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规范_3

合集下载

如何提高下呼吸道标本质量及操作规范

如何提高下呼吸道标本质量及操作规范

分析前: 明确下呼吸道标本适合诊断的病原和检验项目 规范下呼吸道标本的采集、运送,标本初筛、合格判断
分析中: 痰/气管吸出物定性和气管镜采集标本定量细菌 培养程序,病原菌筛查和判断 质量控制
分析后: 染色、培养结果报告格式及临床意义
人类口咽部位定植着大量需氧 菌、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总 数可达1010CFU/mL~1012CFU/mL
可发现培养不能 生长的细菌
注:除引起社区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不能常规培养外,其他常见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均可用常规培养方法 分离,但培养方法的敏感性低,且无法判断分离菌的来源。
纤维支气管镜标本定量培养的临床意义
半定量
♣ 经纤维支气管镜获取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保护毛刷 标本适合做细菌定量培养
♣ 当可能致病菌的菌落数大于阈值时,其诊断下呼吸道 感染的特异性可达82%~91%,诊断价值远高于痰标本
于10个即达到阈值103 CFU/mL 稀释平板计数:菌落数等于相同形态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103 CFU/mL
定量培养标本的处理
标本
自然咳痰 诱导痰
气管内吸取物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保护性毛刷 支气管灌洗液
有意义的浓度(CFU/ml)
107 不确定
106 104 103 不做培养
气管镜标本处理
♣ 接种其他培养基并培养 BAL标本或PSB标本接种麦康凯或中国蓝培养基做分区划线。 肺组织标本研磨后接种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延长培养至4d
106
感染可能大,建议重复培养(重复培 养2~3+感染菌)
>10
<5
<5
107
多为感染病原菌
注:任何数量均应报告 注:患儿标本任何数量均

最新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

最新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相关临床知识临床通常将正常人喉以上部位称之为上呼吸道,上呼吸道定植有大量的正常菌群,而气管以下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泡称下呼吸道,通常无菌。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及肺实质感染(肺炎、肺脓肿)等。

病原体有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立克次体和原虫等。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可有发热、咳嗽和咳痰,痰呈脓性、粘稠或血性,可伴有胸痛、气急,肺部闻及湿罗音、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增高,x线检查提示肺部有炎症性浸润或胸腔积液等体症,严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因此临床诊断一般不难;细菌学检验能明确感染病原,并提供有关抗菌药物对分离菌的抗菌活性等信息,有助于疾病治疗、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医院感染的监测。

临床呼吸道标本中常见分离细菌见表1表1呼吸道标本中的常见分离细菌二、标本米集本室必须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一)采集方法1 •自然咳痰法以晨痰为佳,采集标本前应用清水、冷开水漱口或牙刷清洁口腔和牙齿,有假牙者应取下假牙。

尽可能在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痰液直接吐入无菌、清洁、干燥、不渗漏、不吸水的广口带盖的容器中,标本量应》lml。

标本应尽快送检,不能及时送检的标本,室温保存w 2h o2•支气管镜采集法、防污染毛刷采集法、环甲膜穿刺经气管吸引法、经胸壁针穿刺吸引法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法均由临床医生按相应操作规程采集,但必须注意采集标本时尽可能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的污染。

3 •小儿取痰法用弯压舌板向后压舌,将拭子伸入咽部,小儿经压舌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分泌物粘在拭子上送检。

幼儿还可用手指轻叩胸骨柄上方,以诱发咳痰。

(二)标本验收遇有不合格标本,应及时与临床联系,报告不合格标本拒收的具体理由。

下呼吸道标本验收与拒收见表2o三、实验室检查(一)肉眼观察 观察痰液的颜色、粘度、有无血丝和是否呈脓性,如见有颗粒存在,则应注意可能 与放线菌属及奴卡菌属感染有关。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规范解读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规范解读
分析前 分析中 分析后
标本的采集、运送
定性、定量培养、涂片流程
标本初筛、合格判断
病原菌筛查和鉴定、质量控制
染色、培养结果报告(致病菌、非致病菌)、结果解释
内容
1.口咽部定植菌群变化对肺部感染的重要影响
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 (定植菌变化:健康人G+ 免疫、基础病/住院、用抗菌药物 G-b )
2.肺部感染的常见机制
举例:长期接触携带定植菌人群菌群会变化,如日托儿童的父母的肺炎链球

基础条件变化:使用免疫抑制剂、慢性肺病、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住院患
者等人群中,革兰阴性杆菌的优势明显增加。
常见因素:
病毒感染 抗菌药物

住院患者(48h后):
——继发细菌感染 ——杀死、抑制正常菌群,使G-b、耐药 菌过度繁殖,如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 菌、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等; 定植菌:肠道菌,MRSA,多重耐药菌 ——机械通气(ICU)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3.3

筛选并拒收下呼吸道细菌培养标本
拒收24h内重复采集的痰细菌培养标本 唾液 鼻冲洗液和分泌物、鼻孔拭子 咽部标本 未经保护套管收集的支气管刷培养标本 痰的厌氧菌培养标本 注:除支气管穿刺吸出物、PSB、活检标本、胸水或其他未经污染以外的标本做厌氧菌培 养均不合格。 诱导痰 注:诱导痰标本只适用于检测卡氏肺孢子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对其他病原菌检出效果差。
类型/免疫状态
最常见病原菌
少见病原菌
免疫抑制宿主条件致 社区获得性肺炎典型菌, 病菌感染性肺炎 奴卡菌属,念珠菌属,条 件致病真菌,曲霉菌 环境暴露3引起的肺炎 结核分枝杆菌、军团菌属、 鼻疽假单胞菌,假鼻疽 双相真菌、曲霉属、肺炎 假单胞菌,鼠疫耶尔森 支原体、肺炎衣原体 菌,贝纳柯克斯体、图 拉热弗朗西斯菌 急性气管炎 病毒,百日咳博德特菌, 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

细菌标本采集规范

细菌标本采集规范

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取和处理的规范化要求正确的采取、处理与运送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采取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的基础;而标本采取与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给临床以误导,延误对患者的正确治疗。

为此,我们提出初步的参考意见,并希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一、血液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临床上疑为败血症、脓毒血症或其他血液感染的患者,需做血液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

1.采集方法:静脉采血,以无菌操作方法抽取血液后,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中,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如果同时作需氧和厌氧培养,应先将标本接种到厌氧瓶中,再注入需氧瓶,严格防止将空气注入厌氧瓶中。

2。

采血时间以及血培养份数:在患者发热期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抗菌治疗前,用药前24小时内采集2~3次血液标本,可使细菌检出率高达99%.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的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

5~1小时采血,亦可在寒战或发热后1小时采集血液标本。

特殊感染患者采血培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疑急性发热性菌血症、败血症患者: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在24小时内从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液标本培养.(2)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1~2小时内采集3份血标本培养,如果24小时后阴性,再采集两份血标本培养。

(3)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先采集2~3份血标本,抽血间隔60 min,24~36小时后体温升高之前,再采集2份血标本进行培养。

因为1次血培养不足以说明问题,可能会遗漏阳性结果。

(4)可疑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时;应改变血培养方法,以获得罕见或苛养的微生物。

(5)在急性发热性疾病如脑膜炎、细菌性肺炎,需马上做抗菌治疗;或急性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等要紧急手术的患者,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份标本.3。

采血部位: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

疑为亚急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患者,在病灶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

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验

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验

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程序1.检验目的规范呼吸道标本细菌学检验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呼吸道标本培养和涂片检查。

3.标本采集与运送3.1 采集时间以晨痰为好。

3.2 采集方法3.2.1 自然咳痰法用清水反复漱口后从气管深部咳出痰,吐入无菌容器内。

3.2.2 气管镜下采集法在病灶附近用导管吸或用支气管刷直接取得标本。

3.2.3 气管穿刺法在环甲膜下穿刺抽取痰液,收集标本,适用于厌氧菌培养。

3.2.4 呼吸机采集法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可利用呼吸机吸取深部痰入专用采集器内送检。

3.2.5 为了明确扁桃体炎、会厌炎、鼻咽部化脓性感染的病原体,可以采集拭子送检。

首先拭子用无菌生理盐水沾湿,然后用力在感染部位擦拭,采集标本与无菌管送检。

3.3 标本运送3.3.1 采集标本后立即送到实验室,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

3.3.2 延迟送检或待处理标本应置于4℃冰箱保存(疑为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苛氧菌感染除外),以免杂菌生长,但必须在24h内处理。

3.3.3 对可疑烈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检验标本,在采集、运送及保存过程中必须注意生物安全防护。

4.检验步骤4.1接种:用无菌拭子蘸取脓性部分,接种于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第一区,再用一次性接种环分区划线接种。

4.2 涂片在接种的同时进行涂片。

用铅笔在磨砂部位编号,每片只涂一份标本。

4.3 培养:血平板、巧克力平板置35℃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18-48h。

4.4 涂片染色镜检:涂片革兰染色,自然干燥后镜检。

先用低倍镜浏览整片,计数平均每个低倍视野WBC、上皮细胞的数量。

标本合格与否参考表1,合格标本再用油镜观察,主要观察片中主要细菌类型、WBC内吞噬什么细菌等,以作为看板时决定什么细菌要做的依据。

表1 痰液标本分级4.5 培养结果观察4.5.1 口咽部正常寄生的需氧菌主要是腐生的奈瑟菌、草绿色链球菌,4.5.2 有明确意义的病原菌: A群溶血性链球菌(咽炎)、流感嗜血杆菌(b型5y以下儿童急性会厌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链球菌(急性支气管炎常继发于病毒感染、大叶性肺炎)、百日咳鲍特菌(咳嗽、支气管扩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军团菌(肺炎)、白喉棒状杆菌。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规范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规范

Standard for Bacterial Culture Procedures 标本European Manual Microbiology.1罗斯菌属(Rothia spp.) `脑膜炎奈瑟菌草绿色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奈瑟菌属嗜血杆菌属、莫拉菌属常见引起细菌性社区感染典型肺炎病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上呼吸道正常菌群•金黄色葡萄球•卡他莫拉菌细胞内病原引起非典型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鹦鹉热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柯克斯体(Q 热)痰的来源?是否被上呼吸道污染?hospitalization.Clin.Infec.Dis.31:869-874.9Gleckman,R.,J.DeVita,D.Hibert,C.Pelletier,and R.Martin.1988.Sputum gram stain assessment in community-acquired bacteremic pneumonia.J.Clin.Microbiol.26:846-849.内容特异性82%~91%,诊断价值远高于痰标本;附录B:“适合诊断的病原及检验项目”5.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的局限性培养结果假阴性、假阳性的原因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具侵袭性)定植数量会增加;`基础条件变化:使用免疫抑制剂、慢性肺病、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住院患者等人群中,革兰阴性杆菌的优势明显增加。

1)肺部感染的最常见机制:肺泡内吸入了口咽部定植菌;¾吸入性肺炎患者咽部菌群种类:多侵袭性细菌或耐药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

¾清除机制:健康宿主吸入口腔定植菌后常无临床症状,细菌通常被粘液柱状纤维清除。

¾吸入能否引起肺部感染取决于:吸入菌的致病性及数量;患者免疫系统;呼吸道功能等诸方面的因素。

2)吸入气溶胶肺部感染占第二位:主因:使用了不清洁的呼吸机。

3)血液播散性肺炎占第三位:感染通常造成双肺下叶肺炎。

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

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
实验室检测
细菌培养
01
02
03
04
培养基选择
根据不同病原体选择适宜的培 养基,如血琼脂、巧克力琼脂 等。
标本采集
采集呼吸道分泌物、痰液、肺 泡灌洗液等作为培养样本。
培养条件
菌落鉴别
在恒温(35-37℃)条件下进行 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根据菌落的形态、染色特性、 生化反应等指标鉴别细菌种类 。
药敏试验
分子生物学检测
细菌学快速检测
采用自动化仪器和试剂盒进行细菌学 快速检测,如免疫分析仪、干式生化 分析仪等。
利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病原 体核酸,具有快速、敏感的优点。
05
结果报告与解读
结果报告的格式与内容
检验结果
包括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等结果, 应详细记录。
检验报告单
应包括患者基本信息、送检标本类 型、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及结论等。
事故应急处理
制定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并定期进行演练,确保在发 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
对。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检验报告时间
应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检验报告,并 注明报告时间。
结果解读与临床意义
解读依据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临床意义
为医生提供细菌种类、耐药性及 感染部位等信息,指导临床用药 和治疗方案制定。
结果报告的注意事项
准确性
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误差和误报。
样本稀释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稀释, 以便后续的细菌分离和培 养。
样本预处理
对稀释后的样本进行预处 理,如添加抗菌药物,以 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规范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规范

4.5质量控制 4.5.1革兰染色 4.5.2抗酸染色 4.5.3培养基 4.5.4试剂 4.5.4.1每批号、每周需做质控的试剂 4.5.4.2每批号、每次试验需做质控的试剂
3
5.1革兰染色报告 5.1.1痰标本报告原则(见表1) “痰/气管吸出物标本涂片革兰染色结果解释” 5.1.2 BAL细胞离心涂片报告
1
内容
1.口咽部定植菌群变化对肺部感染的重要影响
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 (定植菌变化:健康人G+
免疫、基础病/住院、用抗菌药物 G-b )
2.肺部感染的常见机制
主要机制:吸入定植菌;吸入气溶胶;血播性; 附录A:“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类型及主要病原菌”
3.痰涂片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诊断的重要作用
痰培养:敏感性低 / 培养+ 涂片:提高特异性和敏感性
4.支气管纤维镜标本定量培养的临床意义
特异性82%~91%,诊断价值远高于痰标本; 附录B :“适合诊断的病原及检验项目”
5.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的局限性
培养结果假阴性、假阳性的原因
汇总表 汇总表
2014/5/9
针对医疗机构微生物实验室 针对痰 (细菌) 培养项目:
常规细菌培养方法检测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检验流程 本规范的特色: (1)明确下呼吸道标本适合诊断的病原和检验项目; (2)要求细菌培养项目需同时做革兰染色涂片; (3)规范痰培养/气管吸出物的定性培养程序、气管镜采集标本的定
3.1 标本采集 3.1.1 咳痰 3.1.2 气管吸出物
注:仅当出现肺炎的临床表现(如发热或浸润)时采集气管吸出物标本, 否则勿培养气管吸出物,因气管在插管24h后即有定植菌,培养结果 可能与疾病不符。
3.1.3 血培养 注:当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伴有高热症状时,送检血培养(具体参考血培养

临床微生物学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_【PPT课件】

临床微生物学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_【PPT课件】

2006.4
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
15
2.一般细菌培养
❖ (1)一般细菌培养应同时划区接种: 1)血平板 适用于分离肺炎链球菌和其他细菌。 2)加抗生素的巧克力平板 适用于分离嗜血杆菌。 3)麦康凯/中国兰平板 适用于分离革兰阴性杆菌。
(2)分离培养 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需置5%CO2环 境,麦康凯平板/中国兰平板,35℃孵育。
2006.4
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
10
❖ 4. 标本涂片白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计 数:白细胞数<10/低倍镜和鳞状上皮细 胞数>25/低倍镜,表示该标本已污染正 常菌群,建议重送标本。
5. 标本容器必须符合规定,溢漏、无 盖者拒收。
6. 送检时间超过2h拒收。 7. 同时同部位或同一天两份相同检测 的标本(应与申请医师协商处理)。
2006.4
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
2
❖ 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菌有肺炎链 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卡他莫拉菌、肺炎克雷伯菌、军团菌、 肺炎支原体及肺炎衣原体等。医院获得 性肺炎常见的病原菌有铜绿假单胞菌、 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克雷伯菌、 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假丝 酵母菌等。
❖ 遇有不合格标本,应及时与临床联系,报告 不合格标本拒收的具体理由。下呼吸道标本 验收与拒收见下。
1. 呼吸道有大量的正常菌群存在,咽试子、 咳痰、吸出的分泌物厌氧菌培养无意义。
2. 申请单填写应完整。标本标识必须唯一, 并与申请单相符,未标采集时间、部位或检 验
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
14
(三)分离培养
❖ 1.痰标本培养前处理 不含或含粘液很少的 合格标本,可直接接种,遇有含大量粘液的 标本,应加入等量的液化剂(如pH7.6的 10g/L胰酶溶液等),放置35℃待充分液化 再行接种。亦可加液化剂后用旋转混匀器搅 拌混匀,3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液,取 沉淀物接种培养基。

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培养

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培养

整理ppt
15
国内概况:
• 国内最早儿童肺炎链球菌脑膜炎个案报告
在1942年。60年代中期以前研究资料显示 SP肺炎、脑膜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是儿 科住院病人中常见病例多发生在婴幼儿。 SP性脑膜炎占化脑的11.1-22.1%,仅次于 流脑。SP也是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SP所致大叶性肺炎,5岁以下儿童中可占70 %。
整理ppt
9
(三)痰标本细菌培养存在的问题。
• 痰标本的培养时间:
呼吸道(痰)标本培养应该为24~72小时。24小 时培养后细菌生长稀少或未生长的平板应继续培 养到72小时后再作报告,防止一些生长缓慢的细 菌会遗漏,如卡他莫拉菌、奴卡菌、嗜血杆菌等。
整理ppt
10
(四)呼吸道(痰)标本的接种处理
儿童呼吸道常见细菌培养鉴定技术
整理ppt
1
病原菌确定原则
• 自从发现细菌以来,已经确定上百种疾病的病原菌,对这
些常见的传染病,通常只要检出已经确定的病原菌,就可 以认定这种疾病的原因。
• 新出现的传染病,需要用确定病原菌的古老标准来确定。
• 对病人组织、器官中分离到的一种微生物,不足以说明就
是疾病的原因。对于细菌性疾病,需要满足郭霍原则 (Koch)。
齐。
• 不典型的SP菌落有水滴样,菌落较大,边缘不整
齐;还有细小、似草绿色链球菌但较湿润的菌落 也需注意。
整理ppt
23
整理ppt
24
细菌染色形态
• 革兰氏染色阳性,呈矛头状,成双或链状排列,
有荚膜;在痰标本中大多数成双排列。
整理ppt
25
鉴定要点:
• Optochin敏感,胆汁溶菌和荚膜肿
胀试验阳性,菊糖分解试验阳性, 小鼠毒力试验阳性。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1)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1)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1)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近年来,下呼吸道感染病例不断增加,给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确保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快速、准确、可靠的检测和诊断,制定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将有助于提高检验水平和工作效率,本文将针对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一、检验前准备1. 确定样本种类:本次检验需使用的下呼吸道标本种类有:痰、咽拭子或喉拭子等。

2. 样本采集: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样本采集,采集时要求患者咳嗽并咳出深部痰液,若患者不配合,则可采用吸痰管等工具进行痰液采集。

同时也可以采用喉拭子或者咽拭子进行标本采集。

3. 样本处理:对采集的样本,应及时送到检验室进行处理,加工前需要做出相应的标签,记录样本采集时间、采集标本证号、病人基本信息等。

二、操作流程1. 样本处理(a) 痰液标本处理方法:对于痰液标本,先进行分液处理,即分离痰液中的黏液、脓液、红细胞和有机杂质等。

然后以0.9%氯化钠溶液洗涤一次,摇匀后进行离心(5000r/min,10min)。

(b) 咽拭子或喉拭子标本处理:将采集的咽拭子或喉拭子样本转移到含有0.9%氯化钠溶液的离心管中,然后离心(5000r/min,5min),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下一步检验。

2. 检测**(a) 涂片制备:将上述处理后的纯化液采用无菌钢丝圈或无菌载玻片刷取标本并均匀涂在两张干净的干燥擅菌片上,干燥后送至乙醇固定。

(b) 染色:采用Gram染色方法进行染色,首先用碘酒凝固后,将菌片在床头火上迅速脱色,用80%乙酸洗去多余的碘酒和颜料,再冲洗水清洗,细心观察染色质量,必要时要反复染色。

(c) 细菌形态观察:观察染色后菌的形态。

非典型革兰氏染色细胞如需观察需通过进一步检验的手段,如选择恰当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等。

(d) 培养:将涂片标本在含有相应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培养,观察菌落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以进行分类鉴定。

常用的培养基及相应的菌种分类可参见《常用细菌分类鉴定表》。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规范_1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规范_1

由于国内微生物检验专业缺乏系统的、按流程编写的操作规范;
2009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举办了全国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化培训班, 邀请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权威的临床微生物学家Prof. Ellen做了临床微 生物检验操作流程的标准化培训,得到参会学员的一致好评。
由此,2010-2011年中华医学会临床检验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任健康组 长和马筱玲副组长提议,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微生物室胡继红执笔, 合作草拟了《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规范》。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陕西省人民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
胡继红 任健康 马筱玲
卫生部北京Leabharlann 院胡云建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徐英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苏建荣
解放军总医院
罗燕萍
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李向阳
1 美国微生物学会:《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技术及操作系列丛书.2004
2014/5/9
Standard for Bacterial Culture Procedure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主要起草人: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胡继红
大多数微生物室每日近一半标本量:痰培养+药敏; 培养结果前后两天经常不一致; 培养生长的不同种类、数量细菌如何报告标准不统一; 定植菌、致病菌如何判断—标本是否合格如何判断? 培养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合;
2012年完成讨论稿,开过两次专家审稿会,也广泛征求了全国微生物专 家的意见,并在全国室间质评大会上征求了微生物室操作人员的意见, 大家普遍认为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急需规范性文件,此将对实验 室有重要指导作用。

下呼吸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讨论稿)

下呼吸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讨论稿)

出芽酵母样孢子和假菌丝
通常提示鹅口疮或上呼吸道酵母菌感 染,不是肺炎,仅当其为主要所见菌 时报告
请高级医师进行确认,可能需要补充 实验如改良的抗酸染色
其他异常结构,如真菌,分枝的革 兰阳性丝状杆菌或奇特形状的细菌 (可能抗生素治疗的结果)
培养结果检查
观察24h后平板
继续培养平板24-48h,为检出霉菌、慢生长菌、 苛养的革兰阴性杆菌如博德特菌属
8
支气管 肺泡灌 洗液 BAL
保护毛 刷标本 PSB
库什曼 螺旋纤 维
术语及 定义
夏科雷 登结晶
弹性纤 维 纤毛柱 状上皮 细胞
9
肺泡巨 噬细胞
保护毛 刷(PSB) 支气管 肺泡灌 洗液标 本(BAL)
咳痰
分析前
标本采集
气管镜 标本
气管吸 出物
诱导痰 (通常 不用于 细菌培 养)
血培养
11
分析前下呼吸道标本检验
不要报告小菌落的beta-溶血链球菌或F群链球菌,
因为这些菌是上呼吸道正常菌群
链球菌 Alpha-溶血链球菌 Optochin敏感实验 胆汁溶菌实验 (联合上述两个实验进行鉴定) 药敏实验,贴OP纸片确认纯度以检查药敏结果是否
有污染
苛养革兰阴性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卫星现象,ALA实验确认鉴定并 作beta-内酰胺酶试验。 百日咳博德特菌 触酶和尿素酶阳性,培养48h出 现肉眼可见菌落 巴斯德菌 吲哚和氧化酶阳性,动物口腔正常菌群
THANK YOU
报告“肠道革兰阴性杆菌”
报告“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
报告“分离到上呼吸道细菌”, 注如果只存在肠球菌和凝固酶阴 性葡萄球菌(有或没有酵母菌), 报告“混合有革兰阳性微生物细 菌,或如果90%是培养物,则做 少量鉴定列出”

呼吸系统感染的规范治疗

呼吸系统感染的规范治疗
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其水平在感染和炎症时升高。
铁蛋白
铁蛋白是储存铁的蛋白质,其水平在感染和炎症时升高。
呼吸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
病原体类型
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感染各有不同特征,需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
感染部位
上呼吸道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肺部感染等,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都有差异。
我们会分享一些临床实践经验,包括常见问题、疑难病例的处理、最新研究进展等。
我们也希望与大家进行互动,共同探讨呼吸系统感染的防治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
住院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的护理重点
1
1. 呼吸道管理
监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必要时给予吸氧,雾化治疗等。
2
2. 体温监测
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时发现感染加重情况。
3
3. 药物管理
按医嘱给药,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4
4. 营养支持
鼓励患者进食,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出院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的管理要点
随访监测
CT扫描
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结构和病变,为诊断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胸腔积液、气胸等,辅助诊断呼吸系统感染。
生物标志物在呼吸系统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降钙素原
降钙素原是细菌感染时释放的一种蛋白,可帮助区分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
白介素-6
白介素-6是一种细胞因子,在感染、炎症和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和病情,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疗程,并根据疗效及时调整。
4
监测和评估
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疗效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V1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V1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V1正文: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一、前言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疾病,在临床中必要时需进行细菌学检验。

准确、规范的检验操作能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依据。

本规范是根据相关理论和实践理念,依据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及操作规程,对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进行规范。

二、样本采集1. 选择合适的采集时间:应在晨起后采集,因为上呼吸道分泌物可能污染下呼吸道样本。

2. 检验前禁食禁水:样本采集前应禁食2-3小时。

3. 涂片制备:应该选择新鲜样本制作涂片,将样本从气管插管或支气管导管中采集,避免口咽部分泌物污染。

用无菌取样管采集后制作涂片,将涂片空气干燥并标记好患者姓名及编号。

4. 样本保存:采集后应立即送至实验室,避免长时间储存,同时应保持样本的温度和湿度。

三、实验室检验1. 样本处理:接收样本后应先进行标本登记,然后进行样本处理。

将样本进行深部咳痰涂片和培养,同时进行革兰染色和氧化酶试验等检验。

2. 培养条件:样本应在充足的氧气供应下进行培养,同时应选择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培养。

3. 培养基选择:根据感染细菌科类别,选择适宜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4. 取样及分离:分离出完整菌落后,应进行鉴定。

不同菌种应进行适当的检验,如荚膜、氧化酶及糖发酵等试验。

5. 结果解释及报告:根据结果及时进行结果解读,避免结果误判和报告失误。

四、实验室质量控制1. 内部质控:实验室应制定内部质量控制程序及相应的质控标准,并按时进行检验。

2. 外部质控:实验室应积极参加外部质量控制项目,及时反馈质量问题并进行改进。

3. 仪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相当重要,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保养,避免操作失误和仪器损坏。

五、安全措施1. 实验室人员应严格遵守规范操作,如戴手套、口罩,保证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

2. 避免细菌感染和交叉污染,在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卫生要求。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规范解读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规范解读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规范解读引言:下呼吸道感染是指细菌侵入呼吸道,引发炎症反应和感染。

细菌培养是诊断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可以确定感染的微生物种类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指导合理的抗感染治疗。

下面对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作规范进行解读。

一、培养基选择:制备培养基是进行细菌培养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基有血琼脂培养基、MacConkey琼脂培养基、巴斯德培养基等。

血琼脂培养基适用于大多数细菌的培养,MacConkey琼脂培养基可用于选择性培养革兰阴性杆菌,巴斯德培养基则常用于痰液的培养。

二、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细菌培养的前提,因此操作规范的制定对准确采集样品至关重要。

下呼吸道采样的常见方法包括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痰液是最常见的样品,正确的采集方法是由患者自行深呼吸后,咳出痰液至少5mL以上。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支气管肺泡冲洗液的操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

三、样品运输:样品运输是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样品需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少数情况下可以在运输过程中使用冷藏剂保持样品的新鲜度。

样品应由医护人员妥善包装,标明患者信息、采集日期、样品性质等。

四、样品处理:样品进入实验室后,需要进行处理以提取细菌。

首先,将样品进行离心,然后用生理盐水洗涤,使样品含有细菌的液体分离。

接下来,可以进行细菌培养的操作。

五、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最关键的步骤,操作规范对培养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有涂布法、点菌法、渗透法等。

涂布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细菌,点菌法适用于分离杂菌,渗透法适用于培养一些特定菌株。

细菌培养需要进行一系列步骤,如选取合适的培养基,调节pH值,控制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等。

六、结果的解读:培养结果需要经过专业人员进行解读,判断感染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

常见的痰液培养结果包括呼吸道常见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等)以及其他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

培养基选择问题
总结词
培养基是细菌生长的媒介,不同的培养基适合不同的细菌,因此选择适合的培养 基是关键。
详细描述
针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 ,应选择含有适量的血液、血清、抗生素和碳源的培养基。同时,培养基的pH 值和渗透压也要适宜,以确保细菌的正常生长。
药敏试验误差
增菌
在适当的培养基中对样本 进行增菌,以促进细菌的 生长。
分离纯化
将增菌后的样本进行分离 纯化,得到单一菌落。
细菌培养
选择培养基
根据不同的细菌选择适宜的培养基,以保证细菌 的生长和分离。
培养条件
设定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培养条件,保证细菌的 正常生长。
观察记录
对培养的细菌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菌落形态、 染色特性等。
PART 02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 操作流程
样本采集
01
02
03
采集时间
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下呼 吸道感染的样本,以避免 抗生素对细菌的影响。
采集方法
根据感染部位选择合适的 采集方法,如痰液、支气 管肺泡灌洗液等。
注意事项
采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 染。
样本处理
预处理
去除样本中的杂质,如痰 液中的唾液、食物残渣等 。
药敏试验的方法包括纸片法、稀 释法和自动化仪器法等,应根据
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药敏试验结果应准确、可靠,为 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抗生素选择
依据。
结果报告要求
结果报告应及时、准确,以便临床医 生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
结果报告应包括细菌种类、药敏试验 结果等信息,以便临床医生选择合适 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

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学检验操作规范1. 检验前准备检验前要检查所需器材是否齐备,且有使用期限、试剂是否过期。

根据标本性质准备适当的试验室和器材,如培养基、消毒剂、培养皿、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

2. 标本的采集下呼吸道感染标本需由医生经过特殊训练后采集。

标本采集应在患者用药前进行,避免影响细菌培养。

应采集晨起的第一口咳痰标本,或在空腹情况下采集医生所要求的标本。

标本采集应该避免因细菌其他来源被污染。

3. 标本的存储和运输标本应在采集后尽快送至检验室。

标本在送到检验室的途中应密封,并且避免被震动或过热过冷。

气管切开标本应立即进行培养,对于咳痰标本应在收到后的半小时内进行处理。

4. 标本的处理将留有量行的痰液用橡皮塞挤入干净的西门子杯内,有时也可采用锡制雾化器或喷雾器快速将痰液或分泌物喷在玻片上。

用火焰或消毒器对冷凝吸入性肺炎标本进行消毒,尽可能在细菌沉淀区进行采样。

迅速挤压蓝色鼻咽拭子并置入培养皿内。

标本处理时要注意避免散播细菌。

5. 涂片染色将涂片涂上标本,然后进行染色。

无需特殊之处,可以参照常规的涂片染色法。

6. 培养用普通、选择性和不同的富集培养基进行培养。

常用的培养条件和相关的检测菌株如下:a. 长链球菌–用5%的羊血琼脂培养,将其置于CO2孵育箱中。

b. 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葡萄球菌–用血精灵琼脂培养。

c. 肺炎链球菌–用富集培养基,如VP培养基、耐苯唑芥庚烷琼脂(PBG琼脂)等。

为了纯化不同类型的肺炎链球菌,还可以选择使用灭菌的吞噬细胞进行富集,例如照片长杆菌(F. tularensis.)。

d. 泡沫状微生物和厌氧菌–分别用PPLO或厌氧和普通琼脂培养。

7. 鉴定和鉴别根据培养结果和临床表现,可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和分类。

在进行鉴定过程中,应遵循规范化的步骤,选择正确的API、鉴定手段等,并在鉴定手册中查找相关鉴定概念、流程、依据以及最近的病原学方面的知识,避免误判或漏判。

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标本评估

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标本评估
量和可追溯性。
03
标本处理
处理方法
采集
通过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途径采集下呼吸道标本。
保存
将采集的标本放入无菌容器中,并立即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
预处理
在实验室中对标本进行预处理,包括离心、去沉淀物、稀释等步 骤。
处理注意事项
01
02
03
避免污染
采集和保存标本时应严格 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外界 细菌污染。
对标本进行预处理,包括离心、去沉淀物 、稀释等步骤。
对预处理后的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药敏试 验等检测分析,以确定病原菌种类和药物 敏感性。
04
评估指标
评估标准
01
准确性
评估结果应与实际感染情况相符, 误差小。
敏感性
评估结果应能及时反映感染情况, 避免漏诊。
03
02
可靠性
评估结果应稳定可靠,不受其他因 素干扰。
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标本评估
目录
• 引言 • 标本采集 • 标本处理 • 评估指标 • 评估结果分析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评估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标本,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背景
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诊断依赖于对标本的准确评估。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对下呼吸道细菌感染标本的评估要求也越来越高。
特异性
评估结果应能准确区分感染与非感 染情况,避免误诊。
04
评估方法
1 2
实验室检测
通过细菌培养、涂片镜检、免疫学检测等方法进 行评估。
临床诊断
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评估。
3
流行病学调查
了解患者感染来源、传播途径等信息,为评估提 供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5/9
3
3.2 标本运送
注1:若送检标本超过2h ,将导致有临床意义的致病菌数量减少,非苛养的口咽部定植 菌过度生长。

为防止口咽部正常菌群的过度生长,可将标本放置2℃~8℃环境,但 培养分离到肺炎链球菌等苛养菌的机会和数量会减少。

注2:若标本延迟送检超过2h 后未冷藏(超过2h ~24h ,2℃~8℃),应在报告中说明因 延误送检标本,可能对培养结果造成的影响。

3.3 筛选并拒收下呼吸道细菌培养标本
❝拒收24h 内重复采集的痰细菌培养标本 ❝
唾液
❝鼻冲洗液和分泌物、鼻孔拭子 ❝咽部标本
❝未经保护套管收集的支气管刷培养标本 ❝痰的厌氧菌培养标本
注:除支气管穿刺吸出物、PSB 、活检标本、胸水或其他未经污染以外的标本做厌氧菌培养均不合格。

❝诱导痰
注:诱导痰标本只适用于检测卡氏肺孢子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对其他病原菌检出效果差。

4.1 痰及气管吸出物标本处理 4.1.1
标本处理要求
❝接种标本及涂片操作必须在Ⅱ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应尽快处理所有标本,特别是来自急诊、新入院患者和有创方法采集的标本(如:BAL 和肺活检标本),以保证致病菌的活性,避免造成重复采集标本;

使用全自动接种前处理系统的实验室按厂家说明书处理标本,洗痰、液化后自动接种和涂片革兰染色。

4.1.2 接种标本 4.1.3 培养
4.1.4 标本涂片及革兰染色
注1:革兰染色脱色时间因选用不同的脱色剂而异。

1)95%乙醇脱色时间为30s ;2)丙酮- 乙醇(体积比为3:7,棕色瓶室温保存,有效期1年)脱色时间1s ~5s ,脱色效果一致性 好;3)丙酮(试剂纯)脱色时间最短,当标本中含大量宿主细胞时脱色效果好。

注2:使用革兰染色仪染色的实验室按照厂家操作说明书进行,注意条件优化,使涂片染色结果达到满意效果。

4.1.5显微镜观察革兰染色结果
注:低倍镜下细胞计数、油镜下细菌计数半定量指标;

4.2 气管镜标本处理
4.2.1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定量培养 4.2.2 保护毛刷定量培养
4.2.3 接种其他培养基并培养 4.2.4 革兰染色标本处理
4.2.5 剩余BAL 标本可用于其他病原检测(标本珍贵)
对剩余BAL 标本离心后,可根据需要进行病毒、分枝杆菌、军团菌和真菌培养;或做病毒、卡氏肺孢子菌、抗酸染色和真菌涂片染色(见参考文献4的第六篇相关章节)(修改解释)。

4.3 连续培养并观察慢生长菌
4.4 分离并鉴定下呼吸道重要致病菌(参见附录C )
“常见可疑菌落形态及经典快速鉴定方法(16种)”(修改解释)
4.4.1链球菌属
4.4.2苛养革兰阴性杆菌(在麦康凯平板上难生长) 4.4.3革兰阴性双球菌
4.4.4革兰阴性杆菌(在麦康凯平板上生长良好) 4.4.5葡萄球菌属 4.4.6肠球菌属 4.4.7革兰阳性杆菌 4.4.8鉴定丝状真菌
4.4.9涂片时可见但培养不生长的细菌
4.5质量控制
4.5.1革兰染色 4.5.2抗酸染色 4.5.3培养基 4.5.4试剂
4.5.4.1每批号、每周需做质控的试剂
4.5.4.2每批号、每次试验需做质控的试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