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第三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8讲
(鲁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地理》目录
(鲁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必修一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二节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 单元活动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 第一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 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 第四单元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人类 第二节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 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的. 单元活动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必修二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 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第二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第三节城市空间结构 单元活动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第三单元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旅游业与地理环境 单元活动学用电子地图 第四单元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第一节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 第三节交通与通信发展带来的变化 单元活动全球定位系统与交通运输鲁教版必修三目录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认识区域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单元活动学会分析区域差异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单元活动学会小区域调查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单元活动走进“数字地球”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单元活动探究区域开发与整治 选修一 第一单元浩瀚的宇宙 第一节宇宙概观 第二节宇宙的起源和恒星演化 第三节探索宇宙 单元活动学会使用星图 第二单元神奇的太阳系 第一节太阳及太阳系 第二节地球的卫星——月球 单元活动学用小型天文望远镜 第三单元永不停息的地球运动 第一节地球的演化 第二节地质构造 第三节全球构造理论 单元活动学用简单的地质图 第四单元多彩多姿的地表形态 第一节主要地貌类型 第二节外力作用 第三节地表形态的演化 单元活动进行野外调查 选修二 第一单元探索海洋的奥秘 第一节海底地形及其成因 第二节海水性质与海水运动 第三节海岸带与全球海平面变化 单元活动收集海洋资料 第二单元开发海洋资源 第一节海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及. 第二节海洋矿产资源及其开发 第三节海洋生物资源及其开发 单元活动模拟海岸带开发规划 第三单元保护海洋环境 第一节海洋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 第二节海洋污染与生态破坏 第三节海洋环境保护 单元活动调查海洋环境 第四单元维护海洋权益 第一节维护海洋权益 第二节我国的海洋国情 第三节我国的海洋权益 单元活动研究海洋问题 选修三 第一单元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第一节长盛不衰的 "朝阳产业" 第二节旅游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单元活动调查家乡的旅游业 第二单元旅游景观欣赏与旅游活动设. 第一节旅游资源及其特点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 第三节旅游活动设计 第四节旅游安全防范 单元活动设计“一日游”活动方案 第三单元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规划 第一节旅游资源评价 第二节旅游规划 单元活动学会评价景区旅游资源 第四单元旅游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节旅游环境保护 单元活动旅游环境保护辩论会 选修五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人类环境- 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第三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单元活动环保考察活动 第二单元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 第一节资源问题及其表现 第二节生态问题及其表现 第三节资源及生态保护 单元活动环保辩论会 第三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环境污染- 第二节工农业污染的防治- 第三节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单元活动环保综合探究活动 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金球行动 第一节环境管理 第二节国际行动 第三节公众参与 单元活动环保小展览 选修六 第一单元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人类环境- 第二节环境问题及其实质- 第三节当代面临的环境问题 单元活动环保考察活动 第二单元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 第一节资源问题及其表现 第二节生态问题及其表现 第三节资源及生态保护 单元活动环保辩论会 第三单元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环境污染- 第二节工农业污染的防治- 第三节城市垃圾污染的防治 单元活动环保综合探究活动 第四单元环境管理与金球行动 第一节环境管理 第二节国际行动 第三节公众参与- 单元活动环保小展览。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水域生态系统保护与治理
分析水域生态系统面临的污染、富营 养化等问题,探讨保护和治理水域生 态系统的措施和方法。
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
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问题和挑 战,探讨建设和管理城市生态系统的 措施和方法。
06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 响
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工业排放
01
工业生产排放大量废气,包括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氧化物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层的影响
森林砍伐
过度砍伐森林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 土流失等环境问题。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绿地面积减少, 影响生物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中的单一作物种植、过度开垦 等,导致生物栖息地破坏和生物多样性 减少。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对生物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导致生物死亡、变异等后果。
02
大气圈层与地理环境
大气圈层结构及组成
大气圈层结构
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 中间层、热层和逃逸层等多层次 结构,各层具有不同的温度、压 力和气体组成等特征。
大气组成
主要由氮气、氧气、氩气等常量 气体组成,还含有二氧化碳、水 汽、臭氧等微量气体以及气溶胶 粒子等。
大气运动与气候变化
01
大气运动形式
地理环境概念与组成要素
01
地理环境概念
02
组成要素
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 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 源等。
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大气、水、岩石、 生物、土壤、地形等要素,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人口、城市、产业、交 通、文化等要素。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图一等奖公开课ppt课件
3.看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等高线愈密,表示坡度愈陡;等高线愈稀,表示坡度愈缓; 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均匀一致,是均匀坡;等高线 下密上疏,为凸形坡;等高线下疏上密,为凹形坡。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 高度/水平距离来判定。
应用体验不可少
1.下列图中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
的点。 (4)把这些点用 平滑 的曲线连接起来。
知识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情景导入先思考
材料 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 息。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m)。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 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 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示 意图如下:
B 山谷 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
C 山脊 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海拔较两侧高
D 陡崖 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E
缓坡
等高线分布稀疏,单位水平距离内的 高度差较小
F
陡坡
等高线分布 密集 ,单位水平距离内 的高度差较大
二、地形图的判读
地貌类型
等高线特征
等高线闭合,数值内小外大,中部稀疏,边缘 盆地
密集 海拔在 500 m 以下,地面有起伏,相对高度较 丘陵 小,坡度较为和缓 沙丘 各地点之间高差很小,地势较平坦 山岭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处等高线向高 岭谷相间 处凸出,山岭和山谷相间分布
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脊 B.①山谷 C.①山谷 D.①山脊
②山谷 ②山谷 ②山脊 ②山脊
③鞍部 ③山顶 ③山顶 ③山顶
④山顶 ④鞍部 ④鞍部 ④鞍部
解析:选 B 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海拔较两侧高; 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鞍部:两侧等 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课件鲁教版名师课件
【 最名 新校 版课 本堂 说】课获稿奖高P考PT地-山理东一省轮高复考习地第 理三一从轮地 复球习圈第层 三看从地地理 球环圈境层课 看件地鲁理教 环版境名课师p件p鲁t课教件版((优最选新)版本 )推荐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2)断层: ①形成: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 错动 、 位移 。 ②地貌:谷地或 陡崖 。
【 最名 新校 版课 本堂 说】课获稿奖高P考PT地-山理东一省轮高复考习地第 理三一从轮地 复球习圈第层 三看从地地理 球环圈境层课 看件地鲁理教 环版境名课师p件p鲁t课教件版((优最选新)版本 )推荐
-9-
【 最名 新校 版课 本堂 说】课获稿奖高P考PT地-山理东一省轮高复考习地第 理三一从轮地 复球习圈第层 三看从地地理 球环圈境层课 看件地鲁理教 环版境名课师p件p鲁t课教件版((优最选新)版本 )推荐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
岩石 形 成
常见岩石
岩浆 岩
岩浆冷却凝固
花岗岩 、玄武岩
沉积 风化、 侵蚀 岩 固结成岩
、搬运、 堆积
和
石灰岩、砂岩和页岩
变质 岩
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
大理岩 、板岩、片 麻岩
最新版本说课稿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 三从地 球圈层 看地理 环境课 件鲁教 版名师p pt课件 (优选 )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一、地球内部圈层
1.地球的内部圈层
核心素养
(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2)两类地震波:
类型 A: 横 波 B: 纵 波
最新版本说课稿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 三从地 球圈层 看地理 环境课 件鲁教 版名师p pt课件 (优选 )
高考地理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三单元 第一讲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向西,自然带和植被类型应该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
律(经度地带性规律)。从成都到酒泉应该依次是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考点二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的现象分析
自然带因受海陆分布、地形、水分、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会出现一些非地带性现象。主要有:
1.海陆分布:由于56°S~65°S地区是广阔的海洋,陆地面积很
2.同一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唯一的。( × )
【分析】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一种气候类型
可以包括两种自然带,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主要为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垂直分异规律可看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的“缩影”。( √ ) 【分析】垂直分异规律是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和水分状况的
二、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1.地带性分异规律
分异 规律 形成 基础 影响 因素
典型地区
图
示
从赤道 到两极 的地域 分异
热量 ①_____
低纬和 ②_______ 高纬 地区及 _____ 太阳辐射 中纬度一定 范围内
从沿海 到内陆 的地域 分异
水分变化 ③_________
中纬度 海陆分布 ④_______
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热量起的作用更大,且
热量是从下到上逐渐降低的,与赤道向两极的递减相似,所以
垂直分异规律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可以
说是其“缩影”。 4.雪线的高低只受南北坡温度的影响。( × ) 【分析】雪线的高低不仅受南北坡温度的影响 ,还受纬度位 置(纬度越高,雪线越低)、降水(迎风坡雪线低)、时间(夏季 高,冬季低)等因素的影响。
5.各自然带之间有清晰的分界线。( × ) 【分析】各自然带之间是逐渐过渡的,没有清晰的分界线,如 草原带和荒漠带之间为草原带-半荒漠带-荒漠带。
高中地理《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PPT课件
喷出型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侵入型 岩浆岩
地
幔岩Biblioteka 岩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侵入地壳上部 喷出地表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冷却、凝固
岩浆
高压
(软流层)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见图
返回
岩浆岩的形成过程
喷出:玄武岩
侵入:花岗岩
岩浆
沉积岩
裸露岩石
风、流水、冰川、海浪 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固结
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各 种 各 样 的 地 貌 形 态
一.地球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结构
地球内部的三个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和两个界面
1)、地震波
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2)、两个不连续面: 深度 时间 纵、横波 发现者 传播速度 莫霍界面 33千米 速度明显 莫霍洛维 1909 增加 契奇 1914 古登堡界 2900千 纵速度明 古登堡 面 米 显下降横 消失
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
断层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
返回
超过了岩层能承受的强度, 岩层发生断层.
褶皱示意
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背斜与向斜
背斜储油与向斜储水
背斜构造图
背斜
新---老---新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成过程
1. 褶皱形成初期的背斜 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 向斜 1 2 3 褶皱 形 成初期 ,由 于岩层受侵 蚀很小,背斜 形成山, 向 斜形成谷
不连续面
深度
(km)
特征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 外壳 2、厚度不均,大洋部 分薄,大陆部分厚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2021年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活动学会应用地形图课件鲁教版必修12021102021
探究一
பைடு நூலகம்
探究二
解析:1.读图析图: 第(1)题,甲、乙两山峰相对高度为1 320-1 150=170米;结合等高 线的弯曲方向可知,CD凸向低值区,为山脊,EF凸向高值区,为山谷; 结合指向标判断,H在东南坡;图中显示H处在来自海洋水汽的迎风 坡,降水较多,而B处在背风坡,故H地的降水多于B地;B地晴天多,阳 光更充足。
3.技巧归纳:要抓住等高线的特征,尤其是等高线的弯曲状况,判 断地形类型。
答案:(1)D (2)C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和绘制 问题导引
为了对某一地形区进行研究,通过判读和绘制地形剖面图,可以更 加直观地看出地面的高低起伏状况。下图示意格尔木至拉萨的地 形剖面图。
探究一
探究二
结合材料探究: (1)图中a、b两点表示什么含义? 提示:剖面图的转折点。 (2)从图中可以看出,c、d两段地形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高差大(地形起伏大)、坡度陡。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
1.第一步:定线。确定需要绘制的剖面方向,并画出剖面基线,如
下图所示的PQ线。
探究一
探究二
2.第二步:描点。描出剖面基线PQ与等值线(等高线、等深线)的 所有交点,如图所示A点到M点。
3.第三步:建坐标,作水平辅助线。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 水平距离,根据纵坐标数值作出相应的水平线。垂直比例尺一般是 原图水平比例尺的5、10、15、20倍,倍数越大,起伏越明显。水平 比例尺与原图一致。在原图的下面绘水平线P'Q',按水平比例尺的 大小定出剖面范围为横坐标,按垂直比例尺的大小,绘出纵坐标。
↓ 第(2)题,图中G处为陡崖,适合攀岩运动;该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叠, 等高距为200米,则陡崖相对高度应大于200米、小于600米,故选C 项。
高中地理第三单元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单元总结能力提升课件
9.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10.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
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解析:第9题,材料中提到,“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拍摄日期为3月25日。这个日期新叶发芽,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故植 被为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排除B 。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独有的植被,我国无此气候分布,排除C。针叶林分 布于较高纬度,不合题意,排除D。第10题,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 因素是热量。由于常绿灌木叶片较小,对寒冷气候适应能力强,冬季不落叶, 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答案:9.B 10.A
题组四 自然带类型的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 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 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 (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9~10题。
教材P58活动 答案:1.亚洲东部从赤道到北极的主要自然带依次是: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苔原带。 这些自然带基本呈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从南到北,热量逐渐递减,由热 带过渡到寒带。
2.陆地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基本一致,但不完全吻合。具体相关性如下所 示:
题组二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 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下 图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回答4~5题。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高效提分必备第3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课件
第7讲 │ 考点整合
侵蚀
冲积扇
风蚀蘑菇
第7讲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一 版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20世纪60年代后期形成的解释地壳运动和地表 形态形成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是:全球岩石圈 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南 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地壳 比较活跃。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 基本面貌。
[答案] C
第6讲 │ 要点探究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第6讲 │ 要点探究
(1)图中有5条连线没有画出箭头,请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在图中画出箭头。 (2)图中序号所表示的地质作用过程分别是: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⑥__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__、 ⑨__________、⑩__________。 (3)以上地质作用过程中,属于外力作用过程的有________,属于 内力作用过程的有________。(只填序号)
[答案] (1)B (2)A
第7讲 │ 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第7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整合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地壳构造
内部 地壳运动 岩浆运动 变质作用
外部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第7讲 │ 考点整合
美洲板块 海沟 岛弧链 海岸
第7讲 │ 考点整合
图,回答(1)~(2)题。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的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8讲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教案(含解析)鲁教版-鲁教
第8讲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气压带与风带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1.以区域分布图、统计图等形式,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以等值线图为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及季风等。
考查频度高,选择题、综合题的命题形式均有呈现,分值4~8分,难度中等。
[梳 理 知 识 体 系][再 现 基 础 知 识]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a 低纬环流圈b 中纬环流圈c 高纬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B 为信风带D 为盛行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季节移动规律:①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②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易错提示】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气温高低造成的,属于热力型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气流运动造成的,属于动力型气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三圈环流的形成是建立在理想地球(球体、组成物质均一等)基础之上的。
但是,由于地球某某陆分布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海洋、陆地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其影响有:①陆地高压(冬季)切断副极地低压带并在亚洲地区形成典型的冬季风。
②陆地低压(夏季)切断副热带高压带并在亚洲地区形成典型的夏季风。
气压中心M 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课件8
补给 补给 水源 季节 季节 性积 雪融 水 春季
补给结 果及原 因 有时间 性;连续 性;水量 较稳定 气温高低; 积雪量;地 形状况
主要 影响因素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分布 地区
东北 地区
补给 补给 水源 季节
补给结 果及原 因 有时间 性;有明 太阳辐射; 显的季 气温变化;
主要 影响因素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分布 地区 西北 和青 藏高 原地 区
2.我国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 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 其补给类型和 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以我国为例): 补给 补给 水源 季节 一般 以夏 雨水 秋两 季为 主 补给结 果及原 因 降水量的 时间集 多少;降水 东部季 风区 中;不连 量的季节 续;水量 分配;降水 较稳定 量的年际 变化 影响因素 径流量的季节变 主要分 化 布地区
水资源 已成为当务之急。 __________
读教材图 2-3-2 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图 2-3- 4 A 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和图 2-3-5 B 河流径流量与 气温的关系,据图探究: (1)地球上水的总量丰富,为什么还说地球是个“饥渴的水球” 呢? (2)河流补给类型有哪些?最主要的是哪种补给? (3)有一种补给是单向的,请问是哪种? (4)河水、湖泊水怎样互相补给?
知识点一 水圈的组成
1.概念
连续 但不规则的圈层。 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______
2.组成 (1)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
冰川 形式存在于极地 (2)陆地淡水仅占 2.526%,绝大多数以______
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3.淡水资源危机 目前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很有限,因此节约用水和保护
永久 性积 主要 雪和 在夏 冰川 融水 季
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ppt 人教版
小结:
内
地部
球圈 的层 圈 层
结 构
外
部
圈
层
地壳 地幔 莫霍界面
地核 古登堡界面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例1】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C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A.①为地壳
B.②为岩石圈
C.③为软流层 D.④为下地幔
B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内外核核:呈固态
地 核
内核
地核:位于古登堡面以下直至地 心,厚度约3400千米。 分为: 内核和外核。
水圈
地核
岩石圈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地 球 外 部
圈
生物圈
层
与 地
理
环
境
岩石圈
自然 地理 环境
想一想
1.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的划分界限有什么差异?
内部圈层的界限相对明显,外部圈层相互 渗透、相互影响更为密切,并无明显的界限。 2.人类生活的空间与哪些圈层直接相关? 四大圈层——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就你的认识,人类的生产、生活与这些圈层 (尤其是四大圈层)是什么关系?
A.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B.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
C.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
D.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例2】北京时间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位于昆
仑山北麓的新疆于田县(36.1°N,82.5°E)发生
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A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3)地震波速的最大 变化在哪个深度?如何 变化?反映了什么?
高中地理必修一课件: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单元活动
不同性质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抗风化能 力,形成不同的地貌特征,如花岗岩 地貌、石灰岩地貌等。
矿产资源分布规律及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受岩石圈层结构和运动规律影响,矿产资源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如金属矿产多分布于岩浆岩和变质岩地区, 非金属矿产多分布于沉积岩地区。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根据矿产资源分布规律和市场需求,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环 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球由外到内可分为大 气圈、水圈、生物圈、 岩石圈和地壳、地幔、
地核等圈层。
01
水圈包括地球上所有形 式的水体,如海洋、河
流、湖泊、冰川等。
03
岩石圈是地球固体部分 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
一部分。
05
大气圈是地球最外层的 圈层,由气体组成,主 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02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 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包括陆地和海洋中的
05
岩石圈层与地理环境
岩石圈层结构特点及运动规律
岩石圈层结构
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不同性质的岩石组成,具有层状结构特点。
岩石圈层运动规律
受地壳运动和地幔对流等影响,岩石圈层发生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形成各种地 质构造和地貌形态。
岩石圈层对地貌形态塑造作用
构造地貌
岩石圈层的构造运动形成褶皱、断层 等地质构造,进一步塑造出山地、高 原、盆地、平原等地貌形态。
07
人类活动对地球圈层影响及应对措施
人类活动对大气圈层影响及治理措施
影响
工业生产排放大量废气、燃烧化石燃料产生温室气体、农业活动排放甲烷等气体。
治理措施
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废气排放、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提高环境意识。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讲义
环球雅思教育学科教师讲义讲义编号: ______________ 副校长/组长签字:签字日期:【考纲说明】1、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地壳物质循环。
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4、大气受热过程。
5、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6、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7、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8、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9、本章内容属于高考中的热门考点,历年高考中均有涉及,既有对于基础知识的考察,也可以与其它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出题,题型既有选择也有问答,是高考复习中的重中之重,应当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
【趣味链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呼吸着空气,脚踩着大地,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脚下的大地是怎么形成的,平常呼吸的温顺的空气有时却也有毁天灭地的力量,生命之源——水也会露出它狰狞面目的一面,所有的这一切,都会在这一章的学习中找到答案。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是与我们的生活最为密切相关的三大圈层,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各个圈层在地理环境形成于演变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去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知识梳理】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岩石圈的结构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圈层,从地心想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平均厚度60km。
地壳上层是硅铝层,是一个不连续圈层;下层是硅镁层,是一个连续圈层。
2、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A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等B 沉积岩——地表的岩石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主要有石灰岩、砂岩和页岩,沉积岩中会有化石存在C 变质岩——地壳中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变质形成,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转化被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3、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讲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季节移动规律,能够运用其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和特点。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识记北半球冬、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气压中心;理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及影响。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1.以区域分布图、统计图等形式,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以等值线图为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及季风等。
考查频度高,选择题、综合题的命题形式均有呈现,分值4~8分,难度中等。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a 低纬环流圈b 中纬环流圈c 高纬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1)七个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C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E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G 为极地高气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2)六个风带⎩⎨⎧⎭⎬⎫B 为信风带D 为盛行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季节移动规律:①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②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易错提示】 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气温高低造成的,属热力型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气流运动造成的,属动力型气压带。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三圈环流的形成是建立在理想地球(球体、组成物质均一等)基础之上的。
但是,由于地球上海陆分布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海洋、陆地上高、低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其影响有:①陆地高压(冬季)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并在亚洲地区形成典型的冬季风。
②陆地低压(夏季)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并在亚洲地区形成典型的夏季风。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气压中心N是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环流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A西北季风B东北季风7月C东南季风D西南季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易错提示】季风不仅仅存在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非洲和澳大利亚西北部,也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但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类型气压带与风带气候类型单一控制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交替控制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地中海气候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易错提示】并非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在大陆的东岸的信风迎风地带,信风来自海洋,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侧、澳大利亚东北侧和中美洲等地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和信风关系密切。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例1】(高考经典题)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1)~(2)题。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A.降水较少B.气温较高C.风力较弱D.光照较强(2)夏季,S市主要受()A.季风影响B.西风带影响C.低压控制D.高压控制[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第1步从题干材料中获取信息题干材料“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可知雾的形成条件水汽充足;大气降温。
第2步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C(2)D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冷热不均使其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极地与赤道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图所示。
(2)“地球自转使其偏”在假设地表均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所示。
(3)“地球公转使其移”地球公转使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季节南北移动,在假设地表均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规律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1)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如上图所示。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即“移动不同步”。
(3)气压带、风带年移动幅度约10°。
夏季向北半球偏5个纬度,冬季向南半球偏5个纬度,即“移动不同幅”。
3.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技法点拨]“三看”突破气压带、风带的判断(1)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2)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2018·福建师大附中期末)若下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读图回答(1)~(2)题。
(1)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a、b、c、dB.b、d、c、aC.a、c、b、dD.d、c、b、a(2)b与d之间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干冷的气流D.西风带解析第(1)题,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b处为下沉气流,则b 处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则b点气压高于d点,高空气流从c点流向a点,故c点气压高于a点,又因为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则b点气压高于a点,d点气压高于c点,故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应为b、d、c、a。
第(2)题,b与d之间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的西风带。
答案(1)B(2)D素养区域认知:气压带、风带与气候1.(2018·全国卷Ⅱ,7)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下题。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
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解析恩克斯堡岛处于70°S和80°S之间,位于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该岛常年盛行东南风,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应与盛行风向相反,故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答案 D2.(2014·海南地理,5)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
据此完成下题。
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解析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
答案 B3.(2017·海南地理,2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
右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
(10分)解析结合图示分析可知,惠灵顿地处西风带,常年受西风控制,盛行西北风,与海峡走向一致,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形的地貌,有利于风的深入。
答案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风。
考点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例2】(2015·海南地理,1)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达49 ℃。
读图,完成下题。
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尝试自解]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 D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2.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技法点拨]季风环流的判断与分析1.通过30°N或60°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季节:例如:30°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7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季;60°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7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季。
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断季节: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
3.根据季节可判断30°N或60°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
链接拓展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1)夏季,副热带高压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
此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丰沛的降水。
(2)正常年份,5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在华南;6月份副高北进到北纬20°左右,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此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天气;7~8月份,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雨带随之北进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亦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10月份,雨带退出大陆。
(3)夏季风强弱带来的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A、B、C三种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种风都是季节性的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2)图示季节()A.亚欧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B.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C.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D.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解析第(1)题,图中A表示东南季风、B表示西南季风,C表示东南信风。
A、B是季节性的,C是常年存在的;只有A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受C 影响的地区不一定会出现降水;西南季风是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右偏形成的。
第(2)题,图示季节,亚洲的东部、南部盛行偏南风,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亚欧大陆上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亚欧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亚洲东部地区高温多雨;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