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js 1 = 0 ⇒ E = 0 ( µ0 js = 2 E ) js = ∂t λ 此时 js =恒量, jn = 0 代入 •
∇ × B = µ0 ( js + jn ) + µ0ε 0
∂E ∂t
(4)
∇ × B = µ0 js
1

∇ × (∇ × B) = µ0∇ × js
∇⋅B = 0
正常电流密度 jn = σ e E 超导电流密度,新 的物质方程?
4
戈特和卡西米尔根据上述假设,并考虑与实验相符, 利用热力学给出超导电子密度 ns 与温度的关系为
T ns = n[1 − T ] c
4
如图:当 T=0K 时,所有的电子都是超导电子。随着 温度升高, ns 下降。 *以二流体模型可以解释一些超导现象。 解释电子比热实验 从二流体模型看来: T>Tc 时,金属中都是正常电子, ce = γT ,比热来源无 非是正常电子由于温度降低而放出它们 多余的内能; T=Tc 时,有一部分电子开始“凝聚”到超导电子,它 们不参与“无序”过程,电子比热的来源除
21
BCS 理论的具体内容要涉及固体物理和量子力学,这里只介绍它的要 点和建立过程。 同位素效应:转变温度依赖于同位素质量 M 的现象。 M α Tc = 常量 →把晶格与电子联系起来 由于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中,电子分布相同,离子质量不同,M 的 不同会使晶格点阵运动有所不同。 同位素效应提醒: 在共有化电子向超导电子转变过程中 (即电子从无序 ——有序)晶格点阵的运动情形可能有重要影响。 结论: 电子—声子相互作用与超导电性有密切关系; 电—声子作用是超 导电性的根源. 声子:描述晶格振动的能量子;晶格振动能量在晶体中的传播,就是声 子在晶格点阵中的传播,晶格的弹性波,就是声子传播的格波。
22
超导能隙: 50 年代,人们认识到超导基态与激发态之间有能隙存在,即在超 导态下,在费米面附近出现了一个半宽度为 ∆ 的能量间隔,在这个能量 内,不能有电子存在, ∆ ~ 10−3 eV − 10−4 eV , 在绝对零度时, 能量处于能隙下边缘以下的各态全被占据, 而能隙以上 各态则全空着——超导基态。 费米能量:金属中电子可以占领的最高能级(能量状态) 费米面:费米能量所对应的动量在动量空间所张的球面
超导能隙的存在启示人们: 当金属从正常态转变到超导态后, 其中的导
23
电子必定发生某种深刻的变化。 1.巴丁的贡献 197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伊利诺斯州乌尔班那的伊利诺斯大学 的巴丁 (John Bardeen , 1908 — 1991) 、美国罗德艾兰州普劳威顿斯 (Providence)布朗大学的库珀(Leon N.CooPer,1930— )和美国宾 夕法尼亚州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施里弗 (John Robert Schrieffer , 1931 一 ),以表彰他们合作发展了通常称为 BCS 理论的超导电性理论。 巴丁 1908 年 5 月 23 日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迈第逊。 他在迈第 逊接受前期教育,后入威斯康星大学电机工程系,20 岁时大学毕业, 先有三年在匹兹堡的一个公司工作, 从事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 后来又 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在这里受教于著名物理学家维格纳 (E.Wigner),从此涉足固体物理学。1945 年受聘于贝尔实验室,由于 研制成功半导体晶体管,与肖克利和布拉坦共享 1956 年诺贝尔物理学
µ0 js =

1
λ
2
E
其物理意义是电场强度与 js 的变化率成正比关系,说明 E 是改变 js 的
11
原因。 它的地位与描述正常金属导电性能的欧姆定律相当。 它主要是针 对零电阻效应的。 *超导电子,在电场 E 下,因无阻尼,作加速运动; *正常电子,受晶格散射作无规运动,每个自由程都看成为初速为零的 加速运动,一旦碰到晶格,速度即变为零。机制不同。
18
证明:贴圆柱体内表面取一回路 C,由于内表面上有超导电流, 由 Maxwell 方程
C
∫ E ⋅ d l = − ∫∫
S
uu r ∂ js 1 ur = E (伦敦第一方程) 2 , ∂t µ0λ
C 2 ∫ µ0λ
∂B ⋅dS ∂t
( 1)
∂B ∂ js ⋅dS = 0 ⋅ d l + ∫∫ ∂ t ∂t S
环量
d 2 ⋅ + ⋅ B d S µ λ j d l =0 ∫∫ ∫ 0 s dt S C
磁通量
→→ Φ'm = 0
d dt
不随时间变化,定义为内磁通 Φ'm
2
如果 C 取在离内表面10
A 处,则 js = 0 ,所以环流=0,
o
19
而此时 S ≥ S0 ,没大多少,所以有 ∫∫ B ⋅ d S ≈ const
ns
n
二流体的意思是指(假设): 1)Tc 以下的超导态中分为“凝聚”的和未“凝聚”的 两部分占据同一体积,在空间相互渗透,彼此独立地运动。 2) 电子受晶格振动的散射做杂乱运动,它形成的电流为
3
正常电流,有电阻效应。 3) 超导电子在超导体内运动 不受晶格散射,作无阻力的完全有序流动,形成 的电流为超导电流。超导电子处在凝聚状态,即 凝聚到某一低能态——超导电子态。 过程:从无序——有序,不过不象从汽→水→冰 的那种在位置上的凝聚过程,而是动量空间的凝 聚过程(速度凝聚,如图,铃一响,学生都同时 朝一个教室跑去) 。 *超导态是比正常态更加有序的状态。 在超导体中总电流密度: j = jn + js
14
超导态所满足的 Maxwell 方程组
∇⋅E =
ρe0 ε0
∂B ∂t
(1) (2)
∇×E = −
∇⋅B = 0
∇ × B = µ0 ( js + jn ) + µ0ε 0 ∂E ∂t
(3)
(4)
处于超导态的物质,是一种具有特殊电磁性质的物质 有独特的物质方程
15
应用例举: 例举一:迈斯纳效应的解释(稳态) 如图,对于稳恒电流有
2
利用 ∇ × (∇ × B) = ∇(∇ ⋅ B) − ∇ B 代入伦敦第二方程 得
∇2B − 1
µ 0∇ × js = −
λ
2
B
λ
2
B=0
(关于 B 的波动方程)
16
边条件:图中 z>0 的半空间为超导体,设 B 沿 x 方向,z=0 处,B=B0
z
合理的解为:
B ( z ) = B0e
λ
z
( z ≥ 0)
S
二流体模型和伦敦方程均属于唯象理论, 能解释零电阻现象、 比热 问题、 迈斯纳效应和类磁通守恒等超导现象, 但不能说明超导的起源问 题。 超导态下的伦敦方程在电磁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相当于正常态下的 欧姆定律。它尚未回答下列问题: 1) 超导电子到底是什么? 2)什么作用使超导电子比正常电子处于更有序的状态? 3)如何使超导体具有一系列奇异性质? 谜底在超导电性发现半个世纪后由三位美国科学家揭开—— BCS 理 论。
λ
2
B) 是与时间无关量,伦敦兄弟设其为 0,得出
µ0∇ × js = −
1
λ
2
B
伦敦第二方程
反映了迈斯纳效应
13
物理意义:1)B 维持着超导电流; 2)B=0,则 ∇ × js = 0 , 超导电流的旋度为零, 不能维持,必然有 js = 0 。 结论:磁场维持着超导电流,没有磁场就没有电流。 超导体的电动力学方程 归纳以上讨论,对于超导体,其物质方程为 D = ε 0 E , B = µ0 H , jn = σ E , • 1 µ0 js = 2 E , µ0∇ × js = − 12 B λ λ
9
若存在电场 E,超导电子受力
& = es E ms u
du &= u dt 。求导代入得


ns es2 js = E ms
两边同乘以 µ0
2

ns es2 µ0 js = µ0 E ms
定义
ms λ = µ0 ns es2
µ0 js =

于是得
E
1
λ
2
伦敦第一方程
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表明:超导电流的变化率与电场强度成正比,而不遵从 j = σ E 稳恒情况下, js =
结论:磁场不能透入超导体内部,而只能以指数 λ是 衰减形式透入超导体的表面层, 穿透层很薄, 穿透深度。 例举二:类磁通守恒证明 现在证明: 一带孔的圆柱体超导介质, 经历两个过程 a) 加磁场→降温达到超导态→加磁场 b) 先降温达到超导态→加磁场
17
a) 内孔 B=B0,外面最后加磁场,不影响内孔; b) 孔内无磁场,外面加磁场也加不进去。 无论过程如何进行,超导体保持进入临界状态时的特征。 ——在临界状态时的磁通量保持不变——类磁通守恒。 利用 Maxwell 方程和伦敦方程计算圆柱体磁场分布,证明进入超导态 前后,类磁通守恒。
7
电流进入超导体分布如图,超导体内电流所贡献的磁场: 上表面电流产生的磁场:进去 ⊗ ; 下表面电流产生的磁场:出来 ⊙; 总效果: 超导体内部总磁场处处为零——完全抗磁性; 表面有一薄层有电流和磁场的分布,被磁场穿透的 表面层叫穿透层,厚度——十万分之一 cm 二.伦敦方程 1935 年伦敦兄弟(F.London,H.London) ,基于二 流体模型, 通过修正通常的电动力学方程给出了描绘超导体电磁性质的 物质方程——London 方程。 伦敦第一方程 由于超导体的 R=0、B=0、类磁通守恒:
8
M=0 或 µ = 1 、 ε r = 1 超导体的物质方程为:
r
D = ε 0E
B = µ0 H
导电性能? 由二流体模型: 超导电子: ns 、 es = 2e 、 ms = 2m 、 js 正常电子: nn 、 e 、
m
、 或
jn
j = jn + js
js = ns esu
js u= ns es
5
去仍然存在的正常电子的上述贡献外,当温度降低时,与正常电子“凝 聚”到有序的超导电子相应,还释放一定能量,这使得在转变温度 Tc 附近的比热大于正常态,而且比热突然升高,出现不连续的跃变。 T<Tc 时,全部为超导电子
正常电子不动
超 导 电 子 参 与 导电
超导体内 场强为零
6
也可认为有两种互相独立的电流 jn与 js ,在导体中构成并 联电路,由于超导电子与晶格无散射,无碰撞,运动无阻 尼,所以 js 相当于是短路电流。 解释零电阻现象 超导体内正常电子无贡献,电流由超导电子贡献 ——零电阻现象 解释迈斯纳效应
12
伦敦第二方程 利用 ∇ × E = − 对方程
∂B j ∂t 和伦敦第一方程,即可得 s 与

B 的关系
µ0 js =

1
λ
2
E
两边取旋度
µ0∇ × js =

1
λ
∇×E = − 2
1 ∂B λ 2 ∂t
∂ 1 ( µ0∇ × js + 2 B) = 0 ∂t λ
1
式中 ( µ0∇ × js +
1
一. 二流体模型 1. 导体的电子比热谈起 实验观察到从正常态→超导态, 金属比热经历了一个不连续的跳跃, 电子比热随温 度变化的关系发生显著改变 (图中所示为开色姆等 对锡的测量结果,其中 cn 为正常态下锡的比热,
cs 为超导态下锡的比热) 。
*比热:当温度降低(或升高)一度时,每单位质量的物质放出(或吸 3 收)的热量; 在低温下 cl ∝ T 正常态下 ce = γT *金属比热:晶格比热+电子比热; 分析表明:晶格结构没有变化,实验结果说明在金属向超导态转变后, 金属内的自由电子气, 可能发生了异乎寻常的变化。 这可能是什么变化

∂js =0 ⇒E=0 ∂t
此时 js =恒量,可以不为 0,取决于初始条件, 又
jn = σ E = 0 ⇒

超导体内可以存在无损耗、持续维持恒定的超导电流 js 。 交变情况: js ≠ 0 ⇒ E ≠ 0 , jn = σ E ≠ 0 ⇒ 超导体内可以存在正常电流 引起交流损耗 伦敦第一方程给出
20
三.
BCS 理论的建立
1972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 巴丁(John Bardeen,1908—1991) 伊利诺斯大学 库珀(Leon N.CooPer,1930— ) 布朗大学 施里弗(J. R. Schrieffer,1931 一 ) 宾夕法尼亚大学 以表彰他们合作发展了通常称为 BCS 理论的超导电性理论。
2
呢? 2. 二流体模型 1934 年由戈特(C.J.Gorter)和卡西米尔(H.B.G.Casimir) 提出。这是一个唯象理论。二流体模型认为,一旦金属变为超导后,金 属中原有自由电子气的部分开始凝聚到超导电子这种较低能量状态。 所 谓
Tc 以下 超导态 中共有 化电子 “凝聚”的: 高度有序的超导电子 (超流电子)—— 未“凝聚”的: 正常电子—— nn
讲座 超导体的电磁性质(二) ——超导理论简介
前面介绍了超导现象及其实验事实 零电阻现象 临界磁场效应 完全抗磁性——迈斯纳效应 磁通量子化和约瑟夫森效应 高 TC 超导材料 如何从理论上解释超导现象?这个问题吸引了许多科学家。从实验 上除了零电阻现象、 临界磁场效应和迈斯纳效应以外, 还不断发现了有 关超导的新现象,这帮助人们获得了揭开超导之迷的线索。 由于超导理论从本质上讲,要用到量子理论,在这里只能简单介绍 这些理论的基本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