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1板块构造学说教案 中图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构造学说
一、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
1)能说出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主要观点;
2)能说出板块构造学说中的六大板块名称并能在地图上填出;
3)能说出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张裂或碰撞形成的各种地表面貌。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魏格纳的生平事迹,感受勇敢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2)通过大陆漂移学说的诞生史,初步懂得假设论证的科学思维方式;
3)通过海底扩张学说的建立依据,初步建立逻辑推理的科学思维方式;
4)通过读板块运动示意图,分析板块运动形成的不同的地表面貌,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和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2)树立物质的运动观,即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二、教学重点
六大板块的分布;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海沟—岛弧带、高大山系、大西洋的形成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特点。
三、教学难点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由板块间碰撞或板块张裂处形成的地形。
四、教学技术运用
多媒体技术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探究式,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材分析
本专题围绕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展开,主要包括板块构造学说,地震与火山等必学教材以及“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唐山大地震”、“地热与日本温泉”、“李四光”等专栏。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板块构造学说。教材由地表经历的复杂变化引入,并配以“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历程”图及目前的景观照片,进一步说明地表的变化是确实存在的,并引申出造成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地壳运动。然后,教材主要介绍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由于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形成发展的,所以教材穿插了专栏“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板块构造学说的‘三级跳’”,并配以“大陆漂移示意图”说明各大陆的漂移过程,板块构造学说结合了“全球板块分布”图说明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特征和板块的边界类型,还结合了“板块运动示意图”,说明板块的碰撞形成岛屿、海岸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海岭,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地幔物质的对流作用等,最后阐述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研究意义。
七、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课件展示魏格纳的照片,提问“你认识这位科学家吗?谈谈他的生平和贡献”,引出“大陆漂移说”。
2、课件展示大陆漂移的动画,说明联合古陆的支解过程、各大陆的漂移路径。提问“你对大陆漂移学说有何疑问”、“为什么大陆会发生漂移?”
3、课件展示非洲和南美洲轮廓图,提问“如果你是魏格纳,将如何证实你的猜想?”
(假设论证法: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4、课件展示海底扩张学说的示意图,提问“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大陆漂移的原因是什么?”
“科学家发现大洋中脊两侧存在着相间排列的磁异常条带,由此推断出什么问题?”
(逻辑推理法:发现规律――逻辑推理――作出解释)
5、(过渡)块构造学说是在接受了大陆漂移关于大陆运动的观点,吸收了海底扩张的基本理论,结合新的科学成果之后而提出的。课件展示全球板块分布空白图,提问“请你在这幅图上填出各板块的名称”
6、课件展示板块运动示意图,请同学读图并结合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板块内部情况是怎样?板块交界处的情况又是怎样?
2)在板块张裂的地区,常形成何种地表形态?
3)当大陆板块碰撞时,常形成何种地表形态?
4)当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时,常形成何种地表形态?
5 )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什么?
6 )是海洋板块的年龄较为年轻还是大陆板块的年龄较为年轻?为什么?
7、课件展示世界地形图,请同学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科迪勒拉山系、大西洋、阿尔卑斯山、东非大裂谷、红海、喜马拉雅山、东亚岛弧链和马里亚纳海沟”的形成。
8、(总结)现在全球定位系统GPS可以测量板块移动的精确距离,使板块构造学说从假说走向科学。板块构造学说对认识地球环境变迁和海平面变化,进行灾害预测和防治具有重大意义,使地球科学的革命性变革。
八、参考资料
1.大陆漂移学说
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此学说,该学说认为,二、三亿年前,只有一块完整古陆,周围是广阔的海洋,后来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以及天体引潮力的作用下,硅铝层在硅镁层上漂移,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假说毕竟是假说,如果没有根据,不能说服人,那就一文不值。如果你是魏格纳,你会从哪些角度证明你的观点呢?(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出示主要证据)根据大陆轮廓的相吻合,地质构造以及古生物的相似性提出,在南非和南美地层中有中龙化石,中龙是一种淡水生活的爬行动物,它不可能越过浩瀚的海洋。50年代后,古地磁研究的结果为这一学说提供了可靠的证明。(图,SWF,构造与化石研究)假设论证法: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得出结论
大陆漂移说一提出,就在地质学界引起轩然大波,年轻一代为此理论欢呼,认为开创了地质学的新时代,但老一代均不承认这一新学说,魏格纳在反对声中继续为他的理论搜集证据,为此他又两次去格陵兰考察,发现格陵兰岛相对于欧洲大陆依然有漂移运动,他测出的漂移速度是每年约1米,1930年11月2日,他在第4次考察格陵兰时遭到暴风雪的袭击,倒在茫茫雪原上,那是他50岁生日的第二天。直到次年4月,搜索队才找到他的遗体。在魏格纳去世30年后,板块构造学说席卷全球,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由此可见:一种正确的理论在其初期阶段常常被当作错误抛弃或是被当作与宗教对立的观点被否定,
人们至今还纪念他的不是他的生前冷遇和死后热闹,而是他毕生寻求真理、正视事实、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的科学精神。
2.海底扩张学说
大陆漂移说对于驱动力以及大陆漂移发生的部位存在较多的问题。50年代以来,人们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海底岩石年龄,发现:P32 2-11,以海岭为中心,离海岭越近,岩石年龄越轻,向大陆方向越来越老,呈对称分布。P33 2-12,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巨大的开裂处涌出,到达顶部冷却凝结,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以后上升的岩浆,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壳,以每年几厘米的速度推向两边,使海底不断更新和扩张。这是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创立的学说,他是二战时美太平洋舰队的运输舰上一名军官,船上的雷达探测到海底有一连串的圆形山体,且有一个共同点,顶部异常平坦,他认为是海底的火山,经过长期考察与证实,才提出。赫斯的经历下友邻屯胡适的治学诤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就是人类对于科学应有的态度。
逻辑推理法:发现规律――逻辑推理――作出解释
3.板块构造学说
当代最有影响的全球构造理论,1968年由法国地质学家勒比雄提出
1)板块概念和六大板块分布情况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许多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块”,即岩石圈板块。全球岩石圈共分六大板块。大的板块又可分若干个小的板块。
2)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岩石圈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这些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中,板块运动的方向取决于海底扩张的的方向。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板块运动有两种方式:即碰撞和张裂。
板块张裂——裂谷和海洋
大陆板块碰撞----- 高山
板块之间碰撞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碰撞----- 岛弧、海岸山脉和海沟
4、海岭、海沟和海底扩张
海岭也称“大洋中脊”。是指狭长绵延的洋底高地,是地壳厚度最小、岩石年龄最轻,岩石圈板块不断生长的地方。是地壳上的活动带,是划分板块的边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