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声词的修辞功能

合集下载

论拟声词的修辞功用

论拟声词的修辞功用

论拟声词的修辞功用
拟声词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汇形式,它能够通过模拟声音、形象地表现出具体的物体、行为和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拟声词经常被用来形容事物的声音或行为,如“嗷嗷叫”、“雪花啪啪地落下来”等。

而在文学创作中,拟声词还具有一定的修辞功用。

本文
就将分析拟声词在文学创作中的四种修辞功用。

一、描述场景、情境,增加色彩和节奏
二、表达情感,烘托氛围
除了描述场景和情境,拟声词还可以用于表达情感和烘托氛围。

在文学创作中,拟声
词经常被用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如“叮叮当当,鞭声响起”(《草原英雄小姐妹》),这种刻画方式使读者能够通过马车鞭上的声音感受到主人公的心情。

同时,拟声词还能够
为文学作品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如“呜呜咽咽,泪如雨下”(《红楼梦》),这种修
辞手法适用于描绘悲情或怀旧的场景。

三、描写动作,加强语言的形象性
拟声词还可以通过描写动作来增强文学作品的形象性。

拟声词常被用来描写人物的动
作或行为,如“嗒嗒嗒,小兔子的脚步声跑出了林子”(《小兔的故事》),这种修辞手
法可以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人物的行为动作。

同时,描写动作还可以增加作品的意象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对文学作品的联想和印象。

四、作为节奏余韵,强化叙述效果
在文学叙述中,拟声词可以作为节奏余韵,强化叙述效果。

拟声词出现在文学作品的
结尾,可以留下一定的余音,产生回响效应,让读者在风景线末尾停留余味,留下深刻的
印象。

例如,“呜呜呜”,《杨家将》新版片尾歌曲的嘹亮对白声,强有力地提醒着观众
们这部电影的主题。

论拟声词的修辞功用

论拟声词的修辞功用

论拟声词的修辞功用拟声词,是一种模拟声音的词汇,是汉语词汇体系中最富于音韵美感的一部分。

拟声词的修辞功用非常丰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增强语言的形象力和感染力拟声词最主要的功用是增强语言的形象力和感染力。

这是因为人们在听到某种声音时,往往会在脑海中自行产生一副图像,如果这个图像与文字本身表达的意思相符,那么就会引起读者或者听者强烈的感受,能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增加语言的记忆性和易懂性。

比如“咕咚”、“咕叽”、“咯咯咯”等富有生动形象的拟声词,能够使读者或听者产生对声音来源的直观印象,带来更加深刻的体验。

二、表现情感和意境拟声词不仅能够表现具体的声音形象,还能够表现需要借助声音来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比如“撒娇”、“哀怨”、“狂喜”等拟声词,往往能够精准表达人们内心世界的感受和情感,产生更加深刻的共鸣和情感体验。

同时,拟声词还能够把读者带入到某种特定的场景之中,生成一种具有浓郁氛围的意境,比如“细雨绵绵”、“虫鸣蛙叫”等,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富有诗意的生活氛围。

三、增强节奏感和节律感拟声词还能够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节律感,带来更加优美的词序和韵律。

比如“叮铃铃”、“潺潺”、“嘀嗒嘀嗒”等,这些拟声词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自然流畅的节奏感,产生更加舒适和自然的体验。

有时,拟声词还会和其他的修辞手法结合使用,产生更加强烈的修辞效果。

比如“不是蓝天白云,丝毫不差”的“差”,用到了拟声词的变异,并且借助了“丝毫不”这个增强语气的修辞手法,产生了明显的强调效果。

综上所述,拟声词作为中文词汇系统中的重要一部分,其修辞功用非常丰富。

拟声词的形象生动能够增强语言的形象力和感染力,同时也能够表现情感和意境,产生更加深刻的共鸣和情感体验,还能够增强节奏感和节律感,带来更加优美的词序和韵律。

在写作中,运用拟声词可以丰富语言表达方式,增加文本的趣味和生动性,让语言更加优美动人。

拟声词的作用

拟声词的作用

拟声词的作用拟声词是摹拟事物声音的词。

孤立的理解其意思不很明显,而放到具体句子和环境中,则更形象,更生动能增加语感,有利于对句子和课文的理解。

《小英雄雨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十四课)这篇课文,作者在拟声词的运用上可谓独具匠心。

一、表现雨来的特点1.“妈妈还是死命追着不放,到底追上了,可是雨来浑身光溜溜的像条小泥鳅,怎么也抓不住。

只听见扑通一声,雨来扎进河里不见了。

”“扑通”,既传声,又传情,它清楚的传来雨来跃入水中时身体拍击河水的响声,仿佛看见了溅起的朵朵浪花,荡开的圈圈波纹,并把雨来那种淘气可爱如游鱼般的欢快神情,高超的游泳技能,表现的鲜明形象。

2.“女老师走到黑板前面,屋里嗡嗡嗡嗡说话声音立刻停止了,只听见哗啦哗啦翻课本的声音。

”说话时孩子的天性。

但雨来和孩子们深深懂得:在当时的社会,穷人家能够上夜校学知识是多么不易,多么幸运,他们紧紧抓住这个好的机会,跟老师认真学习。

如此一写把雨来和孩子们十分珍惜这美好时机的思想表现的有声有色。

3.“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敌人硬逼着雨来交出交通员。

在这种极其为难的情况下,不回答不行,怎么说好呢?他灵机一动,想出了妙计,就用自言自语式且含糊的口气作了回答,想溜滑过去。

雨来机智聪明的特性被表现的淋漓尽致,令人信服。

二、表示敌人的凶恶1.“随后听见日本鬼子唔哩哇啦地叫。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从“唔哩呱啦”“嗷嗷”两个拟声词可以想象日本鬼子张牙舞爪,龇牙咧嘴是多么丑陋,多么凶残,他们的声音是那么刺耳,那么惊心。

2.“两个人唧唧咕咕说了一阵。

那鬼子向雨来横着脖子翻白眼,使劲把刀放回鞘里。

”“唧唧咕咕”是形容两个鬼子说话快而轻。

他们对雨来哄骗,利诱,恐吓,软硬兼施,已是黔驴技穷。

但他们仍不甘心,还在悄悄的商量对付雨来的办法,敌人狡猾、奸诈的面孔使人一目了然。

3.“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

拟声词具体的作用有【范本模板】

拟声词具体的作用有【范本模板】

拟声词是人们对一些不表示具体意义,也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纯粹的声音加以摹拟的词语,也可以称为象声词。

拟声词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一单音节拟声词:如,哗、哇、咚等;二双音节拟声词:如,哗啦、乌哇、劈啪等;三重叠拟声词:如,呵呵、淙淙、呼呼呼、嘻嘻嘻、哗哗哗哗,嘟嘟嘟嘟等。

拟声词具体的作用有:一在句子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象声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使描写生动逼真,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如:A。

小溪在岩石间流淌B. 小溪在岩石间汩汩流淌。

A. 打字机响了一夜。

B. 打字机咔哒咔哒的响了一夜。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每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是与不用拟声词在语言表现力上有很大的不同。

B句利用拟声修辞方式描摹了人或事物的声响,活现了当时的环境,突出了事物的特征,使读者或听者有耳闻其声、身临其境之感。

再如:乒!敌人听说是红军,慌乱地开枪了。

可是他们已经晚了,一下子四面都是我们的火力, 通通通, 嘟嘟嘟,我们的火力对准敌人。

敌人逃啊,跑啊,顽抗的自己倒霉, 活着的都当了我们的俘虏.(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几个拟声词“乒、通通通、嘟嘟嘟”就把红军威猛无比的战斗场面刻画出来,使人亲临其境, 亲闻其声.(1)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沙,沙,沙”这个拟声词加强了故事恐怖神秘的气氛。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嘈嘈”和“切切”这两个拟声词把琵琶演奏声逼真地表达出来.(3)当当当,钟声响了,毕业典礼就要开始。

(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当当当”写出了下课时铃声的响亮,使人有如闻其声之妙二运用拟声词还可以形象地描摹出人物的心情或情绪.如:后面大船来的飞快。

那明明白白是鬼子。

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孙犁《荷花淀》)敌人的大船飞快的追来,女人们就拼命地往前摇,所以“哗,哗哗,哗哗哗”既模拟水声之大又反衬人心之急,读者也随之紧张。

拟声词的修辞功能

拟声词的修辞功能

拟声词的修辞功能
拟声词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模拟声音的方式来描写事物或情感,具
有以下修辞功能:
1.生动形象:拟声词能够通过模拟真实的声音效果,使得描写更加具体、生动,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特点和强度。

例如,“铃铃铃”、“喀嚓”、“吱吱”等拟声词,能够让读者几乎
听到声音的响应。

2.增强感受:拟声词能够通过声音的模拟,增强读者对情感的感受力。

例如,“咯嘣”、“霹雳”等拟声词,能够给读者带来紧张、刺激的
心理体验。

3.增添氛围:拟声词能够通过声音的模拟,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氛围,
增强作品的情感色彩。

例如,“皓月当空,寂静无声,万籁俱寂。

”中的“寂静无声”,通
过“无声”这一拟声词,突出了夜晚的宁静与寂静。

4.表达思维变化:拟声词能够通过声音的变化,描绘人物的内心活动
或情绪的变化。

例如,“心怦然跳动”、“哗啦一声,眼泪夺眶而出”中的拟声词,
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的心理变化。

综上所述,拟声词具有生动形象、增强感受、增添氛围和表达思维变
化等修辞功能。

拟声词具体的作用有

拟声词具体的作用有

拟声词具体的作用有
拟声词是一种模拟或模仿声音的词语,可以用来描述事物的声音或声音所带来的感觉。

其具体作用包括:
1.描绘声音:拟声词可以用来描绘各种声音,例如:嘀嗒、轰隆、哗啦等,让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来感受到声音的特点。

2.表现情感:拟声词可以用来表达人物或物体的情感状态,例如:喜悦、痛苦、害怕等。

通过模拟声音的方式,能够更加生动地展现情感。

3.营造氛围:拟声词可以通过描述声音的特点来营造场景的氛围,例如:沉闷、惊恐、活泼等,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与故事或场景产生共鸣。

4.烘托人物形象:拟声词还可以用来烘托人物形象,通过描绘他们发出的声音或受到的声音影响,进一步展现他们的性格特点或情感状态。

总的来说,拟声词能够在文学作品中起到生动形象描绘、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等多种作用,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且富有感染力。

论拟声词的修辞功用

论拟声词的修辞功用

论拟声词的修辞功用摘要:拟声词的主要修辞功用在于绘声,无论是用拟声词来写人、写事、写物、或写景,都能加强形象,增加语言的表现力。

关键词:拟声词;修辞功用;语言表现力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是一种摹拟物体声音的词。

拟声词和拟声是不一样的。

拟声是一种修辞手法,是用相应的语音去摹拟自然的声响,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对其定义为“是吸收了声音的要素在语辞中的一种辞格”。

而拟声词则是“在单词方面利用拟声手段反映外物(包括‘人’)的声音的节律、历程。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

拟声词与拟声的关系非常密切:拟声通常由拟声词来表达,拟声词的作用就是拟声,但拟声和拟声词并不相等,拟声词是用来拟声的,然而拟声不一定非用拟声词不可。

拟声词的主要修辞功用在于绘声,通过绘声使语言具体、生动、形象。

一、用拟声词写人,可以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能够突出人物的某些特点例1:隔壁王老五要随地吐痰,他当然一辈子还在哈——啵;对门李大嫂爱包小脚,当然她令爱小姐的鸭子日见其金莲花。

(刘半农《老实说了吧》)在例1中,使用了拟声词“哈——啵”,刻画王老五吐痰的声音,使这位不讲卫生的王老五跃出纸面,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例2:于是莫名其妙地闯到了自己房屋,牙齿紧咬着,发出嘶嘶嘶的声音。

(张天冀《清明时节》)例2运用了拟声词“嘶嘶嘶”,使这个人物的外表和激动的情绪充分地表达出来了,使读者也受到感染,为之震惊。

例3:周大勇问:“老乡,你是哪里人?”那老乡牙关子格嘣嘣响:“榆,榆,榆林城……城边的。

”(杜鹏程《保卫延安》)例3使用了拟声词“格嘣嘣”,配合着“榆,榆,榆林城……城边的”飞白运用,把那老乡惊恐之态刻划得十分传神。

拟声词用于写人,还能将人物之间的差别简捷地表现出来。

例4:他穿着小短褂儿,光着两条小腿儿,小腿儿乱蹬着,哇哇地哭。

(魏魏《谁是最可爱的人》)例5:哈拜径直来到阿西古丽的毡房,翻身下马,掀开毡帘进门,就耳闻一片嘤嘤的哭声。

(许特生《新绿》)在例4和例5中都用到了表哭?的拟声词,在这两个例句中,“哇哇”和“嘤嘤”虽然都同是拟声词,而且同是哭声,但却大不相同。

拟声词具体的作用有

拟声词具体的作用有

拟声词具体的作用有
拟声词是一种模仿声音的词语,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声音:拟声词能够直观地表达各种声音,如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以及人类的各种声音等。

通过使用拟声词,读者或听众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所描述的声音,增强了句子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2.增强情感和氛围:拟声词可以通过模仿声音,直接调动读者或听众的情感。

它能够创造出一种具体的环境氛围,使得故事、诗歌等作品更加动感和有趣。

3.表达动作或运动:拟声词也可以用于描述物体的动作或运动,使读者或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想象,增强描写的具体性,使句子更生动。

4.填补语言的不足:有些声音在语言中很难准确地表达,使用拟声词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通过拟声词,读者或听众能够在有限的语言范围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特定声音的特点和意义。

修辞手法-拟声详解

修辞手法-拟声详解

5. 拟声ONOMATOPOEIA1. 定义Onomatopoeia: The formation of words in imitation of natural sounds; the name of a thing or action by a more or less exact reproduction of the sound associated with it. ( WED )Onomatopoeia是指模仿人、动物或事物的声响,或模仿与某动作或某运动有关的声响,借以达到语言生动形象、渲染气氛、感动读者的修辞格。

凡是模仿事物或动作的声音而构成的词称为拟声词(imitative words)。

拟声词可以作名词、副词、动词、形容词用。

大多数拟声词不仅指声音,而且指产生声音的动作。

拟声词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情景逼真,从而使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拟声法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而且是一种构词方法,对丰富英语词库起了一定的作用。

由于它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很强,故在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应用很广,在论文、随笔、新闻中也屡见不鲜。

2.表达方式1)模仿人的声音例如:Mm嗯、sh嘘、hey嘿、oh哦呀;ha哈、giggle 格格(笑)、grumble闷声闷气地说,喃喃地说(表示抱怨牢骚)、grunt哼嗤(表示恼怒、轻蔑)、mumble咕哝地说(言语不清)、chuckle轻笑,嘿嘿自笑、whimper啜泣,呜咽、whisper耳语等。

这些词模仿人的不同说话声、笑声和哭泣声,表达出人的不同感情和语义。

表示人发出的不同的动作声音有:clap拍手声、patter急促的脚步声、ban碰碰敲击声、clatter嘡嘡脚步声等。

Johnhie had seen him too and ran to the gate. Then clatter, clatter up the stairs, Johnnie knocked at thedoor. (《大学英语》第一册)约翰尼也看到了他<邮递员),就向大门口跑去。

论拟声词的修辞功用

论拟声词的修辞功用

论拟声词的修辞功用拟声词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指的是模拟声音的词语。

它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可以起到多种修辞功用,包括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音乐性,丰富语言的表现力,增强叙事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以及创造更加真实、形象和生动的绘画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拟声词在修辞中的功用。

拟声词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通过模拟声音的方式来描绘事物或情景,可以使读者在心灵上产生直观、形象的感受,使作品更加具体、真实和细致,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在描述风吹树叶的声音时,可以用“沙沙”“萧萧”等拟声词来传达风声的质感和温度,使读者仿佛听到了风声,感受到了风的轻盈和柔和。

拟声词可以丰富语言的表现力。

拟声词是一种生动的语言形式,它不仅可以描绘声音,还可以描绘动作、情感和氛围等,使语言更加具体、生动、丰富和富有节奏感。

在描绘人物的移动时,可以使用“踉跄”“蹒跚”等拟声词来传达人物的摇摇晃晃、步履蹒跚的形象,增强描述的力度和感染力。

拟声词可以增强叙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通过引用拟声词,可以使作品更加具体、真实和鲜活,使读者更容易进入故事中,产生代入感和沉浸感,增加叙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加容易被作品所吸引和感染。

在描述雨的声音时,可以使用“淅沥”“滴答”等拟声词来传达雨声的连续和持续,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雨中,感受到雨的清脆和清凉。

拟声词还可以在修辞中创造更加真实、形象和生动的绘画效果。

通过运用拟声词,可以使作品更加具象、鲜活和有立体感,使读者更容易产生视觉化的感受和联想,使作品更具有绘画、雕刻和立体的效果。

在描绘动物的叫声时,可以使用“咆哮”“呜咽”等拟声词来传达动物叫声的洪亮和深沉,使读者似乎看到了动物嘴里发出声音的样子,感受到了动物的力量和凶猛。

拟声词的作用

拟声词的作用

拟声词的作用
拟声词是一种通过模拟声音来表达事物特征或情感的修辞手法。

它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拟声词可以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增强了阅读的乐趣和感受力。

首先,拟声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中所描绘的声音。

通过模仿真实的声音,例如“呼哧呼哧”、“咚咚咚”,读者可以
像身临其境一样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声音情境,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感受。

其次,拟声词可以增加作品的生动感和形象感。

通过使用拟声词来描写事物或情感,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对象,使文字更加鲜活。

例如,“波涛汹涌”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海浪的浩大和力量,“嗡嗡”的声音让人联想到蜜蜂在忙碌的样子。

此外,拟声词还可以起到情感的表达和传递的作用。

一些拟声词具有戏剧性的表现力,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

例如,“噗嗤”的笑声、“啪”的巴掌声,可以表达
出人物的开心和愤怒。

综上所述,拟声词在文学创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它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作品中所描绘的情景。

同时,拟声词也可以传递情感,使作品更具感染力。

因此,在文学创作中,恰当地运用拟声词能够使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

英汉拟声词的修辞功能与互译

英汉拟声词的修辞功能与互译

1 拟声 词的修 辞功 能 .
拟声 词的最 主要 也 是最 重 要 的功 能 是 修辞 功 能 。一个 平 凡的句 子 , 如能恰 其分地 加进一 个拟 声词 , 如 画龙点 睛 , 犹 可 夸张 印象 , 增加声 势 、 动态 的描绘效 果 , 又能 使文 章声 情 并 茂, 大大 增加 文章 的感染力 。在英 、 语 中 , 其是 在文 学作 汉 尤
不 仅 具 有 造 词 功 能 、 法 功 能 , 且 还 具 有 独 特 的 修 辞 功 能 , 能 匠 心 独 运 , 可 收 到 直 观 、 象 、 动 的 效 果 , 语 言 语 而 如 常 形 生 使
具有 强大表 现 力和生命 力 。本 文就英 汉拟 声词独特 的修 辞功 能及 其翻 译 问题 进行研 究 。 关键 词 : 拟声 词 ;修 辞功 能 ;互译
开始嘁 嘁 喳 喳 讲 话 。前 例 中 的 t r r 名 词 , 例 中 的 wi e 是 l 后
t t r 是 动词 。 wi e 则 t 2 2拟 声 词 在 翻 译 中 的 词 性 转 变 .
s et e i h m一 例 摘 自《 索 寓 言 》 的 Th ie n s d 伊 中 eM l ra d Hi l
诗 中 , 人 采 用 了不 少 拟 声 词 , 写 了河 水 的 流 动 , 示 出 生 诗 描 展
动的画 面 , 读者 身临其境 , 目一新 , 感亲切 。 使 耳 备
2 拟 声 词 的 翻 译 .
2 1 声 词 在 翻 译 中 的 词 义 转 变 .拟
汉 拟声词 的三 大修辞 功能 。
frt els c i .她 为 找 小 到 孩 子 而 哇 哇 大 哭 起 来 。 o t hl h o d 1 2巧 妙 运 J , 加 “ 味 ” . }增 J 韵

试谈动态语境中拟声词的修辞作用

试谈动态语境中拟声词的修辞作用

试谈拟声词在动态语境中的修辞作用胡文彬所谓动态,是为了表达情义而运用言语的活动过程。

在此过程中,为适应语境增强表达效果而优化言语时,一些词语会超出词典里释义(即静态义)的范围,临时具有了修辞效果。

摹拟外界事物声音的拟声词在文艺创作中也会这样,而且这一作用之丰富,非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其他词类所能及。

现试列举如下。

1.拟声。

这是借语言文字来摹拟每一种声音最基本的需要。

读者在朗读拟声词这一简单的过程中即清楚地“听”到事物的各种不同的声音,从而产生身临其境形象逼真的效果。

如:(1)鞭声先起,清脆紧张,一会儿便火花急溅,响成一片。

儿子放单响的麻雷子,父亲放双响的二踢脚,间隔停匀,有版有眼啊:噼啪噼啪....,咚.——当.!这样放完,父子相....,咚.;噼啪噼啪视微笑,都觉得放炮的技巧九成第一,理应得到四邻的热情夸赞。

(老舍《正红旗下》。

本文中所有拟声词下的着重号,皆属笔者所加)(2)有一天,他照例的混到夜深,待酒店要关门,才踱回土谷祠去。

拍.,吧.~~!他忽而听得一种异样的声音,而又不是爆竹。

(鲁迅《阿Q正传》)(3)又一排枪,又一排枪!没声了,我等着,听着,静寂得难看。

像看见闪电而等着雷声那样,我的心跳得很快。

拍.,拍.,拍.,拍.,四面八方都响起来了。

(老舍《我这一辈子》)(1)将鞭炮、麻雷子和二踢脚爆炸时三种不同声音的特点,分别摹拟得形象逼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2)摹拟出了“异样声音”在夜空波浪状长久回荡的特点,声形并见,予人以立体之感。

(3)摹拟出了四面八方的枪声,生动形象。

2.状貌。

摹拟声音,不仅能如闻其声,有时还能如见其貌:据声想象出发声事物具体的情形、状态等。

如:(4)“真啊!”博士又郑重起来:“美国家家有澡盆,美国的旅馆间间房子有澡盆!要洗,哗.——一放水:凉的热的,随意对;要换一盆,哗.——把陈水放了,从新换一盆,哗.——”他一气说完,每个“哗”字都带着些吐沫星,好像他的嘴就是美国的自来水龙头,最后他找补了一小句:“中国人脏得很!”(老舍《牺牲》)(5)她们向荷花淀里摇,最后,努力一摇,小船窜进了荷花淀。

论拟声词的修辞功用

论拟声词的修辞功用

论拟声词的修辞功用
拟声词是一种生动形象、生动有趣、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它能够通过模仿声音的方式来描绘人物、场景、事件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言语表达中,拟声词具有丰富的修辞功用,可以使文笔更加生动活泼,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重点探讨拟声词的修辞功用,并结合例证进行阐述。

拟声词能够增强语言的形象感染力。

拟声词通过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能够直观地勾勒出人物、场景、事件等,使读者对内容产生直观的印象。

《红楼梦》中出现的“咯咯咯”、“嗒嗒嗒”、“哗啦啦”等词语,通过模拟不同的声音,使得读者能够立即想象到相关的场景,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感染力,使整个作品更加生动。

拟声词能够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拟声词能够通过模仿声音的方式,使语言显得更加生动有趣。

在童话故事中,经常会出现“嘎吱嘎吱”、“叮当”、“咚咚”等拟声词,这些词语不仅能够形象地描绘出故事中的场景和事件,还能够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升阅读的乐趣。

拟声词能够增强情感表达的力度。

拟声词可以通过描绘声音的方式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心理活动,使得情感更加生动、立体。

在描述人物的喜悦时可以用“哈哈哈”、“嘻嘻嘻”等拟声词,在描述人物的忧伤时可以用“嗷嗷”、“哭哭啼啼”等拟声词,这些词语能够使情感更加饱满、深刻,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拟声词能够增强意境的描绘和情景的渲染。

拟声词通过模拟声音的方式来描绘各种各样的声音,使得词语更加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描写自然风景时可以用“飕飕”、“沙沙”、“嘶嘶”等拟声词,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声音,增强了意境的描绘和情景的渲染。

俄、汉语拟声词功能对比

俄、汉语拟声词功能对比

俄、汉语拟声词功能对比
对比如下:
一、汉语拟声词
1.英文解释:发音让人联想到单词本身特殊意义或能够联系到某一特定语境的谐音词。

2.特点:是一种运用拟声的古老、有重要思想价值的文字,既有意义又有音乐性,表现出较强的文情相投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3.使用范围:汉语拟声词常用于古代文学艺术创作中,是属于汉语文学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二、俄语拟声词
1.英文解释:将词语发音能够联想到单词本身特殊意义或能够联系到某一特定语境的同音字构成的一种修辞形式。

2.特点:俄语拟声词重视表达的语音语调,既有文字的意义,同时更多的是考虑表达的感情气氛、韵律节奏,以及所表达的文学情调。

3.使用范围:俄语拟声词常用于文学艺术创作中,被纳入世界语言文学宝库之一。

英语拟声词的修辞功能及语义特征

英语拟声词的修辞功能及语义特征

I 'mso hungr that my stomach is r i些l .(我饿得肚子咕 y u a m
咕叫。)
Team by teamthe wooden rammers 鱼 些into the earth... ( 木
夯一排一排地砸在土里 一 ) 三、 拟声词的语义特征 拟声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而且可以作为一种指称手段, 在事物命名及语义转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英语中的一些 拟声词不仅可以用作名词 , 转指发声体或是与其相关的事物, 也可以用作动词、 形容词或副词等, 在句子中承载着不同的语 义,发挥不同的语法功能。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拟声词的转 义, 包括名词性转义和动词性 、 形容词性及副词性转义等。拟 声词通过转义提高其语用价值, 认识拟声词的语义转移现象 有助于识记英语中的拟声词。 名词性转义是指拟声词 由指称 自然声音转指发声体或与
“ 字 )打 )” (用打 机 (字 , “ 击声” 鼓掌” p由 沉 clap由 拍 转为“ ;clum “
重的脚步声” 转为“ 以沉重的脚步行走” ;tinkle 由“ 叮当声” 转
Tinkling, banging, clashing表现了Eastern Bazaar中的铜匠
一个最别致最动人的地方数铜匠市 , 你一走近这里 , 叮当作响 的金属碰撞声便传人耳鼓。)
“ 抵触” 冲突” 或“ ;crack由“ 裂缝” 再转指“ 缺点” ;bang由 猛烈撞
击的“ 砰砰声” 转指十分抽象的“ 热情”精力” “ 等等。
英语拟声词的动词性转义十分普遍, 英语中不少动词是
由 拟声词转义而来的。 例如groan, 哼哼” 呻吟声转为“ 由“ 的 呻 吟” ;chatter 由“PA R R R P喳喳” 转为“ 饶舌” ,tap由“ 轻叩声” 转为

路遥中长篇小说中拟声词的修辞作用

路遥中长篇小说中拟声词的修辞作用

探 路遥中长篇小说中拟声词的修辞作用孙会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妥徽文学语 ANHUIWENXUE摘要:拟声词是摹拟人或自然界声音的词,在社会交际中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路遥的中长篇小说为例,从特 点、选用、语言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分析了拟声词,了解分析拟声词的使用方法,提高表达能力,提高小说鉴赏能力。

关键词:路遥拟声词修辞—尧引言路遥(1949-1992 ),原名王卫国,陕西作家。

获得 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路遥的小说场面宏大,语言本色通 俗,贴近生活,人物形象丰满。

路遥的小说无论是对话还是叙述性的语言,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语言的选 用也十分精当,根据不同的人物特征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小说中较多地运用了拟声词,拟声词的选用使得小 说语言特征更加突出,人物形象也更加分明。

二、 拟声词与叹词拟声词主要用于描摹声音,对于拟声词的归类, 语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直到《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曳将拟声词从叹词形容词中独立出来,与动词名词等并列。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将实词分为十类,拟声词为其中一类。

《修辞学发凡》中将材 料上的辞格分为九类,其中摹状就包括了拟声。

(一) 意义不同拟声词是人摹写他人他物的声音,也包括模拟人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

而叹词是指人发出的,表示感叹、应答、呼唤的词。

例如:(1) 突然,外面监狱大门上的铁锁“吭啷”一声,使 他从沉思中惊醒。

(2) 哈呀,这倒像是回到你家里了!(3) 猪脚子老馆哈哈大笑。

叹词是人发出的,不仅是模拟声音,而且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不是单纯的摹声。

“哈呀”表现的是惊讶,这两个都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叹词。

“吭啷”都只 是模拟声音的词,属于拟声词范围。

(二) 充当的句子成分不同叹词可以充当句子其他成分,例如状语、定语、谓 语、补语等。

叹词的独立性强,可以作独立语,常独立 成句。

(4) 两个人‘‘啪”地关上房门,扬长而去。

(状语)(5) 我的拖鞋吧嗒吧嗒,把这些小道弄得尘土飞 扬。

拟物的名词解释

拟物的名词解释

拟物的名词解释拟物,又称拟物词或拟声词,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模拟声音、动作或物体特征的语词,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事物。

拟物词能够使我们的表述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拟物的相关内容。

一、拟物的意义与作用拟物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具有丰富多样的意义与作用。

首先,拟物可以增强表达的真实感,使描述更加具体生动。

例如,“鸟儿在林间欢快地啁啁啁叫着”,我们能够很直观地感受到鸟儿欢快的叫声,进而产生共鸣。

其次,拟物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描述的趣味性,让读者更加愿意去品味和感受。

再者,拟物还可以加强情感表达,引起共鸣。

例如,“滴滴的眼泪从他的脸颊上滑落”,这样的表述会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悲伤与绝望。

二、拟物的分类与示例拟物可以根据所表达的声音、动作或物体特征的不同进行分类。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拟物词及其示例。

1. 模拟声音的拟物词a. 动物的叫声:汪汪、喵喵、咩咩、哈哈、哞哞等。

b. 自然界的声音:嘶嘶、叮当、喧闹、悠扬等。

c. 交通工具的声音:嘟嘟、轰隆、呼啸、嗡嗡等。

2. 描述物体特征的拟物词a. 形容物体外形:肥胖、瘦弱、高大、矮小、圆润、方正等。

b. 描绘物体质感: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细腻等。

c. 指代物体颜色:红亮、蓝蓝、黄澄、黑乌等。

3. 表达动作的拟物词a. 动物的动作:蹦跳、摇摆、欢舞、伸缩等。

b. 人类的动作:奔跑、跳跃、哭泣、微笑等。

c. 自然界的动作:风吹、雨打、阳光照射等。

三、拟物的运用技巧在使用拟物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运用技巧,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1. 选择恰当的拟物词。

要根据所表达的对象、情感和语境来选择相应的拟物词。

不同的拟物词可能带给读者不同的感受和联想,我们需要谨慎选择。

2. 适度使用拟物。

拟物的运用应该适度,过度的拟物可能会造成表达过于夸张、虚构或幽默化。

我们要结合文章的整体风格和目的,合理运用拟物手法。

3. 注意语言的简练流畅。

拟声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拟声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拟声词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在句子中恰到好处地运用拟声词,能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拟声词是模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

运用拟声词还可以形象地描摹出人物的心情或情绪。

汉语拟声词还有同音双关的作用,使语言显得风趣活泼。

这种独特修辞功能在歇后语中表现尤为突出。

拟声词又称为象声词、摹声词、状声词。

它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

通常是把汉字当成“音标”符号,来构成拟声词。

它和音译词、联绵词在性质上是同类的,汉字只用来表音,而无关乎字义,因此,它们都是“衍声词”,和“合义词”为相对的概念。

拟声词是模拟自然界声响而造的词汇,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备的成分。

拟声词虽然也是摹仿自然的声音,却有很大的主观性。

自然界的声音无限,通过我们耳朵和大脑的诠释,主观音感的辨别,再由自己语言的音位系统模拟,这样的模拟往往会失真。

因此,它和口技的声音摹仿,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现代汉语里的拟声词是一个特殊的词类,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于拟声词的研究还是各持己见,尚无定论。

本文以《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210个常用拟声词为基础建立词表,从拟声词的词汇意
义、功能及分类三个方面,对常用的拟声词进行静态的分析。

关键词拟声词;功能;分类
在谈到拟声词时,《现代汉语》教材和语法著作一般都这样定义:拟声词,又叫象声词,是单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词。

这样定义既点明了拟声词的本质性质,同时又突出了它和叹词等的区别。

拟声词是现代汉语词汇中产生历史较早,出现频率较高,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独具特色的一类。

但自我国最早的语法著作《马氏文通》(1898年)问世以后的几十年间一直未被语法学界注意。

最早注意到拟声词这种现象的是王力先生,他在《中国现代语法》(1943年)中没有把它看作词的一类,而称“拟声法”。

1951年,吕书湘、朱德熙两位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首次提出“象声词”这个术语,从此,拟声词作为一个词类,开始引
起语法学界的重视。

拟声词的修辞功能
拟声词以它鲜明生动的形象性,在语言运用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句子因为它顿显活力,其独特的修辞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使语言具体、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实感”,[8](P30)例如:
(10)风拥着浪花不断地向堤上猛扑“唰——扑上来。

哗——退下去”。

(刘庆邦《草帽》)
潮水急涨缓落的情景,如果用一般的语言来描写,恐怕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可以写清楚的。

然而,作者只选用两个拟声词“唰”“哗”就把潮水急涨缓落的动态变化描写得异常逼真,并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既形象又生动。

2、以具体实在的声音形象,着重显示某种情态。

例如:
(11)他真的将笼门打开,红狐狸没有变成美女,却“哧溜”消失在夜色中。

(王海椿《狐仙》)例(11)红狐“哧溜”消失在夜色中,“哧溜”一词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妩媚聪明的红狐在潜逃束缚时的敏捷、矫健以及毫不犹豫,甚至我们从“哧溜”一词中能够想象出那个打开笼门的“他”,在那一时的表情:或者怅然若失,或者呆若木鸡。

总之,“哧溜”不仅展现了红狐快速离开现场所产生的瞬间声响,而更主要的是展现出红狐快速离开现场时的某种情态。

3、恰当运用拟声词,还可以使语言获得幽默、含蓄和讽刺等修辞效果,如:
(12)何况这是党八股,简直是老鸦声调,却偏要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

(《反对党八股》)
(13)人跑了,你不早看着,还叨叨叨,叨叨叨。

(《日出》)
(14)“念什么书,天天跳跳蹦蹦,哼哼啊啊,什么啦啦啦啦。

”(《放下你的鞭子》)从以上所述可见,汉语里的拟声词十分丰富,它不但在组词成句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且在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增强语言的修辞效果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