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论文(同名20733)

《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

浅谈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目录

一、金融危机的定义 (1)

二、历次金融危机 (1)

1.1637年郁金香狂热 (1)

2.1720年南海泡沫 (1)

3.1837年恐慌 (1)

4.1907年银行危机 (1)

5.1929年大崩溃 (1)

6.1987年黑色星期一.................................................................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以08年美国次贷危机为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根本原因——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主要原因——单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错误!未定义书签。

3.导火索——次贷危机 (1)

四、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1)

(二)金融危机的中国机遇 (1)

五、中国的应对措施 (2)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扩大内需,切实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2(二)适时适度对外开放 (2)

(三)加强金融系统的监管建设和国际合作 (2)

六、结论总结 (2)

《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

通过《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第一次接触到了经济学课程。虽然是选修课,但是在这堂课上我学到了许多跟经济学相关的一些知识,收获颇丰。这也算是我接触经济领域的启蒙课程吧!根据中国社会经济的形势,,金融危机对一般的中国老百姓来说,表面上是看不出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的。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社会关系圈层层相扣,里面的关系错综复杂,这引起了我对金融危机相关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的兴趣。结合所学知识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我想就某方面浅谈一下金融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的定义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二、历次金融危机

1.1637年郁金香狂热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些时候,当全部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20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现在大家都承认,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而该事件也引起了人们的争议——在有感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

2.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闭的南海公司给整个伦敦金融业都带来了巨大的阴影。17世纪,英国经济兴盛。然而人们的资金闲置丶储蓄膨胀,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为此南海公司觅得赚取暴利的商机,即与政府交易以换取经营特权,因为公众对股价看好,促进当时债券向股票的转换,进而反作用于股价的上升。

1720年,为了刺激股票发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资者分期付款购买新股的方式。投资十分踊跃,股票供不应求导致了价格狂飙到1000英镑以上。公司的真实业绩严重与人们预期背离。后来因为国会通过了《反金融诈骗和投机法》,内幕人士与政府官员大举抛售,南海公司股价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灭。

3.1837年恐慌

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定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等。

4.1907年银行危机

1907年10月,美国银行危机爆发,纽约一半左右的银行贷款都被高利息回报的信托投资公司作为抵押投在高风险的股市和债券上,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首先是新闻舆论导向开始大量出现在宣传新金融理念的文章。当时有一篇保罗的文章,题目是“我们银行系统缺点和需要”,从此,保罗成为美国倡导中央银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此后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纽约商会宣称:“除非我们拥有一个足以控制信用资源的中央银行,否则我们将经历一场前所未有而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

5.1929年大崩溃

华尔街有史以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刻。1922-1929年,美国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让不少美国人卷入到华尔街的狂热的投机活动中,股票市场急剧升温,最终导致股灾,引发了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

1

《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1

《西方经济学》课程论文

为此次金融危机的政策性原因。

3.导火索——次贷危机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陷入滞涨期。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在利益的驱使下,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波助澜下,美国金融业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改革创新热潮,把金融创新、混业经营、开发金融衍生品列为改革的重要任务。金融产品根据其作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解决实体经济中商品销售等问题而创造的产品,如分期付款。它并不能解决生产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只能在短期内刺激社会需求,造成虚假繁荣。第二类是为了转移和分散风险而创造的产品,如与次贷有关的金融衍生品。这类产品只能将经济矛盾在系统内部转移。对此,中国也有一定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内外失衡的困境,一方面,人民币面临着不断升值预期;另一方面,物价水平不断上涨,人民币又面临对内贬值的压力。

四、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早在2005和2006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中小企业,很多是没有科技实力,像服装、鞋帽、五金、玩具,这些恐怕有上万家企业都撤资了。这样要想中小企业有个大发展,目前难度比较大,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小企业之所以有这些状况,是因为原材料上涨导致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优势变小,同时国家采取信贷紧缩政策导致的。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多少自有资金,要靠信贷。以前珠江三角洲很多地方,企业拖欠工资后可以渡过他的难关,现在随着2007年中央出台的一些民生保护政策及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于拖欠工资的现象处罚非常严重,而且对雇工签合同以及解聘,有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这些措施既有好的一面,但是也有对企业不利的一面。多方面原因导致中小企业生存困难,赚不到钱。

像上海很多中小企业,有不少是韩国的、日本的,一看赚不到前马上不干了,这要想改变的话,恐怕有一定难度,主要措施可能是目前在营业的,通过放松银根、减税等措施,使这部分坚持下来的企业,让他们首先生存下来,如果这个做到了,不致恶化,那么形式经过一年或者半年之后,形势会好转。

(二)金融危机的中国机遇

从我对各方面的了解,这次美国经济问题对我们国内经济情况影响很大,一方面在出口领域,我们知道我国贸易顺差接近一多半,主要来自于美国,如果对美国出口市场出现大的萎缩,理所当然会对我国出口驱动经济的轮子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在一些金融领域,涉及一些购买美国金融机构以及企业债券的影响比较大,近期,披露出来中投在美国的亏损非常大,这些都是我们国内的损失。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近期也一直针对这个问题做一些研究,我感觉应该对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总的宏观经济面还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我想可能反而是一次大的机遇。为什么这么说呢?可能有几个背景大家可以一起探讨。第一个背景,包括美国逼迫人民币快速升值以及对我国出口产品限制的措施,虽然很现实,但是我想只要外面环境允许我们以正常行为规则发展的话,我想中国是相当充裕的。短期内可能初级性的加工产品出口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时候反而可以逼迫我国出口结构进行升级。只要在这种外围市场情况下有这种趋势,我相信国内中小企业,包括大企业肯定能做好产品的升级换代。当然可能需要时间的缓冲,这就引出第二块问题。从中央以及各方面来看,宏观决策层会很好的把握这个时机,同时争取给我国中小企业还有包括大型出口商,都会提供缓冲的时机。如果处理得当,这必定给我国经济市场带来一个质量飞跃难得机遇。

1

五、中国的应对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扩大内需,切实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当前要扩大有效需求,政府应及时调整需求结构。当前扩大有效需求应重点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发展起来,必然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形成一个内生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经济发展态势。

(二)适时适度对外开放

适时适度开放说明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开放可能会带来一些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但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开放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机遇,更多的是我们通过国际事务的参与,获得更多的话语权;通过自身的发展和影响,对世界金融稳定做出的贡献。

(三)加强金融系统的监管建设和国际合作

我国金融监管在吸取他国教训的基础上,具体应做到:一是配合国际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制定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标准、预警系统和风险防范体系,特别要加强对主要储备货币国的监管,使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齐头并进。

六、结论总结

从以上的分析当中可以看出,从金融危机本质出发可以看到,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关于经济学方面的知识,要看清一桩经济事件的本质,必须要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学知识底子,这便是我们在经济学道路上行走的基石。只有在基石之上大力发展才能让我们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形势分析更加透彻,作为我经济学之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更好的应对今后发生的金融危机。

总之,新一轮金融危机的风险已经来临,全速前进的中国巨轮必须考虑到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冲击,把握机遇,化解风险,我们的经济发展航程将会前途光明。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