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合集下载

数学课题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数学课题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二、合作探究交流指导
1.体会“面”是平的。
师:老师为你们每组准备了一包礼物,请同学们拿出来看看是什么?找一找它的面,仔细地看一看它们的面是什么样子的,再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发现这些物体的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平平的、光光的。
2.动手操作,体会“面”在“体”上。
(1)师: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平平的面留在纸上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工具,有白纸、橡皮泥、印泥。
(同桌两人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看谁想的方法多。)
(2)学生全班交流,师示范。
生1:可以把物体放在纸上,然后用笔沿着边画下来。(师示范)
生2:把物体按在橡皮泥上,橡皮泥上边就有一个面。
生3:把物体在印泥上使劲按一下,再印在纸上。
二楼会议室二楼会议室二楼会议室学科学科学科数学数学数学年级年级年级一年级一年级一年级课题课题课题认识图形认识图形认识图形教师教师教师参加参加参加人员人员人员教材简析教材简析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拼图欣赏。
动手拼拼。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四、总结评价激励进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一、创境激疑导入新课

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数学组业务学习记录







时间2018年9月
新里镇中心学校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
数学
年级
时间
地点
会议室
主讲人
参加
人员
备课主题




备学生:分析学生背景知识,了解学生的知识预备状态。
备任务:明确学生任务,认真分析教材。
备目标:既要确保数学课堂的效果,又要考虑学生的发展差异。
备检测:注意设计全面的作业.
集体
发言
(讨论)
记录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2、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
会议室
主讲人
参加
人员
备课主题




集体
发言
(讨论)
记录
小结
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把握好教学要求,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
小结
通过集体备课活动,规范课堂教学,是年轻老师共同成长的平台。
新里镇中心学校数学组集体时间
地点

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课题:解一元二次方程备课人:XXX备课时间:XXXX年XX月XX日备课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地解答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和解法,理解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运用韦达定理求解一元二次方程。

四、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课件、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练习题、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回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2. 探究(1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方法,即使用韦达定理。

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学会运用韦达定理求解方程。

3. 拓展(20分钟)结合多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加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课堂练习(1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展示与疑难解答(15分钟)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思路,并对其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与讨论。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总结,激发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意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和应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出良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韦达定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巩固。

同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还可以设置更多的拓展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二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二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教学主题:二年级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参与人员:XXX教学目标和重点: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能够简单地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分数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和图形认识分数的概念,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

2.分数的加减法:通过数学游戏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3.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注意事项:注意调动学生的研究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课题表:除法(一)参加人员:三年级二年级学科数学活动内容: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帮助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教学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研究惯,让他们受到爱研究、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教材说明: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以下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材对解决问题的内容,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编排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再编排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的呈现,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资源,让他们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题、练题插图呈现了数学问题的现实情境,促使学生“走入情境”去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了解信息,通过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就使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一次一次体验成功,并感受除法计算在生活中的价值,使学生在获得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方法的同时,滋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初二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二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二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时间
2023年4月10日
地点
初二数学教室
参与人员
1. 张老师
2. 李老师
3. 王老师
4. 赵老师
活动内容
一、教学内容讨论
1. 现阶段教学进度及难点
目前,我们已完成了实数与代数式的教学,并进入了函数部分。

在讨论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函数的概念和图像的绘制还存在着一
定的困难。

2. 教学方法及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决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更多地使用图形
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同时,我们也会加强对学
生的个别辅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绘制。

二、教学资源分享
1. 教学课件
张老师分享了其精心制作的课件,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图形和实
际例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

2. 习题库
李老师分享了一组针对函数部分的习题库,其中包括了各种难度的题目,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计划安排
我们制定了以下的教学计划:
1. 下周继续进行函数部分的教学,重点讲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绘制。

2. 下下周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结
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我们初二数学组对接下来函数部分的教学有了更明确的计划和方法。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学生将能更好地掌握函数知识。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时间:XXXX年XX月XX日地点:XX高中数学教研室参与人员:XXX、XXX、XXX、XXX备课主题: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与案例分享一、备课目的在本次备课中,我们旨在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案例,探讨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和兴趣。

二、备课内容1. 分享教学方法XXXX老师分享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方法:(按时间顺序逐一列出方法和实施步骤,并加以详细说明)XXX老师分享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方法:(按时间顺序逐一列出方法和实施步骤,并加以详细说明)XXX老师分享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方法:(按时间顺序逐一列出方法和实施步骤,并加以详细说明)XXX老师分享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方法:(按时间顺序逐一列出方法和实施步骤,并加以详细说明)2. 案例分享在本部分,我们分别从不同章节或难点内容中选取了一些典型的案例,讨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和解题技巧,并分享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案例一:解二次方程(详细描述案例内容、解题思路和教学方法)案例二:三角函数应用(详细描述案例内容、解题思路和教学方法)案例三:概率与统计(详细描述案例内容、解题思路和教学方法)案例四:向量(详细描述案例内容、解题思路和教学方法)三、备课总结与反思在本次备课中,我们共同分享了许多有益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对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改进:1. 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优化: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的共享,促进各位老师的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2. 目标明确与重点突出:在备课过程中,我们要更加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的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教学评估与反馈机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建立起完善的教学评估与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四、下次备课安排下次备课将于XX月XX日下午XX时在本教研室进行,备课主题为高中数学考试习题的设计与分析。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2.能识别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其对称轴; 能画出图形的另一半并 使它
成为轴对称图形。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反思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现实 生活的
4密切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美。
教师板演对称轴的画法,强调画对称轴要用点画线。
在信息窗所呈现的轴对称旗帜中任选一行,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2、加强对乘法分配律应用的教学。
由于学生在整数一单兀中已有了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础
,这里
可以引导学生类推。
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中,常出错的往往是乘法分配律。教学时,
要注意分析学
生出错的原因,加强就题说理练习。如,练习二的第4题“
1.5X105”和“1.2
X2.5+0.8X2.5”
都要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但在“1.5X105”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及小数点的处理。
2.理解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1.避免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整数小数点处理方法的负迁移。
2.因数大小的变化与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的确立
由于小数乘法完全可以仿照整数乘法的相应规则进行,
只要点准小数点即可。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我们确定“理
3、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 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图形
难点:确定轴对称图的对称轴,用平移或旋转方法设计简单图 案。
活 动 过 程 摘 要
教学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认识 轴对称”的现象,也进一步理解 轴对称图 形”和对称轴”的含义。

四年级组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四年级组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9.7活动地点四年级办公室记录人×××主持人×××参加人员四年级全体数学教师课题内容亿以内数的认识这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的教一节内容,为后边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及大数的认识打下材基础。

知道生活中有比万大的数,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简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类推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析系,知道数级、数位。

1、借助计数器数数,引出新的计数单位,形象揭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2、注意让学生了解“数位”的意义,体会“位值”的含义。

3、使学生初步体会计数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作用,引出数位顺序表后,通过说出北京市人口数中一些数字表示的含义体活会“位值”的意义。

动4、呈现亿以内数位顺序表,介绍“数级”,让学生利用数位过顺序表说出每个数位上的数表示多少,理解“位值”意义。

程活动时间9.11活动地点四年级办公室记录人×××主持人×××参加人员四年级全体教师课题内容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例 5 教学数的大小比较。

通过呈现2011 年 6 个国家到我国旅材游的人数为学生学习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提供了生动的学习资源。

简教材明确提出:“你会比较两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吗?”,意析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自己探索比较大小的方法。

一、教学中的困惑1、合作交流时应交流什么内容?2、“做一做”第 2 题比较四个数大小,学生会感到困难,如何突破难点?二、修订意见活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探索比较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解决措施过1、教学中,应抓住关键环节组织交流,比如,在独立比较两程个数的大小后,说一说“比较过程和结果”;在交流展示多个比较结果后,说一说“怎样比较大小”等。

2、由复习准备 - 自主尝试、交流 - 讨论、总结 - 练习应用,实现学生的知识经验有效迁移和提升。

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5月17号活动地点:二楼办公室主持人:中心发言人记录人:课题认识角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

学生能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研究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备学法、教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学具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需要准备三角板等。

主备人说课集体备课研讨记录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出示三角尺,引入课题。

老师出示三角尺,引导学生认识角,并询问学生对角的了解程度。

二、探索新知一)认识角1、抽象出几何角通过出示生活中的物体,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概念,并展示角的几何图形。

2、搭一搭学生通过搭建角的形状,加深对角的认识。

3、角的各部分名称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包括顶点和边,并展示角的记法和读法。

4、画角学生通过自己画角的形状,并标出顶点和边,加深对角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发现问题,并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角的过程。

认识角1、摸角并感知角。

教师出示三角板,让学生找出其中一个角,并用手摸一摸。

学生进行活动,教师进行指导。

2、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教师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指名回答。

教师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角的顶点,并指出这个地方叫做角的顶点。

教师再问学生摸到了什么,指出这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教师展示课件,让学生一起看看图中的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几个不同的角,并进行指导。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二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备课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备课地点:二年级数学办公室
参与人员:二年级数学教师团队
1.备课主题: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2.备课内容:
1)教材整体分析:对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
知识结构和教学重点。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3)教学内容与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对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并探讨
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教学活动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方法,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
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备课效果:
1)经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教学目
标和教学方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2)教师们互相交流、分享经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本次备课还激发了教师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
围。

4.备忘录:
1)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建议教师定期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日期:[填写日期]
会议概述
本次集体备课会议旨在讨论小学数学课程相关内容,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促进师资间的交流与合作。

参会人员
- [姓名]:[职务/教资]
- [姓名]:[职务/教资]
- [姓名]:[职务/教资]
(按实际情况填写参会人员名单)
讨论内容
1. 本学期数学教案设计和教材选用建议
2. 数学教学难点与疑惑分享
3. 优秀案例介绍和经验分享
(按实际情况填写讨论内容)
决定事项
1. 下次集体备课时间:[填写时间]
2. 下次备课讲师:[姓名]
3. 配置数学教具:[具体要求]
4. 组织小组研修活动:[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 (按实际情况填写决定事项)
其他事项
- 提醒参会人员准备相关教材和教具
- 鼓励参会人员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教学经验- 提醒参会人员确认下次集体备课时间和地点(按实际情况填写其他事项)
下次集体备课
- 日期:[填写日期]
- 地点:[填写地点]
会议记录者:[姓名]
(记录者填写自己的姓名)
---
以上为本次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请参会人员核对并签字确认。

[空行留给参会人员签字]。

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试卷教案

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试卷教案

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试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数学》第九章第一节《函数的基本概念》,内容包括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基本性质。

具体章节内容为:1. 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2. 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3. 函数的复合、反函数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2. 学会分析函数的图像及其性质,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3. 掌握函数的复合、反函数的概念,能解决简单的复合函数和反函数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的定义、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概念;2. 教学重点:函数的表示方法、图像及其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2. 学具:直尺、圆规、三角板、函数图像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如气温变化、股票价格波动等,让学生感受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2. 新课:讲解函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表示函数,如解析式、列表法、图像法等;3. 例题讲解:以具体函数为例,分析其图像及其性质,让学生学会如何分析函数;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函数表示方法、图像及其性质的理解;5. 知识拓展:介绍函数的复合、反函数概念,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了解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7.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为课后作业布置提供依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函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图像及其性质;2. 板书右侧:复合函数和反函数的定义、例题及其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2)分析函数f(x) = x^2 2x + 1的图像及其性质;(3)已知函数f(x) = 2x,求f(f(x))和f^(1)(x)。

2. 答案:(1)解析式:f(x) = 2x + 1;列表法:x | f(x)|0 | 11 | 32 | 5图像法:略;(2)图像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顶点坐标为(1, 0),对称轴为x=1,最小值为0;(3)f(f(x)) = 4x,f^(1)(x) = x/2。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日期:XX年XX月XX日地点:XX教室主持人:XXX参与备课教师:1. XXX(主题:引入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2. XXX(主题:数列与数学模型)3. XXX(主题: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4. XXX(主题:概率与统计的应用)备课内容:1. 引入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在本次备课中,我们首先讨论了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一致认为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学科。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因此,我们将致力于设计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数学课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数列与数学模型接下来,我们讨论了数列与数学模型的教学内容。

我们认识到数列是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不仅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等领域,还是理解数学模型的基础。

因此,我们将设计一系列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列问题,帮助他们掌握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3. 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随后,我们深入研究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我们强调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同时重点讲解了点、直线和圆的表示方法。

我们一致认为,几何图形的解析表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问题,并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因此,我们将提供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充分应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4. 概率与统计的应用最后,我们讨论了概率与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认识到概率与统计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数学学科,它们广泛应用于保险、金融、医学等领域。

因此,我们将注重培养学生的概率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例和案例演练,让学生掌握概率与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总结:本次备课中,我们讨论了高中数学的重要性,并围绕数列与数学模型、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

我们将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需求,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学生们将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就。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高中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备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参与教师:XXX、XXX、XXX一、备课内容:1. 集合与函数概念2.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3. 三角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4.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5. 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理解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

2. 让学生理解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图像,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算和应用。

3. 让学生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能够进行三角函数的运算和应用。

4. 让学生掌握三角恒等变换的公式和方法,能够进行三角恒等变换的推导和应用。

5. 让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能够进行数列的前n项和的求解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集合间的关系和运算。

2.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3.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恒等变换的推导和应用。

5.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例教学,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运算。

2. 采用图示教学,通过图示引导学生理解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3. 采用推导教学,通过推导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4. 采用习题教学,通过习题引导学生掌握三角恒等变换的推导和应用。

5. 采用归纳教学,通过归纳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

五、教学建议:1. 在讲解集合的概念和运算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在讲解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时,可以采用图示的方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在讲解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可以采用推导的方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范文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范文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范文一、活动基本信息。

活动主题: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探讨。

活动时间:[具体日期和时间]活动地点:[详细地点]参与人员:小学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

二、活动目标。

1. 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

2. 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3. 探讨创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活动过程。

# (一)开场(轻松幽默开场,活跃气氛)主持人(数学教研组长李老师):“各位数学大侠们,咱们今天又聚在一起开始‘华山论教’啦!看看咱们怎么把小学数学这门‘武功秘籍’更好地传授给咱的小徒儿们。

”大家哄堂大笑,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 (二)教材分析。

1. 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张老师)张老师:“我先来说说一年级的教材哈。

这一年级的数学啊,就像是给小娃娃搭积木,一块一块基础得很。

像认识数字这块,那些个1、2、3,在咱眼里简单得很,但对小娃娃们来说,就像发现新大陆。

特别是数字的书写,那歪歪扭扭的,咱可得费不少功夫纠正。

还有比大小,那些个‘>’‘<’符号,小娃娃们老是搞混,就像在玩绕口令似的。

我觉得这部分教学重点就是让孩子们能清晰地认识数字、理解数的概念,难点就是符号的运用和数字书写规范。

”其他老师纷纷点头,王老师打趣说:“是啊,我每次看他们写数字,都像看天书一样,那小指头捏着笔,写出来的数字就像在跳舞。

”大家又笑了起来。

2. 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刘老师)刘老师:“三年级可就有点小挑战咯。

这时候开始学乘除法了,就像给孩子们开了个小‘智慧迷宫’。

比如说乘法口诀,背起来容易,但在实际做题的时候,有些孩子就转不过弯来。

还有那个除法的竖式计算,格式啊、步骤啊,错得五花八门的。

我感觉教学重点就是让孩子们熟练掌握乘除法运算,难点在于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且能灵活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

”赵老师补充道:“没错,就像那个应用题,问平均每个小组多少人,有些孩子就直接瞎写,根本没搞懂除法在这里的意义。

2024年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试卷教案

2024年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试卷教案

2024年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试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数学》七年级下册,具体章节为第三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详细内容包括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解法。

2. 学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教材、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小明的年龄比小红大3岁,小明的年龄是多少?”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引出不等式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不等式的定义及性质。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不等式的定义及性质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4.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不等式:2x 3 > 5。

(2)解不等式组:x 2 > 0,3x + 4 < 10。

(3)实际应用题:小华比小刚高10厘米,小华的身高是多少?答案:(1)x > 4(2)2 < x < 2(3)小华的身高为y厘米,y > 小刚的身高 + 10厘米。

2. 作业要求(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认真检查,确保解答正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讨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记录表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记录表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记录表XXX二〇一五学年第2学期集体备课记录组别:三年级数学组任课教师:216年2月XXX集体备课记录时间年级备课内容2016年2月29日三年级地点备课组长办公室科目出席人员数学三年级下册备课计划制定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完整的数学表达为研究主线,以二年级数学组为单位进行,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谈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深入开展教学创新,将创新思维教学引入课堂同时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集体备课,每学期不少于7次,时间为每周一下午放学后,每次集体备课时间不低于40分钟。

2.备课组长提前一周确定中心发言人,由中心发言人准备集体备课的内容。

3.中心发言人在集体备课前深入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反复阅读教学参考书及有关资料。

详细介绍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前后联系,单元教学目的,每课课时分配,三维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重点放在备教学设计上,研究课堂教学结构,研究课堂教学环节,研究教学手段的利用,研究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方法等。

力求教学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教学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组内每位教师主动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己见,充分会商研究,推出改进意见。

(会商教学进程中碰到的各种教学问题,交流教学经验,取长补短)。

5.中心发言人综合大家意见,改进教学设计,供本组全体教师参考。

6.其他教师在这一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实施、修改、补充、总结和反思,终究形成对某一教学内容的最优秀的教学设计。

7.集体备课结束后做好记录。

单元第二单元第三单元主讲人主备课文指导思想具体措施《平移和旋转》电影院《有多重》《面积》《分一分(二)》具体安排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小小鞋店》XXX集体备课记录时间年级备课内容2016年3月18日三年级地点备课组长办公室科目出席人员数学第二单元主备:《平移和旋转》1.借助折一折,看一看等操作活动,体味轴对称图形的特性;认识轴对称图形,能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对称轴;能直观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格2

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格2

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格2
这是数学集体备课记录表格2,用于记录备课过程中的内容、讨论与探讨以及思考与解决方案。

在每个日期下填写相关信息。

请根据备课的具体内容,填写相应的列,以记录备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和讨论。

在"内容"列中填写备课要点、教学内容或题目;在"讨论与探讨"列中记录备课教师之间的讨论与分享;在"思考与解决方案"列中记录备课过程中的思考和提出的解决方案。

通过使用这个表格,可以让备课团队更有组织地进行教学资源的分享和讨论,提高备课效率、准备教学内容,以及解决备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请注意,此文档是根据您的要求提供的范例,并不包含实际内容。

请根据您的实际需要填写相关信息。

---
{conten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比较角的大小
3 / 7
1、玩一玩
师:老师今天还做了一个角,老师的这个角还会变呢?这个角能变大变小,我们把这个角叫做“活动角”。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玩这个活动角呢?
布置游戏要求:拿出活动角,边玩边思考:要使角变大,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要怎样?(抽同学来演示)
2、我们怎么让角变大变小的呢?
合拢角的两边,角就变小;拉开角的两边,角就变大。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一个顶点,两条边)
(2)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用给角起名字的方法来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4、画角
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角?把你画的角标上顶点和边,并且给它改个名字,看看它应该记作什么(师边看边指导)
5、画角时应该注意:先画顶点,再画边
6、练习
判断下面图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二)认识角
1、摸角并感知角.
师:刚才同学们说三角板上有角,老师出示三角板,请学生找出三角板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2、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请你们用手摸一摸这个地方,是不是有同样的感觉?
(指名回答)
师:我们就把这个地方叫做角的顶点。(课件展示)
师:你还摸到了什么?
师:我们把这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师:一起来看看,图中的这些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让学生发现结果)
(三)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你能在纸上画几个不同的角吗?
学生活动,教师做好指导。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找一找自己的周围,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看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让学生找找(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哦,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角呢。
【设计意图: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激起学生学习数学,发现问题的兴趣,进一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教学学具
多媒体教学软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等。
主备人说课
集体备课研讨记录
2 / 7
教学过程设计
(初稿)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三角尺,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出示三角板)
师:你知道,三角板为什么叫做三角板吗?(预设:因为它有三个角。)那你知道什么叫做角吗?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角。(课题:认识角)
师:如果把这些实物上的角搬下来,就成了下面的图形角。(课件出示抽象出角)
师:像这样的一些图形,就叫做角。
2、搭一搭
你能用你的小棒搭一个角吗?同桌互相评一评对不对(师巡回指导)
3、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老师画了一个角,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1)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板书)
直直的,我们叫它“边”(板书)
备学法、教法
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2、通过找一找、做一做、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有大小。
3、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2.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 / 7
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5月17号活动地点二楼办公室
主持人
记录人
中心发言人
课题
认识角
主备人说课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角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那我们欣赏一些图片,它就藏在这些图片中,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课件出示一些实物图,闪烁“角”的部分,引导学生欣赏,
它是谁呀?(是角)这些物体中都有角,谁愿意到前面指出它。
【设计说明:课的引入从学生熟悉的图片知识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及好奇心,这种方式很新颖、活泼,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让学生说说角的画法,并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角,并标出它的顶点和边。
师:下面老师再来画一个角,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教师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点出一点)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
这两个角中,你更喜欢谁呢?
(指名回答)
5 / 7
师:为了便于区别这两个角,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个名字。比如第一个角,我们可以在角的两边张口的地方,用一个小“)”线把两条边连起来,然后在它的后面写上数字1。我们把这个角记作:∠1,读作:角1。(教师板书)
2、延伸:回家后向爸爸妈妈展示你今天所学到的本领,找出生活中物体上的角,并指给他们看,好吗?
4 / 7
教学过程设计
(定稿)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和你们玩个游戏叫比比谁的反应快,老师这里有一些箭头,当老师兯它们贴在黑板上时,你们要用手指出与她相反的方向,你们听明白了么?咱们试试吧!
师:同学反应真快,但是你们观察一下刚才给我们指出方向的这些箭头的图形是什么?角就是我们这节课我们认识的新朋友。
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总结: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叉开的程度(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3、比一比
(1)你能看出上面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为什么?
(2)比较两个三角板的大小
三、课堂练习
1、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
2、一张正方形纸有4个角,如果有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师:我们先来摸一摸角,说说你摸到的是角的什么样的?(预设体会:角是直的,是尖尖的。)
师:你还能在三角尺上找到其他角吗?(同桌相互指一指)。
二、探索新知
(一)认识角
1、抽象出几何角
(课件演示:出示剪刀、三角尺、闹钟等物体中的大小不同的角)从生活中的物体表面抽象出角。
师:谁能找出这些物体中的角?学生一个一个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