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2023年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5篇

2023年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5篇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1单元简介:本单元体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等内容而设置的。
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
学习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是每一个人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帮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实际生活中,中年级的孩子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不深刻,自控能力比较弱,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主题:时光老人对我说教学目标:1.学会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2.在实践中学会提高效率。
教学重点:学会珍惜时间,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在实践中学会提高效率。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分钟能做什么活动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了解一分钟的作用,从而体会到时间的宝贵,意识到要珍惜时间,要合理运用时间。
活动准备:课件、学生的课前调查表和生活记录表,呼啦圈、短绳、皮球等。
活动过程:一、动画导入,感知一分钟1.先播放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动画片《狮子王》一分钟。
突然,画面消失。
学生焦急等待一分钟。
教师接着进行现场采访,形成前后对比,让学生感知一分钟的长短快慢。
2.交流:你对等待的一分钟和看动画片的一分钟,分别有什么感受和看法。
二、实践活动,体验一分钟活动一:“全体总动员”,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一分钟展示会,跳绳、跑步、写字、画画等,然后学生汇报:我一分钟能(),并进行小组活动,交流自己的收获。
活动二:“争当小主播”,汇报课前调查的成果。
2.老师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拓展认识。
会计一分钟能数300张人民币。
铅笔厂一分钟能生产铅笔1600枝。
喷气式客机一分钟能飞行18千米。
3.谈活动体会。
三、情境感染,感受一分钟情境一:CAI放映《珍珠港》影片中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抢救重伤兵的录像。
1.讨论观后感。
(板书:时间就是生命)2.说一说:生活中,你还从哪里感受到“时间就是生命”。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以及世界上的重大自然灾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了解人类为应对自然灾害所做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采取的预防和预报措施。
3、体会人们在危难中团结互助、英勇抗灾的可贵品质,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救互救的方法。
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学同学们,如果我们关注新闻报道,就会发现,地球上每年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瘟疫……它们像凶残的魔鬼,肆虐地摧毁人类的家园,甚至会奔走人们宝贵的生命。
那么当灾害降临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呢?二、教学活动活动准备: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围绕一种自然灾害展开专题研究。
活动一:地震灾害1、让学生用文字描述或图片展览的方式介绍地震发生时会出现的情况。
2、地震大事记及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先让学生借助资料,用列表的方式编写地震大事记,然后用表格或图片等方式对资料进行归纳和数字统计。
(2)让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事例、亲历者笔记等,感受地震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创伤。
3、指导学生阅读《地震带分布图》,看看哪些地区易发生地震、自己的家乡是否位于地震带上。
活动二:洪水灾害1、引导学生阅读《河流分布图》,让学生通过地图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河流众多的国家,也是一个有重大洪灾隐患的国家。
2、教师可参与“资料库”,或收集有关资料,展示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重大洪水灾害,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洪水频发的国家,以及洪水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巨大损失。
3、在认识洪灾危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分析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
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一课:关心他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关心他人的重要性,了解如何关心他人。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培养友善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3. 学习策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2. 学习关心他人的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2. 教具:图片、小组活动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例如,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个孤独的小孩,让学生思考如何关心他人,为什么要关心他人。
2. 学习(3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介绍关心他人的方式和方法。
例如,帮助别人、关心他人的感受、与他人分享快乐和困难等。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来关心他人,并制定一个行动计划。
例如,帮助老人过马路、帮助同学解决问题等。
(3)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行动计划,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反馈和建议。
3. 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故事、视频等形式,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关心他人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讲述一位关心他人的英雄的故事,或者播放一个相关的视频。
4. 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关心他人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五、课堂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一篇关于关心他人的短文或制作一份小册子,分享给同学。
2. 学生可以在家庭中找到一个关心他人的机会,与家人分享并记录下来,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小组活动和拓展故事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友善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通过延伸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课后继续关心他人,并将关心他人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一章:遵守规则,共建和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规则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维护公共秩序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教学内容:1. 规则的种类及作用2. 遵守规则的方法与技巧3. 合作与共享的重要性4. 和谐社会的概念与建设方法教学活动:1. 讨论规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举例说明。
2. 角色扮演,模拟遵守规则的场景,如排队、交通规则等。
3. 小组讨论,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建设和谐社会。
第二章:热爱祖国,感恩生活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国家认同感。
2. 让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内容:1. 祖国的基本国情及发展成就2. 感恩的意义及表现3. 品德素养的重要性4.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感恩、品德的良好行为教学活动:1. 观看有关祖国发展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国家取得的成就。
2. 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爱国情怀,如尊重国旗、国徽等。
3. 讲述感恩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老师、同学等。
4. 角色扮演,模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品德素养的场景。
第三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3. 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教学内容:1. 环境污染的种类及危害2. 环保知识及方法3. 节约资源的重要性4. 环保活动的开展及参与方式教学活动:1. 观看环境污染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 讨论环保的方法,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3. 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如植树、清理垃圾等。
第四章:关爱他人,传递温暖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学会尊重他人。
2. 引导学生学会助人为乐,传递正能量。
3. 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关爱他人的意义及表现2. 助人为乐的方法与技巧3. 正能量的传递与影响4.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教学活动:1. 讨论关爱他人的方式,如关心同学、帮助他人等。
品德与社会教案三下

品德与社会教案三下教案主题: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1.了解品德的定义和重要性;2.掌握几个常见的品德规范;3.了解社会的定义和作用;4.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意义。
教学重点:1.品德规范的意义和应用;2.社会的定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培养。
教学准备:图片、PPT、教学视频、小组活动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使用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品德和社会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向学生提出品德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二、概念解释(10分钟)1.品德的定义和重要性:教师使用PPT,简单解释品德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品德,品德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有些人的品德好会受到赞扬,有些人的品德差会受到批评。
2.品德规范的意义:教师使用PPT,列举一些常见的品德规范,比如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等,并解释这些品德规范的意义和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规范。
三、小组活动(15分钟)1.教师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品德规范的讨论和展示。
2.学生根据分配的品德规范,进行小组内的讨论,讨论该品德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应用场景,并准备展示材料。
3.各小组进行展示,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社会的定义和作用(10分钟)1.社会的定义:教师使用PPT,简单解释社会的定义和特点,并引导学生思考社会有什么作用,人们为什么要生活在社会中。
2.社会的作用:教师使用教学视频,结合实例,讲解社会的作用,如提供生活物质条件、提供就业机会、实现个人发展等,并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分钟)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教师使用PPT,向学生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并解释这些价值观的意义和培养方法。
2.讨论与分享: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和感悟。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教育和引导,家长的严厉也是对自己的爱。
同时,学生也应该学会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理解家长的决策和要求。
活动三:引导学生朗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
爸爸妈妈的爱,如阳光般温暖,严厉也是爱,让我们感恩家长的爱。
2)听录音“一名普通教师的心声”,了解教师的工作和付出。
3)学生课前调查采访活动的分享,了解学校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和付出。
4)讨论:这些人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贡献?我们应该怎样尊敬他们?2.社会中的爱1)观察社会上常见的保护少年儿童的警示语、标志牌,了解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2)研究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法律条文,了解国家对我们的关爱。
3)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珍惜社会的爱,做一个文明的少年儿童?三)课堂练1.小组讨论:列举学校中的一些规矩和制度,这些规矩和制度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帮助?我们应该如何遵守这些规矩和制度?2.个人思考:你身边有哪些人对你付出了爱,你应该怎样回报他们的爱?四)课堂总结1.总结谈话: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来自社会的爱,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回报这份爱?2.课后延伸: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同时谈谈你对社会的感悟和责任。
老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自画像,并让学生猜测老师画的是谁。
2、让学生在画纸上画出自己的自画像,可以用彩笔等工具来装饰。
3、让学生在自画像周围写出自己的名字和一些自己的特点,例如喜欢的颜色、爱好等。
4、让学生将自己的自画像贴在教室的墙上,形成一个集体画廊。
活动二:找出同类1、让学生将自己的自画像按照一些特点分类,例如喜欢的颜色、爱好等。
2、让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和同学之间的相似之处,并找出同类。
3、让学生在同类之间交流,了解彼此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活动三:闪光点展示1、让学生在自己的自画像周围写出自己的闪光点,例如擅长的学科、特别的才艺等。
2、让学生将自己的闪光点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大家了解彼此的特长和优点。
3、让学生在展示时感受到自己的自豪和自信,也能够欣赏和认可其他同学的闪光点。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心社会的情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我们的价值观第1课:尊重他人第2课:公平竞争第3课:诚信为本2.第二单元:我们的社区第4课:我爱我家第5课:友好相处第6课:共建美好社区3.第三单元:我们的生态环境第7课:绿色生活第8课:保护大自然第9课:环保行动4.第四单元:我们的传统节日第10课:春节的传说第11课:清明节的习俗第12课:端午节的由来5.第五单元:我们的祖国第13课:认识我们的祖国第14课:我爱祖国第15课:我为祖国骄傲三、教学过程(一)第一单元:我们的价值观1.第1课:尊重他人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2.第2课:公平竞争教学方法:游戏竞赛、小组讨论、案例分析3.第3课:诚信为本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培养诚信意识。
教学方法:故事讲述、小组讨论、诚信实践活动(二)第二单元:我们的社区4.第4课:我爱我家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关爱家人。
教学方法:亲情故事分享、小组讨论、家庭作业5.第5课:友好相处教学方法: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实践活动6.第6课:共建美好社区教学内容:让学生关注社区环境,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教学方法:社区参观、小组讨论、实践活动(三)第三单元:我们的生态环境7.第7课:绿色生活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绿色生活的意义,培养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环保故事、小组讨论、环保实践活动8.第8课:保护大自然教学内容:让学生关注生态环境,学会保护大自然。
教学方法:自然观察、小组讨论、环保实践活动9.第9课:环保行动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四)第四单元:我们的传统节日10.第10课:春节的传说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春节的传说,传承传统文化。
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教案名称】: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教具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性。
2. 教师讲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品德教育和社会教育。
三、课堂活动(3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展示一个与品德相关的话题,如友谊、诚实等。
2. 观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社会现象,并让他们思考其中的品德问题。
3. 互动游戏:教师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品德与社会知识。
四、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品德与社会意识的培养。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的表现和收获。
【教学延伸】: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品德与社会的小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2.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品德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2. 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和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家人的爱教学目标:1、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也是爱。
2、学习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教学重点: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教学难点:体会家长对自己严格要求背后深藏的爱。
课前准备: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并做好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设计: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课间播放《让爱住我家》,学生跟着唱)二、揭示课题:1、(出示小兔贝贝)嗨!我是小兔贝贝,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你们想听吗?2、在轻音乐中教师讲故事(见扩展资料:和蔼可亲的妈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三、动之以情:1、小兔贝贝穿越时空隧道,拍摄了一些照片。
(媒体出示三组照片,请照片上的学生介绍家人为他所付出的爱)2、其他学生讲述家人关爱他的一件事。
3、家人对我们的关爱不仅体现在学习、培养兴趣爱好、生病时,其实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中都能体现出来,比如,早上起来,家人为你……(四人小组交流一天中家人为你所做的事,推选讲的最好的上台讲)4、播放家长录音。
(讲述育儿之苦)5、听了妈妈的介绍,你最想对你的家人说什么?四、明理导行:1、辨析:有同学在心里嘀咕,我的家人有时对我可好了,有时对我可不太好,那什么事使你认为家人对你不够好呢?他们到底对你好不好?到底爱不爱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1)爸爸不帮我系鞋带是不是对我不好?他为什么不帮我?(2)妈妈为什么不给我买玩具?(3)奶奶会对我怎么说?(4)你是爷爷的话,怎么对小明说?小明听了爷爷的话会怎么做呢?2、导行: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你当时是怎么想的?现在呢?(学生讲述:父母要孩子住宿,哭了也不给带回去:作业擦了重写的:练习跳绳的……五、总结延伸:1、讲述:家人疼我们是一种爱,对我们要求严格那更是一种爱,老师祝愿爱能天天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永远住在我们共同的家吧!(歌曲:《让爱住我家》)2、在歌声中,学生拿出自做的贺卡写上对家人最想说的话。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段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了解到什么?让学生一方面感受到自己所受到的关心和保护,另一方面让他们了解一些保护儿童的相关措施和规定,增强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
小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的爱、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
(板书: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爱)【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板书设计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爱教学反思:、《在爱的阳光下》单元复习教学设计活动一家人的爱说说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家人是怎样关爱你的。
活动二读懂爸爸妈妈的心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爸爸妈妈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到不理解,甚至不满意?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该怎样理解他们呢?你还能从哪些方面做得更好,不做父母的“小麻烦”呢?活动三学校里为我们服务的人学校里有哪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服务?向他们说一句感谢的话。
活动四来自社区里的爱社会各界对我们少年儿童充满了关心和爱护。
你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吗?举例说说。
《在爱的阳光下》测评试题一、填一填1.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
2.学校里有很多部门,在这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了很多服务。
3.家庭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
二、判断题《我们共欢乐》单元复习教学设计活动一不一样的你我他班级的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不一样给班集体带来了什么?活动二换个角度想一想讲一讲你和同学发生矛盾或冲突时,互换角色,进行换位思考,从而化解矛盾或冲突的事例,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活动三做个快乐的孩子遇到下面几种情况时你应该怎样做?情景1情景2情景3《我们共欢乐》测评试题一、填一填1.真正的朋友常常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跟你一起想办法,安慰你。
2.朋友的理解和安慰,让我们感到快乐,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通用3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通用3篇)1.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友爱,进而增强热爱学校生活的感情。
3.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4.通过资料搜集,使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法律条款,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自己的爱。
二、教材分析教材中安排了四个具体活动:1.调查采访根据教师教学用书的活动安排,首先要通过调查采访学校的老师,或者学校的一两名工作人员,使学生了解被采访人员的工作中的喜怒哀乐,知道他们工作中的辛苦,从而深深体会到自己每时每刻都受到许多人的关爱。
2.畅谈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听听老师的心理话,汇报情况交流感受,从而开阔学生思维,使其更全面的去体会学校生活中的各种爱,激发他们热爱学校生活的感情,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和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到社会各方面对他们的关爱。
3.观察了解学生自由观察、搜集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了解它们的具体作用,同时可以用照片、图画的形式将警示语、标志牌记录下来;搜集一些社会各界对我们儿童关心、爱护的事例;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社会各方面对他们的关爱。
4.总结体验学生汇报学习体会,教师总结全课,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行动来汇报学校,社会和国家对我们的爱,从而深化本课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三、学生分析第一次给他们上课,根据我的了解,平时学生很少开展调查采访活动,而且学校也没有树上图片上的医务室,食堂等所设施,所以我对一些内容稍做了调整,以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四、设计理念让爱贯穿始终,沿着爱的足迹,追寻爱的脚步,以旅途见闻的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畅游在爱的世界,感受爱的熏陶,激发学习斗志。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品德与社会的概念和关系;2.了解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4.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1.品德与社会的概念和关系;2.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1.品德与社会的关系;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社会行为习惯。
四、教学过程:【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品德吗?品德和社会有什么关系呢?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品德”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社会”是人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集体生活。
3.引导学生思考“品德”与“社会”的关系,并作简要解释。
【讲解】1.通过图示和实例,深入浅出地解释“品德与社会”的关系。
2.讲解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应该具备何种品德和行为。
【活动】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理解“品德的重要性”。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列出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并展示给全班。
3.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反思和改进。
【总结】1.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在黑板上梳理出学生总结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坚持这些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3.布置作业:写一篇200字以上的作文,描述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并阐述品德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品德与社会的关系,并对良好的品德和行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但是,本节课时间安排较短,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还有待提高。
下节课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品德与社会的重要性。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1、导入。请学生阅读14---17页,教师说明:“教科书向我们展示了解情况50年前、30年前的社区,还战士了现在的社区。其实,同学们自己所生活的社区的过去和现在也在发生着变化。这节课的主题就是认识变化中的社区,那么,从哪些方面最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社区呢?(和学生交流,再转移到书上)
2、交流活动。“课前,我请同学们收集反映社区生活的图片,现在就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收集到的图片,它表现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有哪些希望是我们小学声、生可以帮助实现的?
为了实现这些希望,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6、小节。
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27页的填空。
板书设计:
社区应该更美好
希望做些什么
课题4社区少先队员
教学目标:
1、了解社区少先队员活动的意义,加强作为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2、养成乐于参与社区少先队活动的积极态度,增进对社区的情感。
四、小组准备。各个小组为自己计划的实施做准备工作。
五、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计划内容,以及今天都做了哪些准备,其他同学和老师提出补充意见。
六、教师小节。鼓励学生将计划付诸实施。
家庭作业:
1、向家长介绍自己小组的准备工作。
2、利用课余时间落实计划。
板书设计:
社区少先队
活动内容活动步骤安全措施活动时间地点活动评价
1、提问。你想画什么地方?从哪些地方画起?教师组织学生画教室图。
2、小组交流。评价:你觉得哪个地方自己画得最满意?(自评)你最欣赏哪位同学的作品?为什么?
三、全班讨论交流。教师提问:(1)同一个教室,班内每一个同学画的教室图一样吗?哪儿不一样?(2)怎样把教室画得既完整又明白呢?
四、教师小结。
2023年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5篇)

2023年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5篇)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1教材分析: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
俗语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
可是,孩子们大多不在意时间的流逝,浪费时间的现象随处可见。
为了使学生了解和体会时间的宝贵,不浪费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一主题设计了“宝贵的一分钟”“不让时间溜走”两个故事内容。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时间的宝贵。
2、使学生知道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3、引导学生搜集关于时间的格言、谚语和故事。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搜集关于时间的格言、谚语和故事。
2、每位学生自带一只小闹钟。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猜谜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说谜面,看哪位同学脑子转得快: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有最令人后悔的东西是什么?(学生猜谜语。
)二、教学活动:宝贵的一分钟。
活动设计一:感受一分钟。
1、时间是由分分秒秒组成的。
下面我们来感受一下一分钟有多长,并说一说一分钟给你什么感觉?(用闹钟演示一分钟的'时间,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一分钟。
)2、下面我来采访大家,一分钟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自由汇报)活动设计二:交流调查情况。
是呀,一分钟特别短,转眼就过去了。
那么在这短短的一分钟里能做哪些事情呢?课下我让大家调查了自己的家长。
我们大家来交流交流你的家长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调查的情况。
)活动设计三:自己动手体验一分钟。
1、咱们的家长在一分钟里做了那么多事情,大家想不想试一试,看自己在一分钟里能做哪些事情呢?(学生自由试一试)2、学生汇报自己在一分钟里做了哪些事情。
3、一分钟是短暂的,但是却非常宝贵。
请同学们观看下面课件里演示的情境,谈谈你的感受,好吗?(播放课件)三、活动总结:上完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什么?第二课时活动设计一:再谈对一分钟的感受。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本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本教案、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与教学反思整理: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来自社会的爱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不一样的你我他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换个角度想一想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分享快乐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阿姨叔叔辛苦了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说声谢谢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看平面图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校外探路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出行的学问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马路不是游戏场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单元《在爱的阳光下》第一课家人的爱教学目标:1.从生活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2.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3.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教学重点: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课时:二课时。
一课时一、情景导课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
(板书课题;家人的爱)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活动一:1、引导学生年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活动三: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
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作业:教学后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教学重难点: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教学过程:活动一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
活动二这也是爱1、分组讨论:结合课本第8、9页图,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家长为什么做?妈妈不给孩子买新车,是为了什么?爸爸不帮孩子系鞋带,又是为了什么?奶奶让孩子自己做手工,是想让孩子怎样?爷爷为什么让孩子向爸爸认错?2、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分组讨论: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4、教师小结: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
教学后记:第二课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学目标:1、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教学重难点: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1、介绍问题背景: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这件事想必曾经遇见过,这件事是这样的:一个四年级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因为还要到店里去干活,让他洗一下碗,他说:没空,我还要做家庭作业。
要么给二元钱。
2、讨论:3、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为什么?4、教师小结:家里的事,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吗?确实,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劳(一)父母赚钱不容易1、为了家庭,为了我们有一个舒适的环境,爸爸妈妈努力工作。
你知道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吗?他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回家?回家后还要干什么吗?(1)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2)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2、小结: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
(二)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的爱。
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三、分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一)我们可以怎样做1、爸爸妈妈为我们倾注了无限的爱。
现在我们长大了,成为了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了,那么我们该怎样报答爸爸妈妈呢?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4、归纳并板书:(二)我们是怎样做的1、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事2、学生回答,随机补画爱心。
3、节假日我们应该想到爸爸妈妈,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
平时你又曾经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妈妈很开心。
回答一个补画一段,直到爱心画完。
(三)我们又可以怎样做的更好1、为了爸爸妈妈的微笑,为了我们的长大,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下列行为现在你做的怎么样?请同学如实对下列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2、反馈学生自我评价3、表彰激励夸夸我们班孝敬父母的好队员。
1)讲述孝敬父母的事迹。
2)发“孝敬”章。
四、总结谈话,课后延伸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
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
作业: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教学后记:第三课来自社会的爱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3.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课前准备:1.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
2.教师搜集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利的法律条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在我们周围充满着爱,有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有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我们每天大部分生活在学校里。
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愉快地成长,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2.板书:来自社会的爱(二)学文明理1.学校中的爱(1)看图片,说说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2)学校里还有很多部门,自由讨论:这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提供了哪些服务?(3)展示调查结果:说说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4)听老师诉心声,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苦与乐。
2.社会的爱(5)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的爱,也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爱。
出示图片,说说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6)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说说自己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
(三)课后拓展(四)课外知识1.出示我们国家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初步知道自己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2.让学生了解得更多,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3.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五)总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贡献。
教学后记:第二单元我们共欢乐第一课不一样的你我他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
2.能够通过具体事物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3.观察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
教学重点:1.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意识到每个人各有特点。
2.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教学准备:彩笔、画纸一些可以分类的东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我的自画像一、导入:古人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生活中的你我他该如何相处?友好相帮呢?二、画自画像1、课前活动(1)、每一位学生自主为自己设计和创造一幅“自画像”,不要标出名字、照片或可以被辨识地特征。
写上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望、自己最骄傲的事情以及生活体验等。
(2)、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
(3)、学生悄悄的将自己的画像交给老师。
2、活动中:(1)、老师进行自画像陈列。
(2)学生猜猜画的是谁?(3)、用笔写出名字。
(4)、谜底揭晓活动后:讨论:(1)、从同学们的自画像中来辨认其他同学,是简单还是容易?(2)、哪些同学比较容易辨认,为什么?(3)、你对自己和同学有什么新发现?(4)、能否在每位同学的自画像上,找出他们的特征?思考:(1)、自己和其他同学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还有哪些不一样?(2)、班里的同学有没有完全一样的和完全不一样?小结:教师展示手中的小物品,总结说,花有别样红,人有形形色色,物品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地方,也有闪光点,在一起学习应互相帮助。
教学后记:第二课时第三课时我们共同来作画一、导入:画画是大家最喜欢的一项活动,它不但能陶冶我们的情趣,锻炼我们的能力,而且还能激发我们对美的追求。
我们这一节课一起来作画。
二、绘画活动(1)、老师请每一位同学在花瓣和花叶涂上色彩。
(2)、画出一束色彩斑斓的花,进行评展。
三、同学们进行交流,说说自己最喜欢给花儿涂上什么颜色。
四、想象说话假如:大家都只喜欢一种色彩,画出的花束会怎样?五、思考:为什么世界上会有如此丰富多彩的花儿?小结:因为不同,世界才会如此美丽。
假如世界上只有一种色彩,世界会美丽吗?因此,在大自然中,我们发现了不同,发现了美丽。
在人们的生活中,我们发现了差异,差异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呢?带来了美。
请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去观察。
活动四我们是班里的骄傲一、引入:在我们班上有许多同学各有特点,在班上的活动中表现突出,才使我们班上的各种活动丰富多彩。
填树叶地活动老师出示一棵没有树叶的大树,老师请每位同学在发给的一片纸树叶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优点,进行贴树叶的游戏。
学生介绍自己的优点。
听得同学要求认真,做文明观众。
二、思考:为什么光秃秃的大树变得如此茂盛?三、同学们发言,谈自己的想法四、小结: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用自己的言行,为集体争光,才将大树装扮得如此美丽。
正是由于每个人的独特性,才有了丰富的班级生活,并由此加深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理解。
五、夸夸我们班上的好孩子同学们自由说说班上的好人好事,给以表彰。
教学后记:第二课换个角度想一想教学目标:1.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2.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3.学会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学会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地儿童。
教学重难点:引导孩子能了解他人地心情和感受,学会理解和宽容。
教学准备:了解学生在生活重地困难和烦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假如我是他一、导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二、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谈谈当时的心情和情况。
三、提问:假如我们换角度想一想,结果会怎样?同学们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