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宝 修得武林瑰宝毕业生传承“心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瑰宝修得武林瑰宝毕业生传承“心意”

按语:王映海,戴氏心意拳第五代传人。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东观镇北堡村人,1925年生。他十五岁从师戴氏心意拳第四代掌门人戴魁门下习练心意拳,一生务农,目不识丁,但他全凭脑中记忆能把戴氏心意拳原原本本地掌握在手,并分门别类、系统完整地梳理。1984年,山西省祁县创办武术协会,王映海先生被推荐为副会长。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结识了海内外众多武友,频频与他们切磋拳艺,屡屡赢得赞誉。王先生曾赴北京、河南、南京、太原等地进行武术交流与观摩。他的拳术被日本等地推崇为“最后的秘密武术”、“绝对不败的凶猛的实用性拳术”。

戴氏心意拳发源于山西祁县,为清乾隆年间祁县小韩村人戴隆邦所创。他经过几十年锲而不舍的钻研,在祖传拳法的基础上,集山西蒲州姬龙峰心意拳、河南李政、山东金世魁、陕西牛希贤等武术名家之拳术精华于一炉,于清朝乾隆年间编创出具有独特功法的戴氏心意拳,成为戴氏家族的家传拳,秘不外传。武术界将戴隆邦称为心意拳的开山鼻祖。该拳由戴隆邦次子武林名师戴文熊(戴二闾)传子戴五昌、族叔戴良栋,良栋传其子戴魁,由戴魁先生传于外姓。从此,戴氏心意拳开始外传。戴氏心意拳与晋商文化息息相关,戴魁英年曾在包头乔在中堂的一家钱庄当保镖,锋芒毕露,武艺超群,被称为“武林散仙”。

王映海先生十五岁从师于戴魁门下习练心意拳。他小的时候品学兼优,但由于家境贫寒,只念过两、三年书,十一岁就辍学了。师傅戴魁本是祁县城内人,因抽大烟致使家境衰败,最后落足到晓义村,他膝下无子无女,破其门规,传心意拳于外姓。王映海不能上学念书,很是苦恼,见戴魁练拳,也跟着学了起来。一开始,王映海给师傅干些杂活儿,悄悄跟着学

些拳法,到十七八岁时,他就做些小生意,卖瓜卖果,给家里添些收入,克扣一点结济戴魁师傅,一边习武练拳。家里父母看他这样爱好拳术,也就罢了。他和师傅学习拳法,规规矩矩,不敢多问,有时试探地说:“师傅,能不能给本书看看?”师傅说:“我给你说,你记到脑子里,记到本本上就怕你丢了。”戴家的传统就是口传手传,戴魁师傅坚守戴家“宁可失传,不可滥传”的拳规。王映海在习练中三番五次地把拳势功法向师傅顶真,师傅看上王映海这后生忠实厚道,也就潜心地教,把心意拳的真谛口授身传给他。王映海的心意拳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学到手的。

他对师傅讲尊敬,讲义气,“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一九五一年,戴魁师傅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岁。王映海年仅二十五岁,他和王步昌、田九元、岳蕴忠等四、五个师兄弟给师傅挖了坟,出殡埋葬,养老送终。

练拳的故事

今年八十岁的王映海先生,面容红里透黑,银丝般的长眉胡须,耳不聋,眼不花,走起路来步履骄键,一口气可以上到五层楼。虽然家中妻子患有精神病,膝下还有一个三十几岁的滞呆的三儿子,天天他要洗衣做饭,料理家务,生活的重担仍然压在他肩上,但他天天练拳的习惯始终没有变。春、夏、秋、冬,他每天早早起床,寻雅静的地方练,到河滩练。在乌马河沙滩练拳时,他踩过去的脚印,返回来时还原封不动地踩在原来的脚印里。他说,在河滩里练了,到平坦的地方走起来飞也似的。赶上下雪天,他就早早起床,带上木铣铲开道,在雪地里练。农业社时期,每天出工没有空闲,出去劳动,他带的锄头镢头,上工的路上,一边走,一边练,把锄头扔出去,练上几步,捡起来再扔,再练。六十年代,家里没有吃的,晚上先紧孩子们吃点,自己饿着肚子练拳,在炕沿上练,练完了睡觉。他的次子王仲廉,六、

七岁时就跟上父亲学练心意拳,二十几岁已掌握了戴家拳的真传。

农业社时期,王映海经常要出外给队里卖瓜卖果。一次,他和几个伙计去清徐卖西瓜,白天来了一伙人吃了西瓜没给钱,说晚上还要来吃。王映海他们说,这是遇上赖鬼了。于是几个伙计商议,“晚上咱对付一下吧”,王说“你们敢?”几个伙计说“敢”。果不然,晚上那一伙人又来了,又吃又拿,蛮不讲理。王映海就用起拳来,拉过一个人,砸了出去,砸出去的人一下呼啦啦压倒一片。这伙人一看这架势,知道遇上高手了,吓得爬的爬,跑的跑。王映海这还是第一次和人打架。七十年代,王映海去沁县给生产队里买牛,身上带了七、八百元钱,走到山路上,碰上四五个人问路,王说,前面就是某某村,其实,他根本就不知道。凭他一身的功夫,十几个人也上不了身,他是不愿意和人打架。

王映海人到中年,家庭负担十分沉重,膝下有四双儿女,全家十几口人靠他一人养活。农业社时期,他用手推车推上300多斤花生,到城里卖。农闲时节,他就在家里编些簸箕、箩筐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一年四季都没有空闲的时间。但始终没有放弃对心意拳的追求。

练拳的理念

王映海习练心意拳,以文通武备为准绳,继承前辈习武的优良传统。他说“人不亲,艺亲,人有情,艺有情,穷也能教,富也能教,无义之徒不能教。”他认为,天下武术不分家。戴家的人出去不小瞧人,坚守戴家心意“宁可失传不可滥传”的拳规,坚持“三教三不教”的原则,即孝悌忠信者可教,有刚有柔者可教,灵通机变者可教,愚人不教;贼盗之人不教,无义之人不教。他信仰“中和”,讲究和明言、和明手、和明语,认为“练德者昌,练力者亡”,“攻心者必胜,攻人者必败”。若徒以一招一式而逞强,仅凭血气之勇而练拳者,则不足矣。他还认为,练拳不仅对增强体格,防身有益,而且对培养人的顽强意志和高尚情操

也是非常有益的。他时刻教诲弟子们不在言论上占便宜,尊重人。

王映海练拳练到三十几岁的时候,就觉得胆子也壮了,心里也有底了,越练越有兴趣。他说,我练戴氏心意拳几十年,总感觉此拳越练内涵越深,似乎集结了各种拳术的精华。说到心与意合,可以是大脑与意识的配合,心有所思,意必有至。心与意合还可以是以无当有,以有当无,也就是练习时找假设的敌人,用时又把敌人当作乌有。这种用意念制敌的练习方法,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看人如草芥,打人如走路,是内外结合,精神与形式相吻合的高度表现。感觉自己像参天大树,而敌人只是一棵小草。而每把拳的拳意好似猛虎去扑羊,夜马饿急而奔槽,是一种想象力的训练。

王映海习练戴氏心意拳六十多年,拳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练起拳来,步步如虎,把把如炮;步步不离虎扑,把把不离鹰捉;行动如火焰,心动全身动,刚猛似饿虎扑食,轻灵如燕子抄水;静似山岳,动如脱免,真正做到了练拳眼前如有人,用拳眼前如无人。戴家传下来的功法三拳、三棍、三刀、五行、四把、十大形、闸势等,他全部刻在脑子里。四把是戴家拳的主力拳,五行拳是劈、崩、钻、炮、横,可称为母拳,十大形是龙、虎、猴、蛇、马、鹞、熊、燕、鸡、鹰。戴氏心意拳的特点是重内不重外,重神不重形,重本不重末,内修丹田,外端猴势,丹田一动浑身动,内劲一发劲无穷。

拳艺的传承

王映海对戴氏心意拳传承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解放前到1951年一直固守戴家“宁可失传,不可滥传”的拳规。1951年至1984年,也就是他60岁以前,这许多年他仍受师傅戴魁的影响,不轻易收徒,不随便传艺。1984年,国家体委来祁县挖掘、整理祁县的传统武术文化,王映海先生积极配合。1993年,在太原与日本人较量,王先生的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