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全册精品导学案

合集下载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18.3电能与社会发展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18.3电能与社会发展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一、教学内容1. 电能的概念:电能是指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个电位移动到另一个电位所做的功,单位为焦耳(J)。

2. 电能的计算:电能的计算公式为 W = UIt,其中 W 表示电能,U 表示电压,I 表示电流,t 表示时间。

3. 电能的转化: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机械能等。

4. 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电能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转化,理解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能的计算及电能的转化。

2. 教学重点: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家庭用电为例,让学生思考电能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2. 知识讲解:讲解电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转化。

3. 例题讲解:运用实际案例,讲解电能的计算及转化。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庭用电的电能消耗。

5. 课堂讨论:探讨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用电。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电能: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一个电位移动到另一个电位所做的功,单位为焦耳(J)。

电能计算公式:W = UIt电能转化: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光能、机械能等。

电能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电能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计算你家一个月内的电能消耗,并分析如何节约用电。

答案:根据家庭用电器的功率和用电时间,计算出电能消耗,并提出相应的节约用电措施。

2. 请举例说明电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十六章电磁铁与自动控制课标要求1.通过磁铁等磁性物质,感知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调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3.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本章教材分析本章主要科学内容有磁体、磁极、磁感线等概念,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及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了解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

小学自然课已经学过关于永磁体的磁现象,学生平常大多摆弄过吸铁石,对磁现象并不陌生。

但磁场、磁感线、电流的磁场等概念却都是全新的、抽象的知识。

其中,磁场和磁感线是电磁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是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磁感应强度等电磁学知识的基础。

不过,我们当前的主要目标是确认磁场的存在,认识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方向及其分布情况的方法,不涉及磁感线疏密、直线电流周围磁感线的形状等问题。

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作为一个探究课题,思路简明清晰,材料简单易得,操作方便,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良好素材。

电磁铁、电磁继电器直接与生产实际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教学重点:磁场是贯穿电磁现象始终的一个重要概念,用磁感线来形象化的表示磁场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电流产生的磁场、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等内容,即包含重要的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研究方法,又是后面研究电磁铁的理论基础。

《课程标准》中选择了“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课题为例,讲述了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和过程特征。

因此,以上内容都是本章的重点。

本章教学难点:磁场、磁感线和电流的磁场非常抽象,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中应注意把书本上抽象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联系起来,通过转换的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这是突破难点的有效途径。

课时安排本章共4节,建议全章教学用7课时,其中新授课每节1课时,习题课2节,复习总结1课时。

第16单元第1课从永磁铁谈起【学习目标】1、知道一些基本的磁现象,知道“磁化”和“去磁”的简单方法,了解磁性的广泛应用。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学案集(全册 共40页 附答案)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学案集(全册 共40页 附答案)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学案(全册共40页)目录第十六章电磁铁与自动控制16.1 从永磁体谈起16.2 奥斯特的发现16.3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16.4 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第十七章电动机与发电机17.1 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17.2 探究电动机转动的原理17.3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第十八章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18.1 家庭电路18.2 怎样用电才安全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第十九章电磁波与信息时代19.1 最快的“信使”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19.3 走进互联网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20.2 开发新能源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20.4 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十六章电磁铁与自动控制16.1 从永磁体谈起学习目标1、认识磁性、磁极、磁体、磁化。

2、了解磁体的类型、磁性材料的分类。

3、了解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了解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

4、了解磁感线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了解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5、了解地球周围有磁场,了解地磁的南、北级。

学习重点:会用磁的有关知识,解释简单的磁现象。

学习难点:了解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的,理解磁场方向与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导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磁体上的两端,叫作磁极。

让磁体自由转动,静止下来后会一端指南,这个磁极叫,又叫;另一端会指北,叫,又叫。

2、磁极间相互作用特点是:,。

3、,这种现象叫磁化。

4、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它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把它叫。

磁场是有方向的,人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这一点的磁场方向。

5、用可以形象地表示磁场的方向和它的分布情况,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是从它的极出来,回到它的极。

6、地球周围的磁场叫作。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极附近。

随堂导学1、磁现象〔实验演示〕:拿一块磁铁,分别让它去接触铁片、钢片、铜片、硬币、塑料片、纸片,发现磁铁可以吸引铁片、钢片、硬币。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20.3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20.3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20.3 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今天,我就以《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这一主题为例,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在本次活动中,我以“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为主题,希望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初步理解能量的概念,感受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在设计活动时,我充分考虑了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力求将抽象的能量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让他们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能量的存在和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能量是一种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物质。

2. 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能量是一种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物质。

难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能量转化演示仪、电池、灯泡、小车、滑轮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个能量转化的实验套件,包括小车、滑轮、电池、灯泡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能量转化演示,让孩子们初步感受能量的转化。

例如,用电池点亮灯泡,让孩子们看到能量从电池转化为光能。

2. 讲解:简要讲解能量的概念,让孩子们知道能量是一种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物质。

接着,讲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通过示例让孩子们理解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

3. 实验:孩子们分组进行能量转化实验,使用学具中的小车、滑轮、电池、灯泡等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和记录能量的转化过程。

4. 分享:每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能量转化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能量的概念,知道能量是一种不能被创造或消灭的物质。

难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18.2怎样用电才安全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18.2怎样用电才安全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18.2 怎样用电才安全一、教学内容1. 家庭电路的组成:了解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如电源、电线、开关、插座等。

2. 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学习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安全用电的原则:掌握正确的用电方法,预防触电和火灾等安全事故。

4. 触电的急救方法:学习遇到触电事故时的应对措施和急救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描述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理解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并能够列举出安全用电的原则。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安全用电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遇到触电事故时的急救方法。

教学重点: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

安全用电的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源、电线、开关、插座模型,电流表,电压表。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笔记本,导学案。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家庭电路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组成部分。

2. 知识讲解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实际测量,引导学生理解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讲解安全用电的原则,如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出生活中可能存在的安全用电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加深对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理解。

5.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触电事故的案例,讲解遇到触电事故时的急救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上的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引导学生对家庭电路的组成、电流与电压关系以及安全用电原则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列举出三种安全用电的方法。

2. 题目:解释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开关。

3. 题目:遇到有人触电时,你应该怎么做?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家庭电路的组成,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以及安全用电的原则。

新沪粤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绝版好导学案

新沪粤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绝版好导学案

专业提供全册教案导学案说课稿试题洋郎口中学九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设计人:杜思审核人:审批人:授课人:杜思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班级:姓名:小组洋郎口中学九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设计人:杜思 审核人: 审批人:授课人:杜思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班级: 姓名: 小组【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1、先通读本节各部分内容,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本知识,再完成导学过程中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知识链接】【追忆奠基】1、用哪些方法可判断物体是否带电?(说出两种方法)2、制成验电器的原理是什么?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自主互动】阅读教材第8页至第12页,完成下列问题:1、给你一个灯泡,要让它发光还需要哪些元件?如果不用开关,会出现什么现象?2、电路是用导线把、、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3、电路存在哪几种状态?4、什么叫电路图?认真画出灯泡、电源、开关的符号。

电池符号中的长线表示极,短线表示极。

5、给你一个灯泡、一个开关、两节电池、用导线连接起来,并画出电路图。

6、在第5题中,再加一个灯泡,设计两种让两灯同时发光的电路图。

7、电路的连接方式有几种?分别是什么?【展示点拨】【巩固训练】1、如图所示的四个电路,正确的是()2、学了电路后,小明注意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电路,经过分析思考,做出以下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A.厨房中的抽油烟机里有照明灯和电动机,它们有时同时工作,有时只有电动机单独工作,它们一定是并联的B节日里装饰用的小彩灯,任何一个灯泡坏了,其他的灯泡都不能正常工作,这些小彩灯是串联的C、马路两旁的路灯,晚上同时亮,早上同时灭,它们是串联的D、一般家庭中都要安装几盏照明灯和其它用电器,使用时互不影响,它们是并联的3、如图所示,电冰箱的门框上有一个通过冰箱门来控制的开关,开关与弹簧相连。

当冰箱门打开时,弹簧伸长,使开关闭合,冰箱内的照明灯发光;当冰箱门关闭时,弹簧被压缩,使开关断开,冰箱内的照明灯熄灭。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导学案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下册-《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导学案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道电磁铁的定义及构造;2、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因素;3、知道电磁铁的优点及应用。

学习重点: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及应用学习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因素教学过程:一)知识准备:1、奥斯特实验证明了:(1)(2)。

2、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跟螺线管中有关。

3、请标出图中通电线圈的N、S极和小磁针的N、S极。

4、通电螺旋管的磁性为什么比通电导线的磁性强呢?二)自主预习1、定义:插入的螺线管。

2、为什么插入铁棒后,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会增强呢?铁芯插入通电螺线管,铁芯被______,也要产生磁场,于是通电螺线管的周围既有产生的磁场,又有产生的磁场,因而磁场大大增强了.3、电磁铁的应用:。

(试举一例)三)进行新课一、什么是电磁铁活动1:认识电磁铁制作电磁铁1、阅读课本P13-14页,制作电磁铁,看谁制作的电磁铁吸引的曲别针最多!2、你能判断你制作的电磁铁的磁极吗?3、哪个小组制作的电磁铁磁性最强呢?你是怎么判断的?应用了什么物理研究方法呢?4、优胜小组谈谈经验体会。

二、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活动2: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猜想假设】。

【设计实验】(要求可以小组内先谈论,并讨论在实验过程中要使用的实验方法,讨论后个人独自整理)(1)采取何种步骤?(2)用什么方法来反映电磁铁磁性的强弱?(3)用什么方法来改变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进行实验】步骤保持不变的量变化的因素实验现象观察匝数、有铁钉电流大/小实验匝数、电流铁钉有/无实验电流、有铁钉匝数多/少【分析论证】结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

【评估交流】1、本实验有没有不足之处?有什么改进意见?2、讨论: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哪些好处?①;②;③。

四)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要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可采取的方法有、、。

2、小明同学把一根没有磁性的大铁钉弯成马蹄形,做了一个电磁铁如图所示,闭合开关,要想让钉尖的极性相反,应该。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探究电磁铁的磁性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探究电磁铁的磁性

16.3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电磁铁。

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3、知道电磁铁的应用。

学习重点: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导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课前导学1、我们把插入的叫电磁铁。

它时有磁性,无磁性。

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和及有无有关。

课堂导学1、电磁铁定义:把一根导线绕成,再给螺线管内插入,当有电流通过它时,也可以像永久磁铁那样工作。

这种磁体,在有电流通过时有,没有电流时失去磁性。

我们把这种磁体叫作。

演示实验:取一个带有铁芯的螺线管、一些大头针,将螺线管通电,靠近大头针,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断开电路,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表明:螺线管通电时,断电时。

我们把叫电磁铁。

它运用于我们生活的很多领域。

2、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将刚才的实验电路图中加一个滑动变阻器,闭合电路,调整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发生变化,观察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表明:。

那么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还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探究实验:问:怎样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答:。

猜想: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有关。

设计实验(注意变量的控制)。

进行实验,完成下面的表格。

实验次数保持不变的因素变化的因素实验现象判断12实验结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

带有,越强,越多,磁性就越强。

3、电磁铁的优点及应用优点:(1)磁性有无可以通过通、断来控制;(2)磁极的极性可以通过改变来控制;(3)磁性强弱可以通过改变通入电磁铁的或来控制。

阅读课本p15~16,了解电磁铁的几个具体应用: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机,电铃等等。

课堂练习1.内部带铁心的螺线管叫,电磁铁的优点很多,它的磁性有无可以由来控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以由来控制。

2、使电磁铁的N、S极位置互换的方法是()A.把线圈匝数增加一倍B.改变电流方向C.电流减小一半 D.把螺线管中的铁芯抽出来3、如图所示,将电磁铁、滑动变阻器和电源连接成闭合电路,若把滑片向右移动螺线管的磁性将()A.增强 B.减弱 C.不变 D.不能确定。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16.4电磁继电器与制动控制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16.4电磁继电器与制动控制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16.4电磁继电器与制动控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第16章第4节,主要讲述电磁继电器与制动控制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 制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各种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3. 电磁继电器与制动控制在我国现代化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能实际操作电磁继电器,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制动控制的基本原理,能分析制动控制在各种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我国现代化工业中电磁继电器与制动控制技术的认识,提高其科技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制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2. 教学重点:电磁继电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制动控制在各种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磁继电器实物、制动控制器实物、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汽车制动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汽车制动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2. 知识讲解:介绍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电磁继电器的作用。

讲解制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制动控制在各种机械设备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一辆汽车的制动系统是如何利用电磁继电器实现制动的。

4. 知识拓展:介绍我国现代化工业中电磁继电器与制动控制技术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6.4 电磁继电器与制动控制1. 电磁继电器:工作原理实际应用2. 制动控制:基本原理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并画出其工作电路。

2. 分析一辆汽车的制动系统是如何利用电磁继电器实现制动的。

3. 查阅资料,了解电磁继电器与制动控制在我国现代化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答案:1. (略)2. (略)3.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电磁继电器与制动控制的理解程度较高,但在实际操作电磁继电器时,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困难。

18.3电能与社会发展导学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18.3电能与社会发展导学案---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导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作为一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秉持着“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下面,我将以第一人称,详细阐述本次活动的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活动过程、活动重难点、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引入“电力”这一主题。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了解电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电力相关的词汇,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孩子们了解电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电力相关的词汇,如“电源”、“电线”、“插座”等。

2. 技能目标: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电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以及电力是如何传输的。

2. 教学重点:让孩子们认识电力相关的词汇,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线、插座、灯泡等。

2. 学具:每人一份活动手册,用于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学到的知识。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以孩子们熟悉的教室为例,讲解电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照明、空调等。

引导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电源、电线、插座等,并让他们说一说对这些物品的了解。

2. 游戏环节:将孩子们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提供一个电源、若干根电线和插座,要求他们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电路,使灯泡发光。

通过这个游戏,让孩子们了解电力是如何传输的,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观察与记录:在游戏环节结束后,让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电力设施,记录下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和学到的知识。

4. 分享与交流: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的观察记录,引导他们说一说对电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的理解。

(沪教版)物理九年级精品同步导学案 (全书完整版)

(沪教版)物理九年级精品同步导学案 (全书完整版)

(沪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精品同步导学案汇总12.1 温度与温度计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 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过程与方法2、预习范围教材第十二章第一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 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程度的物理量.2.生产生活中常用的温度单位名称是,符号是,国际单位制中采用温标,单位名称是符号是.3. 温度计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4.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液泡要在液体中(填‘碰”,或.“不碰”)容器壁和容器底.5.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要_在液体中,读数的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6.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原理进行工作.三、预习检测1、一位同学在“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中,分别如图1中A、B、C、D所示操作,其中正确的是()2、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约46℃B.初中生的身高一般为1.6m左右C.一个鸡蛋的质量1kgD.人跑步的速度20m/s3、用温度测量放在室温为25℃的房间中一盆沸水的温度时,当温度计的水银柱液面经过28℃这一刻度时.温度计示数表示的是()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无法判断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看清它是_______(也就是 ),然后看清它的______(也就是 ) 还要特注意2.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至,最小分度值是3.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二、随堂检测1、用一支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示数为-2℃;用它测量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示数为103℃;用它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示数为19℃,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A.16.2℃ B.18.1℃ C.19℃ D.20℃2、某体温计的示数是如图所示,某粗心的护士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就用它直接去测甲、乙两病人的体温,体温计先后的示数是39℃和39.5℃.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体温一定是39℃,乙的体温一定是39.5℃B.甲的体温一定是39℃,乙的体温可能是39.5℃C.甲的体温可能是39℃,乙的体温一定是39.5℃D.甲的体温可能是39℃,乙的体温可能是39.5℃3、下面关于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中,错误的是()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B.读温度计示数时,视线要跟液柱的上表面相平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为求准确,应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仔细观察参考答案预习案1、C2、B3、C探究案1、D2、C3、D12.2熔化与凝固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2、预习范围教材第十二章第二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 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 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 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中哪些属于晶体?哪些属于非晶体?4熔化热,凝固热三、预习检测1、下列固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玻璃 B.石蜡 C.铁块 D.沥青2、摄氏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A.0℃ B.10℃ C.40℃ D.100℃3、如图是从实验得到的海波熔化图象,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AB段表示熔化过程B.图象的CD段表示熔化过程C.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继续吸热D.在BC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不吸热也不放热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⑴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⑵铁水浇入模子铸成铁件是:______.2、固体分晶体和________两类. 在松香、萘、冰、玻璃、铁、蜂蜡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都有固定的________.3、一同学做某种物质熔化的实验. 当这种物质的温度达到36℃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得到下面一组记录数据:36℃、39℃、42℃、45℃、48℃、48℃、48℃、51℃、54℃、57℃,这种物质是:______体,这种物质是:________.4、夏天喝饮料常加些冰块,这种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识是:___________________.5、人们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具有:_________________.6、有甲、乙两盆水,里面都有没有熔化的冰块,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阴凉处,在冰块未熔化完以前,甲盆水的温度______乙盆水的温度.二、随堂检测1、下列关于“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熔化时有固定的温度,说明铁是非晶体B.家庭电路中的保险丝烧断之后可以用铁丝代替C.工业炼铁发生的反应是置换反应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2、在研究固体的熔化规律时,下列哪些仪器是需要的?()A.石棉网 B.滴管 C.烧瓶 D.酒精灯3、如图所示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图象,其中判断正确的是()A.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B.甲是非晶体、乙是晶体C.甲、乙都是晶体D.甲、乙都是非晶体参考答案预习案4、C5、A6、C探究案4、D5、AD6、A12.3汽化与液化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能说出水的沸腾特点;会分析沸腾图像的物理意义.(2).能说出蒸发的定义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3).能说出液化的定义及方法.2、预习范围教材第十二章第三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沸腾,沸腾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3、沸腾的条件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蒸发,蒸发的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三、预习检测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了霜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2、炎炎夏日,考场如火,细心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不一会儿,考生们就有凉爽、舒适的感觉.对于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了水的蒸发、吸收热量B.利用了水的沸腾、吸收热量C.利用了水的汽化,放出热量D.利用了水的液化,吸收热量3、已知液态的二氧化碳、氧和氮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78℃、-183℃和-196℃.如果在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方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物质,则首先液化而分离出来的是()A.氧B.氮C.二氧化碳D.它们同时液化,无法分离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 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这实际上是水的______过程,它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现象的一种,它可以在______温度下进行.2. 人从游泳池上岸被风一吹感到特别凉快,这是由于______的原因,一杯40℃的酒精,打开盖子酒精不断蒸发,余下的酒精温度______4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3. 大量事实表明,液体蒸发时要______热,所以蒸发有______作用.4. 物质由液态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______和______两种形式.5. 沸腾是在______温度下,在液体______和_____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温度______.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______.二、随堂检测1、我国“长征3号”运载火箭用的液体氢氧燃料,采用的原理是()A.蒸发吸热B.热胀冷缩C.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D.液化放热2、如图是小勇做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中加热3min后停止了加热B.沸腾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C.AB段水平线表明水沸腾过程吸热而不升温D.OA段斜线表明水的实际温度与加热时间成正比3、夏天出汗,用手抹一下就会觉得凉快些,这是因为()A.手的温度比汗的温度低B.擦掉的汗水带走了热量C.手阻止了出汗,减轻了热感D.汗珠被展开,加快了蒸发参考答案预习案7、B8、A9、C探究案7、C8、C9、D12.4 升华与凝华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预习范围教材第十二章第4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 升华: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需要热.2. 凝华: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需要热.三、预习检测1.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图1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2. 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A.干冰熔化吸热 B.干冰液化放热C.干冰升华吸热 D.干冰凝华放热3. 用久了的白炽灯内壁会变黑,这一变化中,组成灯丝的物质钨发生的是 ( )A. 汽化与凝华B. 汽化与凝固C. 升华与凝华D. 升华与凝固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填写相应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冬天玻璃窗户上的冰花、需要热.用铁水浇铸成工件、需要______热.从游泳池上来感到凉爽、需要热.春天水池中的冰融化了、需要热.夏天放在衣柜中的樟脑丸不见了、需要热.秋天看到草上的露水、需要热.二、随堂检测1.在舞台喷洒干冰(固态CO2)可以产生雾,形成舞台上所需的效果,这种雾气是( )A. CO2气体迅速液化而形成的小液滴B. 利用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C.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液化形成的雾D. 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雾2. 冷天,在暖和的教室的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B. 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C. “汗”出在玻璃窗上靠教室一面的玻璃上D. 冰花结在玻璃窗上靠教室外一面的玻璃上3.目前常用的电冰箱利用了一种叫做氟利昂的物质作为热的“搬运工”,把冰箱里的“热”“搬运”到冰箱外面,因为氟利昂既容易汽化也容易液化. 有关这种电冰箱工作过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液化、吸热B. 氟利昂进人冷冻室的管子里迅速汽化、吸热C. 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液化、吸热D. 氟利昂被压缩机压人冷凝器后,会汽化、放热参考答案预习案10、 C11、 C12、 C探究案10、 D11、 D12、 B12.5 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道温室效应的成因,了解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2)认识水与人类的关系,了解常见的水污染及水污染现状,认识水污染与缺水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3)认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有节约用水的意识;有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的紧迫感.2、预习范围教材第十二章第4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____________导致全球变暖,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①海面________的影响;②对________的影响;③对________的影响;④对________的影响.2.地球尽管的表面被水所覆盖,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3.我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 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此,我们应与 .4.水危机日趋严重,节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请你结合生活提一条节水建议:.三、预习检测1. 全球变暖已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种现象.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温室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B.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C.温室气体主要是由于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生的D.全球变暖是由于太阳传输到地球的热量逐年增多造成的2. 我国是世界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 爱护水资源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我们不仅要节约用水,同时还要防止水体污染. 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生活中不使用含磷洗涤剂B.禁止施用农药化肥C.生活污水经净化后再排放D.禁止在江河边倾倒垃圾3. 主要由于水被污染而产生的后果是()A、河中鱼虾绝迹B、河流干涸C、城市地表下沉D、水土流失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有哪些?探究点二:全球变暖会给人类带来那些不利的影响?探究点三:引起水资源危机的原因有哪些?探究点四: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我们应怎样做到节约用水?二、随堂检测1. 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A、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海中B、占地球表面积的70%C、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D、不到总水量的1%2.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都通过了有磁的地方性法规,规定不得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 这是因为这类洗衣粉中的磷会污染()A、大气B、河流、湖泊C、食品D、耕地3. 有的科学家曾这样预言:“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 ”下列主要原因中,属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是()①虽然地球上总水量很大,但淡水资源却不富裕②地球上淡水分布很不均匀③水被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④不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⑤浪费水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A、①②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预习案13、 D14、 B15、 A探究案13、 D14、 B15、 B13.1 物体的内能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热量的单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预习范围教材第13章一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叫物体的内能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和 .3.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转移内能的多少叫做 . 热量的单位是 .三、预习检测1.在热传递过程中,被传递的是()A. 质量B. 温度C. 比热容D. 能量2.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0℃的冰一定和0℃的水内能一样大B. 0℃的水一定比5℃的水内能小C. 0℃的水一定比5℃的水热量小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跟物体的温度有关B.跟物体做机械运动的速度有关C.跟物体内含有的热量有关D.跟物体做机械运动时上升的高度有关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水的吸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烧开一壶水和烧开半壶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你是怎样比较吸收热量的多少? . 你是通过保持不变,改变. 比较.一壶水烧开和烧成温水,哪个需要的热量多?你是通过保持不变,改变. 比较.结论: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少,与、有关.二、随堂检测1.多关于热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时,分子的热运动停止了B.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C.气体分子的热运动最剧烈,固体分子没有热运动D.运动物体比静止物体的分子热运动剧烈2.关于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0 ℃的冰块的内能为零B.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C. 物体的温度降低,则物体的内能减少D. 体积大的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体积小的物体内能多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状态下处于任何位置的物体都具有内能B.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无内能D.空中飞行的子弹比地面上静止的子弹内能参考答案预习案16、 D17、 D18、 A探究案16、 B17、 C18、 A13.2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3)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4)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2、预习范围教材第13章二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根据生活经验,我们会发现烧一壶水所用的时间比烧半壶水所用的时间要长,说明物体所吸收的热量与_________有关.2.把一壶水烧成开水比烧成温水所用的时间长,说明了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的多少与_________有关.3、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当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一样多呢?4.热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是通过什么知道水吸收热量多少的呢?三、预习检测1.关于比热容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B. 冰、水、水蒸气是同种物质,它们的比热容相同.C. 比热容与物质的质量无关.D. 比热容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无关.2. 现有酒精、煤油和水三种液体,用它们来作发动机的冷却剂时,冷却效果最好的是()A. 酒精B. 煤油C. 水D. 效果一样5、把质量相等的铁锅、铝锅、铜锅放在同样的炉子上,炒同样的菜,则最节省燃料的是(C铝>C铁>C铜)()A. 铁锅B. 铝锅C. 铜锅D. 三个锅都一样探究案一、合作探究活动1:思考课本“想想议议”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空白处:在水的质量一定时,水升高的温度越大,水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___.在水升高的温度一定时,水的质量越大,水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______;结论: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有关,对于同一种物质,越大,越多,则它吸收的热量越________.问题: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一种是沙子,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升高的温度的度数也相同,那么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_____________你认为下列哪个猜想正确( )A.水吸收的热量多B.沙子吸收的热量多C.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多活动2:探究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猜想:_______(填“水”或“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强.需要的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前需考虑的问题:(1)要得到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可以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来获取(2)要保证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测量温度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不同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 ,也就是说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_______的. (填“相同”或“不同”)二、随堂检测1.水的比热容是煤油比热容的两倍,若水和煤油的质量之比为1:2,吸收的热量之比为2:3,则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之比为( )A:3:2 B:2:3 C:4:3 D:3:42. 下列能用比热容解释的事实是()A.用力搓手后双手发热B.吐鲁番地区昼夜温差较大C.堆积的种子受潮升温D.生石灰加水温度骤然升高3.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D.加热水和加热液体的烧杯相同参考答案预习案19、 B20、 C21、 C探究案19、 B20、 B21、 B13.3内燃机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汽油机的构造.(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3)内燃机的应用.(4)汽油机柴油机的异同.2、预习范围教材第13章三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热机是把能转化为能的机器.2.内燃机的特点是 .3.常见的内燃机有和 .三、预习检测1.人们发现内能可以做功,并制造出各种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热机,下面这些机械中不属于热机的是()A.电动机 B.柴油机 C.汽油机 D.蒸汽机2.关于内燃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燃机的实际工作效率可达100%B.汽油机和柴油机使用同种燃料C.汽油机和柴油机均属于内燃机D.在做功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3.根据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油机汽缸顶部有一个火花塞,柴油机汽缸顶部是一个喷油嘴B.汽油机吸入的是空气,柴油机吸入的是空气和柴油的混合物C.吸气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D.压缩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酒精灯对试管中水加热时,水的内能变化.(1)看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2)木塞被顶开,是谁对它做了功?________________?(3)水蒸气既然能够对木塞做功,说明水蒸气具有能,它具有的是什么能?________________(4)在加热过程中水蒸气内能的变化情况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2.汽油机(1)汽油机是利用作燃料来工作的.(2)构造: .(3)工作过程: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有______个冲程. 包括:______ 、 _______ 、 ______ 、 _______四个冲程第一冲程:吸气冲程中吸入的是什么?汽缸中活塞由哪端向哪端运动?进气门和排气门的打开和关闭情况?第二冲程:压缩冲程中,活塞压缩燃料混合物的过程中,是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压缩冲程末产生什么结果?汽油机是利用什么方式点火的?第三冲程:做功冲程为什么能做功?是什么能向什么能转化?第四冲程:排气冲程有什么作用?二、随堂检测1.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高温气体迅速膨胀而做功,此时气体的温度和内能的变化情况是()A.温度降低,内能增大B.温度不变,内能不变C.温度升高,内能增大D.温度降低,内能减小2.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一台四冲程内燃机在一个循环中,存在着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过程的是()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3.汽车已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汽油机的四个冲程中,使汽车获得动力的是()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参考答案预习案22、 A23、 C24、 A探究案22、 D23、 B24、 C13.4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建立热值概念. 知道热值是燃料燃烧放热的特性,了解热值的表示法和常见燃料的热值,能利用热值表进行有关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2)、了解热机效率. 知道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可以怎样提高热机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意义所在.(3)、了解热机的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能简述热机的使用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不良影响,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2、预习范围教材第13章四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燃料的热值2.热值的单位__________________.3.热量的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三、预习检测1.据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2016年7月,我国将发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发射卫星的火箭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液态氢,这是利用了氢燃料的()A.热值大 B.比热容大 C.密度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关于燃料和热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燃料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无关B.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C.煤的热值大于干木柴的热值,燃烧煤放出的热量比燃烧木柴放出的热量一定多D.为了提高锅炉的效率,一定要用热值高的燃料3.我国在航天工程中使用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大多选用液态氢作为燃料,主要原因是液态氢具有()A.较低的沸点 B.较大的热值 C.较大的比热容 D.较高的凝固点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燃料的热值(1)、常见的燃料有哪些,他们在燃烧时都会释放能量,但它们释放能量的能力是否相同呢?如果不同,那又如何来比较不同燃料燃烧释放能量的能力?(2) 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字母表示,单位符号是,利用热值计算热量的公式是(3)思考:给热值下定义时你认为应该注意哪些?a.气体燃料通常不用质量而用体积,因此计算气体燃料放热时,公式应该写成单位符号是 .b.观察常见燃料的热值表,说明热值是物质的之一,汽油的热值是,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2.热机的效率(1)认真阅读课本,掌握热机燃料燃烧能量的走向.(2)机械效率的定义是什么,我们如何定义热机效率?计算公式应该写成(3)提高热机的效率的途径是 .具体措施是二、随堂检测1.甲乙两台柴油机,甲的效率低于乙的效率,意义是()。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 导学案

粤沪版-物理-九年级下册-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  导学案

高压输电线塔最上面两根线是干什么用的?现在高压输电塔到处都有,仔细观察会发现除了三相电线外,在最上面还有两根比较细的线,通常不仔细看会看不到。

你知道这两根线是干什么用的吗?由于高压线塔设计的比较高,有些还是在山上,阴雨天气难免会遭到雷击。

如果雷击到输电线路上会影响整个线路系统的电压或者对输电线路及相连的设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为了保护线路不被雷击到,就要设计出专门接受雷击的线路,让其引雷。

所以,高压线最上面的两根线作用就非常重要:以前都叫避雷线,现在则叫架空地线,主要作用是避雷。

这两根线是通过铁塔本身接入大地的,而且是双重保护,当雷雨季节的时候,如果线路招到雷电袭击时,铁塔就直接将雷击瞬间电流引入大地,进行放电,使其高压架空线保持在零电位,从而保护了架空线路下层的高压输电线路。

B、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家中的电热水器C、使用电子高效节能灯D、关闭空调,将工作中的冰箱门打开来降温2、对于我国的电力情况的说法不妥的是()A、我国的电力供应比解放初期有了大幅提高B、我国已经建立了较完整的电网系统C、我国现在的电力供应很充足,不必节约用电3、近年来,某市电力供应紧张,节约用电尤为重要,下列不属于节约用电的是()A.电视机不用时切断电源 B.离开教室时随手关灯C.夏天用空调时,把温度调得很低 D.尽量少开启电冰箱门4、某用户有40W日光灯6盏,电视和音响设备功率为140W,一台冰箱的功率为120W,另有800W的电饭锅一只。

问:(1)该户使用“220V 5A”的电能表是否合适?(2)若这些用电器都平均每天少用半小时,则一个月(30天)可节约几度电?答案:一、1、电厂、变电站、高压输电线2、小、小、越小三、1、电能2、B、D 3、D 4、节约用电四、1、D 2、C 3、C4、220V 5A 最大功率为P=UI=220V×5A=1100W。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20.4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20.4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4能源、环境与可连续发展学习目标1、认识老例能源在利用中对环境的影响。

2、感觉全世界变暖对自己的亲身影响,有可连续发展的意识,对保护环境,保持自然界的平衡与友善负有责任感。

学习要点:能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难点:温室效应与酸雨形成的原由。

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过分的、等气体排放到大气中后,会集聚成一个温室气体层,以致全世界的均匀温度高升,形成。

2、、等,与大气中的水汽结合形成酸雨。

课堂导学一、能源与环境阅读“信息阅读”栏目,说明化石燃料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造成环境污染。

( 1)介绍温室效应全世界均匀温度高升的原由,其实不完整部是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结果也不完整部是负面影响。

“活动 1”:“全世界变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活动,感觉这类影响会波及全人类,与自己亲身相关;活动以小组谈论,从衣、食、住、行、用等方面分类考虑。

( 2)介绍酸雨铅尘的成因和危害。

“活动 2”:学会听、看天气预告。

认识电台、电视台天气预告的内容已打破了传统的阴晴、风力等内容,增添了空气质量、污介入数、可吸人颗粒物、扬沙、沙尘暴等内容。

“活动 3”:关于建筑核电站的态度的谈论,这个问题离多数学生的生活较远。

活动的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表态是“拥戴”还是“反对”,而是让学生对开发利用核能的好处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事实上,科学家和各国政府对建筑核电站的态度也不尽同样。

一方面,核能为人类供给了一个新的能源,并且核燃料的储量巨大,加强了人们战胜“能源危机”的信心;另一方面,核燃料在开采、提炼和利用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辐射污染的问题,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办理起来也是一件麻烦的事。

认识到过分使谈论:能源耗费还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把课本表中的空格填上,用能源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重申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1、采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就燃烧化石燃料和大气污染、温室效应的关系。

2、你四周使用能源中的不安全要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几种可行的改进措施。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20.3 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20.3  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

中学 初 三 级 物理科 下册学案 主备: 上课老师: 学生姓名: 班别: 时间:2019年 月 日学习内容:20.3 能的转化和能量守恒 教学设计三、展示反馈1、请你做这样一个实验:找一个乒乓球,让它从离地1.5m 高处自由落下,观察小球在地面弹跳的频闪照片,如图20-2,你认为减少的机械能到哪里去了?2、下列的例子中,属于机械能转化内能的是( ) A 、冬天,在阳光的照射下,人感到暖烘 B 、冬天,穿上厚厚的羽绒服,人感到很温暖C 、冬天,喝一杯热茶,人感到很暖和D 、冬天,使劲搓手,手会发热 3、在江河里奔流的水具有____________能;建水电站时修拦河坝提高上游水位,是为了增加水的_____能;运动的空气具有_____能,可以推动风车做功,或者驱动帆船前进,也可以用来发电。

4、说明下列能源利用方式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1)水力发电:_________________;(2) 柴油机车牵引列车前进:______________;(3)电动水泵抽水:____________;(4)火箭发射人造卫星:_______________; (5)风力发电:_______________;(6)燃料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提升1、电风扇是一种常用家电,在使用时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识,请你回答如下问题:电风扇在工作过程中,能量主要是怎样转化的?实现这种转化的部件是什么?2、我国正大力开展核电,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________能,再通过蒸汽轮机转化为___________能,带动发电机转动,转化为电能。

3、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能源研究的主要课题,太阳能电池是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__能;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能来发电的。

4、原子核是由_______和中子构成的;核电站的核反应堆是利用可控制的核______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

5、下列应用属于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太阳能热水器B.太阳能路灯C.太阳灶D.植物的光合作用 6、科技小组的同学们调查发现,北京地区存在几种不同类型的发电站,如图1所示.下列发电站发电过程中,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是( )学习目标:1、.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百度文库:教学资料
20.3 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学习目标
1、知道能量能够转移和转化.
2、了解能量守恒定律时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定律之一,并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永动机”失败的必然性.
3、理解能量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
学习重点:知道能量是可以转移和转化的.
学习难点:体会能的转移或转化有方向性.
学习过程:
一、走进课堂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消耗大量的汽油,与此同时,汽车的发动机和水箱的温度很高,有大量的热量散失到空气中,为什么科学家不把这些散失的热收集起来呢?
二、探究历程
1、能量的转移
以课本p81“活动1”中的三个实例说明能量可以在两个物体之间转移.
2、能量的转化
以课本p82“活动2”中的蓄电池的充电、放电说明电能和化学能可以相互转化的个案,并完成课本“活动2”中(1)、(2)填空.
讨论:
(1)从电动机提升重物时能量的转移实例中,提出转移后的总能量跟转移前的总能是否相等的问题.
(2)分析历史上制作的“永动机”的失败的原因.
引导出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规律之一,不受宏观与微观、物理化学或生物等学科领域的限制.
3、能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的方向性
阅读课本p84~p85,了解能在转移和转化过程中的方向性的.
教学资料------导学案。

2022-2023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导教学设计及答案

2022-2023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导教学设计及答案

2022-2023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导教学设计及答案一、导学引入1.1 导入话题在开始探讨2022-2023学年沪粤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导教学设计及答案之前,我们需要首先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与化学、生物学和地质学等其他科学领域密切相关的学科。

1.2 目标导向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对物理学的理解,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力和压力本单元主要介绍力的概念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种类和力的作用方式。

同时,还要教授压力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2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之一。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介绍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各种运动方式的特点,以及如何描述和分析机械运动。

2.3 热学热学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研究热和温度的关系、热能转化和传递的原理等。

在本单元,我们将介绍热学的基本概念,以及热能的传递方式和转化规律。

2.4 光学光学是物理学中研究光和光现象的科学。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介绍光的基本特性和行为规律,以及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2.5 电学电学是物理学中研究电和电现象的科学。

在本单元中,我们将介绍电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三、教学策略3.1 启发式教学本教学设计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给予学生一些启示性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同时,充分利用实验、观察和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能力。

3.2 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展示实物、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资源,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

3.3 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18.1家庭电路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18.1家庭电路

第十八章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18.1家庭电路学习目标1、认识家庭电路的构成及连接方法,知道火线和零线。

2、经过实验研究,知道用测电笔鉴识火线和零线的方法。

3、认识生活中安全用电知识,加强安全用电意识。

学习要点:认识家庭电路的构成及连接方法。

学习难点:用测电笔鉴识火线和零线。

学法指导:在学习本节从前,我们第一要结合串、并联电路的知识,观察家庭和教室的电路,看看它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各用电器是如何连接的?经过对家庭电路示教板演示实验的观察和解析,认识家庭电路的构成。

要掌握各个构成部分是什么,起什么作用,它们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

学习本节内容时,必定要理论联系实质,尽量找些废旧开关、灯座、保险盒、闸刀开关等实物进行观察,并着手实践(注意安全),培育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在安全用电方面,经过阅读教材,观察挂图后交流谈论,弄清触电是怎么回事?家庭电路中常见的触电事故,触电的急救等知识,加强安全用电的意识。

释疑解难:1、保险丝为何能在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为何不可以用铜丝或其他金属丝来取代保险丝?由于选做保险丝的资料具备两个条件:①电阻率大,这样电流经过保险丝时发热多,温度能迅速上升;②熔点低,电流过大,温度上升到熔点时能及时熔断,使电路切断。

由于铜丝或其他金属丝不具备电阻率大、熔点低的条件,在电流过大时不熔断,起不到保险的作用。

2、电冰箱、洗衣机等拥有金属外壳的电器为何其电源插头一定使用三脚插头?金属外壳为什么要接地?家用电器上的三脚插头,两个脚接用电部分,另一个脚是跟家用电器的外壳连通的,这样,把三脚插头插进三孔插座里,在把用电部分(电风扇、洗衣机器的电动机)连入电路的同时,也把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

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原来是跟火线绝缘的,是不带电的,人体接解外壳并无危险,但假如内部火线绝缘皮破坏或失掉绝缘性能,以致火线与外壳接通,外壳带了电,人体接触外壳等于接触火线,就会发生触电事故,假如把外壳用导线接地,即使外壳带了电,也会从接电导线流走,人体接触外壳就没有危险了。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广播电视与通信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广播电视与通信

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学习目标1、了解无线电广播发射和接收工作过程。

2、大概了解电视的发射和接收工作过程。

3、了解微波通讯、卫星通讯、光纤通讯。

学习重点: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的大致工作过程。

学习难点:电视的工作过程。

导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电磁波是由于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2、电磁波的传递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______m/s。

3、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完成,信号的接收由完成。

4、电视用传递信号和信号。

课堂导学一、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阅读教材P58页“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的过程”内容,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由____________完成,信号的接收由___________完成.话筒的作用。

载波发生器的作用。

调制器的作用是。

收音机的天线的作用是。

调谐器的作用。

扬声器的作用是。

(2)声音信号的发射过程可由下列示意图来表示:声信号→→电磁波→发射→接收机→声信号电2、电视的发射和接收:阅读课本P59页内容“电磁波传递电视信号的过程”部分,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电视用电磁波传递______________信号和______________信号。

(2)同学们小组讨论:声音信号与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传播过程与无线电广播基本相同,但多了图像信号,必须把图像转换为电信号,与声音一起发射)(3)声音信号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跟的工作过程类似;(4)图像信号的工作过程是:○1摄像机把;○2发射机把;○3电视接收机的天线 ,通过把图像信号取出并放大,由还原成图像。

三、卫星通信1、同步卫星是指环绕地球转动且的卫星。

2、现在用做微波通讯的中继站,这种卫星大多是。

若在地球周围距地面某一高度的圆周上均匀放置颗同步卫星,它们发送的微波信号几乎可覆盖全球。

3、微波的波长是之间,频率在之间,微波的性质更接近,大致沿传播,不能沿地球表面绕射,因此每隔左右就要建立一个。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20.2开发新能源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20.2开发新能源

20.2开发新能源学习目标1、知道利用太阳能的四个主要渠道。

2、知道开释核能的两种方式。

3、认识铀核链式反响的大体状况和核电站的大体工作过程。

学习要点:太阳能的利用。

学习难点:认识铀核链式反响的大体状况和核电站的大体工作过程。

学习过程:一、走进课堂前苏联建设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今在乌克兰境内)的一个反响堆于1982 年发生严重事故,造成核泄漏。

切尔诺贝利市民已所有迁徙,该市已成为一座空城,该核电站于 2001 年所有关闭。

核电站是利用何能发电?核泄漏为什么给环境造成这样巨大的影响?二、研究历程(一)太阳能阅读课本第74-75 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在太阳内部,在超高温下发生聚变,开释出巨大。

大部分太阳能以和形式向周围辐射开去。

2、直接利用太阳能有三种方式:太阳能——能:太阳能热水器、用凸面镜汇聚阳光以取火;用凹透镜汇聚阳光以煮饭,如太阳灶;晾晒衣服、谷物等。

太阳能——能:光伏电站、计算器上的光电池将光能变换成电能供计算器使用;航天器上的电池板将太阳能变换成电能供仪器、宇航员使用等。

太阳能——能:太阳能制氢、露天照相时,太阳光使照相底片感光。

认识太阳能的特色:(1)太阳能“大”:太阳向空间辐射的能量,总功率达 3.8× 1023kW,到达地面的太阳能达 8.1×1013kW ( 到达地面的太阳能比到达地球的要少,因为到达地球的太阳能有一部分被云层等反射回到空间而到不了地面 ) ,比全球的发电总量高出 5× 104倍。

(2)太阳能“公” :阳光普照,各处都有 ( 自然,分布也不均衡,比方撒哈拉等热带沙漠地区的太阳能资源特别丰富 ) 。

(3)太阳能“洁” :太阳能是洁净能源,直接利用太阳能不会产生废渣、废气而污染环境。

(4)太阳能“久” :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太阳还可以发光、发热几十亿年,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停。

依据以下图所示,说明太阳能辐射到地球的能量的利用状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沪粤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全册导学案学校:班级:教者:第十六章电磁铁与自动控制16.1 从永磁体谈起学习目标1、认识磁性、磁极、磁体、磁化。

2、知道磁体的类型、磁性材料的分类。

3、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知道磁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应用。

4、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描述磁场,知道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5、知道地球周围有磁场,知道地磁的南、北级。

学习重点:会用磁的有关知识,解释简单的磁现象。

学习难点:了解磁感线是用来描述磁场的,理解磁场方向与磁感线方向的规定。

导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磁体上的两端,叫作磁极。

让磁体自由转动,静止下来后会一端指南,这个磁极叫,又叫;另一端会指北,叫,又叫。

2、磁极间相互作用特点是:,。

3、,这种现象叫磁化。

4、磁体周围存在一种物质,它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把它叫。

磁场是有方向的,人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静止时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这一点的磁场方向。

5、用可以形象地表示磁场的方向和它的分布情况,磁体外部的磁感线是从它的极出来,回到它的极。

6、地球周围的磁场叫作。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极附近。

课堂导学1、磁现象〔演示实验〕:拿一块磁铁,分别让它去接触铁片、钢片、铜片、硬币、塑料片、纸片,发现磁铁可以吸引铁片、钢片、硬币。

介绍磁铁还可以吸引金属钴。

(1) 叫磁性;叫作磁体。

介绍不同形状的磁体。

〔演示实验〕:将一些大头针均匀撒在讲台上,用一块磁铁去接触或靠近大头针,发现:磁体上吸引的大头针数目较多。

(2)磁极:。

磁体有个磁极。

〔演示实验〕:用一个支架支起一个小磁针,让小磁针在平面内自由转动,发现静止后小磁针会。

多做几次,也是如此。

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出来的。

(3) 叫南极,又叫。

叫北极,又叫。

〔演示实验〕:将一根条形磁铁甲用细线悬挂起来,另一根条形磁铁乙的N极分别去靠近甲的N极和S极,再用乙的S极分别去靠近甲的N极和S极,观察现象可得去结论:、。

2、磁化〔演示实验〕:拿一根铁棒去靠近或接触大头针,会发现铁棒不能吸引大头针,然后在铁棒的上方放一根条形磁铁,在让它去靠近或接触大头针,会发现大头针被。

,叫作磁化。

阅读课本p4活动2。

磁化方法有。

去磁的方法有。

3、磁场〔演示实验〕:把几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铁周围的不同地方,观察小磁针所指的方向,发现指向不同。

说明:。

〔演示实验〕:在水平放置的磁体上放一块玻璃板,在玻璃杯上均匀地撒一些铁屑,轻敲玻璃板,你会看到什么?铁屑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仿照铁屑在磁场中的分布图形,画出一条条带有箭头的曲线,这样的曲线叫作磁感线。

4、地磁场阅读课本p6地磁场示意图,p7信息浏览,回答下列问题。

,叫作地磁场。

它的形状与很相似。

地理南北极与地磁的南北极大致,但并不重合,最早我国宋代学者沈括发现。

课堂练习1、甲、乙两根钢棒,若用甲棒的一端靠近乙棒的某一端时,有吸引作用;若用甲棒的一端靠近乙棒的中部时没有吸引作用。

关于这两根钢棒,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棒没有磁性,乙棒有磁性;B.甲棒有磁性,乙棒没有磁性C.甲、乙两棒都有磁性;D.甲、乙两棒都没有磁性。

2、如图所示,已知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形状或某点所放的小磁针静止时的位置。

(1)试在图甲中标出A、B、C三点的磁感线方向;(2)在图乙中标出放在A、B、C三点处的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以及磁针的N、S极;(3)在图丙中标出小磁针将会发生转动的方向。

16.2 奥斯特的发现学习目标1、认识电流的磁效应。

2、认识电流的磁场跟电流方向间的关系。

3、通电直导线和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分布规律。

导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课堂上做实验时偶然发现:当导线中有电流时,它旁边的磁针发生了偏转,他做了许多实验终于证实。

2、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磁场的方向跟有关,这种现象叫作。

3、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的磁场相似,它的极性跟有关,可以用来判定。

判定方法是:。

课堂导学1、电流的磁效应演示实验:(演示奥斯特实验)。

表明:。

这个实验最早是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的,我们将这个实验称为。

重做奥斯特实验,改变电流的方向,让学生观察出现的现象。

现象表明:,这种现象叫作。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做成,也叫,各条导线的磁场叠加在一起,磁场就会强得多。

那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是什么样的呢?探究实验:做课本p10活动2 A实验,在纸板上均匀地撒些铁屑,给螺线管通电,轻敲纸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并与条形磁体周围的铁屑分布情况对比。

研究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可能与哪种磁体的相似。

得出结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磁体的磁场相似。

思考:怎样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呢?它的极性与电流的方向有没有关系呢?探究实验:做课本p10活动2 B实验,研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电流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演示实验:将小磁针放在螺线管的两端,通电后,请同学们观察小磁针的N 极指向,从而引导学生判别出通电螺线管的N、S极。

再改变电流的方向,观察小磁针的N极指向有没有变化。

得出结论:通电螺线管的极性跟有关。

3、右手螺旋定则由上述探究实验可知: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磁体的磁场相似,通电螺线管的磁性跟有关。

通电螺线管的磁性跟电流的方向之间的关系可用来判定。

(1)作用:可以判定通电螺线管的磁性与电流方向的关系。

(2)判定方法: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

课堂练习1、在所示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极。

2、如图所示,螺线管的左端是N极,应如何绕线。

3、如图所示的图中,两个线圈,套在一根光滑的玻璃管上,导线柔软,可自由滑动,开关S闭合后则()A.两线圈左右分开 B.两线圈向中间靠拢C.两线圈静止不动 D.两线圈先左右分开,然后向中间靠拢4、许达同学在探究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管外磁场的分布情况时,在螺线管外部的a、b、c处摆放了三个小磁针,如图所示,当他闭合开关,等到小磁针静止后,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磁针a、b的左端是N极、小磁针c的右端是N极B.小磁针a、c的左端是N极、小磁针b的右端是N极C.小磁针b、c的左端是N极、小磁针a的右端是N极D.小磁针a、c的右端是N极、小磁针b的左端是N极16.3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学习目标1、了解什么是电磁铁。

知道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2、了解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3、知道电磁铁的应用。

学习重点:了解电磁铁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导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课前导学1、我们把插入的叫电磁铁。

它时有磁性,无磁性。

2、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和及有无有关。

课堂导学1、电磁铁定义:把一根导线绕成,再给螺线管内插入,当有电流通过它时,也可以像永久磁铁那样工作。

这种磁体,在有电流通过时有,没有电流时失去磁性。

我们把这种磁体叫作。

演示实验:取一个带有铁芯的螺线管、一些大头针,将螺线管通电,靠近大头针,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断开电路,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表明:螺线管通电时,断电时。

我们把叫电磁铁。

它运用于我们生活的很多领域。

2、电磁铁磁性的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将刚才的实验电路图中加一个滑动变阻器,闭合电路,调整变阻器的滑片,使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发生变化,观察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表明:。

那么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还跟什么因素有关呢?探究实验:问:怎样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答:。

猜想: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有关。

设计实验(注意变量的控制)。

进行实验,完成下面的表格。

实验次数保持不变的因素变化的因素实验现象判断12实验结论: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

带有,越强,越多,磁性就越强。

3、电磁铁的优点及应用优点:(1)磁性有无可以通过通、断来控制;(2)磁极的极性可以通过改变来控制;(3)磁性强弱可以通过改变通入电磁铁的或来控制。

阅读课本p15~16,了解电磁铁的几个具体应用:电磁起重机,电磁选矿机,电铃等等。

课堂练习1.内部带铁心的螺线管叫,电磁铁的优点很多,它的磁性有无可以由来控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以由来控制。

2、使电磁铁的N、S极位置互换的方法是()A.把线圈匝数增加一倍B.改变电流方向C.电流减小一半 D.把螺线管中的铁芯抽出来3、如图所示,将电磁铁、滑动变阻器和电源连接成闭合电路,若把滑片向右移动螺线管的磁性将()A.增强 B.减弱 C.不变 D.不能确定16.4 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学习目标1、认识电磁继电器的主要结构。

2、理解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3、能用电磁继电器设计简单、实用的控制电路。

学习重点: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学习难点:能根据要求用电磁继电器设计简单的控制电路。

导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电磁继电器就是利用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

它可以利用、来控制、。

2、电磁继电器是由、、和、等部件组成的。

课堂导学1、电磁继电器阅读书中相关知识与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由、、、组成。

(2)工作电路:由和两部分组成。

(3)实质:电磁继电器就是利用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4)工作原理:电磁铁通电时,具有,吸引,使和接触,工作电路闭合;电磁铁断电时,失去,弹簧把拉起来,切断工作电路;这样就可以实现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控制、电路的目的。

(5)作用:实现远距离操纵和自动控制。

2、分析下图中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当闭合低压控制电路开关时,电磁铁A 就有,衔铁B在的作用下向运动,使动触点D跟下面的静触点接触,使连通,电动机工作。

当低压控制电路开关时,电磁铁A就,衔铁B在的作用下向运动,使动触点D跟下面的静触点,使断开,电动机停止工作。

这样,电磁继电器就完成了用、来控制、的任务。

电磁继电器构造图课堂练习:如图是一种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

水位没有到达金属块B时,绿灯亮;水位到达金属块B时,红灯亮。

说明它的工作原理。

(注:纯净的水不导电,但一般水都能导电。

)第十七章电动机与发电机17.1 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学习目标1.了解电动机的结构。

2.通过观察拆装简单电动机的实践过程,认识电动机的两大组成部分,并学习用合理简化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分析。

学习重点:能让电动机通电运转,能拆装简单的电动机,能就电动机通电为什么运转,提出自己的猜想。

学习难点:培养动手学习的习惯和积极投入对电动机原理探索的兴趣。

导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电动机的主要部件是和。

2、电动机的转动,可能跟和有关。

课堂导学一、认识电动机你能例举出装有电动机的家用电器的名称吗?活动1 让电动机转起来(P22)如图17—2(a)所示,用导线把模型电动机与电源、开关连接起来。

闭合开关,观察电动机是否转动。

并回答:1、在实验中连接好电路,开关闭合后,电动机是否转动?2、如果电动机不转,不转的因素是什么?3、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4、和邻组同学交流一下,电动机的转动方向是否一样?如不一样,是什么原因?活动二将电动机拆开(P23)分拆电动机,观察电动机的构成,知道电动机的最主要的两部件是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