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题共85页

合集下载

全国基础教育改革课改理念专题报告共37页文档

全国基础教育改革课改理念专题报告共37页文档

全国基础教育改革课改理念专题报告
1、 舟 遥 遥 以 轻飏, 风飘飘 而吹衣 。 2、 秋 菊 有 佳 色,裛 露掇其 英。 3、 日 月 掷 人 去,有 志不获 骋。 4、 未 言 心 相 醉,不 再接杯 酒。 5、 黄 发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课件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课件
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要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2014 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把“全面深 化课程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的重要途径。
: 1.一个主题: 落实好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
(3)调整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比例
学分 必修 选修I 选修II 总分
现行 116 22 6 144
修订后 88 42 14 144
——高中普及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需要,同时为了扩大 学生选择学习的空间
——高考制度改革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选择 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专业倾向, 需要与之相适应地安排课程
2
为什么把“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作为落实 “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呢?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 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 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二)教育事业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
普及水平大幅提高;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升; 教育供给矛盾已经转移; 发展中转型,转型中发展。 教育重心开始调整:
只有把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考试 招生制度改革作为一揽子改革方案,相得 益彰,才能使两项改革形成合力,取得更 好的改革实效。
三、高中课程建设的新变化
(一)研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研究核心素养作为回答“培养 什么样的人”的大问题,已经成为 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最为关心的重 要主题之一,成为21世纪国际课程 改革的潮流。
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教学[2014]17号)。
(二)带来的主要变化

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PPT课件

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PPT课件
3、日本:
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性、社会性及自觉性;培养 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切实掌握好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充分开展、发挥学生个 性;开展有特色的教育活动。
4、台湾
人与自己:促进个体身心发展
(增进自我了解,发展个性潜能;培养欣赏、表现、审 美及创造能力;提升生涯规划与终生学习能力 )
➢ 课程规定性、统一性强,缺乏灵活性、多样性 和选择性,难以满足学校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 需求;
➢ 内容陈旧,脱离实际,忽视学生生活经验,难 以反映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
➢ 教学观念落后,方法单一,学习方式被 动,缺少自主创新和实践的机会;教学过 程应试倾向严重;
➢ 评价的手段、内容、方式、目标单一;过 于追求考试结果,忽视学生的发展过程;
5.4
大量的书面练习
0.8
0.6 其他
0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 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 为主的方式。
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
90
84.3
80
70
60
50
41.1
40
30
17.9
20
10
6.4 4.6 3.7 3.5
0
练习记忆为读主书与搜思集考整理小信组息学习讨实论践性撰作写业论文报告
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高中课程 内容容量的看法
80
校长
78.2
70
教师
60
47.2 50
37.1
40
30
20.5
20
14.3
10 1.3
0
不足
适当
偏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28
例1
初三《语文》试题
《红楼梦》中:
贾母的丫环是谁? 宝玉的丫环是谁? 最有反抗精神的丫环是谁?
29
例2
初一《中国历史》第一册
《东汉的兴衰》一课中“从和帝起,东汉皇权衰弱,朝政混乱, 政权内部斗争连续不断”。大多数皇帝即位时年龄幼小,在位时间又短, 实际上常常被这种或那种政治势力所支配,形同傀儡。”
答案:
23
例6
高中三年级《思想政治》(全一册)
思考题: 应如何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
关系?
24
——课程内容繁多、重复 ——把简单的命题人为复杂 化,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25
例3
初二《语文》第三册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 雄纪念碑》练习:精读6-10段,回答问题 下面是碑身的横截面图,画出每面浮雕位置, 标出浮雕序号,并用标出说明起点,用箭 头标出说明顺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 背景与基本框架
叶子 北京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1
一、基础教育现状反思与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进展情况
三、我们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主要内容
2
一、基础教育现状反思与改革的目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
1996-1998年,教育部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 调查的内容——1993年以来实施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实施状况 调查的范围——9个省市的城镇和农村 调查的对象——16000名学生
案例:值得讨论的几个问题
乘数和被乘数 带分数 综合列式
21
例3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册
在校园里要把7棵小树平均 种成6行,每行有3棵,该怎样 种?摆摆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PPT课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PPT课件
• 首先,认定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知识; • 其次,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 • 最后,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18
•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 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 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 第七次:1992年8月国家教委为贯彻《中华 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正式颁发《九年 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 (试行)》。
• 第八次:1999年6月,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启动。
11
第三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 国际背景 • 1、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和
7
二、当代西方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 1、重视价值观教育和学生精神、态度、道 德的发展
• 2、以基础学力为中心,提高课程标准 • 3、加强信息素养教育,促进课程的现代化 • 4、发展智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 5、尊重学生的经验,实施个性化课程 • 6、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
8
三、中国课程改革的回顾
6
• 日本: • 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开始对2003年全面实行
“学校五日化”后的新课程进行探讨 • 1995年,中央教育审议会接受了文部大臣“关于
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咨询 • 1996年,发表第一次审议报告,把在“轻松宽裕”
中培养孩子们的“生存力”作为今后教育的根本 出发点。 • 1998年,公布《幼儿园及小学、初中课程标准方 案》 • 1999年,公布《高中课程标准方案》 • 2002年,新的中小学课程方案开始实施
冲击。 • 2、国外课程改革的变化 • 国外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教
科书制度和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相 应的改革。
12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ppt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ppt
将京剧这一国粹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 段音乐课程,旨在贯彻十七大精神,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尽管社会各 界对于京剧进课堂的争议一直不断, 但是,我们知道一项新的政策试点, 不能苛求尽善尽美,可以尝试,并在 尝试中听取公众声音以求完善。毋庸 置疑,此次京剧进课堂,收益的不仅 仅是京剧,对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 承和振兴,都具有探路的标本作用。
要素课程论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为弥补活动课程的缺陷而产生的理论。 其主要观点是将人类文化中的最精华 的部分传递给下一代,倡导“卓越教 育”。
要素课程论
要素课程论的代表人物
巴格莱 贝斯特 科南特 贝尔
要素课程论
要素课程论的主要内容
主要观点是将人类文化中的最精华的 部分传递给下一代,倡导“卓越教 育”。 要素主义是知识中心课程哲学之一,
结构课程论
其次,结构课程论强调课程内容应 适合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的特点,把 知识结构和儿童的认知结构统一起 来,为教材的编写、基础学科的早 期学习和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提供 了理论依据。
结构课程论提倡“发现学习”,教 学过程不是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 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 的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 等)而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
结构课程论
从纵和横两个方面重新调整,并组 合成新的知识结构。同时,她还特 别注意抓住知识间的逻辑关系,使 网络中的“节点”形成纵横交叉、 不断生成的立体结构。这就打破了 传统教材只强调知识系统性、呈线 性发展的局限,使新教材呈立体状、 网络化的特点。通过这样的编排, 培养了学生的比较坐标系,有利于 建构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使其知 识结构具有开放性和扩张性。
结构课程论
习后还有弄不懂的知识,就去请教 承包这一知识的同学。
马芯兰的小学课程改革。马芯兰在 认真钻研大量中外小学数学资料后, 把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点、难 点、共同点和不同点按照知识的内 在联系及规律进行组合,将540多 个概念归纳成十几个一般基本概念 及“和、差、倍、分”四个重点基 本概念,将十一类应用题总结成四 个基本类型,组成教学的中心环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研究ppt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研究ppt
求真理的氛围,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
法。
•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具有强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 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确立这方面的培 养目标,对于克服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中的精英主义和单一 的升学取向。在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关注其身体素 质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困境
1.工业时代的产物
受教育者 →生产和消费的工具
2.知识经济、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
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
劳动者的素质和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
3.国际竞争激烈
日本 美国 英国 德国
日本
1980年,日本宣布已经达到“赶超型”现代化的目标, 成为世界瞩目的经济强国、技术大国。日本确立了新 技术革命的挑战和“科技立国”战略,国际化的进展 与“国际国家日本’的战略目标。 教育要以培养独创性、创新性的科技人才为方向,对 于过去适合于模仿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予以彻底的 改革。
•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高度重视对学 生思想品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 养,强调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对国家和民 族负有责任感,具有民主与法制精 神,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 信息技术、网络时代、经济全球化、环境保护等 成为全世界共同探讨的话题,一个人对自然的和 社会的责任感、创新精神、正确的价值观远比知 识和技能更为重要。因此,新课程强调在引导学 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 择,树立远大理想,努力为人民服务。这种过程, 将深刻影响他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他们的人 生决择。
教育必须担负起培养高层次、高水平科技人才的使命。
根据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特点,教育内容 要以不变应万变,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 同时,为适应科技发展的新发展,使就业 人员跟上时代的要求,必须使他们经常接 受教育,打破传统教育在时间上和空间上 对人的限制,发展终身学习体系。 终身学习社会的目标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课程教材改革专题汇报 河北师范大学PPT课件

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课程教材改革专题汇报  河北师范大学PPT课件

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
60
50.8 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
50
40
引发较多的讨论交流
30.5
30
20
老师讲授为主
10
12
自学
5.4
大量的书面练习
0.8
0.6 其他
0
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 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 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4。2
53
韩国
韩国1997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强调 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 务等亲身体验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培 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入 “区别性课程”, 从1年级到10年级, 数学、英语、朝鲜语、科学和社会等五 科设置分层课程;11年级到12年级, 大量引入选修课程。
54
英国
英国1988年颁布《教育改革法》,首次 提出推行国家课程,制定课程标准。1999 年英国颁布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强调:
示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
45
➢ 1.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高考 (52.8%) ➢ 2.教师和教材(辅)表现出“权威性”(78.3%) ➢ 3.化学学习兴趣和主动精神缺乏( 61.3%) ➢ 4.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不足( 55.7% ) ➢ 5.师生之间感情交流和讨论偏少( 50.9%) ➢ 6.高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期望高(59.4% ) ➢ 7.化学教材存在脱离实际的倾向(55.7% ) ➢ 8.学生缺乏良好的独立实验习惯(74.5%)
12
2.2.4化学课程的结构
13
化学课程的形式
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二、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什么是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的优点? 传统的学科课程与现代的学科课程有何

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PPT课件

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PPT课件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 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 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 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
4、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特点
时代性:
➢ 课程内容体现了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 反映了各学科的发展趋势; ➢ 关注了学生的经验,增强了课程与社会生活
精神力量——有自信;有迎接挑战的冲动和勇气; 有承受挫折和战胜危机的顽强意志;有正确的人生 态度,即追求目标。
----叶澜
60 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
50
校长 教师
40
30
20
10
0
德 道 和 任感 责
身心校健康长创新和精神教实践师能力认价值为判自断主社获取会知基识础责知识任技能感交流和合作道科学德素搜养集、利用身信息心生活健生存康人生以规划批及判性创思考新
基础教育新课程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专题讲座
解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课程理念与化学教师
汪学英 2005
整体概况
+ 概况1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概况2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பைடு நூலகம்概况3
+ 您的内容打在这里,或者通过复制您的文本后。
2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 背景和现状
8.3 1.3
1.3 2
偏易 不清楚
78.2%的校长认为课程内容的量偏多,66.2%的校长认为 课程难度过大; 37.1%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多,36.7%的教 师认为高中课程内容难度过大。
教师、校长对高中课程内容 与学生生活经验关系的认识

基础教育改革PPT课件-第三章、国家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改革PPT课件-第三章、国家课程标准
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会探究、解决问题 的方法
过程
所谓过程,其本质是以学生认知为基础的知、情 、意、行的培养和发展过程,是以智育为基础的 德、智、体全面培养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兴 趣、能力、性格、气质等个性品质全面培养和发 展的过程
通过学习,认识分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通过学习,学会xx结构的归纳和演绎过程。 通过学习,理解xx问题解题思路的探寻、分析和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1)
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
针对学科,规定了教学的具 针对学生,明确某一学段应达到 体内容、顺序及其要求。 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
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科的知
识、技能方面应该达到的要 求。
更多地关注学生通过课程内容的
学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区别(2)
(二)是“以教为本”还是“以学为本”
1、目标上,增加“过程与方法”和“情感、 态度、价值观”两个维度
2、内容标准上:以学生学习为主线 3、实施建议上:更好为学生发展服务 (三)是“刚性约束”还是“弹性空间”
四、国家课程标准意义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 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教育 质量的基础性文件。
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知识与技能
所谓知识目标:这里主要指学生要学习的 学科知识(教材中的间接知识)、意会知 识(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信息知识 (通过多种信息渠道而获得的知识)。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学测试和评估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堂PPT)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堂PPT)

• 7~17岁儿童身高的增长低于国际规律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发现,我国男童七年间
身高增长不足0.5厘米,女生则呈负增长趋势。
• 学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课程方案规定小学生要保证每天10小时睡眠,初
中生9小时睡眠。
• 学生学习的愉快体验随年级的升高而急剧下降
2021/3/29
30
3. 学生的学习负担方面
学生课业负担太重、过重 • 7~17岁儿童身高的增长低于国际规律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研究发现,我国男童七年间 身高增长不足0.5厘米,女生则呈负增长趋势。 • 学生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 课程方案规定小学生要保证每天10小时睡眠,初 中生9小时睡眠。
2021/3/29
29
3. 学生的学习负担方面
学生课业负担太重、过重
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2021/3/29
47
二、数学家谈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1.中小学数学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
(2)数学学习具有明显的优势 • 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良好;
2021/3/29
48
二、数学家谈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1.中小学数学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
(2)数学学习具有明显的优势 • 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良好; • 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健康
2021/3/29
校长(%) 74 46 19 17 15 3 3 3 2
1
教师(%) 62 33 17 12
11 8 3 4 4 3
11
教师之间经常谈论的教学话题
60% 50% 40% 30% 20% 10%
0% 1
2021/3/29
知识与技能 解题技巧 智力发展 创造性 情感态度 个性发展

第四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PPT课件

第四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与实施PPT课件
建立教材编写资格的核准制度
人员、经费,编写思路、样章,独创性
完善教材审查制度,
建立审查委员库 初审通过后方可出版、实验
通过实验形成教材选用的民主决策程序
教材评价公告制度 教材选用委员会
12
➢形成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
❖ 教育部:课程总体规划 国家课程门类
和课时 课程标准 评价制度。
❖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本省的课程
江西
西湖 (南昌) 大余 (赣州)
宁夏
灵武市
江苏
锡山 惠山 (无锡)
海南
海口市
辽宁
大连
福建
厦门
重庆
北碚区
广西
柳州城区 玉林玉州区 南宁新城区
陕西
雁塔区 (西安)
9
2、课程改革实验的任务和要求
➢ 围绕六项改革目标,制定实验方案并组织实施;验 证、修订并正式颁发各学科课程标准
➢ 形成教材编写、审定、选用的有效机制 ➢ 形成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 ➢ 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 初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课程不断发展
的评价体系。 ➢ 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
10
➢验证、修订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
学习课程标准 结合教材实验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适应性 根据实验情况各实验区分年度形成对课程标准
的修改建议 2003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 2004年颁布经修订的各学科课程标准
11
➢形成教材编写、 审定、选用的有效机制
交流与合作。
5. 学生特点
5
决策过程
全 面 规 划
广
教育界

征 求
企业界


学术界

第十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12.12)

第十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12.12)

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
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第十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新课程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妥善处理课程的统一 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 管理体制,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实现了集权与放权的结合。 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教材管理制度改革目标:多样化、选择性、高质量
第十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从1996年7月开始,组织了六所高等师范院校的有 关专家研讨并制定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方案,并于1997 年5月在九个省市对城乡16000多名学生、2000多名校长和教师、部分社 会知名人士进行了调查,现行课程方案显示出种种问题:
①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
2.综合性: 整体设臵九年一贯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臵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 3.选择性: 适当减少必修课程的课时比例,增加选修课程的比重。 必修课程中也提供学生自由选学的内容。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十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十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第十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十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十章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知识与技能 课程功能 过程与方法
“输血与血型” “物质的溶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导语:《化学》、《语文》导语 图文并茂:《化学》单元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培训,不上岗”。
25
教科书审查与选用
初步建立新课程的教材管 理制度,已审查通过的新课程 实验教材平均每个学科6~7种。
26
要求在课程改革实验区成 立教材选用委员会,主要由学 校校长、教师、学科专家、家 长代表组成,规范选用委员会 的选用程序,力求教材选用过 程的公正、公开。
27
新课程专业队伍与基地建设
➢ 面向4个省2000多名高中学生家长 和主管科学、技术、文化、宣传等 领域的负责人进行调研
9
国际比较
对北美、欧洲、亚洲等 20多个国家和地区90年代以来 中小学的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了 比较研究。
10
征求意见
➢ 在研制过程中多次向一线教师、教研员、 教育行政人员、大学教授广泛征求意见
➢ 以教育部的名义向中科院、工程院和中国 社会科学院的院士和知名学者征求对新课 程方案及学科课程标准的意见
59
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中教育应全面落 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 与发展的决定》,全面实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所确定的培养目标。
60
在高中阶段特别强调:
➢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省新课程 推进的骨干人员培训
➢ 各实验区负责对参加新课程全体校 长、教师的培训
24
据不完全统计,有16000余人参加了 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培训;有200多万 人参加了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 新课程培训;为372个“国贫县”组织 了有数十万教师参加的新课程培训。
基本实现“先培训,后上岗;不
21
20XX年X月,实验规模扩 大到570个县(区)、市(其 中省级实验区528个),895万 (18%~20%)中小学生进入 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汇报人:2024-01-03•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目录•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课程改革的成效与影响•课程改革的未来展望01课程改革的背景与目标当前基础教育的问题与挑战不同地区、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差距大,影响基础教育质量。

传统课程设置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个性化需求。

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缺乏学生主动参与和创新。

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教育资源不均衡课程设置僵化教学方式单一评价方式片面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评价体系改革的目标与期望01020304构建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科融合和跨学科学习。

结合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更新教材内容,反映时代特征。

倡导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建立多元、开放、动态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改革,提升基础教育整体质量,为学生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提高教育质量改革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培养创新人才改革有助于缩小城乡、地区教育资源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改革能够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适应社会发展改革的重要性与意义02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旨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学生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课程改革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尊重个体差异在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应注重发挥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培养学生的特殊才能和创造力。

发挥学生特长多元智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创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开展实验、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1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刍议第一部分课程改革的目标与背景ﻫ§1、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4、倡导建构的学习5、形成新的课程评价观念6、促进课程管理的民主化和适应性。

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1、强调综合性,克服学科门类过多、相互独立的倾向2、加强选择性,以适应地方学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地区间、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差异)3、确保均衡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规划设计、课时安排、课程内容)。

三、新课程改革在下面要有所突破: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采取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结构3、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课程结构4、高中采取分科课程为主5、农村中学课程内容要为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四、课程决策的方针和改革的支持系统:1、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2、坚持先立后破的方针3、建立强有立的支持系统。

§2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改革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依据:1、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革命3、跨越认知神经学科和教育学科之间的鸿沟。

二、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点:1、信息素养2、统整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课程观)3、多重智力学说与成功智力学说的结合4、家庭学校社会搭建了素质教育的平台。

§3 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趋势与启示一、国外课程改革的理念:1、注重基础学力提高2、信息素养3、创新与开放思维4、价值观与道德教育5、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启示:1、课程目标的制订,强调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价值观与精神、道德的发展2、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方面,关注学生的经验,设置分科与综合课程,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3、课程管理上采用灵活多样的体制。

第二部分课程结构§4重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一、课程类型的价值厘定:1、学科课程、经验课程2、分科课程、综合课程3、传授性课程、研究性课程4、选修课程、必修课程5、隐性课程、显现课程6、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