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地质处理方案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探讨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探讨【摘要】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是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对常见不良地质类型、路基处理、边坡处理、水文处理和防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不良地质,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包括加固路基、加固边坡、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等。
在提出了加强对策建议、推动技术创新和规范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全面考虑不良地质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公路施工的质量和进度,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
【关键词】公路施工、不良地质、处理方法、路基处理、边坡处理、水文处理、防护措施、对策建议、技术创新、规范管理。
1. 引言1.1 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以及处理方法探讨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不良地质问题,如软弱地基、高地渗、滑坡等,这些问题给公路工程施工和使用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和危害。
对于公路施工中常见不良地质及其处理方法的探讨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将探讨公路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类型,如软弱地基、高地渗、滑坡等,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有效处理方法。
其中包括路基处理、边坡处理、水文处理和防护措施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不良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和事故发生概率,提高公路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对于公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技术创新和规范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接下来的将详细介绍不良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并在结论中提出更具体的对策建议、技术创新和规范管理措施,以期为公路施工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的研究将为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2. 正文2.1 常见不良地质类型在公路施工中,常见的不良地质类型包括土质松软、岩体崩塌、地下水涌出、沉降变形等。
土质松软是指地基土层承载能力不足,易发生沉降,造成路面塌陷的情况。
岩体崩塌是指路基或边坡上的岩石层发生松动或崩塌,导致道路交通受阻。
隧洞不良地质处理方案论文
隧洞不良地质处理方案论文隧洞是很多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部分,例如高速公路、铁路、地铁等等。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隧洞穿越的地质环境比较复杂,不同地区的隧洞施工也面临不同的困难和挑战。
尤其是在不良地质条件下,隧洞施工的难度更加高涨,需要探索出一些有效的处理方案来降低隧洞施工的风险和难度。
一、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洞施工难点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隧洞施工的难度和风险各异。
具体来讲,不良的地质条件会增加隧洞施工的难度和风险,这些情况包括但不限于:1. 岩层破碎、压裂:部分地区的岩石破碎、压裂现象比较严重,这会增加隧洞施工时岩石的塌方、崩落等风险;2. 水文地质条件:一些地区的地下水较为丰富,隧道施工时易发生渗水、冒水、涌水等现象,而且这些水有时还会携带沉积物等杂质,进而影响施工安全;3. 地震地貌条件:地震地貌条件较差的区域,因为地震震动和地表下塌陷等因素,往往令隧道施工时面临更高的地质灾害和风险;4. 软弱地基条件:一些地区的地质条件偏软弱,如泥石流、软土等情况,这会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增加隧洞立面、钻爆难度。
二、处理方案针对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洞建设,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找到应对方案:1. 地质勘探在隧洞建设前,我们要进行客观、全面、科学的地质勘探,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环境特征,掌握隧洞的地质构造、岩层、水文环境等基本信息,以便制定出准确的隧道施工方案。
2. 预处理在正式施工前,我们可以对隧洞周围结构进行预处理,例如在隧洞周围施工绞刀桩、灌注桩,这样可以降低隧洞施工时的应力,减少隧道塌方、渗水等不良现象的发生,有助于满足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加强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还应加强隧洞施工的安全措施,采取一些防止崩塌、落石、涌水等措施。
例如可以使用螺旋钢管桩、地下预应力锚杆、喷锚网等技术手段来加强隧洞稳定性。
此外,针对地下水丰富的情况,可以在隧道出口处设置排水设备,对出现的水进行及时排泄,保证施工安全性。
浅析隧道施工的不良地质处理方案
浅析隧道施工的不良地质处理方案摘要在隧道施工中, 经常会遇到突水突泥、塌方、岩溶等不利于隧道工程施工的不良地质环境,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隧道工程的施工。
本文针对此方面的内容展开详细论述,分析了隧道突水突泥、塌方、岩溶等不良地质情况的基本现状、危害的特征以及处理方案等,力求以此为基础,从真正意义上提高隧道施工的建设水准,从而提升项目自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隧道施工,不良地质,处理方案绪论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
突水突泥灾害是由于人为施工导致应力释放,使得围岩裂隙扩展,引起隧道中突然进入地下水。
突水突泥过程中,由于夹带大量的泥沙,随着隧道的开挖,使地下水排泄有了新通道,破坏了原有的补径,加速了径流的循环,同时加速了地下水对岩体的改造作用。
隧道开挖时,导致塌方的原因有多种:一是自然因素,即地质状态、受力状态、地下水变化等;二是人为因素,即不适当的设计或施工作业方法等。
当隧道穿过岩溶区时,有的溶洞岩质破碎,容易发生坍塌;有的溶洞位于隧道底部,充填物松软且深,含水充填物不断涌入坑道,难以遏止,甚至使地表开裂下沉,山体压力剧增。
上述不良地质往往会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和经济损失,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尽可能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
不良地质处理方案2.1突水突泥的预测与防治2.1.1工程特征分析水的作用:水是灾害发生的根源、压力高;隧道埋深大,处于高压状态。
不良地质:隧道穿越溶洞、断层破碎带或接触带等不良地质。
综合来看,“高压、富水、不良地质”三者不利组合是诱发突水突泥突石及坍方灾害的地质条件。
2.1.2识别与评估设计单位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进行隧道风险等级划分,组织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等级根据地表岩溶汇水面积、地下暗河、地质构造、物探异常密集带、岩溶水动力垂直分带、断层规模性质6个方面进行划分。
制定风险管理实施细则,并进行人员培训。
2.1.3地质超前预报进行地质超前预报专项设计并纳入工序管理,严格执行“有疑必探、不探不进”的安全施工理念。
素填土、淤泥质土不良地质处理方案
素填土、淤泥质土不良地质处理方案一、素填土的特点及处理方案素填土是指由砂石等颗粒物质组成的土层,其含有机质含量较低,土壤颗粒之间没有结合力,易于产生沉降和变形。
素填土的处理主要包括填筑加固和地基处理两个方面。
1. 填筑加固:采用填筑加固的方法可以提高素填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填筑加固方式包括填土加固、预压加固和灰浆加固。
- 填土加固:通过在素填土中添加砂石等颗粒物质,增加土壤的密实度,提高承载力和稳定性。
- 预压加固:在填筑素填土前,先施加一定的荷载进行预压,使土层发生变形并排除空隙,然后进行填筑加固,提高土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 灰浆加固:在填筑素填土时,将水泥浆料注入土层中,通过固化作用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2. 地基处理:对于素填土地基,可以采用地基处理的方法来改善其不良特性。
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包括加固地基、加厚地基和换填地基。
- 加固地基:在素填土地基上设置加固层,如钢筋混凝土板桩、砂石柱等,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 加厚地基:在素填土地基上加厚一定的填土层,通过增加土层的厚度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 换填地基:将素填土完全挖除,然后重新填充符合要求的土壤,如黏土、砂土等,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二、淤泥质土的特点及处理方案淤泥质土是指由含有大量细颗粒物质的粘土和有机质组成的土层,其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粘结性,易于产生沉降和变形。
淤泥质土的处理主要包括固化和改良两个方面。
1. 固化:采用固化方法可以提高淤泥质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固化方法包括固化剂加固和冻结固化。
- 固化剂加固:在淤泥质土中加入固化剂,如水泥、石灰等,通过与土壤中的水分和颗粒物质反应形成胶结物质,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 冻结固化:通过降低土壤的温度,使土壤中的水分结冰,形成冻结固体,提高土壤的强度和稳定性。
2. 改良:对于淤泥质土地基,可以采用改良方法来改善其不良特性。
常见的改良方法包括土体互换、挖除回填和加固地基。
不良地质处理方案
不良地质处理方案不良地质是指土壤性质差异性大、土质不均匀、地下水位高等不利于工程建设的地质情况。
遇到不良地质问题,工程施工和地质治理的需要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优化施工工艺、加强地质勘探和采用适当的地质处理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处理不良地质的方案。
首先,优化施工工艺是处理不良地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选用合适的技术和设备,合理组织施工作业。
针对土质不均匀的情况,可以采用土壤改良技术,如夯实法、冲击法、贯入法等,以改善土壤质地和加固地基。
对于地下水位高的情况,可以采用压水平衡、冻结法等控制地下水的方法,以确保施工安全。
其次,加强地质勘探是有效处理不良地质问题的关键步骤。
地质勘探可以提供详细的地质信息,为后续的地质处理提供参考。
在地质勘探中,可以采用地质勘探技术,如钻孔、试探等,以获取地下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特征等。
同时,还可以结合地球物理勘探、遥感技术等综合手段,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地质信息。
最后,选择适当的地质处理方法也是解决不良地质问题的关键。
根据具体不良地质情况,可以采用土质改良、基坑加固、排水处理等方法。
土质改良可以通过加入修改剂等手段,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特性,提高土壤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基坑加固可以采用混凝土梁、钢支撑等方式,加固基坑的周边土体,保证基坑的稳定和安全。
排水处理可以采用井点降水、泵站抽水等方法,降低地下水位,控制地下水的影响。
总之,处理不良地质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施工工艺优化、地质勘探加强和适当的地质处理方法。
通过优化施工工艺,合理组织施工作业,可以提高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加强地质勘探,获取详细的地质信息,为后续的地质处理提供依据。
通过选择适当的地质处理方法,改良土壤性质、加固基坑和控制地下水位,可以有效解决不良地质问题,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一、前期准备工作1.搜集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资料,包括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地层分布、地下水情况等。
2.组织专家对隧道穿越地质进行评估,确定不良地质区段。
3.制定施工方案前,现场进行勘察,对地表进行测量,确认地质情况。
二、隧道衬砌设计1.根据不良地质区段的情况,采用适当的衬砌方式,如喷射混凝土衬砌、钢筋混凝土衬砌等。
2.根据地质情况确定衬砌的厚度和材料的选择,确保衬砌的抗冲击和抗裂性能。
三、支护措施设计1.根据不良地质区段的情况,确定支护类型,包括锚杆支护、喷射锚杆支护、钢支撑等。
2.根据地质情况确定支护的间距和深度,保证支护稳定性。
3.加强对支护工程的监测,及时调整支护方案。
四、地下水处理1.对于存在地下水的不良地质区段,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包括抽水、防水排水等。
2.根据地下水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进行隧道壁面的处理,确保隧道的密封性。
五、施工过程管控1.制定施工方案前,根据不良地质区段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2.加强现场巡检和监测,及时发现不良地质问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六、施工质量控制1.建立健全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2.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七、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过程中,采取隔离措施,防止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加强对施工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保持施工环境的整洁。
以上是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的完整版,其中包括了前期准备工作、隧道衬砌设计、支护措施设计、地下水处理、施工过程管控、施工质量控制和环境保护措施。
根据具体的地质情况,可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地质预报与不良地质处理方法
地质预报与不良地质处理方法1、地质预报本标段隧洞洞身较长,洞挖工程埋深较大,实际开挖中的地质条件往往与前期勘探有一定出入,在开挖过程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良地质情况,作好处理不良地质洞段的准备,在开挖过程中必不可少。
为了确保隧洞开挖安全,拟在开挖中进行必要的地质预报,以指导洞挖施工。
地质预报分长期地质预报和短期地质预报,我公司拟采用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预报。
(1)长期超前地质预报长期超前地质预报的预报距离为掌子面前方100m~300m以上。
我公司决定采用TSP-202探测解译技术结合断层参数预测法进行必要的超前勘探,预报断层破碎带、溶洞、暗河、岩溶陷落柱和淤泥带等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和规模。
(2)短期超前地质预报短期超前地质预报在长期超前地质预报的基础上进行,本公司拟综合采用下面几种手段进行预报。
①常规地质预报在洞挖过程中及时对围岩进行地质编录、测绘、取样与试验,根据已掌握的已开挖洞段的地质资料加以分析,推断未开挖地段的地质情况、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及围岩类别。
②经常观察开挖渣料的变化情况,及时分析可能出现的地质变化,结合长期预报的成果,尽可能准确地掌握前方的地质情况,用于指导施工。
③超前勘探钻孔地质预报为了详细了解掌子面前短距离内地质情况,在长期地质预报的不良地质洞段提前10m左右进行超前勘探钻孔,以确定开挖面前方的岩石类别、松散程度,或判断是否存在含水或含有害气体的裂隙或地层。
2、不良地质洞段处理不良地质洞段掘进安全措施主要在于超前地质预报,包括长期预报和短期预报,在长期超前预报的基础上提前做好不良地质洞段详细的短期地质预报,通过短期详细的地质勘探判断出前方岩石情况并制定确实可行的支护措施以及急措施,配备足够的支护及应急材料。
对于本工程,不良地质洞段主要是指松散地层、断层、岩爆、涌水等。
(1)松散地层处理松散地层的特点是:结构松散,稳定性差,若有地下水时则更甚。
在施工中极易发生坍塌。
处理方法如下:①爆破前,将超前锚杆(中空锚杆)或小钢管打入掘进前方稳定的岩层内,末端支承在格栅拱支撑上;②对于极易坍孔的部位,可采用超前管棚法进行超前支护。
多种不良地质地基处理方法
多种不良地质地基处理方法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地基工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在地基工程中,除了优质的地质条件,还存在着各种不良地质地基,如软土、黏土、湿地、地下水位高等。
这些不良地质地基给地基工程的施工、使用和维护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需要采取多种不良地质地基处理方法。
一、加固土层法加固土层法是通过对不良地质地基中的泥土进行处理,在增加泥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基础上,提高整个地基的承载能力。
常见的加固土层方法包括快速沉降法、加固地基板法等。
快速沉降法是一种利用土层本身重量提高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
具体操作方式是在原地基上通过人工挖掘或机械作业,将原土层拉平、压实,形成一个较平整、较坚实的土层。
在建造工程中,按照这个新土层进行施工,可以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加固地基板法则是通过为不良地质地基上增加一层加固板,使其具有更高的承载能力和稳定能力。
加固板一般有钢板、混凝土板等。
在地基板基础上,还可以加固螺旋桩、钢矢量等结构件,以增强其加固效果。
二、加厚地基法加厚地基法是通过对不良地质地基进行土层厚度的增加,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常见的加厚地基方法包括挖填法、新型工程填料法等。
挖填法是一种常见的加厚地基方法,即对不良地质地基进行挖土作业,然后将新的填料填充到被挖出的坑内,以达到加固、增厚的目的。
新型工程填料法则是利用新型填料来进行地基加固,常见的填料有发泡水泥、聚乙烯颗粒等。
这些填料重量轻、稳定性好,具有很好的加固效果。
三、冻结法冻结法是对不良地质地基进行冻土状态改造,使其稳定、强度增加。
常见的冻结方法包括电热法、气体冻结法等。
电热法是利用电能将土壤内部水分蒸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并在土壤中产生空气与其他回路上电流互动的电场效应,使得土壤处于冻结状态,达到强化地基的效果。
气体冻结法则是将液氮或其他低温气体注入到土壤中,然后进行急速冻结,使土层达到冻结状态,进而强化地基。
不良地质风险的应对措施
不良地质风险的应对措施1.引言1.1 概述不良地质风险是指地质条件不利或异常,会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
不良地质风险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以及地下水位下降、土地沙漠化、岩溶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不良地质风险的威胁日益凸显。
由于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方式不当等原因,不良地质风险正对人类社会造成越来越大的挑战。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每年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到地区的稳定发展。
为了应对不良地质风险,需要深入了解其定义和分类。
不良地质风险的定义是指在地质条件不利或异常的情况下,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潜在威胁的因素。
不良地质风险可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进行分类,比如按照地震烈度划分、滑坡类型区分等。
通过对不良地质风险的定义和分类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特点和影响因素,为应对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不良地质风险的定义和分类进行详细探讨,并重点讨论不良地质风险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
通过对不良地质风险应对的重要性等方面的分析,旨在提升公众对不良地质风险的认知和理解,在面对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时能够正确应对,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损失和风险,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不良地质风险的概述进行介绍,包括定义与分类、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的重要性等内容。
同时,还将提及文章的目的,以明确文中所要阐述的主要观点和论述。
正文部分将进一步深入探讨不良地质风险的定义和分类,旨在为读者提供对于该概念的准确理解。
同时,将重点分析不良地质风险的影响因素,以帮助读者了解该风险的成因,进一步认识对地质风险的控制和应对的必要性。
在结论部分,将对不良地质风险应对的重要性加以强调,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通过总结正文中的讨论和分析,将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本文的核心观点,为读者提供应对不良地质风险的实用建议和指导,以期对相关研究和实践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本文档旨在为隧道不良地质情况下的专项施工提供详细的方案和操作指南,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保证。
1. 引言1.1 背景隧道工程中,不良地质情况是一个常见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不良地质包括但不限于软弱地层、岩层断裂、溶洞等,这些地质条件不仅会对施工过程带来困难,还会对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威胁。
本文档针对隧道不良地质情况,提出相应的专项施工方案,旨在确保隧道施工的高质量和可靠性。
1.2 目的本专项施工方案的目的是:•分析不良地质的特点和危害;•提出不良地质专项施工的技术措施和管理要求;•确定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范措施;•保障隧道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保证。
2. 不良地质特点及危害分析2.1 不良地质特点不良地质特点可能包括:•软弱地层:土壤含水量高、压实度低,容易发生液化、塌陷等现象;•岩层断裂:岩层存在裂缝、破碎带等破裂现象,导致岩体的不稳定性增加;•溶洞:地下水腐蚀岩层形成的空洞,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
2.2 危害分析不良地质情况下施工的主要危害包括:1.施工困难:不良地质条件会增加施工难度和复杂度,例如,软弱地层会导致固结液浆流失,增加地下水的渗流等;2.隧道稳定性降低:岩层断裂和溶洞会导致隧道的稳定性下降,增加隧道的变形和塌方风险;3.工程质量下降: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容易造成结构裂缝、渗漏等问题,影响工程的质量;4.安全事故发生:不良地质条件下施工,存在地质灾害发生的风险,如地震、滑坡等。
3. 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技术措施3.1 前期调查和评估在实施不良地质专项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前期调查和评估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地质勘察:详细勘察地质条件、岩土性质、地下水位等信息;•工程地质分析:对不良地质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软弱地层、岩层断裂、溶洞等;•风险评估:评估不良地质情况对施工的影响及可能带来的风险,制定应对措施。
3.2 施工技术措施根据前期调查和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地质处理:对软弱地层进行加固处理,如注浆、灌浆等;•岩层处理:对断裂带进行支护处理,如锚杆注浆、爆破预处理等;•溶洞处理:对溶洞进行填充或支护处理,如灌缝、注浆、支撑等;•施工工艺优化:根据不良地质情况,调整施工工艺,避免对地质条件过度破坏。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
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完整版)本文旨在介绍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的目的和背景。
本文档旨在概述隧道不良地质专项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该方案是为了应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良地质条件而制定的。
在施工方案中,将重点考虑应对以下不良地质条件的措施:岩溶地质、断层地质、强陷性地质、构造复杂地质、泥水地质等。
步骤如下:详细分析隧道所在地区的地质情况,包括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岩性特征等因素。
针对不良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包括地质勘探、地质灾害评估等专项工作。
确定隧道施工的安全措施和施工工艺,考虑使用合适的施工设备和材料。
针对不同的不良地质条件,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如加固支护、地质灾害治理等措施。
制定监测和预警方案,及时监测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变化,预测潜在地质风险。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方案,进行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控制和应急处置。
完成隧道施工后,进行后期监测和评估,及时修复和加固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
通过以上步骤,本施工方案旨在确保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隧道施工安全和质量,提高工程的成功率和可持续性,以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营。
本部分将介绍如何识别和评价隧道不良地质情况的方法和标准。
1.不良地质的定义不良地质指的是在隧道工程中遇到的地质问题,如地下水位过高、地下水质量不佳、岩溶地质、地表沉降等。
不良地质会给隧道施工和运营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2.不良地质识别方法2.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识别不良地质的重要手段。
应该进行全面、系统的地质勘探工作,包括地质勘探钻孔、地质雷达探测、地质剖面观测等。
通过获取地下地质数据,可以初步识别出不良地质的可能性。
2.2 工程地质分析在进行地质勘探的基础上,进行工程地质分析。
分析地质构造、岩性、地下水情况、地质灾害等因素,评估其对隧道施工和运营的影响。
可以利用地质信息系统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模拟,进一步识别不良地质区域。
3.不良地质评价标准3.1 地质参数评价根据地质勘探和分析结果,将不良地质情况进行定量评价。
不良地质路基施工方案
不良地质路基施工方案一、前言地质条件是影响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良地质条件下进行路基施工,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探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施工方案,以期为实际工程提供指导。
二、不良地质条件下的施工方案1.土层处理:不良地质条件下的土层经常会出现软弱、易液化等问题,对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造成威胁。
因此,在施工前需要对土层进行充分的处理。
(1)软弱地基处理:对于软弱地基,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地下榀木桩、灌注桩等。
通过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确保路基的安全性。
(2)液化地基处理:对于易液化地基,可以采取加重或混凝土填充等方法,增加地基的密实度和稳定性,防止液化发生。
(3)坚硬地基处理:对于坚硬地基,可以采取预处理措施,如钻孔爆破等,使地基更加易于开挖和平整。
2.施工工艺: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施工需要重视施工工艺的选择和调整。
合理的施工工艺可以有效地解决地质条件带来的问题。
(1)挖填工艺:对于软弱地基,可以采用软弱地基挖填法。
先挖掉软弱层,再进行填充,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抽水工艺:对于液化地基,可以采用抽水工艺,将地下水位降低到安全范围,减少液化发生的风险。
(3)削方工艺:对于坚硬地基,可以采取削方工艺,在地表上进行削方,减少开挖深度和施工难度。
3.施工技术: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施工中,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施工技术,以解决地质条件带来的问题。
(1)地质勘察:在施工前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特征,识别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2)监测与预警: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质监测,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
同时,可以采用地质预警系统,提前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
(3)抢险与处理: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灾害发生的风险较高。
因此,需要有应急抢险队伍和设备,及时处理地质灾害,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4.施工管理:在不良地质条件下的路基施工中,施工管理必不可少。
合理、科学的施工管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不良地质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不良地质路基处理施工方案不良地质路基是指路基所处地质环境复杂,存在诸如软弱土层、沉积层、断层、滑坡、塌陷等地质问题,对道路安全和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的情况。
为了确保道路的安全和稳定,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抗滑性,需要采取适当的地质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下面就以一个具体道路工程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工程地理概况:本工程位于XXXXX,总长度为xx km,沿线地质情况复杂,主要存在软弱土层和沉积层。
为了保证道路的设计要求和使用寿命,需要进行合理的地质路基处理。
处理方案:1.地质勘探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包括地质剖面、土壤采样和试验等,以了解地质情况和土壤特性。
在特殊地质部位,如断层和滑坡等,需要进行更加详细的勘探,以确定施工方案和处理方法。
2.软弱土层处理对于存在软弱土层的路段,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地基加固、排水和加铺加筑等。
地基加固可以采用灌浆法、挤浆法等方法,将混凝土或其他材料注入软弱土层,增加土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排水是为了降低土壤含水量,采用排水沟、排水管等设施,防止土体失稳。
加铺加筑是指在软弱土层上铺设加筑块或钢板,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沉积层处理沉积层常常存在较大的变形和沉降,会对路基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处理沉积层可以采用控制沉降、加固地基和加厚填料等方法。
控制沉降可通过改变填筑层的性质和厚度,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后期沉降预留合适的空间。
加固地基可采用灌浆、振动加固等方法,增加土壤的稳定性。
加厚填料是指在沉积层上加铺更多的填料,增加路基的承载能力。
4.断层和滑坡处理对于存在断层和滑坡的路段,需要进行专门的处理。
断层处理可以采用填充断层、边坡修整和加固等方法。
填充断层是指在断层裂缝中填充碎石、混凝土等材料,修建连接断层的道路。
边坡修整是指调整边坡的坡度和坡高,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加固措施可采用锚杆加固、喷锚加固等方法,增加边坡的抗滑性和抗震能力。
滑坡处理可以采用边坡加固、土体改良和排水等方法,以减小滑坡的风险。
不良地质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不良地质路基处理施工方案不良地质路基处理是指在道路建设中出现的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处理,可能会导致路基沉降、塌陷、开裂等问题,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处理施工方案,介绍了处理的方法和流程。
施工前准备1.工程勘察:对路基地质进行详细勘察,包括地质类型、土质条件、地下水位等。
根据勘察结果确定处理方案。
2.施工图设计:根据勘察结果进行施工图设计,确定施工的具体方案和方法。
地基处理(填方处理)1.地表清理:清除路基上的杂草、泥土、垃圾等,确保施工面整洁。
2.坑槽开挖: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质层剖面开挖,将部分黏土、砂土等土层挖除,使土体达到稳定状态。
3.坑槽回填:将符合要求的填土逐层回填坑槽,每层要按要求进行压实处理,如使用压路机或振动锤进行碾压或振动。
4.地基均匀压实:对填充土进行均匀压实处理,保证填方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地基处理(加固处理)1.灌浆处理:针对有大量孔隙的地质层,进行灌浆处理,填充空隙,增加土体的密实性和稳定性。
2.土挡墙或挡土墙:对于较高的路堤,可以采用土挡墙或挡土墙进行加固处理,增加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土钉墙:对于较陡峭的边坡,可以采用土钉墙进行加固处理,增加边坡的稳定性。
4.排水处理:通过设置排水设施,排除地下水对路基的不良影响,保证路基稳定。
边坡处理1.边坡整形:根据边坡的形状和设计要求进行整形,使其具备一定的坡度和稳定性。
2.边坡加固:针对边坡的松散土壤,可以进行加固处理,如喷锚、喷涂混凝土等技术手段,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植被覆盖:对于边坡进行绿化处理,种植草坪或其他绿植,增加边坡的抗冲刷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施工质量控制1.施工过程监控: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施工质量检查:对填方、回填、压实等关键工序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3.施工记录和验收:对施工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工程量、质量情况等,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要求。
隧洞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法
隧洞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案一、断层地段处理方案隧洞穿过断层地段,施工难度取决于断层的性质、断层破碎带的宽度、填充物、含水性和断层活动性以及隧洞轴线和断层构造线方向的组合关系(正交、斜交或平行)。
此外,与施工过程中对围岩的破坏程度、工序衔接的快慢、施工技术措施是否得当等,均有很大的关系。
当隧洞轴线接近于垂直构造线方向时,断层规模较小,破碎带不宽,且含水量较小时,条件比较有利,可随挖随撑。
但当隧洞轴线斜交或者平行于构造方向时,则隧洞穿过破碎带的长度增大,并有强大侧压力,应加强拱墙衬砌,及时封闭。
施工方法的合理选择:1、断层带内充填软塑状的断层泥或特别松散的颗粒时,比照松散地层中的超前支护,采用先拱后墙法;如断层带特别破碎,则可采用马口开挖。
2、如断层地段出现大量涌水,则宜采取排堵结合的治理措施。
施工中注意事项:1、如断层地下水是由地表水补给时,应在地表设置截排系统引排。
对断层承压水,应在每个掘进循环中,向隧洞前进方向钻凿不少于2个超前钻孔,其深度宜在4米以上,以探明地下水的情况。
2、随工作面的掘进挖好排水沟,准备足够的抽水设备,并安排适当的集水坑。
3、通过断层带的各施工工序之间的距离应尽量缩短,并尽快全封闭衬砌,以减少围岩的暴露、松动和地压增大。
4、在隧洞断层地段,对钻爆设计作特殊的交底。
严格控制各炮眼特别是周边眼的数量、深度及装药量,原则上尽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
5、在断层地带开挖后应立即进行初喷砼,并坚持“宁强勿弱”的原则,加强支护。
6、紧跟开挖面进行现场监控量测,根据量测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初期支护的参数及掌握二次衬砌的最佳时间。
二、隧洞涌水处理方案1、渗水量不大时,采用堵排结合的方法,即加强拱墙衬砌结构,在拱部衬砌厚度外设透水软管与边墙盲沟接通,引水至隧洞两侧沟水;在拱墙衬砌工作缝设纵横向止水条。
2、为防止发生涌水等异常情况,对涌水现象较为严重地段拟采用我集团公司成熟工艺劈裂注浆为基础的综合整治施工技术,即劈裂注浆固结法施工。
隧洞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案
隧洞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案【摘要】隧洞不良地质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案来解决。
地质勘察与监测是第一步,通过对地质情况的详细了解,可以制定相应的加固支护措施。
排水系统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减少地质变形和灾害风险。
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和科学管理与维护也是必不可少的。
隧洞不良地质处理方案的重要性体现在保障隧道施工和使用安全,持续改进与完善隧洞不良地质处理方案的必要性在于不断提升处理方案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为隧道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通过科学的处理方案和细致的管理,可以有效减少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质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隧洞不良地质、地质勘察、监测、加固支护、排水系统、灾害应急预案、科学管理、维护、重要性、持续改进、完善1. 引言1.1 隧洞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案隧洞不良地质的处理方案是保隧险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地质勘察与监测、加固支护措施、排水系统设计、灾害应急预案编制以及科学管理与维护等方面。
隧洞不良地质处理方案的实施有助于提高隧洞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隧洞工程的稳定运行。
在地质勘察与监测方面,需要对隧洞工程所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监测地质灾害隐患,为后续的加固支护、排水系统设计和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加固支护措施是保障隧洞安全的重要手段,包括岩壁喷射加固、锚杆支护、钢架加固等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隧道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排水系统设计是隧道工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合理设计和建设排水系统可以有效降低隧道水害的风险,确保隧道内部通畅干燥。
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是隧洞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灾害发生时迅速、有序地采取紧急措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科学管理与维护是隧洞不良地质处理方案的持续保障,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日常维护措施,及时发现和修复隧道存在的问题,确保隧道安全稳定运行。
隧洞不良地质处理方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持续改进和完善这些方案,才能更好地保障隧道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不良地质条件洞段施工及措施
不良地质条件洞段施工及措施一、不良地质条件洞段施工的特点1.地下水位高、渗水压力大。
不良地质条件下洞段施工,地下水位较高,渗水压力较大,会对施工造成一定的困扰。
2.岩层破碎、地质构造复杂。
不良地质条件下洞段施工,岩层的破碎性较高,地质构造也较为复杂,容易导致岩层崩塌、坍塌等问题。
3.地下管道、线路等影响施工。
不良地质条件下洞段施工,地下存在各种管道、线路等设施,会对施工造成影响。
二、不良地质条件洞段施工的常见措施1.加强排水施工。
针对地下水位高、渗水压力大的不良地质条件,可以采取加强排水施工措施,如使用抽水设备,进行降水以减小渗水对施工的影响。
2.地质勘察与监测。
针对岩层破碎、地质构造复杂的不良地质条件,可以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与监测工作,及时了解地质状况,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3.加固支护结构。
针对岩层破碎、地质构造复杂的问题,可以采用加固支护结构的方式,如灌浆、喷射混凝土、岩锚等,加强岩体的稳定性,防止岩层坍塌和崩塌。
4.严密管线管道。
针对地下存在管道、线路等设施的情况,可以在施工前严密管线管道,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对管线管道的破坏。
可以通过使用地下雷达等设备进行探测,明确管线位置,并进行标注。
5.加强施工监督与管理。
针对不良地质条件下洞段施工,施工监督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需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把关,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6.其他适用措施。
根据具体情况,还可以采取其他适用的措施,如使用抗渗材料、设置防渗措施、加大通风设备等,针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综合的施工处理。
三、不良地质条件洞段施工的优势与挑战1.优势:对不良地质条件的洞段施工,加固支护结构能够有效增强岩体稳定性,降低地下水位和渗水压力对施工的影响,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2.挑战:不良地质条件下洞段施工存在着较高的技术难度和施工风险,需要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监测工作,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因素,确保施工进展顺利。
不良地质处理
不良地质处理一、背景介绍地质处理是指对土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地质问题,确保土地的安全和稳定。
然而,有时候在土地开辟和建设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良地质情况,如土壤沉降、地下水渗漏、地质灾害等,这些问题会给工程建设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
因此,不良地质处理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问题描述不良地质处理是指对土地上存在的不良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处理的过程。
具体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1. 土壤沉降:土壤沉降是指土地表面由于土壤的压缩、溶解或者下沉而导致的不均匀沉降现象。
这种情况会导致建造物的沉降不均匀,甚至浮现倾斜、破坏等问题。
2. 地下水渗漏:地下水渗漏是指地下水通过土壤的裂缝或者孔隙进入建造物或者地下空间的现象。
这种情况会导致建造物的地基受潮、墙体渗水,严重时可能导致建造物的结构不稳定。
3.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地震、泥石流等,这些灾害会对土地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三、解决方案针对不良地质处理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案:1. 土壤加固:通过加固土壤的方式来解决土壤沉降问题。
可以采用加固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对土壤进行加固,增加土壤的承载能力,从而减少土壤沉降的风险。
2. 防水处理:对于地下水渗漏的问题,可以采取防水措施,如在建造物的地基中设置防水层,或者进行地下水的抽排,以减少地下水对建造物的影响。
3. 灾害预防:对于地质灾害的问题,可以采取灾害预防措施,如加固山体、修筑防护墙等,以减少地质灾害对土地和人民的伤害。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不良地质处理的具体情况,我们以某城市的土地开辟项目为例进行分析。
该城市计划开辟一个新的住宅区,但在土地勘察过程中发现了土壤沉降的问题。
经过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发现该地区土壤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导致土壤的压缩性较大,容易发生沉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团队采取了以下措施:1. 进行土壤加固:工程团队在土地上进行了深层加固,使用了大量的钢筋和混凝土,以增加土壤的承载能力,减少土壤沉降的风险。
不良地质施工方案
不良地质施工方案
不合理的基础设计:在进行地基处理时,如果基础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基础的承载能力不足,给建筑物带来安全隐患。
比如,在软土地区使用浅基础,而不是考虑采用深基础,可能会导致建筑物沉降或倾斜。
不当的土壤处理:在进行土壤处理时,如果不合理地处理土壤,可能会破坏地下水的平衡,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或水质恶化。
例如,如果进行大面积的土方开挖,没有合理的排水措施,可能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影响附近的水源。
不恰当的爆破施工:在进行爆破施工时,如果没有采取恰当的措施,可能会给周围的建筑物、道路和管线带来损坏风险。
比如,仅根据地质勘探资料进行爆破设计,而没有进行实地勘查和监测,可能会导致爆破震动过大,造成周围建筑物的裂缝或倒塌。
忽视环境保护:在进行地质施工时,如果忽视环境保护,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例如,在进行采石场开采时没有采取相应的复绿措施,可能会导致土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
忽视社会影响:在进行地质施工时,如果没有充分考虑社会影响,可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或公众抗议。
比如,在进行大规模土地征收时,没有与当地居民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和民众抗议。
以上只是一个不良地质施工方案的示例,实际的不良地质施工方案可能会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为了避免不良地质施工方案的发生,需要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和设计,并采取适当的施工措施,保障施工的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石地基1 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
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颗粒级配应良好。
2.1.2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
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
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1.3 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2.2.1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2.2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2.2.3 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
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2.2.4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3.2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的规定。
3.3 分层铺筑砂石3.3.l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
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
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3.3.2 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
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3.3.3 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3.3.4 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
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3.4 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l2%。
3.5 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
用水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
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
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3.6 找平和验收:3.6.l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2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
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用贯入法测定质量时,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以贯入度进行检查,小于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为合格。
3.6.2 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4 质量标准4.1 保证项目:4.1.1 基底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2 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的规定。
4.2 基本项目:4.2.1 级配砂石的配料正确,拌合均匀,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
4.2.2 分层留接槎位置正确,方法合理,接槎夯压密实,平整。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4。
砂石地基的允许偏差表2-45 成品保护5.1 回填砂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5.2 地基围不应留有孔洞。
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进行挖掘工程。
5.3 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
5.4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级配砂石不准或铺筑超厚。
5.5 级配砂石成活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否则应适当经常洒水润湿。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 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分层铺筑过厚、碾压遍数不够、洒水不足等。
要严格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
6.2 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打不实,留接槎没按规定搭接和夯实。
对边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
6.3 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
6.4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石地基,其最下层的铺筑厚度可适当增加50mm。
6.5 密实度不符合要求:坚持分层检查砂石地基的质量。
每层的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
必须符合规定,否则不能进行上一层的砂石施工。
6.6 砂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100mm;冻结的天然砂石不得使用。
7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二质量记录:7.1 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2 地基钎探记录7.3 地基隐蔽验收记录。
7.4 砂石的试验报告。
素混凝土基础1 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素混凝土基础。
2 施工准备2.1 材料及主要机具:2.1.1 水泥:宜用325号~425号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2.1.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5~32mm,含泥量不大于2%,且无杂物。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2.1.6 主要机具: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平头和尖头)、振捣器(插入式和平板式)、刮杠、木抹子、胶皮管、串桶或溜槽等。
2.2 作业条件:2.2.1 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
2.2.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办完预检。
2.2.3 在槽帮、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志,大面积浇筑的基础每隔3m左右钉上水平桩。
2.2.4 埋在垫层中的暖卫、电气等各种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方面验收。
2.2.5 校核混凝土配合比,检查后台磅秤,进行技术交底。
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3 操作工艺3.1 工艺流程:→→→→3.2 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
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留有积水。
在支模的板清除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3.3 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
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要均匀,最短时间不少于90s。
3.4 混凝土的浇筑3.4.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
如自由倾落超过2m 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3.4.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 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
3.4.3 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应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振捣密实。
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 1.5倍。
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清除两层间的接缝。
平板振捣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捣的边缘。
3.4.4 混凝土不能连续浇筑时,一般超过2h,应按施工缝处理。
3.4.5 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模板、支架、管道和预留孔、预埋件有无走动情况。
当发现有变形、位移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及时处理好,再继续浇筑。
3.4.6 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应用木抹子搓平。
3.4.7 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有足够的润湿状态。
养护期一般不少于7昼夜。
3.4.8 雨、冬期施工时,露天浇筑混凝土应编制季节性施工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质量。
4 质量标准4.1 保证项目:4.1.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和有关标准的规定。
4.1.2 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计量、搅拌、养护和施工缝处理,必须符合施工规的规定。
4.1.3 评定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必须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规定取样、制作、养护和试验。
其强度必须符合施工规的规定。
4.1.4 对设计不允许有裂缝的结构,严禁出现裂缝;设计允许出现裂缝的结构,其裂缝宽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2 基础项目:4.2.1 混凝土应振捣密实,蜂窝面积一处不大于200cm2,累计不大于400cm2,无孔洞。
4.2.2 无缝隙无夹渣层。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2-14。
素混凝土基础允许偏差表2-145 成品保护5.1 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时,方可拆除侧面模板。
5.2 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以后,方可在其上来往行人和进行上部施工。
5.3 在施工中,应保护好暖卫、电气暗管以及预留洞口,不得碰撞。
5.4 基础应根据设计要求预留孔洞或安置螺栓和预埋件,以避免后凿混凝土。
5.5 冬期施工混凝土表面应覆盖保温材料,防止混凝土受冻。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6.1 混凝土不密实,有蜂窝麻面:主要由于振捣不好、漏振、配合比不准或模板缝隙漏浆等原因造成。
6.2 表面不平、标高不准、尺寸增大:由于水平标志的线或木橛不准,操作时未认真找平,或模板支撑不牢等原因造成。
6.3 缝隙夹渣: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杂物。
主要是未认真清理而造成。
6.4 不规则裂缝:基础过长而收缩,上下层混凝土结合不好,养护不够,或拆模过早而造成。
7 质量记录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7.1 水泥的出厂证明及复验证明。
7.2 模板的标高、轴线、尺寸的预检记录。
7.3 结构用混凝土应有试配申请单和试验室签发的配合比通知单。
7.4 混凝土试块28d标养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商品混凝土应有出厂合格证。
现场施工工况分析:1、基坑开挖工程按设计规定,应降水至基底标高以下500,但甲方取消降水方案,而现场地下水较为丰富,本身施工难度较大,仅靠施工集水明排并不能保证基底干燥,此为施工困难之一,2、若采用砂石地基处理,因夯实时分层厚度为30CM,采用6吨以上的压路机,对地基土的压力值要求较高,地基土的压力值为300KPA,而压路机的压力值为600KPA,超过地基土的承载力,容易引起地基土的挠动反而引起工程质量事故。
3、砂石地基处理时的洒水比较容易泡湿地基。
引起质量问题。
4、采用C15素混凝土回填对于质量、工期和安全均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