全球首套MTG 装置,其力气为 75 万吨/年,1985 年投入运行,后因经济缘由停产。
从 MTG 反响机理分析,低碳烯烃是 MTG 反响的中间产物,因而 MTG 工艺的开发成功促进了MTO 工艺的开发。
国际上的一些知名石化公司,如 Mobil、BASF、UOP、Norsk Hydro 等公司都投入巨资进展技术开发。
Mobil 公司以该公司开发的ZSM-5 催化剂为根底,最早争论甲醇转化为乙烯和其它低碳烯烃的工作,然而,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是 UOP 和 Norsk Hydro 两公司合作开发的以 UOP MTO-100 为催化剂的 UOP/Hydro 的MTO 工艺。
国内科研机构,如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石油大学、石油化工科学争论院等亦开展了类似工作。
其中大连化物所开发的合成气经二甲醚制低碳烯烃的工艺路线〔SDTO〕具独创性,与传统合成气经甲醇制低碳烯烃的 MTO 相比较,CO 转化率高,达 90%以上,建设投资和操作费用节约 50%~80%。
当承受 D0123 催化剂时产品以乙烯为主,当使用D0300 催化剂是产品以丙烯为主。
催化反响机理 MTO 及MTG 的反响历程主反响为:2CH3OH→C2H4+2H2O3CH3OH→C3H6+3H2O甲醇首先脱水为二甲醚〔DME〕,形成的平衡混合物包括甲醇、二甲醚和水,然后转化为低碳烯烃,低碳烯烃通过氢转移、烷基化和缩聚反响生成烷烃、芳烃、环烷烃和较高级烯烃。
甲醇制烯烃技术报告(非常好)
![甲醇制烯烃技术报告(非常好)](https://img.taocdn.com/s3/m/660375c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3.png)
1 甲醇制烯烃1.1 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1.1.1 甲醇制烯烃工艺技术1.1.1.1 原料路线确定的原则和依据甲醇制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Methanol-to-Olefin,简称MTO)是最有希望替代石脑油为原料制烯烃的工艺路线,目前工艺技术开发已趋于成熟。
该技术的工业化,开辟了由煤炭或天然气经气化生产基础有机化工原料的新工艺路线,有利于改变传统煤化工的产品格局,是实现煤化工向石油化工延伸发展的有效途径。
甲醇制烯烃的反应比较复杂,在高选择性催化剂上,MTO主要发生如下放热反应:2CH3OH CH3OCH3+H2O12CH3OH C2H4+ 2C3H6+ C4H8+12H2O6CH3OCH3C2H4+ 2C3H6+ C4H8+6H2O本项目采用煤炭气化制甲醇,甲醇制烯烃的生产路线。
1.1.1.2 国内、外工艺技术概况(1) 国外工艺技术概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美孚(Mobil)公司在研究采用沸石催化剂利用甲醇制汽油(MTG)工艺的过程中发现并发展甲醇制烯烃(MTO)工艺。
Mobil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优化催化剂,合成了针对MTO和MTG反应的新型沸石催化剂ZSM-5。
Mobil基于流化床的工艺示范装置自1982年底运行至1985年末,成功地证明了流化床反应系统可以应用于MTG和MTO过程。
Mobil甲醇制汽油技术的成功开发推动了甲醇制烯烃(MTO)、甲醇制丙烯(MTP)等工艺的开发。
目前,国外的工艺技术中,由※※※※/※※※※公司共同开发的MTO 工艺、由Lurgi公司开发的MTP工艺最具有产业化前景。
1986年UCC发现采用SAPO-34(磷酸硅铝分子筛)可以有效地将甲醇转化为低碳烯烃,而后UCC将相关技术转让给了※※※※公司。
1992年※※※※和Norsk※※※※合作开发了以多孔性MTO-100(主要活性组分为SAPO-34)为催化剂的※※※※/※※※※工艺,MTO-100催化剂具有更好稳定性和耐磨性。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催化剂的制备与改性研究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催化剂的制备与改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f29cf0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3.png)
甲醇制取低碳烯烃催化剂的制备与改性研究催化剂的制备方面,研究人员一般采用溶胶-凝胶法、共沉淀法、物
理混合法等方法来合成催化剂。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可以控制催化剂的粒径、分散度和活性位点的数量。
溶胶-凝胶法的
制备步骤包括溶胶合成、凝胶形成和煅烧三个步骤。
在溶胶合成过程中,
通过调节原料的浓度和反应条件,可以控制溶胶中金属纳米粒子的大小和
分散度。
凝胶形成步骤中,通过调节凝胶前驱体的浓度和pH值,可以控
制凝胶的结构和形貌。
最后,通过煅烧过程,可以获得具有良好结晶性和
活性的催化剂。
催化剂的改性方面,研究人员通过添加助剂或掺杂金属等方法来改善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例如,掺杂金属可以改变催化剂的电子结构,提高催
化剂的活性。
添加助剂可以改变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增强催化剂与反应物
的相互作用。
此外,还可以通过调节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来改变催化剂
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目前,研究者对甲醇制取低碳烯烃催化剂的制备和改性进行了广泛的
研究。
一些新型的催化剂,如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多孔材料和纳米催化剂等,已经展示出良好的催化性能。
同时,研究者还对催化机理进行了深入
的研究,以进一步优化催化反应的条件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
总之,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的催化剂制备与改性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探索,相信会有更加高效、经济和环保的催化剂出现,
为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的工业应用提供更好的选择。
甲醇制烯烃过程研究进展
![甲醇制烯烃过程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fa2f20b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8.png)
甲醇制烯烃过程研究进展摘要:甲醇制烯烃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新型工业化合成技术,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主要综述了甲醇制烯烃过程的研究进展,包括催化剂的选择和改性、反应机理、反应条件对产物选择性和反应副产物的生成等方面。
通过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展望了甲醇制烯烃反应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甲醇制烯烃;催化剂;产物选择性;副产物生成;反应机理甲醇制烯烃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催化剂在高温下将甲醇转化为烯烃。
这种反应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制备出许多有用的化学品,例如丙烯、丁二烯、异戊烯等。
因此,甲醇制烯烃的研究一直受到工业和学术界的关注。
在甲醇制烯烃反应中,催化剂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选择性和产物收率,同时减少副反应和能量消耗。
目前,许多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甲醇制烯烃反应中,如MFI型分子筛、SAPO-34、铝硅酸盐等。
不同的催化剂会对反应产物和副产物的生成规律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综述甲醇制烯烃过程中的催化剂、反应机理和影响反应效果的因素,并分析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甲醇制烯烃过程的催化剂使用研究在甲醇制烯烃反应中,催化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目前,常用的催化剂主要包括MFI型分子筛、SAPO-34、铝硅酸盐等。
MFI型分子筛是最早被应用于甲醇制烯烃反应中的催化剂之一。
它具有优异的酸性和空间结构,能够有效地将甲醇转化为烯烃。
然而,MFI型分子筛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易于积炭、反应活性难以维持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对MFI型分子筛进行了改性,如添加钼、锆、镓等元素,制备Mo/HZSM-5、Zr/HZSM-5和Ga/HZSM-5等复合催化剂,能够提高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同时还可以控制烯烃的选择性。
SAPO-34是另一种常用的催化剂,它是一种层状的磷硅酸盐分子筛,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催化性能。
HZSM-5分子筛催化甲醇制低碳烯烃性能的研究进展
![HZSM-5分子筛催化甲醇制低碳烯烃性能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07ed518f18583d049645957.png)
力较强易失活。且因 S P 3 A O一 4分子筛在 甲醇制烯 烃反 应产 物 中乙烯较 多 , 较适 合 于 M O反应 。 故 T
相对 于 S P 3 A O一 4分 子 筛 , Z M 一 H S 5不 仅 具 有 较 强 的酸 性 , 其孑 道较 S P 且 L A O一3 4略大 , 仅积碳 不 失 活要优 于 S P A O一3 , 4 而且 丙 烯选 择 性 高 , 物 中 产 C 4及 C 4+含量较高 , 如对 C 4及 C 进行 回炼 , 4+ 则能 得到较 为理 想 的丙 烯 选 择 性 。一 般 认 为 , Z M 一5 HS 是 目前最适 合 于 MT P反 应 的分子 筛 。
5.
Ke r s: t n l l f ; y wo d meha o ;oe i HZS 一5 ns M
甲醇 制 烯 烃 ( O) 应 和 甲醇 制 丙 烯 ( T ) MT 反 M P
反应 是上世 纪 8 O年 代 Mo i 的研 究 人 员 在 甲醇 制 bl
由于 H S 一 Z M 5的合 成 已经趋 于成 熟 , 市场 上有 多种型 号 H S 一 Z M 5催 化剂 , 因此 , 大部 分 研究 者 均 通过 改 性 HZ M 一5得 到 M P催 化 剂 , 文 主要 从 S T 本 硅铝比、 化学 改性 、 晶粒 尺 寸 、 入介 孔 和高 温水 热 引
的最关键影 响因素 , 当的孔道修饰能够提高 H S 5的烯烃选择性 。 适 Z M一
关键词 : 甲醇 ;烯 烃 ; S 一5 HZ M 中 图分 类 号 :Q 3 ; Q 2 .2 T o 2 T 2 3 1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2 X( 02)8—0 3 o 10 0 1 2 1 0 04一 4
甲醇制烯烃实习报告
![甲醇制烯烃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b6075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f7.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化学工业的持续增长,对低碳烯烃的需求日益增加。
甲醇制烯烃(MTO/MTP)技术作为一种以煤或天然气合成的甲醇为原料,生产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的重要化工技术,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了深入了解这一先进技术,我于2023年在某化工企业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1. 甲醇制烯烃技术简介甲醇制烯烃技术是指以甲醇为原料,通过催化反应生产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的过程。
该技术主要包括MTO(甲醇制乙烯)和MTP(甲醇制丙烯)两种工艺。
MTO工艺以煤或天然气合成的甲醇为原料,借助流化床反应形式生产乙烯;MTP工艺则以甲醇为原料,生产丙烯。
2. 实习过程(1)参观生产现场实习期间,我参观了甲醇制烯烃生产现场,了解了整个生产流程。
从甲醇的合成、储存、输送,到催化反应、烯烃的分离和提纯,每一个环节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习催化反应原理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甲醇制烯烃催化反应的原理。
了解到ZSM-5催化剂在MTO工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反应条件对产率和选择性的影响。
(3)操作模拟装置为了更好地掌握甲醇制烯烃工艺,我参与了模拟装置的操作。
通过模拟实验,我了解了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压力、空速等参数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整参数以获得最佳产率。
(4)数据分析与处理在实习过程中,我收集了大量的生产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处理。
通过对比不同反应条件下的产率和选择性,我发现了一些规律,为生产优化提供了依据。
三、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这次实习,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加深了对甲醇制烯烃技术的理解。
掌握了MTO/MTP工艺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和影响因素。
2. 提高了动手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模拟装置的操作,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
学会了如何调整反应条件、处理实验数据,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了基础。
3. 拓宽了视野通过参观生产现场和与工程师交流,我了解了甲醇制烯烃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拓宽了视野。
甲醇制烯烃研究
![甲醇制烯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41d8e6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7.png)
02
甲醇制烯烃技术研究进展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甲醇制烯烃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研究水平不断提高,逐步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 差距。国内主要研究机构和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成功开发出多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烯烃工业 装置,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上,甲醇制烯烃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早,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具有领先优势。国外的研究机构和企 业致力于不断优化甲醇制烯烃工艺,提高转化率和产品选择性,同时注重环保和能效,推动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热点与前沿
研究热点
当前甲醇制烯烃技术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新型催化剂的研发、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工艺流程的优化 以及副产物的回收利用等。
研究前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甲醇制烯烃技术的研究前沿逐渐向绿色低碳、智能化、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 。研究重点在于提高反应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以及开发高附加值下游产品等 。
反应温度
控制反应温度在适当的范围内,以促进反应进行并提 高产物收率。
压力控制
维持一定的反应压力,以保证反应物和产物的充分接 触和传递。
催化剂选择与优化
选用高效、稳定的催化剂,通过实验优化催化剂的配 比和浓度,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产品分离与提纯
01
产物分离
根据产物沸点、溶解度等性质, 采用蒸馏、萃取、过滤等方法将 反应产物分离出来。
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无法满足 技术研发和创新的需求。
加强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
加大研发投入
01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甲醇制烯烃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技术创
新和产业升级。
培养专业人才
甲醇制烯烃工艺技术的相关研究
![甲醇制烯烃工艺技术的相关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968107ef242336c1eb95e48.png)
蒸 汽、 混合烷烃 、 芳香烃 、 焦炭 、 碳氧化 物和氢 气等 , 因而反应 产 品的精 制、 分离、 回收等极为重要。
( 2 ) 所有主 、 副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 由于反应过程 中放 出的大量热量 使因而使反应器温度 急剧 升高, 进而导致 甲醇结焦加剧 , 可能 导致 甲醇 的分解反应 , 故及时取热并综合利用反应热显得十分必要 。因此 , 必须严 格 控制反应温度 , 以限制裂解反应 向纵深发 展。然而 , 反应温度 不能过 低, 否则主要生成二甲醚。所以, 当达到生成低碳烯烃反应温度 ( 催化剂 涪性温度) 后, 应该严格控制反应过程 中的温度高低。 ( 3 ) 由于在所有 主、 副反应 过程 中均有 水蒸汽 生成, 我们 可根据化学 热力学平衡来移动 反应的方 向, 这样可 产生更多我们 需要 的物质 , 由于 上述反应均有水蒸汽生成, 特别是考虑到副反应生成水蒸汽对副反应 的 抑制作用, 因而在反应物 ( 即原料 甲醇) 中加入适量的水或在反应器 中引 入适量 的水蒸汽 , 均可使化学平衡 向左移动 。所 以, 在本工 艺过程 中加 ( 引) 入水 ( 汽) 不但可 以抑制 裂解 副反应 , 提 高低碳烯 烃的选择 性, 减少 催化剂的结炭 , 而且可 以将反应热带 出系统 以保持催化剂床层温度 的稳 定。 ( 4 ) 所 有主、 副反应均为分子数增加的反应, 从化学热力学平衡角度 来考虑 , 对两个主反应而言 , 低压操作对反应有利 。所 以, 该工艺在低压 下操作 , 可 使化 学平衡 向右移动 , 进而提高原料 甲醇的单程 转化率和低 碳烯烃的质量 收率 。 ( 5 ) 所有主 、 副 反 应均 为 快 速 反 应 , 动力学研 究证明 , 以 上 反 应 均 为 快速反应, 因而 , 甲醇 、 二 甲醚生成低碳烯烃 的化学反应速率不是 反应的 控制步骤 , 而关键操作参数 的控制则是应该极 为关注 的问题 。从化 学动 力学角度考虑 ,原料 甲醇蒸汽与催化剂 的接触 时间尽可 能越短越好 , 这 对防止深度 裂解和结焦极为有利 ; 另外 , 为 了保 持 催 化 剂 的 活 性 和 选 择 性, 在 反 应 器 中 的催 化 剂 必 须 保 持 一 个 合 适 的 时 间 。
甲醇制烯烃过程研究进展
![甲醇制烯烃过程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8a6861fa2161479171128a0.png)
甲醇制烯烃过程研究进展2014-08-05能源情报文/朱杰崔宇陈元君周华群王篧魏飞,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引言乙烯、丙烯是重要的化工平台化合物,下游很多有机化工产品的合成都需要以乙烯和丙烯为基础原料。
现有的烯烃生产技术对石油资源依赖严重,在石油日益紧缺的今天,烯烃的需求量却一直快速增长,造成了低碳烯烃的供需关系日益紧张。
预计2010年我国乙烯需求量将达到2700 万吨/年,按照我国目前的原油品质及轻质油裂解生产技术情况估算,约需8亿吨/年石油中的石脑油及轻柴油才可满足需求。
而丙烯的需求增长速度更快,据专家预计,我国对丙烯需求的年增长率约为6%,已经超过了乙烯的需求增长率。
目前丙烯的生产约97%来自蒸汽裂解制乙烯的联产和炼厂副产,产品路线结构决定了丙烯处于从属地位。
并且海湾地区大量使用乙烷裂解生产乙烯,很少副产丙烯,更加剧了全球丙烯供需的不平衡。
因此,亟待开发新的不依赖于石油资源的低碳烯烃制备工艺技术,尤其是丙烯生产新工艺。
相对于石油资源的紧缺,我国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相对丰富,特别是煤炭,其储量为世界第三位,这决定了我国一次能源以煤为主的格局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
煤炭经洁净煤气化后生成合成气,然后可用于发电(IGCC)、生产油品和甲醇或二甲醚等,这是当前我国洁净煤技术利用的主要领域。
而将甲醇或二甲醚进一步转变成乙烯和丙烯等低碳烯烃,可以开拓以煤或天然气为原料生产各种有机化工原材料的新路线,从而减少目前化工产品对石油的高度依赖。
Mobil公司于1976 年在研究甲醇制汽油(menthanolyogasoline,MTG)的过程中发现,烯烃是甲醇到汽油的中间产物,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高选择性地得到低碳烯烃,由此开始了对甲醇制烯烃的研究。
按照目标产品的不同,甲醇制烯烃可以分为两类:目标产品为乙烯和丙烯的甲醇制烯烃过程(methanoltoolefins,MTO)以及目标产品为丙烯的甲醇制丙烯过程(methanol topropylene,MTP)。
甲醇制烯烃调研报告
![甲醇制烯烃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f50a0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f.png)
甲醇制烯烃调研报告《甲醇制烯烃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烯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农业等多个领域。
传统上,烯烃的生产主要依靠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作为原料。
然而,随着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兴起,寻找替代原料生产烯烃的方法成为了重要课题。
甲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的化合物,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且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减少碳排放。
因此,利用甲醇制备烯烃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新技术。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甲醇制烯烃的生产工艺、市场应用情况以及发展前景,为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参考。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资料收集、专家访谈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调研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四、调研结果1.生产工艺:甲醇制烯烃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催化转化和热裂解两种方法。
催化转化是利用特定催化剂将甲醇转化为烯烃的方法,而热裂解则是通过高温将甲醇分解成烯烃。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需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工艺路线。
2.市场应用情况:甲醇制烯烃技术已经在一些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亚洲地区。
烯烃产品主要用于化工领域的乙烯裂解和烯烃聚合等生产过程中。
3.发展前景:甲醇制烯烃技术因其成本低、环保等优势,有望成为未来烯烃生产的重要方法。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艺的改进,甲醇制烯烃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五、结论甲醇制烯烃技术具有生产成本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等优势,已经在一些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艺的改进,甲醇制烯烃的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值得相关行业和科研机构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六、建议应加大对甲醇制烯烃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产业化的技术水平,加快产业化进程,推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同时,应加强政策支持,为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甲醇制烯烃研究报告结论
![甲醇制烯烃研究报告结论](https://img.taocdn.com/s3/m/3e87736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8.png)
甲醇制烯烃研究报告结论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甲醇制烯烃是一种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主要结论如下:
1. 甲醇制烯烃是一种相对比较简单和低成本的方法,可从廉价的甲醇中生产高附加值的烯烃产品。
2. 在甲醇制烯烃的过程中,催化剂的选择对产物分布和反应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某些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烯烃选择性和活性,从而提高了反应的效果。
3. 温度、压力和催化剂负载等反应条件也对甲醇制烯烃的产物分布和产率产生影响。
适当调节这些反应条件可以优化烯烃产率。
4. 甲醇制烯烃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和废物也需要得到有效处置,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甲醇制烯烃是一种有潜力的生产方法,可以为化工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仍然需要进行,以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和探索其商业应用的可行性。
甲醇制烯烃催化剂研究进展
![甲醇制烯烃催化剂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f4d4c9ddd88d0d233d46aaa.png)
21 第 4 卷 0 2年 l
甲醇制烯烃催化剂研究进展
刘秋 芳 , 高力 丹 , 邓 军 , 军 民 王 张
( 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 中心有限公司 , 陕西 西安 7 07 ) 105
中图分类号 :Q 2 .4 T 46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0 8- 2 X( 0 2 0 0 4 10 0 1 2 1 )7— 04—0 3
T eR sa h si eC tls rC n ein o ta o e n h ee c e t aayt o o v s f n h f o Meh n l o Ol s t i f
Ab t a t R ve e h e e r h p o r s f MT aay t , w mp r n O c ml s Z M 一5 a d sr c : e iw d t e r s a c r ge s o O c t lss t o i o t tMT a y m S a n S P 一3 r l s ae r m e t r e a p cs o r s ls u t r 、 d f a in meh d n aay i A O 4 wee i u t t d fo t h e s e t fc y t t cu e mo i c t t o s a d c tl t l r h a r i o c
LU Qu一 g G OL —d n W N eg一 ,H NGJ n— n I i / n ,A i a , A GD n n Z A u mi
( ha x C a C e c eh o g nier gC ne t ,in 7 0 7 , hn ) S an i ol hmi T cn l yE g ei e t Ld xh 10 5 C ia l a o n n r
甲醇制烯烃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分析
![甲醇制烯烃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a0807dbf12d2af90342e6c9.png)
甲醇制烯烃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分析甲醇制烯烃(简称MTO)技术是煤制烯烃工艺路线的核心技术,他是以甲醇为原料生产乙烯和丙烯的工艺路线。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而我们国又是一个贫油、少气、富煤的国家,发展现代煤化工技术具有十分高的战略意义,从而给甲醇制烯烃技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煤及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工艺路线、技术研究进展及前景进行分析探讨。
标签:甲醇制烯烃;MTO;技术进展及前景1 前言乙烯和丙烯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对低碳烯烃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工业生产中,低碳烯烃生产基本上依赖石油资源,随着石油资源的减少和对国家能源安全方面的考虑,通过煤为原料经甲醇制取低碳烯烃的工艺近年来越来越多。
本文将针对这一项技术展开研究探讨。
2 反应过程2.1 简述很多催化剂均可以催化甲醇转化为烯烃,不同的催化剂所给出的甲醇转化产物差别非常大,如很多金属均可以催化甲醇分解为合成气,在碱性或部分金属催化剂上甲醇可以脱氢转化为甲醛,在酸性催化剂上,甲醇可以转化为汽油、柴油等,因此,甲醇转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反应体系。
2.2 原理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甲醇转化为烃类是一个复杂的反应,其中包括了甲醇转化为二甲醚的反应和催化剂表面的甲氧基团进一步形成C-C键的反应和一系列形成烯烃的反应。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甲氧基通过与分子筛内预先形成的碳池中间物作用,可以同时形成乙烯、丙烯、丁烯等烯烃,碳池具有芳烃的特征,反应是并行的。
采用小孔分子筛催化剂可以有效地扩大乙烯、丙烯和丁烯分子筛孔道中的扩散差别,通过孔口的限制作用,提高低碳烯烃的选择性。
甲醇转化产物乙烯、丙烯、丁烯等均是非常活泼,在分子筛的酸催化剂下,可以进一步环化、脱氢、氢转移、缩合、烷基化等反应生成分子量不同的饱和烃、C6+烯烃及焦炭。
2.3 技术发展现状目前中国在甲醇制烯烃行业走在国际领先地位,目前比较成熟的技术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DMTO技术,采用正大能源生产的D803C-II01催化剂。
(2023)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案例(一)
![(2023)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案例(一)](https://img.taocdn.com/s3/m/19bc02e4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a.png)
(2023)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案例(一)(2023)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案例项目背景我国甲醇制烯烃技术逐渐成熟,其市场前景日益宽广。
因此,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年产6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以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前期工作在项目前期,我们已经完成了市场调研、技术咨询以及可行性研究等工作。
通过这些工作我们发现,甲醇制烯烃项目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于促进我国石化产业升级和转型发挥着重要作用。
项目目标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包括:•建设年产6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实现技术突破,提高项目市场竞争力•推动石化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项目优势本项目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我国甲醇资源丰富,加工原料成本低廉•甲醇制烯烃技术逐渐成熟,具有较高的市场需求•项目投资回报率高,经济效益显著项目可行性分析在项目可行性分析中,我们主要从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通过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该项目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技术可行性高,经济效益也好。
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环境影响评估在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中,我们主要对项目对周边环境、生态环境,以及对社会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通过合理规划、预防和治理等手段,我们能够有效地减轻和防止环境污染,保障生态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结论与建议综上所述,本项目实施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可行性,并且能够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各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不断提升技术能力和工作水平,为推动我国石化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做出积极贡献。
项目风险预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环境风险等。
在项目实施前,我们应该对这些风险进行充分的预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以确保项目的平稳实施和顺利运营。
项目管理模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理的项目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实现项目目标至关重要。
甲醇制烯烃专题研究:甲醇制烯烃不同生产工艺的发展现状
![甲醇制烯烃专题研究:甲醇制烯烃不同生产工艺的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341c2358844769eae109ed26.png)
甲醇制烯烃专题研究:甲醇制烯烃不同生产工艺的发展现状
1.甲醇制烯烃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虽然甲醇产业链看着很复杂,但如果我们把它简化一些,就是“三种生产来源,三种下游需求”。
对于需求端,新兴下游是从2010年以后出现的,比如甲醇制烯烃,甲醇锅炉燃料、甲醇汽油等,它们对甲醇的消费占比逐年提升,其中甲醇制烯烃的消费量已经超过45%,且多为大型化装置,一开一停都能影响甲醇的整体供需格局,对甲醇的行情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由此可见,甲醇制烯烃在甲醇产业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基本概念介绍。
甲醇制烯烃技术研究
![甲醇制烯烃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ea55e2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d.png)
甲醇制烯烃技术研究烯烃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应用广泛。
现阶段的烯烃生产主要依赖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作为原料,但是这种方式存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
因此,研究开发新型烯烃生产技术成为当前有机化工领域的热点之一。
甲醇制烯烃技术是一种较为新兴的烯烃生产方式,其利用易得的甲醇作为原料,通过催化反应生成乙烯、丙烯等烯烃。
一、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学者就开始研究甲醇制烯烃技术。
之后,随着世界范围内石油资源短缺与价格上涨,国内外学者们将目光投向了利用非石化甲醇合成烯烃的技术研究。
此后的40多年里,甲醇制烯烃技术得到不断完善,在催化剂、反应器及工艺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逐渐加强,甲醇制烯烃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二、甲醇制烯烃技术的优点甲醇制烯烃技术较为环保、资源消耗低、适用性广、可实现经济效益等方面具有优点。
首先,甲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制备,如天然气加工、生物质气化等,因此甲醇是一种易得的、廉价的化学品。
其次,甲醇在烯烃生产过程中可以得到较高的利用率,生成的副产物也较少。
再者,甲醇制烯烃技术可以实现中小规模化生产,对能源需求也不高,可以在地方工厂或农村地区建设,促进区域发展。
三、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反应机理甲醇制烯烃反应的反应机理比较复杂,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甲醇脱氢、烯醛/醇酸间的裂解、烯烃生成。
其中,甲醇脱氢是整个反应过程的关键步骤,要求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的催化剂和合适的反应条件。
四、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甲醇制烯烃技术主要被广泛应用于乙烯、丙烯等烯烃生产,特别是乙烯产业。
相较于中国,欧美等国家已经建立起成熟的甲醇制烯烃产业链,具有规模化生产、成本优势等特点。
而在中国,甲醇制烯烃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主要以技术开发研究为主,生产规模较小,工程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五、甲醇制烯烃技术的未来展望甲醇制烯烃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提高,烯烃生产中的石化原料的问题也现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重视。
30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00万吨甲醇制烯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f772c9add88d0d233d46aaf.png)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 项目概况 (1)1.2 设计依据 (1)1.3 项目背景 (1)1.3.1 MTO的国内外研究 (2)1.3.2 MTO的工业展望 (4)1.4 研究结论 (6)1.4.1 项目产品及生产规模 (6)1.4.2 工艺路线简介 (6)1.4.3 建设周期 (6)1.4.4 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 (7)1.4.5 项目结论 (7)第二章建设规模 (7)2.1规模确定 (7)2.1.1 市场需求 (7)2.1.2 产品描述 (8)2.1.3 原料来源 (10)2.1.4 建厂规模 (12)2.2产品方案 (12)第三章MTO技术 (13)3.1甲醇制烯烃的基本原理 (13)3.2 催化剂的研究 (17)3.2.2 催化剂的使用 (20)3.2.3 催化剂的再生 (23)3.3 MTO工艺的优点 (23)3.4 甲醇制烯烃工艺条件 (24)3.4.1 反应温度 (24)3.4.2 反应压力 (24)3.5 甲醇制烯烃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 (24)3.5.1 MTO工艺流程 (24)3.5.2 MTO主要设备 (29)第四章C4的综合利用 (30)4.1 C4馏分的利用现状 (30)4.1.1 综述 (30)4.1.2 工业利用途径 (31)4.1.3C4馏分的分离及化工利用 (32)4.2 提高C4资源利用价值 (36)4.2.1 加氢精制,作乙烯裂解原料 (36)4.2.2C4烯烃歧化制丙烯 (37)4.2.3C4烃类回炼增产乙烯、丙烯 (38)4.2.4 异丁烷氧化法生产环氧丙烷,联产叔丁醇 (38)4.2.5MTBE-烷基化油联合装置 (39)4.3 本厂C4情况 (39)4.3.1 方案设计 (40)4.3.2C4裂解增产丙烯 (40)第五章厂址选择 (41)5.1 厂区选择基本原则 (41)5.2 厂址选定 (43)5.2.1 概况 (43)5.2.2 选址优势 (44)5.2.3 政府政策 (46)5.2.4 总结 (49)第六章组织机构与系统集成方案 (49)6.1 组织结构 (49)6.2 机构职权 (50)6.2.1 股东会 (50)6.2.2 董事会 (51)6.2.3 监事会 (51)6.2.4 总经理 (52)6.2.5部门设置 (52)6.3 管理机制 (54)6.3.1 公司管理策略 (54)6.3.2 公司激励策略 (54)6.4 企业文化 (56)6.5 生产班制 (57)6.6 员工培训 (57)6.6.1 工人、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来源 (57)6.7 系统集成方案 (58)第七章经济效益分析 (60)7.1 甲醇交易 (60)7.1.1 甲醇交易简介 (60)7.1.2 中国甲醇交易市场 (62)7.1.3 甲醇对本厂建设的意义 (63)7.2 乙烯、丙烯交易 (63)7.3 经济分析 (64)7.3.1 工艺装置及单元装置资产估算 (64)7.3.2 成本费用估算 (65)7.3.3 公用工程费 (65)7.3.4 资金来源及筹措方式 (70)7.3.5 盈利分析 (70)7.3.6 不确定性分析 (75)第八章社会效益分析 (78)8.1 对能源紧缺的影响 (78)8.2 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78)8.3 对推广科技进步的影响 (78)8.4 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78)8.4.1 项目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78)8.4.2 生产过程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79)8.5 对长远发展的影响 (79)第九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79)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概况本项目是为徐州某化工有限公司建设的一套甲醇制烯烃(MTO)工艺,年处理甲醇300万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SAPO-34分子筛催化剂
在甲醇制烯烃的工艺中,SAPO-34分子筛催化 剂成为主流,在这里我们也选用SAPO-34分子筛 催化剂。 SAPO-34分子筛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SAPO-34 非沸石催化剂是一种结晶硅铝 磷酸盐,由 PO4、AlO4和 SiO4四面体相互连 接而成,具有氧八元环构成的椭球形笼和三 维孔道结构,孔口有效直径保持0.43nm−0.50 nm 之间,属于三方晶系,具有与菱沸石相 似的结构,其强择形的八元环通道可抑制芳 烃的生成。此外,其孔径比ZSM-5小,孔道密度 高,比表面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水稳定性 等优点,更适宜MTO的反应过程。
金属离子改性
稀土金属改性:吕金钊等分别采用固态离子交换 法和液态离交换法将稀土金属镧(La)和钇(Y) 引入到SAPO-34分子中是的催化剂的寿命和低碳 烯烃的选择性的待改善。
过渡金属改性:各种过渡金属元素引入SAPO-34 分子筛骨架上,得到MeAPSO分子筛(Me一般为Ni、 Co、Mn等),金属离子的引入会引起分子筛酸性 及孔口大小的变化,提高低碳烯烃的选择性。
SAPO-34以其独特的结构,中等酸性和良 好的稳定性成为MTO反应的首选催化剂。 但它容易积碳失活,而且积炭是低碳烯烃 收率下降和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因此 人们对SAPO-34分子筛催化剂进行了一系 列改性,主要集中在如何提高低碳烯烃选择 性、降低副产物和延长催化剂寿命等方面。
2.3.1 金属离子改性
2个基本概念:卡宾,插入反应。(卡宾:是由一 个碳和其他两个基团以共价键结合形成的,碳上 还有自由电子。比如:CH2—亚甲基卡宾;插入反 应:是卡宾的一类反应,主要分为对C-H键的插入, 对双键的加成,以及反应物结构的重排。) carbene机理认为:在沸石酸中心和碱中心的作用 下,反应过程中存在一种甲醇分子通过α-H原子消 去反应、脱水生成的[:CH2]物质,它可以直接生成 低碳烯烃,也可以与甲醇和二甲醚通过sp3轨道的 C的生成
关于在SAPO-34分子筛上进行MTO反应 中少量副产物CH4的生成机理的文献报道较 少。Salehirad F等认为,它是由表面甲氧基 通过与甲醇的二次反应或氢转移生成,其生 成有两种途径。其他少量副产物CO和烷烃 也可能通过此种路径生成。
第一种生成副产物的途径:
2.3.2 高温水热处理
Barger指出,将SAPO-34分子筛在700℃
以上经水热处理以破坏其大部分酸性中心
可改善其选择性,在775℃下处理10 h或更
长,酸性中心减少60%以上,而微孔体积仅下
降10%,烯烃选择性显著提高,催化剂寿命延
长1倍。
2.3.3 其他改性方法
1. hillips公司提出一种包含甲硅烷基化(Silyate)的SAPO-34 催化剂。甲硅烷基化试剂主要是四烷基正硅酸盐和多烷 芳基硅氧烷。能有效地减少积碳。 2. 有人采用高温氮化的方法对SAPO-34分子筛进行处理,氮 化 后的分子筛表面的部分羟基被NH2取代,降低了分子 筛的酸性,减少了低碳烯烃的聚合,烯烃的选择性明显提 高。 3. 有人采用硅烷偶联剂TPOAC等作为导向介孔生成的模板 剂,合成了多级孔道SAPO-34分子筛。与常规的微孔的 SAPO-34分子筛相比,该种分子筛含有微孔和介孔2种孔 道结构,这种结构有可能克服其在MTO反应中易失活的 缺点。而且催化剂的寿命延长,但会造成酸性的增加,使 乙烯和丙烯的选择性有所降低。
3.1 UOP/Hydro公司的MTO工艺
1995年,美国环球油品公司(UOP)与挪威 Norsk Hydro合作开发了MTO工艺,建立了甲醇 进料量0.75t/d的小型中试装置。 此工艺采用炼油工业中常用的催化裂化连续反 应-再生流化床反应器(由于催化剂反应周期短, 需要频繁的再生,不宜选择固定床反应器),催 化剂为以SAPO-34为主要组分的MTO-100,在压 力0.1-0.5MPa和反应温度350-500℃条件下进行 反应。其工艺流程如图3-1所示。
组员: 蒋云云 陈蓉 封娟娟 孙倩
内容简介
• • • • 反应机理分析 催化剂的研究 工艺流程及影响烯烃收率的工艺条件 经济效益分析
1 甲醇制烯烃反应机理分析
引言
乙烯丙烯是石油化学工业最重要的基础原 料,目前工业生产主要依赖石油,由于石 油资源日益枯竭,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烯 烃的需求量也在增长,因此,以煤和天然 气为原料制甲醇进而生产烯烃具有很好的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2 MTO反应机理
MTO反应总的过程如下:
其整体反应分三个步骤: 1.表面甲氧基和二甲醚的生成 2.第一个C-C键的形成 3.C3和C4的形成
1.表面甲氧基和二甲醚的生成
甲醇分子首先在酸性催化剂SAPO-34表面B酸中 心作用下,在反应的诱导期生成稳定的表面甲氧 基。这种稳定的表面甲氧基已经被红外光谱和 NMR分析所证实。近年来大量的工作转向甲氧基 的活性方面。 同位素标定的方法,在较低温度下SAPO-34分子 筛表面脉冲注入少量甲醇,并使用纯净的N2在高 温下吹扫除去分子筛表面的水分。使用NMR对催 化剂表面物质进行检测后,证明其为纯净的表面甲 氧基。在对其进行反应性能测试之后,认为表面甲 氧基具有很高的活性,室温下就可以与水分子反应, 重新生成甲醇,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1反应特性及影响因素
MTO 反应属于强放热反应,反应热在 25 到30KJ/mol之间,目前MTO反应主要 SAPO-34分子筛催化剂,该催化剂对低碳 烯烃有优异的选择性能,MTO反应温度在 400到550℃,以425到500℃最适宜 乙烯和丙烯之间的比例可以调节,主要通 过反应温度调节完成,而且低碳烯烃的选 择性受温度的影响最大。
MTO工艺中甲醇转化率近100%,乙烯和丙烯 的选择性分别为55%和27%,收率可达到80%左右, 乙烯丙烯的质量比可通过改变工艺条件灵活调整, 在0.76~1.53之间变化。 当以最大量生产乙烯时,乙烯、丙烯、丁烯的收 率分别为46%、30%、9%、其余副产物为15%, 乙烯丙烯质量比为1.53。当以最大量生产丙烯时, 乙烯的收率为34%、丙烯为45%、丁烯为12% ,其 余副产物为9%,乙烯丙烯比为0.76。MTO装置物 料平衡及碳基收率见表3-1。
原料甲醇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反应,失活后 的催化剂被送到流化床再生器中再生,然 后返回流化床反应器继续反应,反应热通 过产生的蒸汽带出并回收。 气相产物经热回收后冷却,部分水冷凝在 分离器底部排出,气体经压缩后进入碱洗 塔脱二氧化碳后进入产品回收工段,包括 脱甲烷、脱乙烷、乙烯分馏、脱丙烷、丙 烯分馏和脱C4等。当反应产物中甲烷很少 时,可省去脱甲烷塔。
SAPO-34催化剂的特性
酸催化作用:分子筛经过离子交换处理后, 表面具有丰富的质子酸位,是一种酸性很 强的固体酸,在酸催化反应中能够提供很 高的催化活性。
择形选择性:分子筛具有与分子直径当的孔 道结构,也有一些特殊的形状,故而具有 良好的特殊的形状选择性。
2.3 SAPO-34分子筛催化剂的改性
3 甲醇制烯烃(MTO)的工艺流程
甲醇制烯烃生产工艺是由煤或天然气制取低碳 烯烃路线中的关键步骤。 由甲醇转化制乙烯和丙烯等低碳烯烃的工艺虽 未实现大规模工业化,但经过近30年的研究开发, 其技术已趋于成熟。 目前,世界上具备商业转让甲醇制烯烃技术条 件的有美国UOP公司和挪威Hydro公司合作开发 的甲醇制烯烃(MTO)工艺、德国Lurgi公司的甲 醇制丙烯(MTP)工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 究所的DMTO工艺。上述工艺均完成了中试,处 于工业化前夕。
SAPO-34的酸性 SAPO-34分子筛具有B型和L型两类酸中心。其 中L型酸中心的数量较少且大部分的强度较低,B 酸中心的强度较高且数量较多,为SAPO-34酸性 的主要来源。 SAPO-34分子筛的Si存在两种配位环境,一种 是孤立的Si(Al)配位环境,导致分子筛形成带净 负电荷的阴离子骨架,并因而具有潜在的B酸中 心;另一种Si(3Al)、Si(2Al)、Si(Al)和Si(0Al)配位 环境,易形成“硅岛”,硅岛边缘点的Si(1-3Al) 所产生的B酸位比单独的Si产生的B强,且随硅岛 的尺寸越大酸性越强。
第二种生成副产物的途径:
2 甲醇制烯烃催化剂的研究
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关键是开发高活性、 良好选择性及高稳定性的催化剂。甲醇制 烯烃反应所使用的催化材料集中在小孔和 中孔的酸性沸石上。主要研究调解催化剂 组分、孔结构、表面酸度、晶粒尺寸乃至 研究催化剂的前处理方法,使之具有较高的 活性、优异的选择性、较少的生焦量,以及 易于再生、寿命长等特点。
1.在合成时引入金属盐类,或者对已合成的分 子筛进行离子交换等处理。引入的金属离 子或者进入分子筛骨架以改变酸性,或者吸 附在孔道内从而改变孔道大小和酸性,或者 仅停留在外表面。 2.采用惰性物质如硅烷、氮、磷等覆盖酸中 心从而调节酸位的办法。
碱金属改性:李红彬等用碱土金属(Mg、Ca、 Sr和Ba)通过浸渍法对SAPO-34分子筛进行改 性。1%Ba的添加使甲烷、乙烷和丙烷和丁烷的 生成受到抑制,从而使乙烯和丙烯的产率提高。
ZSM-5的孔道结构
ZSM-5沸石是一种多孔道结构的微孔沸石,其独 特的酸性和交叉孔道结构在甲醇制烯烃反应中具有 良好的反应活性和反应稳定性,但ZSM-5中孔分子 筛的孔径相对较大,强酸性会造成烯烃选择性较低, 得到的是丙烯和C4以上烯烃为主的产物,但主要 适用于MTP工艺,且正构烷烃和芳烃含量较高,而 且在大孔沸石上反应会迅速结焦。 现在甲醇制烯烃的工艺中,UOP公司开发的以 SAPO-34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其烯烃选择性明显 优于ZSM-5,使MTO工艺取得突破性进展。
3.C3和C4的形成
在第一个C-C键生成后,C3和C4通过何种路径生 成也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归纳为连续反应 和平行反应两种方式: 平行反应式:
Hydrocarbon 平行反应机理认为:所有的C3和C4 烃类以及积炭都由一种Hydrogen Pool的物质形成。 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