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复习资料
古生物复习资料古生物学是研究地史时期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
以化石为对象,研究古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生态、地理及地史分布和演化发展规律。
(古生物学以化石为研究对象,是研究地质时代中的生物及其发展演化规律的科学。
)地史学以化石为对象,研究古生物的形态、构造、分类、生态、地理及地史分布和演化发展规律。
地史学研究内容包括生物发展史、沉积发展史和地壳运动发展史。
化石:指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遗迹。
(具备生物特征:形状、结构、纹饰、有机化学成分、生活活动痕迹等。
或者具有生命活动信息:生物遗迹、遗物、工具等。
)假化石与化石相似,但与生命活动无关,主要是矿物集合体、泥裂、砾石、矿质结核、树枝状铁质沉积物等。
如姜结石、龟背石、鹅卵石等。
古生物的时间界限:距今大约1万年左右,即全新世以前化石形成的条件:1.生物本身的条件1)生物硬体矿化硬体矿化程度矿化组分比较稳定的是方解石、硅质化合物、磷酸钙等不太稳定的是霰石、含镁方解石2)有机质硬体如几丁质薄膜、角质层、木质物等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即生物死后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物理条件、化学条件、生物条件3.埋藏条件:与埋藏的沉积特性质有关圈闭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沉积物一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生物软体部分,如松脂、冰川冻土等具孔隙的沉积物中的古生物尸体易被破坏基底上的内栖生物,以及一些表栖生物也能破坏沉积物内的生物遗体。
4.时间条件l 埋藏前的暴露时间l 及时埋藏有利于形成化石l 埋藏后不被再挖掘出来l 石化作用时间l 经过地质历史时间的成岩石化作用l 短暂、近期内的生物埋藏不成为化石5.成岩石化条件l 埋藏的尸体与周围的沉积物一起,在漫长的地史成岩过程中,逐步石化,形成岩石的一个部分l 沉积物固结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用、结晶、作用都会影响化石的石化作用和化石的保存石化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
古生物学复习提纲
《古生物学》复习提纲一总论1.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地质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以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
标准化石:分布局限、演化快、特征明显、延续时间短、具有较强的地质年代意义的化石称为标准化石,其是地层划分、对比的重要依据指相化石:分布广、狭适性、能过明确指示生物生活环境的生物化石2.单名法:用一个拉丁文或拉丁化文字来表示生物分类单元的学名二名法:任何一个物种的正式学名由其归属的属名加自身的种名构成。
三名法:在属名和种名之后再加上亚种名优先律:任何分类单位的正确有效名称是最早正式发表的名称。
3.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化石的形成条件与化石不完整性(地质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化石的形成过程与化石不完整性(从生物群死亡群 埋藏群 化石群的变化)4.试述化石的保存类型:●实体化石:生物遗体保存的化石(1)未变实体化石:生物遗体未经显著变化(2)变化实体化石:生物遗体经过一定的石化作用●模铸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生物体的印模和铸型物。
根据化石与围岩的关系分成4类: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核化石、铸型化石。
●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
●化学化石:分解后的古生物有机组分(如脂肪酸、氨基酸等)残留在地层中形成的化石。
5.化石化作用:从遗体埋藏开始,经历一系列变化成为化石的作用。
1)矿质充填作用:生物硬体组织中空隙,被矿物质沉淀充填,生物硬体变得致密和坚硬。
2)置换作用:生物体原来组分被溶解,并被外来矿物质交代置换,如硅化、钙化、黄铁矿化等3)碳化作用:生物遗体中不稳定的成分分解和挥发,留下较稳定的碳质薄膜保存为化石6.适应趋同:指一些类型不同,亲缘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形体上变得相似,不对等的器官也因适应相同的功能而出现了相似的性状。
适应辐射:分类位置相近的生物,由于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发生的形态分化7.试述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底栖:指生活在水层底部,经常离不开基底的生物,包括表生生物和内生生物。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古生物学理论1.古生物学概念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
化石定义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生命活动的遗迹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物分子。
化石保存条件有哪些化石形成条件:1)生物本身条件(硬体、矿物成分)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生物方面要求水动力弱,还原条件,细菌分解作用少、酸碱性)3)埋藏条件(埋藏快、沉积细、搬运短、泥质)4)时间因素(时间长)5)成岩条件(压实与重结晶作用)化石保存类型包括哪些化石的保存类型:1)实体化石:指经石化作用保存下来的全部生物遗体或部分生物遗体化石(包括不完整实体和完整实体)2)模铸化石:指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的印模和铸型印痕化石:生物遗体陷落在细粒碎屑或化学沉积物中留下来生物软体的印痕印模化石:即生物硬体在围岩表面上的印模,包括外模和内模核化石:即生物结构形成的空间或生物硬体溶解后形成的空间,被沉积物充填固结后,形成与原生物体空间大小和形态相似的实体,包括内核和外核铸型化石:是当贝壳埋在沉积物中已形成了外模和内核后,壳质全部溶解,并被后来的矿物质填充所形成的化石3)遗迹化石:指保存在岩层中古代生物生活活动留下的痕迹和遗物4)化学化石:地史时期生物有机质软体部分虽然遭受破坏未能形成化石,但分解后的有机成分,如脂肪酸,氨基酸仍可残留在岩石中化石化作用定义化石的石化作用是指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遗体在成岩过程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形成化石的作用化石化作用类型有哪些石化作用类型:1)矿质充填作用 2)置换作用 3)碳化作用2.古生物的分类等级由大到小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5界分类系统包括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3.国际命名法规-------双名法(P26)4.小壳动物群含义小壳动物群:在灯影组顶部,以小壳动物的出现做为寒武系的底界,为第一个带壳动物群埃迪卡拉动物群含义埃迪卡拉动物群:呈印痕状态保存,无硬体骨骼或外壳,一般称为裸露动物群(P279)5.生态因素包括哪些光、温度、水、海拔高度和水体深度、基底、化学因素(大气成分、水中盐分、酸碱度)、生物因素(P333—P334)水生生物的生活方式包括底栖生物(固着、移游、孔栖、埋栖)、游泳生物、浮游生物、假浮游生物6.古生物学在地质学中的意义7.已灭绝的海洋生物类别举例5个蜓类、四射珊瑚、菊石、三叶虫、笔石、横板珊瑚、智利贝纲等8.双壳与腕足的区别双壳类与腕足类的对比双壳腕足1)单壳两侧不对称两侧对称2)双壳大小一般相等、对称两瓣大小不等、不对称3)双壳分左右壳分背腹壳4)对称面位于两壳接合面垂直于两壳接合面5)固着构造足丝肉茎6)齿与齿窝在每个壳上间列分布于不同的壳上齿在腹壳齿窝在背壳7)韧带有,司开口无,壳的开闭靠闭肌8)孔洞有足丝缺口,无肉茎孔无足丝缺口,有肉茎孔9)外套线有无10)生活环境海水、半咸水和淡水海水古生物学分论1.蜓目1)蜓的归属原生生物界—肉鞭毛虫门—有孔虫纲—蜓目2)蜓的分布时代早石炭世晚期—二叠纪末、二叠纪极盛(石炭纪至二叠纪)3)生活环境水深100米左右热带或亚热带平静正常浅海4)生活方式浅海底栖5)蜓的基本构造(至少5个)基本构造:初房:最初形成的房室房室:初房之后形成的房室壳圈:在个体增长过程中,房室绕一个假想轴旋转,每个旋转一圈为一个壳圈旋壁:壳圈上各房室外部壳壁相连接的部分称旋壁隔壁:旋壁在增长过程中向里弯折的部分旋脊:通道的两侧各堆积起一个旋向的突起物拟旋脊:介于列孔之间各旋向的堆积物隔壁褶皱:隔壁在壳体的两极,弯曲折叠形成通道:每个隔壁的中央底部留一个通孔,借以沟通房室列孔:每个隔壁下部有一排小孔6)F usulinella(小纺锤蜓)的特征(素描形态构造特征,并标注主要构造名称)壳体纺锤形。
古代生物学专业知识点总结
古代生物学专业知识点总结古代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古代生物的学科,主要研究古生物的起源、进化和演变,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古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化石、古代生物体化石、遗传物质等。
下面是古代生物学专业的知识点总结:一、古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 古生物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古代生物学是研究古生物的发展和演化的学科,起源于18世纪中期。
19世纪和20世纪的古代生物学迅速发展,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研究领域得以拓展。
2. 古生物的分类学:古生物的分类分为古植物学和古动物学,古植物学主要研究真核植物、藻类等植物化石,古动物学主要研究古动物体化石。
3. 古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古生物的方法主要包括直接观察化石、化学分析、地层学分析、石头实验等多种手段。
二、古代生物学的理论基础1. 进化论:生物的演化和起源是古代生物学的研究重点。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物种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机制演化而成的,进化论成为了生物学的一支重要理论。
2. 古生物地层学:地质学的发展对于古代生物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各种地质方法的应用,可以确定生物化石的地层分布和年代。
3. 生物地理学:生物的分布和生态环境对于古生物的发展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生物地理学的研究为古代生物的演化和分布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三、古代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 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了解化石的形成和保存方式,有助于研究古生物的生态环境和演化历程。
2. 化石的分类和鉴定:对于不同种类的化石的分类和鉴定,是古代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工作,包括对古植物和古动物的分类鉴定。
3. 化石的地层分布和时代确定:通过地层学的方法确定化石的地层位置和所处的时代,有助于了解古生物的演化历史。
4. 古生物的演化和起源:研究古生物的演化和起源,包括各种古生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演化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5. 古生物的生态环境:通过化石的分布和生物地理学的方法,可以了解古生物所处的生态环境,这对于了解古生物的演化和生活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生物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5分,共12分)1.古生物学;古生物学是地质学与生物学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研究地质时期生命起源与演化的科学。
课程内容包括:①理论古生物学,主要讲述生物分类、生命起源与生物演化和绝灭等基本理论;②门类古生物学,主要介绍各种化石的基本特征、分类与地史分布等,这对于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恢复古环境以及研究地壳的演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①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构造、分类、个体发育和系统发生、生物演变和环境适应,乃至生物的生理和生物化学等;②研究古生物的地质时间含义、古生物的兴衰与迁移、古生物地理以及古生物与能源、矿产等。
2.地史学;地史学也称历史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地质历史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包括地球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的形成,演化历史和不同圈层(包括宇宙圈)间的耦合关系;在空间上已经扩大到了全球大陆,海洋和深部岩石圈,在时间上已经追溯了40亿年左右。
地史学是一门涉及了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历史性均很强的学科。
3.化石指保存在沉积地层中,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的遗体、遗迹以及古生物残留的有机组分。
4.标准化石指那些演化速度快、地理分布广、数量丰富、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化石。
利用标准化石不仅可以鉴定地层的时代,也可以用于地层的年代对比。
5.实体化石指生物的遗体或其中一部分保存为化石。
可分为未变实体化石和变质实体化石。
6.遗迹化石指古代生物生活时期在生活场所留下的各种痕迹。
如足迹、粪便、潜穴等7.模铸化石指古代生物遗体在沉积物或围岩中留下的印模和复铸物。
常见的有:外模-生物外表特征保留在围岩上的印模;内模-生物内部特征保留在围岩上的印模;内核-生物遗体中空部分的充填物;复形-生物遗体溶失及其内部空间的充填物;铸形-生物遗体溶失被其它物质注入。
8.物种物种,简称“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
物种是互交繁殖的相同生物形成的自然群体,与其他相似群体在生殖上相互隔离,与其它生物不能性交或交配后产生的杂种不能再繁衍。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古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演化历史的学科,旨在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发展和消失过程。
以下是一些古生物学复习资料,供有需要的人学习复习。
1. 古生物化石古生物的化石是研究古生物学的重要依据,它们包括遗骸、骨骼、牙齿、壳体、树干、植物化石等。
通过制备化石标本,古生物学家可以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大小、食性等方面的信息,进而推断生物的生态环境、行为和演化关系。
2. 生物演化生物演化是古生物学的核心内容,它以各种化石证据为依据,探讨生物的产生、变化和消失等问题。
生物演化包括宏观演化和微观演化,宏观演化研究物种和群体的形态、生态环境、地理分布以及地质时期的演化规律;微观演化研究基因和分子水平的变化和演化机制。
3. 古生物分类学古生物分类学是研究古生物分类和系统发生关系的学科,它是古生物学的基础。
古生物分类学的分类方法不同于生物分类学,它着眼于化石形态结构,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将其分为各个类群。
同时,古生物分类学还研究不同类群之间的演化关系,如建立化石脊椎动物的系统发生树等。
4. 古生物地理学古生物地理学是古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古生物的地理分布和演化规律。
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古生物群体的异同,可以推断古代大陆的地质历史和地理环境,进而了解古生物的适应性演化和分布规律。
5. 古生态学古生态学研究古生物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关系,它是综合了地质学、古生物学、生态学和地球化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
通过研究古生物群体的组成结构、食性和生境特征,可以重建古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和演化历史,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破坏原因。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古生物学复习资料,希望本文能为想要学习古生物学的人提供一些参考。
《古生物学》课程复习重点
《古生物学》课程复习重点(64学时)(2013)1 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古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古生物学的分支学科;化石的定义及其属性分类;化石形成的一般条件、石化作用方式、化石记录的不完备性及其科学意义;化石的保存类型:实体化石、模铸化石(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核化石、铸型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
2 古生物的分类和谱系古生物的分类原则和方法:综合分类学、数值分类学、分支系统学,自然分类、人为分类;古生物的分类等级;种的定义和古生物种的特点,地理亚种和年代亚种;古生物的命名法则,单名法、双名法、三名法、优先律;模式种、模式标本(正模、副模);拉丁语缩写词:cf., aff., gen. nov., sp. nov., sp., sp. indet.的含义;生物的分界,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的主要特征及其化石代表,原核生物、古地菌、蓝细菌、叠层石;原生物生物界的主要特征及其化石代表,藻类(沟鞭藻、疑源类、颗石藻、硅藻);真菌界的主要特征及化石代表,地衣;植物界的主要特征;动物界的主要特征及分类谱系,海绵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古杯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苔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棘皮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3 原生动物蜓类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有孔虫目纲的一般特征及分类;蜓类的主要特征及研究方法;蜓壳的基本构造:旋壁、旋轴、房室、隔壁及副隔壁、壳圈、旋脊和拟旋脊、列孔、通道和复通道,蜓壳切面及其所观察的构造,旋壁分层及其类型;蜓类演化趋向;蜓类生态和地史分布;代表性化石:Ozawainella, Fusulina, Fusulinella, Palaeofusulina, Schwagerina, Neoschwagerina。
4 腔肠动物门珊瑚纲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及分类;腔肠动物两种体型;珊瑚纲的主要特征与分类;珊瑚虫与珊瑚体;珊瑚体构造:隔壁、横板、泡沫板、鳞板、中柱、中轴;单体珊瑚和复体珊瑚外形;年轮。
四射珊瑚内部构造切面及构造组合(带型):纵列构造、横列构造、边缘构造、轴部构造;隔壁的发生过程及内沟形成;地史分布。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
期末古生物学复习资料1、古生物学:研究全新世以前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
2、化石:保存在岩石中的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分为遗体化石和遗迹化石。
3、古生物:生活在距今一万年以上的生物,一万年以内是考古学和现代生物学研究的范畴。
4、标准化石:演化快、地理分布广泛、特征明显、数量丰富,易于识别的化石。
5、指相化石:形成化石的生物常只分布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常能指示某种特定环境条件的化石。
6、试论述化石记录保存的不完备性:化石的形成需要严格的形成条件和保存条件,从形成条件来说,生物化石的形成条件包括生物自身条件(最好有硬体)、埋藏条件(细粒碎屑物掩埋)、时间条件(迅速掩埋此后没有暴露,长期埋藏,长期石化)、成岩条件(经历一定程度、不很严重的压实和重结晶作用)。
从保存条件说,生物遗体必须经过长期埋藏且此后未暴露,处于还原条件下,未经生活的动物吞食和微生物的破坏。
因此,只有很少一部分生物死亡后能够形成化石,已经形成的化石又会经过自然界的地质作用(构造变形作用、风化作用等)的破坏,人类已经发掘的化石只占已经形成的化石的一小部分,未发掘的化石还在经历地质作用的破坏,所以化石记录保存是不完备的。
7、石化作用:使古生物遗体改造为化石的作用。
(1)充填作用:生物硬体的内部孔隙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充填的一种石化作用。
使硬体致密坚硬,质量增加,保持硬体原来的特征。
(2)交代作用:生物硬体的成分被地下水溶失,随后被外来矿物质充填的一种石化作用。
能保持原有的化石形态和结构,如硅化木。
(3)重结晶作用:组成生物硬体的矿物,在地热和地层压力的影响下,发生脱水、晶体变粗、晶格转化或离子析出而造成的一种石化作用,是最普遍进行的一种石化作用。
(4)升馏作用:生物硬体中的H、O、N等组分在地热的作用下挥发转移散失,只留下黑色炭质残余。
这种化石通常为黑色,质软,易磨损。
8、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生物体的结构和构造由简单到复杂,生物种类由少到多,生物类型由低等到高等,生物的生活环境由海生到陆地到空中。
古生物学复习重点总结
⊙总论:一、古生物学(概念)-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
其范围应包括各个地史时期的地层中保存的一切与古生物有关的资料。
二、化石(概念):指保存在各地质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三、化石的保存条件:1、生物的自身条件。
需要有能够保存下来的硬体,以矿质硬体为佳。
软体不利于保存。
1)矿化组分:比较稳定的是方解石、硅质化合物、磷酸钙等。
不太稳定的是霰石、含镁方解石。
2)有机质硬体:如几丁质薄膜、角质层、木质物等。
2、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
(1)物理条件:如高能水动力条件下生物尸体易被破坏;(2)化学条件:如水体pH值小于7.8时,CaCO3易于溶解;氧化环境中有机质易腐烂;(3)生物条件:如食腐生物和细菌常破坏生物尸体。
3、埋藏条件。
(1)需要有利的环境,能迅速地将生物埋藏起来,并且不遭受其他因素(如地下水)破坏。
(2)与埋藏的沉积物性质有关:圈闭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沉积物。
(3)一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生物软体部分,如松脂、冰川冻土等。
(4)具孔隙的沉积物中的古生物尸体易被破坏。
(5)基底上的内栖生物,以及一些表栖生物也能破坏沉积物内的生物遗体。
4、时间条件。
1)埋藏前的暴露时间:及时埋藏有利于形成化石;埋藏后不被再挖掘出来。
2)石化作用时间:需要一定的时间,使生物进行石化作用过程。
3)经过地质历史时间的成岩石化作用。
短暂、近期内的生物埋藏不成为化石。
5、成岩石化条件。
埋藏的尸体与周围的沉积物一起,在漫长的地史成岩过程中,逐步石化,形成岩石的一个部分。
石化作用: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
沉积物固结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化石的石化作用和化石的保存。
四、化石的保存类型:(一)实体化石(指地史时期中保存下来的生物遗体,为生物遗体的全部或某一部分,多为骨骼部分):1、未变质实体(这类化石很少,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保存。
古生物复习资料
1、命名优先律:生物的有效名称应符合国际生物命名法规,以最早正式刊出的名称为准,后起的名称则作为同义名而废弃。
2、孢粉分析:孢粉分析即把地层中的化石孢粉用物化方法分离出来,进行鉴定、统计、绘制孢粉图表,并分析其在地层中的变化规律进行地质解释。
3、遗迹化石:是保留在岩层中的生物在生活活动中留下的痕迹或遗物所形成的化石。
4、模铸化石:古生物遗体在围岩中保留下来的痕迹或复铸物分为:(1)印痕化石(2)印模化石(3)模核化石(4)铸型化石5、丰度:指一个种内个体数量的多少6、相关变异(相关律):随着环境变化,为适应环境,生物某种器官发生变异同事导致其他器官也随之变异。
7、化石化作用:生物遗体或遗迹从埋藏到变成化石发生的变化都称化石化作用。
8、矿质填充作用:生物硬体的空隙被地下水中的矿物主要是碳酸钙充填,结果使生物硬体变得比原来致密坚硬,而且沉重了,原来的结构并不被破坏.9、叠层石:生物成因的沉积建造:是由藻类(以蓝藻为主)捕获和粘结沉积颗粒而形成层状的(一层叠一层或一层套一层)生物沉积构造。
10、先驱化石:生物发生初期保存下来的化石。
11、孑遗化石:物种在绝灭前残留下的少数个体所形成的化石。
12、置换(交代、交替)作用:即生物硬体中原有成分被溶解,所留空隙又被其它矿物质充填逐步代替的,如果溶解和交替速度相等且以分子形式相互交换,原来硬体的微细结构尚可以保存。
13、指相化石:指能够反映某种特定的环境条件的化石。
14、笔石页岩相:黑色页岩,所含化石几乎都是浮游笔石,为缺氧、海水宁静、含硫量高的滞留还原海盆。
15、化石:指通过自然作用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或遗迹以及生物成因的残留有机分子。
16、趋同:亲缘关系远,为适应相同的环境而具有相似的外形。
17、化学化石: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体分解而成的有机物,这些物质没有形状,但有一定的有机化学分子结构。
18、升馏作用:生物遗体被埋藏后,由于地热作用,不稳定成分被分解,可挥发物质挥发消失,仅留下碳质薄膜被保存下来。
古生物复习资料
古生物复习资料第一篇古生物学基本理论古生物学就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得生物界及其发展得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各地史时期地层中保存得生物遗迹与遗迹,以及一切与生命活动有关得地质记录。
第二章化石得形成,分类及研究意义第一节化石及其形成过程①化石(概念):指保存在各地质时期岩层中得生物遗体与生命活动得痕迹。
古生物学得研究对象就是化石。
强调以下三点:(1)生物特征(形态、结构、文饰、成分、或活动得痕迹)(2)地质历史时期(1万年以后,与文物相区别)(3)岩层中(非现代沉积层)②化石得保存条件:(1)生物本身得条件具硬体得生物保存为化石得可能性较大,软体不利于保存。
其次,具角质层、纤维质与几丁质薄膜得生物,如植物得叶子等。
(2)埋藏条件需要有利得环境,能迅速地将生物埋藏起来,并且不遭受其她因素(如地下水)破坏。
要素就是埋藏快、沉积物细、搬运短。
(3)时间因素生物遗体或其硬体部分必须经历长期得埋藏,才能随着周围沉积物得成岩过程而石化成化石。
(4)成岩作用得条件只有在压实作用小,且重结晶作用轻微得情况下,才能保存完好得化石。
③化石化作用(石化作用):从遗体埋藏开始,经过一系列变化成为化石得作用。
化石化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充填作用:指生物硬体内部得各种空隙被地下水中得矿物质所充填得一种作用。
作用:使硬体变得更加致密。
这种石化作用没有改变生物体原来得组织结构,但增加了重量与成分。
(2)交替作用:指原来生物得硬体部分,由于地下水得作用逐渐被溶解,而同时又由水中外来物质逐渐补充代替得过程。
常见得有硅化、钙化与白云石化作用。
作用:这种石化作用保持了原来生物硬体得形态、大小与结构构造(如果溶解与交代速度相当,则可以以分子形式交代,这样可以瞧清其细胞结构),但改变了生物硬体得成分。
(3)升馏作用:指生物遗体被埋藏后,其中得易挥发成分(氢,氧,氮)经蒸腾作用而逃逸,留下较稳定得炭质薄膜。
如:植物得叶子、笔石与某些节肢动物得化石。
古生物的复习资料.doc
1、什么是古生物学?答: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及其发展的科学,它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体、遗迹及一切与生物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2、进化论的特点3、居群:是指同一时期生活在同一地区的同种个体的集合。
4、遗传:是指上下代之间特征的相似,它们之间的差异则称为变。
5、生命大爆发与生命大灭绝答:生物大爆发:在生命进化史上可以发现阶段性的出现种或种以上分类单位的生物类群快速大幅射现象,即生物进化大爆发。
生物大灭绝:大灭绝又称为集体绝灭,它与生物种的大爆发现象相对应。
即在相对短的地质时间内,在一个地理大区范围出现大规模的生物灭绝,往往涉及一些高级分类单元,如科、目、纲级别上的绝灭。
6、什么是物种答:生物种是指可以相互交配而且与其他种群的个体有生殖隔离的自然群体。
换句话说,生物体即指在自然环境状况下所有潜在的能够相互交配,并能产生能孕育后代的群体。
7、物种形成的三大因素:8、什么是化石种答:生活在一定的地址时间内,具有相同或类似形态特征的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叫化石种。
9、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答: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简介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10、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子答: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外界各种因素的综合体。
物理因素:影响生物的化学因素主要有温度、水深度、水压力、关照、水动力条件、基底性质以及经、纬度等。
化学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化学因素主要大气成分,对于水生生物则主要有水的盐度、含氧量和其他气体成分以及酸碱度。
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生物的数量和密度、生物共生组合、对抗和竞争关系以及生物见的相互关系。
11、化石是什么答: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化石必须具有一定的生物特征,如形态、结构、纹饰、和有机成分等,才能够说明地史时期有生物的存在或反应生物活动遗留下来的痕迹。
12、化石保存类型(4种)答:①实体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形成的化石叫作实体化石%1模铸化石:古生物遗体在围岩中留下的痕迹和复铸物叫模铸化石(模铸化石又可分为: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模核化石、铸型化石)%1遗迹化石: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的活动遗迹和遗物叫遗迹化石%1化学化石:又叫分子化石,地质时期埋藏的生物遗体有的虽然遭到破坏没有保存下来,但是遗体分解后,其有机分子,如氨基酸、脂肪酸、多糖、核莒酸、桂类等任然残留在岩层中,这些有机分子的化学分子结构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和分析设备从岩层中鉴别分离出来,并证实过去的生物的存在。
古生物学复习
《古生物学》复习提纲
一、总论
1.化石、指相化石的概念
2.二名法、三名法、优先律
3.概述“化石记录不完备性”的原因
4.试述化石的保存类型、化石化作用
5.适应辐射与适应趋同
6.试述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
7. 试述古生物学的研究意义
二、原生动物
1.蜓的分类位置
2.蜓的演化及地史分布
三、珊瑚纲
1、四射珊瑚有哪四种构造组合带型?每种类型的时代分布?
2、四射珊瑚的演化趋向
3、横板珊瑚的构造特征
4、造礁珊瑚在古地理、古气候上的意义。
四、双壳类及头足类
1.双壳纲一般特征。
2. 双壳类三种主要生活方式
五、三叶虫
1.三叶虫纲的一般特征
2.三叶虫的地史分布特征
六、腕足动物
1.腕足动物一般特征
2.腕足动物的铰齿在哪一个壳瓣上?
3.比较腕足动物与软体动物双壳纲在硬体上的不同点?
4.腕足动物地史分布
七、笔石纲
1.笔石枝生长方向的几种形式
2.正笔石的十种胞管类型及其特征?
3.笔石的生态及地史分布特征?
4.笔石页岩相?
八、脊椎动物
1.脊椎动物亚门的特征
2.脊椎动物的分类
3.脊椎动物的地史分布
九、古植物学及遗迹学
1.低等植物一般特征?
2.低等植物分类。
3.何谓叠层石。
4.高等植物一般特征?
5.高等植物分类?
6.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
7.遗迹化石及其应用
十、微体古生物
1.微体古生物学的特点
2.微体化石的分类
3.微体化石主要类型
4.微体古生物学的应用十一、古生物综合应用。
最新古生物复习资料
古生物复习资料第一篇古生物学基本理论古生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各地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生物遗迹和遗迹,以及一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分类及研究意义第一节化石及其形成过程①化石(概念):指保存在各地质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化石。
强调以下三点:(1)生物特征(形态、结构、文饰、成分、或活动的痕迹)(2)地质历史时期(1万年以后,与文物相区别)(3)岩层中(非现代沉积层)②化石的保存条件:(1)生物本身的条件具硬体的生物保存为化石的可能性较大,软体不利于保存。
其次,具角质层、纤维质和几丁质薄膜的生物,如植物的叶子等。
(2)埋藏条件需要有利的环境,能迅速地将生物埋藏起来,并且不遭受其他因素(如地下水)破坏。
要素是埋藏快、沉积物细、搬运短。
(3)时间因素生物遗体或其硬体部分必须经历长期的埋藏,才能随着周围沉积物的成岩过程而石化成化石。
(4)成岩作用的条件只有在压实作用小,且重结晶作用轻微的情况下,才能保存完好的化石。
③化石化作用(石化作用):从遗体埋藏开始,经过一系列变化成为化石的作用。
化石化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充填作用:指生物硬体内部的各种空隙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所充填的一种作用。
作用:使硬体变得更加致密。
这种石化作用没有改变生物体原来的组织结构,但增加了重量和成分。
(2)交替作用:指原来生物的硬体部分,由于地下水的作用逐渐被溶解,而同时又由水中外来物质逐渐补充代替的过程。
常见的有硅化、钙化和白云石化作用。
作用:这种石化作用保持了原来生物硬体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构造(如果溶解和交代速度相当,则可以以分子形式交代,这样可以看清其细胞结构),但改变了生物硬体的成分。
(3)升馏作用:指生物遗体被埋藏后,其中的易挥发成分(氢,氧,氮)经蒸腾作用而逃逸,留下较稳定的炭质薄膜。
如:植物的叶子、笔石和某些节肢动物的化石。
古生物考试重点(经典)
古⽣物考试重点(经典)古⽣物复习资料1.⽣物进化概念:环境之间相互作⽤的变化所导致的部分或整个⽣物种群遗传组成的⼀系列不可逆的改变。
它包括对新环境的适应辐射、对环境变化的调节以及产⽣新型⽣活⽅式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这些适应促使⽣物在发育⽅式、⽣理反应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产⽣更复杂的改变。
P5~62.⽣物种的概念:⽣物种是指可以相互交配⽽且与其他种群的个体有⽣殖隔离的⾃然群体。
换句话说,⽣物种即指在⾃然环境状况下所有潜在的能相互交配,并能⽣育后代的群体。
3.古⽣物学概念:古⽣物学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物及其发展的科学,它研究各地质历史时期地层中保存的⽣物遗体、遗迹及⼀切与⽣物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4.地层叠覆原理:根据⽣物演化的前进性和不可逆原理来进⾏地层划分对⽐以确定地层层序。
5.⽣物层序律:根据⽣物演化的前进性和不可逆原理来进⾏地层划分对⽐以确定地层层序所以⽤来划分对⽐地层。
(每⼀地层都有其特殊的⽣物群⾯貌,既不同于上覆地层,也和下伏地层不⼀样,称为⽣物层序律。
)6.叠层⽯:⽣物成因的沉积建造,是由藻类(以兰藻为主)捕获和粘结沉积颗粒⽽形成⼀层叠⼀层或⼀层套⼀层(⽣物—沉积构造)由蓝绿藻和绿藻与沉积物组成互层)⽩天⼀种藻向上⽣长,捕获和粘结沉积物颗粒;到晚上,另⼀种藻⽔平地⽣长,把沉积物颗粒牢固地系住。
由菌藻类⽣物集合体与沉积物在⼀定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叠层状的⽣物沉积构造。
7.化⽯的研究⽅法:①、化⽯标本和样品的野外采集②、化⽯标本的揭露和分离③、化⽯的鉴定和记叙④、化⽯的照相、制图和复原⑤、化⽯资料的分析与应⽤8.形成化⽯的条件:1) ⽣物本⾝的条件:⽣物具硬体部分(壳,⾻骼,⽛齿,鳞⽚,蛋)。
硬体多由矿物质组成,⽐较稳定的是⽅解⽯、硅质化合物、磷酸钙等不太稳定的是霰⽯、含镁⽅解⽯有机质硬体如⼏丁质薄膜、⾓质层、⽊质纤维等。
2) ⽣物死后的环境条件★物理条件如⾼能⽔动⼒条件下⽣物⼫体易被破坏★化学条件如⽔体pH值⼩于7.8时,CaCO3易于溶解;氧化环境中有机质易腐烂★⽣物条件:如⾷腐⽣物和细菌常破坏⽣物⼫体3) 埋藏条件与埋藏的沉积物性质有关:a圈闭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物成因的沉积物,具孔隙的沉积物中的古⽣物⼫体易被破坏b⼀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物软体部分,如松脂、冰川冻⼟等c 基底上的内栖⽣物,以及⼀些表栖⽣物也能破坏沉积物内的⽣物遗体4) 时间条件a埋藏前的暴露时间:及时埋藏有利于形成化⽯;埋藏后不被再挖掘出来;b⽯化作⽤时间:经过较长地质历史时间的⽯化作⽤;短暂、近期内的⽣物埋藏不成为化⽯;5) 成岩⽯化条件埋藏的⼫体与周围的沉积物⼀起,在漫长的地史成岩过程中,逐步⽯化,形成岩⽯的⼀个部分9.植物界与动物界最根本的区别:营养⽅式:植物能进⾏光合作⽤,制造⾷物,为⾃养⽣物; 动物为异养⽣物⽣活⽅式:植物为固着型,动物⼤多为活动型⽣长⽅式不同:动物⽣长的⼀定阶段就不再⽣长 , ⽽植物⼀直长到死10.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Answer1原核⽣物?真核⽣物细菌、兰藻→绿藻⽔⽣植物?陆⽣植物早期维管束植物从 S3出现,具备了陆⽣植物最基本的特点孢⼦植物?种⼦植物种⼦能适应多种环境,抗⼲旱、抗⾼温、耐低温;受精作⽤不再借⽔为媒体,可以脱离⽔环境⽽繁殖后代Answer2 菌藻植物阶段早期维管植物阶段蕨类植物和古⽼裸⼦植物阶段裸⼦植物阶段被⼦植物阶段11.蜓类的演化趋向:壳体由⼩变⼤,壳形⼭短轴型的凸镜形,盘形演化为等轴形的球形和长轴型的纺锤形,长圆柱形;旋臂构造复杂化:旋壁构造复杂化:单层-三层-四层-蜂巢层-出现副隔壁;隔壁褶皱增强:平直—两端褶皱-全⾯褶皱;旋脊:⼀些由粗⼤-细⼩-消失,另⼀些变成拟旋脊;通道⼭单⼀通道演变为复通道或列孔12.简述地球⽣命产⽣的三个阶段原始海洋中的⽆机物(N、H、O、CO、CO2、 H2O、NH3、H2S、HCL、甲Array烷)↓紫外线电离辐射⾼温⾼压能将废物排出体外从此,⽣命开始从化学进化转⼊⽣物进化阶段13.两栖纲的进化意义:①脊椎动物⾸次成功登上陆地,是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的⼀件⼤事,为全⾯征服陆地打下了重要基础。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
古生物学复习资料简介:古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上古代生物的学科,通过对化石和化石记录的研究,揭示了地球生命演化的历史和过程。
本文主要介绍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重要发现以及对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意义。
一、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 古生物学的定义:古生物学是研究古代生物及其演化史的学科,包括古生物的分类、演化、生态及存在时间等方面的研究。
2. 古生物的特点:古生物是指地质历史上存在过但已经灭绝的生物。
与现代生物相比,古生物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和生态特征。
二、古生物学的研究方法1. 化石的收集和分析:古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是化石记录。
科学家通过在地层中发现和采集化石,并利用化石的形态、结构、组织等特征进行分类和鉴定。
2. 古生物的时代划分:根据化石记录和地层的分布,古生物学家将地质历史分为不同的地质时期和地质年代,以确定古生物的存在时间和演化顺序。
3. 古生物的生态重建:通过对化石记录中包括的生态信息的分析,古生物学家可以重建古代生物的生态系统和生活方式,揭示古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古生物学的重要发现1. 化石记录地球生命的演化历史:古生物学研究揭示了生命从简单单细胞生物到多细胞生物,再到复杂的生态系统的演化历程,追溯了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多样性的形成。
2. 揭示生物的适应性演化:通过对古生物形态和结构的研究,古生物学家可以了解生物在长时间演化过程中如何适应环境变化和生存竞争。
3. 揭示地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古生物学研究中发现的古生物化石,如植物叶子的气孔形态、藻类的有孔虫壳等,可以提供关于地球过去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证据。
四、古生物学对现代生命科学的意义1. 生物分类和系统发育关系: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为现代生物分类学和系统发育学提供了重要依据,加深了我们对各类生物之间亲缘关系和分类位置的理解。
2. 基因组和演化研究:通过对古生物的基因和遗传信息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基因组在演化过程中的变化和功能的演化。
古生物学整理资料-23页精选文档
•古生物学:研究保存于地层中的各类化石的形态、结构、生态、分类、演化及地史分布,用于确定地层年代、进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分析古地理和古气候、研究生物的演化;为资源勘探服务。
•地史学:利用动力地质学、古生物学、矿物学、岩石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等方面的知识,分析和推论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在地质历史中的发展演化过程。
化石---------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定义:保存在地质历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
强调以下三点:•生物特征(形态、结构、文饰、成分。
要注意区分假化石)•地质历史(1万年以后,与文物相区别)•岩层(非现代沉积层)化石形成条件地质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生物遗体或遗迹能否成为化石,主要包括:•生物条件(硬体、矿物成分)•埋藏条件(埋藏快、沉积细、搬运短、泥质)•时间条件(时间长)成岩条件(压实与重结晶弱)化石化作用•生物遗体埋藏后要经历物理、化学的作用才能形成化石。
•石化作用定义: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随成岩作用而经历了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改造后仍然保留生物面貌及部分生物结构的作用。
化石化作用的类型•充填作用•交替作用•升溜作用化石的保存类型•由于不同类型的生物、不同的保存环境及不同的石化作用,形成不同化石类型•化石的类型有: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实体化石(1) 未变化石:生物遗体未经任何变化(包括成分、形态)(2) 已变化石:即生物遗体经过了一定的石化作用,包括:•充填作用•交替作用•升溜作用模铸化石1 印痕化石:生物软体留下的痕迹,如水母、蠕虫等的印痕。
2 印模化石:生物遗体在周围沉积物和内部填充物上留下的印痕,遗体溶解后或采集时实体化石脱离即可显示出来。
分内模和外模。
3 模核化石:生物内外模形成后,内部空腔被沉积物充填,形成的与原生物空间大小和形态类似的实体。
分内核和外核。
内核是充填生物硬体空腔中的沉积物固结,其表面就是内模。
外核是埋藏的硬体溶解后在沉积物中留下的空间,此空间再经充填而形成的与原硬体同形等大的实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石是指保存在各地质历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化石的保存条件:(1)自身条件需要有能够保存下来的硬体,以矿质硬体为佳。
软体不利于保存(2)埋藏条件需要有利的环境,能迅速地将生物埋藏起来,并且不遭受其他因素(如地下水)破坏。
(3)时间因素需要一定的时间,使生物进行石化作用过程(4)成岩作用的条件沉积物在固结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化石的保存条件石化作用即形成变质实体化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a充填作用生物硬体内部的各种空隙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所充填的一种作用。
能使硬体变得更加致密。
这种石化作用没有改变生物体原来的组织结构,但增加了重量和成分。
如龙骨(中新生代脊椎动物化石)。
b交代作用(交替作用)生物硬体被埋藏后,不断被地下水所溶解,同时又被地下水所携带的矿物质所交代。
这种石化作用保持了生物硬体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构造(有时可以以分子进行交代,因此可以看清其细胞结构),但它改变了生物硬体的成分。
c升溜作用这些有机质中的易挥发成分(氧、氢、氮)在地下的高温高压作用下,往往被遗失掉,留下比较稳定的炭质形成薄膜。
如:植物的xx、笔石和某些节肢动物。
化石的保存类型(1)实体化石古生物遗体本身(特别是硬体)保存下来的化石①未变质实体这是在特殊条件下,避开了空气的氧化和细菌的腐蚀,原来的生物硬体和软体完整的保存下来成为岩石。
②变质实体——生物遗体经不同程度的石化作用,全部硬体或部分硬体保存为化石。
(2)模铸化石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留下的印模和铸型等总称①印痕化石生物体印在岩层中的顶底层面上的痕迹,一般是扁平的生物或不太硬的生物所形成。
②印模化石具凸凹壳的生物体印在围岩上的痕迹a.外模——生物体的外凸部分印在围岩上的凹形,相反地体现了生物壳外表的大小形态和纹饰。
b.内模——生物壳的凹面印在围岩上的痕迹,它相反地为凸形,反映了壳内表面的大小、形态和构造c.复合模—内模和外模重叠在一起的化石③核化石反映生物壳内外空间形态的整体,这样的复铸物称为核。
外核——当生物壳体溶解后,外模使其填充物保持了壳体原来的外形,但它们没有内部构造,是实心体。
内核——壳体内部的空腔被填充后的形态体④铸型化石。
外内模之间的壳被溶解后,填充物又在原来的地方铸成了形态逼真的“壳”。
这种“壳”没有壳的微细构造,但有内核或内模特点:铸型化石在大小、形态和表面装饰等方面与原生物体一致,但内部构造完全不同。
(3)遗迹化石在地史时期的沉积物中所保存下来的生物活动时留下的遗迹或遗物。
(4)化学化石古生物体中的有机质保存在地层中,但它经过了一定的分解才能保存到现在。
生物的命名法则(1).生物分类的各个单位名称都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来命名(2).从门至科级分类单位的命名,都采用单名法,用正体字书写或印刷,第一字母大写。
(3)属的命名采用单名法,属名要用斜体字来书写和印刷,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4)种名采用双名法,它由本身的种名和它所从属的属名两个名字一起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用斜体字书写和印刷,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全用小写。
(5)亚种采用三个拉丁词构成学名,即属名+种名+亚种名三个词均用斜体字,属名第1个字母大写,种名、亚种名第1个字母小写(6)优先律①生物学分类单元的有效名称,应以符合国际生物命名法则的最早刊出名称为准,后来提出的名称(同一类生物)应作为同义名而废除。
②必须附上命名者的姓氏和日期。
③分类单元的命名需要用两国文字在正式刊物上发表。
一、生物进化的特点和规律(1)进步性发展①从异养到自养的发展②从两级(合成者和生产者)到三极(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的发展③从水到陆的发展(2)进化的不可逆性指已经演变的物种不可能恢复祖型,已经灭亡的种类不可能重新出现。
生物的进化发展是不可能走回头路的(3)a相关xx:生物身体的各部分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环境条件的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
b重演律——系统发生和个体发育是密切相关的,生物总是在其个体发生的早期体现其祖先的特征,然后才体现其本身比较进步的特征。
因此,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短暂重演。
(4)a适应——生物在其形态结构以及生理机能等方面反映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现象,这是自然选择保留生物机能的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的结果,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特化——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使其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的变异,而整个身体的组织结构和代谢水平并无变化。
这种现象叫做特化。
c趋异(分歧)—起源于同一始祖类型的生物,由于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发生物种分化,一个种分化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
d 适应辐射—某一类群的趋异向着各个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
如中生代的爬行动物。
(规模大,较短时间内完成)e 趋同和平行进化----趋同是指一些类型不同、亲缘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体形上变得相似,不对等的器官也因适应相同的功能而出现了相似的性状。
平行进化----不同类群而亲缘较近的生物,当其从共同的祖先产生后,由于进入不同的生活环境而发生了分歧。
以后又发展到非常相似的环境中,它们的对等器官,应适应相似的环境而产生了相似的性状,这种现象称为平行进化,与趋同不同。
蜓亚目一.蜓的一般特征(1)蜓又名纺锤虫,属肉足虫纲有孔虫目。
是一种已经绝灭的原生动物。
(2)通常认为是一种浅海底栖动物,生活于水深50-100米左右热带或亚热带的平静正常浅海环境,可作为指相化石。
(3)蜓具钙质微粒状壳。
(4)一般大如麦粒,最小者不到1毫米,大者可达20—30毫米以上。
(5)石炭纪-二叠纪,是进行全球性对比的重要的标准化石。
二叠纪末期绝灭。
二.蜓壳的形状(1)壳形:蜓为多房室包旋壳,一般为纺锤形或椭圆形,少数为球形或透镜形。
(2)度量:壳轴——蜓壳平旋所围绕的一根假想轴壳长——轴向上最大xx壳宽——垂直于轴的最大宽度根据蜓的长宽比例可分为三种类型:①长轴型——xx于宽,呈纺锤形椭圆形②等轴型——长等于宽,呈圆形、方圆形③短轴型——长短于宽,呈透镜形三.硬体构造(1)基本构造①初房——蜓壳的初房位于壳中央,多为圆形,有时呈椭圆或不规则形。
初房上有一圆形开口,是细胞质溢出的孔道。
②旋壁——细胞质在初房外继续分泌壳质形成的壳壁叫旋壁,旋壁围绕一设想轴增长,同时向旋轴两端伸展,包裹初房外壁——最外圈的旋壁。
③隔壁——旋壁前端向内弯曲形成隔壁。
按上述方式依次生长形成多房室。
两条隔壁之间即为一个窄长的房室。
隔壁沟——在壳的外表面,隔壁所在的位置呈沟状。
④壳圈——每绕旋轴一圈即构成一个壳圈,壳圈从内到外层层包裹。
⑤前壁——终室前方的壳壁称为前壁,在壳的增长过程中,当一个新的房室形成时,原有的前壁即变成了隔壁。
前壁上不具口孔,生物靠隔壁孔与外界相通。
⑥隔壁孔——隔壁上有许多垂直表面的微孔,叫做隔壁孔。
⑦口孔——隔壁基部中央由再吸收作用形成一个开口。
注意:前壁上没有开口。
⑧通道——相邻隔壁上的开口位置相对,彼此贯通形成通道。
⑨旋脊——通道两旁由致密方解石次生堆积形成从内到外盘旋的两条隆脊,叫旋脊。
⑩列孔——某些高级的蜓类。
在隔壁基部有一排小孔,叫做列孔。
复通道——隔壁上的列孔彼此贯通,蜓内部就有好几个通道,称为复通道。
拟旋脊——列孔两旁的钙质堆积物,叫做拟旋脊。
(2)旋壁的结构旋壁具分层结构,比较复杂,不同的蜓类旋壁的结构也相应不同。
因此它是分类上的重要依据之一。
旋壁由原生壁(致密层、透明层、蜂巢层)和次生壁(内、外疏松层)组成。
①致密层——是一层薄而致密的物质,显微镜下不透光,呈黑色。
所有的蜓都有致密层。
②透明层——位于致密层之下,为一层浅色透明的亮层。
在较低级的蜓类中具有这种结构。
③蜂巢层——位于致密层之下,为一层较厚的具有蜂巢状构造的壳层。
在切面上,可见许多垂直于表面短而粗的黑线。
蜂巢层是高级蜓类所具有的构造。
④疏松层——为壳壁上的一种次生堆积,通常不太致密,不均一。
呈暗灰色,附于原生壁的表面。
外疏松层——附于致密层的外表面内疏松层——附于壳壁的内表面。
注意:终壳圈上无外疏松层可分为4种①单层式旋壁:仅由致密层组成②双层式:a.致密层+透明层b.致密层+蜂巢层③三层式:a.致密层+内、外疏松层b.致密层+蜂巢层+内疏松层④四层式:致密层+透明层+内、外疏松层(4)隔壁褶皱及副隔壁①隔壁的变化:a 平直b 轻微褶皱c 强烈褶皱②副隔壁由蜂巢层局部下延形成规则的薄板,比隔壁短和形成晚。
a.轴向副隔b.旋向副隔壁切面观察由于蜓类具包旋壳,只能在各种切面上进行内部构造的观察研究。
一般主要用下面几种切面(1)轴切面:即通过初房、平行于设想旋轴的切面;(2)旋切面:通过初房、垂直于旋轴的切面;(3)弦切面:不通过初房、平行于旋轴的切面。
(4)斜切面:除以上切面的任意切面。
四射珊瑚xx一.特点(1)具钙质外骨骼,由外壁向中央伸出呈辐射状排列的板状隔壁。
(2)隔壁数一般为4的倍数加2,但只在4个部位生长(3)在软体不断向上生长的过程中,分泌出横板构造,托起身体。
另外还有泡沫板和鳞板等辅助构造来支撑身体。
(4)有单体和复体。
(5)晚奥陶世-二叠纪,二叠纪末期绝灭。
四射珊瑚形态有单体和复体之分,单体形态以角锥状或弯锥状为主。
复体珊瑚由许多个体组成,个体之间紧密相连、无空隙的块状复体;个体之间保留一定距离的叫丛状复体,它又可分为枝状和笙状两种。
(2)复体珊瑚①丛状复体:个体之间保留一定距离。
树枝状——个体间以不同的角度向上生长。
笙状——个体间以相同的角度向上生长。
三.基本构造①隔壁珊瑚体内辐射排列的纵向骨板叫隔壁,根据生长顺序有原生隔壁以及一、二、三……级之分。
a.隔壁的发生幼年期最早生成的是6个原生隔壁,然后依次生长出一级隔壁、二级隔壁、三级隔壁。
原生隔壁的生长——最先长出的是主隔壁和对隔壁,然后长出的是两个侧隔壁,再长出两个对侧隔壁。
至此六个原生隔壁长齐。
c.隔壁沟隔壁所在位置在外壁表面为一条浅沟。
由于隔壁按序生长,隔壁沟的排列也可以外壁上反映出来。
主部外壁——隔壁沟与主隔壁相交。
对部外壁——隔壁沟与侧隔壁相交d.内沟由于一级隔壁在4个部位生长,所以在主隔壁、侧隔壁这几个部位一级隔壁长得较晚,空隙较大,往往是软体所在的部位。
主内沟——主隔壁退缩,形成沟状空腔,是软体主要的存在之处。
侧内沟——侧隔壁退缩,形成沟状空腔,软体在侧隔壁所在部位②横板可分为完整横板和不完整横板完整横板——横板完整的穿越中心,有水平、上凸、下凹的形状。
不完整横板——上下横板交错或有分化,不能直接穿越中心到达另一侧。
③鳞板、泡沫板(边缘构造)鳞板——位于珊瑚体边缘隔壁之间上拱而又相互叠复的鱼鳞状小板称为鳞板,在横切面上呈同心状或“人”字形排列。
泡沫板——位于边缘,切断隔壁的大小不等的板称为泡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