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合集下载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共23张ppt)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共23张ppt)
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 ②苏共加强了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
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 ①1949年,新中国成立 后,苏联与中国建立了 外交关系。
• ②1950年,中苏缔结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加强了社会主 义阵营的力量。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 (一)赫鲁晓夫改革 • (1)时间:1953—1964年。 • (2)措施 • ①政治上: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②经济上 • a.发动垦荒运动。 • b.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c.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 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由一国到多国
1.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地区:东欧、亚洲和拉丁美洲等。 (3)国家 ①东欧的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波兰等。 ②亚洲的中国、朝鲜、越南等。 ③拉丁美洲的古巴。
• 2.发展情况 • ①1949年,苏联同其他东欧国家建立了“经互会”,将各成员
“一切人”的利益的“人道的”制度,否认社会主
义社会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否定
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反对使用任何暴力,这就
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二)苏联解体
1. 1991年8月19日发动政变, 试图挽救 苏 联失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总书记职务,俄 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 一步加快。 (八一九事件) 2. 1991年底,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
(1985-1991年在任)
苏联的政治体制发生急速变化, 表现为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 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 联的趋势随之加强。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为无产阶级革命
指明了方向。
(二)一国胜利论的内容
在帝国主义时期,社会主义 革命不能在几个文明国家 同时发生。 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国家 发生并取得胜利[统治的薄 弱环节]。 革命胜利后,将同资本主义 国家长期共存,和平共处。
列宁关于一国胜利论的基本依据:
1、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加剧,造 成资本主义统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 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 附近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 使罗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 门的“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 后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 难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 “耻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 们在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 战。
继社会主义苏联之后出现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
老古中德朝罗匈保阿捷越南波蒙
挝巴华意鲜马牙加尔克南斯兰古
人共人志民尼利利巴斯民拉人人
民和民民主亚人亚尼洛主夫民民
民国共主主人民人亚伐共联共共
主 和共义民共民人克和邦和和
共 国和人共和共民共国人国国

国民和国和共和 民

共国 国和国 共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论的创新
列宁对马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学说的突破
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问题上, 列宁突破了马恩的理论,提出了社会 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的 新观点,而且是在不发达国家首先取 得胜利。
1、列宁提出了关于帝国主义的新理论。
帝国主义的实质是垄断,有五大特征: 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造成了在经济生活

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

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

D.戈尔巴乔夫
2.在匈牙利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同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大都
进行了改革,这些改革的结果是(
A)
A、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B、导致内战爆
C、缓解了国内社会矛盾 D、取得很大成就
评价:有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赫鲁晓夫严厉批评已故斯大林
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 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 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 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 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 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 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 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 史的进程。”
第12课 战后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导入新课
二战后东欧和亚洲有哪些
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
展道路?
欧洲:波兰、匈牙利、捷
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
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
亚洲:中国、朝鲜、越南、
蒙古等


葡 本萄

冰岛

苏联和欧洲人民民主国家

驻有苏联军队的东欧国家
欧洲共同体成员国
欧洲共同体总部驻地
经互会国家
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是由前苏联
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 合作组织。
苏联发行
的纪念经

互会30周

年邮票 (1979年)
会 旗 帜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如何评价经互会的影响
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 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经互会 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 世界的33%。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 量。

简述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

简述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

简述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从一国走向多国,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也是一个充满着风险和挑战的历史探索。

这一历史过程,既有着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贡献,同时也有着一些历史的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贡献首先,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发展,为全球范围内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在这一历史阶段,苏联、中国、古巴等社会主义国家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在科学、技术、文化等方面也有着显著的成就。

其次,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过程,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社会主义国家为全球范围内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同时也使得世界各国的工人、农民群众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共产主义思想的伟大意义。

在未来的历史进程中,这一历史阶段的经验将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宝贵的经验。

最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发展,为世界各国树立了一个积极的范例。

在大量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验中,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主义制度可以创造出一项项极具吸引力的制度设计,如社会主义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等制度安排,这些制度在保障人民根本权利的同时,也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教训不可否认,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发展,中也经历了一些转折和挫折,其中有不少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总结。

首先,社会主义各国在制度上存在一些缺陷。

虽然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等制度安排具备伟大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这使得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面临着长期的调整和重组任务。

其次,社会主义各国在政治上表现出了一些明显的缺陷。

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很多社会主义国家逐渐陷入了国内政治不稳定、社会混乱等问题之中,这主要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在民主政治方面缺乏有效的发展和探索所造成的。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第五讲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课件】第五讲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共同胜利,并不是说在某一个早上各 国同时胜利,而是说一国胜利后,其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要相继获得胜利。 19世纪80年代,马、恩曾预测,在西 方革命的影响下,东方的资本主义不发 达国家(比如俄国)有可能超越资本主 义充分发展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但其 着眼点是强调“先进国家的带动和帮 助”。
“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 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 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 “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 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 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 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 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Anna Louise Strong) :
“我们难道能够忘记1940年的欧洲吗?那时 法国的军队在希特勒面前11天就垮了,那时 欧洲害怕要有一个新的长达千年的黑暗时代, 我们难道能够忘记那些自称为相对于所有奴 隶种族的一个主宰种族的人们对全人类的进
攻,能够忘记这一进攻是怎样在斯大林格勒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1.社会主义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继社会主义苏联之后出现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
老 挝 人 民 民 主 共 和 国 古 巴 共 和 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德 意 志 民 主 共 和 国 朝 鲜 民 主 主 义 人 民 共 和 国 罗 马 尼 亚 人 民 共 和 国 匈 牙 利 人 民 共 和 国 保 加 利 亚 人 民 共 和 国 阿 尔 巴 尼 亚 人 民 共 和 国 捷 克 斯 洛 伐 克 共 和 国 越 南 民 主 共 和 国 南 斯 拉 夫 联 邦 人 民 共 和 国 波 兰 人 民 共 和 国 蒙 古 人 民 共 和 国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
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问题
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含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余粮征集制为核心, 含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余粮征集制为核心,通过国 家对社会经济的全面垄断, 家对社会经济的全面垄断,直接建立起生产和分配方面的供 给制,带有军事性质。 给制,带有军事性质。 必要性: 必要性:这个政策在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打断 俄国逐步建设社会主义的计划时,不得不实行, 俄国逐步建设社会主义的计划时,不得不实行,其功劳不可 磨灭,其弊端也显而易见。 磨灭,其弊端也显而易见。 功绩在于它使国民经济首先为战争服务, 利:功绩在于它使国民经济首先为战争服务,保证了前 线的供应,保证了后方居民的最低生活要求, 线的供应,保证了后方居民的最低生活要求,因而保卫了第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这个政策毕竟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弊:这个政策毕竟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挫伤了群众 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国内战争接近尾声, 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国内战争接近尾声, 其弊端日益显露。 其弊端日益显露。
社会主义国家相继诞生
• 1944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 • 1945年波兰人民共和国和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 • 1946年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和保加利亚人民共 和国成立 • 1947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和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成立 • 1948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 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成立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 1961年古巴共和国成立 • 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
●二苏联过渡时期的执政党建设理 论

• • • • • • 列宁总结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初期的经验, 列宁总结布尔什维克党执政初期的经验,比较系 统地探索了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统地探索了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第一,充分发挥苏维埃在管理国家事务中的作用。 第一,充分发挥苏维埃在管理国家事务中的作用。 第二,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 第二,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 第三,执政党要严格入党条件; 第三,执政党要严格入党条件; 第四,发扬党内民主,严格党的纪律, 第四,发扬党内民主,严格党的纪律, 第五,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五,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第六,必须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 第六,必须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防止执政党脱 离群众。 离群众。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社会主义是一种以公有制为基础、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制度。

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本文将从不同国家的实践角度,探讨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历史进程、实践经验和意义。

苏联是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开创者。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在列宁和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通过国家化和计划经济的方式,实现了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苏联的成功激发了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共产主义者的热情,为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奠定了基础。

中国是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又一重要实践者。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农村集体化和国家工业化的探索。

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践。

中国的成功实践为世界提供了新的社会主义道路。

古巴也是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典型实践。

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后,古巴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古巴通过国家化的方式,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并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

古巴的实践不仅对拉丁美洲国家具有重要影响,也为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有益借鉴。

朝鲜、越南等国家也进行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尤其是朝鲜,在金日成和金正日的领导下,坚持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国家计划经济和农村集体化,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

越南也在胡志明的领导下,通过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从这些国家的实践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经验和启示。

首先,社会主义的实践必须以本国国情为基础,注重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外国模式。

其次,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坚定的领导核心和党的领导。

第三,社会主义的实践必须注重群众的力量和广泛的人民参与。

最后,社会主义的实践需要与世界各国进行友好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简述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

简述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

简述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社会主义是一种全球性的思想体系,旨在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

从一国到多国的转变是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其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如下所述。

历史贡献:首先,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程证明了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是可能的。

在社会主义国家取得胜利之前,社会主义被视作一种空想和不切实际的理念。

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发展表明了社会主义理念的可行性,这为整个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其次,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表明了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主义国家间的团结和合作是社会主义道路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国际合作,社会主义国家才能摆脱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压迫,实现自身的经济和政治独立。

最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意味着世界不可逆转向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这也表明了不管是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层面上,还是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上,都需要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制度之间的多样性。

经验教训:然而,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历程也暴露出一些经验教训,如下:首先,社会主义发展必须结合自身国情和社会实际情况来进行。

社会主义不能简单地复制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必须遵循本国特定的道路和实践经验,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社会主义必须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经济和政治方面的协调和平衡。

只有在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两个领域都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增强,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持续发展。

最后,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上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相互尊重的方式,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在国际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尊重。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_图文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_图文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2.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贡献
⑵社会主义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遏制资本主义、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 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 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 的扩张。 昔日资本主义独霸世界、一统天下的时代,随 着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强大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15个国家建立分三种类型:
① 革命斗争(中、越、朝、南、古、老)
② 红军帮助(东欧国家) ③ 苏联塑造(民主德国) (2)从时间讲: 最长:苏联 1917-1991 74年
(3)垮台方式:
苏联:自己垮台
东欧:外力
东德:被西德买走 南斯拉夫:被肢解 坚持改革:中、朝、古、越、老。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关于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过渡到社会主义)
共同胜利,并不是说在某一个早上各 国同时胜利,而是说一国胜利后,其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要相继获得胜利。 19世纪80年代,马、恩曾预测,在西 方革命的影响下,东方的资本主义不发 达国家(比如俄国)有可能超越资本主 义充分发展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但其 着眼点是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 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 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 “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 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 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 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 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2、突然的改变 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 突然明确提出:我们现在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 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而不是10年或者 以后才开始转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原来 的设想。 毛泽东为什么突然决定提前结束新民主主义社 会的发展阶段呢?

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胜利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胜利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胜利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胜利的历史意义一、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想形成1.社会主义理论发展源于18世纪末期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思潮,重新定义了资本主义经济学的根本性质。

2.社会主义思想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变化,将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相结合,成就了劳动最为珍贵的社会主义理念。

3.社会主义理论不仅反映了人们对政治变革的渴望,也反映出人们对公正、平等的社会生活的追求。

二、社会主义制度成型1.社会主义实践的开端是以前苏联的革命,用政治与军事力量重建社会并实行新的社会秩序。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主要体现在国家实行政治控制、经济中央计划、公有制经济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政策上。

3.国家资源、国家职权、国家政策的重新分配,以及新的法律隶属和社会秩序的统一性,都构成了社会主义制度。

三、社会主义向多国扩散1.20世纪50年代,社会主义理念受到一系列政治变化的赞赏,前苏联也将资源和技术提供给了许多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

2.随后,社会主义国家数量不断增加,而社会主义理念也遍布世界各地,形成了一个新的力量,从而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

3.历史上的这一次物质和精神上的社会主义转变,体现了以利益共享的社会价值,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

四、社会主义演进赋予的意义1.社会主义的胜利为追求正义的人们创造了崭新的变革机遇,使经济和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和宽容。

2.社会主义所赋予的比较稳健的经济结构,促进了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并且改变了历史上政治社会和文化关系的局面。

3.社会主义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纵深观念,也带来了人们对未来生活模式及深刻的影响。

简言之,这次社会主义变革意味着经济与社会的一场自我解构改革,也是全球历史发展的一次重大变革。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社会主义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是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在苏联的影响和帮助下,东欧的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匈牙利、民主德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亚洲的中国、蒙古、朝鲜、越南、老挝以及拉美的古巴相机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

社会主义在多国的建立,使得社会主义阵营得以形成,也因此改变了长久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代之而起的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垒的新格局。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构成,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力的支援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斗争,加速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抑制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为战后世界和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也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继续在人类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和巨大影响力,赋予当代世界的发展以新的内容,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
19世纪初期以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为 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6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圣西门
圣西门主张实业 制度,要求人们 尊崇劳动,由实 业家和学者管理 社会,改善穷苦 阶级的生活条件。
“法国到处是没有才能的人统治有才能的,道德败坏的人支配善良的公民, 完全是个是非颠倒的世界。” ——圣西门
23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二)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其一,从落后的程度上来认识。只是相对落后,不是绝对落 后。必须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和现代无产阶级。
其二,从革命的直接条件来认识。相对落后国家的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十分尖锐,造成了比较成熟的革命形势和革命力量。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4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出版了第一部空想社
会主义的代表作《乌托邦》。书中莫尔控诉了资本原始积累对 农民的残酷掠夺的罪恶,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未来社会的美好 画卷:这里以公有制为基础,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现象,人们 有计划地从事生产,城乡之间没有对立,不需要商品、货币和 市场,按需分配产品。
为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从1918年夏天 到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 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7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2、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1)战时共产主义的主要内容
①余粮征集制。② 广泛的工业国有化。③为动员全部工业为 前线服务,工业管理实行集中制。④私人商业国有化,限制市 场流通和私人贸易。⑤经济关系实物化。⑥劳动义务制和劳动 “军事化”。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经历了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经历了

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经历了世界社会主义有着500多年的发展历史,社会主义一路走来,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既有高歌猛进,又有坎坷曲折。

在这个进程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从初步探索到不断深化发展,始终代表了人类的前进方向。

这500多年的风雨历程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

第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制度弊端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控诉,提出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

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但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开启了理论上的先河。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赞扬空想社会主义者特别是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成就。

马克思指出,我们不应该否定这些社会主义的鼻祖,正如现代化学家不能否定古代的炼金术士一样。

第二阶段,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充分暴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并为争取自身解放而斗争的时代条件下。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跨越,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争取自由解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诞生170多年来,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导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和革命者不懈奋斗,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大大推进了人类进步事业。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俄国国情相结合,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新性提出“一国胜利论”和“先革命再发展”的理论,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开创性的实践。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开辟了人类历史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纪元。

同时,他在俄国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深邃思考和实践,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发展,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第6章 社会主义国家-H

第6章  社会主义国家-H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社会主义国家中最早走上改革之路的是南斯拉夫。 从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先 后经历了三次程度不同的改革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从50年代中期到 年代初 第一次浪潮是从 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 年代中期到 年代初。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在1956年 的苏共二十大上揭露和批判了斯大林的“个人迷 信”和肃反扩大化错误。对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 进行了一些局部性的改革为以后的改革开拓了道 路。
(5)社会主义国家改变了过去那种人民无 ) 权的地位,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权的地位,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各社会主义国家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建立 了民主的政治制度,如苏联的苏维埃制度,中国 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其他的社会主义国家也相 继建立了代表团制、国民大会制、国民议会制、 联邦议会制等等。 (6)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 )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争取民族解放的运动。 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一直持坚定的反 帝国主义和反殖民主义的立场,这对亚非拉人民 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一种极大的鼓舞。而且在物质 上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第三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之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走向 低潮。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不复存在。 社会主义国家从15国减少为5国--中国、越南、 朝鲜、古巴和老挝。 全世界共产党的数量由180多个减少到120多个, 党员人数由9100万减少到6000万。
第二次浪潮是从60年代中期到 年代中期 第二次浪潮是从 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年代中期到 年代中期。 匈牙利在60年代后半期全面展开对经济体制 的改革。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是 6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 苏联在1968年8月20日派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软禁了捷共主要领导人,迫使捷克放弃了改革。 苏联在60年代中期也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 其中心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引进经济管理手段, 加强物质刺激,以及完善计划管理方法。这些改 革措施收效仍然不大,到1975年就难以推行下 去,不得不停止。

社会主义发展史800字

社会主义发展史800字

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成就的历史,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进程。

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欧洲,当时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兴起,社会的不平等和剥削使得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

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如托马斯·莫尔、托马斯·霍布斯等,提出了理想国的概念,希望建立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

然而,这些早期的社会主义思想并没有得到实践的机会。

直到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才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危机,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方案。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实践。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社会主义实践的新纪元。

随后,中国、越南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取得了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改变了这些国家的面貌,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20世纪末,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事业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一些人开始质疑社会主义的可行性。

然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成功发展,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潮流。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仅需要理论创新,也需要实践探索。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充满牺牲和奋斗的历史。

无数的共产主义战士为社会主义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和鲜血。

第三章 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第三章 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救国阵线的政府
社会党政府 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立 民主论坛为首的政府 南共联盟分裂为五个独立国家 民主党为首的政府
值得注意:这场剧变决非社会主义自我完善 的改革,而是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演变。
东欧剧变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东欧8国的剧变,有3波浪潮:
第一,波兰、匈牙利掀起剧变第1波浪潮。
1980年,波兰“团结工会”在罢工浪潮中建立。
第三,广泛参加国际劳动分工,把工业品 的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的价格挂起钩来。 在外交上
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独立自主
南斯拉夫的自治制度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64年),自治制度首先在工
厂和企业内部发展; “工人自治”是一种“看得见的手”的
体制,它把行政分权与政企分权相结合,在保 持总的国家控制的基础上,引进了部分市场协 调机制。
第一,尽可能消除与外部世界的对抗因素,结 束与西方的冷战,减轻苏联的战略负担,为改 革创造缓和的外部环境;
第二,积极加入世界经济体系,消除以往游离于 世界经济体系之外对自身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第三,确立与资本主义长期和平共处的关系,使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对抗仅仅并且完全 通过和平竟赛与和平竟争的方式进行”。
第一、东欧国家被迫照搬苏联的政治体制
政治影响
(高度集权 的政治体制)
一党制 等级制—— 特权阶层
第二、东欧国家被迫照搬苏联的计划 经济体制
所有制关系:由私有制向单一公有制过渡, 实现农业集体化。
经济发展战略上:片面强调重工业,忽视 轻工业和农业,实现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 转变。
经济管理体制上:采取指令性计划、行政 手段。
1990年4月, 匈牙利第二 回合大选中, 民主论坛获 胜,安塔尔 组阁,成为 自由匈牙利 的总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第四部分-科学社会主义(7~8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03709-第四部分-科学社会主义(7~8章)

第四部分科学社会主义(7~8章)第七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主要内容:阐述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建立、发展、政党。

重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探究;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和曲折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

难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如何相识苏东剧变。

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9世纪初期欧洲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有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没有正确相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定规律。

找不到安葬资本主义的力气。

找不到通往志向社会的现实道路。

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标记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暴力革命、非暴力革命。

但迄今的实践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形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成功的理论,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究1.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究从1917年末的十月革命到1924年初列宁逝世仅有短短的六年多时间,大体可分三个阶段,即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

2.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究首先是生产资料全部制的变革。

其次是安排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

最终是政治思想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1936年12月,在苏维埃第八次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的苏维埃宪法宣布:苏联已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在其次次世界大战前,东欧诸国的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已有肯定程度的发展,在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出现了波兰、捷克斯拉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2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2节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从十月革命到卫国战争胜利,苏联在社会主义革命后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把一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资本主义旧俄国演变成为世界上位居前列的经济政治军事强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事业从一国向多国发展壮大。

1.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东欧诸国的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有些国家如捷克的工业还跻身当时的世界十强。

它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程度也不相同,但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都是以苏联为榜样,采取了大体相同的经济政治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在战后初期的恢复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们一般都在较短时间内治愈了战争创伤,并在战后初期创造了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

但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也逐渐显露,特别是匈牙利、捷克等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有相当发展的国家,计划经济的弊端更快就显现出来了,也因此导致后来的一系列改革。

2.中国等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则是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获得全国政权的独特的社会主义成功之路。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于1949年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不久在恢复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的同时,从l950年到l953年又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1953年在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通过采取赎买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改造,在广大农村通过渐进方式实现合作化,最终于1956年建立起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存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应该指出的是,中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旧中国的生产力很不发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中国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也很低。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2015年修订版)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2015年修订版)

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第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 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 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第二、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 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 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第三、合乎自然规律地改造和利用 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概述 16-17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托马斯· 康帕内拉 莫尔(英, 闵采尔 (德, (意, 1478-1535 1490-1525 1568-1639 ) )) 代表作:《太阳城》 代表作:《乌托邦》 提出“千年天国”理想。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㈠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2.列宁探索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 ⑴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认识 必须从实际出发,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 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 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 首要地位。 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 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㈠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1917.11-1918夏) 把银行和大工业收归国有, 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建立起公有制基础。 制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 步计划。 提出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 途径、措施。
二、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
㈠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 战时共产主义时期(1918夏-1921春) 取消私人贸易和商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国有化; 普遍实行义务劳动制; 经济关系实物化,实行 军事配给等。

7《马原》第六章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第一部分)

7《马原》第六章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第一部分)

• •
马克思 恩格斯指出: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 的革命,而将是一切文明国家里, 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 同时发生。在这些国家的每一个国 家中,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 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工业较发 达,财富积累较多,以及生产力较 高而定”。

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几个重要资本主 义国家同时发生,并不意味着将在某一 天或某一时刻“同时发生”,而是在一 个时期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前后相继 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形成一个互相促进 和支持的革命高涨的局面。
• 1、空想社会主义
• 19世纪上半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 旧制度进行了猛烈地批判;对社会主义新制度作 了天才的描绘。但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 经济根源;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找不到 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总之,不具备科学的 和实践的品格。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
傅立叶 傅立叶
2、科学社会主义
(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第一,实行粮食税制 度,开放市场,实行 自由贸易,允许农民 自由周转剩余农副产 品; 第二,允许私人小工 业企业发展,允许通 过市场进行商品买卖 ,实行国家调节商业 和货币流通;
第三,把商业原则引 入国有企业,进行 经济核算,对职工 实行物质奖励; 第四,试行租让制 、代购代销等国家资 本主义形式,作为由 多种经济成分过渡到 社会主义的桥梁。
(2)列宁提出“一国胜利”论
•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 • 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 列宁发现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 提出社会主义能够首先在一个或者少数国家取 得胜利新理论,即“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
1913年英德美法状况比较

工业产品数量所占位次 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3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过渡到社会主义)
共同胜利,并不是说在某一个早上各 国同时胜利,而是说一国胜利后,其他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要相继获得胜利。 19世纪80年代,马、恩曾预测,在西 方革命的影响下,东方的资本主义不发 达国家(比如俄国)有可能超越资本主 义充分发展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但其 着眼点是强调“先进国家的带动和帮 助”。
总之,三大改造完成后,在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展开之际,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 总结国内外科学社会主义经验基础上, 提出的这些理论和政策,虽然还不够 完善和系统,但已经触及到在经济文 化落后的国家如何从本国的国情出发 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探索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实 践和良好开端。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论的创新
列宁对马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学说的突破
在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问题上, 列宁突破了马恩的理论,提出了社会 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的 新观点,而且是在不发达国家首先取 得胜利。
1、列宁提出了关于帝国主义的新理论。
帝国主义的实质是垄断,有五大特征: 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造成了在经济生活 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 ②在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的基础上形成 了金融寡头; ③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④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⑤最大的资本主义大国已经把世界上的领土 瓜分完毕。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 出发的原则,反对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别 国经验的教条主义。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1.社会主义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继社会主义苏联之后出现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
老 挝 人 民 民 主 共 和 国 古 巴 共 和 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德 意 志 民 主 共 和 国 朝 鲜 民 主 主 义 人 民 共 和 国 罗 马 尼 亚 人 民 共 和 国 匈 牙 利 人 民 共 和 国 保 加 利 亚 人 民 共 和 国 阿 尔 巴 尼 亚 人 民 共 和 国 捷 克 斯 洛 伐 克 共 和 国 越 南 民 主 共 和 国 南 斯 拉 夫 联 邦 人 民 共 和 国 波 兰 人 民 共 和 国 蒙 古 人 民 共 和 国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1.社会主义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继社会主义苏联之后出现了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 就,影响、带动、支持和帮助了一大批社会主 义国家的建立。 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 继十月革命后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 20世纪40-70年代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高潮时期, 15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3, 领土面积达世界陆地面积的1/4。
2.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贡献 ⑷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经过社会主义实践的 证实已经深入人心,它作为解决资本主义的深 刻矛盾、克服资本主义严重弊病的更为进步的 新社会,必将继续成为世界人民追求美好未来 的目标和方向。
四、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1、科学的设想 早在民主革命胜利前夕,以毛泽东为代表的 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和 探索。毛泽东立足于中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这一 具体国情,提出了先发展新民主主义,待经济文 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 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设想。 毛泽东等人的这种认识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要求呢?
列宁关于一国胜 利论的理论,是对马 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 展,它揭示了帝国主 义条件下社会主义革 命发展的规律性,科 学地回答了经济文化 落后的国家能否率先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 重大问题。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 为无产阶级革命 指明了方向。
(二)一国胜利论的内容
在帝国主义时期,社会主义 革命不能在几个文明国家 同时发生。 社会主义革命在一个国家 发生并取得胜利[统治的薄 弱环节]。 革命胜利后,将同资本主义 国家长期共存,和平共处。
2.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贡献 ⑴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 史作用
社会主义制度推动了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文 化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加速了社会的工业化和现 代化进程。 社会主义国家的蓬勃发展也给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了巨 大压力,迫使他们在改善工人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等方面作出一定的让步。 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就推动了世界各国共产党组织 很大发展,鼓舞了世界人民争取进步事业的意志和信 心。 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打 破和削弱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使世界进入两制并 存、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
“卡夫丁峡谷” “卡夫丁峡谷”典故出自古罗马史。公元前 321年,萨姆尼特人在古罗马卡夫丁城附近 的卡夫丁峡谷击败了罗马军队,并迫使罗 马战俘从峡谷中用长矛架起的形似城门的 “牛轭”下通过,借以羞辱战败军队。后 来,人们就以“卡夫丁峡谷”来比喻灾难 性的历史经历,并且卡夫丁峡谷成为了“耻 辱之谷”的代名词,并可以引申为人们在 谋求发展时所遇到的极大的困难和挑战。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2.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贡献 ⑶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 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社会主义的兴起,促进了亚、非、拉美民 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沉重地打击和瓦解了 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缩小了资本主义的势力 范围。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二)
列宁“一国胜利”理论的提出
到1916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个原理: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 且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可以得出 一个确定不移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 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 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者 资产阶级以前时期的国家。”
帝国主义面临着三大矛盾:
一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二是帝国主义内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 盾; 三是帝国主义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 盾。其中,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 矛盾。 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
2、列宁提出了一个或数国首先胜利的新理论
列宁在1915年8月写成的《论欧洲联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毛泽东主观认识上的因素
一是他对马恩和列宁关于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 论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准确,尤其对列宁晚年强调 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长期性、复 杂性认识不够深刻。
二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认 识还不是很清楚,很成熟,基本上还停留在教条式 的理解上。相反毛泽东早年所进行过“新村”之类 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对他还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是在对待苏联社会主义传统模式与资本主义 的生产方式上存在着简单接受和简单排斥的倾向。 这些也对毛泽东决定提前结束新民主主义社会,早 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国革命论”
主要问题:
一、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共同胜利论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论的创新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四、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问题:
社会主义为什么没有按照马恩的设想首先 在英、法、美等发达国家取得胜利,而是 在经济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
一、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共同胜利论
1847年,恩格斯在 《共产主义原理》 中指出: “共产主 义革命将不仅是一 个国家的革命,而 将在一切文明国家 里至少在英国、法 国、德国同时发 生”。
理由:
这些国家的生产力水平高,阶级矛盾尖 锐,易发生革命; 资本的国际化使各国的联系加强,单独 一国的革命易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同 时也会受到国际资本的联合镇压。 所以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发达国家、至 少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共同胜利。
3、初步的实践 ◆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新 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 确领导下,经过短短三年时间的艰苦奋斗,就 把旧中国已经到了崩溃边沿的国民经济恢复到 正常发展的水平,并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始了有 计划的经济建设。
5、严重的失误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尤其是三大改造 和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毛泽东的思想认识开始偏 离了正确的轨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中发生了严重的失误。
毛泽东的失误主要有三个:一是政治上的阶 级斗争扩大化,二是经济建设中的急于求成、急于 过渡。三是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意识形态化。
像毛泽东这样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成功地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 道路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后,为什么在 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时却 发生了严重失误呢?尤其是在苏东各国 科学社会主义中已明显暴露出各种严重 弊端并引起了我们的警觉后,为什么又 重蹈他们的覆辙?这其中的原因与教训 值得我们深刻思考
列宁关于一国胜利论的基本依据:
1、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加剧,造 成资本主义统治链条中的薄弱环节。
2、帝国主义战争的严重破坏,使一些经济欠发达 国家的矛盾尖锐。人民无路可走。 3、不发达国家资产阶级的软弱、动摇,使他们不 能把这些国家引上资本主义道路。 4、不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虽少,但革命性强,有 农民作同盟军,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易形成直 接革命的形势。
4、可贵的探索
1956年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出现的问 题,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警觉与思考。在总结了国 内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后 ,毛泽东开始思考如何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号召全 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 上,形成了两个重要成果: 一是《论十大关系》,二是《关于正确处理 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两篇重要著作的发表, 标志着我国开始破除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在经济、 政治、文化领域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与实践。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2.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