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负载词和翻译
英汉文化负载词对比
![英汉文化负载词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f995e05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b.png)
6、其他
• 1、arachnid 所有蜘蛛类节肢动物的总称 • 来自于Arachne(阿拉喀涅)。Arachne是针织和刺绣技
艺高超的少女,曾同Athene举行过刺绣比赛,因不堪忍受 Athene的污染而自尽。Athene后来很后悔,又对她刺绣 的手艺很敬佩,于是就将她变成为蜘蛛,永远地织网; • 2、atlas 地图集 • Atlas(阿特拉斯)是泰坦(Titans)神族之一,因背叛 Zeus而被罚以双肩扛天。由于荷兰地理学家黑凯托 (Mercator)出版的地图集的扉页上,印有Atlas以双肩扛 天的图片而得名“地图集”; • 3、cereal 谷物 • 源于罗马神话中的Ceres(色列斯),她是掌管谷物和大 地的女神,即希腊神话中的Demeter(狄米特); • 二、希腊罗马神话及其文化负载词
1、希腊罗马神话 2、希腊罗马神话衍生出的文化负载词 (及其翻译) 三、中国神话及其文化负载词 四、总结/对比 五、参考文献
• Apple of discourd 不合的根源 • Damon and Pythias 生死之交 A freedom of Pan 无拘无事,无忧无虑
后羿射日
• 羿是一位擅长射箭的天神,即使是小鸟飞过,羿也能一箭把它射落。
•
传说尧当皇帝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空,给人类带来
了严重地旱灾。土地烤得直冒烟,禾苗全都枯干,甚至铜铁沙石也晒
得软软的快要熔化了。人民更是不好受,血液在体腔里仿佛在沸腾。
翻译中的文化负载词
![翻译中的文化负载词](https://img.taocdn.com/s3/m/e64bab14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6.png)
翻译中的文化负载词
在中文翻译中,文化负载词是指包含了特定文化背景、价值观或习俗
的词汇、表达方式或概念。
这些词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因为直译
可能无法传达其完整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文文化负载词:
1."福"(fú):这个字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表示幸福、吉祥。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福”字(倒贴)在门前或屋内,以寓意带
来好运和好运气。
2. "圣人"(shèngrén):在中国哲学和文化中,圣人指的是道德高尚、悟性超凡的人,比如孔子和孟子。
这个词也会在文学、历史和道德讨
论中被频繁使用。
3. "中庸"(zhōngyōng):这个词来自于《论语》中的一段,意思是
指保持中道、和谐的道德准则。
这个概念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被广泛
运用于讨论伦理、政治和社会观念。
4."道"(dào):这个词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含义广泛而深邃,
可以指道路、方法、原则、真理等。
在翻译中,需要根据上下文来正确理
解和表达。
5. "风水"(fēngshuǐ):这个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描述自然环
境和人类居住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概念。
在中国,风水被广泛运用于建筑、城市规划和室内设计等方面,以追求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这些只是一些例子,实际上中文翻译中存在许多文化负载词,需要谨
慎理解和处理,以确保准确传达源语言的文化内涵。
《黄帝内经》常用文化负载词英译
![《黄帝内经》常用文化负载词英译](https://img.taocdn.com/s3/m/6e53e77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1.png)
《黄帝内经》常用文化负载词英译《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典籍,包含了丰富的医学思想和理论。
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这些词汇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黄帝内经》中常用文化负载词的英译,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经典著作。
对于“气”这个词的英译是一个难点。
在《黄帝内经》中,“气”通常指“阳气”或“阴气”,是构成人体基本物质和维持生命的重要元素。
在英译中,可以使用“qi”或“vital energy”来表示。
例如,“气滞”可以翻译成“qi stagnation”,“气虚”可以翻译成“qi deficiency”。
对于“阴阳”这两个词的英译也十分重要。
在《黄帝内经》中,“阴阳”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对立物质,是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和生命现象的两大基本范畴。
在英译中,可以使用“yin and yang”来表示。
例如,“阴阳失调”可以翻译成“disruption of the balance between yin and yang”,“阴阳互根”可以翻译成“interdependence of yin and yang”.“五行”也是《黄帝内经》中常用的文化负载词。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属性,是解释自然界变化和人体生理病理的重要理论。
在英译中,可以使用“five elements”来表示。
例如,“五行相生”可以翻译成“the interaction of the five elements”,“五行相克”可以翻译成“the opposition of the five elements”。
对于“脏腑”这个词的英译也需要特别注意。
在《黄帝内经》中,脏腑是指人体内的器官和组织,包括心、肝、脾、肺、肾等。
在英译中,可以使用“zang-fu organs”来表示。
例如,“心悸”可以翻译成“palpitations of the heart”,“腹痛”可以翻译成“abdominal pn”。
陈晓丹《从语义空缺角度谈文化负载词的分类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
![陈晓丹《从语义空缺角度谈文化负载词的分类及翻译》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e87a4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e.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不断影响语言,使语言适应文化发展变化的需要。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作为语言基本单位的词汇,是语言中文化承载量最大的成分。
一个民族独特的发展历史、社会制度、生活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都会在其民族语言的词汇中打下烙印,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是具有特定民族文化内涵的词、词组和习语。
这些词由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另一种语言里找不到对等或与之完全契合的词,产生语义空缺。
既然文化负载词反映的是一种语义空缺现象,那么,我们可以根据文化负载词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语义空缺情况,也可以说是对应情况,将其分为绝对空缺词和相对空缺词。
有些词在另一种语言里完全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我们把这种词称作绝对空缺词。
如汉语中反映民族生活环境的“黄河”“长城”在国外不存在,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表达自然现象的语言中。
汉语中“节气”的概念在英语中是没有的。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更是让外国人费解。
总之,由于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的极大不同,诸如以上这些在另一种文化中绝对空缺的词无处不在,数量庞大,造成翻译上的重重困难。
有的文化负载词其所指的观念或事物在另一语言里也是存在的,只不过二者的语义范围不完全重合,只存在部分对等。
同样造成语义上的空缺。
我们将这一类的词统称为相对空缺词。
相对空缺词数量繁多,可分为所指范围空缺词、涵义空缺词和语用规范空缺词三大类。
所指范围空缺指的是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在某种语言中可能只用一个词来表达,而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有几个或多个词来表达。
我们最熟悉的例子就是汉语和英语中表示亲属的词语。
一个简单的“aunt”在汉语中就不能找到与之所指范围完全相等的词,因为它可以指汉语中的“姑姑”“伯母”“婶婶”“舅妈”“姨妈”。
涵义空缺类的文化负载词是指某个词在另一语言中有与其表面意义相同的词,但它们的涵义却大相径庭。
如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物“龙”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
![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f1b3eca6c85ec3a87c2c5f7.png)
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摘要: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讨论了文化负载词,并指出其翻译策略。
作者呼吁翻译工作者应该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积极的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1 文化负载词语言与文化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而词汇在语言诸要素中是最能反映文化的物质层面,所以受文化的影象也最大。
通过研究一个民族文化内涵词可以了解到该民族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及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徐珺:2001)。
孙致礼(2000)曾经指出,翻译的最大困难往往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意蕴。
王佐良先生也曾经说过:“翻译的最大困难是两种文化的不同。
”刘守华也认为:“不同文化世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因而也就使得自己的语言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风貌和民族特性”(刘守华:1992,p.150)。
文化负载词就是这一特定文化现象的具体体现。
文化词汇有多种不同的名称,例如,文化负载词,文化空缺词,词汇空缺等。
如:朱哲2004年3月在《中国矿业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文章:从文学角度论“文化负载词”的汉译英;文化内涵词,如徐珺2001年3月发表在《解放军外国语学报》第24卷上的文章:文化内涵词——翻译中信息传递的障碍及其对策。
虽然名称不一样,但其本质都是相同的。
正如包惠南指出:“词汇空缺是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
换言之,不管是文化词汇、文化内涵词、文化负载词还是文化空缺词等,他们指的都是那些只为某一个民族语言所特有,具有独特的文化信息内涵,在其他民族的语言中没有包含这样的文化信息。
他们既可以是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也可以是这个民族独创的词。
2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包惠南,包昂(2004:10,11)指出,词汇空缺是指原语词汇所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其“对等语”或“对应语”。
如karaoke,在中国传统词汇中无与之相对等的词汇,因而无法用准确贴切的词语译出其词义内涵,只得采用音译的办法,同时借用英文字母译为“卡拉OK” ;他们还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等术语在译成英语时,由于西方文化中也没有对应或对等的词语,在多数情况下也只能采用音译或释义的方法进行翻译”。
政宣文献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选择原则
![政宣文献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选择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708326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6.png)
政宣文献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选择原则在翻译政宣文献中的文化负载词时,可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选择原则:
1.直译原则:保留原文文化负载词的字面含义,尽量使用与原文相近
的中文词汇进行翻译。
这种翻译方式可以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和原汁原味。
2.释译原则:对于一些文化负载词,如果其在中文社会文化中没有直
接对应的词汇,可以采取释译的方式进行翻译。
即通过解释、阐释等手段
将原文的文化含义传达给读者。
3.归化原则:一些文化负载词在中文社会文化中有相近的说法,可以
采用归化的方式进行翻译。
即将原文的文化负载词调整为与目标文化背景
相符合的词汇,使翻译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4.文化对等原则:对于一些在中文社会文化中有类似概念但表达方式
不同的文化负载词,可以采用文化对等的方式进行翻译。
即通过选择一个
在中文文化中具有相似文化内涵的词汇,将原文的文化负载词进行对等翻译。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翻译策略选择原则,具体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翻译
情境、读者背景以及译者的专业判断进行权衡和决策。
汉英翻译第一章文化负载词
![汉英翻译第一章文化负载词](https://img.taocdn.com/s3/m/8d45580152ea551810a6876f.png)
Culture-loaded words
• 1. Please find out the word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assage on page 23. • 2. how does the writer translate these words on the next page? • 3. how do you call these word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 •
文化负 载词的翻译方法 1. 直译法 1)龙舟 2)八宝菜 3)文化大革命 4)纸老虎 5)号脉 6)春节 7)春卷
Dragon boat Eight-treasure pickles Cultural Revolution Paper tiger Feel the pulse Spring Festival Spring roll
• 关于兔儿爷还有一段传说:一年,北京城里忽然起了瘟疫, 几乎每家都有人得了,就治不好。嫦娥看到此情景,心里 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去为百姓们治病。玉兔变成了 一个少女,她挨家挨户地走,治好了很多人。人们为了感 谢玉兔,纷纷送东西给她;可玉兔什么也不要,只是向别 人借衣服穿,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装扮,有时候打扮得像个 卖油的,有时候又像个算命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 会儿又是女人打扮。为了能给更多的人治病,玉兔就骑上 马、鹿或狮子、老虎,走遍了京城内外。消除了京城的瘟 疫之后,玉兔就回到月宫中去了。于是,人们用泥塑造了 玉兔的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也 有身着各种做工人的衣服的,千姿百态,非常可爱。每到 农历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她,给她摆上好吃的 瓜果菜豆,用来酬谢她给人间带来的吉祥和幸福,还亲切 地称她为“兔爷儿”、“兔奶奶”。
《红楼梦》中宗教文化负载词翻译
![《红楼梦》中宗教文化负载词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6b3db2310a6f524ccbf8590.png)
《红楼梦》中宗教文化负载词翻译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安全,仅涉及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
但随着世界文化交流的迅猛发展,国家和民族间文化对话和交往的领域持续扩大,水准持续加深,“现实地存有着国家间的文化力量博弈,文化大国或强国在国际文化博弈中可能表现为文化扩张或文化渗透,而文化弱国则可能面临这种扩张和渗透的威胁。
”[1]外部世界对中国文化的感知与理解,对中国文化的精髓与价值的理解与认同,都会影响到中国文化形象的树立和文化感召力与吸引力的建构。
这种文化形象与文化感召力,构成了一个中国的对外文化实力。
国家的对外文化实力是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的构筑与增强起到了支撑作用。
所以,捍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方面就是构建国家文化安全堡垒,促动国家文化走出去,在外部建立文化安全先锋。
这个思想,已经得到我国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
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明确提出要实施中国文化“走出去”工程,这标志着我国将通过建设文化强国、树立国家文化形象、扩展国家文化感召力来增强国家综合文化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内容和目标。
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对外传播。
中国典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不但是中国文化的结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译为外语的中国典籍为外部世界提供了一条了解中国的渠道,在很多场合甚至是吸引国外人士理解中国、注重中国的重要激发者。
中国典籍的对外传播,首要步骤就是典籍的外译。
较好地传递中国典籍中文化信息的译本,能够宣扬本国的优秀思想文化,拉近中华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之间的距离,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形象,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为中国展开经济等交流开辟良好的国际环境。
而未能准确、清楚地传递文化信息的译本,则会造成中国文化被曲解和解构,中国国家形象和对外吸引力会消损。
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
![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5154878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c.png)
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
Culture-loaded Words
文化负载词是指在某个特定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或情感色彩的词汇。
这些词汇在跨文化交流中容易引起误解或产生文化冲突。
例如,中国
人常用的“红色”代表喜庆和吉祥,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则常
常与危险和警告联系在一起。
为了避免文化冲突,跨文化交流中应当注意文化负载词的使用。
在进
行跨文化交流时,应当尽量使用中性词汇,避免使用具有特殊文化意
义的词汇。
同时,也应当了解对方文化中的文化负载词,以便更好地
理解对方的意思。
除了语言上的文化负载词,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文化负载词,如礼仪、习俗、信仰等。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是非
常重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和合作。
扩展:
文化负载词是跨文化交流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除了语言上的
文化负载词,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文化负载词,如礼仪、习俗、信仰
等。
在不同的文化中,同一件事情可能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握手是一种常见的问候方式,而在一些东方文化中,握手可能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思,避免误解和文化冲突。
同时,也应当尽量使用中性词汇,避免使用具有特殊文化意义的词汇。
如果必须使用文化负载词,应当在交流中进行解释和说明,以便对方更好地理解。
文化负载词在四级考试汉译英中的翻译
![文化负载词在四级考试汉译英中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c94a0c6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fc.png)
文化负载词在四级考试汉译英中的翻译
文化负载词(cultural loaded words)指文化中包含着特定的意义和价值观念的词汇。
在四级考试中,汉译英的翻译中经常会遇到文化负载词,这些词汇的翻译不仅仅是直接转译,更需要考虑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和价值观念。
下面将结合具体例子来介绍文化负载词在四级考试汉译英翻译中的翻译方法。
1. 面子(mianzi)
在中国文化中,“面子”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常常被用来描述个人形象和社会关系中的尊严和尊重。
当汉语中出现“面子”时,英语中可以使用“face”、“reputation”、“honour”等词进行翻译。
例如,“她一定要赢得这场比赛,否则会失去面子。
”可以翻译为“She must win the game, or she will lose face.”
3. 吉祥如意(jixiangruyi)
4. 孝顺(xiaoshun)
5. 革命(geming)
总之,在四级考试中遇到文化负载词时,要注意翻译的准确性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在汉译英的翻译中准确表达文化含义和价值观念。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共38页文档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共38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a8f1af04b35eefdc9d33336.png)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文化与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处理解析
![《文化与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处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1561ede04a1b0717fd5ddde.png)
从双语平行语料我们观察到四点(何元建, 2010:214): 1) 白皮书属于敏感类文本,也属于所谓权 威性文本(authoritative texts)。之所以敏感, 原因就是传递了本源概念。因此,译者极 少有省略、换译以及意译的选择;唯一可 行的策略就是直译,对直译的文字也不加 注释(原因大概是译者无权或者无权威做出 注释)。
5) 本源概念的翻译(何元建,2010) 本源概念(indigenous information)指某一 语言社团在自己的历史、文化、社会和思 维方式发展过程中孕育出的特有概念。它 对于另外一个语言社团是外来的(alien)(何 元建,2010:211)。
从语义与语用的角度,信息不外乎有两种:1) 为源语社团与文化和译语社团与文化所共 享,或称通用信息(shared information);2) 为源语社团与文化所独享,或称本源信息 或概念(何元建,2010:211)。
2)王东风(2000:248-253) 1、文外作注: 直译加注释。 2、文内明示: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3、归化(替换) 4、删除 5、硬译: 按字面照译原文。
3)刘宓庆(2007:248-256) 翻译中文化信息的表现手段:图像(图表)、模仿 (直译)、替代、阐释和淡化(decoloration)。
1)白皮书 从已经完成的数据库中,抽出150处政治、 政策、意识形态概念。其中有一处省略:“加 强宣传力度”(无译文) , 有一处意译:“三座 大山”(imperialism,feudalism and bureaucrat-capitalism) ,余下148 处都是直译 (没有一处有注释)。 2)《围城》 从已经完成的数据库中,抽出89处汉文化本 源概念(划线部分)。有42处直译(无注释), 33处意译,14处换译,没有省略。
文化负载词直译的例子
![文化负载词直译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19b04c58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49.png)
文化负载词直译的例子文化负载词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富含文化内涵的词语,直译即以源语言中的词汇形式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
这种翻译方式旨在保留源语言的文化特色,使得目标语言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著所传达的含义。
下面列举一些文化负载词的直译例子,以便理解其应用。
1. "面子" (miànzi):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它表示个人、家庭或者社会地位的尊重和荣誉。
在直译中,我们可以使用"face"来表达这个意思,例如:"He lost face in front of his colleagues"(他在同事面前丢了面子)。
2. "炒鱿鱼" (chǎo yóuyú):这个词采用了广东话中的俚语,形象地描述被解雇或被开除的情况。
在翻译时,可以使用"get the sack"或者"get fired",例如:"He got the sack for his poor performance"(由于表现不佳,他被解雇了)。
3. "吉" (jí):这个词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好运和吉祥。
在直译时,可以使用"auspicious"或者"lucky"来表达这个含义,例如:"Wearing red clothes during Chinese New Year is considered auspicious"(春节期间穿红色衣服被认为是吉利的)。
4. "文化沙漠" (wénhuà shāmò):这个词用来形容没有文化氛围或缺乏艺术和文化资源的地方。
在翻译时,可以使用"culture desert"来表达这个概念,例如:"This small town is a cultural desert with no museums or theaters"(这个小城镇缺乏博物馆或剧院,没有文化氛围)。
最新 英汉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精品
![最新 英汉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8e0930bee06eff9aef80766.png)
英汉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策略翻译作为一种语际间的交际,既是一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也是的移植过程,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英汉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差异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一、引言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
不同的文化在历史背景、社会习俗、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亦在各自的语言中打下了烙印。
作为构筑语言的基本单位,词汇可以窥探一个民族的文化。
文化负载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文化负载词指的是语言词汇系统中客观直接反映该民族独有文化的一类词汇,它是文化差异在词汇层面的反映。
不同文化世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因而也就使得自己的语言在形成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独特的风貌和民族特性,文化负载词就是这一特定文化现象的具体体现。
二、文化差异与文化负载词(一)地域环境和生活习俗的差异语言首先是对其所处客观世界的直观反映。
人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产生相应的反映客观世界的语言。
英国四面环海,航海和捕捞曾在其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词汇中的许多词语与水产有关系,有大量关于海洋、船只、鱼、水的词汇,如anoddfish(怪人),Neveroffertoteachfishtoswim(不要班门弄斧),tospendmoneylikewater(挥金如土)等。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以农业经济为主,农业文化极其深厚,这充分体现在语言中,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挥金如土”、“气壮如牛”等。
(二)历史发展的差异历史的发展会给语言留下深刻的历史烙印。
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些标志着某一历史阶段的词汇常会出现,比如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大革命”、“大字报”、“红卫兵”、“走资派”、“臭老九”等,这些词汇在中几乎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词汇。
此外,中西方语言中的词汇深受其作品、文学典故的影响,都很难在对方文化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词,比如一些源自中国古代传说、小说而至今还在使用的“龙王”、“虾兵蟹将”、“马后炮”、“空城计”等。
《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68c5f2f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e.png)
《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翻译中文化负载词可采用文本性质翻译策略,即直译法、意译法和正译法三种翻译策略。
1、直译法
直译法作为一种翻译策略,相对于意译法、正译法,其特点是保留汉语表达方式,但对词汇进行准确翻译,包括繁体字、音译等。
2、意译法
意译法是把汉语源语中表意表达以外的文化观念及其属性,用目标语表达出来,从而使得语言表达更加清晰生动。
这在《红楼梦》中的应用就是把汉语中特定的文化背景翻译成对应的外语文化背景,让读者更加易懂理解。
3、正译法
正译法也是一种文本翻译,但比直译法稍有区别,它的主要特点是把汉语源语中文化负载词的内容按照一般概念准确归纳再改写,适合当时时代文化特色和读者语境,使用外语表达出文化熟悉词语,以达到贴近原文,表达准确的目的。
大多数时候,正译法往往能展现一定的巧妙思路,增加文本的表达效果,从而让汉语读者更容易接受。
《边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边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bc3a449e2bd960590c67791.png)
《边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的文化最鲜明个性特征体体现在那里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边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边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文化负载词是文化最鲜明个性特征体现,然而这种反映文化差异的词汇却为文化沟通和翻译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在沈从文的作品《边城》中,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被使用,突出了作品鲜明的特色。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边城》英译本的研究主要从翻译策略方法以及美学赏析的角度展开。
随着生态学与翻译学的结合,生态翻译学无疑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助推器!(胡庚申,2008)本文尝试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研究金介甫《边城》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规律,与此同时也能够为生态翻译学提供一个很好的案例分析。
一、《边城》中的文化负载词由于东西方民族在地理生存环境、历史进程、宗教信仰、民族风情和思维方式上存在巨大差异,因而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到具体的中便是词汇的使用。
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words)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
这些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相当棘手,如果翻译不当就会出现文化亏损,即误将文化差异当做文化共核,以源语的文化模式来硬套目的语,导致交际失败;或以目的语的文化形象重新取代源语的文化形象,交际成功,可留下的遗憾是源语文化亏损!(李勇,2010)文化负载词通常出现在那些极具民族风情特色的文学作品当中。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净的一个文本”,“中国现代文学牧歌传说中的顶峰之作”,它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
作品中有大量反映中国湖南乡下农村传统习俗文化和方言特色的词汇,这些文化负载词增加了翻译的难度。
金介甫在翻译的过程中尝试多种方法来再现原文的'特色。
二、生态翻译学理论概述生态翻译学是衍生于本土的一门新兴学科,于2001年由胡庚申教授提出来,至今已走过了十多个年头。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68ae046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a1.png)
02
技术发展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利用大数
据和语料库进行翻译比对和优化。
技术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如何确保机器翻译的准确性和
03
文化敏感性。
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的趋势与展望
当前,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研究正朝着跨学科的方向发展,涉及语言学、文 化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未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将更加注重语 境和文化背景的考量。
总结词
旅游资料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需要注重 传递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同 时要考虑到游客的文化背景和语言水平。
详细描述
旅游资料中的文化负载词是旅游目的地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载体,对于游客了解目的地具有重要意义。在翻译过程 中,译者需要准确传递原文的文化和历史信息,同时要考虑到游客的语言水平和文化背景,使译文更加易于理解 和接受。此外,译者还需要注意译文的规范性和可读性,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
展望未来,翻译界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的深 入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全球范围内的跨文化交流。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标准与评 价
翻译标准
准确性
译文应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避免歧义或误解。
流畅性
译文应流畅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易于理解。
文化敏感性
译文应尊重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避免文化冲突或误解。
信息完整性
译文应完整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包括语气、情感和风格等。
评价方法
对比分析法
将原文与译文进行对比,评估译文的准确性、 流畅性和文化敏感性等方面。
读者反馈法
通过调查或测试的方式,收集目标读者对译 文的评价和反馈。
文化负载词汇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文化负载词汇及其翻译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f615f3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77.png)
文化负载词汇及其翻译方法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翻译作为沟通的桥梁显得尤为重要。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汇常常给译者带来挑战。
本文将探讨文化负载词汇及其翻译方法,旨在为译者提供更多有效的处理策略。
文化负载词汇是指反映某一特定文化现象的词汇。
这些词汇通常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往往无法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文化负载词汇的特点包括: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反映某一文化现象、在特定语境下使用。
根据文化负载词汇的特点,翻译方法可分为直译、意译、音译和套译。
直译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持原文的形式和意义;意译则是侧重于原文的意义传达,可能牺牲原文的形式;音译是用目标语言中的语音形式来翻译源语言的词汇;套译则是将源语言的文化负载词汇直接套用为目标语言中对应的表达。
各种翻译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如下:直译能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但可能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意译更容易被读者理解,但可能丧失原文的文化内涵;音译可以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但可能给读者带来阅读障碍;套译能有效地传达文化信息,但可能不适应所有情况。
为了进一步探讨文化负载词汇及其翻译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我们来看一个具体案例。
例如,“龙”在中文中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但在英文中却不存在对应的词汇。
在翻译“龙”这个词汇时,可以采用音译法,将其翻译为“loong”,以保留其原始发音和文化意象;也可以采用套译法,将其翻译为“dragon”,以避免文化误解。
在总结上述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文化负载词汇及其翻译方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对于译者而言,了解文化负载词汇的特点、掌握各种翻译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将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交流。
然而,目前对于文化负载词汇及其翻译方法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对某些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方法尚未探明、音译和套译等方法仍有待改进等。
展望未来,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对文化负载词汇的分类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和功能;针对不同类型的文化负载词汇,探究更加有效的翻译方法,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在翻译过程中保留原文的文化内涵,同时让目标语言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外宣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原则与方法
![外宣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原则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ed60c5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2.png)
外宣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原则与方法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文化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外宣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外宣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于准确传递源语言文化信息、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外宣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原则与方法,以期为提高外宣翻译质量、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界定文化负载词的概念,明确其在外宣翻译中的重要地位。
随后,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总结归纳外宣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原则,包括准确性、可接受性、可译性和文化传真等。
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探讨文化负载词英译的常用方法,如直译、意译、音译加释义等。
本文还将关注文化负载词英译中的难点与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丰富和完善外宣翻译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为外宣翻译工作者提供一套系统的文化负载词英译原则与方法,以提高外宣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交流。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翻译学科的发展,丰富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内涵。
二、文化负载词的定义与分类文化负载词,又称为文化特色词或文化专有词,是指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的词汇。
这些词汇反映了某一文化群体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是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的重要体现。
在外宣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处理尤为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关系到译文能否准确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能否为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文化负载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文化内涵的不同,文化负载词可以分为物质文化负载词和精神文化负载词。
物质文化负载词主要涉及与物质生产、生活相关的词汇,如地方特产、建筑风格、交通工具等;而精神文化负载词则主要涉及与思想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精神层面的词汇。
按照文化属性的不同,文化负载词可以分为民族文化负载词和行业文化负载词。
民族文化负载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如中国的“京剧”“中医”等;行业文化负载词则是指在特定行业或领域中使用的,具有行业特色的词汇,如法律术语、科技术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负载词和翻译
作者:孟娜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04期
摘要:本文对文化负载词进行了讨论,从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入手,说明文化和语言是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
语言中含有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它们的形成原因。
本文通过对《浮生六记》中部分文化负载词的分析说明文化负载词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负载词;原因;《浮生六记》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4-0127-01
1、文化与语言
文化与语言是不可分割的两个名词,特别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语言和文化更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有人说,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有人说,文化是语言的一种展现。
不管怎么说,大家都认为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文化的影响不可避免的显示在语言身上,而且对于一门外语的理解,不仅包括表面的意思,还有背后的深层含义。
那么什么是文化呢?对于文化的定义,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英国人类学家Edward Tylor 曾指出,“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
文化在泰勒的定义中包括了许多方面,包括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位人类学家对于文化的概念概括。
奈达将语言文化特性分为五类:生态学、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宗教文化和语言文化。
各国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民族思想的不同都会对语言的使用产生巨大影响。
这些词尤其是在习语、俗语和日常用语中表现明显。
因为受到文化的影响,语言就会表现出来。
于是就出现了“文化负载词”,又称词汇空缺,指原语词汇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在译语中没有对应语。
2、文化负载词的成因
这些具有文化负载的词,都是带有典型的国家特色的。
这与英美国家和中国不同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有很大关系。
英国曾是海上霸主,渔业十分发达,所以词语中有许多与渔业有关的词。
比如sea 和fish这两个词在英语中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sea同“许多”、“大量”联在一起,如a sea of fish(大量的鱼),a sea of troubles(许多麻烦)。
“fish”一词同许多形容词搭配,喻指形形色色的
“人”,如a big fish(大人物),a dull fish(迟钝的人),a queer fish(古怪的人)。
而中国大部分是农耕产业,所以词语中有许多是与农业有关的,所以词语与农耕联系密切。
其次,因为各国历史差别比较大,所以对于某些特定的历史阶段,在别的国家历史上是没有对应的,比如朝代。
而且英美国家大部分是有宗教信仰的,因此在語言中多有表现。
中国受佛教影响比较深,所以在日常用语中都会有一些佛教用语,比如“阎罗王”。
还有一些是中国社会所独有的,如阴历、神怪的称呼。
3、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浮生六记》是林语堂先生最见翻译功力的译作之一,本文选取一些典型的句子进行说明。
余生于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距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
I was born in 1763, under the reign of Ch’ ienlung, on the twenty-second day of the eleventh. The country was then in the heyday of peace and moreover, I was born in a scholar’s family, living by the side of Ts’ anglang pavilion in Soochow. So altogether I may say the gods have been unusually kind to me.
在这个句子中,用到了“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这是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的纪年法,而英美读者对此颇不熟悉。
因此,使用公元纪年法,即1763年。
“衣冠之家”即有学识的人家,而不是字面的理解。
因此,译为“in a scholar’s family”。
“天之厚我”中的“天”翻译为“the gods”。
这是中国人对天的一种认识,天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是年七夕,芸设香烛瓜果,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
On the seventh night of the seventh moon of that year, Yun prepared incense, candles and some melons and other fruits, so that we might together worship the Grandson of Heaven in the Hall called “After My heart”.
在这个句子中,“七夕”和“天孙”都是民族色彩比较浓厚的词语。
即使在文中翻译中交代了七夕就是阴历七月的第七天,外国人还是会迷茫,为什么偏偏是第七天呢。
于是林就做了附加注释:The seventh day of the seventh moon is the only day in the year when the pair of heavenly lovers, the Cowherd (Grandson of Heaven) and the Spinster, are allowed to meet each other across the Milky Way. 在这个注释中,对七夕的由来进行了简单介绍,而且对天孙进行了说明。
这样读者就会对文中的文化负载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4、结论
对于本国特色明显词语,在译语中没有对应的词语,就要采取一些手段,使译语读者能够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对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译者会对译本的水平造成影响。
因此,要翻译好文化负载词,一定要深刻理解外国的文化。
参考文献:
[1]、何东燕(2002)。
文化负载词与文化差异意识。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3(9),206-208。
[2]、李新、朱艳丽(2011)。
林语堂《浮生六记》中文化负载词的语用评估。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108-113。
[3]、林语堂(译)(1999)。
《浮生六记》。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刘重德(1992)。
文化语言翻译。
载于王福祥、吴汉樱(主编),《文化与语言》(pp.262-271)。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唐秀琼(2006)。
英语文化负载词及汉译。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1),126-130。
[6]、翟红梅、姜家涛(2006)。
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研究述评。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3(5),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