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头衔史上最长 包拯的多达四十五个字
包拯,包拯简介
包拯,包拯简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宋朝人物简介: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
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
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
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人物生平早年至孝包拯生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于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
因父母年迈,包拯请求在合肥附近就职,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县)监税,父母又不想让他离开,包拯就辞去官职,回家赡养父母。
几年之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的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还是徘徊犹豫、不忍离去,同乡父老多次前来劝慰勉励。
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听选,获授天长(今属安徽)知县。
清正廉明庆历元年(1041年),包拯调任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
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
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他在任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庆历三年(1043年),入京任殿中丞。
后经御史中丞王拱辰举荐,于十一月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里行,改任监察御史。
包拯又曾经建议说:“国家每年向契丹交纳财物(岁币),不是抵御戎人的计策,应该操练军队、挑选将领,致力于充实边境守备。
”又请求重视门下封还驳正的制度,以及废黜贪官污吏不得做官,选择郡守县宰,推行考核试用补任恩荫子弟的方法。
当时各道转运加按察使,他们上奏弹劾官吏大多指摘细小过失,注重苛刻严察相互标榜,官吏自觉不安,包拯因此请求免去按察使。
包拯简介_包拯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包拯简介
包拯
包拯(999~1062)
北宋政治家。
字希仁。
庐州合肥(今属安徽)⼈。
天圣五年(1027)进⼠及第,历知天长县(今属安徽)、知端州(今⼴东⾼要),有政绩,迁监察御史。
仁宗朝号称北宋的太平盛世,实际上阶级⽭盾和民族⽭盾都已很严重,庆历新政以后,要求改⾰的呼声继续⾼涨,包拯是其中的⼀员。
他主张严格选拔官员,裁汰冗杂、贪暴、懦弱的官吏,年⽼的官吏应强令致仕,以解决冗官问题;停⽌招募⼠兵,拣斥⽼弱,以解决冗兵问题,选将练兵,训练义勇以备边;抑制贵戚和宦官等的权利,轻徭薄赋,节省开⽀等。
后曾出任东京转运使、河北都转运使,及知瀛、扬、庐等州和知江宁府等。
⾄和三年(1056),以龙图阁直学⼠权知开封府,审案明察,执法严峻,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令⾏禁⽌。
当时的男⼥⽼少都知道包拯,称呼他“包待制”,并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
”此前曾以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后权御史中丞,⽴朝刚严,数论斥权幸⼤⾂,建⾔兴利除弊。
⼜任三司使,迁枢密副使。
嘉七年(1062)病逝,终年六⼗四岁,谥孝肃。
有《包拯集》(《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是⼀位传奇式的⼈物,是家喻户晓的“清官”典型,南宋和⾦已有以包拯为主题的故事⼩说和戏曲,元剧中有⼤量的包公戏,后有⼩说《包公案》(《龙图公案》)流⾏。
包拯
令色,对亲人朋友不结党营私,在生 活上从不奢侈,保持朴素之风,最后 写他对后世子孙的训诫,言语中肯。
纵观全文,看一看作者在结构安排和表
现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结构:全文共五段,每段重点写人物的一个 性格特点,有详有略。 表现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刻画人物鲜明性格 正面描写: ( 1、2、3、5 ) 侧面描写: ( 4 ) 概括描写: ( 2、 4 、5 ) 具体描写: ( 1、3 )
返回
耶律楚材(公元1190——1244年)字晋卿, 号湛然居士。因住在玉泉山一带,所以又称玉泉 居士,契丹人。耶律楚材是我国著名的政治家, 他出生时,他父感到金的大势已去,取《左传》 中“虽楚之才,晋实用之”之典,给他取名耶律 楚材。燕京被元军破后,他应召会见成吉思汗, 并作为顾问留在朝中。元太宗窝阔台当政后,他 任中书令(宰相),为治理国家、维护民族团结、 发展经济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你还知道历史上哪
些清官?说说他们的 事迹。
海瑞
于成龙
耶律楚材
明朝时候的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铁面无 私,明察秋毫,人称“海青天”。一天,他带着几个衙役 微服出巡,在街上看见一群人慌慌张张地走过来,两个身 强力壮的小伙子用一块木板抬着一个人,身上盖着被子, 插着珠钗的头露在被子外面。另几个男人在旁边跟着,不 时有人去掖掖被子。走了一会儿,他们在路旁休息一会儿, 再换两个人抬着木板走。 海瑞觉得蹊跷,便上去攀谈,得知是这家的妹妹身染 恶疾,特地找来几个同村的小伙子抬她去外地看医生的。 海瑞派一个衙役暗中跟踪,看到这群人来到一个村子最西 头的房屋前,两个人把他们接了过去。 海瑞回府后迅速派人去将那伙人抓了起来,从那间屋里搜 出了大量金银财宝,后来经审讯得知他们是一伙强盗。
包拯包青天简介 历史上包拯包青天是几品官?
[键入文字]包拯包青天简介历史上包拯包青天是几品官?导读: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字希仁。
天圣朝进士。
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
后卒于位,谥号“孝肃”。
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
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据出土于1973 年包公墓的包公墓铭记载:包拯先后有三妻,分别为张氏、董氏和媵孙氏(媵指随嫁之侍婢,或可指妾侍)。
包拯出身于庐阳一个官宦家庭。
二十八岁考上进士。
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进士就可以当官,但包拯是个孝子,他信守圣人所谓「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直到三十六岁才正式出山,当了知县这样的小官。
在知县任上,他断了一个奇案,声名远播。
三十八岁升任知州,清明廉洁,受到上司重视和世人称赞,之后,便开始朝廷重臣的政治生涯。
家庭简介包拯是楚国忠臣申包胥第三十五代孙(《包拯墓志》《宋史·包拯传》《通志》卷八之五)。
祖父包士通是平民百姓,读书耕田。
父令仪,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官至刑部侍郎,与文彦博的父亲文洎同供职阁中,遂结为世交。
所以包拯与文彦博“方业进士,相友甚厚”,后来还结为儿女亲家。
父后来致仕返回原籍,赠太保。
母宣氏,赠冯翔郡太夫人。
包拯兄弟三人,长兄包莹、二兄包颖均早前去世,只有他一个传支接代。
他家境殷实,所以从小受到了良好的传统知识教育和熏陶。
1。
包 拯
包拯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合肥)人,北宋著名政治家。
包拯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为官刚正不阿,以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他‚少有孝行,闻于乡里‛,其辞官十年不仕,孝行事迹突出。
他主张以民为本,效法古代圣贤先哲的立身之道,是深受民间大众推崇的官员典范。
包拯在后世被广为称颂,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小说、戏剧,包公清官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历久不衰。
仕途生涯阅历丰富包拯父亲包令仪为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曾任惠安县知县,后来担任过朝廷虞部员外郎,做过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留守。
包拯幼年勤奋好学,受到良好的教育,‚挺然若成人,不为戏狎,长弥勖厉操守。
‛仁宗天圣五年(1027),包拯登进士第,初授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年迈,未赴任。
改监和州税,旋解官归养父母,直到景祐四年(1037)39岁时才出来做官。
包拯为官经历比较丰富,1037—1040年任天长知县。
1040—1042年任端州知州。
1043—1046年6月,开始在三司短暂供职,后任监察御史里行、监察御史。
1046年6月—1047年4月任京东— 1 —转运使。
1047年4月—1048年5月任陕西转运使。
1048年5月调任河北路转运使,没有到任。
1048年5月—1052年3月任户部副使、天章阁待待制、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
1052年3月—7月任洒北都转运使。
1052年7月—1053年12月任高阳路都部署安抚使、知瀛州(今河北河间县)。
1053年任扬州知州。
1053年11月—1055年任庐州知州。
1055年12月—1056年8月任池州知州。
1056年8月—12月任江宁府知府。
1056年12月5日任开封府知府,1057年3月正式上任,在开封府一年零二个月。
1058年6月为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
1059年3月为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
1061年4月—1062年5月为枢密副使。
1062年卒,赠礼部尚书。
包公的故事
包公的故事『壹』关于包公的故事包公(北宋清官包拯)即包拯。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号文正,谥孝肃,庙号兼济,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包村人。
他28岁中进士,曾先后任天长、端州、赢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地知县、知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过职,在财政部门做过副使、转运使、三司使,在监察部门做过御使、谏议大夫,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辅。
至和三年(1056年),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当时流传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赞誉[1]。
死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他当过的大章阁待制和龙图阁直学士使他有了“包待制”、“包龙图”的雅称。
老百姓更喜欢直呼“包公”。
孝顺父母富贵公子辞官回乡10年“尽孝”大宋王朝的第40个年头,安徽合肥一家包姓名门望族诞生了一个胖小子,这个全家盼星星盼月亮才盼来的一脉单传,就是后来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包青天。
包拯既不是什么怪胎,也没有所谓的兄嫂,更不存在任何坎坷身世。
作为富贵人家的独生子,父母宠爱备至,他的童年幸福像花儿一样。
封建地主家包拯庭子女要想显达于世,不外乎走上科举之路。
包拯自幼接受良好的儒家教育,作为当时的一名有志青年,他的追求显然也在求取功名上。
19岁那年,他中了进士甲科,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建昌县知县,按照如今说法,等于是江西永修县的“一把手”。
然而,恋家的包拯舍不得离开父母,便奏请皇帝把他派在父母身边上班,于是把他改任为和州监税,等于在合肥邻近的和州市*** 管钱粮税收。
回家报喜,结果爸妈既不愿意离开合肥的家业去适应新的生活,又舍不得宝贝儿子独立门户。
包拯看二老年事已高,自己又是根独苗,索性把官给辞了,安心在家陪父母。
包拯甘当“宅男”,这一当就是10年有余,二老离世后,他守孝3年。
守孝结束,他仍然没有工作的打算,不愿离开父母的灵地,又在家里呆了两年。
就在这一年,名臣范仲淹入主开封府,他的《岳阳楼记》名贯天下,而此时,34岁的包拯还是个连官门都没进的“待业老青年”,当时的他也许未曾想到,自己的命运也将从开封府走进历史的深处。
宋朝长官包拯司马光
宋朝长官包拯司马光在给单位取名字这方面,古人确实简洁。
举例言之,明清两朝的礼部是一个既负责文化工作又负责教育工作,同时还兼管祭祀和接待外宾的中央机关,古人只用“礼部”这俩字儿就全给概括了。
宋朝长官衔比比皆是不过古人也有不简洁的时候,像宋朝时代,各级干部的官衔就非常啰嗦。
比如说咱们最熟悉的大清官包拯,也就是戏曲里俗称“黑脸包公”的那位,他去世时的官衔是“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总共四十五个字。
在宋朝,尤其在北宋前期,类似包拯这样长的官衔绝对不是个案。
咱们小时候语文课本里那位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司马光先生,晚年捧着辛苦编成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向宋英宗献书的时候,用这样一长串官衔来自报家门:“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实封一千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
去掉“臣司马光”这四个字,前面的官衔仍然多达五十二个字,比包拯的官衔还长。
假如现在的记者能够穿越时空,去宋朝采访包拯和司马光这两位大佬,问他们能不能把官衔变短一些,估计他们会说不能减短,因为减掉任何一个字都无法准确完整地表达他们的身份地位和职能范围。
包拯、司马光的官衔无一字多余先说包拯的官衔“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这一长串官衔其实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
开头的“枢密副使”表明了包拯的工作岗位,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朝散大夫”表明了包拯的品级,北宋前期公务员共分二十九个等级,朝散大夫属于第十三个等级;“给事中”表明了包拯的工资等级,北宋前期公务员工资共分二十个等级,给事中属于第十二个等级,这一级别的干部每月能领四万五千文铜钱;“上轻车都尉”表明了包拯的功劳等级,北宋公务员共有十二个功劳等级,上轻车都尉属于第八等;“东海郡开国侯”则表明了包拯的爵位等级,北宋前期高级干部的爵位共有十二等,东海郡开国侯属于第九等;“食邑一千八百户”表明包拯拥有一种名誉上的特权,意思是朝廷拨给他一千八百户农民供他使唤(实际上他连一户也不能使唤);“食实封四百户”表明了包拯实际上所能得到的福利,表示他每月可以拿到一笔补贴,这笔补贴相当于四百户农民所缴的税收(每户一般都按二十五文计算,包拯食实封四百户,每月大概能领到一万文补贴);“赐紫金鱼袋”表明了包拯的服装等级,说明他上朝的时候腰侧可以挂一只绣着金鱼的紫色小包——这是三品以上官员才能享受到的特殊待遇;最后那个官衔“赠礼部尚书”是包拯去世时皇帝追封的,表明皇帝很怀念他,活着时没让他做到礼部尚书,去世以后也得让他做一回。
包拯官至几品素材_[多]包拯官至几品_包拯当年是几品官啊
包拯官至几品素材_[多]包拯官至几品_包拯当年是几品官啊开封府尹包拯到底是个多大的关?官拜几品?他是多少岁开始出名的?还有电视剧少年包青天里面的命案历史上是不是真的有?还是虚构的?如果是虚构的编剧也太厉害了!“知府”,是一府的长官,亦称“府尹”,驾五马,正四品,授“中宪大夫”。
尊称为“五马诸侯”、“大尹”、“黄堂太守”。
比“州”、“省”的长官小。
相当于现在的“地师级”。
一府辖数个县。
有时也不一样:包包青天做过几品官位?最高为几品?包拯(公元999-公元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汉族。
出身于官僚家庭。
生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
天圣包拯在当时和后世都享有盛名包拯官至几品包拯是几品官包拯简介包拯官至几品素材_[多图]包拯官至几品_包拯当年是几品官啊景祐三年(1036年),包拯被任命为天长(今安徽天长)知县。
在那里,他公正地断了好多积案,博得了清官的好名声天圣五年(1027年):大理评事,知建昌县(不赴),监和州税(不赴)。
嘉佑六年(1061中枢官制是中央集权的轴心,从赵匡胤建立宋王朝开始,就对中央官制作了调整。
其特点是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的。
这样,有些官只是空名,所谓“官”,其概念只是拿俸禄而已。
这类官有两种情这个难说!你得问清楚是哪一时期的!比如前期,包公他老人家不过是知县、知州,顶多六、七品官。
不过以后倒是步步高升。
而其中最高的时候,担任龙图阁大学士,权知开封府,不久迁三司使、枢密副使,哇!这个厉害了!请问包拯是几品官,权力大吗?反正包拯不是史上所说的包相爷,史载他最后的实授官职是三司使,枢密副使,前者接近现在的经济部长,后者差不多是军事系统的副长官(不过宋代控制军队极其严格,并没有多少实际调动部队的能力)。
死后追授礼部尚书包拯(999—1062),汉族,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字希仁。
天圣朝进士。
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包拯
今:如果,好像
2、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非吾子若孙也。
②倒装句: ③省略句
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杀(之)而鬻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 (包拯)使契丹
3、一词多义: ①知天长县 ②亦知其名
主持,掌管 知道 那 他的
①知
②其
①其人遂无以对 ②亦知其名
③而
表承接 ①杀而鬻之 ②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 表并列 ③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施行
信件
断绝
说的话和说话时的神态
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 (地位)高贵
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
当官从政
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家族墓地
意志
和
第五段:平日习性及为 人处世的方式。
——克己奉公
•
• • • • • •
包拯是一个 为官机智 廉洁刚正 巧言善辩 不辱使命 执法严明 克己奉公的人
sòng
鬻之
涿州
敛手
惮之
讼诉
大茔
峭直
恶吏苛刻
以遗权贵
主持,掌管 判断句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
但,只管 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 杀 告状 卖 不久 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第一段:断割牛舌案 ——为官机智
转到,调到
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用来 回答 于是,就
第三段:奉命出使契丹,驳倒契丹的 荒谬论点,
——巧言善辩 不辱使命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 暂时, 召 在朝廷 畏惧 令 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 因为 收敛 名声 把 因此 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 “关 暗中行贿串通关系 直接 到,往 规矩,制度
包拯
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死后谥号为“孝肃”。
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天圣五年(1027年)考取进士。
出任天长知县(今属安徽滁州天长市)、端州(今广东省肇庆市)等地。
因政绩卓著,升任监察御史。
曾上书建议朝廷采取裁汰冗官、选将练兵、轻徭薄赋、抑制贵戚权限等措施。
至和三年(1056年),以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因不畏权贵,不徇私情,清正廉洁,当时流传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的赞誉。
后调任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
63岁病逝,谥孝肃。
其事迹被后人改编为戏剧、小说、影视剧等,令其清官包公形象及包青天的故事家喻户晓,历久不衰.1包拯,一位影响了千年的,在百姓心目中是断案如神,秉公办理,不畏权贵的大宋清官,更有人将之神话成冥间的“阎罗王”。
除此之外,如《宋史·包拯传》中评价包拯是“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四大名著《水浒传》在开回中将包拯进行神话,并称作是“文曲星”化身;明末著名小说集《龙图公案》将包拯断案进行明细化,将之推崇至与忠义之神关羽并列的“公义之神”。
历史上的包拯,也是和小说,电视剧中的那样神吗?诸如“包待制”、“包龙图”、“包青天”、“黑脸包公”、“包孝肃公”等等称号又是怎么来的?而据野史小说,电视剧等都包拯从小被抛弃等传说,又是真的还是假的,又经过什么背景来演化呢?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包家村(今安徽肥东县解集乡包村)人。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4月11日),包拯出生于一官宦家庭。
祖父是受赠“太子少傅”的包士通,祖母是追封为“冯翊郡太夫人”的宣太夫人。
父亲是进士出生,官至工部虞部司员外郎的包令仪。
母亲是追封为“口阳郡太夫人”的张太夫人。
他自小就熟读诸子百家,且时常与父一起探讨学术。
包拯自娶了娇妻,中了进士后,便被朝廷任命为“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然而包拯见父母老了,便推辞了。
朝廷又给包拯“监和州税”的官职。
这时,包拯的父母大概是想念儿子,于是,不让包拯离开。
宋朝各级官员品级一览,看北宋名臣包拯最大官职位为几品?
宋朝各级官员品级一览,看北宋名臣包拯最大官职位为几品?宋朝在唐朝基础上加强中央集权、倡文抑武、百官权力分散。
并设中书、枢密、三司以分掌行政、军事、财政三项事务,三部门之间的权利不相上下,不互相统治。
让我们一起了解下宋朝各品级官员的汇总吧。
正一品诸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太尉,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
从一品尚书左右仆射,诸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特进,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嗣王,郡王,国公,光禄大夫。
正二品门下侍郞,中书侍郎,诸金紫光禄大夫,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开国郡公,上柱国。
从二品诸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少傅、少保,六部尚书,各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开国县公,柱国。
正三品诸宣奉、正奉大夫,翰林学士,各殿、阁学士,枢密直学士,左、右散骑常侍,权六曹尚书,上护军。
正四品诸正议、通奉大夫,各殿、阁直学士,开封尹,御史中丞,诸卫上将军,尚书列曹侍郎,太子宾客、詹事,护军,太常卿,开国侯,宗正卿,殿前副都指挥使,承宣使,秘书监,诸卫大将军,开国伯,上轻车都尉。
从四品诸太中大夫,各殿、阁侍制,左、右谏议大夫,国子祭酒,少府、将作监,权六曹侍郎,七寺卿,诸卫将军、轻车都尉。
正五品诸中大夫,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各侍大夫,开国子,上骑都尉。
从五品诸中奉、中散大夫,太常、宗正少卿,秘书少监,太子左、右庶子,枢密都承旨,各卫大夫,殿前马、步军都虞候,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开国男,骑都尉。
正六品集英殿修撰,诸朝议、奉直大夫,尚书左、右司郎中,七寺少卿,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国子司业,太子少詹事、左右谕德,内侍省都知副都知,宣庆、宣政、昭宣使,军器监,都水使者,入内内侍省、内侍省押班,入内内侍省、拱卫、左武、右武大夫,枢密承旨、副承旨,骠骑尉。
从六品诸朝请、朝散、朝奉大夫,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右文殿、秘阁修撰,侍御史,尚书省左、右司员外郎,开封府判官、推官,开封少尹,起居郎,起居舍人,尚书诸司郎中,少府、将作、军器少监,陵台令,飞骑尉。
包拯
包拯(999-1062)北宋著名清官,政治家。
字希仁,庐州(今安徽合肥)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政治家。
仁宗天圣间进士。
做过知县、知州。
任监察御史时,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
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官至枢密副使。
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当时称为“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他晚年在家里立了一块石碑,上刻《戒廉家训》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非吾子若孙也。
”遗著有《包孝肃奏议》。
杨行密(852~905年),字化源,庐州府合肥人。
唐末宋初间,曾有“五代十国”这样一种政局剧烈动荡的割据局面。
其中合肥人杨行密于902年被唐封为吴王。
他死后,其子杨溥正式立吴国,杨行密被尊为吴太祖。
杨行密出身农家,为人宽厚仁信,且有智谋。
《新五代史》称赞他:“宽仁雅信,能得士心。
”《十国春秋》推许他:“宽简有智略,善抚御将士,与同甘共苦。
”杨行密(852~905年),字化源,庐州府合肥人。
他少年时即长得高大魁伟,能“手举300斤,日行300里”。
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经过庐州,他应召入伍。
后来,杨行密被唐兵俘获,庐州刺史郑綮见他力大善走,相貌不凡,就释放了他。
杨行密遂被唐庐州府募为州兵,当了队长,带领乡兵戍守朔方;期满刚回到庐州,中和三年(883年)三月,都将又派他再次带队出发。
那时候戍边是很辛苦的事,杨行密觉得不该老派他去,便挺身前往都将住所质问。
都将问他还需要什么,行密大叫:“就少你的人头了!”说时迟,那时快,手起刀落,都将人头落地。
杨行密于是号令诸营,自称八营都知兵马使,占了庐州全境,不久,杨行密被唐招抚,封为庐州刺史。
从此他以庐州为根据地,开始了拓土扩张,其势力逐渐向舒州、淮南等地拓展。
经过887年夏的天长之役,杨行密已拥兵近两万人,接着北上屯兵围困广陵(今扬州)。
一个多月后,广陵城中缺粮少柴,最后连草根都吃光了,那些饿急了的兵士则靠杀人充饥。
守将秦彦、毕师铎无计可施,于是夺门突围而走。
包拯
包拯
断案如神,体恤民众,爱民如子,不畏权贵。被人称为“包青天”
官
史
礼枢三礼礼事监知大安包 部密司部部中和建理徽拯 尚副使侍郎 州昌评知被 书使 郎中 税县事县任
在安徽任知县公正地 断了好多积案,博得 了清官的好名声。
包拯
新才直已是安委了江理进包 的前到高放徽派父西评士拯 官往他的心知他母永事。二 职京父父不县到弃修,朝十 。城母母下,家官的接廷八 等过,家但乡。知着任岁 候世弃中是附后县又命, 授后官年他近来。任为考 予,。事还的又为命大中
包 拯
天 性 峭 严 断 事 电 扫
关 节 不 到 阎 罗 包 老
天性峭严断事电扫,说严肃、刚正不阿,断案神速, 即公平与效率;关节不到阎罗包老,是说不能疏通打 点走后门的,只有阎王和包公,即不腐败。
李函泽 尤默涵 徐 诺 五年级二班
一 二 三
简 官
介 史
断 政
传
案 绩
说
包拯
四 五
简
介
别名:包青天、包龙图、阎罗包老 字号:希仁 朝代:北宋 出生地:合肥(安徽) 出生日期:999年5月28日 封爵:东海郡开国候
包拯额头上的月牙怎么来的?
包拯由于经常思考的缘故,眉头常皱,久则形成“川”字疙瘩,故后期文艺作品里慢慢演变 成包拯黑面额上有一白色月牙,代表其公正严明(所谓:青天大老爷)。
实际上者头上都有这 一弯月牙,都能像这弯月牙一样清正皎洁。
断
案
包拯任天长县知县时断过的一起“牛舌案” 尚留史书。有贼把别人牛舌割了,主人告状, 包拯叫他回去把牛杀了。不久又有人来告状, 说牛主人私杀耕牛,这在宋朝是违法的,包 拯断喝道:“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此 贼被识破,惊服!一件小案子,从中看出包 拯断案的机智果断,也许他“善断狱讼”之 名就是从这时流传开来。
包拯的事迹
包拯的事迹包拯一直以来都是正义的化身,下面是unjs小编为您整理关于包拯资料,欢迎阅读!包拯的事迹生平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
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贵。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祐六年(1061年),任枢密副使。
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逝世,年六十四。
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后世称其为“包孝肃”。
有《包孝肃公奏议》传世。
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1] 、奎星[2] 转世,由于民间传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
开封府尹因担保推荐官员失误获罪,贬官授兵部员外郎、知池州。
恢复官位,调任江宁府,召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司郎中。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
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
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
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
”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
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
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包拯的官到底有多大?放在今天相当于什么级别?
包拯的官到底有多大?放在今天相当于什么级别?“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这句话一出来我们就知道主人公为包拯。
包拯是华夏历史中不可多得的清官代表,他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北宋百姓,他在公孙策的建议下发明了三道铡,用法律维护着社会稳定。
包拯的出现是北宋人民的福音,他不畏强权一心一意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凡是他接受的案子,坏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以至于他去世后北宋的百姓都前来吊唁。
当然,包拯一心为民的同时,也难免会让人好奇,他的官到底有多大,放在今天相当于什么级别呢?为官清廉,受到爱戴包拯公元999年出生在安徽合肥,他从小就酷爱读书,于1027年考中进士,成为江西永修的知县。
不过为了方便照顾父母,他请愿调回了安徽当地。
在父母去世后,包拯辞掉官职,为父母守孝。
最终在乡亲们的劝说下,他于1037年重新出任官职。
包拯为官清廉,不会从中徇私舞弊。
在他担任端州知府的时候,端州地区盛产名砚,其他知府都会在其为官时大肆揽取来攀附权贵,只有包拯一人在任职期间没有带走一方砚台。
之后包拯接连调任,他任职的每个地区的百姓都对他赞不绝口。
包拯在考入进士后,一路上担任了各类官职最终升任为监察御史。
其中,在包拯的仕途中最有名的两个官职就是龙图阁大学士和开封府尹。
那么这两个官职究竟有多大?龙图阁大学士与权知开封府包拯在公元1052年因弹劾外戚让宋仁宗感到不满,随后将他从京城调到河北当转运使,同时加之龙图阁大学士。
龙图阁是宋真宗修建的阁楼,专门存放宋朝历代皇帝的书籍、典籍和图画的地方,因此产生了宋代独特的职位龙图阁大学士。
龙图阁大学士的工作简单、乏味,每天就是整理与阅读历任皇帝留下的史书典籍,并无任何难度。
它是一种荣誉称号。
宋代的欧阳修也曾担任龙图阁大学士,从等级上看为从三品,这个级别比包拯担任的开封府官职要高很多,但并没有其有实权。
当大学士的那段时间,包拯每天只能读书写字、整理书籍,根本不能发挥自己的为国报效的初心。
但旁人眼里,这个空闲的工作令他们羡慕无比。
宋朝名臣一览表
宋朝名臣一览表宋朝名臣有包拯,包拯(999-1062),庐州合肥人,进士及第,官至监察御史。
授龙图阁直学士,曾任职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
世称“包龙图”“包青天”,他廉洁公正,性格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
宋仁宗时期的十大名臣一、包拯(999-1062),庐州合肥人,进士及第,官至监察御史。
授龙图阁直学士,曾任职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
世称“包龙图”“包青天”,他廉洁公正,性格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
二、范仲淹(989-1052),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
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世称范文正公。
三、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人。
应该很熟悉了,语文课本上都背过。
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北宋文坛领袖,领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开创了一代文风,有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的说法。
主修《新唐书》《新五代史》,世称欧阳文忠公。
四、富弼(1004-1083),北宋名相,文学家。
任职直集贤院,知谏院。
曾出使辽国谈判,推动庆历新政。
1055年拜相。
宋神宗时期曾反对王安石变法。
有卓越的外交才能,对稳定稳定国家做出贡献。
五、韩琦(1008-1075),天圣五年进士。
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有声望。
与范仲淹富弼主持庆历新政。
仁宗末年拜相。
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社稷之臣。
有《安阳集》传世。
六、文彦博(1006-1097),山西介休人,政治家、书法家。
进士及第,任殿中侍御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同平章事(宰相)。
历四朝,出将入相五十年,稳定朝局,精兵简政,主张裁军减轻人民负担,世称贤相。
七、苏辙(1039-1112),眉山人,1057年进士及第,官至御史中丞,尚书右丞。
反对王安石变法。
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
包拯
第二天一大早,包公和几个随从人员轻车简从到解州周围的北门滩、硝池滩、七郎埝、黑龙潭和附近村庄的几户农家 进行了察勘和访问,确定了一些线索和疑点。下午包公等人乘小船从伍姓湖顺姚暹渠逆水而上,继续寻找线索。行至三 里桥旁,看见一老妪正在拆洗一新棉被。包公产生了疑虑“即不逢年又不过节,崭新的棉被,为何拆洗。”马上命人从 水中把棉被的表里一起拿上船来共同看过。只见棉被里子上血迹斑班,虽经大水冲洗,还隐隐约约的能看见血印。包公 问老妪道:“棉被上的血迹怎样来的?”老妪惊慌失措,支支唔唔,前言不搭后语。 包公命手下等将老妪带回潞村衙 门询问,老妪方供出她的小儿子受人诱惑,参与移尸,方分得一床新棉被。 包公等人连夜到解州将老妪的小儿子缉拿归案,并供认参与移尸戮尸的无赖毛二、畦户赵荃和提供侧刀的刘擅园。
2015
包拯
生平简介
包拯(公元999-公元 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汉族。
出身于官僚家庭。生于北宋咸平二年 (999 年 ) 。天圣朝进士。后卒于位,谥号 “孝肃”。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 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立朝刚毅, 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则把他当 作清官的化身——包青天。在民间信仰中,包公是阴间的审判官之一。
包拯图片
包拯断案的小故事
包公解州破命案
北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河东盐池主理盐政的太常博士范祥变盐法,推行“钞引法”,亦称“盐钞法”。 废除旧盐务管理体制,改革利益分配办法,使坐商与行商分家,这就意味着产、硝趋向专业分工方向发展,后来竟成为 全国通行的钞法。“钞引法”的推行得罪了旧时盐务官吏和当地的豪商列绅、巨商富贾。他们把范祥视为眼中钉、肉中 刺,妄想置范祥死地而后快。 黄庆霖是范祥的左膀右臂得力助手。积极倡导和推行“钞引法”,在潞盐行商销售方面肩负着重要任务。旧官吏和 商人暗中勾结,沆瀣一气,软磨硬抗,阻碍推行“钞引法”的落实,受到黄庆霖的指责。他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认为 只有杀死黄庆霖,才能保住他们的利益不受损失,范祥就无能为力,“钞引法”就会半路夭折。 河东盐池盐务当时由陕西转运使兼管,黄庆霖到陕西巡视潞盐行销情况后,返回河东盐场,路过解州被一伙不明身 份的人团团围住,砍刀置死,抛尸在解州黑龙潭旁边,其状惨不忍睹。 此案一出,朝野震惊。宋仁宗接到范祥的奏折后,立即派 三司户部使包公从陕西路(今西安市)昼夜赶赴解州, 从破案入手,给破坏推行“钞引法”的旧盐务官吏,豪商列绅以置命打击。解盐事,主盐政,强行推行“钞引法”。 著名的耿介大臣包公来到解州后,不顾旅途辛劳,马不停蹄,察勘了现场。认定黄庆霖是被人用绢带勒死之后,由 凶手移尸荒郊野外,用砍刀戮尸而成的。浑身被砍有12刀之多,最长最深一刀是用侧刀砍伤的(当地老百姓铡草的一种 长刀),手段惨忍,动机险恶,明显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政治谋杀案。“此案不破,我誓不为官”,包公 立下誓言。
包拯
最后一关 重庆府人胡生利,在外做生意很久没有回来。
四月的一天,他的妻子一个人在家,晚上被盗 贼所杀。那天晚上下着小雨,人们在泥里拾到 了一把扇子,上面的题词是王名赠给李前的。 王名不知道是谁,但李前,人们都认识,平时 言行举止很不庄重,于是乡里的人都认定是他 杀的人。拘捕到公堂上,严刑拷打之下,他也 承认了。 案子已经定了,一天,包拯笑着对县 令说:”这个案子判错了。”于是,说出了一 番话…… 县令听后果然心服口服,以此去找罪 犯,果然得到了事情的真相。
王朝眼快,看见大树下正吊着包拯,忙跪步上 前,亲手松绑,两个贪官这才知道“黑大头” 原来就是铁面无私的包大人,忙上前恭请包拯 坐上公案。 包拯一拍惊堂木喝道,“尔等贪 赃枉法,荼毒饥民,我不但亲眼看见,而且亲 身经历,还有何话可说!” 两贪官连连谢罪 认错。 “既然知罪,即写下伏罪状来!” 两 贪官当即写了伏罪状,并签字画押。 在场饥 民见包拯如此清正,声声齐喊:“包青天!” 内有被两贪官屈打致死的饥民李大胆的儿子, 此时气愤交加,率众饥民将两个贪官当场打死, 以泄民愤。 包拯对饥民的举动是深表同情的,
பைடு நூலகம்
李大胆的儿子收押在监,等送报朝廷后再作处 理。 包拯在发出奏折前,先叫王朝去向刘衙内 暗通消息,让他将陈州发生的事,稍作改动说 道:“两官员贪赃枉法已经查实,被下在狱中。 饥民作乱,为首者已被当场处死。” 刘衙内听了又忧又喜,又恨又急:忧的是, 子婿已获罪;喜的是,幸亏早得消息,局面尚 可挽回;恨的是,饥民作乱;急的是,时间仓 促,刻不容缓。他自恃皇上宠爱,便连夜进宫 见驾,在皇帝面前花言巧语。皇帝果然听信了 他的谗言,下了一道圣旨:“活的赦罪,死的
的时候如果有头发就卷起来成灰或烧焦了
第四关
一天,某人去住店,给了店主一个包裹, 说里面是砖头,结果明天里面真装的是砖头, 他把店主告上包拯,告偷银子,店主说没有这 回事,包拯把“银”字写在了店主手上说:一 会这个字还在就说明这个是不是你干的,接着 把店主老婆叫来,说:“你丈夫都招 了!”@¥#%…店主的妻子只好交出银子出 来 包拯用了什么办法? 他说:“银‘字’(子)在吗?”店主: “在。”“你看,你丈夫都招了,快快拿来”
包拯是哪个朝代的
包拯是哪个朝代的阅读精选(1):包拯是哪个朝代的、是几品官?包拯是哪个朝代的:北宋包拯是几品官?据悉,包拯生前为三品官员,死后赠礼部尚书,为一品。
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
累迁监察御史,推荐练兵选将、充实边备。
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
改知谏院,多次论劾权幸大臣。
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再召入朝,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嘉裕六年(1061),任枢密副使。
包拯生前根据职务不一样,权力大小也有所变动,长期在地方做官,也就相当于一个此刻市长,但权利较小,司法财政军权都不在其手中,剩下的行政权也要与“通判”平分,权力可想而知。
之后调任中央,但所担任职务也都没有多少权力换句话说,不止包拯,整个宋朝官员的权力都是较前朝小的,同一职务往往分成若干官员共同管理,避免专权跋扈之臣出现。
阅读精选(2):包拯是哪个朝代的包拯是北宋有名的大臣,凭借他的大公无私被后人铭记,仁宗天圣五年的时候,包拯成为进士,为国家效命,踏上了自我的仕途。
包拯曾因为自我父母年迈,有辞官的想法,因为牵挂父母,他辞官陪伴二老,几年后,父母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墓旁筑起草屋,直到守丧期满,同乡的父老乡亲来都来劝包拯,包拯采取做官。
包拯担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推荐练兵选将,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培养一批作战潜力强大的士兵,驻守国土的边疆,抵御外敌的侵略。
包拯在执政的时候以廉洁著称,他严刑峻法,以严明的纪律规范自我的下属,包拯为人刚正不阿,眼里容不下任何沙子,看到不良的现象存在,王逵以前强制征收百姓的钱财,弄得百姓名不聊生,发生暴乱。
王逵非但不找自我的原因,还派兵抓捕想要为自我争夺权力的百姓,包拯七次上书弹劾他,最后一次更是将矛头直指当今的统治者,这一举动震惊朝廷,当时人们都佩服包拯能有这样的胆量,皇帝也没想到他要维护百信权力的决心有这这么大。
包拯秉公执法,在他为官的时候,深得民心,他来源为百姓思考,帮百姓做事,有贵族想要从老百姓那占到半点便宜都逃但是包拯的法眼。
包拯为什么能够不断高升?包拯有靠山吗?
包拯为什么能够不断高升?包拯有靠山吗?本文导读:包拯出生庐州府(今安徽合肥),他的官场生涯有过犯错被贬的经历的,但是很快就会再度高升,并创下了为官26年升迁27次的记录,不仅宋代罕见,在中国历史上也很罕见。
在政治斗争极为残酷的宋代官场,他是如何生存的?包拯是个极为刚直的人,做地方官的时候,他不怕得罪人,一切依法办理。
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地方官掌控地方全权,他有这个机会。
然而,包拯做中央官的时候也是如此,他不仅弹劾官吏,对皇帝也毫不客气。
嘉祐三年(1058年),包拯升为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
这两个职位非常有意思,值得说一下。
谏议大夫在唐代原本是宰相下属的一类官职,是宰相与皇帝沟通的中介。
一般谏议大夫是负责批评皇帝的,他们是由低级官吏升任,一般选择名望高、资历浅的人。
谏议大夫经常批评皇帝,皇帝一旦不开心,他们就会请辞,一旦请辞名望就会上升,未来的前途会更好。
所以,谏议大夫对皇帝的批评是极为严格的。
这是代替宰相把宰相想说的话说出来而已,让皇权与相权保持相对的缓和。
御史中丞属于御史台,原本也是政府下面的机构,后来从政府剥离出来,专门负责监察政府。
不过,宋代的谏议大夫不设机构,由皇帝任命,也是监察政府的。
于是,皇权加强了,御史中丞、谏议大夫都是针对宰相为首的政府的。
另一方面,包拯是天圣五年的进士。
这一年的进士总共录取了1418人,这些人中,出现了这么多高官,在大宋一朝是极为罕见的。
尤其是,出现了一甲前三名同为宰执的局面,在当时前所未有。
这一届科举出现的人才多,直接导致了包拯有机会获得“同年”的帮助。
宋代的政治有明显的“同年政治”的特征,不仅宋代,其他的朝代也是如此。
同年登科的人很容易结为党羽或者保持很好的同盟关系。
包拯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
他在做中央官时,极为迅速的升迁,与当时的宰相文彦博以及他的继任者韩琦关系巨大。
这两个人都是包拯的同年,同时包拯与文彦博还结为儿女亲家。
文彦博第二次担任宰相的时候,包拯被升为御史中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宋朝的头衔史上最长包拯的多达四十五个字
导语:说到单位的名称,古代比现代要简单的多。
比如明清两朝负责文化、教育以及祭祀、接待外宾的中央单位,只用简单的“礼部”两个字就搞定了。
这
说到单位的名称,古代比现代要简单的多。
比如明清两朝负责文化、教育以及祭祀、接待外宾的中央单位,只用简单的“礼部”两个字就搞定了。
这说的是古人简单的时候,其实他们也有不简单的时候,比如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宋朝各级干部的官衔,就会显得异常的啰嗦。
(宋朝官制)
比如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宋朝大清官包拯,他去世时的官衔是“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赠礼部尚书”,数一数,一起四十五个字。
除此之外,还有那位砸破水缸救小朋友的司马光先生,他的官衔全称是“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户食实封一千户赐紫金鱼袋”,数一数,有五十二个字,比起我们包大人的官衔名称还要多。
这种现象在北宋前期非常的常见。
那么有人会说了,没事儿搞这么长的名字,别人该怎么喊他们啊,就不能整短点儿嘛,其实这么一长串的官衔当中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我们拿包大人来举例说明。
“枢密副使”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说的是其当时的工作岗位;“朝散大夫”说的是其品级,当时公务员共分二十九个等级,包大人属于第十三个等级;“给事中”说的是其工资等级,当时公务员工资共分二十个等级,包大人属于第十二个等级,这一级别的干部每月能领四万五千文铜钱;“上轻车都尉”说的是其功劳等级,当时公务员共有十二个功劳等级,包大人属于第八等;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