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与方法
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主要内容: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研究方法:
(1)科学问题的提出
(2)科学事实的获取—观察与实验
(3)科学假说的形成
(4)科学理论的创立
科学思维方法—非演绎方法
①分析与综合②归纳与概括③类比与联想④思想模型
2.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
(1)直观性:从某种有形的、直观的东西去寻求自然现象多样性的统一。用猜测和想象去说明自然现象;
(2)辩证性:把自然界看成一幅由种种联系和过程交织起来的画面。
3.系统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
(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
①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②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整体小于部分之和(即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2)自然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人类的创造必须把改造自然与美化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是合乎人性的行为.
3)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人要按自然规律办事,自然才会朝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否则,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
4)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揭示了生态自然观的本质.
5)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具有整体性、公平性和正义性等特点.人类是一个整体,可持续发展要求超越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并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生态文明所
理解的公平是一种广义的公平,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公平.其中,当代人之间的公平是公平原则的核心.
4.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内容与意义
(1)背景:
①1972年6月《人类环境宣言》,瑞典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使环境问题成为热门话题。
②1983年联合国第38届大会通过决议: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任主席,该委员会用900天到考察,写成一份名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
③1987年42届联大通过。
(2)内容:指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概念及要点:
①发展是必需的,否则就无法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②自然环境必需保护,否则就会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③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④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进入21世纪的头等问题,是人类走向未来美好生活的正确选择。
(3)意义:
①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②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
③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
5.科学的技术化与技术的科学化
科学不应用到技术上,那就是纸上谈兵,对生产力起不到推动作用;技术如果不加以科学化,那就很容易陷入经验主义的泥潭里,同样对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起不到积极的作用。所以我们说科学要技术化,技术也要科学化。
6.科学问题的特色与类型
特色: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
①真实的事实基础(现象)
②严密的逻辑推理(理论)
类型:
1、根据学科的性质划分:基础理论问题、应用研究问题
2、根据问题在目标中的地位划分:关键问题、一般问题
3、根据问题求解的类型划分:
陈述性问题:关于研究对象的识别与判断。
因果性问题:关于事物内在机理和规律的研究,分析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过程性问题:关于研究对象的状况即运动转化过程的研究。
4、按认识层次划分:
经验问题:对所考察的事物感到新奇或企图进行解释,就构成经验问题。
概念问题:概念之间因为逻辑矛盾而构成的问题。
7.科研选题的原则
①需要性原则
②可行性原则
③创造性原则
④特色性原则
⑤教育性原则
⑥效益性原则
8.科学事实的特色与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事实”的涵义是事情的真实情况;在科学哲学中,事实特指某个单称命题,它是通过观察、实验、测量等实践活动,借助于一定语言对特定事件、现象或过程的描述和判断;从科学事实产生的过程来看,是指在科学认识中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以感觉、知觉、直觉、表象形式描述出来的经验知识。科学事实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①个别性。科学事实是单称陈述或命题。例如:“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铁热胀冷缩。”
②可重复性。科学事实是可重复、可复核的,能够在相同的条件下为多个观察者重复检验。相反,不可重复的经验事实,其客观性就会受到怀疑,不能被承认。重复性是科学事实的最根本的特点。科学事实的可重复性还必须由科学共同体来确定,非科学人员的“重复”,甚至是行政当局、新闻报界的大肆鼓吹,即使一时得逞,最终仍不能确认为科学事实。
③精确性。科学事实要求数量的精确性。科学仅有定性是不够的,还要进行定量研究,而且对定量也要求有相当程度的准确性。
科学事实的作用表现在:
①科学事实是形成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原理及建立科学理论的基础。科学事实可以出现在科学理论之前(归纳的逻辑),也可以出现在科学理论之后(演绎的逻辑)。
②科学事实是确证或反驳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基本手段,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动力之一。
9.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是有坚持力、不怕困难、不辞辛劳、勇于创新的精神。
10.科学研究中的“马太效应”
“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