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示例 (S版四年级上册)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版
9?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深度解教材:本文主要描写了“我〞小时候遇到一次危险,危急情况下“我〞保持冷静,等到了全村男女老少援救的事。
同龄人的成长故事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因此,老师可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络自己的生活经历去理解主人公的心理感受。
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比拟容易,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展自读,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去理解。
课文中描写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我〞的情景,容易让学生感动,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感悟。
另外,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所传达的道理,学生比拟难理解,老师可以让学生边读边考虑,并通过组织小组合作进展讨论交流。
知识与才能:1、会认“婆、骤、坠、亏、瘦、恰、盲、援〞8个生字,会写“婆、杂、幕、溜、亏、瘦、恰、卡、盲、肢〞10个生字。
积累词语“幸亏、坚信、渴望、泪如泉涌〞。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从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中得到启示。
3、体会“我〞对仁慈的乡亲们的感谢之情。
打破重难点:重点:抓住课文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打破方法: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重点句子,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考虑和分析。
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故事情境,从而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
难点:从主人公的成长经历中得到启示。
打破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及联络上下文的方式理解主人公的成长经历,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深意。
教法与学法推荐:教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法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从而使学生理解课文中“我〞的心情和处境;针对课文重点局部的教学,采用点拨法向学生讲解。
学法:运用自主学习法,理解课文内容;运用讨论法,讨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道理。
师生齐准备:老师:生字词卡片、火把的图片、课文相关的情境视频〔打雷下雨〕。
学生: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时巧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的: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课文,能根据提纲归纳段落大意,理解课文内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9 (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1
9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材分析]本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外婆家。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一口土井,被卡在井口,直到天黑。
在危急中他冷静地意识到不要乱挣扎,要保持体力,等待亲人援救。
在黑暗、寒冷、孤独、害怕中,他坚持着,坚信着,最后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出来救助他,令他十分感动。
全文分三部分写的。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
第一部分(1)写我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生活,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2-5)写“我”傍晚时在大雨中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保持冷静,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会来援救。
第三部分(6-8)写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了我并救助了“我”。
这篇课文从两方面给学生以启迪:一是在危难之中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做到遇事冷静,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二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也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帮助。
[学情分析]阅读第二部分时,要层层深入。
“我”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害怕、着急的心情,以及想摆脱困境的本能的挣扎,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为没有切身的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体会“我”的心情。
“我”很快地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做出决定,这一点是一般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容易做到的,需要理智,也是触动学生思考的地方。
[教学重点与难点]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教学准备]课件或图片,生字卡。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2、读懂课文,掌握课文的大体内容,自读自悟,提出阅读问题。
3、读通句子,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一、激发想象,导入新课。
1、“满山的灯笼火把”当你读完课题,你的脑海里会有什么景象?2、满山为什么有这么多火把?你一定想知道发生过什么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上册)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体会“我”的善于思考与坚强勇敢,体验“我”得到全村父老乡亲救助时的感动与感激之情,进而感悟乡亲们的淳朴和善良,我们的生活需要互相帮助。
2、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雨幕、盲目、坚持、渴望、漫山遍野”,正确运用这些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事情,总有令人终生铭记的感动,那一声声焦急的呼唤,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就永远铭刻在作家邹德学的心里。
孩子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九课《满山的灯笼火把》,一同去体验那份感动于感激。
二、细读2—5自然段,体会“我”的聪明、勇敢。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按社么顺序讲述的?2、体验环境恶劣。
(1)这件事怎么发生的?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象当时的天气情况,在特别能表现天气情况的词语下面画上圆点。
(2)生交流找到的词语,课件出示句子,理解“雨幕”。
(3)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当时的天气情况吗?(4)作者为社么要这样具体些天气的恶劣?3、体验刚坠入土井时的慌乱无助。
(1)刚坠井时,我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上直线,读一读,在写我动作的词下滑上三角形符号,并用心体会我是怎样一种心情。
(2)指名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找出动词。
(3)你从中体会到我此时是怎样一种心情?(4)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我当时的慌乱吗?(自读、指名读、点评指导再齐读。
)4、品读3—5自然段,体会我的冷静聪明、勇敢坚强。
(1)然而,这样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生回答)那我是怎样面对的?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写我怎么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我怎么做的句子,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从中你感受到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批注在书上。
(2)我怎么想的?(生读句子,课件出示)(3)指导学生联系前后文理解“盲目”。
为什么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4)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理解“坚持”。
年S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语文教案
2021年S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语文
教案
2021年S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记叙了作者小时侯住在农村的外婆家,在一个大雨滂沱的黄昏,单独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土井,经过挣扎和等待,最后被乡亲们救起的感人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局部,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内容总结
〔1〕2021年S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语文教案
2021年S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满山的灯笼火把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2〕这是作者童年中的一个成长故事,记叙了作者小时侯住在农村的外婆家,在一个大雨滂沱的黄昏,单独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土井,经过挣扎和等待,最后被乡亲们救起的感人故事。
最新语文S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优秀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独立自主地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学会多音字。
2.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乡村人们勤劳善良的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课前准备准备课件,调查学生预习情况。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满山的灯笼火把”是个什么景象?2.从课题我们一定想知道发生过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板书课题)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学生互动学习,老师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检验自学效果。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写了一件什么事?2.思考好了在小组里说一说。
细读课文,理解感知。
思考探究:回忆的这个故事是分哪两部分写的?仔细阅读,想想哪些情景使你感动。
二、新课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A、为什么乱挣的结果只会更坏?(想象乱挣的结果,理解“坚持”的意义。
)B、从作者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首先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法,学生与图亲密接触,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体会作者的勇敢坚强、善于动脑思考的良好品质,突出重点。
其次,利用文本空白处,激发学生想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读中感悟,读中体验。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2.指名读被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意思,能够迁移运用。
(渴望、满山遍野、泪如泉涌、是热的)在课文中有插图,同学们观察插图一,说出所见所思。
(对应课文的哪一段)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次阅读课文,感受作者的经历。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历史及民俗。
2.获得课文中生词的理解。
3.进一步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感情。
二、教学重点1.中秋节的历史及民俗。
2.课文中的生词。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感情。
四、教学准备1.课文《满山的灯笼火把》。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师生互动:问学生们是否知道中秋节及相关的民俗和活动。
2.教师简要介绍中秋节的历史、传说和习俗,并播放相关视频。
(二)预习生词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比如“欣喜若狂”、“眼花缭乱”、“借着”等。
2.学生们跟读生词并理解其意思。
(三)阅读课文1.教师放映课文的多媒体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
2.学生跟读课文,并注意标点符号和语气。
3.教师根据课程设置的难易程度,适当提问学生。
(四)理解课文1.教师问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哪些理解,哪个人物最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等问题。
2.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结果,教师参与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3.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人物性格和感情转变。
(五)课堂练习1.教师出题,让学生通过语文知识来练习分析课文。
比如:“将‘满山的灯笼火把’比喻成什么?”、“为什么文中村里的人要准备饭菜和酒?”等。
2.学生们小组讨论并答题,教师逐一点评。
(六)课堂讨论1.教师出示中秋节的相关图片,让学生们进行讨论,激发他们对中秋节的热情。
2.教师组织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中秋节习俗和活动。
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2.了解家乡的中秋节民俗和习惯并做笔记。
七、板书设计课文标题满山的灯笼火把生词欣喜若狂、眼花缭乱、借着中秋节历史、传说、习俗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中秋节的一些知识、传说、习俗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学生们的阅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课文。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转变的分析还不够深入和细致。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9课《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宜阳县韩城镇官东小学赵小婷一、教学内容分析:《满山的灯笼火把》是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写的是作者小时侯生活在农村外婆家,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作者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一口土井,被卡在井口,直到天黑。
在危急中他冷静地意识到不要乱挣扎,要保持体力,等待亲人援救。
在黑暗、寒冷、孤独、害怕中,他坚持着,坚信着,最后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出来救助他,令他十分感动。
全文分三部分,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第一部分:(1)写“我”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生活,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2-5)写“我”傍晚时在大雨中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土井卡在井口,自己保持冷静,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会来援救。
第三部分:(6-8)写全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了“我”并救助了“我”。
这篇课文从两方面给学生以启迪:一是在危难之中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做到遇事冷静,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二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也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帮助。
二、设计理念: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要层层深入,懂得在危难之中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做到遇事冷静,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也就是有自救意识,体会亲人对自己的关心,学会感恩。
2、让学生入情入景想象,体会被卡在井口,笼罩在黑暗、寒冷、孤独、害怕中,危急时冷静,想办法保护自己,感悟亲情。
3、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自主获取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学情分析]阅读第二部分时,要层层深入。
“我”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害怕、着急的心情,以及想摆脱困境的本能的挣扎,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为没有切身的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体会“我”的心情。
“我”很快地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做出决定,这一点是一般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容易做到的,需要理智,也是触动学生思考的地方。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上册)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S版四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读了“满山的灯笼火把”你眼前出现什么景象?2、读了课题我们一定想知道发生过一个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学生互动学习,老师利用生字卡或投影检验自学效果。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思考好了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回忆的这个故事是分哪两部分写的?仔细阅读,想想哪些情景使你感动。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动笔划出重点句及重点词,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2、把令你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3、交流汇报:(1)、我是怎么附入那口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
(2)、指导朗读课文,注意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3)思考: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在哭喊了?(4)、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我的当时坚定的信念。
(5)、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6)、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是怎样呢?亲人们是怎样来救我呢?5、“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6、你是怎么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五、总结全文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亲情是伟大的。
因为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人,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六、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1、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学习描写的方法。
语文S版四上《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
语文S版四上《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满山的灯笼火把》的内容,懂得文章情节发展,能够正确理解和表达文章中的主要意思;掌握番茄鸡蛋煮豆腐、火把鱼以及长途汽车几个词语的拼音和正确书写;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和情境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整个故事和文章的情节发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以及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教学课件的展示)教师利用图片或课件里的城市夜市灯笼场景,介绍夜市的繁华和灯笼的美丽,引起学生对灯笼火把的兴趣,导入故事主题。
2.故事导读教师简单介绍《满山的灯笼火把》的故事内容,告诉学生故事情节中主要包括大妈摆摊、小女孩卖火把、同学一起拔河、山上的狮子舞、读书和放炮。
3.故事讲解教师逐段讲述故事情节,带领学生感受其中的情节发展,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变化。
4.阅读理解教师出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1)大妈摆摊上的衣服种类有哪些?(2)小女孩什么时候卖火把?(3)为什么小女孩想和同学一起拔河?(4)故事中登场的狮子舞有什么表演内容?(5)故事的最后发生了什么?5.情境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分析和讨论:(1)情境一:山上没电,大人们没有手机和手电筒,问学生该如何解决问题?(2)情境二:小女孩为了卖火把而站了一天,问学生怎样评价小女孩的努力和勇气?6.词语学习教师出示ppt,教学番茄鸡蛋煮豆腐、火把鱼和长途汽车三个词语的拼音和正确书写,引导学生进行词语拼读和书写。
7.讨论与小结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探究讨论,总结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团结的力量。
8.作文练习以《满山的灯笼火把》为题材,要求学生写一篇记叙文,讲述自己参与劳动的经历和感受。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9满山的灯笼火把语文S版
四年级上语文教案9满山的灯笼火把语文S版教学目的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了解词句的意思。
看法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聚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课文重点局部,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局部写详细,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法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点朗诵法学法朗诵了解法、协作探求法、自学法、教具预备挂图、生字卡课时2课时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
1.〝满山的灯笼火把〞是个什么现象?2.从课题我们一定想知道发作过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同来读课文。
〔板书课题〕二、自读课文,自先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2.先生互动学习,教员应用生字卡或投影检验自学效果。
三、默读课文,全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索:写了一件什么事?2.思索好了在小组里说一说。
四、细读课文,了解感知。
思索探求:1.回想的这个故事是分哪两局部写的?细心阅读,想想哪些情形使你感动。
先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诵。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窗。
2.指定先生朗诵,评价朗诵效果。
抽几个先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能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协助纠正朗诵的错误。
请同窗们提出不了解的中央。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把自己感兴味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搜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育先生自主学习的才干。
让先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诵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先生前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先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状况,培育先生在朗诵中自动认字的习气。
第2课时一、细读课文,了解感情。
1.交流:哪些情形最使你感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为什么受感动。
2.把令你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二、指点朗诵。
1.指点有感情地朗诵,不要大段大段的齐读,要引导先生边阅读了解,边把自己了解的、体会到的情感经过读表达出来。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9满山的灯笼火把_语文S版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
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
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
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我”在危急时刻的沉着。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要求重点难点1.学习“我”在危急时刻的沉着、冷静,感受全村人对“我”的爱。
2.对文中第7自然段的理解。
教学课时两课时1满山的灯笼火把2 我的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
他们无法照顾❶我,就把我送到远在四川农村的外婆(pó)家。
[①这句话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9 (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1
9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材分析]本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外婆家。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一口土井,被卡在井口,直到天黑。
在危急中他冷静地意识到不要乱挣扎,要保持体力,等待亲人援救。
在黑暗、寒冷、孤独、害怕中,他坚持着,坚信着,最后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出来救助他,令他十分感动。
全文分三部分写的。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
第一部分(1)写我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生活,交待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2-5)写“我”傍晚时在大雨中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幸坠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保持冷静,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会来援救。
第三部分(6-8)写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了我并救助了“我”。
这篇课文从两方面给学生以启迪:一是在危难之中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做到遇事冷静,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二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也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帮助。
[学情分析]阅读第二部分时,要层层深入。
“我”在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前害怕、着急的心情,以及想摆脱困境的本能的挣扎,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因为没有切身的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体会“我”的心情。
“我”很快地冷静下来,动脑筋思考,做出决定,这一点是一般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容易做到的,需要理智,也是触动学生思考的地方。
[教学重点与难点]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是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教学准备]课件或图片,生字卡。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2、读懂课文,掌握课文的大体内容,自读自悟,提出阅读问题。
3、读通句子,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一、激发想象,导入新课。
1、“满山的灯笼火把”当你读完课题,你的脑海里会有什么景象?2、满山为什么有这么多火把?你一定想知道发生过什么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满山的灯笼火把》优秀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上册)
《满山的灯笼火把》优秀教学设计(S版四年级上册)一、情景导入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视频,我们一起感受下。
(播放暴风雨的视频,学生观看)师:谁能描述视频内容?生:视频里狂风暴雨2、是啊!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就是在这样一个狂风骤起、乌云翻滚、下着滂沱大雨的傍晚作者不小心坠入了一口土井,卡在井口,出不来。
那么他的命运究竟如何?想知道吗?想!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渡过难关的。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9课。
二、品读课文(一)学习2-5自然段,感受“我”的勇敢、冷静1、体验刚坠入土井时的慌乱无助师:请你找出描写“我”刚坠井时的句子,并用横线划出来。
生:(课件出示句子)师: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找的又快又准。
那么,此时“我”是怎样的心情?生:着急、害怕、慌乱、无助、绝望、崩溃(课件出示)师: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生: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重点讲解,课件出示)师:是啊!这是何等的慌乱与无助。
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生:指名学生读师:最后我们全班齐读,读出“我”的慌乱和无助。
2、学习3—5自然段,体会我的冷静聪明、勇敢坚强。
过渡:然而我的哭喊挣扎有用吗?没用!那我又是怎样面对的呢?请同学们默读3-5自然段师:困境中,“我”是怎样面对的?请你用自己的话告诉我生:他不哭也不喊了生:他不挣扎了,保持着体力,他等待着亲人来救他师:如果他继续挣扎会怎样?生:如果挣扎他还会往下陷,很危险师:从中你可以看出“我”是个怎样的孩子?生:会动脑筋、沉着、冷静师:是啊,多么聪明的孩子啊!可是他只是聪明吗?他还有什么品质?生:勇敢坚强师:你从哪里看出来了?生: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连一个人影也看不见,他也不怕生:他四肢已经发麻,直哆嗦了,还是坚持着。
师:你们真是会发现的孩子!那么从作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问题)生:师:老师也做了个小小的总结,我们一起齐读。
(课件出示)生:遇到困难我们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做到遇事冷静,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板书:自我保护)(二)小组合作,学习6----8自然段,感受亲情,感悟作者的感动与感激。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教学目标】1.认识文本中的生字词汇,学习并掌握它们的读音和意思。
2.学习理解并复述故事情节,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篇章主旨,感受课文的优美语言和独特风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利用这篇课文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字词、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内容,把握文本主旨。
2.学习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
3.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复述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隐含在文本中的含义,理解其想象力和意境。
2.提高学生的语力水平,使学生通过口语表达能够准确、清晰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情感。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启发思考、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情景复述等。
【教学过程】1.导入(激起学生兴趣,预测课文内容)展示许多彩灯笼的图片,让学生感受灯笼的形态和颜色。
请他们对照图片和课文标题,猜测文本的主题。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简单的彩灯笼,激发他们的兴趣,为阅读课文做好准备。
2.阅读课文(导读,把握全局)让学生通读课文,尝试概括文本主旨,分析文本结构,理解生词词汇的意思,促使学生了解文本想表达的内容、语言特点和表现形式。
3.课文学习(理解篇章,深入解读文本)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并结合文本内容,准确地理解和理解篇章要素和精神实质。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第一段,询问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课文的主题是什么?(2)请学生自行寻找铃铛、火把等几个关键词,并回答相关问题。
(3)询问学生“满山的灯笼,如同星空中的灿烂繁星”,你有什么想法?请谈一谈你的想法?(4)请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复述全文主旨与情节。
4.语言归纳与总结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将文本内容与学生已知的语言知识对比,对学生的语言水平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作业与反思(拓展阅读和作业)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寻找与故事中的主题相关的书籍、节日、文化和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自学,提高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语文教案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语文教案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童年这件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要求认识的生字有:婆、骤、坠、亏、瘦、恰、盲、援;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婆、杂、幕、溜、亏、瘦、恰、卡、盲、肢;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外婆、杂活、雨幕、滑溜溜、幸亏、瘦弱、恰恰、卡住、杂草、盲目、四肢。
教学重点: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从作者童年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引语,导入新课。
大家见过灯笼吗?为什么会有满山的灯笼火把呢?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讲我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生活。
第二段(2mdash;5):讲我在大雨中一个人从田里回家,坠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会来救援。
第三段(6mdash;8):讲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并救助了我。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你读懂了什么?五、作业1、书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12。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满山的灯笼火把一、教学内容和目标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满山的灯笼火把》这个课文。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 - 通过阅读理解《满山的灯笼火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学习认读生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 培养学生对于民间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满山的灯笼火把》的主要内容;•认读重点生词,如“灯笼”、“火把”等。
2. 教学难点•学生从课文中理解篝火和灯笼的特色;•提醒学生注意上下文推断词义。
三、教学准备•课本: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课件:包含课文的PPT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灯笼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灯笼的兴趣,并与学生一起谈论一些与灯笼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2. 新课呈现•通过PPT呈现课文《满山的灯笼火把》,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与学生一起读课文标题,并提问:你们猜这篇文章讲了什么故事?•给学生分发《满山的灯笼火把》的课文副本,要求学生自己阅读课文。
3. 阅读理解让学生读一读课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 1. 故事发生在哪儿? 2. 儿童们是为了什么而点亮篝火? 3. 为什么他们又点亮了灯笼?4. 词汇学习•回顾学生在阅读中可能不理解的词汇,如“火把”,并给出词义解释。
•引导学生进行词汇拓展,包括相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
5.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火把(篝火、灯笼)为主题,展示火把的图片或手工制作的灯笼,并描述自己展示的火把的特点和用途,分享给其他小组。
6. 拓展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灯笼文化,如元宵节的灯笼和中秋节的彩灯灯笼,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灯笼。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满山的灯笼火把》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认识到了灯笼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词汇学习和小组活动,学生的词汇量和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六、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读一读课文,思考课文中灯笼的象征意义,并写一篇短文或心得,分享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示例 (S版四年级上册)
周次年级四年级备课组语文组
主备人李XX审核人时间2013年月日
9满山的灯笼火把
教案示例
【内容简析】
课文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作者小时候生活在外婆家。
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傍晚,他独自一人从田里回家,不小心坠入一口土井,被卡在井口,直到天黑。
在危急中,他冷静地意识到不要胡乱挣扎,要保持体力,等待亲人前来救援。
在黑暗、寒冷、孤独、害怕中,他坚持着,坚信着,最后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出来救助他,令他十分感动。
【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重视语言的积累,以朗读为主,辅以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读中获得体会和感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童年这件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会认“婆、骤、坠、亏”等生字;会写“婆、杂、幕、溜”等字;掌握“外婆、雨幕、滑溜溜、幸亏”等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课文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流程】
主备案个性案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播放:寂静无人的野外,傍晚时分,狂风骤起,乌云翻滚,下着滂沱大雨。
天色渐渐暗下来,四周一片苍茫。
2.设问:在这样一个夜晚,假如你一个人卡在土井中出不来,你会怎么样?
3.“满山的灯笼火把”是什么样的景象?通过读课题,我们一定想知道曾经发生过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
二、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标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几遍,不会读的,请教老师或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拼读;去掉拼音认读;“开火车”认读。
注意“卡”等多音字的读音和“援、瘦”等容易读错的字的读音。
3.四人小组互读课文,相互学习,相互正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谁愿意把你的理解告诉大家?
3.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回忆的这个故事是分哪几个部分写的。
4.小组讨论,反馈。
(这个故事分两部分写,首先写“我”在大雨中一个人从田里回家,坠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定会前来援救;再写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并救出了“我”。
)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一节交代了什么。
(时间、地点。
)
(2)谁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2.学习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2)谁能说一说这几个自然段的意思?
(3)小组内思考、探究下面的问题:
①“我”一个人从田里回家时,天气是怎样的恶劣?(狂风骤起,乌云翻滚,下着倾盆大雨,猛烈的疾风扑面吹来。
)
②当坠入田边的一口井中时,“我”是怎样做的?心情怎样?结果怎样?
③“我”冷静下来后,明白了什么?
④你觉得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相机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雨幕、盲目”等词语的意思。
(5)自由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3.学习课文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齐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2)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写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并救助了“我”。
)
(3)课文中出现了两个“急”,这两个“急”有什么不同?(一个是“我”“急切的渴望”,一个是亲人们“焦急悠长的呼唤”。
是亲人“焦急”的呼唤感动了“急切”的“我”。
)
(4)全村的男女老少打着灯笼火把出来寻找“我”,是一个怎样的场面?(“紧接着……很快……”)
(5)“我”为什么泪如泉涌?
(是全村人对“我”的关心、疼爱、温暖感动了“我”,这种浓
浓的亲情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
)
4.课文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跟同学交流。
5.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受到什么启迪?
(一是在危难之中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做到遇事冷静,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自我保护;二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帮助。
)
三、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部分。
四、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启发?
二、指导朗读
1.课文中的哪个部分你最受感动?请带着感情读一读。
2.如有读得不够好的,请读得好的同学来帮忙,或是老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好。
三、合作识字
1.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学生齐读。
2.学生提出难记的字或难写的、容易写错的字。
3.学生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4.引导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5.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瘦”字中“叟”的笔顺和笔画;“杂”字上边的“九”的撇上不要加一点。
)
四、积累语句
1.朗读课文,用“△”标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卡片或屏幕显示,齐读。
3.组词比赛。
4.齐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并从课文里选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到笔记本里。
五、巩固练习
读一读,从带点的词语中选两个各写一句话。
◎我应该保存体力,坚持着不再往下掉,等人来援救。
◎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
◎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
六、拓展延伸
1.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什么让你感动的事呢?
2.说一说你在学习、生活中克服困难的事。
探究活动
课后自学实践
收集一些关于信心的名人名言,写在下面:
课后反思: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