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沉降观测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1. 引言隧道工程中,沉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测指标,它直接影响着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为了准确地监测隧道的沉降情况,需要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以保障隧道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2. 观测设备和仪器隧道沉降观测需要使用一系列的观测设备和仪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沉降点标志物:在需要观测的隧道区域,设置一系列的沉降点标志物,用于记录观测数据。
•缓冲桩:在沉降点标志物周围设置缓冲桩,减少环境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
•基准点:在适当的位置设置基准点,用作参考点,以确保观测数据的精确性。
•测量仪器: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实时、连续的观测,如全站仪、水准仪、测距仪等。
3. 观测方法3.1 定时观测法定时观测法是一种常用的观测方法,适用于对隧道沉降的长期监测。
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观测点:根据设计要求,在需要观测的隧道区域设置一系列的观测点。
2.定时观测:根据预定的观测周期,使用测量仪器对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3.数据处理:将观测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沉降的变化趋势。
4.结果评估: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评估隧道的沉降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2 实时监测法实时监测法是一种更加精确的观测方法,适用于对隧道沉降的瞬时变化进行监测。
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观测系统: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建立一个实时监测系统,对隧道沉降进行连续监测。
2.数据采集:传感器收集到的观测数据会被实时传输到数据采集系统,形成时间序列的数据。
3.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隧道沉降的实时变化情况。
4.报警机制:当观测数据超过事先设定的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4. 数据分析和评估观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是隧道沉降观测方案的关键步骤。
根据观测数据,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分析和评估:•沉降趋势分析:根据观测数据的时间序列,通过统计和分析,得出隧道沉降的趋势。
•沉降速率计算:根据观测数据的变化量和时间间隔,计算隧道沉降的速率。
隧道沉降观测
行 ,对于 有变换 奇偶站 功能 的 电子水 准仪 ,按 以下
图1 沉 降观 测 点 顺序进 行 :
往测 :奇数站为后一 前一前一 后
2 观测 方法
( 1 ) 外业 测量 一 条路 线 的往 返 测使 用 同一 类 型
仪器 和转 点尺垫 ,沿 同一路线进 行 。观测成 果 的重 测和 取 舍按 《 国家 一 、二等 水 准测 量 规范 》 ( G B / T
准 仪读记至 0 . 0 1 m m 。 ( 2 ) 自动 安平水 准 仪 的圆水 准 器 ,严格 置平 。 在 连续 各测站 上安置 水准仪 时 ,使其 中两脚 螺旋与
( 1 ) 隧道 内一 般地 段 沉 降观 测 断面 的布 设根 据 地 质 围岩 级别 确定 ,一般情 况 下, I I 级 围岩原 则上 不 设沉 降变形 观测 断面 ,必要 时8 0 0 m 设 一个观测 断 面 ;Ⅱ I 级 围岩 每4 0 0 m 、I V级围岩 每3 0 0 m 、 V级 围岩
偶数站 为前一后一 后一 前 返测 :奇数 站为前一后 一后一 前
隧道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隧道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隧道沉降观测的要求,确保沉降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观测设备的要求- 观测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观测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稳定性和可靠性;- 观测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3. 观测点布设- 观测点应在隧道工程设计阶段确定,并符合设计要求;- 观测点布设应具备代表性和典型性,覆盖隧道沿线各个部位;- 观测点布设应考虑地形、地质条件和隧道结构物的影响。
4. 观测数据的采集和记录- 观测数据的采集应准确、连续和完整;- 采集到的观测数据应及时记录,并包括观测时间、观测点编号等信息;- 观测数据的记录应使用统一的格式和标准,方便后续分析和验证。
5.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观测数据的处理应遵循科学准确的原则;- 观测数据的分析应考虑隧道沉降规律、统计特性等因素;- 观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使用专业的软件和工具,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6. 报告和评估- 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结果,编制观测报告;- 观测报告应准确、清晰地呈现观测结果,并包括数据分析、评估和建议;- 观测报告应及时提交给有关部门,并按照要求进行评估和审查。
7. 安全和环境要求- 在进行沉降观测工作时,应遵守相关的安全和环境要求;- 观测设备和人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障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沉降观测工作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8. 结论本文档总结了隧道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包括观测设备要求、观测点布设、观测数据采集和记录、观测数据处理和分析、报告和评估,以及安全和环境要求等方面。
遵守这些要求,能够保证沉降观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隧道工程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沉降观测方案
沉降观测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基工程也被广泛应用。
在地基工程中,沉降观测是重要的一项工作。
沉降观测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本文将从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方法、要求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沉降观测方案的内容1、沉降观测项目:沉降观测项目一般包括建筑物、桥梁、道路、隧道等工程的沉降观测。
2、观测方案:沉降观测方案应明确观测的地点、观测时间、观测周期、观测内容以及采用的设备和方法。
3、数据处理:沉降观测数据应进行有效的处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归档、存储和分析等。
二、沉降观测方法1、传统法:传统法主要指利用水准仪和全站仪等设备进行测量。
该方法精度较高,但工作量较大,适用范围较窄。
2、测斜仪法:测斜仪法适用范围广,可以实现多点同时观测,测量数据准确。
3、GNSS技术:GNSS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地进行大面积沉降观测,但精度相对较差。
三、沉降观测要求1、观测地点:选择观测地点应当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全面反映工程沉降情况。
2、观测时间:应当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时间规划和进度安排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3、观测周期:观测周期应根据工程特点、地理环境、监测目的等因素确定。
4、观测内容:观测内容主要包括垂直沉降量和水平位移量等数据。
5、设备和方法:应选择适量的设备和方法进行观测,并在观测过程中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沉降观测注意事项1、观测环境:应选取相对稳定、不受人为和自然干扰的观测环境。
2、数据传输和互相校验及保密: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可靠,并且数据应有完整性检查和一致性校验。
同时要保证数据的保密性。
3、防止损坏设备:要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避免损坏设备的发生。
4、观测记录和备份:应及时记录观测数据,并进行备份以便于数据查询和分析。
总结: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沉降观测方案,可以大大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标准。
在沉降观测过程中,应注意观测环境的选择、数据处理和保密、设备的保养和备份等各方面的细节问题,确保沉降观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1. 引言隧道工程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常见的一种工程类型,隧道沉降观测是隧道工程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重要的监测手段之一。
通过对隧道沉降情况的观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本文将详细介绍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2. 布置原则在进行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2.1 全覆盖原则观测点的布置应能覆盖整个隧道区域,包括入口、出口以及隧道内部。
通过全覆盖,可以全面了解沉降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2.2 密集布置原则观测点的布置应密集而均匀,在区域内形成网格状分布。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捕捉到局部区域的沉降情况,并避免因观测点过少而造成信息缺失。
2.3 代表性原则观测点的布置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隧道区域的沉降情况。
观测点的选择应考虑地质条件、土层性质以及工程施工方式等因素,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点布置方法根据以上原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观测点的布置:3.1 网格布置法将隧道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内均匀布置观测点。
网格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应使得每个网格内至少包含一个观测点。
3.2 线路布置法按照隧道的纵向和横向划分线路,沿线路布置观测点。
线路间距和线上观测点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应使得每段线路内至少包含一个观测点。
3.3 区域布置法将隧道区域划分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每个区域内密集布置观测点。
区域大小和内部观测点间距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应使得每个区域内至少包含一个观测点。
4. 观测点布置要求在进行隧道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4.1 观测点数量观测点的数量应足够多,以保证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具体观测点数量应根据隧道长度、地质条件和工程施工方式等因素确定。
4.2 观测点位置观测点的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相对均匀、土层性质较为典型的区域。
避免选择存在特殊地质问题或复杂土层的区域,以减小观测误差。
隧道沉降细则
隧道沉降细则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隧道沉降观测实施细则一、参照执行的标准及规范1.《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2.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3.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条文说明》(TB10601-2009)二、一般规定(1)隧道沉降观测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观测资料的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指导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
无碴轨道铺设前,需对隧道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其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
(2)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变形观测期不少于3个月。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适当延长观测期。
(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需进行必要的检查。
三、沉降观测的内容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
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
四、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布设一个断面。
(2)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 400m、Ⅳ级围岩每 300m、Ⅴ级围岩每200m 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当长度不足时,每段围岩或不同衬砌段应至少布置一个断面。
(3)不良地质和复杂地质区段,观测断面的间距为一般地段的一半。
(4)隧道洞口里程、隧路分界里程、明暗分界里程、有仰拱和无仰拱衬砌变化里程及所有设置变形缝两侧均应布置观测断面。
(5)地应力较大、断层或隧底溶蚀破碎带、膨胀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特殊基础类型的隧道段落、隧底由于承载力不足进行过换填、注浆或其它措施处理的复合地基段落适当加密布设。
(6)施工降水范围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7)长度大于 20m 的明洞,每 2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8)隧底填充或底板施工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设置2 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6.24m 处;明暗交界处、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段及变形缝处每个观测断面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约6m和变形缝前后各0.5m处。
隧道沉降观测规范
隧道沉降观测规范篇一:23隧道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新建兰渝铁路LYS-10标四方山隧道斜井隧道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编制:_________________ 复核: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 中铁二局兰渝铁路LYS-10标段项目经理部一分部2012年2月隧道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技术交底适用于四方山隧道(斜井作业队)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
按照设计要求及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对隧道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隧道沉降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
同时为合理确定轨道开始铺设的时间,确保兰渝铁路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二、技术依据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2、《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4、《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 15314-94);5、《地面沉降水准测量规范》(DZ/T 0154-95);6、《地面沉降监测技术要求》(DD2006-02);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8、《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9);9、兰渝公司《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沉降变形观测管理办法》(兰渝铁技【2010】48号)10、中铁二院《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广元至重庆段基础沉降观测》三、技术要求3.1 沉降变形观测网的建立3.1.1 一般规定1.垂直位移观测无砟采用DS05型仪器按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观测。
垂直位移观测数据量大,应采用电子水准仪自动记录,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方便数据处理。
垂直位移观测使用的水准仪和标尺类型应满足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
2.基准点作为变形监测的基准,必须埋设在变形影响区域外不受施工干扰、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地基内,可选用现有的控制桩,并进行定期检测复核、校正。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方案一、前言隧道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充分考虑到地下水位、地基土层、周边建筑物等因素对工程的影响。
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是为了及时监测工程施工后地面沉降情况,保障工程质量,防止地质灾害。
本文将对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沉降观测的意义1.保障工程质量隧道施工会对地下土层结构和地下水位有所影响,进而导致地面沉降。
及时进行沉降观测,可以及时发现地面沉降情况,针对问题进行调整和处理,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
2.减少事故风险隧道工程沉降可能会对周边建筑物造成影响,监测能够提前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事故风险。
3.提供科学依据沉降观测的数据可以为隧道工程相关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完善工程施工方案。
三、沉降观测的具体内容1.选择观测点在沉降观测前需要进行现场考察,选择符合要求的观测点,观测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地质地层等因素。
2.确定观测方法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沉降观测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GPS测量、全站仪测量、灰白示意线测量等。
3.确定观测频次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进度,确定合适的观测频次,通常情况下,初期观测频次会比较密集,后期可以适当减少观测频次。
4.数据处理和分析观测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沉降观测的步骤1.现场勘察在进行沉降观测前,需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的勘察,了解地质地层情况、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等情况,从而选择合适的观测点。
2.观测准备确定好观测点后,进行相关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同时,要做好沉降观测记录表,对观测数据进行统一记录。
3.观测数据采集定期进行观测数据的采集,按照预定的观测频次进行观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数据处理和分析采集到的观测数据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并做好相应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报告。
5.结果和建议根据观测数据得出的结论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示例文章篇一:小朋友我不太懂什么是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呢,这对我这个小学生来说也太难啦!这感觉就像是让我去解开一道超级超级难的数学题,我都要晕头转向啦!老师上课的时候可没跟我们讲过这些,这难道不是大人们才要去操心的事情吗?我猜,布置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是不是就像在我们的操场上摆好各种体育器材一样,得有规律,还得摆对地方?那要求是不是就像我们考试的时候老师规定的不能作弊、不能交头接耳呀?哎呀,这么一想,要是布置得不好,那不就像我做作业粗心大意,答案全错啦?那可不得了!那是不是得找特别厉害的工程师叔叔阿姨们,像超级英雄一样,精心地规划,才能把观测点布置得完美无缺?难道布置观测点的时候,不需要量一量、算一算,就随便放吗?这怎么可能!肯定要像我们做手工一样,仔仔细细,不能马虎。
我就想啊,这要求肯定得严格,要不然就像盖房子没有打好地基,那不得摇摇晃晃的?反正我觉得布置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得有专业的知识和超级认真的态度才行!(以上内容仅为满足字数和风格要求,不符合实际的专业知识,仅供参考)示例文章篇二:哎呀呀,这“隧道地表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可真是个复杂又重要的事儿呢!咱先来说说为啥要布置这些观测点吧。
就好像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要通过考试成绩来了解我们学得好不好,隧道也是一样的呀!布置观测点就是为了看看隧道施工的时候,地表会不会下沉,下沉得厉不厉害。
要是不布置,那万一出了问题,不就糟糕啦?那观测点要怎么布置呢?这可不能随便乱来!就像我们排队做操,得站得整整齐齐的。
观测点也得有规律地分布。
一般来说,要沿着隧道的中心线,还有两边都得设置。
这就好比给隧道穿上了一件有很多扣子的衣服,每个扣子就是一个观测点,把隧道紧紧地“扣住”,这样就能全面地了解隧道周围地表的情况啦。
而且呀,这些观测点可不是随便找个地方一放就行的。
它们之间的距离也有讲究呢!太近了,浪费资源;太远了,又测不准。
隧道沉降观测点设置技术交底
4、隧道洞口里程、明暗分界里程、有仰拱和无仰拱衬砌变化里程及所有设置变形缝两侧均应布置观测断面。
5、长度大于20m的明洞,每20m设置一个断面。
6、为方便实施隧道沉降观测,在二次衬砌完工之后,每个观测断面设置两个沉降点,分别布置在隧道两侧沟槽盖板以上5cm处;明暗交界处、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段及变形缝处每个观测断面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布置在变形缝前后各0.5m隧道两侧沟槽盖板以上5cm处。(具体位置见附图)
7、隧道沉降观测预埋元器件采用L型沉降观测标。
8、本交底未详处,参见金温隧参02(W)-36图。
接收单位
中铁二十二局金温扩能改造工程指挥部第一至五分部
接收人
日期
隧道沉降观测点设置技术交底书
(专项技术交底)
编号:JWSD-201102
工程名称
隧道沉降观测点设置
交底单位
局指工程部
交底人
交底日期
交底内容:
1、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基础(即隧道仰拱部分)的沉降观测。
2、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每段围岩或不同衬砌段应至少布置一个断面。
隧道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隧道沉降观测指导方案(一)一般规定1.隧道沉降观测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观测资料的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指导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
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隧道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其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
2.隧道主体工程完工后,变形观测期原则上不应少于3个月。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二)沉降观测的内容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
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
(三)沉降观测点的布置1.黄土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布设一个断面。
2.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3.明暗交界处、围岩变化段及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断面;4.地应力较大、断层破碎带、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适当加密布设。
5.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6.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盖板0.3m处。
7.沉降变形观测点设计图和埋设要求,设计单位结合具体设计方案并参照《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在实施性沉降观测设计方案中明确。
(四)观测精度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五)沉降观测频度1.沉降观测的开始时间是在仰拱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至隧道沉降稳定,进行定期观测并详细记录观测资料、绘制沉降时程曲线。
2.变形观测一般不少于3个月。
当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沉降观测时间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仰拱施工结束到沉降稳定。
(2)第二阶段为无碴轨道铺设期间。
(3)第三阶段为无碴轨道铺设后3个月。
隧道沉降观测方案
第一公路工程局CHINA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LTD. 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至段()CKGZTJ-4标二工区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第一公路工程局沪昆客专段工程指挥部二工区二○一一年一月目录一、总则 (3)二、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 (3)三、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 (3)四、一般规定 (4)五、沉降观测的容 (4)六、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4)七、观测精度 (5)八、沉降观测频度 (5)九、分析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 (6)十、组织与管理 (7)一、总则1、为指导沪昆客运专线段土建工程四标段二工区做好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通过对隧道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预测工后沉降,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制定本方案。
2、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的重点是线下工程的变形,评估综合考虑沿线路方向各种结构物间的变形关系进行实施。
3、基础工程的沉降观测数据必须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检测手段取得,且必须真实可靠,全面反映工程实际状况。
4、本规定适用于施工期及正式验收通过前的沉降观测评估工作。
二、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1、《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2006]158号);2、《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及条文说明(TB10601-2009);3、《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6)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12897-20065、《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77号6、沪昆客专隧道设计图纸三、沉降变形监测网建立及测量技术要求1、沉降监测网的建立、精度要求等应符合相关规的要求;2、沉降监测网应在施工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进行加密建立,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方法要求进行施测。
3、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4、在沉降观测基准网建立后,应对水准基点做好保护工作,发现丢桩或桩位有移动现象,应尽快恢复和补测桩点。
吕临铁路第三标段隧道沉降观测观测点布设办法
吕临铁路第三标段隧道沉降观测观测点布设办法一 浅埋、偏压地段地表沉降量测洞口段开挖前,在洞顶浅埋地段纵向沿隧道走向埋设混凝土桩及水平基准点,其断面布置与洞内拱顶下沉、净空水平收敛断面布置一致(也可根据情况调整),每个地表下沉量测断面上测点横向间距为2~5m 。
横向布点埋设砼桩(见下图),横断面点应充分结合实地地形。
图1 注:H0为隧道埋置深度,B 为隧道开挖宽度地表下沉量测断面宜与洞内周边位移和拱顶下沉量测设置在同一断面,当地表有建筑物时,应在建筑物周围增设地表下沉观测点。
在隧道纵向(隧道中线方向)至少布置一个纵向断面。
在横断面上至少应布置11个测点,两测点的距离为2一5m 。
在隧道中线附近测点应布置密一些,远离隧道中线应疏一些。
地表沉降横向测点布置示意图二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围岩收敛)测点拱顶下沉测点和净空变化(围岩收敛)测点应布置在同一断面,根据设计要求,Ⅴ级围岩每5m、Ⅳ级围岩每10m、Ⅲ级围岩每30m 布设一个断面,拱顶下沉测点原则上布置在拱顶轴线附近,收敛点布设在起拱线附近,位移量测点布设与跨度最大处。
拱顶下沉及净空变化量测点布置图三反光片布点方式方法测点直接用长50cm的直径为16mm螺纹钢进行埋设,并制作4cm ×4mm的小铁板,将小铁板与螺纹钢外露端稍靠后进行焊接,再将反光片粘贴在小铁板上。
在埋设时务必保证反光片面朝洞口稍靠下,有利于全站仪观测。
最后将其50cm 的螺纹钢打入基岩层,若无法打入岩层可先用电钻开孔,然后用锚固剂固定,以保证牢固不变形。
收敛点反光片拱顶反光片4*4钢板反光片螺纹钢4*4钢板反光片螺纹钢布设反光片样式支护结构施工时要注意保护测点,一旦发现测点被埋掉,要尽快重新设置,以保证正常观测的数据不中断。
2012年11月13日。
隧道沉降观测实施细则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CHINA FIRST HIGHWAY ENGINEERING CO.,LTD.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长沙至昆明段(贵州)CKGZTJ-4标二工区隧道沉降变形观测作业实施细则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沪昆客专贵州段工程指挥部二工区二○一一年一月目录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 (3)1适用范围 (3)2作业准备 (3)2.1 审核图纸 (3)2.2 建立垂直位移监测网; (3)2.3根据图纸现场设置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点。
(3)2.4 仪器设备配备 (3)2.5 人员配备 (3)3技术要求及一般规定 (3)3.1 编制依据 (3)3.2 一般规定 (3)4沉降变形观测程序与工艺流程 (4)4.1 沉降变形观测程序 (4)4.2沉降变形观测工艺流程 (4)5质量标准及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4)5.1 沉降变形观测方法 (4)5.2 沉降观测桥涵变形控制观测资料标准及频率要求 (15)6沉降评估 (19)6.1 观测资料整理表 (19)6.2 分析评估前应收集的资料 (20)7其他 (21)8安全要求 (21)附件:沉降观测用表 (22)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 (24)隧道沉降变形观测实施细则1 适用范围本实施细则适用于新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贵州段CKGZTJ-4标段三工区隧道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工作。
我工区共有有隧道6条,分别是小高山隧道全长2854米;郎坡隧道全长298米;柿花寨隧道全长2170米;阿那溪隧道全长1776米;农中隧道全长218米;大地隧道全长738米。
2 作业准备2.1 审核图纸根据图纸编制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方案,建立观测断面与观测点工程属性信息表;2.2 建立垂直位移监测网;2.3根据图纸现场设置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点。
2.4 仪器设备配备测量放样前必须选择配置相应精度等级的测量仪器。
所有仪器设备应按规定按检定周期送到有检定资质的部门进行检定,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并做好日常保养,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状态并做好标识,建立仪器设备台账;绝对禁止使用超过使用有效期的仪器和缺损的仪器。
隧道沉降观测指导方案1111
一、隧道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要求1.1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1.1 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
其他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沉降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
1.1.2 隧道的进出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m布设一个断面。
1.1.3 隧道内一般地段沉降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一般情况下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Ⅳ级围岩隧道及位于第四系沉积层地下隧道断面间距沿线路纵向不大于50m;图1.1.1隧道沉降观测水准线路图1.2 观测元件与预埋技术要求1.2.1 观测点埋设参考图4.2.1设置图6.2.1沉降观测桩埋设布置图1.2.2 无砟轨道铺设时隧道测点的转移技术要求。
隧道的观测标设在两侧边墙处。
在仰拱施完成至底板施工期间,因观测标位置较高,难以实施观测,需要将观测标转移至下部仰拱便于观测处,待仰拱冲填混凝土后,及时将观测标转移至原观测点位置,转移的观测标必须设置在原断面里程上,采用相同步编号,不另行编号,并继续观测至铺设无砟轨道。
1.3观测技术要求1.3.1隧道沉降观测从仰拱施工结束后立即进行,观测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
当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1.3.2 隧道沉降观测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01mm。
1.3.3 隧道沉降变形观测据下表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
每阶段的沉降观测在开始时可一般每周观测一次,以后可根据两次观测的沉降调整沉降观测的频度,但两次的观测沉降量不宜大于1mm.。
隧道沉降观测频次表表1.3.31.3.4 隧道洞内观测沉降线路,贯通前洞内基准点的布置不少于两个,当洞内布设基准点有困难时,可直接两个洞口基准点形成附和水准观测线路。
工作基点联测间距可以大于200米,但必须保证观测高程中误差和相邻观测点的高差、中误差达到《细则》规定要求。
隧道洞口地表沉降方案
地表沉降监测方案一、沉降观测的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所谓“五定”,即通常所说的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二、监测位置布置,及测点制作1、地表沉降观测在洞口浅埋段布置4个观测断面,地表下沉量测的纵向间距为: S=5m。
沿衬砌中线隧道拱顶范围:3m一个测点,其他:每4米一个测点,最外侧不动点为基准测点,应确保不受扰动、破坏。
各测点须布设在同一断面上,使测设结果能相互对照,避免人为误差的影响。
由于受地形限制,各测点布设应遵循施测迅速方便的原则。
及时布设测点,读取初读数。
具体布置如图一、图三所示。
图一:地表沉降量测范围及测点布置示意图2、控制桩制作图二:Φ12钢筋3、控制桩网平面投影图图三:三、沉降观测精度及测量频率沉降点观测应采用精密水准测量(使用莱卡高精度水准仪及配套测尺),其主要技术要求如下1、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h=Σa-Σb≤l√n—,表示测站数。
(或△h=Σa-Σb≤1.0√L—,L 表示观测路线距离)。
2、前后视距:≤30m。
3、前后视距差:≤1.0m。
4、前后视距累积差≤3.0m。
5、沉降观测点相对于后视点的高差容差:≤0.1mm。
6、测量频率:开挖面前>30m,1次/2天;开挖面后<30m,2次/1天;开挖面后30~80m, 1次/2天;开挖面后>80m1次/7天;四、沉降观测中注意事项沉降观测应采用附合线路或闭合线路,做到定机、定人、定路线。
测施前仪器必须经过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沉降观测的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仪器到水准尺的距离不得大于30m。
测施中,前后视必须采用同一根水准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自治区S306线加查至桑日段公路新改建工程藏嘎隧道监控量测计划起止桩号:K364+935—K365+235合同段:加桑公路B合同段施工单位:西藏天路公司编制日期:2010年5 月17 日藏嘎隧道监控量测目录1 现场量测方案申报批复单2 藏嘎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实施方案2.1工程概况2.2监控量测目的2.3监控量测项目2.3.1 A类量测2.3.1.1拱顶下沉及内空收敛2.3.1.2地表沉降2.3.2 B类量测2.3.2.1围岩接触应力2.3.2.2锚杆轴力2.3.2.3初衬应变及钢筋应力2.4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测2.5 主要人员及投入的仪器设备表2.6安全保障措施2.7监测质量保证措施1 、加桑公路B合同段藏嘎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实施方案申报批复单承包单位:西藏天路公司合同号:B监理单位: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监理咨询公司编号:2、加桑公路藏嘎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实施方案2.1、工程概况藏嘎隧道位于桑日县藏嘎村沃卡电站东侧约2.0km处,仅有人行便道通至隧址区出口处、郎木堆沟右岸,交通不便,隧道里程为:K364+935~K365+235,总长300m。
为雅鲁藏布江加查~桑日大峡谷上游谷口,属高原河流强烈侵蚀高山峡谷地貌,呈深切“V”型河谷,谷坡陡峻。
谷口上游沃卡电站一带河流宽阔平坦,为高原河流侵蚀堆积宽谷地貌。
隧址区地势陡峭,山体自然边坡坡度约为36-48。
, 局部陡峭崖地段可达60。
以上,破向为SW227。
隧道穿越斜坡上一向南西延伸的山嘴,隧道进口处于一季节性冲沟右岸,边坡较陡。
基岩裸露,零星覆盖0.3-1.0米残坡积碎石土。
洞身穿越段地面标高最高3662.5O米,最大埋深76米。
隧道为曲线隧道,其轴线走向NW323。
场地内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的形式出露,赋存于裂隙间质中,岩体的含水程度,透水性及储水处受构造控制,一般在强风化、强卸荷的岩体、断层破碎带中,地下水相对丰富,受大气降水控制较大。
地下水不丰富,主要以线状排泄或滴水、浸润为主。
工程区环境类别为I类环境水,椐加查大桥桥位处取样分析试验,地下水质类型为HCO3-Ca.Mg,对砼不具腐蚀性,且工程区地下水埋深较大,对拟建工程影响轻微。
2.2、监控量测目的1、通过监控量测信息反馈,分析施工方法和施工手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法,保证施工安全。
2、对围岩稳定性和支护作出正确的定量评价,验证理论计算结果。
用量测的信息,反馈力学参数、模型,进一步优化设计。
根据监测资料修正原设计和调整支护及整个施工方案。
3、隧道监测为控制工程造价节约工程投资,保证工程质量及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是隧道动态设计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3、监控量测项目根据设计图纸中隧道监控量测基本要求,监测内容主要有:拱顶下沉及水平净空收敛、浅埋段地表沉降、围岩接触压力、锚杆轴力、初衬应变及构件内力等。
2.3.1 A类量测A类量测是隧道周边围岩稳定确认和对设计施工的反映为目的日常管理量测。
用红外线全站仪或收敛仪、精密水准仪量测拱顶下沉及内空收敛,用精密水准仪量测地表沉降。
A类量测的量测项目及量测目的如表一所示:表一A类量测项目及目的2.3.1.1、拱顶下沉及内空收敛1)测点埋设断面依据藏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介绍,藏嘎隧道设计资料及现场实际施工从出口端向进口端掘进等情况,确定测点埋设断面列表,如表二所示:表二测点埋设断面表2)埋设断面内测点埋设位置根据现场情况,对于不同的隧道围岩类别,在施工中采用与围岩类别相对应的施工工艺。
在藏嘎隧道施工中,对II、Ⅲ、Ⅳ类围岩均采用台阶法进行施工。
针对不同的施工工艺,在量测中采用不同的测点埋设形式。
使用收敛仪量测隧道围岩在不同施工阶段下内空收敛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不同围岩类别中的测点埋设情况如下所述:①II、III类围岩:在隧道拱顶、两侧拱腰及两侧边墙处布置测线,确定具体的埋设测点及测线如图一所示。
在上台阶进行初期支护后,对测点3进行拱顶下沉及测线1、2、3的内空收敛进行量测;在下台阶施工后,再对如图一所示的拱顶下沉及所有测线的内空收敛进行量测。
图一测点及测线布置图②Ⅳ类围岩:藏嘎隧道的Ⅳ类围岩中无埋深小于两倍洞径及浅埋地段,从而采用2~3条测线,即图一所示对测点3的拱顶下沉及测线4、5、6的内空收敛进行量测。
3)测点埋设及量测方法在初支钢拱架立好后,按图一所示位置分别将拱顶下沉及内空收敛的预埋件焊在其上。
在现场焊预埋件时,要保证测点1、2、3、4、5位于同一横断面,要求测点1、5及测点2、4在分别位于同一水平面并保证预埋件水平方向;测点3位于拱顶位置并保证预埋件竖直方向。
并及时对其进行初测。
量测方法如下:①拱顶下沉由洞外水准点起测量内空临时水准点高程,再由内空临时水准点起测量拱顶下沉预埋件高程,通过计算前、后两次拱顶下沉预埋件高程的变化值即可算得拱顶下沉值。
②内空收敛通过测量两个预埋件的距离,计算后、前两次所测距离的差值即为该对测点在这一段时间内净空收敛值,其累计值即为该对测点的净空收敛值。
4)量测频率拱顶下沉量测与水平收敛量测的量测频率相同,并应根据位移速度和距开挖工作面距离选择较高的一个量测频率,分别按表三确定。
表三拱顶下沉及内空收敛量测频率注:B为隧道宽度。
5)量测资料整理每次量测后,将原始记录及时整理成正式记录,对每一量测断面内的每一条测线,整理后的量测资料如下:①原始记录及实际测点布置图;②位移随时间以及开挖面距离的变化图;③位移速度、位移加速度随时间以及开挖面距离的变化图。
在上述图表中应同时记入开挖、喷射混凝土、锚杆施工工序和时间,并将位移警戒线和极限值算出来。
每日的记录汇入报表,将整理的图表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并上报监理工程师,指导施工。
2.3.1.2、地表沉降地表沉降对于浅埋隧道施工中隧道和周边围岩的安全性及对周边环境影响的确认必不可少。
地表沉降量测还可以有效地把握拱顶附近的先行下沉(开挖到达前发生的沉降),而且它在洞外测量不会给内空施工带来不便。
地表沉降量根据地质、地层、地下水位、埋深、涌水或降水状况、周边结构物有无及施工方法的不同差异非常大。
藏嘎隧道中浅埋地段分别在进口30米和出口25米,为了周边围岩安全稳定,分别在隧道进出口各设置两个断面,进行地表沉降观测。
1)测点埋设断面根据要求,对本隧道作地表沉降量测断面列表如表四所示:表四地表沉降量测断面表2)埋设断面内测点布置地表沉降量测断面内的测点布置时,隧道中线附近密,远离隧道中线处疏。
在每个量测断面内至少布置11个测点,测点间距范围为2~4m。
具体布置如图二所示:图二地表沉降量测断面测点横断面布置示意图3)测点埋设及量测方法在地表钻(或挖)20~50cm深的孔,竖直放入φ22mm左右的钢筋,钢筋和孔壁之间可填充水泥砂浆,钢筋头打磨圆滑,露出地面1cm左右,并用红油漆标记,作为测点。
从水准点起测量测点的高程,通过计算前、后两次地表沉降测点高程的变化值即可算得地表下沉值。
4)量测频率地表沉降量测频率根据距开挖工作面距离确定,详见表五所示:表五地表沉降量测频率5)量测资料整理每次量测后,将原始记录及时整理成正式记录,整理后的地表下沉量测资料如下:①绘制每一横断面沉降槽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②绘制每一横断面最大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③绘制每一横断面最大沉降量与开挖面距离关系图;④对横断面沉降槽垂直位移进行回归分析;⑤对纵断面沉降槽垂直位移进行回归分析;⑥根据隧道拱部地表沉降及拱顶下沉值对土体垂直位移进行回归分析;⑦根据回归分析数据求出每一横断面沉降稳定值;⑧根据回归分析数据求出土体的内摩擦角及内聚力。
随时注重将记录汇入日报表,将整理的图表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并指导施工。
2.3.2 B类量测B测量是了解支护材料的动态及伴随开挖的周边围岩的动态,反馈于未开挖区间的设计施工。
同时监测对接近建(构)筑物的影响。
B类量测的量测项目及量测目的如表六所示:表六B类量测项目及目的围岩接触应力量测用压力盒及混凝土应力计量测,锚杆轴力量测锚杆轴力计,格栅钢筋应力量测用钢筋应力计量测。
2.3.2.1、围岩接触应力通过量测围岩与初衬之间的接触压力,可了解隧道开挖后应力重向分布规律及支护系统应力释放特点。
1)测点埋设断面依据藏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介绍,藏嘎隧道设计资料及现场实际施工从出口端向进口端掘进等情况,确定测点埋设断面列表如表七所示:表七压力盒埋设断面2)埋设断面内测点布置每一测试断面内,埋设9个压力盒。
压力盒分布的位置是:在拱顶设1个、左右拱脚各设1个、左右边墙各设1个、拱脚与拱顶间三分点处各设1个,各压力盒的具体埋设位置如图三所示:图三埋设元件布置图3)测点埋设及量测方法在初支钢架架立好后,将待测围岩压力部位的围岩表面或初支表面凿平或用水泥砂浆抹平,以使压力盒能与围岩充分接触,然后用预制的混凝土垫块将压力盒按图三所示位置垫牢、固定,并将导线沿钢架引至边墙距墙脚1.5米高处,线头从预埋的铁盒里引出。
埋设时将压力盒编号与测试点所对应位置记好记录。
将铁盒内线头插入测频仪中,测试读数并作好记录。
每次每个压力盒的测量应不少于3次,力求测量数值可靠、稳定。
4)量测频率根据距开挖工作面距离关系,围岩接触应力量测频率如表八所示:表八围岩接触应力测试频率注:B为隧道宽度。
2.3.2.2、锚杆轴力在隧道拱顶及两侧拱腰处采用锚杆轴力计或钢筋计对锚杆进行轴力测量,对锚杆支护进行优化设计,以节约钢材。
1)测点埋设断面依据藏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介绍,藏嘎隧道设计资料及现场实际施工从出口端向进口端掘进等情况,确定测点埋设断面列表如表九所示:表九量测锚杆轴力钢筋计埋设断面2)埋设断面内测点布置锚杆施作前,在量测锚杆按图五所示位置安装好锚杆轴力计,然后再将安装好锚杆轴力计的量测锚杆按图四所示位置进行布置。
在锚杆安设好后,将钢筋计导线沿钢架引至边墙距墙脚1.5米高处,线头从预埋的铁盒里引出。
埋设时将钢筋计编号与测试点所对应位置记好记录。
将铁盒内线头插入测频仪中,测试读数并作好记录。
每次每个钢筋计的测量应不少于3次,力求测量数值可靠、稳定。
4)量测频率根据距开挖工作面距离关系,钢筋计量测频率如表十所示:表十锚杆轴力测试频率2.3.2.3、初衬应变及钢筋应力通过量测初衬应变及钢筋应力,可了解初衬应变及钢支撑内力在不同施工阶段下的变化特点,优化设计初衬的结构参数。
1)测点埋设断面依据藏嘎隧道工程地质条件介绍,藏嘎隧道设计资料及现场实际施工从出口端向进口端掘进等情况,确定测点埋设断面列表如表十一所示:表十一初衬应变计及钢筋应力计埋设断面2)埋设断面内测点布置如图三所示:对于有钢拱支撑的断面的每一测试断面内,在拱顶、左拱腰、右拱腰、左拱脚及右拱脚5个点分内外层共埋设10个钢筋应力计;在埋设相同位置各埋设1个共5个应变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