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因监测相关制度

合集下载

死因调查工作制度(3篇)

死因调查工作制度(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死因调查工作,确保死因调查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公正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各类死因调查工作。

第三条死因调查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公正、公平、公开原则;2. 科学、严谨、规范原则;3. 及时、准确、高效原则;4. 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死因调查工作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中心)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死因调查工作。

第六条死因调查机构应当设立以下岗位:1. 死因调查员:负责死因调查的具体实施;2. 技术指导员:负责死因调查的技术指导;3. 信息管理人员:负责死因调查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

第三章死因调查程序第七条死亡发生后,死者家属或单位应当立即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

第八条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

第九条现场调查内容包括:1. 死亡原因初步判断;2. 死亡现场情况;3. 死者身份确认;4. 死亡时间、地点;5. 死者生前病史、用药情况等。

第十条现场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应当填写《死因调查记录表》,并由死者家属或单位签字确认。

第十一条死因调查员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和有关资料,进行死因分析,提出初步死因诊断。

第十二条死因调查员将初步死因诊断报告疾控中心。

第十三条疾控中心对初步死因诊断进行审核,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会诊。

第十四条审核通过后,疾控中心将死因诊断结果通知死者家属或单位,并填写《死因诊断书》。

第十五条死因诊断结果需要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章死因调查资料管理第十六条死因调查资料应当保密,不得随意泄露。

第十七条死因调查资料包括:1. 死因调查记录表;2. 死因诊断书;3. 死亡证明;4. 其他相关资料。

第十八条死因调查资料应当妥善保管,保存期限不少于三十年。

死因监测工作相关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相关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相关制度死因监测工作是指通过对死亡人群进行调查和分析,以了解死因及其分布规律、危险因素和预防控制措施的事业。

它是保障人民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共卫生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做好死因监测工作,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建立全社会的死因报告制度:建立全社会的死因报告制度是实施死因监测工作的基础。

制度应规定死因报告的主体、要求报告内容、报告的时间节点、报告的方式和渠道等方面的内容,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死因监测的认识和能力。

二、建立统一的死因诊断和编码体系:建立统一的死因诊断和编码体系可以为死因监测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该体系应能对接国际标准,涵盖各类死因,并对死因进行详细的分类和编码。

此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各级医疗机构对死因的诊断和编码工作符合统一标准。

三、加强死因收集、登记和报告的工作:死因收集、登记和报告工作是死因监测的核心环节。

为了加强这些工作,需要加强对各级医疗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并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视和积极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民政、公安等部门的合作,确保死亡人口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纳入死因监测系统。

四、建立健全的死因监测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健全的死因监测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可以为死因监测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该系统应能够实现对死因的快速识别、分析和报告,并具备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可比性。

此外,系统还应能够对不同群体的死因进行比较研究,并提供相关的统计和分析报告,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五、加强死因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死因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是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死因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与健康相关的危险因素和趋势,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需要加强对死因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并将其运用于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最后,为了保证死因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还需要加强各级政府的领导和组织,建立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和权限,加强对死因监测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死因监测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人死因监测管理制度

人死因监测管理制度

人死因监测管理制度一、概述人死因监测是指对死因进行系统收集、分析和评估,以识别和防止死亡事件,并促进公共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

建立健全的人死因监测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死因监测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死因监测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法律法规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健康工作的意见》2.《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3.《传染病防治法》4.《医疗事故处理条例》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有关文件以上法规均对人死因监测管理制度有明确规定和要求,相关部门应当根据上述法规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人死因监测管理制度的内容1.制度的基本要求(1)建立统一的人死因监测管理机构,负责统一管理死因监测工作,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机制。

(2)明确人死因监测的范围和对象,确保全面、系统地监测死因信息。

(3)建立健全的死因信息采集、报告和分析机制,保障死因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死因采集和报告(1)建立人死因信息系统,对所有死亡事件进行登记、报告和分析,并建立完整的死因档案。

(2)建立死因信息的标准化采集流程,确保信息的统一性和规范性。

(3)对于可疑死因事件,应及时报告并进行深入调查,确保及时发现风险因素。

3.信息分析和评估(1)建立完善的死因信息分析和评估机制,对死因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常见的死因事件进行风险评估,指导防控工作。

4.监测结果的发布和应用(1)定期发布人死因监测的结果和分析报告,向公众和相关部门传达监测结果。

(2)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多部门合作,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

(3)及时调整和完善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四、管理制度的实施1.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1)建立统一的人死因监测管理机构,明确机构设置和人员职责。

(2)配备专业的医务人员和数据分析人员,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培训和考核(1)建立员工培训机制,对监测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

医疗机构死因监测常规制度

医疗机构死因监测常规制度

医疗机构死因监测常规制度一、目的确保医疗机构能够准确、及时地监测和记录患者的死因,为医疗质量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死因监测工作。

三、组织机构1.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的死因监测小组,负责日常的死因监测工作。

2. 小组由医务部门牵头,成员包括内科、外科、急诊科、病理科等相关科室的专业人员。

四、职责分工1. 医务部门负责制定死因监测流程和规范,监督执行情况。

2. 临床科室负责提供死亡患者信息,包括死亡时间、原因等。

3. 病理科负责提供尸检结果,协助确定死因。

4. 信息部门负责死因数据的收集、录入和维护。

五、监测流程1. 死亡报告:临床科室在患者死亡后立即填写死亡报告表,记录基本信息和初步死因。

2. 尸检申请:对于需要尸检的病例,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病理科进行尸检。

3. 死因确定:根据临床资料、尸检结果等,由死因监测小组确定最终死因。

4. 数据录入:将死因信息录入医疗机构信息系统。

5. 定期分析:定期对死因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报告,供管理层决策使用。

六、数据管理1. 死因数据应严格保密,未经授权不得泄露。

2. 建立死因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定期备份数据,防止数据丢失。

七、质量控制1. 定期对死因监测流程进行质量评估,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对监测结果进行内部审核,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3. 接受外部监督和评估,不断改进死因监测工作。

八、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死因监测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

2. 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死因监测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

九、监督与考核1. 医务部门负责对死因监测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

2. 对违反死因监测制度的行为进行处理,并记录在案。

十、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医务部门所有。

3. 本制度如有变更,应及时更新并通知相关人员。

死因监测工作常规制度模板

死因监测工作常规制度模板

死因监测工作常规制度模板一、总则1.1 为加强死因监测工作,掌握居民死亡情况,预防和控制疾病,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世界卫生组织死因监测指南》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开展死因监测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二、组织管理2.1 设立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等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负责死因监测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

2.2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死因监测科(室),负责本辖区死因监测工作的组织实施、数据收集、分析报告等工作。

2.3 医疗机构设立死亡登记室,负责本机构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和《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等工作。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3.1 监测内容(1)居民死亡情况:包括死亡人数、死亡原因、死亡地点、死亡时间等。

(2)死亡原因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进行编码和分类。

(3)特殊人群死亡情况:包括新生儿、孕产妇、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等。

3.2 监测方法(1)通过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收集死亡信息。

(2)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死亡原因。

(3)定期收集、汇总、分析死亡数据,形成死因监测报告。

四、工作流程4.1 死亡信息的收集(1)医疗机构发现死亡情况,立即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及时上报所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收集辖区内死亡信息,并及时上报所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2 死亡信息的审核与分析(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上报的死亡信息进行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2)对死亡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形成死因监测报告。

4.3 死因监测报告的发布与利用(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发布死因监测报告,提供给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等参考。

(2)利用死因监测结果,制定和调整疾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五、培训与质量控制5.1 培训(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定期组织死因监测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计划、总结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计划、总结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计划、总结一、管理制度为加强死因监测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1. 工作职责(1)死因监测工作由专门部门负责,设立专职技术人员进行监测工作。

(2)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居民死亡的相关资料,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

(3)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2. 工作流程(1)收集资料:由医疗机构、派出所、社区等相关部门提供居民死亡的基本信息。

(2)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医疗机构专职技术人员根据居民死亡情况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3)确定根本死亡原因:由专职技术人员依据《死亡医学证明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

(4)资料上报:将填写完毕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相关资料按时上报至死因监测部门。

(5)数据汇总和分析:死因监测部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上级部门。

3. 工作质量保障(1)定期对专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确保《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

(2)建立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原始资料和卡片的安全、完整。

(3)建立例会及人员培训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分析、评价、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4)建立资料的录入上报制度,按时完成《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录入和上报工作。

二、工作计划1. 工作目标通过死因监测工作,了解居民死亡原因及其变化趋势,为预防疾病、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2. 工作重点(1)加强死因监测队伍建设,提高专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2)完善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3)提高死亡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深入开展死因监测数据分析,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3. 工作时间安排(1)第一季度:完成专职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2)第二季度:开展死因监测工作,收集和整理死亡资料。

死因监测工作制度内容

死因监测工作制度内容

死因监测工作制度内容一、总则第一条死因监测工作制度的目的和意义死因监测工作制度旨在通过对死亡个案的信息收集、报告、分析和利用,了解和掌握人群死亡原因和死亡趋势,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政策制定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监测点行政区划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二条死因监测工作制度的原则死因监测工作应遵循科学性、完整性、连续性和保密性原则,确保死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及时。

第三条死因监测工作制度的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承担全国疾病监测系统工作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监测点行政区划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二、死亡登记第四条死亡登记的对象死亡登记对象为发生在辖区内的所有死亡个案,包括在辖区内死亡的户籍和非户籍中国居民,以及港、澳、台同胞和外籍公民。

第五条不同情形死亡个案的登记(一)医院死亡个案: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二)家庭死亡个案: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登记。

(三)其他场所发生的死亡个案:由事故发生地的医疗机构或公共卫生部门负责登记。

(四)非正常死亡个案:由公安机关或其他相关部门负责登记。

第六条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应包括死亡者的基本信息、死亡时间、死亡地点、死亡原因等内容。

死亡原因不明者必须将死亡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背面的调查记录栏内。

三、死亡信息的报告第七条死亡信息的报告程序(一)医疗机构应在死亡事件发生后24小时内将死亡信息报告给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在收到死亡信息后24小时内进行核对、整理和上报。

(三)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定期对下级报告的死亡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反馈。

第八条死亡信息的报告内容死亡信息报告应包括死亡个案的基本信息、死亡时间、死亡地点、死亡原因等内容。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例会制度1.组织本院门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 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 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 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 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 须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 采集病史, 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后3天内, 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 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 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 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医院要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对死因信息不清楚, 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 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2、医院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收集院内死亡的信息, 对有疑问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3、医院负责死亡报告工作的医生, 对在家中死亡, 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 需核实调查或入户调查, 并在《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记录。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1.医院定期与当地派出所、计生等部门核对死亡资料, 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2、医院医生要定期了解院内死亡情况, 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档案管理制度1.医院要安排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原始资料(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个案数据), 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录入单位和县控中心按档案管理要求长期保存。

卫生院死因监测各种制度

卫生院死因监测各种制度
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卫生院工作人员进行 培训,确保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效果评估
通过考核、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 行评估,及时发现并改进存在的问题,提 高培训质量。
相关教育和宣传
教育活动
开展针对卫生院工作人员的死因监测教育和宣传活动 ,提高工作人员对死因监测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宣传材料
制作宣传材料,包括海报、宣传册等,向卫生院工作 人员和社区居民宣传死因监测的重要性和意义。
《卫生院死因监测各种制度 》
2023-10-28
contents
目录
• 卫生院死因监测制度总则 • 卫生院死因监测流程 • 卫生院死因监测工作内容 • 卫生院死因监测制度保障 • 卫生院死因监测风险控制 • 卫生院死因监测培训和教育
01
卫生院死因监测制度总则
目的和依据
目的
为及时掌握居民死亡原因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及干预措施提 供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04
卫生院死因监测制度保障
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死因监测 工作领导小组,明 确各部门职责分工 ,形成工作合力。
加强死因监测工作 的考核评估,确保 工作质量和效果。
定期召开死因监测 工作会议,研究解 决工作中的问题, 提出改进措施。
人员保障
配备专职死因监测人员,负责 死因监测工作的日常管理。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死因监测 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依据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医疗机构死因监测工作规范》和《医疗机 构死亡病例管理规定》等文件制定本制度。
监测范围和对象
监测范围
本卫生院所辖区域的居民死亡情况。
监测对象
所有在卫生院辖区内死亡的居民,包括户籍和非户籍人口。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一、概述死因监测是指对人群死亡原因进行综合监测和研究的工作,旨在及时获取死亡原因数据,为健康政策制定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规范和统一死因监测工作,制定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十分必要。

二、制度目标1.确保死因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保障死因数据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3.提高死因监测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

三、制度内容1.死因监测组织机构(1)设立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审核相关工作计划和政策。

(2)设立死因监测工作专职机构,负责具体工作的执行和管理。

(3)设立死因监测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与配合。

2.工作职责(1)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死因监测工作的年度计划和政策,并对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2)死因监测工作专职机构负责具体的死因监测和数据分析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3)死因监测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协调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与配合,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工作流程(1)数据采集阶段:定期收集各级医疗机构和公安机关提供的死亡证明、病历等相关资料,建立死因监测数据库。

(2)数据整理阶段: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提取关键信息,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做准备。

(3)数据分析阶段:运用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提取有关死因的特点和规律。

(4)报告撰写阶段: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编制相关报告和研究成果,为健康政策制定和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5)政策实施阶段:将研究结果反馈给相关政府部门和健康组织,推动相关健康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四、制度宣传和培训为了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需要开展相关的宣传和培训工作,包括:1.制度宣传,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宣传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2.培训机构设立,提供相关培训课程,包括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和报告撰写等内容。

3.培训人员选拔,选择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五、评估和改进定期对死因监测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包括:1.对工作流程和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乡镇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范文(通用6篇)

乡镇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范文(通用6篇)

乡镇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范文(通用6篇)第一篇: 乡镇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一、监控人员必须遵章守纪,持证上岗。

爱护设备,遵守上机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面对面交接-班制度,按时上下班,搞好安全监控中心站的卫生工作,及时填写报表,不得随意脱岗,听从调度指挥,做好本班一切工作。

如发现不按规定执行的给予以下处罚:1、监控员按时交接-班,迟到一次罚款20元;交接-班未执行者罚款50元,未交接清楚者罚款30元。

2、发现脱岗一次,罚款50元。

3、安全监控中心站卫生情况差,没有及时打扫的,发现一次罚款30元。

4、报表填写不及时、不清晰、不规范的发现一次罚款50元。

二、当班监控员发现系统无数据、数据不更新、不上传;瓦斯警报点定义不当、瓦斯曲线不正常;CO浓度超限、温度超高;主扇或局扇停止运行;风流短路或受阻、差压异常;馈断电报警等情况,必须立即通知调度主任、值班矿领导进行隐患排查,随时汇报处理情况和接受调度指令。

如果没有及时汇报的发现一次罚款100-200元。

三、监控人员必须遵守监控室内的相关管理制度,值班人员或其它人员不得玩游戏、浏览网络内容,发现以上情况一次给予罚款50元。

四、监控人员无故脱岗或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职责,玩忽职守,致使重大隐患和险情未能及时发现报告,造成不良后果的罚款200元,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撤职,造成事故的要根据有关规定追查责任。

五、在监控室内不允许与监控无关的人员出入或随意去玩监控机,发现后对当事人和监控值班人员给予100元的罚款。

六、我公司安全中心监控站属于公司机密站点,监控人员不得将U盘、移动硬盘等可存储设备带入监控室连接电脑,发现一次罚款50-100元。

七、严格按照领导安排的工作落实执行,不听从指挥者罚款100元/次。

八、未按领导布置工作完成或工作不彻底,出现返工者,罚款50元。

第二篇: 乡镇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强化井下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充分发挥监测监控系统的作用,保障公司人员及生产安全,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卫生院死因监测各种制度五篇范文

卫生院死因监测各种制度五篇范文

卫生院死因监测各种制度五篇范文第一篇:卫生院死因监测各种制度死因监测制度例会制度每半年组织辖区村卫生人员,召开死亡资料报告、填写和审查的会议。

县疾控机构应轮流参加各乡镇(社区)的会议,了解情况,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各方关系。

死亡报告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死亡报告管理制度,完善填报流程,将此项工作纳入医院综合考核内容。

明确相关科室职责,设立死亡报告管理部门,由专人负责全院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收集、整理、审核、编码和网络报告工作,并建立院内死亡登记册。

死亡信息核查制度建立辖区死亡信息的核查制度,并按制度开展辖区死因登记报告人员报告资料的准确性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纠正。

乡镇卫生院防保科负责死亡报告的医生,对村(居委会)卫生人员填报不清的个案,需查阅原始资料,或入户调查。

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应建立辖区死亡信息的补充报告制度,并按制度定期到同级户籍管理、殡葬服务管理和妇幼部门核对出生、死亡信息。

发现未登记报告的死亡个案,应摘录相关信息,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及时补报。

乡镇卫生院定期到同级户籍管理、殡葬服务管理和妇幼部门核对死亡信息。

发现未登记报告的死亡个案,应摘录相关信息,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注明死亡信息来源,并负责进行补报。

村医生定期了解辖区内死亡情况,对辖区内发生在家死亡的个案和发现未登记报告的死亡个案进行入户调查,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上报乡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负责补报。

档案管理制度各级各单位要建立死亡信息相关资料的档案管理制度,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培训记录、例会记录、督导记录、考核评估记录、各种报表和计算机数据库等的管理制度。

县疾控机构要安排专人对资料进行管理。

原始资料须长期保存,录入后的数据应使用有效方式备份保存。

培训工作制度每年对辖区内临床医生、村医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以满足工作队伍的专业需要,确保工作质量。

第二篇:死因监测相关制度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一、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设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工作等。

死因监测报告规章制度

死因监测报告规章制度

死因监测报告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准确、及时、全面地监测和分析死因信息,发现和预防死亡原因,确保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规定。

二、监测主体死因监测主要由卫生部门负责,其他相关部门协助完成。

卫生部门应当加强对死因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导,明确责任、职责和工作流程。

三、监测对象监测对象包括但不限于自然死亡、事故死亡、意外死亡和疾病死亡等各种死因。

四、监测内容1. 收集死因信息:及时、准确地收集死因信息,包括死者基本信息、死亡时间、死亡地点、死因诊断、医疗救治情况等。

2. 分析死因数据:对收集到的死因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死因规律、趋势和突出问题,为预防和控制死因提供科学依据。

3. 发布监测结果:每年定期发布死因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布死因结构、死因分布和变化趋势等,提高公众对死因监测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五、监测方法1. 系统建立:建立完善的死因监测系统,包括人员、设备、数据库、流程等,确保死因信息的全面、及时、准确收集。

2. 标准操作: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死因信息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培训考核:对从事死因监测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

4. 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死因数据进行常规监测和审核,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六、监测保密1. 保护隐私:对死因信息的收集、储存和传输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保护死者个人隐私,不得泄露个人隐私信息。

2. 信息安全: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死因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七、监测工作责任1. 卫生部门负责死因监测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死因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2. 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进行死因监测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3. 各级卫生部门要加强对死因监测工作的督导和检查,确保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八、监测结果运用1. 依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对高发死因的预防和控制。

2. 落实监测数据,开展相关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死因防控的意识和能力。

死因监测相关制度

死因监测相关制度

死因监测相关制度死因监测是指通过对人的死亡案例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死因的分布规律和特点,为科学地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的一项工作。

死因监测的相关制度包括法律法规、组织机构和技术手段等方面。

首先,法律法规是死因监测的基础和保障。

国家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死因监测的任务、职责和程序,并明确责任相关主体。

例如,中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疫情报告和监测制度,要求医疗机构要及时报告和记录疫情信息。

法律法规的制定可以规范和保证死因监测工作的进行。

其次,组织机构是死因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机构负责制定死因监测工作的计划和方案,组织调查和分析死因案例,并推动应用相关的科学技术手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各级卫生部门等都是开展死因监测工作的重要组织机构。

同时,建立死因监测相关的数据库,记录和整理死因信息,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进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第三,技术手段是死因监测的重要支持。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死因监测的效果和精度。

例如,通过现代医学技术可以对尸体进行解剖,进一步了解死因;电子医疗记录系统可以方便地记录和传输死因信息;生物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对遗传疾病相关死因进行深入研究。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死因,提高死因监测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此外,死因监测还需要加强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例如,与疾病预防、公安、医疗等机构的协作可以更好地开展疾病死因监测。

与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则可以深入研究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对死因的影响。

跨领域的合作能够使死因监测工作更全面,更全局地了解死因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总之,死因监测相关制度是确保死因监测工作科学有效展开的重要保障。

需要明确法律法规,建立相关组织机构和数据库,并发展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此外,加强跨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能够使死因监测工作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死因的原因和特点,从而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流程

医院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总则为加强医院死因监测工作,提高死亡信息报告质量,确保死因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统计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医院成立死因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院死因监测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2. 医院死因监测办公室设在医务科,负责死因监测工作的具体实施。

3. 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死亡患者的死因监测工作,包括病例报告、调查、分析等。

4. 医院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死因监测工作,确保信息准确、及时。

三、死因监测工作流程1. 病例报告(1)临床科室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由主治医师填写《死亡报告卡》,并由科室负责人签字。

(2)医务科接到《死亡报告卡》后,及时将信息录入医院死因监测信息系统。

2. 死因调查(1)死因监测办公室在接到《死亡报告卡》后,及时对死亡病例进行审核,对有疑问的病例进行核实。

(2)死因监测办公室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死亡病例进行死因调查,包括查阅病历、询问家属、走访社区等。

(3)调查人员应详细记录调查情况,确保信息真实、准确。

3. 死因分析(1)死因监测办公室对调查得到的死因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形成死因分析报告。

(2)死因分析报告应包括死因构成、死因顺位、死因变化趋势等内容。

4. 信息反馈与上报(1)死因监测办公室将死因分析报告报送医院领导及相关部门。

(2)死因监测办公室按照要求将死因信息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四、监督检查1. 医院定期对死因监测工作进行自查,确保死因监测工作质量。

2.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死因监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院医务科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领导另行决定。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及工作流程一、引言死因监测工作是维护社会安全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一环,通过对死因进行准确的检测与分析,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加强死因监测工作,确保其准确与高效,制定和执行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以及明确的工作流程,是至关重要的。

二、制度建立1. 目的和意义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死因监测的程序与要求,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并为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该制度的建立旨在提高死因监测工作的水平和效率,以保障公众安全和卫生。

2. 职责与权限(1)监测机构的职责:a. 负责指导和组织死因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b. 负责死因信息的整合、分析、统计和报告,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监测结果;c. 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死因监测、判定和鉴别工作,确保工作准确和科学;d. 制定并完善死因监测工作的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确保工作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2)相关部门的职责:a. 配合监测机构的组织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b. 及时采纳死因监测结果,并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与管理措施;c. 向监测机构提供相关信息和协助完成监测工作。

3. 流程与步骤(1)死因报告与登记:a. 对于每个死亡案例,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进行报告,明确死因监测的对象;b. 监测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登记制度,记录死因监测的基本信息,包括个人信息、死亡时间、地点等。

(2)尸体采样与检测:a. 监测机构应当根据死因监测的需要,遵循国家相关技术标准与规程进行采样工作;b. 尸体采样后,应当立即送往监测机构进行检测分析。

(3)死因判定:a. 监测机构应当结合尸体检测结果、病史资料以及现场勘察等,进行死因判定工作;b. 死因判定结果应当经过严格审核,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4)监测结果的分析与报告:a. 监测机构应当对死因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统计,形成相关报告;b. 报告内容应当准确、清晰、完整,包括死因类型、人群特征等信息。

死因监测例会制度(17篇)

死因监测例会制度(17篇)

死因监测例会制度(17篇)篇1:死因监测例会制度1、本院各科室临床医生,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讨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及《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等,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及时解决。

2、各科室临床医生每季度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镇卫生院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卫生部门有关人员应参加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指导和协调。

篇2:死因监测例会制度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组织辖区内的村医(个体医生)召开一次以收集和上报死亡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死亡监测会议,及时提出和解决入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2、各行政村卫生室、个体诊所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月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安排人员参加各行政村卫生室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4、使用者必须注意保密,不得将文件内容透露给无关人员,未经同意,不得带出文件。

5、不得向外提供、转让、出售死亡数据库。

涉及个案资料或信息,未经家属同意不得向其他部门和个人提供。

6、发现死亡患者立即上报中心,填写死亡监测报告卡,并取消居民健康档案封存。

篇3:死因监测工作计划为加强我院死因监测工作,避免和减少误差提高报告质量和报告及时性,查找和排除过程中导致不合格的原因以便及时纠正,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20XX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1、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有领导分管,明确死亡病例监测网络直报部门和专(兼)工作人员,落实相应的`设备,物资,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工作制度,确保死亡病例上报及监测工作的质量。

2、信息收集凡在我辖区以上医疗机构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并做好登记,,登记率达100%。

死因监测报告七项制度

死因监测报告七项制度

死因监测报告七项制度1.例会制度• 每月由各级医疗机构公卫科组织村,社区,卫生人员~召开死亡资料报告、填写和审查的会议。

县疾控中心应轮流参加各医疗机构的会议~了解情况~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各方关系。

• 各医院应定期借院周会等形式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提高《死亡证》的填报质量。

2.医疗机构死亡报告管理制度• 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完善填报流程。

• 将此项工作纳入各级医院综合考核内容。

• 明确相关科室职责~由专人负责全院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收集、整理、核查、盖章及编码工作~并进行台帐登记~建立死亡登记册。

3.核查制度• 乡镇,社区,防保科负责死亡报告的医生~对村,社区,卫生人员填报不清的个案~需查阅原始资料~或入户调查。

• 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要安排专门人员及时审核辖区内医院上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县疾控中心要对无法编码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复查~住院死亡以医院病历为依据,急诊死亡及来院时已死亡、无诊疗记录或病史不详的个案~要进行入户调查。

4.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户籍管理信息核对:定期与当地派出所核对死亡资料~侧重于死亡数量以及意外死亡信息的核对。

• 殡葬信息核对:定期与当地殡葬管理部门核对死亡资料~侧重于死亡数量以及在家死亡信息的核对。

• 孕产妇保健资料核对:定期与当地妇幼保健机构或计生部门核对新生儿死亡和孕产妇资料。

• 社区,村,死亡信息收集:定期向居委会,村委会,了解死亡情况~重点了解在家死亡情况以及外地死亡情况。

5.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死亡信息,包括原始记录、死亡登记册、各种报表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制度。

• 县疾控中心要安排专人对资料进行管理。

• 原始资料须长期保存~录入后的数据应使用有效方式备份保存。

6.人员培训制度• 各医疗机构每年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死因报告医院医生、村医、社区医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知识培训。

培训内容应侧重于出生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根本死因的确定。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一、目的死因监测工作是通过收集和分析人群死亡相关信息,了解死亡原因的分布和变化趋势,为制定卫生政策、评估健康干预措施效果以及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确保死因监测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准确性,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参与死因监测工作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相关工作人员以及涉及到的死亡信息收集、报告、审核、分析和利用等各个环节。

三、职责分工1、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在本机构内规范开展死亡信息登记报告工作,指定专人负责。

对医务人员进行死因监测相关知识培训,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建立健全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自查自纠。

2、临床医生如实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确保死亡原因填写准确、完整。

按照规定时间和流程将填写好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提交给相关科室。

3、公共卫生科负责收集、审核本机构内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进行网络直报,并定期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数据核对。

4、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的死因监测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定期收集、整理、分析死因监测数据,撰写监测报告。

对死因监测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估。

四、死亡信息收集1、医疗卫生机构在诊治过程中,对发生在本机构内的死亡个案,由临床医生在患者死亡后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2、在家中死亡的个案,由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进行调查,并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

3、涉及非正常死亡的,由公安部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并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死亡相关信息。

五、死亡信息报告1、医疗卫生机构应在患者死亡后 7 天内完成《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和网络直报。

2、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在 7 天内将填写好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报送至辖区内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代报。

六、死亡信息审核1、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科负责对本机构内填报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审核,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死因监测工作,保障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制定本死因监测工作管理制度。

第二条死因监测工作是指对公民死亡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和统计的工作。

第三条死因监测工作的目标是及时准确地获取死因信息,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第四条死因监测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同合作的原则。

第二章责任机构第五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的死因监测工作。

第六条省级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死因监测工作。

第七条市、县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本市、县的死因监测工作。

第三章工作内容第八条死因监测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建立完善死因监测网络,确保死因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二)组织进行死因调查和病例分析,明确死因的病因学和病理学特征。

(三)开展死因研究,探索死因的发生机制和防控策略。

(四)开展死因统计,形成死因库和分析报告,为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第九条死因监测工作应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共同推进防控工作。

第十条死因监测工作应依法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

第四章工作流程第十一条死因监测工作的流程如下:(一)接收死亡报告: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应及时接收并登记死亡报告。

(二)调查与分析:根据死亡报告,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死因调查和病例分析。

(三)研究与探索:针对常见死因,组织相关研究机构开展深入研究,探索病因学和病理学特征。

(四)统计与报告:每年进行死因统计,形成死因库和分析报告,并及时向上级卫生健康委员会报送。

第五章保障措施第十二条国家和地方应加强死因监测工作的人员培养和培训,提高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第十三条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应设立死因监测工作的专门机构,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专业人员。

第十四条死因监测工作应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第十五条对于不符合监测要求的死亡报告,应及时进行追踪调查和核实,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六章制度监督第十六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定期对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死因监测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设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工作等。

二、患者在院内死亡后,须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医务部负责审核并加盖公章。

三、公共卫生科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并协助牡丹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四、公共卫生科在7天内(从填报之日起)完成网络报告工作。

网络填报时需将列因链、调查纪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编码。

发现不明死因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中所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进行报告。

五、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或新进医生进行一次培训,培训内容:《死亡医学证明证》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六、将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全院医务人员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的督导检查。

七、实行奖惩机制,对有漏报、迟报的科室、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开展工作好的科室进行奖励。

一、为妥善保管和利用死因监测资料,加强死因监测档案的管理,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死因监测档案包括死亡报告卡片、登记册、报表等监测的原始资料和计算机数据库。

三、死因监测资料设专人负责管理,科室人员负责自身工作范围内业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四、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注意防火、防虫、防潮、防鼠,保证档案的绝对安全。

对有损坏的资料及时进行修复、复制。

五、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注意死亡个案资料的保密工作,不得擅自公布。

六、死因监测工作的原始记录要长期保存,录入计算机的数据使用有效的方式备份保存。

七、对于其他需要使用死亡信息的,应由申请人按有关行政审批程序进行审批,申请书应明确信息的用途、范围、时段和类别。

一、为提高死因监测工作人员死因监测方面的业务素质,满足监测工作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二、医院医务科、公共卫生科联合,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进行一次培训,培训内容侧重于《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三、医院每半年要对医生进行二级培训一次,培训内容侧重于死亡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

四、对新从事死因监测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规范(试行)》等有关等知识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五、医院每年派出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以及死因编码人员参加国家或省级培训班。

死因监测例会制度
一、为及时收集死因监测资料,了解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发现和解决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各临床科室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提高死亡报告的填报质量。

四、各科室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死亡报告讨论会,讨论死因监测相关事宜,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完善。

五、死因监测管理工作人员应及时参加上级主管部门的例会,了解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

六、例会应有签到,做好会议记录并妥善保存。

死因监测工作考核评比通报制度
一、为了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我院死因监测系统工作开展情况,依照国家死因监测点工作要求,制定本制度。

二、医院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医务部、公共卫生科联合,每月组织一次对死因监测上报工作的督导检查,并进行考核评分。

三、检查、督导应有详细记录,检查人员和被检查科室负责人要在督导材料上签名。

检查结果以简报形式上报和反馈,定期进行通报。

四、实行奖惩机制,对有漏报、迟报的科室、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对开展工作好的科室进行奖励。

死亡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死亡报告和死因统计工作的管理,提高死因报告工作质量,同时为及时准确地发现诊断不明死亡病例,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依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规范(试行)》特制定本制度。

一、所有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死因信息责任报告人。

二、凡在医院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经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内诊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医学死亡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凡报意外损伤、中毒死亡,死亡证明书上应进一步报告意外事故的外部原因。

三、医院有专人负责院内的死因监测工作,医院死因监测管理人员收到《医学死亡证明书》后应逐项认真审核,如发现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必要时组织医院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

四、死亡病例网络直报人员应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从填报之日起)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五、医院死因监测人员要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六、医院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死亡信息核实补充制度
一、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提高死亡报告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依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试行)》等相关要求,制定死亡信息核实补充制度。

二、对认为死因填报不清、急诊死亡及来院时已死亡、无诊疗记录或病史不详的个案等需要核实的个案,需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准确性。

三、医务部负责医院内《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审核及盖章,对有疑问的死亡证明及时向诊治(填写)医生进行核实。

四、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医生,对在家中死亡,死亡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需核实调查,并在死亡证明第二联及网络报告卡中填写调查纪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