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抗静电整理分析

合集下载

纺织品抗静电整理分析

纺织品抗静电整理分析

羊毛 锦纶 粘胶纤维 棉 丝 麻 醋酯纤维 维纶 涤纶 腈纶 氯纶 丙纶 乙纶 氟纶
+
-
前后两种纤维材料相互摩擦时,前者带正 电荷,后者带负电荷。
什么季节衣服容易产生静电?什么面料易 起静电?
各种纺织纤维材料在相互摩擦和接触中,虽然都能产生电荷,且 形成的最大带电量接近相等,但不同纤维却表现出不同的静电现象,因 而产生不同的静电能力。例如,棉、羊毛、蚕丝织物在加工和服用中几 乎不会感到有带电现象;涤纶、腈纶等合成纤维在服用中表现出较强的 电击和静电火花及静电沾污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各种纤维的表面电阻有 大小,产生静电荷以后的静电排放差异较大。
•静电的产生机理(双电层分离理论)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物体表面的自由电子可通过 相互接触的物体界面相互不断流通。对电子的优良导体来 说,当两物体分离时,多余的电子就通过连接点逸散而消 失;而对电子的不良导体来说,则电子逸散力低,电荷难 以逸散消失而聚集积累产生静电。
部分纤维材料与金属材料摩擦时所产生的带电序列:
表征材料和制品静电性能的主要参数:
电阻率、泄漏电阻、电荷面密度及半衰期、摩擦带电电压及半衰期等。
纺织材料静电性能的评价
电阻类指标(体积比电阻、质量比电阻、表面比电阻、泄漏电阻、极间 等效电阻等),静电电压及其半衰期、电荷面密度等指标,以及吸灰试 验、张帆试验、吸附金属片试验等简易测试方法得到的低精度指标。
抗静电、导电纤维及纺织品
所谓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
不流动的电荷(流动的电荷就形成了电流)。当电荷 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而电荷分 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也就是说静电现象也分为两 种即正静电和负静电。
物质
分子
原子

纺织材料抗静电r整理的难题破解自有良策

纺织材料抗静电r整理的难题破解自有良策

纺织材料抗静电r整理的难题破解自有良策李平舟【期刊名称】《网印工业》【年(卷),期】2018(000)008【总页数】9页(P26-34)【作者】李平舟【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随着纺织工业大量采用合成纤维作为原料,纺织产品的品种日益增多,但是纺织品材料静电现象一直是一个很复杂的难题。

合成纤维具有良好的耐穿性、免烫快干。

但合成纤维的疏水性、绝缘性,使其在纺织加工和服装穿着过程中产生带电现象给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麻烦,因此,纺织材料的静电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纺织材料静电产生的机理原因及危害众所周知,在人们的身边静电无处不在,2000-4000伏左右的静电对于多数人来说是无害的。

然而电子元件却会因为仅仅几伏的微小静电而损坏。

据估计有8%-33%的产品损坏是由于静电造成的。

防静电服装可防止电子元件损坏,并且在操作易燃气体和液体时,有预防起火或爆炸的功能。

一旦静电未能控制,可能会造成一系列损失,特别是在半导体及电子产品行业,造成产品损坏和设备故障,需将产品返修,导致损耗工时。

因此解决静电问题迫在眉睫。

产生静电的机理有多种解释:如纺织材料静电主要是由于表面间的相互摩擦产生的,纺织材料是电的不良导体,具有很高的比电阻,纤维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摩擦、牵伸、压缩、剥离及电场感应和热风干燥等因素的作用而易于产生静电。

特别是随着合成纤维在纺织上生产和应用的越来越多,这些高分子聚合物所固有的高绝缘性和憎水性,使之极易产生,积累静电。

又如纺织材料在生产加工和穿着使用中,由于摩擦、接触分离或受其他因素的作用产生静电荷,回潮率普遍较低的合成纤维制品的电荷积聚现象更加显著。

当电荷的积聚速度大于散失速度时会不断增加带电量,如果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而不能散失,就会给生产或使用带来困难。

如果这些静电荷不能通过各种途径迅速散失,就会在材料和加工机械上逐渐积累、增加;基于静电的力学效应和放电效应,静电荷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引发各种障碍和危害。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与应用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与应用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与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我们身上穿着的衣物到家居中的床上用品、窗帘,再到工业领域中的特殊织物等。

然而,你是否曾在干燥的季节里,经历过脱衣服时的“噼里啪啦”静电火花,或者被衣物吸附的灰尘和毛发所困扰?这些现象都与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密切相关。

一、静电现象在纺织品中的产生要理解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首先得明白静电是如何在纺织品中产生的。

当两种不同的材料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种材料转移到另一种材料上,导致一种材料带正电,另一种带负电。

在纺织品中,这种摩擦通常发生在纤维之间,或者纤维与人体、其他物体接触的过程中。

例如,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点,在摩擦时更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正电;而天然纤维如棉、麻等相对来说不太容易产生静电,但在干燥的环境下仍有可能出现静电问题。

此外,环境因素也对静电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干燥的空气缺乏水分,无法有效地传导电荷,使得静电更容易积累。

相反,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电荷能够通过空气中的水分迅速消散,减少静电现象的发生。

二、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重要性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舒适度,还在一些特殊领域具有关键意义。

在医疗领域,静电可能会干扰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例如,在手术室中,静电火花可能引发爆炸,或者导致敏感的电子医疗设备出现故障。

在电子工业中,静电会吸附灰尘和微小颗粒,对电子产品的生产和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工人穿着的防静电工作服能够有效地防止静电对精密电子元件的损害。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具备良好抗静电性能的纺织品能带来更舒适的穿着体验。

不会出现衣物贴在身上、吸附灰尘和毛发等令人烦恼的情况,同时也能减少静电对皮肤的刺激。

三、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评价指标为了准确评估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科学家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价指标。

表面电阻率是常用的指标之一。

它表示纺织品表面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一般来说,表面电阻率越低,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越好。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与应用分析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与应用分析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与应用分析在现代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我们日常穿着的衣物到家居装饰,从工业用布到医疗用品,纺织品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一些特定的环境和使用场景中,纺织品的静电问题可能会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安全隐患。

因此,对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研究和应用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静电产生的原理及对纺织品的影响要了解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首先需要明白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当两种不同的材料相互接触和分离时,电子会在它们之间转移,导致一种材料带正电,另一种带负电。

在纺织品中,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纤维与纤维、纤维与人体或纤维与其他物体的摩擦过程中。

静电对纺织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在穿着方面,带有静电的衣物容易吸附灰尘和杂物,让人感觉不舒服,而且脱衣服时可能会产生火花和电击感。

在工业生产中,静电可能会导致纺织品的加工过程出现问题,如纱线缠绕、织物起皱等。

在一些特殊场合,如易燃易爆环境中,静电放电甚至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二、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评价指标为了准确评估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科学家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价指标。

其中,最常用的包括表面电阻率、体积电阻率和半衰期。

表面电阻率是指纺织品表面单位面积的电阻值,通常用于衡量表面静电的消散能力。

体积电阻率则是指纺织品内部单位体积的电阻值,反映了整体的导电性能。

半衰期是指纺织品在受到静电作用后,静电电压衰减到初始值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半衰期越短,说明抗静电性能越好。

此外,还有摩擦带电电压、电荷面密度等指标也常用于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评价。

三、提高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方法为了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人员采取了多种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纺织纤维中添加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可以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类。

暂时性抗静电剂通常通过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导电膜来发挥作用,但这种效果会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永久性抗静电剂则可以通过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或共混改性等方式,使其具有持久的抗静电性能。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与市场应用分析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与市场应用分析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与市场应用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工业材料到医疗用品。

然而,你是否曾在干燥的季节里,遭遇过衣物静电“噼里啪啦”的困扰,或者在某些特殊工作环境中,因为静电导致的安全隐患而感到担忧?这时候,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简单来说,抗静电性能就是指纺织品能够有效地防止或减少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静电的产生通常是由于摩擦、分离等过程中,物体表面的电荷不平衡所导致的。

当纺织品中的纤维材料缺乏良好的导电性能时,静电就容易积聚起来,从而给我们带来各种不便甚至危险。

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呢?纤维的种类是一个关键因素。

例如,天然纤维中的棉和麻,相对来说抗静电性能较好,因为它们具有一定的吸湿性,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增加导电性,减少静电的产生。

而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尼龙等,通常抗静电性能较差,因为它们的吸湿性低,容易产生静电。

除了纤维种类,纺织品的组织结构和后整理工艺也会对抗静电性能产生影响。

紧密的组织结构能够减少摩擦,从而降低静电的产生。

而后整理工艺中,通过添加抗静电剂、进行导电涂层处理等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接下来,我们看看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在市场上有哪些应用。

在服装领域,尤其是一些特殊工作环境下的工作服,如电子厂、石化厂等,抗静电性能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工作服需要能够防止静电火花引发的爆炸等危险事故,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

在医疗领域,抗静电的纺织品可以用于制作手术服、病房用品等,避免静电对医疗设备和病人造成干扰。

在家居用品方面,抗静电的窗帘、地毯等能够减少灰尘吸附,保持室内清洁。

在汽车内饰中,抗静电的座椅面料可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抗静电纺织品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然而,目前抗静电纺织品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抗静电性能的持久性是一个问题。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工业用布到医疗领域的特殊织物。

然而,你是否曾在干燥的季节里,遭遇过脱衣时的静电“噼里啪啦”,或者被静电吸附的头发搞得心烦意乱?这些现象都与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息息相关。

静电现象在纺织品中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摩擦和分离过程中电荷的转移和积累。

当两种不同材质的纺织品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种材料转移到另一种材料,导致一方带正电,另一方带负电。

这些积累的电荷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静电放电的形式释放出来,给我们带来种种不便,甚至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那么,如何衡量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呢?这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测试方法和指标来确定。

常见的测试方法包括摩擦带电电压法、电荷面密度法、半衰期法等。

摩擦带电电压法是通过测量纺织品在摩擦后产生的电压来评估其带电情况;电荷面密度法则是测量单位面积上的电荷量;半衰期法是观察纺织品上电荷衰减到初始值一半所需的时间。

这些测试方法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为我们提供准确的评估依据。

影响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因素众多。

首先,纤维的种类起着关键作用。

天然纤维如棉、麻等,相对来说抗静电性能较好,因为它们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够将水分吸附在纤维表面,形成导电层,从而减少电荷的积累。

而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等,由于其吸湿性差,容易产生静电。

其次,纺织工艺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例如,织物的组织结构、紧密度、纱线的捻度等都会改变纺织品与外界的摩擦和接触情况,进而影响静电的产生和消散。

此外,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等也不容忽视。

在干燥的环境中,静电问题往往更加突出,而增加湿度则有助于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为了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人们采取了多种方法。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纤维或织物中添加抗静电剂。

抗静电剂可以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

暂时性抗静电剂通常通过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导电膜来发挥作用,但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其效果会逐渐减弱。

永久性抗静电剂则能够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或形成永久性的导电通道,具有更持久的抗静电效果。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与应用研究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与应用研究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研究与应用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工业用布到医疗领域的特殊材料。

然而,你是否曾经在干燥的季节里,穿上一件毛衣后被静电“电”到,或者在整理床铺时听到噼里啪啦的静电声响?这些都是纺织品静电问题的常见表现。

静电不仅会给我们带来不适和困扰,在一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甚至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因此,研究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以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纺织品产生静电的原因要理解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首先需要明白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当两种不同的材料相互接触和分离时,电子会在它们之间转移,导致一种材料带有正电荷,另一种带有负电荷。

纺织品通常由纤维组成,而纤维与其他物体(如人体皮肤、塑料、金属等)的摩擦是产生静电的主要原因之一。

纤维的种类和特性也对静电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例如,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等)比天然纤维(如棉、羊毛等)更容易产生静电。

这是因为合成纤维的导电性较差,电荷难以迅速消散。

此外,环境因素如空气湿度低、温度低等也会增加静电产生的可能性和强度。

二、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评价指标为了准确评估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科学家们制定了一系列的评价指标。

其中,最常见的包括表面电阻率、半衰期和摩擦带电电压。

表面电阻率是衡量材料表面导电能力的指标。

电阻率越低,表明材料的导电性能越好,抗静电性能也就越强。

一般来说,当表面电阻率小于 10^11 欧姆时,纺织品被认为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性能。

半衰期是指纺织品上的静电电压衰减到初始值一半所需的时间。

半衰期越短,说明静电消散得越快,抗静电性能越好。

摩擦带电电压则是通过模拟纺织品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压来评价其抗静电性能。

电压越低,抗静电性能越佳。

三、提高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方法为了减少纺织品静电带来的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提高抗静电性能的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大致分为纤维改性、后整理处理和混纺三种。

纤维改性是从源头上解决静电问题的方法之一。

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研究及应用探索

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研究及应用探索

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研究及应用探索引言静电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而纺织品作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抗静电性能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研究进行探索,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

1. 静电的基本原理静电是由于物体表面带电不平衡引起的现象。

当物体表面带正电荷过多或带负电荷过多时,就会发生静电。

静电的产生与摩擦、摩擦电荷的传递以及电荷的积累密切相关。

在纺织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纤维的摩擦和电荷的传递,容易产生静电现象。

2. 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研究方法2.1 表面电阻法2.1.1 原理表面电阻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纺织品表面电阻来评估纺织品的导电能力,从而判断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2.1.2 实验步骤1.准备纺织品样品和表面电阻计。

2.将纺织品样品固定在实验台上。

3.将电极与纺织品样品的表面接触。

4.打开电阻计,测量纺织品样品的表面电阻。

5.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2.2 电荷消散法2.2.1 原理电荷消散法是另一种用于评价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方法。

它通过测量纺织品中电荷的变化情况来评估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2.2.2 实验步骤1.准备纺织品样品和电荷计。

2.将纺织品样品悬挂起来,保证与地面的绝缘。

3.将电荷计与纺织品样品的表面接触。

4.打开电荷计,测量纺织品样品的电荷变化情况。

5.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3. 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提升方法3.1 增加纺织品的导电性能3.1.1 添加导电纤维在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中,可以添加一定比例的导电纤维,如金属纤维、导电纺织品,以提高纺织品的导电能力,从而增强其抗静电性能。

3.1.2 改善纤维的导电性能通过改变纤维的表面形态和成分,如表面涂覆导电剂、改变纤维的导电层等,可以改善纤维的导电性能,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

3.2 增加纺织品的导电区域3.2.1 印花导电技术通过采用印花导电技术,可以在纺织品上形成导电图案,增加纺织品的导电区域,提高纺织品的导电能力,从而增强其抗静电性能。

纺织品抗静电整理技术的探讨_丁丽文

纺织品抗静电整理技术的探讨_丁丽文

文章编号:1000-0952(2002)06-14-01中图分类号:TS101.3纺织品抗静电整理技术的探讨兰州第四毛纺厂 丁丽文 甘肃纤维检验所 张 成1 前言纺织材料是电的不良导体,它们具有很高的比电阻。

纤维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摩擦、牵伸、压缩、剥离及电场感应和热风干燥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静电。

如果这些静电荷不能通过各种途径迅速散失,就会在材料和加工机械上逐渐积累、增加;基于静电的力学效应和放电效应,静电荷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引发各种障碍和危害。

特别是随着化学纤维(主要是合成纤维)在纺织上生产和应用的越来越多,这些高分子聚合物所固有的高绝缘性和憎水性,使之极易产生、积累静电。

所以,随着合成纤维的大量使用,纺织材料的带电现象及由此出现的静电障害也日趋严重,无论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都已成为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 静电的危害纺织材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受各种因素作用而在材料和加工机械上产生并积累静电,虽然它们的电流很小,不会对人身产生生命威胁,但是却能制造很多麻烦。

静电不仅导致纺织加工困难,如加工时纤维缠绕机件、纱线发毛不能集束、织造时经纱开口不清,而且在纺织品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吸尘沾污,服装纠缠人体产生粘附不适感,并对人体有害,如使血液PH值升高,血液中钙含量下降,尿夜中钙含量增加,血糖升高,维生素C 含量下降。

静电严重者还可能引起火灾、爆炸。

因此,抗静电织物的开发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制造抗静电的纺织品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

3 抗静电整理的方法与用剂3.1 抗静电整理的方法上世纪50年代后期,国外就开始了抗静电织物技术的研究,60—70年代,日本、德国、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陆续提出了对抗静电织物及服装的要求,80年代以后,国内外对抗静电织物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所采取的工艺技术途径,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类型。

3.1.1 对织物表面进行整理 即对合成纤维织物进行抗静电树脂整理。

所用抗静电剂大多数是结构与被整理的纤维相似的高分子物,经过浸、轧、焙烘而粘附在合成纤维或其织物上。

织物抗静电整理实验报告

织物抗静电整理实验报告

织物抗静电整理实验报告纺织行业是一个高电压、高电流、高热、高湿的行业,是一个高能量的、高频率电源的行业,是一个高度电离的,在特定条件下会产生电荷聚集体(简称静电)的行业。

因此,抗静电整理对于纺织行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而抗静电整理主要是将织物中的静电电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或达到静电清除效果后。

抗静电整理主要包括机械整理和化学整理两种方式。

化学整理主要是通过溶剂处理来实现。

一、抗静电整理原理纺织物在染整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静电积累,这些静电荷通过织物纤维中的某些表面就被消除掉,但是这些表面在经过整理后就会使纤维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绝缘层,使静电在织物表面重新积累下来,当在静电较低的情况下,静电积累于织物纤维内而使纤维失去弹性而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这种现象称为静电积聚效应。

因此要使织物免受静电的伤害是需要使其表面产生一层静电积聚层。

如果可以将其静电积聚层清除掉,就可以大大降低染料的成色率,从而使染料具有良好的成色性能。

目前,已有许多国内外学者将其应用于纺织工业中来抑制和消除静电问题。

生产中,利用化学方法抑制或去除静电荷就成为主要防静电处理方式。

在纺织品抗静电处理过程中,使用某种助剂如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等可以有效地抑制或消除导电电荷聚集体而对纺织品产生的静电危害,但是这种作用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二、织物抗电离和消除静电的方法消除静电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利用电中性物质吸附静电,另一种是利用静电消除剂去除静电,另一种是利用静电消除剂去除静电。

常用的抗静电处理方法有两种:机械去静电法制备和化学去静电法制备。

机械去静电法又称机械吸附、电吸附,是利用电流来消除静电的一种方法。

它是利用电中性物质吸附到织物上之后,将所吸附过来的静电电压迅速降低到一定程度。

其方法是:利用电静电在布上分散的特点,使之与纤维充分接触并且不断地吸附在纤维上。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效率高、效果明显,但其缺点是操作复杂、耗能大。

化学法除静电法又称化学消除静电或化学吸附,指采用一定的化学方法将静电从织物上去除掉(如溶剂除湿、离子除湿),再通过工艺过程使其与纤维充分接触而不受污染(如超声波除静电)。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改进研究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改进研究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改进研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纺织品产生静电的现象,比如在干燥的季节里,脱毛衣时会有“噼里啪啦”的静电火花,或者在触摸某些衣物时会有轻微的电击感。

这些静电现象不仅会给我们带来不适,还可能对一些特殊环境和工作场所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纺织品产生静电的原因要改进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首先需要了解其产生静电的原因。

纺织品在使用过程中,纤维与纤维之间、纤维与其他物体之间的摩擦会导致电子的转移。

当一种材料失去电子带正电,而另一种材料得到电子带负电时,就产生了静电。

此外,纤维的吸湿性能也对静电的产生有很大影响。

一般来说,天然纤维如棉、麻等,由于其具有较好的吸湿性能,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减少静电的积累。

而合成纤维如聚酯纤维、尼龙等,吸湿性能较差,容易积累静电。

环境因素也是导致纺织品产生静电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干燥的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较低,电荷难以通过水分传导散失,静电更容易产生和积累。

二、现有提高纺织品抗静电性能的方法1、纤维改性通过对纤维进行化学改性,在纤维分子链中引入亲水基团,增加纤维的吸湿性能,从而减少静电的产生。

例如,对聚酯纤维进行磺化处理,可以提高其亲水性。

2、纺纱过程中的抗静电处理在纺纱过程中添加抗静电剂,可以使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导电层,有利于电荷的传导和散失。

抗静电剂可以是表面活性剂型、高分子型等。

3、织物后整理这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织物表面涂覆或浸渍抗静电剂,使其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抗静电膜。

常见的后整理方法包括浸轧法、涂层法等。

4、导电纤维的使用将导电纤维与普通纤维混纺或交织,可以形成导电通路,有效地将电荷传导出去。

导电纤维可以是金属纤维、碳纤维或导电聚合物纤维等。

三、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尽管上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纤维改性方法可能会影响纤维的其他性能,如强度、手感等。

《纺织品抗静电》课件

《纺织品抗静电》课件

抗静电整理的发展趋势
新型抗静电剂的开发
01
对抗静电剂的研发进展进行了介绍,包括新型抗静电剂的合成
、性能和应用情况。
纳米技术在抗静电整理中的应用
02
介绍了纳米技术在抗静电整理中的应用,如纳米纤维、纳米涂
层等,并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功能性抗静电纺织品的开发
03
对抗静电纺织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如智能纺织品、多功
THANK YOU
感谢观看
03
抗静电整理的原理及方法
抗静电整理的原理
静电产生
抗静电原理
当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摩擦时,由于电 子转移而使一种物质带正电,另一种 物质带负电,从而产生静电现象。
通过抗静电整理剂在纺织品表面形成 一层导电层,使电荷能够迅速转移和 消散,从而降低纺织品的静电电位, 达到抗静电效果。
静电危害
纺织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和使用过 程中,由于摩擦和感应作用,容易积 累静电并产生一系列问题,如织物起 毛、易吸尘、难以清洁等。
能纺织品等。
抗静电整理的未来展望
绿色环保抗静电整理技术
强调了绿色环保在抗静电整理中的重要性, 并展望了未来绿色环保抗静电整理技术的发 展方向。
智能抗静电纺织品的发展
对抗静电纺织品的智能化发展进行了展望,如智能 调温、智能变色等。
跨学科合作与技术融合
强调了跨学科合作和技术融合在抗静电整理 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未来跨学科合作和技 术融合的发展趋势。
抗静电整理的方法
浸渍法
涂层法
将纺织品浸渍在抗静电整理剂的溶液中, 经一定时间后取出、干燥即可。该方法适 用于批量生产和连续化生产。
将抗静电整理剂涂布在纺织品表面,经干 燥后形成一层抗静电涂层。该方法适用于 对织物外观要求不高的产品。

织物的抗静电整理

织物的抗静电整理

织物的抗静电整理纺织材料是电的不良导体,它们具有很高的比电阻。

纤维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受摩擦、牵伸、压缩、剥离及电场感应和热风干燥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静电。

如果这些静电荷不能通过各种途径迅速散失,就会在材料和加工机械上逐渐增加:基于静电的力学效应和放电效应,静电荷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引发各种障碍和危害。

随着化学纤维特别是合成纤维在纺织上的生产和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高分子聚合物所固有的高绝缘性和疏水性,使之极易产生静电的积聚,因此,织物抗静电已成为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静电的产生及危害1、静电的产生静电是由静电荷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也是指在一定容积或一定表面上产生的正负电荷在没有泄漏的情况下保持不动,带有一定电性的状态。

静电的产生,现象复杂,时今尚无定论,但静电产生的先决条件是出现电荷聚集即起电。

一般认为,静电现象是由两种不同或相同的物体经过接触或摩擦后,物体间发生电子移动,打破了原来的电性平衡,因而产生静电。

一般来说,几乎任何两个物体的表面相互接触摩擦和随着的分离都会产生静电。

两物体表面的电荷特性取决于电子流和摩擦电序列,常用纺织纤维的电序列如下:+羊毛锦纶蚕丝粘胶纤维棉苎麻醋酯纤维维纶绦纶腈纶丙纶-当两种纤维织物相互摩擦时,在电序列中靠左边的纤维带正电,而靠右边的纤维带等量负电。

如棉与涤纶摩擦,棉一般带正电,绦纶带负电。

而棉与蚕丝摩擦时,则棉带负电,蚕丝带正电。

影响纤维带电量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纤维的吸湿性和空气的相对湿度及摩擦条件。

纤维的亲水性越好,吸湿越多,带电量越低。

因为纤维表面及纤维微毛细管中容易形成表面水膜或纤维中的水脉,有利于电子或离子的泄逸。

天然纤维如棉、毛、丝、麻等吸湿性较高,电阻较低,静电现象并不严重,而合成纤维由于吸湿性较低、结晶度高等特性易产生静电。

空气的相对湿度越低,纤维的吸湿率越低,即使是亲水性纤维,也由于回潮率低而易产生静电。

因为即使是亲水性纤维,在绝对干燥的情况下也是绝缘体。

面料防静电整理方法

面料防静电整理方法

面料防静电整理方法1. 选择合适的面料:选择具有防静电特性的面料是防止静电产生的第一步。

常见的防静电面料包括涤纶、尼龙等合成纤维材料。

2. 避免使用塑料制品:塑料制品是静电产生的主要源头之一。

在整理面料时,尽量避免使用塑料垫子、塑料衣架等塑料制品,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3. 提高空气湿度:干燥的空气有利于静电的产生,因此在整理面料的环境中增加空气湿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可以使用加湿器、喷雾器等工具进行增湿。

4. 避免过度摩擦:静电的产生与物体之间的摩擦有关。

在整理面料时,尽量减少摩擦,避免面料与其他物体的摩擦,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5. 使用防静电剂:防静电剂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产生。

在整理面料时,可以使用专门的防静电喷雾剂,将其喷洒在面料上,以增加面料的防静电效果。

6. 接地处理:接地是减少静电积聚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整理面料时,可以使用接地线将面料与地面连接起来,将静电导入地面,以减少静电的积聚。

7. 避免使用塑料袋包装:塑料袋是非常容易产生静电的物品之一。

在整理面料时,避免使用塑料袋包装,可以选择纸袋或布袋进行包装,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8. 防静电装置使用:有一些专门的防静电装置可以帮助减少静电的产生。

如防静电地毯、防静电衣架等,选择适当的装置使用可以有效地预防静电。

9. 定期清洁面料:定期清洁面料是防止静电的重要措施之一。

可以使用专门的面料清洁剂进行清洁,保持面料的洁净度,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10. 避免静电环境:静电环境对面料防静电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在整理面料时,尽量避免在含有大量静电产生物品的环境中进行操作,选择相对湿度较高、静电较少的环境,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产生。

纺织品的抗静电处理技术与应用

纺织品的抗静电处理技术与应用

纺织品的抗静电处理技术与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工业用布到医疗领域的特殊材料。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纺织品可能会产生静电,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潜在的危险。

例如,在干燥的季节,我们穿的毛衣可能会因静电而吸附在身上,或者在处理易燃材料的工作环境中,静电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

因此,纺织品的抗静电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一、静电产生的原因要理解纺织品的抗静电处理技术,首先需要了解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当两种不同的材料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种材料转移到另一种材料上,导致一种材料带正电,另一种材料带负电。

在纺织品中,常见的纤维材料如聚酯、尼龙等,在摩擦过程中容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而人体皮肤在接触这些带电的纺织品时,可能会感受到静电的刺激。

此外,环境因素也对静电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干燥的空气缺乏水分,使得电荷难以通过空气中的水分传导出去,从而容易积累静电。

相对湿度较低时,静电问题往往更加突出。

二、抗静电处理技术的分类为了减少或消除纺织品中的静电,人们开发了多种抗静电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化学抗静电处理化学抗静电剂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这些抗静电剂通常是表面活性剂,可以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导电的薄膜,从而将产生的静电迅速传导出去。

根据其作用机制,化学抗静电剂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

阳离子型抗静电剂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效果,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对某些纤维的性能产生影响。

阴离子型抗静电剂的相容性较好,但抗静电效果相对较弱。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的稳定性高,但在高温或低湿度环境下效果可能会下降。

两性型抗静电剂则结合了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的优点,但成本相对较高。

化学抗静电处理方法可以通过浸渍、喷涂或涂层等方式应用于纺织品。

然而,这种方法可能存在抗静电剂的耐久性问题,经过多次洗涤后,抗静电效果可能会逐渐减弱。

2、物理抗静电处理物理抗静电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在纺织品中添加导电纤维或使用导电涂层。

织物的抗静电处理技术与应用

织物的抗静电处理技术与应用

织物的抗静电处理技术与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织物产生静电的现象,比如脱衣服时的“噼里啪啦”声、头发被吸附在衣物上,甚至在某些特殊工作环境中,静电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事故。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织物的抗静电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一、静电产生的原因要理解织物的抗静电处理技术,首先需要了解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当两种不同的材料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种材料转移到另一种材料上,导致一种材料带正电,另一种带负电。

织物通常由纤维制成,在与其他物体摩擦或接触分离的过程中,就容易积累电荷,从而产生静电。

另外,环境湿度也对静电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在干燥的环境中,电荷更容易积累且难以消散;而在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中,织物表面的水分能够帮助电荷传导,减少静电的积累。

二、织物抗静电处理技术的分类1、化学抗静电处理化学抗静电处理是通过在织物表面或内部添加抗静电剂来实现的。

抗静电剂通常是一些具有亲水性的化合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形成导电层,从而使电荷能够迅速消散。

常见的化学抗静电剂包括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等。

阳离子型抗静电剂主要通过阳离子的吸附作用在织物表面形成导电层,但这类抗静电剂的耐洗性往往较差。

阴离子型抗静电剂则具有较好的耐洗性,但在某些条件下可能会影响织物的色泽。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的相容性较好,但抗静电效果相对较弱。

两性型抗静电剂结合了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的优点,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化学抗静电处理的方法包括浸渍法、涂层法和共混纺丝法等。

浸渍法是将织物浸泡在抗静电剂溶液中,使其吸附抗静电剂;涂层法是将抗静电剂涂覆在织物表面;共混纺丝法则是在纤维制造过程中,将抗静电剂与聚合物共混,然后纺丝制成抗静电纤维。

2、物理抗静电处理物理抗静电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导电纤维的使用和织物结构的优化。

导电纤维可以是金属纤维(如不锈钢纤维、铜纤维等)、碳纤维或导电聚合物纤维(如聚苯胺纤维、聚噻吩纤维等)。

将导电纤维与普通纤维混纺或交织,可以形成导电通路,使电荷能够迅速传导出去,从而达到抗静电的效果。

纺织品抗静电整理

纺织品抗静电整理

+ 采用的施加方法有喷洒、浸渍、涂敷等。此法
的优点为简便易行,特别适合于消除纺织加工 过程中的静电干扰;缺点为抗静电效果的耐久 性差,表面活性剂易挥发,更不耐洗涤。
+ 为制备效果相对耐久的表面活性剂添加型抗静 电纤维,可采用将表面活性剂添加到纺丝液中 进行共混纺丝的方法,利用表面活性剂从内向 外的不断迁移扩散,使纤维表面长期含有表面 活性剂。
1015以上
+ 静电防护织物的作用机理 + 防静电方法可分为:分散泄漏消除静电法、放
电消除静电法及电荷中和消除静电法
• (1)利用静电的分散泄漏作用消除静电:合 (2)利用电晕放电作用消除静电: 成纤加其工降过低程到中1混08入-适10量9 的Ω·导cm电以 下纤,维带电就大大降低,
+ 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为不锈钢,也有铜、铝、 镍等。通常制成短纤维,与普通纺织纤维混 纺织造,用于防静电地毯和工作服面料。
+ 金属纤维的特点是导电性能好(10-4-10-5 Ω·cm ),耐热,耐化学腐蚀,但抱合力小, 可纺性能差,制成高细度纤维时价格昂贵; 成品色泽受限制。多用于地毯和工作服面料;
+ 碳素导电纤维:粘胶基、PAN基、沥青基碳纤 维均为良好的导电纤维,且高强、耐热、耐 化学药品。但纤维模量高、缺乏韧性、不耐 弯折、无热收缩能力,不适合于纺织品使用。 碳短纤维可填加于地毯胶乳中,赋予导电性。
• 由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高分 子导电材料直接纺丝制成的有机导电纤维, 纺丝困难,价格更高,也难在纺织品中使用。
+ 合成纤维编织成针织物经化学电镀或真空镀膜, 再解编制成导电纤维。美国Rohm and Haas公司 用化学镀层方法在尼龙纤维表面镀银制成导电纤 维x—Static,东洋纺公司用低温熔融态金属浸渍 制成具有金属皮层的导电纤维。Statex公司的 Ex—stat则是采用非电解镀银技术制成的导电纤 维。表面金属化导电纤维的电阻率可达到10-4 Ω·cm ,但耐久性、可纺性和染色性能较差,应 用范围受到限制。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与研究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与研究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与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工业用布到医疗防护材料。

然而,你是否曾经在干燥的季节里,遭遇过衣物静电“噼里啪啦”作响,甚至被静电电击的烦恼?或者在某些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因为纺织品产生的静电而影响了工作的正常进行?这些现象都与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密切相关。

要理解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首先我们需要知道静电是如何产生的。

当两种不同的材料相互摩擦时,电子会从一种材料转移到另一种材料上,导致其中一种材料带有正电荷,另一种带有负电荷。

如果这些电荷不能迅速消散,就会积累起来形成静电。

对于纺织品来说,常见的产生静电的情况包括衣物之间的摩擦、人体与衣物的接触以及在干燥的环境中。

那么,什么样的纺织品容易产生静电呢?一般来说,合成纤维如聚酯、尼龙和聚丙烯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点,导电性较差,容易积累静电。

而天然纤维如棉、麻和羊毛等,相对来说导电性较好,产生静电的可能性较小。

但是,随着现代纺织技术的发展,很多纺织品都是由多种纤维混纺而成的,这就使得静电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医疗领域,静电可能会干扰电子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在电子工业中,静电可能会损坏敏感的电子元件,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和生产效率降低。

在易燃易爆场所,静电火花可能会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因此,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提高纺织品的抗静电性能,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目前,常见的抗静电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在纤维制造过程中进行改性。

通过在合成纤维的聚合或纺丝过程中添加抗静电剂,可以改变纤维的分子结构,提高其导电性。

这种方法可以从源头上解决静电问题,但是技术难度较大,成本较高。

第二种是在纺织品后整理过程中添加抗静电剂。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易行,成本较低。

抗静电剂可以通过浸渍、涂层或喷涂等方式施加到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层导电层,使静电能够迅速消散。

纺织品的抗静电处理技术研究

纺织品的抗静电处理技术研究

纺织品的抗静电处理技术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纺织品无处不在,从衣物到家居用品,从工业用布到医疗领域的特殊材料。

然而,你是否曾在干燥的季节里,遭遇过衣物吸附在身上的尴尬,或者在触摸某些织物时感受到静电的“刺痛”?这些现象都与纺织品的静电问题有关。

为了提高纺织品的使用舒适度和性能,抗静电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静电现象在纺织品中的产生主要源于摩擦。

当两种不同的材料相互摩擦时,电子会在它们之间转移,导致一方带正电,另一方带负电。

对于纺织品来说,纤维材料的种类、织物的结构以及外界环境的湿度和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静电的产生和积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和纺织行业从业者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发展出了多种抗静电处理技术。

其中,化学改性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通过在纤维的聚合或纺丝过程中添加抗静电剂,可以改变纤维的化学结构,使其具有抗静电性能。

例如,将聚醚酯类、聚醚类等抗静电剂与聚酯、聚酰胺等聚合物共混纺丝,可以得到具有持久抗静电效果的纤维。

表面涂层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将抗静电剂通过涂覆、浸渍等方式施加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导电层,从而将产生的静电迅速导走。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相对较低,但抗静电效果的持久性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例如经过多次洗涤后,涂层可能会逐渐脱落。

除了化学方法,物理改性也在纺织品抗静电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备受关注。

利用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粒子对纤维表面进行轰击和刻蚀,可以增加纤维表面的粗糙度和极性基团,提高其导电性和吸湿性,从而减少静电的产生。

这种方法具有处理时间短、效果显著、对环境友好等优点,但设备投资较大,限制了其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的广泛应用。

还有一种新兴的抗静电处理技术——纳米技术。

将纳米级的导电材料,如碳纳米管、金属纳米粒子等,添加到纤维或织物中,可以显著提高其导电性能,实现高效的抗静电效果。

由于纳米材料的独特性质,只需添加少量就能带来显著的性能提升,但纳米材料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是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六章纺织 抗静电整理

第六章纺织  抗静电整理

5、接地
(二)、化学方法
防静电剂处理 对织物用吸湿剂和表面活性剂处理,在 纤维表面形成亲水性薄膜,增加纤维的 吸湿性,从而降低织物的表面电阻,提 高纤维的导电性,达到防静电的目的。
五、抗静电整理剂
(一)非耐久性抗静电整理剂 1、简单的吸湿剂 如甘油、三乙醇胺、氯化锂、醋酸钾等无机盐类 2、表面活性剂 (1)阴离子型 如抗静电剂P就是烷基磷酸酯和二乙醇胺的化合物 (2)非离子型 脂肪胺和脂肪酰胺的聚醚衍生物 (3)阳离子型 脂肪族的季铵盐衍生物
H2O
1、形成定向吸附层 防静电剂都含有亲水基团和 疏水基团,对织物整理后, 疏水基团被吸附在纤维表面, 亲水基团朝向空气,它能吸 收空气中的水分,形成亲水 性薄膜,使纤维吸湿性提高, 表面的导电率增强,降低织 物上的电荷积累,达到抗静 电效果。
选用与纤维带 电相反的抗静电剂中和其表面电荷,使纤维表 面电荷量减少或消失,从而达到抗静电效果。 例如:涤纶纤维带负电,用阳离子型抗静电剂 效果较好
2、半衰期t1/2
表示织物上的静电荷衰减到原始数值(起始电 压)一半所需的时间,单位为秒s。 各种织物上电荷衰减速度的对数与其表面比电 阻的对数成正比,即lgt1/2=A×lgRs-B 表面比电阻越大,半衰期越长,静电逸散速度 也越慢。 当Rs<109Ω时,t1/2=0.01s Rs在109Ω~1010Ω时,t1/2=0.1s
四、抗静电方法
(一)物理方法 1、空气离子化 2、给湿法 3、不同电荷的利用
常用纺织纤维的电序列如下:
+羊 锦 毛 纶 蚕 丝 粘 胶 纤 维 棉 玻 璃 纤 维 苎 麻 醋 酯 纤 维 维 纶 涤 纶 腈 纶 丙 纶-
4、降低摩擦系数 摩擦带电的关系为:Q=φ(V)W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暂时性抗静电整理中,应用较广的是表面活性剂类化合物。抗静电
剂的选用,若按离子型来分则有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型。
(1)阴离子型抗静电剂:包括烷基磺酸盐、烷基磷酸酯盐,其中烷 基磺酸盐的抗静电效果良好。国产抗静电剂SP、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酯钠
盐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盐等均属阴离子型抗静电剂。特别是抗静电剂
部分纤维材料与金属材料摩擦时所产生的带电序列:
羊毛 锦纶 粘胶纤维 棉 丝 麻 醋酯纤维 维纶 涤纶 腈纶 氯纶 丙纶 乙纶 氟纶
+
前后两种纤维材料相互摩擦时,前者带正 电荷,后者带负电荷。 什么季节衣服容易产生静电?什么面料易 起静电?
-
各种纺织纤维材料在相互摩擦和接触中,虽然都能产生电荷,且 形成的最大带电量接近相等,但不同纤维却表现出不同的静电现象,因 而产生不同的静电能力。例如,棉、羊毛、蚕丝织物在加工和服用中几 乎不会感到有带电现象;涤纶、腈纶等合成纤维在服用中表现出较强的 电击和静电火花及静电沾污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各种纤维的表面电阻有 大小,产生静电荷以后的静电排放差异较大。 由于水具有相当高的导电性,所以只要吸收少量的水就能明显地改 善聚合物材料的导电性。纤维材料的电阻和吸湿率关系很大,即表现为 随着纤维的回潮率的增加,表面电荷降低。若增加涤纶的吸湿性,必定 导致其导电性的剧增,从而使积累和产生的电荷迅速逸散,抑制静电产 生。提高纤维材料的吸湿能力,改善导电性能,减少静电现象。一般来 说,纤维吸湿性越好,导电性越强;纤维吸湿性越差,导电性越弱。此 外,若在纤维中导入导电性纤维或物质,则其导电性同样提高,抑制静 电产生。
抗静电、导电纤维及纺织品
所谓静电,就是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电荷或者说 不流动的电荷(流动的电荷就形成了电流)。当电荷 聚集在某个物体上或表面时就形成了静电,而电荷分 为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也就是说静电现象也分为两 种即正静电和负静电。
物质
分子
原子

一、静电的危害
普通化学纤维的比电阻一般大于1014 Ω·cm 。 •在穿着过程中,衣服与人体皮肤等摩擦所 带电压可达数千甚至数万伏。 •在某种条件下,静电放电的小火花
使其导电性增加,从而防止带电,属暂时性抗静电整理。很多化合 物都具有抗静电作用,最简单的如甘油、三乙醇胺等吸湿剂,以及
吸湿性较强的氯化锂、醋酸钾等无机盐类。各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
也是良好的抗静电剂。这类化合物易溶于水,具有较强的吸湿性, 即使在较低的相对湿度下,也能和外界环境形成溶液平衡,保持吸
湿作用。但是经水洗就失去抗静电能力,所以整理效果不耐久。

1、分子组成和原子结构 (供电子、受电子能力强 弱)
—NH2> —OH> —COOH> —OCH3> —OC2H5> —COOCH3 > —Cl

2、环境条件 (湿度、温度) 3、摩擦状态
三、静电的消除
(一)纺织材料抗静电原理
接触产生
静电产生的两种方式 静电诱导产生
本质均为电荷转移
因此,抗静电就是指抗静电织物能够将电荷转移效应减到最小,防 止静电的聚集,减少与制品的摩擦或接触,从而达到抗静电的目的。
(3)非离子型抗静电剂:包括聚乙二醇、烷基酚的环氧乙烷加成物,
高级脂肪酸酰胺的环氧乙烷加成物等。如国产抗静电剂FSK系列、抗静电 整理剂G及进口的Permalose T 等。其中,抗静电整理剂G和Permalose T
等都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乙二醇缩聚而成的缩聚物,与涤纶的
化学结构相似,因而与涤纶有较好的相容性,并具有较高的牢度和耐洗性, 能在涤纶织物表面形成亲水性薄膜,增加了纤维的吸湿性,降低了纤维表
SP系烷基磷酸酯钾盐,可赋予涤纶织物优良的抗静电性能。 (2)阳离子型抗静电剂:脂肪族的季铵盐衍生物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 阳离子抗静电剂。该类抗静电剂的活性离子带有正电电性,既是抗静电剂又是柔软 剂,并且有一定的耐洗性。季铵盐类抗静电剂抗静电能力较强,可达到良 好的抗静电性,如抗静电剂SN、抗静电剂TM等。
(3)影响人体健康
血压升高、钙流失、皮肤过敏
(4)影响纺纱织造产品质量
影响生产和产品质量
(5)影响染整加工过程 易发生于哪些工序?
轻薄织物吸附于导布辊,操作工易遭电击,影响产品质量
•静电的产生机理(双电层分离理论)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物体表面的自由电子可通过 相互接触的物体界面相互不断流通。对电子的优良导体来 说,当两物体分离时,多余的电子就通过连接点逸散而消 失;而对电子的不良导体来说,则电子逸散力低,电荷难 以逸散消失而聚集积累产生静电。
2.耐久性抗静电整理 耐久性抗静电整理剂是含有离子性和吸湿性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或者聚 合物通过交联作用在纤维表面形成不溶性聚合物的导电层。整理剂的吸湿性 越高,导电能力越强,耐洗性降低,所以应该保持整理剂有适当的吸湿性, 降低在水中的溶胀和溶解能力。 耐久性抗静电整理剂也可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化合物, 在生产中应用较广泛的是非离子型和阳离子型整理剂。而阳离子型抗静电剂 整理效果较非离子型好,但非离子型抗静电剂溶液性能稳定,应用方便,树 脂同溶性能好,特别是聚醚酯类嵌段共聚物在聚酯纤维织物上的应用越来越 广泛。 耐久性抗静电整理工艺主要是在纤维上形成含有离子型或吸湿基团的网 状交联聚合物,因而,往往采用轧-烘-焙工艺。整理剂如CAS、G树脂、 Permalose TG等均为聚醚酯结构(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 可与涤纶的聚酯链发生共晶而固着在纤维上。
面的电阻,故可收到抗静电效果。
(4)两性型抗静电剂:主要是脂肪烃基咪唑啉衍生物,它兼有良好的 柔软性,如AM-A等。
纤维纺丝和纺织用油剂多用非耐久性抗静电剂。地毯等装饰织物应用
非耐久性阳离子性抗静电剂整理,效果也较好。
不同湿度下的表面电阻值:
相对湿度/% 涤纶未经抗静电处理 涤纶经非耐久性抗静电处理 腈纶未经抗静电处理 腈纶经非耐久性抗静电处理 25 >1013 1011~1012 >1013 1010~1011 45 >1013 1010~1011 >1013 109~1010 65 >1013 109~1010 >1013 108~109

(二)抗静电常用方法
1、提高纤维亲水性 2、电荷中和法 3、静电逸散法 (不同材料、不同电荷的整理剂) (类似避雷针、导走电荷)
四、抗静电纺织品
(一)抗静电整理剂整理
1.非耐久性抗静电整理(暂时性抗静电整理) 常用的抗静电整理方法是在织物上添加抗静电剂,也就是将亲
水性物质施加于纤维表面,以提高织物的亲水性,赋予织物吸湿性,
•带电体分类
•非带电体 •低带电体 •带电体 •高带电体 •超高带电体
•表面电阻R(Ω) 108以下 10 ~ 10
8 11
1011 ~ 1013 1013 ~ 1015 1015以上
(1)影响服装的穿着性能
织物与织物、织物与皮肤、织物与污物、刺痒感、电击不适感
(2)引发意外事故
汽油桶、医院的乙醚麻醉室、工厂粉尘、使降落伞打不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