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中生态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自然辩证法》中生态理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生态文明被严重破坏了,大量能源资源的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耕地缩减、土壤沙漠化、气候异常等,如今环境问题的解决被提上日益重要的日程.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成为大家共同关注与探讨的问题.恩格斯所着《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及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我们应当从《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理论中得到启示来促进我国现如今的生态文明建设,处理环境问题,从而有利于我国经济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一、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于世界中的,要知道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因为在自然界中没有孤立发生的东西.每个东西都作用于别的东西,反过来也这样,并且在大多数情形下,正是忘记了这种多方面的运动和交替作用,阻碍我们的自然科学家去看清最简单的事物."[1]303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做事情要善于分析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从动态中考察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要想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学会正确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人出现的同时也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举例来说,在德莱柏和其他一些自然科学家那里或多或少具有的自然主义的历史观是片面的,在他们那里,似乎只是自然界作用于人,只是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它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2]99由此可见,自然界不仅是人的生命的源泉,而且也是人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可以说脱离了自然界就根本谈不上人的存在,更别谈人的发展了."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加上自然界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物料,劳动把物料转变为财富"[3]295.恩格斯的这句话已经明确指出自然界是人类物质财富的源泉,这就充分验证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人作为高级动物所具有的思维和精神也是来源于自然界中的物质,即客观存在,"旧的目的论已经完蛋了,但是有一种信念牢固地确立了:物质按照规律在其永恒的循环中运动,它在一定的阶段上---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必然地在有机物中产生出思维着的精神."[4]26同时自然界也离不开人类,虽然没有人类自然界也会存在,但是没有人类的自然界是没有意义的,它就变成一堆纯粹的抽象物而已."日耳曼民族移入时期的德意志'自然界',现在只剩下很少了.地球的表面、气候、植物界、动物界、人类本身都不断地变化,而且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的活动,可是在这个时期中没有人的干预而发生的德意志自然界的变化,实在是微乎其微的."[5]99人类的活动对于自然界的影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只有人才做到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因为他们不仅变更了植物和动物的位置,而且也改变了他们所居住的地方的面貌、气候,他们甚至还改变了植物和动物本身,使他们活动的结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遍死亡一起消失."[1]18在恩格斯看来,生命体是整个自然界的一种物质的运动形式,而且在整个自然界中,所有的生命体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它们在一定的生物圈内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构成自然界的循环运动,如果某一生命体在循环过程中过于强势或过于弱势都会引起整个生态的失衡."我们必须在每一步都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那样,决不同于站在自然界以外的某一个人,---相反,我们连同肉、血和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并存在于其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是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1]305人类作为高级动物,其能力必然高于其他生命体,因此在生态循环过程中过于强势,占有自然物质过多,必然会导致生物圈的严重失衡,最终危及人类自身.人类应尊重其他的生命体,因为它们和人一样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权利.人与整个自然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做自然的主人"等错误思想,认识到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二、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遵循自然的客观规律世界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遵循着自己的客观规律,而且客观规律是永恒的、没有办法规避的,"在这个循环中,物质的每一有限的存在方式,不论是太阳或星云,个别的动物或动物种属,化学的化合和分解,都同样是暂时的,而且除了永恒变化着、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以及这一物质运动和变化所依据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1]303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发展就会紊乱,甚至最终走向消亡,自然界也不例外.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有其自身的特定规律,人类在利用、改造自然界为自己服务的过程中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受自然界规律制约的.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认知水平和生产水平的低下,人类是屈服于自然界的.那时候的人们认为是自然界给予了他们生存的物质资料,因此,对自然界抱着一种敬畏和崇拜的态度.而后,随着知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转化为物质财富并为自己服务的能力也随之增强.慢慢地人们开始满足、享受改造自然所带来的福利,便开始肆无忌惮地对自然界进行索取,于是出现完全无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情况,乃至树立起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为了促进生产,以便获取更多的财富,人们毫无畏惧地破坏着自然,从没有想过,也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种种行为会在日后引发的生态危机,甚至社会危机."当阿拉伯人学会蒸馏酒精的时候,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却因此制造出用来灭绝当时还没有被发现的美洲这个地方的原始居民的主要用具之一.而后来,当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候,他也不知道,他因此复活了在欧洲的早被抛弃的奴隶制度,并奠定了贩卖黑奴的基础."[1]306不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的直接结果就是自然界开始对我们进行报复,正如恩格斯论述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为此他举例说,"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别的地方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因为他们在这些地方剥夺了森林,也就剥夺了水分的积聚中心和贮存器."[1]305从自然辩证法中我们知道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人类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相互促进的自然观.所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要纠正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理念,确立尊重自然和善待自然的生态伦理意识.三、建设生态文明的途径:全方位、多角度为了巩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应该主动地发挥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好现有的生态环境.人类要将自身的行为活动方式与自然的客观规律有机结合起来,这样人的活动才会有效地实现,自然才会更加健康安全.1.促进经济腾飞,实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物质文明为生态文明提供基础性的物质保障,没有物质文明的支撑,生态方面的难题和障碍根本无法克服,更谈不上重建生态文明了.而生态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建设提供更好的原材料,生态文明就是物质文明发展的"仓库",离开生态文明谈物质文明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当然我们不能为了追求生态文明的稳定与美好就放弃经济发展,否则会导致经济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前瞻性的.恩格斯认为:"人离开动物愈远,他们对自然界的作用就愈多的具有事先考虑的、有计划的、向着一定的和事先知道的目标前进的行为的特征."[1]303我们可以利用人在行为时所具有的目的性、计划性与前瞻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考虑生态的效益状况,注意不要超越生态系统的更新能力,以及追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使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相协调发展.我们一定不能重蹈西方发达国家早期所走的道路---先发展后治理,资本家生产经营唯利是图,很少甚至完全不考虑自然后果."当个别的资本家为着直接的利润去进行生产和交换时,他首先只能注意到最近的、最直接的结果.个别的工厂主或商人在卖出他制造的商品或买进商品时,只要获得了普通的利润,他就满意了,不再去关心商品和买主以后是怎么样.这些行为的自然方面的影响也同样如此."[1]307为此,恩格斯举例论证道:"西班牙的种植厂主在古巴烧掉山坡上的森林,发现在木灰中有能获得最高利润的咖啡树的足够用一个时代的肥料,---以后热带的大雨会冲掉得不到任何保护的腐植土而只留下赤裸裸的岩石,那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相干呢?"[1]307-308西方发达国家正是饱尝了自然对人类报复的恶果之后,才会在当今如此高度重视生态建设,"但是经过长期的常常是痛苦的经验,经过对历史材料的比较和研究,我们在这一领域中,也渐渐学会了寻清楚我们的生产活动的间接的、比较远的社会方面的影响,并且因之我们就有可能也去支配和调节这种影响."[1]306我国一定要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发展经济要具有计划性、前瞻性,及时、准确考虑每一项经济政策背后的生态效益,防患于未然,实现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统一.2 加快科学技术发展,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强调了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自然界的重大作用."事实上,我们一天一天地学会了更加正确地去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学会了去认识在自然界的惯常行程中我们的干涉的较近或较远的后果.特别是从本世纪自然科学大踏步前进以来,我们就愈来愈有能力去认识,因而也学会去支配至少是我们最普通的生产行为的较远的自然后果"[1]305.恩格斯认为,人类只有科学地认识自然,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才能够用新技术防止和消除旧技术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以防对自然的重复破坏.对此,马克思也认为"要探索整个自然界,以便发现物的新的有用属性;普遍地交换各种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产品和各种不同国家的产品;采用新的方式(人工的)加工自然物,以便赋予它们以新的使用价值……要从一切方面去探索地球,以便发现新的有用物体和原有物体的新的使用属性……因此,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顶点."[2]392-393恩格斯和马克思在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相关叙述告诉我们,生态文明的建设关键还在于要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进而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早期,囿于认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经济发展主要实行的是"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即资源的大量投入来实现经济的增长,以这种方式实现的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而且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迄今存在的一切生产方式,都是只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出发的.那些只是在比较晚的时候才显现出来的、通过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变成有效的进一步的结果,是一直全被忽视的."[1]306-307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生产和生活所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已日益严重,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而利用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实行"集约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旨在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主要特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3.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管理体制."[5]这一论述强调了制度建设在构建生态文明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制度建设强调一种约束性的、强制性的规范,它是对人的主体自觉意识的必不可少的补充.国家应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使之更好地契合现存的环境状况,同时也要根据新出现的环境状况及时地出台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对于人们不恰当的生产和消费行为,政府及相关权力机关须制定必要的法律规范予以一定的调节,并利用适当的、有效的经济手段以及合理的、规范的激励机制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借助于各种制度决定人对自然界作用的性质和规模,包括政府制定有关环境保护政策、制度、法规,保护环境指标和评价体系,使环境问题进入政府结构领域,纳入国家、地方发展战略,强化环境立法和执法等."[3]针对许多企业不恰当的经济政策造成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国家及有关部门应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完善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同时国家应鼓励企业"以环境保护为其经营思想,以绿色文化为其价值观念,以消费者的绿色需求作为中心点和出发点,通过和实施绿色营销组和策略,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实现绿色消费,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4]4.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宣传教育.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拥有改造自然的能力,自然环境的恶化源于人类不恰当的行为方式,而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行为,"脑和为它服务的感官、愈来愈清楚地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作用于劳动和语言,为二者的进一步的发展提供愈来愈新的推动力."[1]299缺乏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人们是难以取得成功的,"随着对自然规律的知识的迅速增加,人对自然界施加反作用的手段也增加了;如果人的脑不伴随着手、不和手一起、不部分地借助于手相应地发展起来的话,单靠手是永远造不出蒸汽机来的."[1]18正确的意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充分地认识自然界,从而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现在,整个自然界是作为一个至少在大的主要之点上已经解释清楚和了解了的种种联系和种种过程的体系而展现在我们面前."[1]31既然如此,在群众中进行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应组织和保护在群众中开展的环境保护活动,制定必要的道德标准对人们进行长期的教育和引导.明确公民在法律法规中享有的环境权,包括对破坏环境的行为的控告权、检举权、监督权,参与环境的决策权和管理权.正如党的十八大对环境建设的要求一样: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性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全民、全社会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我们一定要响应党的号召,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为建设人类共同的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科学地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为人类自身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因此,我们应加强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掌握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探索人类与环境的内在自然规律.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我们要不断地坚持、探索,不断用实际行动去增加"量的积累",终有一天我们的努力会完成"质的飞跃",重现一个美好的生态文明新时代.【参考文献】[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许桂灵,司徒尚纪.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指南及其在岭南实证:读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管见[J].大连大学学报,2009(5).[4]朱爱荣,姚正峰.自然辩证法在农产品绿色营销中的体现[J].商情(财经研究),2008(4).[5]三中全会公报: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DB/OL].[2013-11-12].。
学习自然辩证法后得到的生态文明启示
学习自然辩证法后得到的生态文明启示摘要: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口总数的进一步增长,工业文明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工业文明也带来诸如资源殆尽、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使工业文明的发展陷入困境。
生态环境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生态文明的重建刻不容缓。
恩格斯所著《自然辩证法》中包含有丰富而宝贵的生态思想,通过批判机械自然观和追溯反生态观念的文化系谱,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
了解和掌握它们对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对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以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共存和共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恩格斯哲学生态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人类的生产能力越来越强,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生活水平比以前得到极大改善。
可是,随着我们的技术进步,自然资源的挖掘开采量也日益增加,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逐步加大。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当考虑可持续发展,考虑自然界的反应。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自然界也不例外。
人类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并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而是要受自然规律制约的。
在人类初期,由于受生产条件和认识水平的限制,人类屈服于自然界的权威,接受自然界的摆布。
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程度也随之逐渐加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配自然和改造自然。
一、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脱离了动物界,成为了自然和社会的主人,这导致了一些唯心主义哲学家将迅速前进的文明完全归功于头脑,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被颠倒,错误的把人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忽视了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位。
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与劳动,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告诉了我们,自然界看作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
自然辩证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自然界中各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这种思想可以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的各种生命体都是相互依存的。
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通的整体,每个生命体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强调“和谐共生”的理念,注重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自然辩证法强调生命的循环和再生。
在自然界中,每个生命体都有其生命周期,生命的消亡并不意味着它的彻底消失,而是会被转化为其他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浪费和污染,推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第三,自然辩证法强调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
自然界中的每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小的变化都可能对整个系统产生影响。
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整体规划和综合治理,避免单一措施的片面性和短视性,注重从系统的角度考虑问题,找到全局最优解。
第四,自然辩证法强调变化和发展。
自然界中的一切都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没有任何事物是永恒不变的。
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创新和进步,推动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共同发展。
自然辩证法告诉我们,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有限的。
地球上的资源和环境是有限的,我们需要珍惜和保护它们,避免浪费和破坏。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排放,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帮助我们从哲学的角度认识和把握生态环境问题,推动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们应该以自然辩证法为指导,积极探索符合人类和自然需要的发展模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努力奋斗。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智慧。
它把人与自然
的关系放在心灵的最高境界,宣扬着“天人合一”的理念。
今天,当我们纷纷互相认可不断发展的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时,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赋予了我们无尽的希望。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弞鼓着我们,要向自然认敬。
要明确生态现象的无常性,向母亲自然还原,建立更有效、松散、互惠的联系。
我们要把生态与人文融为一体,大敦容,尊重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
我们应了解自然界的运作机理,聆听自然的苦叫,加强人与自然的对话和共处。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赋予了人类责任感,它反复提醒我们要发展可持续的生
态文明,保护环境,减少生态破坏的行为。
这个思想推动着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探索新的人与自然的友好共处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努力,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中,我们既要发挥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在行为决策中的正面作用,也要
注意避免滥用和使用,从而确保这种建设性的思想可以引领我们建设更好的社会,营造更加人性的自然环境。
总之,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明晰的指引,它的
理念将深深影响着我们与自然的关系,为美好的未来而作准备。
我们将竭力将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实践于现实中,努力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共存的生态文明。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摘要】《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非常重要,它提出了关于生态系统观点、自然界的循环与平衡、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价值观等内容。
这些理念对于我们理解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观告诉我们要尊重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探讨了《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挑战下,我们需要从中汲取借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动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生态观、生态系统、循环与平衡、人类活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价值观、启示、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复杂整体。
生态学家在研究生态系统的时候,不仅关注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注重整个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非生物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观的核心思想是生物、环境和资源之间的协调与平衡,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认为自然界不是人类可以随意利用和改变的资源库,而是一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
人类的发展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只有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确保人类的长远利益。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观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倡实行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发展理念,推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这一观点不仅对当前的环境问题具有重要启示,也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生态观的提出,为我们构建美丽家园、建设美好未来指明了道路。
2. 正文2.1 生态系统观点生态系统观点是《自然辩证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指出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非生物元素和它们相互作用组成的复杂整体,具有稳定性和循环性。
生态系统观点认为,生物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保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研究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态思想逐渐成为了当代社会关注的热点。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刻的生态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和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揭示其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独特见解和解决方案,以期为我们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本文首先将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进行概述,阐述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分析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的生态思想,包括其对生态平衡的重视、对自然资源有限性的认识以及对人类生产活动对环境破坏的批判等。
本文将探讨恩格斯生态思想对于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包括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
通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内涵,也可以为当前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概述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哲学著作,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诞生,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
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通过对自然科学领域的深入研究和批判,揭示了自然界发展的辩证规律,阐明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自然辩证法》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剖析了自然界的物质性、相互联系性和发展性。
恩格斯强调,自然界是一个由各种物质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要素之间既存在斗争,又存在联系和转化。
同时,恩格斯也指出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以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人类的生产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还深入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形而上学自然观和机械论自然观,认为这些观点割裂了自然界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忽视了自然界的辩证性质。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1. 引言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2.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内涵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巨大的发展的系统,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自然界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和外部条件的影响而实现的。
了解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内容。
3.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对我们当前生存环境的负责,更是对子孙后代的责任和担当。
4.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a. 从整体出发,树立生态观念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整体性,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相互贯通和相互作用的。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也需要从整体出发,形成生态观念,意识到人类和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从而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b. 抓住矛盾,解决生态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内部矛盾的斗争和外部条件的影响,而生态问题的根源往往就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矛盾。
我们需要抓住生态问题的矛盾矛盾,深入挖掘其内在规律,寻求解决之道。
c. 借鉴自然规律,谋求发展自然界有着丰富的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提醒我们,要借鉴自然的发展规律,探索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自然规律,以此指导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谋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 总结通过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进行深入探讨,我们认识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仅是对自然界规律的深刻理解,更是对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思想武器。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需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论自然辩证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研究生课程论文(2015—2016学年第2学期)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课程类型:公共选修课论文题目:论自然辩证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授课教师: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论自然辩证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人口总数不断增长,生态环境危机逼近,生态文明重建迫在眉睫。
本文从自然辩证法的视角探讨我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旨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绿色中国梦。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生态文明;启示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奇迹般地增长,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
但与此同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等事件频发发生。
如何将人与自然的对立问题转换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
一、自然辩证法视野下的生态危机与生态自然观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对自然界的巨大冲击带来了事关人类命运的大课题,即生态危机问题。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对立冲突的必然结果。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它的哲学基础。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打破了神、人、自然的三级结构,却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
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针对现代生态危机进行反思的结果,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强词人与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在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认为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工自然是科学技术的物化,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中介;要区分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
二、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现状近十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且处于多种环境问题并存的环境转型期,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安全的影响和风险都将是深远的。
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一)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经从建国初期的150万平方公里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17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6%。
自然辨证法论文---从自然辩证法论生态文明建设
从自然辩证法论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文明形态,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
本文从自然辩证的角度来探析生态文明的建设,并运用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未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和对策。
了解和掌握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研究和分析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这对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是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当今所进行的实践反思和理论应答,人类希望能通过一种文明建设活动来解决在工业文明中所面临的困境,而生态文明正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又一种新的形态。
生态文明主要由物质、精祌和制度性的内容所构成,其中物质性的内容包括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化改造,精神性的内容包括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对应的文化成果和精祌成果,至于制度性的内容主要包括能有效调控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政策和法规。
生态文明更强调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自觉性,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为核心,以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生态化为手段,从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第一,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在人类产生之初,人类认识及改造自然的能力很低,对于自然界是一种敬畏的态度。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获得了巨大的进步,人类也在与自然界的“对抗中”占居了主动。
自然辩证法的思想认为,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使人类在长期的进化中学会了各种各样的生存技巧,同时也适应了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生存。
正是由于自然界的这种选择才使人类在生存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同时自然界为社会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基础条件。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一、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强调整体性和历史性,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具有内在通联和发展规律的整体,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
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中,自然和人类社会是相互通联、相互作用的,自然界不是被孤立看待的,而是与人类社会相互渗透的。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1. 生态平衡与发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一个重要特征。
生态平衡是自然界各种要素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制约、平衡的结果。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树立生态平衡意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平衡的良性循环。
2.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充分认识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积极推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自然具有自我更新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深入研究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自然发展规律相适应,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生态文明与人类社会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生态文明和人类社会是相互通联、相互作用的。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和谐。
5. 总结与回顾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要树立全局观念和长远眼光,深刻理解和贯彻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就,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在国际社会发展大背景与国内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是日益严峻,生态花园的重建刻不容缓。
因此,本文首先以《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为切入点,接着从三个方面阐述和探讨其对我国当前生态建设的启示,最后论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
我国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由来已久,虽然通过诸多仁人志士的共同探索和努力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这些远远不足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目前,在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新时期,协调日渐突出的生态文明与经济科学技术的相互矛盾,是当代非常重要的历史任务。
深入研究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极其深刻的生态思想及其现实价值,将这些宝贵的思想理论融入我国生态建设的实践工作中,以期促进国家的全面改革和健康发展。
一、《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自然辩证法主要从哲学和科学两者结合的视角下对于自然及其本身规律、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详实的研究。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对于生态问题没有明确给定概念,也没有针对生态思想发表论著,但我们通过对《自然辩证法》一书仔细研读和探讨,依然可以从当中收获丰富的生态思想。
这些博大精深的生态思想体系在新时代下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对于今天人类从根本上认识生态幸福和环境正义、人与自然和谐提供了基本的方法指导和理论借鉴。
1.人和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人与自然之间是相互对立的关系。
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很好地证明了,我们人类是自然界物种长期发展的产物。
马克思说:“人靠自然界生活。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自然界远远比人类生命广大,它不仅仅是人类生命的摇篮,而且人类的所有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和精神文明的创造又不得以自然界为基础。
因此,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既定的事实:自然界是人类发展的永恒基础。
其二,自然界需要人类。
人类创造和使用工具后按照自己的需求尺度对自然界进行改造,整个自然界的发展促使人去寻求各种可能,制造工具并且参加劳动生产,为自然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马克思说:“神从来不是劳动的唯一主宰。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自然观及其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的自然观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强调了自然界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他还指出,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此外,恩格斯还强调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认识自然界的重要性。
他认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还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环境问题的手段。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利用科技创新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在实践层面,恩格斯的自然观提醒我们要更加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我们应该推动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加强环境治理,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总之,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我们应该遵循自然界的规律,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绿色发展,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自然辩证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辩证法的启示自然辩证法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不仅对于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有着重要启示,同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也有着重要
的借鉴意义。
首先,自然辩证法强调了自然界万物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强
调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内在的联动机制。
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
启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要建立全局意识,树立生态系统
平衡发展的理念,注重维护生态系统内部的相互依存和平衡。
其次,自然辩证法强调了相对统一性和对立统一性。
这告诫我们:在实践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我们不能够盲目地追求发展,而忽略了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同时在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我们要注重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相对平衡。
再次,自然辩证法的运用需要我们有全面的思维和分析能力。
我
们必须从多角度、多维度去思考问题,对于不良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
式采取综合、深入的分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供全面的视角和思路。
此外,自然辩证法还告诉我们需要把握好历史的发展方向,超越
利益、个体的局限。
这意味着,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不仅要注重
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更要关注长远的、全局性的环境问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综上所述,自然辩证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我们必须以全局、长远、协调的视角,认真贯彻自然辩证法的精神,打造生态建设的美好未来。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启示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文明观及其当代启示作者:何素芳来源:《科学导报》2021年第28期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生态文明建设;启示1.1系统科学为生态文明观的形成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正确认识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现代自然生态观建设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和前提,现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为建立现代自然观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人与自然之间关系问题是我国生态系统本质问题。
系统科学的产生使科学研究的定向和人类思维的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
其对深入认识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意见。
人与自然是典型的物质系统。
人、自然、社会以及人类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就是具体的一个联系统关系。
因此,系统科学不仅揭示了出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一直以来始终存在着有利于人类的物质、能源和信息相互传递的交流活动,强调该系统要素间必须保持协调发展,而且验证了生态系统的正确性。
系统科学以其科学的理论和思维方法,为人类自觉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了道路。
人与自然所组成的复杂自组织系统,难免也出现失衡以及不协调,但只要有效调整,尤其是通过人类自觉能动性的正确发挥,不断增加系统的负熵,失衡及不協调现象便会逐渐消失,系统正常和有序的运动状态就会慢慢恢复。
1.2环境科学为生态文明观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环境科学是在我们意识到环境问题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后才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
它是以保护自然界和社会人类生存环境作为基础和指导,从人类的自然环境和其变化的角度着手,研究人类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人类和社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具体科学。
其主要任务如下:一、探寻我国乃至全球各地的环境变迁和演化规律。
在实现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过程中,努力实现环境朝着更加有利于自然界的正确方向前进。
二、阐述了人类社会活动与自然生态的关系。
以环境自净能力和自然资源再生增值能力限度作为警示,自觉维持人类在生产或者消费过程中从环境中系统中输入与输出的物质与能量保持相对平衡。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一、本文概述《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这篇文章旨在探讨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如何为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指导。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强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辩证关系,提倡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要议题。
因此,深入挖掘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首先将对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进行概述,梳理其核心内容和主要观点。
随后,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和体现。
在此基础上,探讨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包括如何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
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经验,总结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实践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我国在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概述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主要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技之间的关系。
其生态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科学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双重作用的辩证分析。
自然辩证法的生态思想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人类是其中的一部分,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和元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人类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盲目地征服和改造自然。
这种尊重并非消极无为,而是在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自然辩证法也看到了科学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手段,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自然。
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
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方法-自然辩证法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用自然辩证法去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法论, 从而指导人类更好的处理人与自然, 人与社会的关系。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必不可少, 以现代先进的思想做指导, 运用高科技, 在保证人类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现最大程度的保护,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共同维护好, 保护好我们共同的生存家园。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农村; 生态文明建设;1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全新的形态。
生态文明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一种继承、延续和创新, 所以它推崇的也是人与自然的一种生活和谐相处, 同时也强调社会、生态与经济的一种共赢, 保护和发展并重。
人类属于高级生物, 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自然界的产物, 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 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十分融洽。
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物质资料, 但是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 对自然界的破环也不断加深。
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等。
所以, 生态文明不仅仅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更要在人类发展的基础上对生态环境实现最大力度的保护。
使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能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人类单一的发展是一种病态的发展, 共赢才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
2 农村生态文明所蕴含的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上的一种分析方法, 哲学产生于人类世界同时也服务于人类世界, 所以, 农村的生态文明我们也可以用自然辩证法来分析。
2.1 农村生态文明的自然观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认识被统称为自然观。
自然观对人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和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2024年第7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作者简介:白海霞(1998-),女,青海西宁人,青海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㊂‘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及其现实启示白海霞(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810008)摘㊀要: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获得了广泛关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所蕴含的丰富㊁深刻㊁全面的生态思想,对人们从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出发,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以及将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与中国的生态实际相结合,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和最大程度地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实现生态㊁经济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㊂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现实启示中图分类号:D9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4.07.076㊀㊀随着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和对社会经济增长的盲目追求,人们开始过度开发自然资源㊁破坏式地改造自然环境,致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日渐紧张的态势㊂三年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某种程度上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再次向全人类敲响了警钟,迫使人类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亟待解决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改善生态环境㊁缓解生态危机已然成为关乎全人类命运存亡的大事㊂1㊀‘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1.1㊀经济背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为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提供了经济动力和物质基础㊂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机械工业取代了手工作坊,生产的技术㊁效率和社会化程度被极大地提高㊂人类开始无止境地利用自然为社会生产服务,这一时期所创造的财富比过去任何时候所创造的财富还要多,这一时期的生产力超过了以往所有时代创造的生产力㊂资本主义生产消耗了大量的原材料,但在生产过程中随意排泄的废弃物,致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失衡,随之引发生态危机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工业革命致使煤炭的产量和消费量不断上升,煤炭的大量使用虽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煤炭燃烧产生的粉尘㊁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损坏了人类的健康, 居民呼吸不到足够的氧气,导致肢体无力,精神萎靡不振,生命力日益减退 ,烟雾杀人事件频繁发生㊂第二,水体污染严重,如在工业革命以后,泰晤士河的水质遭受严重污染,致使鱼类绝迹,霍乱多发,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再如流经利兹的艾尔河刚流入城市时清净无比,但在城市另外一端排出时却变得无比黑臭㊁浑浊㊂第三,人类生活环境恶劣㊂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人类可居住地面积不断减少,但是生产力的提高却激发了人口的增长,最终导致城市公共卫生问题凸显,垃圾堆积如山㊁住房拥挤㊁空气污浊㊁传染病不断暴发㊂在这种背景下,人类急需新的生态思想来指导人对自然的实践活动㊂1.2㊀政治背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是恩格斯生态思想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㊂资本家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会不择手段地扩大生产,压榨工人的剩余劳动,在生产中,会尽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求压低原材料的价格,增加利润,从而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㊂恩格斯曾指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工人阶级遭受了重大困苦,如在身体方面,工人的生命健康无法得到保障,他们的居住环境阴暗潮湿㊁空气污浊,忍受肺结核㊁伤寒等疾病的折磨;教育方面,工人只能进入为数不多的日校进行学习,而且教育者大多数都是缺乏基本知识和道德修养的人,致使工人阅读㊁写字的能力都是极差的;道德方面,由于工人的贫穷以及生存无法得到保障,致使他们蔑视一切社会道德秩序㊂想要摆脱资产阶级的奴役与自然异化带来的恶劣生存环境,工人阶级就必须对资本家进行不妥协的斗争,这为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根基㊂1.3㊀自然科学背景:自然科学的飞跃19世纪的自然科学有了重大突破,如物理学方面,焦耳等人阐述的能量守恒定律,论证能量既不会被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里,能量不变;生物学方面,达尔文的生㊃122㊃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2024年第7期物进化论否定了旧哲学的神创论,解释了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是自然环境的产物㊂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对机械论自然观造成了巨大打击,它们从各个角度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物质之间彼此联系和不断变化的辩证规律㊂这为恩格斯研究自然界的内在联系,探究物质及其存在形式,创建自然辩证法思想,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㊂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进行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人们愈发相信科学技术对认识自然㊁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㊂然而,由于资本家无节制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㊂此时,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在人民的期盼中问世㊂2㊀‘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2.1㊀生态自然观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认为: 新自然观的根本在于完整,即一切不变的事物都会融化,一切不变之物都会消失,一切被认为是永恒之物的特殊事物都会消失 ,而 变化的自然 ,就是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对 生态自然 的界定㊂‘自然辩证法“导言一章中,恩格斯对19世纪中期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史进行了回顾,恩格斯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先于人的存在,恩格斯认为自然的生成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自然是人活动的依据,人的生成离不开自然的生成与发展㊂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所证明的自然界的客观发展规律,是人们在不断地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其根本原因就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也就是自然规律的客观性㊂恩格斯在论述自然无穷无尽的发展过程时,曾着重指出,凡有之必有之,必有之㊂唯物辩证法,是对人类知识史的一种科学的总结,是对各种自然科学高度发展所形成的许多特殊现象所形成的最普遍法则;因此,这一观点是普遍的,也是唯一正确的㊂2.2㊀生态技术观科学技术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力量,它在历史上曾把人从受制于自然的被动地位提升到与自然平等对话地位㊂ 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冲击下,恩格斯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㊂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人类越来越有能力去发现人类的日常生产活动对自然界的巨大破坏,并对这种破坏进行有力的控制㊂ 尤其是在科学和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类更有可能意识到和控制更遥远的㊁我们最普通的生产性活动的结果㊂ 我们应当以一种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科学技术,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利作用发挥到最大,用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自然科学技术,而不是盲目地去否认科学技术,受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影响,对它避之唯恐不及㊂只有对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维护好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㊂2.3㊀生态制度观恩格斯通过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揭示了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㊂不管是对自然资源的滥用,还是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情况下,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都会给自然界带来极大的危害㊂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只会加剧对自然的破坏,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的功利思想下,自然一定会变得伤痕累累,千疮百孔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不能与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的,如果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利用大自然,那就是自食其果,所以,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 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比较和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生产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多种影响,并找到了调控这些影响的方法㊂然而,仅仅具备这种认知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实现这种调控,我们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目前的生产方式,以及与这种生产方式相关的整个社会制度 ㊂要解决好生态问题,必须要把社会体制的改革和生态危机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㊂只有共产主义,才能使人与自然㊁人与社会和谐共存;最终,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只有转变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㊂恩格斯曾指出: 仅仅是了解还不够,我们必须对现行的生产方式和与之相关联的社会体制进行一次全面的改变㊂ 恩格斯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实质,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从人与自然对立的关系出发,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实质㊂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㊂在恩格斯看来, 在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本身的发展与自然界的矛盾也在发展;工业文明使人和自然界之间发生了矛盾 ㊂在这种情况下, 人类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而对自然资源进行破坏和滥用,对生态环境进行无节制的破坏,这就加剧了生态危机 ㊂因此,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为追求剩余价值而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并加剧生态危机的生产进行了严厉批评㊂3㊀‘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的现实启示3.1㊀在经济上: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建设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关于改变现行生产方式的观点,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一是要使生产方式向生态化方向转变,使之生态化,才能使生态经济健康地发展㊂㊃222㊃2024年第7期现代商贸工业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 高耗能㊁高污染㊁高排放 的传统工业对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很低,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 三高 的生产方式,引入绿色循环技术,减少生产的污染,并对传统工业引起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㊂二是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例,并充分发挥各区域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科技为依托,推动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㊂同时,应积极发展新型生态工业,促进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㊂最后,要想发展生态工业,就一定要将经济发展规律和生态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保持生产效率和自然环境的承受力之间的平衡,又要提高生产过程的净化和环保能力,将重点放在建立一个生态工业园区上,并在废物零排放和废物资源化方面下功夫,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这样的模式也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㊂对于居民来说,也会有更好的生活环境㊂对于政府来说,这样的模式能够节约资源㊁保护环境,从而实现三赢㊂3.2㊀在思想上:开展生态精神文明建设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人不仅有权改造自然,而且有义务维护自然㊂所以要不断培养人们心中的生态责任意识,激发人民对环境污染的反抗和举报㊂同时,要在人民中树立起生态忧患意识,牢记恩格斯关于 自然报复 的警告,及时向社会公布现实的生态学状况,让人民认识到当前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㊂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加强对生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㊂在内容方面,要在大中小学中开展环保意识的教育,加大对基本生态环境的宣传;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人类的生态道德教育,增强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另外,还应加强有关生态学的法制教育,让民众认识到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及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㊂就方法论而言,针对不同的人群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来宣传生态文化㊂比如,对于青少年群体,网络媒介使用习惯及影响力都是不容小觑的㊂所以,在青少年群体中进行网络营销,必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㊁自媒体以及明星等进行宣传,来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对于中老年,我们可以通过电视㊁新闻㊁广播等方式,向他们介绍一些生态文化,让他们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在社区中组织一些生态文化的宣讲活动,让大家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生态文化的认识㊂让人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加强他们对环保的重视㊂3.3㊀生产生活上:提倡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当今社会消费主义和过度消费肆意横行,在经济条件尚未成熟时,很多年轻人受消费主义的影响,在 精致 的生活中,当这些人越来越有钱,他们就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开始不断的花着钱,不断地透支自己的信用卡,促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只能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发挥,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积累起来,最终成为垃圾或废物,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㊂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决反对无理性的过度消费,转变人们的消费思维,倡导绿色消费㊂此外,对于人们长期堆积的商品,可通过拍卖平台将闲置物品卖给其他人,这样既减小了人们的经济损失,又减轻了生态环境的负担;同时,在住房方面,我们要大力提倡使用资源利用率高㊁低碳环保的新兴建筑材料,积极采用太阳能㊁风能㊁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住宅的取暖和制冷㊂在日常饮食方面,应该尽量做到自己动手做饭,减少外卖,用不锈钢餐具来替代一次性塑料餐具,并坚决反对浪费食物的行为㊂在日常出行方面,要大力宣传绿色出行,倡导人们在日常出行中尽量使用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如公交车㊁自行车等㊂总之,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空泛的口号㊂必须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落实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促使每个人都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生活理念,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好㊁维护好㊁发展好㊂4㊀结语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当今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珍贵理论财富,恩格斯看到了人与自然关系恶化后产生的重大生态危机,书中倡导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恩格斯的人与自然统一思想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生态难题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供了指导㊂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7.[4]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8.[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J].前线,2013,(12):20-27.[6]徐民华.面对自然界的 报复 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探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6):80-88. [7]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8]杨莉,刘继汉,尹才元,等.浅论‘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意蕴及现实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4):72-77.㊃322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教师姓名:研究生姓名:研究生学号:研究生专业:所在院系:类别:日期:评语注:1、无评阅人签名成绩无效;2、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批阅,用铅笔阅卷无效;3、如有平时成绩,必须在上面评分表中标出,并计算入总成绩。
自然辩证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孙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摘要】“生态文明”这个理念的提出,是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之后的第五个文明,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科学发展的实质阶段,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的最新发展。
【关键字】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建设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人与自然关系呈现出新特点。
一方面,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达到了令人类自己惊奇的程度,人用自己的活动证明了人的无所不能,人在自然面前是自由的1;另一方面,在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威武雄壮的交响曲中,悲哀的旋律已清晰可辨,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就是其直接表现,特别在近二、三十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全球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等八大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人类终于认识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罪人是人类自己,发展生产力是必要的,但决不能破坏自然平衡,不能一味的向自然索取,而必须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生态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重点,世界各国也开始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
而内容丰富的马克思自观,蕴含着许然多难能可贵的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思想、意识、理念和路径。
一 .生态文明建设在大会中的提出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他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同时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的5年间,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并系统性提出了今后五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
与十七大报告相比,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第一,强调统筹各种生态文明的实现形式的共同推进。
第二,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
第三,强调采用市场手段实现生态文明。
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还提出新的要求:1.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2.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3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次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生态文明之所以摆上如此重要地位,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在创造辉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资源危机、生态灾难、环境危机,以致发展不能持续,民生不能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以生态文明取代工业文明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这是全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克服危机的明智之举。
生态文明就是人与自然和谐,是把自然与文明结合起来。
它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境界,是正在积极推动、逐步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态。
当前之所以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一个重要原因是只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越来越凸显,石油、铁矿石等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三分之二的城市缺水,耕地逼近18亿亩红线;另一方面环境污染严重,环境状况总体恶化趋势没有根本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由此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
此外,要意识到,资源环境问题的出现,背后有体制政策、发展方式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认识、自然观方面的原因,比如生态文明的理念没有树立,生态不文明的做法普遍存在,自然的价值还不被承认。
二、生态文明的现实意义生态文明是改造生态环境的积极成果的总和,它表现为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生态方面的意识、政治决策、法律法规、生态伦理、文学艺术等的提高和完善,以及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是和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口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改造生态环境的能力和范围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以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来换取一时经济繁荣的危害。
人与自然的矛盾进一步加剧,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污染加重,自然灾害加剧,资源短缺,生态失衡。
生态危机已经极为严重,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生存、社会发展进步和国家兴盛。
面对来自大自然的报复,生态文明是必须做出的理智选择。
正是这种清醒,推动着人类文明进行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人们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推上当今社会发展主旋律的位置,成为全球性的时代潮流。
它预示着人类进人一个新的文明时代—生态文明时代。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丰富、深刻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控制污染和恢复生态,还涉及观念转变、产业转换、体制转轨等。
生态文明具有时代的高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性转折。
生态文明时代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更需要具有普世价值观意义上的文化意识和意识文化。
邓小平先生曾说:“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4页)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也是这样。
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平衡。
一旦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而不能恢复到原来比较稳定的状态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物质和能量输出输入不能平衡,造成系统成分缺损、结构变化、能量流动受阻、物质循环中断及至生态灾难。
总之,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为着眼点,在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体现的人类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
三、生态文明与其他几大文明的关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与生态文明共同构成文明系统整体,协调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一个完整而全面的文明体系。
生态文明是“五个文明”系统中的前提。
生态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发展提供生态基础、环境条件和丰富资源。
首先,生态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
人来自于自然,决定了人首先是自然的一份子,人类的生存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自然生态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条件和基本要素,自然生态的破坏、失衡,不仅会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发展,而且还可能会彻底毁灭人类。
因此,爱护自然,与热爱人类具有了同一性,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生态平衡,才能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
其次,生态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发展提供优美的环境条件。
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造环境。
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如何建设优美的环境,也是人类发展的必要因素。
环境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因此,只有通过生态建设,营造优美的自然社会环境,才能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发展提供优美的环境条件。
最后,生态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发展提供丰富自然资源。
人类的生存发展,是人与自然交换物质能量的互动过程,是从自然去获得其所必需的各种资源的过程,自然资源的贫富,从根本上决定了人类生存发展的状态,因此,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保障生态环境,才能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发展提供丰富自然资源。
四.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马现代可持续发展思想,主要源于人们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
今天,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加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的保证。
生态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地连在一起。
科学发展观以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出了生态文明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进一步构建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1、构建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同时,科学发展观将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视作发展的基本要素,并通过发展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平衡。
也就是说,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生态良好目标、维护和改善人的生存发展条件,这是从根本上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2、构建生态文明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文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迄今为止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
强调在产业发展、经济增长、消费模式改变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