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理特点和机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点及应用ppt正式完整版
庆大霉素 gentamicin 药理及临床:
1.对多数G-杆菌有效 2.对铜绿假单胞菌效果好,可作为首选药 3. 对沙雷菌属作用强,是氨基糖苷类首选药 4. 口服,用于肠道感染及肠道手术前准备 5. 与青霉素合用,治疗严重的G+菌感染(避免混合)
不良反应:
1. 耳毒性 2. 肾毒性
卡那霉素(kanamycin)
(二)抗菌机制:
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 小诺米星(micronomicin) 庆大霉素(gentamicin)
此外,链霉素、卡那霉素可作为结核治疗药物。
阿对米G+卡菌星有(较丁1好胺.抗卡多菌那作霉环用素)节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
链霉素(streptomycin) 大观霉素(spectinomycin)
卡链那霉霉 素素、的卡半那合霉成素①衍对生结物核始杆菌动有效阶段:抑制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对急鼠性疫 毒杆性菌:有口特周效、②面,是、首四肽选肢药麻链(木与形四环成素合阶用)段:与30s亚基结合,使mRNA密码错译
卡那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
③ 终止阶段:抑制肽用
优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点 及应用
主要内容
一 来源与分类 二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三 主要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特点及应用
一、来源与分类
来源
链霉菌或小单孢菌培养液中提取或以天然品为 原料半合成制取而得的一类水溶性较强的碱性抗生 素。
一、来源与分类
分类
天然氨基苷类:
链霉素(streptomycin) 卡那霉素(kanamycin) 新霉素(neomycin) 小诺米星(micronomicin)
谢谢观看
制成外用软膏或眼膏或冲洗液治疗局部感染。 如脑膜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烧伤、创伤及骨关节感染等。
氨基糖苷抗生素
对各种G-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有强大杀灭作用 对某些G+菌(如金葡菌)有杀菌作用 对结核杆菌敏感(如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抑制70S亚基始动复合物形成
与30S亚基结合
胞壁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菌死亡
阻止终止因子与核蛋白A位结合
阻止70S核蛋白体解离
抗菌机制
抗菌机制
01
02
性质:本类药物为有机碱,制剂为硫酸盐,药物水溶性稳定(除链霉素)。 分类:按抗菌作用可分为: 第一代以链霉素为代表,在1944年发现,目前除链霉素主要作为一线抗结核药,新霉素口服用于肠道消毒外,由于毒性大,其它均已少用。 第二代以1964年发现的庆大霉素、1967年发现的妥布霉素为代表,抗菌作用有所扩大,增强。 第三代均为氨基环醇上氮位取代衍生物。
03
04
05
为静止期速效杀菌剂。
对需氧菌有效,对厌氧菌无效。
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
存在抗菌后效应。
首次接触效应(FEE),即首次接触细菌被迅速杀死。
抗菌特点
产生钝化酶:产生钝化修饰氨基糖苷类的钝化酶,使药物灭活
膜通透性改变:外膜膜孔蛋白结构变化
作用靶位改变:核糖体30S亚基靶蛋白上S12Pr中的一个AA被替代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演讲人姓名
01
氨基糖苷类来源、性质及分类
常用氨基糖苷类
03
耐药机制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5
临床应用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2
氨基甙类抗菌作用和机制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4
体内过程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6
不良反应及药物联用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氨基甙类和氨基糖苷类
氨基甙类和氨基糖苷类一、引言氨基甙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它们在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抗生素的抗菌谱。
本文将详细介绍氨基甙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点、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二、氨基甙类抗生素氨基甙类抗生素是一类由氨基糖和氨基配糖体构成的抗生素,其化学结构与天然产物相似。
这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主要针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常见的氨基甙类抗生素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等。
1.链霉素链霉素是最早发现的氨基甙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尤其对结核分枝杆菌有特效。
它通过与结核分枝杆菌核糖体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然而,链霉素易产生耐药性,且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和耳毒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
2.庆大霉素庆大霉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氨基甙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抗菌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链霉素相似,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庆大霉素的适应症较广,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但也需要关注其可能引起的肾毒性和耳毒性。
3.妥布霉素妥布霉素是一种广谱氨基甙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其作用机制与链霉素和庆大霉素相似,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妥布霉素的肾毒性和耳毒性相对较低,但仍需注意合理使用,避免产生耐药性。
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的苷元结合而成的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常见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卡那霉素、新霉素、阿米卡星等。
1.卡那霉素卡那霉素是一种广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和部分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菌核糖体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
卡那霉素的适应症较广,但肾毒性和耳毒性较大,因此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剂量。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一.分类天然氨基苷类链霉素(streptomycin) 庆大霉素(gentamicin)卡那霉素(kanamycin) 妥布霉素(tobramycin)人工半合成氨基苷类阿米卡星(amikacin) 奈替米星(netilmicin)1.【化学性质】:由糖苷键把氨基醇环和氨基糖分子连接而成,碱性,易溶于水,性质稳定(除链霉素)与β-内酰胺类合用时不能混合于同一容器,否则易失活。
2.【抗菌谱】:属速效杀菌静息期杀菌药。
①对G-杆菌:比β-内酰胺类强,有较强的抗生素后效应。
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志贺杆菌和枸橼酸杆菌。
②对某些G+球菌有效,对厌氧菌无效【抗菌特点】:1).杀菌速率和杀菌持续时间与浓度呈正相关;2).仅对需氧菌有效,对厌氧菌无效;3).抗菌后效应(PAE)长;4).具有初次接触效应(FEE):细菌首次接触氨基糖苷类时,就能被迅速杀死,未被杀死的细菌再次或多次接触同种抗生素时,其杀菌作用明显降低。
5).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强;6).易耐药。
3【.抗菌机制】①多环节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始动阶段:抑制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肽链形成阶段:与30s亚基结合,使mRNA密码错译终止阶段:过早终止肽链合成,产生无意义肽链及无功能蛋白②通过离子吸附作用,增加膜通透性4.【耐药机制】1)产生钝化酶2)降低细胞膜通透性3)作用靶位即核糖体结构改变5.【体内过程】1)该药极性高,解离度大,水溶性好。
胃肠吸收极少或不吸收2)蛋白结合率低,主要分布细胞外液3)碱性环境中作用增强4)肾脏、内耳内和外淋巴液中浓度高,t1/2长,易引起耳毒性和肾毒性,可透过胎盘屏障。
6. 【不良反应】(1).肾毒性:表现为尿浓缩使排尿困难、蛋白尿、管型尿,氮质血症及无尿等。
一般年老剂量大、合用肾毒性药物(如速尿等)易发生肾毒性。
发生率: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奈替米星防止措施:1.定期检查肾功能2.血药浓度检测3.肾功能不良者调整方案4.避免合用其他肾毒性药物(2).耳毒性(第八对脑神经损害)前庭功能损害: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平衡障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一.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共性
1.化学结构基本相似 碱性,易溶于水,性稳定
2.抗菌谱极相似 主要对革兰氏阴性菌有强抗菌活性,
在碱性中作用增强,静止期杀菌强
3 抗菌作用机制相同 (1)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多个环节
抑制核糖体70S亚基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选择性地与核糖体30S亚基上的靶蛋白结合, 造成A位歪曲,使mRNA密码错译 阻止肽链释放因子R进入A位,使已合成的 肽链不能释放 阻止70S解离,造成细菌体内核糖体耗竭, 循环受阻 (2)破坏细菌细胞膜,增加其通透性
和能量利用,导致Na+-K+ATP 功能障碍
比较:链霉素<妥布<奈替米星<庆大 C.避免与耳毒性和抗组胺药合用
耳毒性药物:万古霉素、高效利尿药、顺铂 抗组胺药:苯海拉明、美克洛嗪、布可立嗪
机理: 内耳淋巴液中药物浓度过高,损害内耳
柯氏器内、外毛细胞的糖代谢和能量利用, 导致内耳毛细胞的细胞膜钾钠离子泵障碍, 使毛细胞功能受损 预防:
氨基苷类抗生素 aminoglycosides
含氨基醇环与氨基糖分子,并由配糖键连接成苷 而得名
1 来自链霉菌
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
2 来自小单孢菌
庆大霉素、西索米星、小诺米星
3 人工半合成
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主要优点:
抗需氧G-杆菌活性强 PAE(抗生素的后效应)明显
主要缺点:
因“亚临床耳毒性”发生率高达10-20%, 故在早期耳鸣、眩晕时进行听力监测,并依 肾肌酐清除率及血浓度调节剂量。
(2)肾毒性 亲和力高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轻:肾小管肿胀 重:蛋白尿、管型尿、血尿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④ 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终止密码子与A位结合,阻碍肽链 释放。使核糖体耗竭;
氨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们直
基
接与30S核糖体亚单位的16S
糖
rRNA解码区的A部位结合,虽然
苷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结合的是
类
rRNA的保守区域,但它们对原
作 用
核和真核核糖体的作用大不相 同
改变膜通透性
药物摄入与积累的降低常见于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 可能是由于细胞膜的不渗透作用造成的。一般的好氧革兰 氏阴性菌也具有适应性耐药现象,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作 用下,细菌厌氧呼吸途径的基因调节膜蛋白的变化可能是 这一现象的原因,因其为细菌固有特性,影响到所有氨基糖 苷类抗生素,导致中度耐药性。因此,在临床上非常重要。
目录
氨基糖苷类药理作用 氨基糖苷类的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探讨
1 2 3
常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4
氨 基 糖 苷 类 药 理 作 用
氨 基 糖 苷 抑制蛋白质合成 类 作 用 机 制
① 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30S 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② 阻止酰胺tRNA在A位的正确定位,干扰 功能性核糖体的组装,抑制70S始动复合 物形成;
耳毒性(不可逆)
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耳蜗毛细胞中的主要
良
积聚部位是线粒体和溶酶体。
反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的细胞内氧自由基
应
活动增强是毛细胞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
局部或者全身应用氧自由基清除剂可以保护耳
蜗免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损害。
钙激活的蛋白酶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引起 的毛细胞破坏过程中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因此抑制钙激活蛋白酶的活性也能有效保护耳 蜗毛细胞。
氨基糖苷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The Aminoglycosides
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戴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由一个或多个 氨基糖分子和非糖部分的氨基环醇通过 氧桥连接而成的苷类抗生素。
天然氨基苷类: 链霉素、庆大霉素、 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
分类
新霉素。
人工半合成氨基苷类:阿米卡星、奈 替米星、异帕米星等。
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
抗菌谱最广的氨基糖苷类,对结核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效; 对钝化酶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 主要用于对其他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的 感染。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特点总结
①对需氧G-杆菌作用强大,部分品种对铜绿假 单胞菌有抗菌作用,对厌氧菌无效。碱性环 境抗菌作用↑。 ②静止期杀菌剂,与β-内酰胺类有协同作用。 ③口服吸收难,注射给药后,主要分布在细胞
③不良反应多且严重。
肾毒性
表现:蛋白尿、管型尿、血尿、氮质血症等 新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 机制:经肾排泄并在肾皮质内蓄积,损害近曲小管 上皮细胞。
预防:避免与肾毒性的药物合用,如第一代头孢菌
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等。定期检查肾功,尿
量<240ml/8h停药。
神经肌肉麻痹
与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有关。
通过胎盘屏障,孕妇慎用。不能通过血脑屏障。
3.代谢和排泄
滤过排泄。
代谢少,约90%以原形经肾小球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敏感需氧G-杆菌所致的全身感染。
对于严重感染需与β-内酰胺类疗消化道感染。
链霉素、卡那霉素可用作抗结核药。
【不良反应】
耳毒性
前庭神经损害: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和
邰丽华:无声世界的舞者
氨基糖苷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
氨基糖苷类作用机制临床应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是一类重要的抗生素,具有广谱抗生素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和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均有很好的杀菌作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备受关注。
一、作用机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对蛋白质的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
它们通过结合到细菌的30S核糖体亚基上,阻碍了蛋白质的合成,导致细菌死亡。
这种作用机制使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特别有效。
二、临床应用
1. 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感染,如大肠埃希菌、肠杆菌等。
对于严重感染疾病,如败血症、腹膜炎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重要的治疗选择。
2. 预防感染:在一些手术或感染风险高的情况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以被用于预防术后感染,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3. 结核病治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也被广泛应用于结核病的治疗,尤其在耐药结核病或需要联合治疗的情况下,起到重要作用。
4. 孕妇感染:孕妇患上细菌感染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以被用于治疗,但需注意剂量和药物选择,以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5. 耐药菌株治疗: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许多常见细菌具有杀菌作用,因此在耐多种常规抗生素的致病菌株感染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常被选用。
综上所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广泛的临床应用领域,对治疗多种严重感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临床医生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需要仔细斟酌,确保药物的使用安全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三)抗菌机制:
抑制蛋白质合成的多个环节,并增加细菌细 胞膜通透性,使菌体内重要物质外泄而导致细菌 死亡。静止期杀菌,且有明显抗菌药物后效应。
一、氨基糖苷类的共同特点
(四)抗菌谱:广
1.对G-杆菌作用强
2.对G-球菌(大观霉素对淋菌性尿路感染有良效)
德阳广播电视大学 张月琳
一、氨基糖苷类的共同特点
(一)理化性质:氨基糖基+非糖苷元
强有机碱,易溶于水,性质稳定,解离度大, 脂溶性小。在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
(二)体内过程
1.口服难吸收,用于胃肠道感染及消毒。全身感 染肌注,不主张静注(避免血药浓度过高导致不良 反应)。
一、氨基糖苷类的共同特点
3.神经肌肉接头阻滞:心肌抑制、血压下降、肢体瘫痪、
呼吸衰竭。
4.过敏反应:偶见。以链霉素最为严重。
二、常用药物
(一)链霉素
1.用于了临床的第一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对铜绿假单胞菌、G-菌活性最低,耐药菌广泛存在, 限制临床应用。 3.与四环素合用治疗鼠疫;治疗结核病;与青霉素G合 用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 4.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休克死亡率>青霉素,皮试 假阴假阳多见。
3菌(链霉素、阿米卡星)
一、氨基糖苷类的共同特点
(五)不良反应
1.耳毒性
(1)前庭神经损害:眩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 (2)耳蜗神经损害:耳鸣、听力减退、耳聋
耳聋是不可逆的,并能影响胎儿
2.肾毒性:可引起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等,甚至发生少
尿、氮质血症及急性肾衰。
一、氨基糖苷类的共同特点
(二)庆大霉素
氨基糖苷类体内过程的共同特点
氨基糖苷类体内过程的共同特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感染疾病,如肺炎、腹膜炎、败血症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它们都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
在体内,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
它们通过结合细菌的30S核糖体亚单位,阻断核糖体的功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导致细菌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
这种作用机制使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特别有效,包括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阴性细菌具有抑制作用。
这是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结构特点决定的。
它们的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糖苷环,这种环状结构与细菌细胞膜的脂质结合,使得这类抗生素能够更容易地进入细菌细胞内部。
然而,由于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殊结构,使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这类细菌的进入受到限制,因此对革兰阳性菌的抑制作用较弱。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杀菌作用。
这意味着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越高,对细菌的杀菌作用就越强。
因此,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来调整剂量,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动学特点也决定了它们在体内的使用方式。
这类抗生素通常以静脉注射的形式给药,因为口服给药后药物吸收不佳,生物利用度低。
而且,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体内的分布范围较窄,主要分布在体液中,如血浆、组织液等。
这也导致了这类抗生素对于体内感染的治疗更为有效,而对于体外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差。
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主要依赖于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因此它们对细菌的生长阶段具有选择性。
细菌在生长过程中,有不同的生长阶段,如对称生长期、指数生长期、平台期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在细菌的对称生长期和指数生长期起到抑制作用,而在细菌的平台期则作用较弱。
这也是为什么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需要根据细菌生长的特点和感染部位来确定给药时间和疗程的原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对于严重的细菌感染来说,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种常用的治疗选项。
本文将介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点、治疗机制以及在严重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特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一类以氨基糖苷结构为基础的广谱抗生素,常见的代表性药物有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等。
它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广谱抗菌作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如链球菌等)也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2.靶向细菌蛋白质合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通过与细菌的核糖体结合来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阻断细菌的生长和复制能力。
3.耐药性发展较快:由于其机制与其他抗生素不同,细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时需要注意适当的使用方法和剂量,并避免滥用。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治疗机制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抑制或杀死细菌来消除感染源。
对于严重的细菌感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治疗作用:1.杀菌作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能够直接杀死细菌,使其失去生存能力。
这对于一些高毒力的细菌感染非常重要,可以迅速减轻患者的症状。
2.抗生素联合治疗:在严重细菌感染的治疗中,常常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以与其他类别的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产生协同作用,使治疗效果更好。
3.静脉给药:由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药物性质,通常需要通过静脉给药来达到有效浓度。
这种给药方式可确保抗生素快速进入血液循环,快速到达感染部位,从而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严重细菌感染中的应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严重细菌感染中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败血症: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细菌感染,常常表现为高热、寒战、低血压等症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以通过快速杀菌作用来控制感染,并配合其他抗生素联合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药理学:抗菌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课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引起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导致贫血、白 细胞减少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较轻微,但严重时可能导致 骨髓抑制和生命威胁。
PART 04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 性
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是由于细 菌基因突变或获得外源性基因片段而 产生的。
传播
耐药性可以通过质粒、转座子等可移 动遗传元件在不同菌株间传播,导致 耐药菌的广泛流行。
。
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要点一
预防
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肾功能状况 ,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 应。
要点二
处理
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应措施,如给予 抗过敏药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等,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 就医。
PART 06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未来 展望
耐药性的挑战与对策
耐药性产生的原因与现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导致细菌对其产生耐药 性,给临床治疗带来挑战。了解耐药性的产生原因和 现状有助于采取有效措施应对耐药性问题。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和监管
为应对耐药性问题,需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监管,包 括限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使用、推行抗菌药物分级管 理制度等措施,以降低细菌耐药性的发展速度。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其他抗菌药 的联合应用
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与其他抗菌 药联合应用,以提高抗菌效果。联合用药方案需根据具 体病菌和感染类型进行选择。
免疫疗法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 结合
免疫疗法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 素结合使用,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来提高抗菌效果,并 减少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
疗。
临床医学:氨基糖苷类药物
临床应用
• 1、用于敏感需氧G-菌所致的全身感染。如脑膜炎、 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胃肠道、烧伤、创伤
及骨关节感染等。 • 2、合用广谱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或氟喹诺酮类等药
用于败血症、肺炎、 • 脑膜炎等严重感染。 • 3、利用该药口服不吸收的特点,可以治疗消化道感染,
肠道术前准备、肝昏迷用药。 • 4、制成外用软膏或眼膏或冲洗液治疗局部感染。 • 5、链霉素、卡那霉素可作为结合治疗药物。
不良反应
• 三、神经肌肉麻痹 • 防治:避免与肌松药、全麻药合用。一旦发生可采用新斯的明和
钙剂抢救
• 四、过敏反应(以链霉素多见) • 表现:皮疹、药热、过敏性休克等。 • 特点:过敏性休克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 • 防治:葡萄糖酸钙+肾上腺素
氨基糖苷类药物链霉菌属: 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 2、来自小单细胞菌属:庆大霉素
• 半合成氨基糖苷类 阿米卡星、内替米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一般共性
一、理化性质 二、体内过程 三、抗菌作用和作用机制 四、耐药性 五、临床应用 六、不良反应
体内过程
• 1、吸收:有机碱,口服难吸收,仅用于肠道感染 和肠道消毒。
• 2、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主要分布于细胞外 液。
• 3、消除:不被代谢,原形经肾脏排泄。
抗菌特点
• 1、静止期杀菌药 • 2、对需痒革兰阴性杆菌作用强大,对厌氧菌无效 • 3、杀菌速率与杀菌时程成浓度依赖性
具有较长的PAE 具有初次接触效应 碱性环境中抗菌活性增强
不良反应
• 一、耳毒性 • 前庭神经损害:卡那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
星 • 耳蜗神经损害: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链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约5~6h。
链霉素(streptomycin)
抗菌作用与应用
特效作用 对土拉菌病、鼠疫有特效, 常首选或与四环素合用于鼠疫。
链霉素(streptomycin)
抗菌作用与应用
其它 1.治疗多重耐药结核病。2.与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理 特点和机制
目的要求
掌握 氨基糖苷类的抗菌作用及机制、体 内过程、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熟悉 常用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药理特点。 了解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基本属性 常用药物及分类 抗菌作用及机制 耐药机制 体内过程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等合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过敏反应
基本表现 1.常见皮疹、发热、血管 神经性水肿、口周麻木。2.局部用新霉素 多见接触性皮炎。3.链霉素见过敏性休克,
发生率仅次于青霉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过敏反应
防治 措施同青霉素。
链霉素(streptomycin)
化学结构及性质 药动学特征 抗菌作用与应用
链霉素(streptomycin)
>卡拉霉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庆大 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神经肌肉麻痹
机制 1.药物与突触前膜钙结合部位
结合、抑制神经末稍Ach释放,致神经肌肉
接头处传递阻断。2.大剂量腹膜或胸膜内
给药、静滴过快时多见,肌注偶见。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神经肌肉麻痹
防治 1.与过敏性休克鉴别。2.立即 静注新斯的明、钙剂。3.血钙过低、重症 肌无力禁或慎用。4.禁与肌松药、全麻药
临床应用
敏感需氧G-杆菌感染 1.各类全身感 染。2.对严重的败血症、肺炎、脑膜炎等,
需合用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第三代头孢菌 素、氟喹诺酮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
结核病 链霉素、卡拉霉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
局部用药 1.新霉素口服用于消化道 感染、肠道术前准备、肝性脑病。2.庆大
霉素等外用软膏、眼膏、冲洗液。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耳毒性
前庭神经损伤 1.头昏、视力减退、
眼球震颤、眩晕、恶心、呕吐、共济失调。
2.新霉素>卡拉霉素>链霉素>西索卡星
>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 米星>依替米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耳毒性
耳蜗听神经损伤 1.耳鸣、听力减退、 永久性耳聋。2.新霉素>卡拉霉素>阿米
卡星>西索米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奈替米星>链霉素>依替米星。
基本属性
1.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化学结构中
氨基环醇、氨基糖分子经配糖键连接成苷。
2.为有机碱,制剂用硫酸盐。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常用药物及分类
1.天然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拉 霉素星等。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抗菌作用及机制
抗菌特点 1.仅对需氧菌有效。2.属 静止期杀菌药。3.活性高、碱性环境更强。 4.杀菌速率、持续时间与浓度正相关。5.P
AE、首次接触效应均明显。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抗菌作用及机制
抗菌谱 1.对需氧Gˉ杆菌强。2.对沙
雷菌、沙门菌、产碱杆菌、不动杆菌、嗜
血杆菌、MRSA、MRSE等有效。3.链霉素、
卡拉霉素对结核杆菌也有效。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抗菌作用及机制
抗菌机制 1.与70S形成始动复合物。 2.与30S上P10结合致A位歪曲、翻译出错。 3.阻滞肽链释放因子进入A位。4.抑制70S 解离及再利用。5.以吸附作用破坏胞质膜
完整性。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氨基苷类 氨基苷类
氨基苷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抗菌作用及机制
耐药性 逐渐多见。同类有部分交叉 耐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耐药机制
产生钝化酶 乙酰化、腺苷化、磷酸 化酶。对分子上氨基、羟基修饰,为同类 交叉耐药的主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耐药机制
膜通透性改变 外膜膜孔蛋白结构变 化,使药物进入减少。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耐药机制
靶位的修饰 细菌30S上S12蛋白中一 个氨基酸被替代,与链霉素的亲和力降低。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体内过程
吸收 1.极性、解离度均较高,口服 难吸收。2.肌注吸收快、完全,Tmax0.5~2 h。3.不良反应原因,不主张静脉给药。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体内过程
分布 1.fb为0~25%。2.穿透力弱、
效利尿药、镇吐药、甘露醇等,慎与镇静 催眠类等合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肾毒性
基本表现 1.蛋白尿、管型尿、血尿 及无尿、氮质血症、肾衰。2.新霉素>卡
拉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 >奈替米星>链霉素>依替米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肾毒性
机制 1.药物经胞膜吞饮、大量积聚 于肾皮质。2.使肾小管尤近曲小管上皮细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耳毒性
机制 1.药物高浓度聚积于内耳内、 外淋巴液。2.损害内耳柯蒂器内、外毛细
胞 的 能 量 产 生 及 利 用 , 致 胞 膜 Na+-K+-ATP 酶功能障碍而损伤毛细胞。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耳毒性
防治 1.注意先兆症状、监测高频听 力,10%~20%见“亚临床耳毒性” 。2.老 幼慎用、孕妇禁用。3.禁与万古霉素、强
多在细胞外液,难透过血脑屏障、进入细
胞。3.肾皮质、内耳内及外淋巴液、胎儿
血浆、羊水易高浓度聚积,内耳外淋巴液 中浓度下降很慢。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体内过程
代谢与排泄 1.以原形经肾小球滤过、
奈替米星以外也不被肾小管重吸收,肾清
除率等于肌酐清除率。2.t1/2约2~3h,年
龄超40岁甚至延至9h。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胞溶酶体破裂、线粒体损害、钙调节转运 受阻,致肾小管肿胀、急性坏死。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肾毒性
防治 1.监测肾功能、血药浓度,尿 量少于240ml/8h停用。2.肾功能减退者、 老人慎用。3.禁与强效利尿药、顺铂、一
代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等合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神经肌肉麻痹
基本表现 1.心肌抑制、血压下降、 肢体瘫痪、呼吸衰竭。2.新霉素>链霉素
化学结构及性质
1.链霉菌培养液提取物,1944年来第 一个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结核药。2.水
溶液不稳定、与β-内酰胺类混合易失活。
链霉素(streptomycin)
药动学特征
1.肌注Tpeak30~45min。2.fb为35%。3. 分子量大、极性、解离度高而穿透力弱。4.
易渗入胸及腹腔、结核性及干酪化脓腔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