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资料

合集下载

关于宪法的知识资料

关于宪法的知识资料

关于宪法的知识资料
以下是一些有关宪法的基本知识点供您了解:
1. 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规定国家机关组织结构及其职权行使方式以及公民权利义务等方面内容的最高法规文件,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且不能被其他任何规范所取代。

2. 为什么要制定宪法?
- 保障权力运行有序;
- 保护个人自由与尊严;
- 确立政治制度及政权机构运作机制等等。

3. 我国宪法有哪些主要特点呢?
- 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制;
-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马列毛邓三中全会思想;
- 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方向;
- 强化了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力度;
- 提出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等。

希望以上几点能够帮助到您更深入地认识宪法相关问题。

如果需要更
多具体细节或案例分析请随时提问哦~。

宪法资料

宪法资料

一、什么是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二、宪法和其他法律有什么不同?(1)内容不同。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总章程,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内容上具有根本性。

(2)效力不同。

宪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地位,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违宪的法律不发生效力。

(3)修改程序不同。

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三、宪法包括几个部分?1、2、3、4、5、四、我国宪法的历程1、五四宪法。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106条。

被称为。

五四宪法是一部较为完善的宪法。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

2、七五宪法。

于1975年1月17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30条,被称为。

3、七八宪法。

于1978年3月5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60条。

4、八二宪法。

我国当前现行宪法,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

“八二宪法”进行了四次修正:(1)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增加“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等内容。

(2)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作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要修改。

(3)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增加“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内容。

(4)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增加“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

宪法学期末考试资料

宪法学期末考试资料

一、宪法的基本理论1.宪法的概念和特征(一)宪法的概念: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民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二)宪法的特征(形式特征VS实质特征)A 形式特征(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不同于普通法律。

制宪机关专门机关;绝对多数。

(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具有两层含义:一,宪法的效力高于普通法律,普通法律的规定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二,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以及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B 实质特征(1)对基本人权的保障——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综观世界各国宪法,对公民权利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例举式。

(我国采取此种方式)。

另一种是限制式。

(2)对国家权力的限制:一方面,由于宪法规定了主要国家机关的组织、职权、活动原则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宪法实际上成为授予行使国家权力的根据。

另一方面,宪法规定了国家机关行使权力的范围、程序与方式,因此宪法同时也是对国家机关权力的限制。

Eg:分权理论:洛克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麦迪逊的分权制衡理论在《联邦党人文集》中得到最充分的论述。

2.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宪法在调整基本社会关系、确认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时所依据的并反映其根本价值和作用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于立宪和行宪之中的基本精神。

(一)人民主权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的核心就是指国家主权这一最高权力来源于人民,同时永远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我国现行《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这一规定充分表明,我国现行宪法不仅确认了人民主权原则,同时也规定了实现人民主权原则的方式,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议会至上、议会主权、人民代表大会)(二)基本人权原则。

宪法复习备考资料

宪法复习备考资料

宪法复习备考资料一、宪法的特征:1、规定了一个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内容的根本性)(1)规定的内容广泛性,其他法律以此为基础(2)一般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更为具体2、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更为严格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1)对法的最高效力(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与宪法相抵触的法律无效)(2)对人的最高效力(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二、宪法的本质:(一)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二)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1.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2.宪法规定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3.宪法随着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宪法是确认民主事实,集中反映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通过规范国际权力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三、宪法的分类:(一)本质上分类:资本主义宪法和社会主义宪法(二)其他分类:1.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依据和标准: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而不在于是否形诸于文字) 【英国宪法是典型的不成文宪法,还有新西兰、以色列】2.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刚性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严格,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柔性宪法:制定和修改程序、法律效力与一般法律完全相同的宪法)【英国是典型的柔性宪法国家】3.钦定宪法、民定宪法和协定宪法(依据和标准:制定宪法的主体不同。

钦定宪法:由君主自上而下地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宪法,如日本明治天皇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民定宪法:由选民会议、制宪会议或公民投票表决等方式制定的宪法;协定宪法:由君主与人民或民选会议进行协商共同制定的宪法,如法国1830年宪法。

)4.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依据和标准:宪法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四、宪法的渊源:(宪法的表现形式)(一)宪法典(是宪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我国宪法的主要渊源。

宪法修正案是宪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宪法性法律(三)宪法惯例(四)宪法判例(五)宪法解释(六)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五、宪法的制定(制宪或立宪):{宪法制定依据的是宪法理念体现的制宪权,制定主体是制宪机关;法律制定依据的是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制定主体是立法机关} 制宪权的主体:全体人民制宪机关是由民主产生的各方面代表组成,具体行使制宪权(通过宪法草案:制宪机关成员的2/3以上或3/4以上的多数赞成才能通过;由国家元首或者制宪机关公布)六、世界上三类宪法解释机关和宪法体制: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或立法机关解释制2. 法院解释制3.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解释制(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宪法的解释机关,但双选时,全国人大也可选;宪法的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七、宪法修改的限制:宪法的以下内容不得成为修改的对象,即1.宪法的根本原则和基本精神(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现行宪法的根本原则,也是我国的立国之本)2.国家的领土完整3.政体八、我国宪法基本原则:五四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我国现行宪法的基本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原则2.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3.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4.民主集中制原则5.权力监督与制约原则6.法治原则九、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一)近代以来各国宪法对基本权利的保障方式:1.绝对保障方式(即对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其他法规范不能加以任意限制或规定例外情形)2.相对保障方式(即允许法律对宪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加以限制)3.折中型保障方式(这种方式一方面存在具有实效性的违章审查制度,另一方面宪法又将对某些基本权利的保障授权给法律)【我国现行宪法第5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宪法》普法宣传资料

《宪法》普法宣传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基础知识宣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在我国,它以法律的形式的形式确认了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的根本任务,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全国各族人民,一些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1、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何特点?(1)权利与义务的平等性;(2)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3)权利和自由的真实性;(4)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2、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1)政治权利和自由。

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监督权,议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等.(2)人身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3)社会经济权利和文化教育权利。

(4)保障妇女的权利,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保护华侨、归侨、侨眷的合法正当权利等。

3、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1)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3)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依法纳税。

(6)实行计划生育.4、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公民的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住宅、通信自由和秘密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人民法院决定,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5、公民的人身自由是什么?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是公民人身权的组成部分,公民的人身和行动受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逮捕是对公民人身自由予以羁押的强制措施。

它必须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

否则即为违法。

拘禁是对公民拘留、管制以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拘禁必须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逮捕拘留条例》和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否则即为非法拘禁。

2023年宪法宣传资料

2023年宪法宣传资料

2023年宪法宣传资料1、宪法日时间:12月4日2、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具有最高的法律能效力。

宪法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

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们国家的母法,其他法律法规的制定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是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

3、我国宪法的发展历程: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且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宪法,却为宪法的订立奠定了基础。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106条。

被称为五四宪法。

五四宪法是一部较为完善的宪法。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全国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

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75年1月17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30条,被称为七五宪法。

当时仍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所以带有比较浓重的文革色彩。

自觉遵守宪法,积极拥护宪法,大力宣传宪法。

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78年3月5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60条。

被称为七八宪法。

主要内容继承了1954年宪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增加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强调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大力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

宪法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并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现共有4章143条。

学宪法讲宪法宣传资料

学宪法讲宪法宣传资料

学宪法讲宪法宣传资料
以下是一些关于学宪法讲宪法的宣传资料: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制定其他一切法律法规的依据,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必须了解宪法的内容,遵守宪法的各项规定。

学法是为了更好地遵守法律,法是规范我们言行的基本准绳,它给我们指明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做,我们只有严格守法,才能在学习生活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

因此,我们应该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做到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宪法知识资料

宪法知识资料

宪法知识资料宪法是一部国家的基本法,是国家各项事务运行的总章程。

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与宪法相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一、宪法的概念和作用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机构设置、权力运行、公民权利和责任等问题的最高规范。

宪法的基本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管理的基础:宪法是国家权力的基础,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机构以及国家管理的原则和方式。

2. 公民权利的保障: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保障了公民的人身安全、财产权益以及言论、出版、集会等方面的自由。

3. 权力制衡的机制:宪法构建了权力制衡的机制,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使国家的权力不过度集中,实现权力的相互制约和平衡。

4. 社会秩序的维护:宪法确立了国家的基本价值观和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公平正义。

5. 国际合作与交往的规范:宪法规定了国家与国际社会的关系,原则和方式。

确立了国际交往的准则,保障了国家的主权和国家的利益。

二、宪法的重要原则宪法包含了一系列重要的原则和规定,其中一些核心原则对于国家的法治、民主和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宪法原则:1. 国家的主权:国家拥有维护自身利益和独立行使权力的最高权威。

2. 人民主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参与国家事务的权利。

3. 法治原则:宪法是最高法律,所有国家机关和公民都必须遵守宪法。

4. 平等原则:国家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和机会,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

5. 自由权利原则:宪法保护公民的言论、出版、信仰、集会等自由权利。

6. 民主原则:宪法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包括选举权和参政权。

7. 法治原则:宪法规定了法律的统一适用和司法独立的原则。

8. 分权原则:宪法构建了国家权力的分立和制衡机制。

三、宪法的修改和解释宪法是一个动态的文件,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修改和解释。

宪法的修改一般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条件,以保证修改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124”国家宪法日宣传资料

“124”国家宪法日宣传资料

“12•4”国家宪法日宣传资料“12•4”国家宪法日宣传资料一、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是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二、什么是公民?《宪法》第33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三、宪法有哪些主要特征?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第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第二,宪法是制定法律、法规的依据。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要以宪法为依据。

第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四、宪法的修改程序有哪些具体规定?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所以宪法的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的修改程序更严格。

《宪法》第64条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五、我国宪法就土地问题是如何规定的? 《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一切使用土地的组织和个人必须合理地利用土地。

六、我国宪法如何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 《宪法》第12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宪法学习材料

宪法学习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资料一、宪法的内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个根本任务,是人们行为的基本法律准则。

宪法作为根本法,它是其他法律、法规赖以产生、存在、发展和变更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处于一个国家独立、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的核心,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石。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全国各民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二、宪法的作用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机制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

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二)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力。

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

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力得到最明确是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三)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的和调整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解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宪法与一般普通法律的区别作为国家脾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一)内容不同。

宪法作为一个国家队的根本法,它确立了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

主要涉及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力和基本义务、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的关系。

宪法与法律之间的关系、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等等。

法律、法规在内容上也涉及宪法所规定的各个方面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但是,法律、法规必须以宪法是有关规定为基础,不得与宪法规定相抵触。

(二)效力不同。

我国现行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传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传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传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传资料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宪法概述: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概况,包括宪法的颁布背景、宪法的作用和意义等。

2. 宪法的内容:概述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等方面。

3. 公民的权利:介绍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权利、政治权利、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等方面。

4. 国家机构:概述宪法规定的国家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包括国家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等。

5. 宪法修正:介绍宪法修正的程序和条件,包括宪法修正的必要性、修正的程序和修正的原则等方面。

6. 全面依法治国: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方略,宪法的宣传目的是让公民了解并遵守国家的法律。

这些宣传资料可以通过海报、宣传册、宣传片等形式进行制作和发布,以便广大公民了解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宣讲活动,邀请专业人士对宪法内容进行讲解,提高公民对宪法的认识和理解。

关于宪法资料

关于宪法资料

关于宪法资料
宪法是一部国家的基本法律,规定了国家的组织结构、国家权力的行使方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不同国家的宪法可能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以下是一些关于宪法的资料:
1. 宪法的定义和功能:介绍了宪法的概念、作用和意义,以及宪法的基本原则和价值。

2. 宪法的历史:介绍了宪法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以及一些重要的宪法事件和里程碑。

3. 宪法的内容:介绍了宪法的主要部分和章节,包括组织结构、国家权力分配、公民权利和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4. 宪法的修改和修订:介绍了宪法修改的方式和程序,以及一些宪法修订的案例和实践。

5. 宪法的解释和适用:介绍了宪法解释的原则和方法,以及一些宪法解释的案例和争议。

6. 宪法的保障和实施:介绍了宪法保障的机制和措施,以及一些宪法实施的问题和挑战。

7. 宪法的比较研究:介绍了宪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和内容,以及一些国际宪法比较的案例和成果。

以上只是关于宪法的一些基本资料,实际上宪法的内容非常丰富和复杂,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如果您对某个特定国家的宪法或某个具体问题感兴趣,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的专业图书、学术期刊和国际组织的官方报告等资料。

宪法学习资料宪法宣传周学习资料

宪法学习资料宪法宣传周学习资料

宪法学习资料宪法宣传周学习资料宪法宣传周学习资料第一章:宪法的重要性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最高法律,也是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机构的组织和职权、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进步以及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宪法的主要内容1. 国家的基本制度:宪法明确了我们国家的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领导。

2. 国家权力机构:宪法规定了国家主席、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等国家权力机构的组织和职责。

3.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言论、信仰、出版、隐私等权利,并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如遵守法律、参与国防等。

4. 国家的宗教、教育、文化等政策:宪法规定了国家对于宗教、教育、文化等领域的政策原则,保障公民的信仰自由和教育权利。

第三章:宪法的学习方法1. 细致阅读宪法:学习宪法首先要对宪法进行细致的阅读,熟悉宪法的章节和内容。

2. 学习宪法知识:了解宪法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历史背景,深入理解宪法的精神和原则。

3. 参加宪法宣传活动:积极参与宪法宣传周的各类活动,通过讲座、教育讲座、座谈会等形式,加深对宪法的了解。

4. 弘扬宪法精神:在生活和工作中,树立宪法意识,尊重和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宪法的意义和价值1. 维护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对于维护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

2.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如人身自由、言论自由等,保障了公民的权益。

3. 促进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原则,引导国家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4. 增强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宪法是法律的最高权威,学习宪法可以增强全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

总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维护国家稳定、保障公民权益、促进国家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宪法,我们能够深刻理解宪法的精神和原则,增强全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意识,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法学]宪法整理资料

[法学]宪法整理资料

第一节宪法概述1、宪法的概念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保障公利的国家根本法。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法地位。

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取决于以下因素:(1)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要求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3、宪法是公利的保障书我国宪法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一规定,是人XX权原那么的体现,它表明,国家的一切权力皆来自人民,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卫人民。

我国《宪法》第二章,用17个条文列举了公民的26项基本权利,充分保障了公民的权利,并限制了国家的权力。

4、宪法是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所体现的也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宪法所表现的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是全面的。

宪法和一般法律相比,具有全面地、集中地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特点。

5、宪法保障宪法保障是指国家为了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而建立的宪法解释、宪法监督、违宪审查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现行宪法保障制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宣告本身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最高法律地位。

(2)宪法明确规定,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监督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解释权。

(3)现行宪法设立各种专门委员会协助全国人大及人大常委会行使宪法监督权。

(4)宪法规定了严密完整的法律监督的体系。

(5)宪法规定对规X性文件监督是采取事先审查和事后审查相结合的方式。

(6)宪法规定公民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XX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权利,有依法取得赔偿的权利。

第二节我国的基本制度介绍1、国体与政体所谓国体,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和利益集团在国家中的地位。

这种地位体现着两种关系,即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关系;统治阶级内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我国现行宪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所谓政体,是指特定社会的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那么和方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治理社会的政权机关。

12.4宪法宣传资料

12.4宪法宣传资料

12.4宪法宣传资料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12.4宪法宣传资料,希望大家喜欢!12.4宪法宣传资料(一)一、宪法日为何是12月4日?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拥有最高法律效力。

我国曾于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于当年12月4日正式实施。

2001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4日作为“全国法制宣传日”。

据全国人大最新通过,我国拟将每年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实际上,早在1982年12月4日我国现行宪法颁布之时,一些宪法学者就提出了将这一天设为“宪法日”的建议。

而这是首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设有宪法日。

如丹麦的宪法日是6月5日,波兰的宪法日定在每年5月3日。

日本的宪法日也定在这一天。

宪法宣誓制度在国外亦由来已久。

自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首次确认国家公职人员就职宣誓制度以后,这一制度被许多国家的宪法规定下来,成为各国宪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宪法日有什么意义?设立国家宪法日,打开了宪法走进生活的一扇心灵之门,其意义或许不光是一种仪式上的安排,同时也是为宪法的实施和监督作铺垫,甚或这本身就是一种宪法实施的体现。

决定草案指出,设定国家宪法日即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

这也是“依宪治国”首次写入四中全会公报。

2004年胡锦涛同志提“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2012年12月4日,纪念现行宪法正式施行30周年上,进一步提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

专家认为,依宪治国最重要的就两点,一是保证宪法实施,另外是宪法的监督,即违宪审查。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表示,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四中全会,是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的直接体现。

设立宪法日,对在全社会开展宪法意识、宪法观念和宪法权威的教育有重要意义。

宪法资料 内容

宪法资料 内容

宪法资料内容宪法资料是指与宪法相关的各种文件、文献、统计资料等。

宪法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法律,是确立国家政治制度、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石。

因此,了解宪法资料对于理解和研究一个国家的法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资料可以包括宪法的正式文件,即宪法原文。

这些文件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大法,包括国家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宪法原文通常由国家立法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法律效力。

人们可以通过查阅宪法原文,了解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法律体系和国家的基本制度。

除了宪法原文,宪法资料还可以包括宪法解释及相关司法解释。

宪法解释是解释宪法各条款的文件,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宪法条文的具体含义和适用范围。

司法解释是法院对宪法和相关法律条款进行解释的文件,用于指导法院审理案件时的判决和裁定,确保法律的公平和正义。

此外,宪法资料还可以包括宪法修正案、宪法解读、宪法实施办法等文件。

宪法修正案是对宪法进行修改或补充的文件,旨在适应社会发展和完善法律体系。

宪法解读是对宪法条款的具体解释和说明,有助于人们准确理解宪法规定的含义。

宪法实施办法是为了确保宪法规定的贯彻执行而制定的具体操作方法和程序。

最后,宪法资料还可以包括与宪法相关的统计资料、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等。

统计资料可以提供与宪法实施相关的数据和指标,用于评估宪法的实施效果和社会发展状况。

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可以深入探讨宪法的理论基础、历史渊源和国内外的宪法比较研究,为宪法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总而言之,宪法资料包括宪法原文、宪法解释、宪法修正案、宪法解读、宪法实施办法以及与宪法相关的统计资料和研究报告等。

通过研究和了解宪法资料,我们可以深入理解一个国家的法制体系、政治制度和法律实施情况,为公民的权益保护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124宪法宣传资料

124宪法宣传资料

124宪法宣传资料
以下是针对中国宪法的宣传资料:
1. 宪法起草背景:简要介绍中国宪法的起草背景,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等方面。

2. 宪法内容概述:逐条介绍中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组织、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经济和社会制度等方面。

3. 宪法的历史意义:归纳总结中国宪法的历史演变过程,强调宪法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4. 宪法保障公民权益:详细阐述中国宪法对公民权益的保障,包括人身自由、平等权利、言论自由等方面。

5. 宪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介绍中国宪法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包括劳动保护、教育权利、健康权利等方面。

6. 宪法法制建设:阐述中国宪法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包括构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推进司法公正等方面。

7. 宪法的实施和监督机制:介绍中国宪法的实施和监督机制,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解释权等方面。

8. 基本法律教育:强调宪法作为基本法律的地位和意义,倡导普及宪法法律知识,培养公民依法维权意识。

9. 具体宪法案例:列举一些宪法案例,讲述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效果,加深大众对宪法的理解和认同。

10. 宪法宣传活动介绍:介绍宪法宣传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包括宪法宣讲、法治展览等,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这些宣传资料旨在向公众普及宪法的基本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宪法的宣传和学习,保障宪法在实际生活中的有效实施。

宪法手抄报内容资料

宪法手抄报内容资料

宪法手抄报内容资料宪法是一部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章程。

宪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国家的根本原则,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规范。

宪法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国家的根本原则。

国家的根本制度包括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的经济制度、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的法律制度。

国家的根本任务包括国家的政治任务、国家的经济任务、国家的社会任务和国家的文化任务。

国家的根本原则包括国家的政治原则、国家的经济原则、国家的社会原则和国家的文化原则。

宪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的制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章程,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规范。

宪法的实施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章程,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规范。

宪法的制定和实施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章程,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规范。

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国家的根本原则。

国家的根本制度包括国家的政治制度、国家的经济制度、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的法律制度。

国家的根本任务包括国家的政治任务、国家的经济任务、国家的社会任务和国家的文化任务。

国家的根本原则包括国家的政治原则、国家的经济原则、国家的社会原则和国家的文化原则。

宪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的制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章程,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规范。

宪法的实施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章程,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规范。

宪法的制定和实施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章程,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规范。

总之,宪法是一部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章程。

宪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国家的根本原则,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总规范。

希望大家都能够认真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为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资料汇编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资料汇编及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资料汇编1、(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哪一机关不享有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制定权?()A.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B.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C.自治区人大常委会D.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正确答案:C用户选择:C2、(单选题)中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B.人民民主专政C.民主集中制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确答案:D用户选择:D3、(单选题)我国《宪法》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A.各级人民政府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D导入到我的错题4、(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的明确规定,下列职务中应当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的是()。

A.自治州副州长B.自治区主席C.自治区人民政府工作人员D.自治区人民法院法官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B5、(单选题)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C.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其监督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正确答案:C用户选择:C6、(单选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键是()。

A.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B.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础建立全部国家机构C.少数服从多数D.选民民主选举代表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A7、(单选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

A.民主制B.决议制C.集中制D.民主集中制正确答案:D用户选择:D8、(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A.环境权B.选举权C.受教育权D.劳动权正确答案:A用户选择:A9、(单选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对于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表述正确的是()。

A.宪法对建立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未加以规定B.宪法规定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C.宪法没有规定对归侨权益的保护D.所有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正确答案:B用户选择:B10、(单选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性质上属于()。

宪法知识大全资料

宪法知识大全资料

宪法知识大全资料宪法的意义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通常规定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国家机关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重要内容,有的还规定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以及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其他制度,涉及到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宪法的地位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2.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无效;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4.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5.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作用1.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宪法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3.宪法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4.宪法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宪法修改方式宪法作为中国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国家组织和活动的总章程,是国家法制的自身基础和核心,所以修改宪法方式的规定必须考虑宪法的稳定性。

宪法修改机关根据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唯一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

宪法解释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我国法律规定的行使解释宪法职权的机关。

国家宪法日的设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共4章106条,被称为“五四宪法”。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为年轻的共和国奠定了法制基础。

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宪法。

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现行宪法的四次修改,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行宪法公布实施后,由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宪法的一些规定与社会生活的变化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的情况。

另外也由于党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即邓小平理论,理所当然地应由宪法确认其在国家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因而,自1988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曾先后四次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对宪法的序言和部分条文进行了局部的修改和补充。

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的第1条和第2条。

宪法修正案第1条对宪法第11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这就从立法上明确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国家对私营经济的政策,有利于促进私营经济的发展。

宪法修正案第2条将宪法第10条第4款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从而有利于促使人们节约土地资源和合理利用土地,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包括房地产市场在内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有利于更好地吸引外资和扩大对外开放,并为国家、集体筹措建设资金开辟了新的财源。

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的第3至第11条,对宪法序言有关部分和宪法第7 条、第8条第1款、第15条、第16条、第17条、第42条第3款和第98条进行了修改。

其主要点为:(1)确认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国家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了“坚持改革开放”,使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表述更加完整;将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使国家的奋斗目标更为科学和实事求是;(2)确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3)否定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有利于健康地发展经济;(4)取消了“农村人民公社”,确认“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5)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的任期,由3年改为三年,以利于发挥县级政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的第12至第17条,对宪法序言有关部分和宪法第5条、第6条、第8条第l款、第11条、第28条进行了修改。

其主要点为:(1)将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列写入宪法,确认邓小平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2)确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依法治国”的基本治国方略;(3)确认了我国现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取消了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规定,确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5)删去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提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的稳定;(6)将宪法第28条中的“反革命活动”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使宪法的表述更为科学,并使部门法的有关表述与之相—致。

总之,通过对宪法进行四次局部的修改和补充,及时地把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成果固定下来,有利于保障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为各项立法提供宪法依据。

我国1982年宪法的四个修正案,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对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已有重大突破。

从修正案所标示的方向看,宪政民主再次成为中国追求的目标。

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使宪政民主得以成功推行,是现在乃至今后中国改革探索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982宪法四条修正案:1988年修正案内容中:主要记住“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999年修正案内容中:主要记住“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2004年修正案: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将两个文明修改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归“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修正案将乡、镇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各级人大任期一致2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这部宪法的部分内容于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进行了四次修改。

对宪法的修改,体现了宪法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统一、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讲法和讲政治的统一、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的统一。

从宪法的修改情况看,既保持了宪法的稳定,又实现了宪法的与时俱进,使之更趋完善,更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了国家根本法的作用。

宪法修改的首要成果是,1999年和2004年先后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两次与时俱进。

1982年宪法以来,我国的宪法修改有何特点?(一、坚持党的领导二、充分发扬民主三、遵循法定程序四、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第四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第一百三十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四周是谷穗和齿轮。

第一百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康梁:康有为和梁启超维新变法的领袖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康有为,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清末“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

,《世界人权宣言》世界人权宣言继承、吸取了人类文化遗产中有关自由、平等的一般观念,在18世纪人权理论的基础上基本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人民争取、维护人权的强烈愿望和当时多数人的认识水平,与当时欧美各国人权立法中体现的人权概念相比,在具体规定上有所充实和扩大,对人权的理论与实践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将人权的广度与深度推进到新的阶段,大体说来,这些贡献是:一、《宣言》对人权主体的规定比过去明确与完全,真正体现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二、《宣言》对权利的具体规定比过去更为广泛,内容涉及到人们社会实践、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与欧美人权的国内立法相比有些方面确实有所进步,因而可以说是代表了新的水平,丰富和发展了人权概念,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式,这对促进各国人权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三、《宣言》把权利和义务联系起来,否定没有义务、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权利。

四、《宣言》要求建立一种使其所载的权利和自由得以充分实现的“社会的国际的秩序”。

但也存在时代局限性,这些局限性有:一、宣言在强调人权的普遍性、人权的共同标准时,忽视了人权的特殊性,忽视了共同标准的实现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特点。

二、把人权限于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忽视了人民、群众、民族、国家的权利,即集体人权。

如将人权的来源归诸“上天”而非社会、不承认集体人权等。

人权的实质是个人、群体与整个社会的关系。

正确认识和处理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是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必要条件。

当然,《宣言》的上述这些缺陷和不足与它的巨大贡献相比,是次要的、占第二位的内容。

但事实毕竟是事实,正视它对于推进国际人权事业是必需的。

我们认为,根据事实,客观地全面地分析《宣言》,给予《宣言》以应有的历史地位和公正评价,才是尊重《宣言》、尊重历史的科学态度。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在立法及其适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主要表现在:一是现行宪法的三次修正都没有涉及公民权利;二是宪法中关于生命权、财产权、迁徙自由权的规定有缺陷;三是宪法控权条款乏力;四是权力腐败;五是经济因素制约. 公民基本权利脱胎于近代自然权利,它是以防范政府权力为其根本功能的.以自然权利为内容的基本权利谱系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增添了新的权利内容,即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随着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社会中出现了拥有巨大社会性权力的法人组织,而它们虽从属于私法主体,但却有别于一般个人私法主体,它们所具有的社会性权力实际上类似于国家权力,它们实际上形成了一种"私人政府",能够支配和影响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对于这些能够影响公民基本权利实现的私主体,仅仅运用私法手段进行调整显然无能为力,所以公民基本权利效力即达及这些"私人政府"组织,但不能延及一般私法个人.所以公民基本权利作为抵抗与防御政府的基本功能没有改变;因而,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还主要依仗宪法.通过建立宪法诉讼与宪法救济机制得以实现;其次私法法人主体侵害了基本权利的案件,对这类案件单靠私法自身体系是无法得到解决的,因为它超越了私法领域而进入了公法领域,所以这类案件还主要通过宪法得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