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完整课件

新生儿期心理发展特点
无条件反射
新生儿具有一些与生俱来 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 射、抓握反射等。
感知觉发展
新生儿的感知觉进一步发 展,能够通过视觉、听觉、 触觉等感知外界事物。
情绪表达
新生儿能够通过面部表情、 声音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 绪状态。
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
• 遗传因素:遗传基因对胎儿和新生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父母的心理特质可能遗传给孩子。 • 环境因素:母体内的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都会对胎儿和新生儿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 营养因素:母体在孕期的营养状况对胎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营养不良可能导致胎儿发育迟缓。 • 干预措施:提供适宜的环境刺激、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进行科学的胎教和早教等,有助于促进胎儿和新生儿心理发展。
参考书目
《儿童发展心理学》、《青少年发展心理学》、《成年发展心理学》等。
02
胎儿期与新生儿期心理发展
胎儿期心理发展特点
01
02
03
感知觉发展
胎儿在母体内便开始发展 感知觉,如听觉、触觉等, 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记忆能力
胎儿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 能够记住在母体内经历的 刺激和事件。
情感发展
胎儿能够感受到母体的情 绪变化,并对此作出相应 的反应。
情感复杂性的增加
随着生活经历和人生阅历的丰富,中年人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复杂 和深沉。
对自我和生活的重新审视
中年人开始对自我和生活进行重新审视,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寻求更深层次的心理满足。
中年危机及其应对方法
寻求社会支持
自我反思与心理调适
通过自我反思和心理调适,重新 认识自我和生活,寻找新的生活 目标和意义。
认知变化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
01
研究0-6岁儿童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02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
理发展的个别差异等。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意义
03
为儿童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帮助教师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心
理原因,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4
研究对象与任务
10
思维发展
思维概述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特点
定义、分类及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的作 用。
包括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 、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等。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因素
如知识经验、语言能力、教育环境等。
2024/1/26
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教育策 略
提供丰富的知识经验、鼓励儿童提问和探 究、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
社会对男性和女性有不同的期望和评价,这导致了一些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形成。这些刻 板印象可能限制了儿童的发展潜力和选择范围,因此应该被打破和消除。
22
06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干预策 略
2024/1/26
23心理健康Βιβλιοθήκη 述1 2心理健康定义
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健康状态,能 够适应环境、积极应对挑战、实现自我价值。
2024/1/26
社会技能
掌握与他人交往的技能, 如合作、分享、轮流等。
社会情感
培养对他人的同情、关心 和爱心,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
14
道德发展
道德认知
理解道德规范和原则,知道什么 是对和错。
2024/1/26
道德情感
培养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如对不 公正行为的愤怒和谴责。
《小学生发展心理学》课件

长期追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揭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03
02
01
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和支持。
促进个性化教育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需求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提高教育质量
关注小学生心理发展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培养心理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特点
定义
01
02
03
04
感知运动阶段
前操作阶段
具体操作阶段
形式操作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认识世界,如抓取、听觉等。
这一阶段孩子开始用符号进行思考,能够进行基本的想象和直观操作。
孩子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能够理解和运用概念和理论。
孩子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但仍然需要具体事物作为支撑。
学习动机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学生的兴趣、目标定向、价值观、家庭和社会环境等。了解和掌握这些因素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给予积极反馈和评价、引导学生设置具体目标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目标定向,加强价值观教育,以及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也是提高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思维训练、创造性的想象力训练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观察力等基本认知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教育因素
自我因素
03
02
01
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和支持。
促进个性化教育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需求优化教育内容和方式,提高教育效果。
提高教育质量
关注小学生心理发展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培养心理健康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特点
定义
01
02
03
04
感知运动阶段
前操作阶段
具体操作阶段
形式操作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认识世界,如抓取、听觉等。
这一阶段孩子开始用符号进行思考,能够进行基本的想象和直观操作。
孩子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能够理解和运用概念和理论。
孩子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但仍然需要具体事物作为支撑。
学习动机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学生的兴趣、目标定向、价值观、家庭和社会环境等。了解和掌握这些因素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给予积极反馈和评价、引导学生设置具体目标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目标定向,加强价值观教育,以及营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等也是提高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思维训练、创造性的想象力训练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观察力等基本认知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教育因素
自我因素
《发展心理学》完整PPT课件

发展心理学
中华心理教育网 蒋艳芳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教学目的: 1、识记发展心理学的定义、个体心理发展、儿童心
理发、系统的观点已经渗透于发展心理学的 研究中。
14
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识记) (一)客观原则。 (二)能动性原则。 (三)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
15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识记)
◆ 纵向研究(少用)
◆ 横断研究(常用)
◆ 纵向与横断相结合的研究(少用)
的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 高尔登。
19
环境决定论,主张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决 定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
2、二因素论即遗传与环境,遗传因素和 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都不能否认。
3、相互作用论,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20
(二)遗传因素作用的可控性与可变性 由于整个生活环境的改变和提高,身高 和体重之类的体征一般会高于亲代。 1、遗传因素不良倾向通过环境防止和 纠正。 2、利用环境促进良好遗传的发展方向。
儿童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有系统的科学, 一般是从1882年儿童心理学创始人德国普莱尔 老祖宗《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算起,这是第 一本较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 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8
(二)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研究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一生全程 的心理发展规律。
2、从儿童心理学向毕生发展心理学的 演变。
12
中华心理教育网 蒋艳芳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
教学目的: 1、识记发展心理学的定义、个体心理发展、儿童心
理发、系统的观点已经渗透于发展心理学的 研究中。
14
第二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识记) (一)客观原则。 (二)能动性原则。 (三)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
15
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识记)
◆ 纵向研究(少用)
◆ 横断研究(常用)
◆ 纵向与横断相结合的研究(少用)
的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 高尔登。
19
环境决定论,主张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决 定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华生,
2、二因素论即遗传与环境,遗传因素和 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都不能否认。
3、相互作用论,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20
(二)遗传因素作用的可控性与可变性 由于整个生活环境的改变和提高,身高 和体重之类的体征一般会高于亲代。 1、遗传因素不良倾向通过环境防止和 纠正。 2、利用环境促进良好遗传的发展方向。
儿童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有系统的科学, 一般是从1882年儿童心理学创始人德国普莱尔 老祖宗《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算起,这是第 一本较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 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8
(二)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研究
1、“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一生全程 的心理发展规律。
2、从儿童心理学向毕生发展心理学的 演变。
12
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教案课件ppt

实践应用
将兴趣和创造力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 ,促进儿童在游戏、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发 展。
05
儿童发展中的问题与干预
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
焦虑症
描述:儿童焦虑症是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过度担忧、 紧张和恐惧。干预措施:认知行为疗法、渐进性放松训练 和家庭支持。
抑郁症
描述:儿童抑郁症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活 力。干预措施: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社会支持。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儿童在自然环 境中的行为来了解他们
的心理发展特点。
实验法
通过控制一定条件来观 察儿童在不同情境下的 反应,以揭示心理发展
的规律。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 了解儿童及其家庭背景 、环境等因素对儿童发
展的影响。
案例研究法
对个别儿童或群体进行 深入的个案研究,以揭 示其心理发展特点和规
情绪表达
鼓励儿童以适当的方式表 达自己的情绪,如通过语 言、绘画等方式来表达内 心的感受。
社会性发展
人际关系
培养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 分享、互助等社交技能。
社会规范
让儿童了解社会规范和行 为准则,如礼貌、尊重他 人等,并引导他们遵守。
社会角色
帮助儿童了解不同的社会 角色,如家庭角色、职业 角色等,并培养他们的责 任感。
重要性
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理解儿童成 长过程中的变化、促进儿童全面 发展、预防和解决儿童发展中的 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阶段
儿童发展通常分为婴儿期、幼儿期、 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少年期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和 任务。
特点
将兴趣和创造力发展融入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 ,促进儿童在游戏、学习、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发 展。
05
儿童发展中的问题与干预
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
焦虑症
描述:儿童焦虑症是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过度担忧、 紧张和恐惧。干预措施:认知行为疗法、渐进性放松训练 和家庭支持。
抑郁症
描述:儿童抑郁症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活 力。干预措施: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社会支持。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儿童在自然环 境中的行为来了解他们
的心理发展特点。
实验法
通过控制一定条件来观 察儿童在不同情境下的 反应,以揭示心理发展
的规律。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 了解儿童及其家庭背景 、环境等因素对儿童发
展的影响。
案例研究法
对个别儿童或群体进行 深入的个案研究,以揭 示其心理发展特点和规
情绪表达
鼓励儿童以适当的方式表 达自己的情绪,如通过语 言、绘画等方式来表达内 心的感受。
社会性发展
人际关系
培养儿童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学会与他人合作、 分享、互助等社交技能。
社会规范
让儿童了解社会规范和行 为准则,如礼貌、尊重他 人等,并引导他们遵守。
社会角色
帮助儿童了解不同的社会 角色,如家庭角色、职业 角色等,并培养他们的责 任感。
重要性
儿童发展心理学对于理解儿童成 长过程中的变化、促进儿童全面 发展、预防和解决儿童发展中的 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阶段
儿童发展通常分为婴儿期、幼儿期、 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少年期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和 任务。
特点
发展心理学皮亚杰认知PPT演示课件PPT53页

第25页,共53页。
第三分阶段(4、5-9个月)
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能用手摸、摆 弄周围的客体。活动不再囿于主体自身,开始涉及对物的 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 作。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发 生了循环关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 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智 慧动作开始萌芽。第三阶段称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系)。
38
第39页,共53页。
具体运算
1
2
1
3
39
back
第40页,共53页。
40
back
第41页,共53页。
类包含
41
back
第42页,共53页。
(四)形式运算
儿童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 种的假设进行推理。它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 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2. 各期特征的出现各人不同(个别差异大)。
3. 四个时期的前后顺序不变。
19
第20页,共53页。
20
第21页,共53页。
感觉-动作阶段 0-2 (sensorimotor)
1. 凭感觉与动作以发挥其图式功能 2.从本能性反射动作到目的性活动 3.物体恒存的概念 4.延后的模仿
前运算阶段
2-7
(preoperationa
6. 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 7. 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
8. 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略有差异,但 先后次序不变。
6 第7页,共53页。
三、关键概念
➢ 图式(Schema;Scheme)
第三分阶段(4、5-9个月)
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能用手摸、摆 弄周围的客体。活动不再囿于主体自身,开始涉及对物的 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 作。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发 生了循环关系,最后渐渐使动作(手段)与动作结果(目 的)产生分化,出现了为达到某一目的而行使的动作,智 慧动作开始萌芽。第三阶段称有目的动作形成时期。
系)。
38
第39页,共53页。
具体运算
1
2
1
3
39
back
第40页,共53页。
40
back
第41页,共53页。
类包含
41
back
第42页,共53页。
(四)形式运算
儿童思维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根据种 种的假设进行推理。它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 绎得出的结论,使认识指向未来。
2. 各期特征的出现各人不同(个别差异大)。
3. 四个时期的前后顺序不变。
19
第20页,共53页。
20
第21页,共53页。
感觉-动作阶段 0-2 (sensorimotor)
1. 凭感觉与动作以发挥其图式功能 2.从本能性反射动作到目的性活动 3.物体恒存的概念 4.延后的模仿
前运算阶段
2-7
(preoperationa
6. 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 7. 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
8. 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略有差异,但 先后次序不变。
6 第7页,共53页。
三、关键概念
➢ 图式(Schema;Scheme)
发展心理学幼儿的心理发展ppt课件

学习问题
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可以通过认知训 练、学习策略指导等方式进行干预,同时家长和 教师也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 的学习习惯来帮助孩子。
THANKS
谢谢
03
独立性
04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幼儿逐渐 表现出独立性,尝试自己穿衣服 、吃饭、上厕所等,不愿意完全 依赖父母。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幼儿开始对周围环境产生浓厚的 兴趣,提问更多,喜欢尝试新事 物和探索空间。
个性发展阶段
无差别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对人和事物 没有明显的喜好和偏爱,没有
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
2-7岁,儿童开始用符号思考,能够进行基 本的想象和游戏,开始学习基本的生活技 能和社会规范。
具体操作阶段
形式操作阶段
7-11岁,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理 解概念和理论,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认知 活动。
11岁以后,个体进入青少年期,开始能够 进行高级的抽象思维和推理活动,具有更 强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
感知觉发展阶段
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
幼儿在出生后的几年内是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这一阶段的发展对于其未来的认 知和行为发展至关重要。
感知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幼儿的感知觉发展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重点。 例如,在视觉发展的阶段,幼儿开始能够区分颜色和形状;在听觉发展的阶段, 幼儿开始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和语音。
初级情绪阶段
幼儿开始能够理解和表达 更复杂的情绪,如生气、 悲伤等。
次级情绪阶段
幼儿逐渐能够理解和表达 更抽象、更复杂的情绪, 如内疚、自豪等。
社会性发展定义
01
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 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 的社会属性、社会认知、社会情 感、社会技能等方面的过程。
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可以通过认知训 练、学习策略指导等方式进行干预,同时家长和 教师也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 的学习习惯来帮助孩子。
THANKS
谢谢
03
独立性
04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幼儿逐渐 表现出独立性,尝试自己穿衣服 、吃饭、上厕所等,不愿意完全 依赖父母。
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幼儿开始对周围环境产生浓厚的 兴趣,提问更多,喜欢尝试新事 物和探索空间。
个性发展阶段
无差别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幼儿对人和事物 没有明显的喜好和偏爱,没有
表现出明显的个性特征。
2-7岁,儿童开始用符号思考,能够进行基 本的想象和游戏,开始学习基本的生活技 能和社会规范。
具体操作阶段
形式操作阶段
7-11岁,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理 解概念和理论,能够进行较为复杂的认知 活动。
11岁以后,个体进入青少年期,开始能够 进行高级的抽象思维和推理活动,具有更 强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
感知觉发展阶段
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
幼儿在出生后的几年内是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这一阶段的发展对于其未来的认 知和行为发展至关重要。
感知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幼儿的感知觉发展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重点。 例如,在视觉发展的阶段,幼儿开始能够区分颜色和形状;在听觉发展的阶段, 幼儿开始能够分辨不同的声音和语音。
初级情绪阶段
幼儿开始能够理解和表达 更复杂的情绪,如生气、 悲伤等。
次级情绪阶段
幼儿逐渐能够理解和表达 更抽象、更复杂的情绪, 如内疚、自豪等。
社会性发展定义
01
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在与社会互 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自己 的社会属性、社会认知、社会情 感、社会技能等方面的过程。
心理咨询师考试《发展心理学》课件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希望品质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意志品质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目标品质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 混乱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能力品质 诚实品质 爱的品质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 恶感
关心品质
智慧、贤明品质
20
第五单元 心理发展的内动力与外动 力的关系
7
第一单元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遗传和环境:遗传决定论(高尔顿)、环境决定论(华 生)、共同作用论、交互作用论。心理发展的动因,本 质问题 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过程 内动力和外动力:内动力:新需要和现水平的矛盾;外 动力:环境与教育。 “关键期”问题: 印刻(劳伦兹)→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不可弥补) →敏感期(错过这一时期,也可弥补,但比较困难)→ 最佳学习期限(维果斯基)
16
第三单元 心理发展的动因
六、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经验: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10个石子) 社会环境 平衡化
17
第四单元 心理发展过程
一、心理发展的连续论 二、心理发展的阶段论 三、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需要具 体内容支持的运算图式
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思维形式摆脱思维内容:关注假言命题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19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
年龄阶段
婴儿前期 婴儿后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少年期 成年早期 成年中期 成年后期
发展心理学教案 PPT课件

相互吸收;研究范围扩大与重点转移)
二、从儿童发展到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形成 1.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 (1)霍尔与《青年期的心理与教育》(1904):年龄范围 扩大到青年期(从出生到成熟);
(2)荣格(C.G.Jung,1875-1961)与成人心理发展研究:中年 心理的发展特点与老年心理(临终心理)的发展特点;
第三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普莱尔的《儿童心理》[1882]是标志。 二、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1、20世纪早期,始于霍尔的复演说,特点是: a、发展是成熟的结果; b、收集描述正常发展的材料; c、弗洛依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兴起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60年代中期 a、阐明和检验解释儿童行为的理论[主要运用弗 洛依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预测、解释儿童的 行为] b、强调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c、偏爱实验室研究[认为自然实验无法控制] 3、60年代中期到现在
参与者的 数量及其 关系
场合(地点)、展开与持续 持续的时间,
诱因或发起 缘由以及 特定情景, 事件发生时
的基本环节以 结束时的
及参与者的 状态,
主要行为和语 对参与者
言
产生影响:
的基本状态
直接与间接/
以及参与者的 主要反应
有益与无益/
范围的大小/ 程度的深浅
根据教育目标 与要求 判断其性质: 有效与无效/ 积极与消极/ 正常与反常/ 可控与失控/ 偶然与必然
2. 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1)准备时期:19世纪后期前的儿童研究(采用
思辩 与经验探讨儿童发展的本质) (2)形成时期:1882-“一战”(采用观察与实验研究
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3)分化时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心理学流派的
二、从儿童发展到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形成 1.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 (1)霍尔与《青年期的心理与教育》(1904):年龄范围 扩大到青年期(从出生到成熟);
(2)荣格(C.G.Jung,1875-1961)与成人心理发展研究:中年 心理的发展特点与老年心理(临终心理)的发展特点;
第三节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历史回顾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普莱尔的《儿童心理》[1882]是标志。 二、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发展
1、20世纪早期,始于霍尔的复演说,特点是: a、发展是成熟的结果; b、收集描述正常发展的材料; c、弗洛依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兴起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60年代中期 a、阐明和检验解释儿童行为的理论[主要运用弗 洛依德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预测、解释儿童的 行为] b、强调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c、偏爱实验室研究[认为自然实验无法控制] 3、60年代中期到现在
参与者的 数量及其 关系
场合(地点)、展开与持续 持续的时间,
诱因或发起 缘由以及 特定情景, 事件发生时
的基本环节以 结束时的
及参与者的 状态,
主要行为和语 对参与者
言
产生影响:
的基本状态
直接与间接/
以及参与者的 主要反应
有益与无益/
范围的大小/ 程度的深浅
根据教育目标 与要求 判断其性质: 有效与无效/ 积极与消极/ 正常与反常/ 可控与失控/ 偶然与必然
2. 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1)准备时期:19世纪后期前的儿童研究(采用
思辩 与经验探讨儿童发展的本质) (2)形成时期:1882-“一战”(采用观察与实验研究
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3)分化时期: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心理学流派的
精品课程《发展心理学》ppt课件

婴儿期(和 学步儿期) (0~3岁)
儿童早期 (幼儿期) (3~6岁)
甚至在较早的几个 周内就表现出学习 和记忆能力;第二 年末,运用符号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发 展;理解和运用语 言的能力迅速发展 成长稳定;体形瘦长, 自我中心思维,但 比例更像成人;常出现 理解他人的能力增 消化和睡眠问题;精细 强;认知不成熟性 动作和大工作技能提高。 导致不合逻辑的思 维;记忆和语言发 展;上幼儿园。
• 4.日托(托儿)所督导(day-care supervisor)对日 托所的学前教育计划进行指导,并对计划在日托 所内的运行负责。 • 5.早期教育工作者(early childhood educator)他们 通常在社区学院从事教学。对早期教育工作者一 般要求有硕士学位,或至少有2年的研究生学习经 历,主修早期教育领域的课程,并在日托所或早 期教育中心接受过有督导的实习训练。 • 6.儿童福利工作者(child welfare worker)他们受各 州/省儿童保护服务机构所聘用,主要是为保护 儿童的合法权益做好有关的服务工作,尤为关注 那些被处置不当的和受虐待的儿童个案。
• 社会性发展:情绪、人格和社会关系的变 化和稳定性。 • 三者相互影响。 • (二)生命分期
• • • • 产前期(怀孕到出生) 婴儿期(和学步儿期)(0~3岁) 儿童早期(幼儿期)(3~6岁) 儿童中期(6~11岁)
• • • • •
青少年期(11~约20岁) 成年初期(20~40岁) 成年中期(40~65岁) 成年晚期(65~ ) 年龄阶段划分的相对性与生理、认知与社 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见下表)
社会性发展
胎儿对母亲声音反 应,形成偏好。 对父母依恋;自我 意识发展;从依赖 到独立的转变发生; 对其他儿童的兴趣 增强;自我概念和 对情绪的理解增强; 自尊的整体性;独 立、主动、自我控 制和自我关怀提高; 性别同一性形成; 游戏更有想象性、 社会性、复杂;常 出现利他、攻击; 家庭仍是社会生活 的中心,但朋友更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理论ppt课件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01
02
03
04
05
皮亚杰的认知发 展阶段理…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前操作阶段(2-7 具体操作阶段( 形式操作阶段(
岁)
Hale Waihona Puke 7-11…12岁以…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 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 操作阶段。每个阶段都有 不同的特征和发展任务, 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 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和完善 。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类文化的基础,它塑造了个体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模式。集体无意识在不同文化 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个体应该尊重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和传统习俗。
02
行为主义学派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
总结词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是一种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它认为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中性的刺激(如铃声)与一个 能够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如食物)多次同时出现后,这个中性刺激也能够引发相同的反应。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认知发展是认知结构的 改变,这种改变是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个基 本过程实现的。同化是指个体把新的信息整 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而顺应是指个体的 认知结构因新的信息而发生改变。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和 顺序性,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和发展任 务。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认知结构不断 发展和完善,从感知运动阶段到形式运算阶 段,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 渡。
安全需求
追求稳定、安全的环境和 保障自身安全的需求。
尊重需求
包括自尊和他尊,即个体 对自我价值的认同和他人
的认可的需求。
01
02
03
04
05
生理需求
满足个体生存的基本需求 ,如食物、水、睡眠等。
《发展心理学》课件

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
纽斯特心理
发展心理学
心理发展论 二因素论 社会学习论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建构主义
过程
连续性 阶段性
动力
内动力 外动力
关键期
婴儿 幼儿
儿童 青春 青年 中年 老年
活动 动作
游戏
学习 学习 恋爱婚姻 家庭工作 适应
关键期 感知觉 母语语法 词汇发展 最快
思维质变
记忆高峰
思维高峰
更年期 退化
思维 感知运动阶段
尝试 前运算阶段 形象(自我中心) 逻辑思维萌芽
具体运算阶段 具体内容上的逻辑
形式运算阶段 去内容、假设演绎
形式、辩证 思维监控
智力
记忆衰退
自我 自我意识1
气质
重塑气质 逆反期1
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2 逆反期2
自我同一性
成熟、稳定 男女同化 人格变化
同伴 依恋
道德
游戏式伙伴
帮助性友谊 前习俗
共享持久友谊
功利/ 好孩子
爱人
好孩子/ 好公民
伴侣
丧失
纽斯特心理
发展心理学
心理发展论 二因素论 社会学习论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 建构主义
过程
连续性 阶段性
动力
内动力 外动力
关键期
婴儿 幼儿
儿童 青春 青年 中年 老年
活动 动作
游戏
学习 学习 恋爱婚姻 家庭工作 适应
关键期 感知觉 母语语法 词汇发展 最快
思维质变
记忆高峰
思维高峰
更年期 退化
思维 感知运动阶段
尝试 前运算阶段 形象(自我中心) 逻辑思维萌芽
具体运算阶段 具体内容上的逻辑
形式运算阶段 去内容、假设演绎
形式、辩证 思维监控
智力
记忆衰退
自我 自我意识1
气质
重塑气质 逆反期1
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2 逆反期2
自我同一性
成熟、稳定 男女同化 人格变化
同伴 依恋
道德
游戏式伙伴
帮助性友谊 前习俗
共享持久友谊
功利/ 好孩子
爱人
好孩子/ 好公民
伴侣
丧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体的 自我调节
作用
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一节
知识点12 维果斯基
2、心理 发展观
低级向 高级 转化
心理 活动 的随意 机能
抽象 概括 机能
新质的 心理 心理 活动 结构 个性化
概述
教学 走在 发展前面
最近 发展区
3、教育 教学 学习
最佳时期
高级 心理机能
低级 心理机能
1、文化 历史
发展理论
语言 符号
第一节 概述
❖ 知识点10 艾里克森的人格
发展8阶段理论 1、婴儿前期(0—2岁)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
望品质。 2、婴儿后期(2—4岁)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
志品质。
5、青少年期(12—18岁)
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 乱,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18—25岁)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 的品质。
❖ 知识点3
婴儿主要动作 1、手的抓握 五指分化 手眼协调 意义……
2、独立行走 婴儿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意义……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知识点4
婴儿 感知觉
发展
习惯化 范式
优先注视 范式
习惯化
去 习惯化
刺激 偏爱程序
轮廓、图形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 知识点5
视觉发展 1、视觉集中 2、视觉追踪 3、颜色视觉 4、对光的察觉 5、视敏度
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 的意义
1、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 的源泉或前提。
2、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 部表现。
3、动作促进了空间认知 的发展。
4、动作促进了社会交往 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 知识点2
动作发展的规律性 1、整体—分化 2、不随意—随意 3、方向性和顺序性 头尾原则 近远原则 大小原则
第一节 概述
❖ 横断研究的优缺点: *样本大,资料多,成本低 *不能研究心理连续变化的 过程以及因果关系 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 知识点5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
❖ 横断研究:短时间内不 同年龄的横向比较。优 点和缺点
*弥补横断研究的缺点。便 于揭示心理发展的稳定期
❖ 纵向研究:长时间内对 同一被是组群定期考查
机制 4、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
原理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 知识点4 发展心理学简史
1、福禄贝尔——“恩物”开发儿童智力的玩具
2、达尔文——《一个婴儿的传略》
3、普莱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1882年《儿童心理》
4、霍尔、比内、格塞尔、施太伦、杜威、皮 亚杰、弗洛伊德、维果斯基等(书)
5、《心理学年鉴〉一书确定了发展心理学的 地位。霍尔、荣格著作
1、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 形成的。
2、阶段性和连续性统一 的观点。
3、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 的发展进程
4、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 。
概述
知识点11 第一节 概述
环行 内 境为 部
因 三元交互 素 决定论
班杜拉的 社会学习 理论
观察 学习
学最 习主 形要 式的
社 会
社会学习理论的特点:
强调行为与认知结合, 突破传统意义的行为 主义
发展心理学
授课人:孙曼莉
第一节 概述
知识点1
❖ 种系发展
动物种系演进过程的
心理发展,称为比较
种系
心理学,动物心过程的
狭
广义
义
个体
种族
发展
发展
心理发展,称为民族 心理学
❖ 个体心理发展
个体从出生到成熟,
再到衰老的整个生命 历程。
第一节 概述
知识点2 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
听觉的发展 1、听觉的辨别能力 2、语音感知 3、音乐感知 4、视听协调能力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 知识点6
1、味觉的发展 2、嗅觉的发展 3、肤觉的发展
和加速期。
。优点和缺点
*样本少,时间长,成本高。 ❖ 二者相结合
取长补短,交叉设计
第一节 概述
❖ 知识点6
❖ 二因素论 主张遗传和环境两
遗传与环境作用
方面都应该考虑,
❖ 单因素论
1、遗传决定论
强调遗传忽视环境。 (高尔顿、霍尔)
2、环境决定论
强调环境忽视遗传。 (华生)
但是两者是孤立存 在的。(施太伦、 吴伟士)
❖ 相互作用论
遗传与环境是相互 依存,相互联系的 ,现今影响最大。
(皮亚杰)
第一节 概述
❖ 知识点7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动作,动作 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是主体自我调节、自我选择的过程。
2、心理发展建构说:图式、同化、顺应、平 衡。(例如:婴儿的微笑……)
第一节 概述
知识点13
柯尔伯格 道德
发展理论
前习俗 水平
习俗 水平
后习俗 水平
1、服从和 惩罚的 道德
定向阶段
2、相对论者 的快乐主义 定向阶段
3、好孩子 定向阶段
4、维护权威 和社会秩序 的定向阶段
5、社会 契约
定向阶段
6、普遍 道德原则 的定向阶段
自我中心
第二节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 知识点1 动作
3、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
第一节 概述
❖ 知识点8 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说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凭借感知和运动来感受外部环境变化。感知动作思 维水平。
2、前运算阶段(2—6、7岁) 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性、未掌握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认知水平处于依靠具体经验支持的逻辑思维水平。 4、形势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1、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3、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 4、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5、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
统一
第一节
❖ 知识点3
❖ 发展心理学研究任务 1、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
发展的基本特征 2、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
发展进程和特征 3、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
3、幼儿期(4—7岁)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
标品质。 4、童年期(7—12岁)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
力品质。
7、成年中期(25—50岁)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 心品质。
8、成年后期(50岁以后)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 感,智慧、贤明品质
第一节
❖ 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 段理论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概述
❖ 知识点9 皮亚杰划分儿童道德认知
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 此阶段尚不能判断直接接受行为结果。 2、他律道德阶段(4、5岁—8、9岁) 此阶段儿童对行为判断主要依据物质结果,不考虑 行为者的动机。道德实在论 3、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 此阶段儿童进行道德判断时个人的良心具有了相对 自主权。道德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