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习题

合集下载

食品工艺(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肉的组成及其工艺特点练习题(含答案)

食品工艺(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肉的组成及其工艺特点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第一节肉的组成及其工艺特点练习题一、填空题1.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凡是能够作为人类食品的各种动物肌体组织都统称为肉,但一般理解为动物经屠宰后剥皮或者不剥皮的去头尾、蹄爪和内脏的肉胴体,而把头尾、蹄爪、内脏统称为副产品或杂碎。

2.从食品加工的角度来看,肉是由各种组织即肌肉组织、脂肪组织、骨骼组织和结缔组织组成的。

3.肌肉组织是肉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可分为横纹肌、平滑肌、心肌三种。

4.肌肉组织的基本单位是肌纤维,它是一个由一层外膜即肌纤维膜包起来的多核圆柱形细胞。

5.畜禽的肌肉通常呈不同程度的红色,是由于肌纤维内含有肌红蛋白的缘故。

6.脂肪组织是由退化的疏松结缔组织和大量的脂肪细胞所组成。

分布在皮下的脂肪俗称肥膘或肥肉;贮存在腹膜上的脂肪叫板油;分布在肠系膜、网膜上的脂肪叫花油。

7.结缔组织是构成肌腱、筋膜、韧带的主要成分,广泛分布于畜肉的各部分,包括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的膜以及血管、淋巴管等,在体内主要起支持作用和连接作用,并赋予肉以韧性和伸缩性。

8.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所组成。

细胞间质包括基质和纤维两部分,其中纤维部分包括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这些物质属于硬性非全价蛋白,具有坚硬、难溶,不易消化的特点,所以营养价值较低。

9.骨骼是由外部的密质骨和内部的松质骨构成的,前者致密坚实,后者疏松如海绵样。

10.肉中的蛋白质依其构成位置和在盐溶液中溶解度的不同,可分为肌原纤维蛋白质、肌浆蛋白质和基质蛋白质。

11.肌凝蛋白又叫肌球蛋白,是构成肌原纤维主要结构的蛋白质,并具有ATP酶的活性。

12.肌纤蛋白又称肌动蛋白,它不具酶的活性,有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球形和纤维形,肌肉收缩时以球形出现,肌肉松驰时以纤维形出现。

13.肌凝蛋白易与肌纤蛋白结合成肌纤凝蛋白复合物,后者具有弹性和收缩性。

14.肉类脂肪是由各种脂肪酸的甘油三酯、少量的卵磷脂、胆固醇、游离脂肪酸及脂溶性色素组成。

15.肉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品,它除了可供给人类大量的全价蛋白、脂肪、无机盐及维生素外,还具有吸收率高、耐饥、适口性好和适合制作多种佳肴等优点。

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第一节电源和电流习题(原卷板)用

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第一节电源和电流习题(原卷板)用

第一节《电源和电流》1. 下列关于电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把电子由负极搬运到正极,保持两极之间有电压B. 电源把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过程C. 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D. 只要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会形成持续的电流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导体中电荷运动就形成电流B. 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C. 因为电流强度有方向,所以电流强度是矢量D.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内部场强不为零3. 关于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I=q/t可知,I与q成正比B. 如果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量相等,则导体中的电流是恒定电流C. 电流强度是一个标量,其方向是没有意义的D. 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4. 关于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B. 在电解液中,电流的方向为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C. 无论在何种导体中,电流的方向都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D. 在电解液中,由于是正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电流有两个方向5. 如果在导体中产生了电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导体内部的场强不为0B. 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导体内部的场强为0C. 导体两端的电压不为0,导体内部的场强不为0D. 导体两端的电压不为0,导体内部的场强为06. 半径为R的橡胶圆环均匀带正电,总电荷量为Q,现使圆环绕垂直环所在平面且通过圆心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则由环产生的等效电流应有( )A. 若ω不变而使电荷量Q变为原来的2倍,则电流也将变为原来的2倍B. 若电荷量Q不变而使ω变为原来的2倍,则电流也将变为原来的2倍C. 若使ω、Q不变,将橡胶环拉伸,使环半径增大,电流将变大D. 若使ω、Q不变,将橡胶环拉伸,使环半径增大,电流将变小7.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电解硫酸铜的实验装置,他从电流表读出的读数为0.6 A,如果忽略长时间引起的回路中电流的变化,请你帮他计算一下一昼夜可析出多少个铜离子。

八年级上生物第二章 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 习题精选

八年级上生物第二章  第一节  酵母菌和霉菌  习题精选

第二章第一节酵母菌和霉菌习题精选1.前面学习的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而下面由一个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是( )A.黄曲霉B.香菇C.酵母菌D.平菇2.有的人特别喜欢吃馒头,那么发面蒸馒头利用的微生物是( )A.乳酸菌B.酵母菌C.曲霉菌D.毛霉菌3.细菌用分裂方式繁殖后代,而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为( )A.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B.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C.分裂生殖和有性生殖D.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4.馒头、面包上生长的是曲霉,腐烂的水果上生长的是青霉。

青霉、曲霉的生殖方式是( )A.孢子生殖B.分裂生殖C.出芽生殖D.结合生殖5.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把葡萄糖分解,其中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能把葡萄糖分解成( )A.二氧化碳和水B.二氧化碳、水,同时释放较多能量C.二氧化碳和能量D.酒精、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较少能量6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用横线表明错处并改正)。

(1)酵母菌是单细胞的个体,属于细菌。

( )(2)乳酸菌、酵母菌都能用于制作食品,属于真菌。

( )(3)青霉只生长在腐烂的水果上,曲霉只生长在馒头、面包上。

( )(4)馒头暄软多孔是由于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造成的。

( )(5)青霉都可以生产医药用的青霉素。

( )(6)细菌、真菌体内都没有叶绿体,大多进行腐生生活,于是容易使食品腐烂。

()(7)真菌与腐生细菌一样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 )6.夏天我们以常发现,存放在壁橱里的衣物和鞋常常发霉,其原因是( ) A.低温、干燥B.低温、潮湿C.高温、风干D.温暖、潮湿7.生活中为了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防止食品腐败采取的措施()①低温②风干③高温灭菌后密封④添加防腐剂⑤温暖⑥潮湿A.①②③④B.①②⑤⑥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8.英国的生物学家弗莱明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抗生素的人,第一种抗生素是从_____________微生物中提炼出来的。

A.黄曲霉菌B.青霉菌C.酵母菌D.乳酸菌9.可以用来酿酒和制作酱、酱油、腐乳的霉菌是( )A.曲霉B.青霉C.酵母菌D.黄曲霉10.小明学完本节知识后,告诉奶奶不要吃霉变的花生,因为霉变的花生可致癌,其致癌的毒素主要产生于( )A.黄曲霉B.青霉C.珊瑚菌D.乳酸菌11.图27是酵母菌模式图,请据图填空。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课后习题 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减数分裂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课后习题 第二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减数分裂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一节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第1课时减数分裂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关于四分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四分体形成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一个四分体含有四条染色体C.在一个四分体中,DNA与染色体的数量之比为2∶1D.同源染色体之间常会发生染色体片段互换,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A项正确;一个四分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2条染色体,B项错误;一个四分体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所以在一个四分体中,DNA与染色体的数量之比为2∶1,C项正确;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交叉互换,D项正确。

2.减数第一次分裂(MⅠ)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A.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B.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C.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D.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MⅠ)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之后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A、B、C三项正确;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MⅡ)过程中,D项错误。

3.下列有关“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的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该活动中可以模拟同源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现象B.模拟MⅠ的纺锤体与MⅡ的纺锤体应相互垂直C.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一对用红色橡皮泥,另一对用蓝色橡皮泥制作D.两条颜色长短一样的染色单体中部用一根铁丝扎起来,铁丝代表着丝粒;模拟MⅠ的纺锤体与MⅡ的纺锤体应相互垂直;两对非同源染色体可以都用红色表示,也可以用红色和蓝色表示,不一定用不同颜色;两条颜色和长短一样的染色单体中部用一根铁丝扎起来代表已完成复制的一条染色体,铁丝代表着丝粒。

4.下列对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结束后染色体数不变B.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结束后染色体数不变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与后期染色体数不同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与后期染色体数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A项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后期着丝粒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结束后染色体数不变,B项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与后期染色体数相同,C项错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与后期染色体数不同,D项错误。

(完整word版)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练习题

(完整word版)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练习题

第二章第一节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一、选择题1.表示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符号是()。

A.σe B.σsC.σbD.σ-12.表示金属材料弹性极限的符号是()。

A.σe B.σsC.σbD.σ-13.在测量薄片工件的硬度时,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的表示符号是()。

A.HBB.HRC.HVD.HS4.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叫()。

A.强度B.硬度C.塑性D.弹性二、填空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在载荷作用下其抵抗()或()的能力。

2.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和()两种。

3.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和()三个阶段。

4.常用测定硬度的方法有()、()和维氏硬度测试法。

5.疲劳强度是表示材料经()作用而()的最大应力值。

三、是非题1.用布氏硬度测量硬度时,压头为钢球,用符号HBS表示。

()2.用布氏硬度测量硬度时,压头为硬质合金球,用符号HBW表示。

()四、改正题1. 疲劳强度是表示在冲击载荷作用下而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

2. 渗碳件经淬火处理后用HB硬度计测量表层硬度。

3. 受冲击载荷作用的工件,考虑机械性能的指标主要是疲劳强度。

4. 衡量材料的塑性的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冲击韧性。

5. 冲击韧性是指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五、简答题1.说明下列机械性能指标符合所表示的意思:σS 、σ0.2、HRC、σ-1。

2.说明下列机械性能指标符合所表示的意思:σb 、δ5、HBS、akv。

2.2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一、判断题1.金属材料的密度越大其质量也越大。

()2.金属材料的热导率越大,导热性越好。

()3.金属的电阻率越小,其导电性越好。

()二、简答题:1.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它包括哪些?2.什么是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它包括哪些?3.什么是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它包括哪些?。

人教版(2024新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每课一练

人教版(2024新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无脊椎动物》每课一练

2.2.1 无脊椎动物【学习目标】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有哪些?2.它们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自学导航】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分定义: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称为________;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称为________。

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点1.________:常见动物:水螅、水母、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主要特征:身体呈________对称;体表有________;有________无________。

2. ________:常见动物:涡虫、血吸虫、绦虫等。

生活方式:少数营自由生活,大多数营寄生生活。

结构特点:________简单,________发达。

主要特征:身体呈________对称;背腹扁平;有________无________。

3. ________:代表动物:蛔虫。

常见种类:还包括蛲虫、钩虫、丝虫等。

结构特点: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________;有________有________。

4. ________:常见动物:蚯蚓、沙蚕、蛭等。

蚯蚓适应穴居生活的特点:运动:无专门的运动器官,体壁有发达的________,肌肉与________配合可以完成运动。

消化:肠壁有发达的肌肉,肠可以________。

呼吸:无专门的呼吸器官,________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且体壁密布毛细血管,可以进行________。

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________构成;多靠________或________辅助运动。

5. 节肢动物:蝗虫的特征:身体分为________三部分,触角、足等附肢________,头部有用于摄食的口器。

身体表面包裹着坚韧的________,外骨骼能够起到保护和防止体内________的作用,但________会限制身体的发育和长大,所以蝗虫在发育过程中需要________。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基础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填空题1.从南北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半球;北极和南极地区分别以_______和_______为主。

2.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_______%,而海洋占_______%。

3._______和它附近的_______合起来叫做大洲。

4._______洲、_______洲、_______洲和_______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5._______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6.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洲,最小的是_______洲。

7.南北回归线都穿过的大洲是_______洲和_______洲。

8.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山脉,_______河,_______山脉和海峡。

二、单项选择题9.有关世界上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陆半球是指北半球B.水半球是指南半球C.世界海陆分布是很不均匀的D.世界上的陆地是彼此相连接的10.下列哪个大洲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欧洲11.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 )A.台湾岛B.格陵兰岛C.马达加斯加岛D.海南岛12.相传亚洲的因纽特人跨过了下列哪个海峡到了北美洲( )A.土耳其海峡B.白令海峡C.巴士海峡D.马六甲海峡13.四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是( )A.太平洋B.大西洋C.北冰洋D.印度洋14.关于大洲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非洲全部位于东半球B.南极洲全部位于东半球C.南美洲全部位于东半球D.亚洲全部位于西半球15.世界上的大洋,按照面积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太平洋②大西洋③印度洋④北冰洋A.④③②①B.④③①②C.③①④②D.①②③④16.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的大洋是(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三、综合题17.读图,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洲名称。

(1)根据七大洲的轮廓,写出七大洲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F_______,G_______(2)A、C、F共同濒临的大洋是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习题(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01 知识管理1.声音的产生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认为“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或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2.声音的传播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__.条件:声音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气体、液体、固体都________传播声音,________不能传声.注意:声音产生的条件与声音传播的条件不能混淆,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是需要介质.3.声速、回声声速: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影响声速的因素: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________中传播得快,在________中次之,在________中传播得慢.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________回来,形成回声,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________s,也就是发声体距离障碍物应大于________米.02 基础题1.在图中所示乐器中,关于声音的产生分析正确的是( )A.①小提琴发声是弓振动产生的 B.②二胡发声是琴弦振动产生的C.③琵琶发声是琴体振动产生的 D.④鼓发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2.(桂林中考)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第2题图第3题图3.渔民通过播放鱼类喜欢的音乐,将鱼群诱入渔网,如图所示.鱼儿能听到音乐声说明( ) A.固体能够传声 B.液体能够传声C.气体能够传声 D.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够传声4.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传播速度总是340 m/s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D.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可能不同5.如图所示的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法.敲鼓时,纸屑上下跳动扬声器发声时纸片上下跳动6.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写道:行军宿营,士兵们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地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也能传声,并且比空气传声的速度________,所以枕着箭筒睡在地上,就能及早听到远方的马蹄声.7.小明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 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________m(声速按340 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03 中档题8.(随州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9.有经验的木工在购买木梁时,为了判断木梁的中心是否朽了,总是让一人把耳朵贴在木梁的一端,另一人把耳朵贴在木梁的另一端,再由一人敲打木梁中心,如果两端人听不到声音从里面传来,证明里面已朽,木工是根据什么选择木梁的( )A.空气传声 B.固体传声 C.液体传声 D.真空不能传声10.《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游戏.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用它独特的声音重复一遍,非常好玩.则( )A.汤姆猫说话的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B.汤姆猫说话的声音是由手机中喇叭的振动产生的C.增大手机的音量,声音不能被反射D.汤姆猫说话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 km/h11.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会被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在__________中传播.如果将这个实验移至月球上做,你猜想音叉甲________(填“能”或“不能”)振动,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①声速大小可能跟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声速大小可能跟________有关;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海水温度为25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后收到回波,根据公式s=________,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m.04 拓展题13.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究过程: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请回答:(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③提出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实验③和④可得出的结论:蜜蜂是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声.14.亮亮和田田两位同学欲测一段铁路的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他们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 000 m/s,于是亮亮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田田站在铁路的另一端,亮亮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田田听到了两次响声,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为2 s,这段铁路大约有多长?参考答案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管理1.振动 2.介质声波介质可以真空 3.340 m/s 种类温度固体液体气体反射0.1 17基础题1.B 2.A 3.B 4.D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转换 6.固体快7.272 声波中档题8.C 9.B 10.B 11.弹开振动空气不能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12.(1)①温度声音在5 ℃、15 ℃、20 ℃的水中传播的速度不同②介质种类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速度不同(2)vt/2 1 531拓展题13.(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2)蜜蜂发声不是由双翅振动产生的(3)蜜蜂的发声部位可能在小“黑点”上(4)小黑点振动14.设铁管的长度是s,由v=st 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t1=sv空气=s 340 m/s ①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时间:t2=sv铁轨=s5 000 m/s②田田听到两次响声的时间间隔为2 s:Δt=t1-t2=2 s③联立①②③,得s340 m/s -s5 000 m/s=2 s 解得:s=729.6 m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4℃时,液体密度最小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C.1℃时液体的体积比5℃时的大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2.如图所示是甲和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物质的密度比水大B.体积为50cm3的乙物质的质量为35gC.质量为25g的甲物质的体积为30cm3D.当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相同时,乙物质的体积较大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第二章第一节.习题为主地势和地形

第二章第一节.习题为主地势和地形

三、山地的开发 1.山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以及开发措施
有利条件(优势) 不利条件(劣势) 开发和利用的措施
在地形复杂的山区,大力
地形复杂多样,便于发 展多种经营; 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 中草药和动物资源丰富; 容易发生自然灾害; 地面崎岖,交通不便 发展多种经营; 在森林、矿产资源丰富的
植被受到破坏后,水土流 山区,便于发展林业和采 失严重; 矿业;
南北走向
中间一列 最南一列
西北—东南走向 巨大的弧形山脉
2.山脉与地形
两侧地形区名称 山脉 西侧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巫山 太行山 四川盆地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 原 东侧 云贵高原 长江中下 游平原 华北平原 天山 山脉
两侧地形区名称 北侧 南侧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青藏高原
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祁连山 内蒙古高原 柴达木盆地
(3)三大平原
名称 位置和范围 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 东北平原 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和辽河平原三部分 地形特征 以黑土著称,地势平坦,沃野千 里,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由黄、淮、海三大河流的泥沙冲
位于燕山以南、淮河以
华北平原
北、太行山以东,濒临黄 积而成,又称为黄淮海平原,地 海和渤海 势平坦,是我国第二大平原 地势低平,河湖众多。三角洲地
500 米以下
平原、盆地
3.我国地势特征的优越性 (1)对交通的影响:形成许多自西向东流的大河,可以发展 水运,联系东西部交通。 (2)对能源的影响: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 落差变大,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3)对气候的影响:广大的东部地区,有利于迎接海洋的水 汽,增加降水量,有利于生产和生活。
【典例 1】读我国沿 36°N 的地形剖面图(图 2-1-3),图中 的 A、B、C 对应的地形区分别是(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各节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各节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各节练习题含答案第一节选择题1.答案:B解析:-13<0,-8<0,-2<0,3>0,4>0,故B正确。

2.答案:B解析:|x|<1,故-1<x<1,x>0,故B正确。

3.答案:D解析:(4-2x)/(1-2x)=-2,解得x=3,x<>0.5,故D正确。

4.答案:A解析:(3^a)(9^(1-a)+27^(1-a))=27,解得a=2/3,故A正确。

5.答案:B解析:1.44<1.5^2=2.25,-1.44>-2.25,故B正确。

第二节填空题6.答案:-4解析:(-12)/3=2,2*(-4)=-8,-8-(-2)=‑6,故X=-4。

7.答案:y>x>z解析:y-x=2,z-y=3,代入合并得z-x=5,故y>x>z正确。

8.答案:-4解析:ab=8,a+b=-4,解得a=2,b=-4,故X=-4。

9.答案:5解析:sin30°cos(x+90°)+cos30°sin(x+90°)=1/2,解得sin(x+120)=-1/2,解得x=5°,故X=5。

10.答案:6解析:x=1,2,4,8,16,故X=6。

第三节解答题11.答案:3/5(左右含糊即可,只要最简式为3/5就可以)解析:a: 5/12,b: 2/3,c: 5/8,d: 4/5,a<c<b<d,故c正确。

12.答案:10解析:代数法或画图法都可以,故X=10。

13.题意不明,无法作答。

14.答案:3解析:用秦九韶商法即可解出本题,故X=3。

15.答案:9/5(左右含糊即可,只要最简式为9/5就可以)解析:k=9,l=5,m=45°,代入公式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解出本题,故c正确。

16.答案:189解析:0,2,4,5,7,9,其中90出现了10次,其余每个数字出现了9次,故X=189。

一级造价师-《计价》-章节练习题(第二章第一节)

一级造价师-《计价》-章节练习题(第二章第一节)

第一节工程计价原理【例题1】关于工程计价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工程计价是工程价值的货币形式B.项目的造价与建设规模大小呈线性关系C.分部组合计价原理,需将建设项目自下而上细分至最基本构造单元D.工程计价的基本原理在于项目的分解与价格的组合E.工程总价的确定分为工料单价法和综合单价法『正确答案』AD『答案解析』选项B,规模对造价的影响,两者并非总呈线性关系;选项C,工程计价的基本原理是项目的分解和价格的组合,即将建设项目自上而下细分至最基本的构造单元;选项E,工程总价的确定分为实物量法和单价法。

【知识点】工程计价基本原理(一)利用函数关系对拟建项目的造价进行类比匡算适用:没有具体的图样和工程量清单时注意:规模对造价的影响,两者并非总呈线性关系。

(二)分部组合计价原理适用:设计方案已经确定①工程计价的基本原理:项目的分解和价格的组合②工程计价分为工程计量和工程组价两个环节。

③工程计量工作包括工程项目的划分和工程量的计算。

(定额、清单)④工程组价包括单价的确定和总价的计算。

【例题2】根据分部组合计价原理,从工程计价的角度,需要把分部工程按照()的不同划分为分项工程。

A.施工方法B.路段长度C.施工特点D.材料E.工序『正确答案』ABDE『答案解析』分解成分部工程后,从工程计价的角度,还需要把分部工程按照不同的施工方法、材料、工序及路段长度等,加以更为细致的分解,划分为更为简单细小的部分,即分项工程。

【知识点】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结构部位、路段长度、施工特点、施工任务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施工方法、材料、工序、路段长度【例题3】工程计量工作包括工程项目的划分和工程量的计算,下列关于工程计量工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项目划分须按预算定额规定的定额子项进行B.通过项目划分确定单位工程基本构造单元C.工程量的计算须按工程量清单计算规范的规则进行计算D.工程计量工作包括工程项目的划分和工程量的计算E.建筑安装工程费=∑基本构造单元工程量×相应单价『正确答案』BD『答案解析』选项AC,项目的划分和工程量的计算都有清单和定额两种规则;选项E,分部分项工程费=∑基本构造单元工程量×相应单价。

海陆分布练习题

海陆分布练习题

第 1 页第二章 第一节 海陆分布 一、填空题 1.地球表面海洋面积约占_________,而陆地面积仅约占_______;所以说“______海洋,________陆地”。

2.亚洲与欧洲以___________山脉、乌拉尔河、____________山脉和__________海峡为界;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运河;亚洲与北美洲以___________海峡为界。

欧洲与非洲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海峡;南美洲与北美洲之间的界线是_______________。

3.填写各大洲的名字。

二、选择题 1.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 2.有关海陆分布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是均匀的 B.无论怎样划分两个相等的半球,都是陆地大于海洋 C.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D.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 读“东西半球图”,回答3~4题: 3.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洋是(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4.亚洲和欧洲的分界山脉是( ) A. 喜马拉雅山 B. 阿尔卑斯山 C. 安第斯山 D. 大高加索山 5.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 ) A.欧洲 B.北美洲 C.亚洲 D.大洋洲 ….…………………………………………………….……………….装……………………………订……………………线……..………………………….………………6.面积最大、水温最高、水体最深的大洋是()A.大西洋B.太平洋C.北冰洋D.印度洋7.被北美洲、亚洲和欧洲围绕的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8.被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三大洋所包围的大洲是()A.北美洲B.南美洲C.亚洲D.大洋洲三、读图分析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1)图中甲是______半球,乙是______半球。

(填“东”或“西”)(2)请将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名称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必修1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例题+习题

必修1 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例题+习题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典型习题一】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碘酒B.Fe(OH)3溶胶C.CuSO4溶液D.淀粉溶液[剖析]产生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所以,选项中属胶体的分散系则能产生丁达尔现象,其中A、C都是溶液,B、D是胶体。

[解答]BD[评点]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能够对可见光的光波产生散射,所以光束通过胶体时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虽然也发生光的散射,但由于粒子的直径太小,散射极其微弱,所以,光束通过溶液时则没有这种现象。

【典型例题二】“纳米材料”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的材料。

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A.不能透过滤纸B.有丁达尔效应C.所得液体一定能导电D.能全部透过半透膜[剖析]因为纲米粒子的尺寸正和胶体粒子的大致相当。

原有的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有助于对纳米材料的研究,本题中所得分散系所具有的性质,即胶体的性质。

胶体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有的分子的直径已达到胶体粒子的范围,这样得到的胶体一般不能导电。

[解答]B[评点]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决定了分散系的类别,纳米材料粒子的直径符合胶体粒子的大小,所以一旦形成纳米粒子分散系就能具备胶体的性质。

【典型习题三】已知土壤胶体的粒子带负电,它可以吸附下列化肥中的NH4+,在水稻田里使用含氮量相等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A.(NH4)2SO4B.NH4HCO3C.NH4NO3 D.NH4Cl[剖析]土壤胶体的粒子带负电,化肥中的铵根离子带正电,被土壤粒子所吸引,从而便于作物的吸收。

含氮量相等的几种化肥中,NH4NO3中硝酸根离子带负电,不能被土壤有效吸收,所以肥效大为降低。

[解答]C[评点]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同种胶体粒子带相同的电荷,这是胶体介稳性的原因,带有电荷的胶体粒子可以吸附与之相反电荷的微粒,如明矾净水、土壤吸收营养素等。

【典型习题四】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剖析]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在沸水中滴入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得到红褐色氢氧化铁胶体,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NaOH溶液,产生的氢氧化铁粒子的聚集体已大于100nm,形成的是悬浊液;血液是胶体,通过微波可以使胶体凝聚;树林中的水雾是气溶胶,也具有丁达尔效应;血液透析是利用渗析原理,让血液中的毒素通过半透膜而除去。

第2章第1节财会数字练习题

第2章第1节财会数字练习题

第二章第一节财会数字练习:一、将阿拉伯数字写成中文大写数字(1)¥3 150.50 应写成:(2)¥105 000.00 应写成:(3)¥4 500 005.34 应写成:(4) ¥3 000 070.10 应写成:(5) ¥51 340.90 应写成:(6) ¥109 080.80 应写成:(7) ¥2 054.73 应写成:(8) ¥80 001.20 应写成:(9) ¥107 000.53 应写成:(10) ¥96 274.58 应写成:二、将中文大写数字写成阿拉伯数字(1) 人民币贰拾柒元伍角肆分应写成:(2) 人民币伍仟贰佰万零陆仟玖佰柒拾捌元整应写成:(3) 人民币叁仟万零贰拾元整应写成:(4) 人民币壹拾玖万零贰拾叁元整应写成:(5) 人民币玖角捌分应写成:(6) 人民币柒万肆仟伍佰零贰元捌角陆分应写成:(7) 人民币玖仟叁佰元零伍角整应写成:(8) 人民币贰拾肆万零捌佰零壹元零玖分应写成:(9) 人民币壹拾万元整应写成:(10) 人民币陆佰万元零柒分应写成:三、日期转换成中文大写数字10月30日应写成:11月31日应写成:1月15日应写成:10月20日应写成:2月8日应写成:2015年3月10日应写成:1,人民币叁仟壹佰伍拾元(零)伍角(整) 2,人民币壹拾万(零)伍仟元整3,人民币肆佰伍拾万零伍元叁角肆分4,人民币叁佰万零柒拾元(0)壹角(正) 5,伍万壹仟叁佰肆拾元(零)玖角(正)6,壹拾万(0)玖仟零捌拾元(0)捌角7,贰仟零伍拾肆元柒角叁分8,捌万零壹元贰角(正)9,壹拾万0柒仟元伍角叁分10,玖万陆仟贰佰柒拾肆元伍角捌分1,¥27.542,¥52 006 978.003,¥30 000 020.004,¥190 023.005,¥0.986,¥74 502.867,¥9 300.508,¥240 801.099,¥100 000.0010,¥6 000 000.07零壹拾(月)零叁拾(日)壹拾壹(月)叁拾壹(日)零壹月壹拾伍日零壹拾月零贰拾日零贰月零捌日贰零壹伍年叁月零壹拾日。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课后习题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精子、卵细胞的形成和受精作用

浙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课后习题 第二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精子、卵细胞的形成和受精作用

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一节染色体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第2课时精子、卵细胞的形成和受精作用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1.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和原因分别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B.减数第一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C.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D.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2.与人体精子的形成过程相比较,人体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特有的变化是()A.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B.成熟生殖细胞的形成需经过变形过程C.一个卵原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A项不符合题意;成熟精子的形成需经过变形过程,卵细胞不需要变形,B项不符合题意;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而精子的形成过程中,一个精原细胞最终可形成4个精子,C项符合题意;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项不符合题意。

3.下图是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示意图。

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A.③⑥④①②⑤B.⑥③②④①⑤C.③⑥②④①⑤D.③⑥④②①⑤,①为后期Ⅱ,②为后期Ⅰ,③为前期Ⅰ,④为末期Ⅰ或前期Ⅱ,⑤为末期Ⅱ,⑥为中期Ⅰ。

由以上分析可知,减数分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③→⑥→②→④→①→⑤。

4.下图表示某种动物不同个体的某些细胞分裂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丙两细胞都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B.图中的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后期C.可能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甲、乙、丁D.乙、丁两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A项正确;甲、丙两细胞均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丁两细胞均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项正确;甲、乙两细胞的细胞质都不均等分裂,分别是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丁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而丙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因此甲、乙、丁三个细胞可能属于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细胞,C项正确;由于乙、丁两细胞中着丝粒均分裂,此时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因此乙、丁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相等,D项错误。

八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动与静习题 (新)沪科

八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动与静习题 (新)沪科

第一节动与静01知识管理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________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参照物:被选作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说明:(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2)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2.运动的描述概念理解: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________的;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________的.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人们所说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于________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情况不同,因此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说明: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02基础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心潮澎湃C.海水奔腾D.流星似剑2.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作为参照物B.运动的物体不能作参照物C.任何物体都可以作参照物D.研究某一物体的运动,可以不选参照物3.(来宾中考)小明坐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说他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A.地上的房子B.路边的树木C.他身旁的座椅D.走过他身边的乘务员4.(益阳中考)《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5.(贵阳中考)滑板是一种深受青少年喜爱的极限运动,如图所示,一位运动员脚踩滑板高高跃起,在此过程中以滑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________的.6.(临沂中考)如图所示,小明正驱动滑板车向前滑行.他一脚站立其上,另一只脚不时用力向后蹬地,使滑板车前进,他发现路旁的建筑物在往后退,这是因为他以________为参照物.7.(张家界中考)2015年8月11日,来自挪威的翼装飞行运动员艾斯朋从天门山顶跳下,另一位极限运动员比约恩借助飞机低空跳伞,两位选手各自飞行一段时间后,低空跳伞者准确地落在翼装飞行者身上并短暂停留.若以艾斯朋为参照物,比约恩是________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比约恩是________的.8.(兰州中考)一条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人看到一座桥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若他感到桥向西运动,则以河岸为参照物,船向________(填“西”或“东”)行驶.03中档题9.(郴州中考)某同学周末坐甲车回家,与之并排的乙车在超车,该同学感觉自己在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B.乙车C.地面D.路旁的树10.(杭州中考)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11.(宁波中考)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A.斜向上爬升B.斜向下俯冲C.竖直向上爬升D.竖直向下俯冲12.学校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当甲同学超越乙同学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同学相对于乙同学是向后运动的B.乙同学相对于地面是向后运动的C.裁判员看甲、乙两同学都是向前运动的D.观众看甲同学是向前运动的,看乙同学是向后运动的13.小明坐在一列火车上,向左车窗外看去,感觉自己在向前运动,向右车窗外看去,感觉自己没动,对下列可能的情况判断正确的是()①左侧恰好有一列火车向后运动②右侧恰好有一列火车和自己乘坐的车并列停靠③左侧恰好有一列火车向前运动④右侧一列火车正在向前运动A.只有①②可能B.只有①③④可能C.只有①②③可能D.①②③④都可能14.在某奥运会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甲火炬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向右运动,乙火炬一定向________(填“左”或“右”)运动.15.小强同学第一次乘火车旅行,他妈妈上车送行,正谈着,忽然听到一声长鸣,小强只见并列的另一辆列车徐徐向后离去,于是,催促妈妈快下车.他妈妈朝窗外站台看了一眼,又看了看表说:“别着急,我们的车还没有开动呢.”想一想,他们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知识管理1.位置参照标准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地理湘教版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2节同步练习(答题时间:50分钟)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达标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各组岩石按成因属于同一类型的是()①花岗岩、砂岩②砾岩、页岩③砂岩、石灰岩④大理岩、板岩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③④2、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岩石是()A. 花岗岩B. 石灰岩C. 玄武岩D. 板岩3、由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岩石是()A. 花岗岩B. 玄武岩C. 石灰岩D. 大理岩4、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化石的是()A. 花岗岩和页岩B. 大理岩和砂岩C. 砾岩和板岩D. 石灰岩和页岩5、下列岩石属于变质岩的是()A. 花岗岩B. 页岩C. 大理岩 D. 石灰岩6、关于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②岩浆岩分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两类③沉积岩按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④已形成的各种岩石均可变成变质岩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7、下列哪些事实与地壳物质循环有关()①岩浆岩的形成②土壤层的发育③地貌的变化④地壳中的化学元素⑤玄武岩上有许多气孔A. ①②④B. ②③⑤C. ①②③ D. ③④⑤8、下列关于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 花岗岩为喷出岩,在地表分布广B. 沉积岩类型有页岩、板岩C. 石灰岩是由大理岩变质而成D. 沉积岩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9、将下列地质名称按组成和被组成的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岩石②化学元素③矿床④矿物⑤矿产⑥地壳A. ②⑤①④B. ②④⑥①C. ②④①⑥D. ②④③⑤10、下列岩石中,可能含有鱼类化石的是()A. 玄武岩、流纹岩B. 砾岩、砂岩C. 大理岩、石英岩D. 花岗岩、板岩二、综合题11、完成下图内容(1)在图中方框内填出岩浆和三大类岩石的名称。

(2)写出图中各箭头所代表的含义: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A、B、C、D过程中,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用创新一、选择题1、大理岩的主要组成矿物是下列中的()A. 石英B. 长石C. 方解石D. 云母2、下列沉积岩中属于由化学沉积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岩石有()A. 页岩B. 石灰岩C. 砂岩D. 砾岩3、下图表示地壳物质的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花岗岩属②岩类B. 大理岩属④岩类C. a是变质作用D. b是变质作用4、岩石组成了地球的坚硬外壳—岩石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岩石圈就是指地壳B. 岩石圈主要指土壤层以下的岩石部分C. 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D. 目前人类对岩石的利用主要是把它作为建筑材料5、关于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A. 岩石是几种矿物的集合体,一种矿物是不能组成岩石的B. 岩石按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C. 花岗岩的主要成分是方解石D. 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冷却形成的6、关于沉积岩的叙述正确的是()A. 沉积物的来源是火山被风雨侵蚀下来的泥沙B. 只有在沿海低洼的地方才有沉积物C. 沉积岩区别其他岩石的主要特征是它具有岩层和化石D. 沉积岩中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依据,但无法作为恢复地质环境的依据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是在()A. 石灰岩分布区B. 花岗岩分布区C. 玄武岩分布区 D. 片麻岩分布区8、该地形景观广泛分布于我国的()A. 青藏高原B. 云贵高原C. 内蒙古高原D. 黄土高原二、综合题9、读下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地区,其成因是。

(2)C、D、E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

(3)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风。

(4)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5)如果D岩层为石灰岩,则当地地质矿产局在勘探优良建筑材料时,应把的勘探作为重点勘探内容。

10、请说出对下面图示的理解。

11、读下面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标出箭头,完成三大类岩石循环转化过程。

(2)图中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A ;B ;C ;D 。

(3)地壳物质大循环过程可概括为:从到形成又到新的形成。

第二节地球的表面形态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A. 地质作用B. 地壳运动C. 地质构造D. 变质作用2、下列地质现象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是()3、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A. 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B. 崇明岛的形成C. 澳大利亚大堡礁的形成D.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4、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形区是()A. 黄土高原B. 泰山、庐山C.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D.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5、下图中属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理现象是()6、下列地形区,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有()A. 东非大裂谷B. 冲积扇C. 秦岭D. 阿尔卑斯山7、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地质作用是()A. 风化作用B. 侵蚀作用C. 搬运作用D. 沉积作用8、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其外力作用主要有()A. 流水侵蚀B. 风力侵蚀、搬运C. 冰川侵蚀D. 流水沉积9、长城西段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原因是()A. 流水侵蚀B. 冰川侵蚀C. 风化和风蚀D. 水的溶蚀10、埃及大金字塔高度从建成时期的146. 5米降至136. 5米,其高度变化的原因是()A. 遭受尼罗河洪水的冲刷作用B. 遭受风沙的侵蚀作用C. 遭受人为的破坏作用D. 遭受强烈的地震作用二、综合题11、读下图,回答:(1)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______。

(2)此时,背斜在地貌上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向斜在地貌上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找油气应在图中的_________处,找地下水应在 _______处。

(4)如果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所示岩石,按成因属于______________岩。

创新提高一、选择题1、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A. 内力作用B. 外力作用C. 地质作用 D. 变质作用2、石油形成于下列哪一地质构造()A. 背斜B. 向斜C. 断层 D. 海沟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地质构造的形成是内外力作用的结果②地表形态的变化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③背斜顶部受到的是张力,因而易被侵蚀成谷地④背斜常形成储油构造,向斜常形成储水构造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1998年10月,中国国务院正式批准世界最大的峡谷定名为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据图回答4~5题。

4、图中①②对应的板块是()A. 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B. ①亚欧板块;②印度洋板块C. ①印度洋板块;②非洲板块D. ①印度洋板块;②太平洋板块5、大峡谷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构造是()A. 断裂构造B. 背斜构造C. 向斜构造 D. 火山构造二、综合题6、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是:甲,乙。

(2)甲、乙两地顶部缺失的原因是,上覆岩层的形成是由于作用而形成的。

(3)如果要寻找油气资源,最好在处找;如果要寻找地下水,最好在处找。

(4)在图中建一条东西向的隧道,甲、乙两处应选择处,理由是。

7、读图,回答:(1)从地貌上看,①处是,它是由于作用而形成的,它分布在山区的。

(2)从地质构造上看,②处属于构造,它是由于而形成的。

(3)在①③处中,沉积物颗粒最小的是,理由。

8、读下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处地貌均为河流的作用形成,其中甲处是地貌,乙处地貌一般分布在地区。

(2)图中河流的走向受到和因素的制约。

(3)如果该地位于我国的黄淮海平原,那么乙地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是、、。

如果要获取稳定而可靠的灌溉水源,在A、C两处何处打井较好? 。

(4)如果该地位于我国西北中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那么甲处适宜发展的特色农业是。

【试题答案】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达标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解析:砾岩、页岩、砂岩、石灰岩都属于沉积岩。

答案:C2、解析:岩浆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岩石是岩浆岩,岩浆岩有花岗岩和玄武岩两类。

答案:C3、解析:沉积岩是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石灰岩属于沉积岩。

答案:C4、解析: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中含有化石,石灰岩和页岩都属于沉积岩。

答案:D5、解析: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形成的。

答案:C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的形成和分类知识,要求必须熟练掌握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答案:D7、解析:本题要求我们必须熟练掌握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在此过程中既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

答案:C8、解析:花岗岩为侵入岩,板岩是由页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成。

答案:D9、解析:化学元素组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地壳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答案:C10、解析:三大类岩石中只有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答案:B二、综合题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以及在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所发生的地质作用。

答案:(1)从左上方按逆时针方向分别是: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2)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3)B应用创新一、选择题1、解析: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

答案:C2、解析: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既有机械沉积,又有化学沉积和生物遗体沉积。

答案:B3、答案:D4、解析:岩石圈是指地壳和地幔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答案:C5、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的分类和形成。

答案:B6、解析:沉积岩是经过各种外力作用沉积而形成的,因此沉积岩中具有岩层和化石。

答案:C7、解析:本题图中显示的是岩溶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是石灰岩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地区。

这种地形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分布广泛。

答案:A8、解析:本题图中显示的是岩溶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是石灰岩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地区。

这种地形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分布广泛。

答案:B二、综合题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过各种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

答案:(1)西北内陆风力作用强烈(2)E、D、C(3)东北(4)地壳运动岩浆活动(5)大理石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矿物、矿产、矿石及岩石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化学元素组成矿物,矿物组成岩石;在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富集起来达到人类利用要求就是矿产;含有矿产的岩石是矿石,有的岩石本身就是矿产,也是矿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