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民俗与风情【圣才出品】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传说)【圣才】
第4章民间传说4.1 复习笔记一、民间传说的界定与分类(一)民间传说的界定1.德国民俗学家格林兄弟于1816年出版了《德国传说》。
1835年,他们将民间叙事划分为民间故事、传说和神话,并进行了初步的区分。
2.1971年,美国学者乔治斯认为,民俗学家尽管对于民间传说的界定有不同看法,但有三点是共同的:(1)传说是故事或叙事;(2)传说的故事或叙事被置于发生过的历史中;(3)传说的故事或叙事被它的讲述者和听众相信是真实的。
3.在20世纪的中国,出现了几种民间传说的定义,这些定义的表述方式大同小异,即认为民间传说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传播,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相关的故事。
4.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在《传说论》中提出:“传说这个词,既有人用于广义,也有人用于狭义。
”(1)广义,是指把所有古来的传承,自然包括人们记忆流传在口上的说谈,以及较为奇特的信仰或习俗,只要问起就能得到某种说明的,都看着是传说。
(2)狭义,只认为其中的一部分,即仅限于我国发展起来的,分布各地,广泛流传的有情节的故事才称作传说。
民间传说定义: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5.根据我国传说理论研究进展,将民间传说定义加以充实,表述为: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二)民间传说的分类1.以民间传说的情节为核心编制的分类系统(1)以情节为核心编制的民间传说分类系统明显受到芬兰学者阿尔奈和美国学者汤普森编制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影响,并且这个索引本身也包含了大量的民间传说。
(2)以情节为中心的民间传说分类并不强调民间传说的思想内容的表达和人物形象的描述,而是聚焦于叙事情节的展演,这种分类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2.以民间传说的内容为核心编制的分类系统(1)以内容为核心的民间传说分类系统受到很多学者的青睐,奥尔里克曾将民间传说分为两种,即起源传说和轶闻趣事。
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1章 概 述)【圣才出品】
第1章概述1.1 复习笔记一、民俗与民俗学(一)民俗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民俗的起源: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3.民间:是指民众中间。
它对应官方而言。
即除统治集团机构以外,都可称作民间。
4.民间的组成部分: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
5.风俗(1ore):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6.“民俗”概念的四种狭义理解(1)文化遗留物说。
是英国早期文化进化学派的观点。
(2)精神文化说。
是英国学者们的观点。
(3)民间文学说。
主要流行于美国和苏联。
(4)传统文化说。
是西方普遍流行的观点。
7.民俗的广义理解: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8.民俗的范围: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9.民俗事象的分类(1)物质民俗①含义: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②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和医药保健民俗等等。
(2)社会民俗①含义: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②主要包括:社会组织民俗、社会制度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民间娱乐习俗等等。
(3)精神民俗①含义: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②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哲学伦理观念以及民间艺术等等。
(4)语言民俗①含义: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系统。
②主要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a.民俗语言广义: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各个民族、各个地区都有特定的语言,即民族语言和方言。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口头文学(下))【圣才出品】
第10章民间口头文学(下)10.1 复习笔记一、民间诗歌的起源与传播(一)民歌的起源1.从客观着眼的有:劳动说、巫术宗教说、劳动与宗教说、性引诱之需说等。
2.从主观着眼的有:自发天籁说、模仿说、节奏中介说、心理说、性欲化装说等。
3.从出现先后着眼的有:歌、舞、乐始为一体,后分流独立说;劳动、音乐、诗歌三位一体,前者为核心要素,后二者为附加说;歌词先于音乐说;作品由散文向韵文形式转化说;由韵文退化为散文形式说等。
4.从作者着眼的有:群体共创说、个体创作说、个人与群体合作说等。
(二)民歌的传播1.民歌具有相当强的传承力,主要是通过民间的口耳相传;书面记录也是保存和传播民歌的一种途径。
2.我国收集民歌的两种情况(1)官方派专人或设专门机构采风。
(2)文人学士出于对社会关注与个人的喜爱而编制采集。
如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
3.到现代,日益增强的具有歌谣学学科自觉意识的采风,不论采录的理论建设、组织领导、人员组成以及采录的目的、地域范围、记录整理方法和所采作品的内容与形式,都有新的变化或大的突破。
当代更有长足的发展。
4.独特地伴随着历史的民歌,也随生活的变化而产生变异。
二、民间诗歌的类别与特征(一)民间诗歌的类别与特征1.劳动歌(1)狭义的专指号子。
它以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和直接促进劳动的功用为基本特征。
劳动歌多取“一领众和”形式,可分为仅有“咳”“嗬”等劳动呼喊声,有的还有具体歌词两种。
(2)广义的还可包括在劳动中唱的与劳动生活有关的歌。
广义劳动歌有时也可归入生活歌中。
2.仪礼歌(1)含义:伴随民间祈年庆节、贺喜禳灾、祭祖吊丧等仪式,以及日常迎亲送友等习俗活动而吟诵演唱。
(2)分类:大致有诀术、仪式、礼俗三类。
①诀术歌,是被认为具有法术作用的民间歌诀咒语,多由巫师唱诵,也有老百姓自诵的。
②仪式歌,是与节令、祝庆或各种祭祀等仪式相结合而诵唱的歌。
③礼俗歌,用于生子、嫁娶、祝寿、送葬、造房等红白喜事及日常迎宾待客场合。
读书札记——中国文化解读
中国文化解读——从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说起文/春雨夜泊中国文化解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
可以出一本大书,也未必能解读清楚。
之所以说出这样一个题目,完全是想作一个引子,来谈谈中国文化的一些感性认识。
很早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兴趣。
由于中国文化内涵太过丰富,所以,说起来总觉得不得要领。
好像什么都是,但又过于肤浅。
也读了几本关于中国文化的书籍,比如,中国文化概论、国学什么的。
往往还是一头雾水。
最近,读了一本书,叫《中国文化读本》,是著名学者,北大的叶朗教授和朱良志教授合作编写的。
有一点普及读本的意思。
这本书从中国文化的表象入手,分门别类地描述了中国文化的现象特点。
读后,在中国文化的具象认知上收获不小。
可以从中国文化的典型脉络上来解读一些中国文化了。
实际上,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从分析的角度,既有内部的肌理,又有外部的具象。
一般地说,从外部感性的、具象的途径认知中国文化更容易些。
而纯理论的内部分析,可获得更深刻的理性认知,不免过于枯燥。
这就好比一棵大树,文化现象有如枝繁叶茂的外表,比较容易接近。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内部肌理和主干起的支撑作用。
这样,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就出现了两个途径,也可以说有两个视角。
一个是偏理性分析的,就是从性质上解析什么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有那些,有什么特征特点,发挥什么作用等等。
这样说来,总觉得好像写论文一般,比较呆板。
行文也比较枯燥。
生命力和活力就差一些。
好像一堆干柴垛。
我记得我读过一本中国文化概论就是这种感觉。
实际上,还有一个视角,就是从感性出发,通过对各种文化现象的描述和解读,来说明中国文化的特征和特点,以及中国文化的广泛影响。
这本《中国文化读本》就是采取的这一视角。
正像李岚清为之作序中所说,该书通过对中国文化中一些有特色的内容和亮点进行具体生动的介绍,力求讲出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文化的内在意味、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以及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我想,这本书做到了。
中国文化读本读书笔记—叶朗朱良志
中国文化读本读书笔记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是由叶朗、朱良志撰写的介绍中国文化的读本。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以介绍中国传统的历史文明和当代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为主,力求用简洁平实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内容,加深读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希望读者能够从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中国文化,潜移默化地提高汉语水平。
Featuring the distinctive heights of Chinese culture, the authors share with you their in sights into the con cepts and passi ons of the Chin ese n atio n over the past 5,000 years. On reading through this historical range of remarkable creativity and flair for innovation, still evident today in living artistic masterpiecesand folk traditions, you soon acquir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 life views, aesthetic pursuits and national spirit of the Chin ese people. Through every work of art or architecture, a fasc in ati ng story or lege nd unfolds ........孔子1 •孔子,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zou)邑人,今山东曲阜。
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生平言论、活动记录在弟子或再传弟子编成的《论语》中。
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创造与交流【圣才出品】
1 / 51
圣才电子书
1.指南针与航海术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发明过程
①大约在公元前 5 世纪左右,中国人发现了磁铁的指极性。指南针的前身是出现于战 国时期的“司南”。
4 / 5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年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2)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 ①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通向西方的道路。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增强汉朝与西域联
系的措施,鼓励汉朝人到西域经商。不同文明之间的人员往来日益频繁,中国和中亚、南亚、 西亚一直到欧洲的贸易往来真正建立了起来。
2.造纸术和文明的传播
(1)发明过程
在东汉蔡伦大规模造纸之前,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造纸术。西汉时期出土的植物纤维纸, 是蔡伦造纸的前身。蔡伦扩大了造纸原料的范围,更是发明了树皮造纸。蔡伦将造纸发展为 一种独立的工艺,摆脱了纺织品附庸的地位。
(2)应用
东汉末年,蔡伦的造纸术被广泛运用,两晋时期,人们利用纸张写字,发展出书法艺术。 同时,利用纸来作画。
(3)传播
2 / 5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中国的造纸术先后传到了越南、朝鲜、日本。公元 7 世纪左右,又传到了印度。造纸 术还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到了西亚、欧洲。
3.传播知识的印刷术 (1)发明过程 ①在大规模的复制书写的印刷术产生之前,印章和碑刻拓印可以被视为印刷术的前声。 ②在中国,印刷术的发明,经过了由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发展阶段。大约在公元 7 世纪的初唐时期,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唐咸通九年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 早的有刻印时间的印刷品。雕版印刷在唐宋时期是中国主要的印刷方法。 ③公元 11 世纪中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继此之后,人们又相继发明了磁活字、 木活字、锡活字和铜活字等印刷方法。 (2)传播 雕版印刷术在中国出现不久,其技术就传到了日本和朝鲜。北宋时活字印刷术出现,公 元 l5 世纪初传入朝鲜。顺着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印刷术很快传到了亚、非等国。 15 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用铅、锡等合金制造成字母文字系统的活字,世界印刷术进入 了一个新时代。 4.火药:炼丹术带来的发明 (1)火药作为人类掌握的第一类爆炸物,起源于中国的炼丹术。 (2)中国人至迟在公元 9 世纪时,将火药用于军事上。 (3)北宋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运用,各类源自火药的兵器相继产生。 (4)南宋时,发明了火枪,这是人类告别冷兵器时代的巨大飞跃。后来,元人在此基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1-3章)【圣才出品】第1章先秦部分1.1复习笔记一、诗歌——诗经(一)《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儒家“六艺”之一。
相传为孔子所编定,本只称《诗》,后世才称为《诗经》。
(二)《诗经》的思想内容1.总体思想内容《诗经》所收录的大都是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它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诸如周人的建国经过、周初的经济制度和生产情况以及某些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等。
此外,诗经也对西周后期动荡混乱的政治局面、统治者的残暴行为以及人民因此所遭受的痛苦等做出了尤为深刻的揭露。
2.具体思想内容(1)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
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
(2)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
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
(3)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
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
(4)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
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
如《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
(5)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如《秦风·蒹葭》、《郑风·溱洧》、《邶风·静女》、《王风·采葛》、《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庸风·柏舟》、《郑风·将仲子》等。
(三)《诗经》分类《诗经》现存305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1.《风》主要是民间乐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唐代通俗文学和民间歌谣)【圣才出品】
第12章唐代通俗文学和民间歌谣12.1 复习笔记一、变文1.含义变文是寺院僧侣向听众作通俗宣传的文体,一般是通过讲一段唱一段的形式来宣传佛经中的神变故事。
正像佛经中神变故事的图画叫作变相,这种文体称作变文。
2.特点(1)直接继承了佛经里以散文叙说以偈语宣赞的形式;(2)接受了我国民间流传的故事赋、叙事诗的影响,在诵说时运用大量的四言六言句子,而在吟唱时采用五言诗或七言诗的形式。
3.敦煌变文一般所说的敦煌变文实际包括宣讲佛经的作品和其他通俗讲唱文学作品。
(1)宣讲佛经的作品宣讲佛经的主要有讲经文和变文两类。
①讲经文都先引一小段经文,然后边讲边唱,加以敷演,如《妙法莲花经讲经文》、《维摩诘经讲经文》等。
②变文直接讲唱佛教故事,不引经文,如《降魔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等。
这些作品主要是佛教教义的宣传,充满了因果报应、地狱轮回、人生无常等思想,还夹杂着一些封建道德观念。
它们规模的巨大和幻想的丰富都在当时其他通俗文学之上。
(2)和佛教俗讲流行的同时,民间艺人也采用变文的形式讲唱故事这类作品一般较有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多以讲唱历史故事为多,如《伍子胥变文》、《孟姜女变文》等。
二、俗赋、话本和词文1.俗赋《韩朋赋》、《晏子赋》、《燕子赋》。
当时有些通俗文学作品出自文人手笔,并在行院里演唱。
2.话本以散文叙说故事,很少或没有诗歌配合,有《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叶净能话》。
其中,《叶净能话》故事曲折动人,语言在较大程度上摆脱了俗赋的骈俪作风,可说是现传唐人话本里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3.词文全用七言诗歌唱,一韵到底,有《季布骂阵词文》和失题的董永唱词。
其中,《季布骂阵词文》全诗故事曲折,铺叙详赡,长达三百二十韵,四千四百多字,可以看做是我国唐代以前最长的叙事诗。
3.俗赋、话本和词文的艺术特色(1)一些作品富于幻想,较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细致描绘。
(2)对人物外貌、动作及场面有许多夸张性的渲染,但缺少人物内心的刻画。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1/1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
1.民俗
2.宗族
3.巫术
4.母题
5.一国民俗学
6.神话-原型批评
二、简答题
1.试分析民俗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的辩证关系?
2.传统岁时节日有哪些?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3.简述校园民间文学的主要类型。
4.谈谈表演理论的意义。
三、论述题
1.论民间文学的生活属性,并说明生活属性对民间文学研究的意义。
2.试阐述20世纪初叶现代民俗学活动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这一运动包括哪些活动?这些活动有哪些特点?。
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无为而无不为。”是指人的一切事业应该在顺应自然的基础上去做,不能强行改变自然的节奏。老子反对“人 为”,并不是否定人的积极创造,而是反对破坏自然节奏的盲目的乱为。老子所提倡的创造,是契合自然精神的 创造。
b.“大巧若拙” 从老子的“大巧若拙”说法中,可看出他的自然无为思想的精髓。“大巧”是对一般技巧的超越,老子以这 最高的巧为“天巧”,它自然而然,不劳人为。 ③不争的哲学 老子从他的自然无为哲学出发,对于人的行为方式,提出了“以柔弱胜刚强”的观点。反对战争是老子时代 的主流思想。老子“以柔弱胜刚强”的哲学,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战争形成的根由,认为战争是由人的欲望膨胀 所引起的。因此,老子哲学的立足点在“不争”。 “知其雄,守其雌”立足柔顺,放弃逞强的欲望,是获得强盛的根本途径。在老子看来,柔弱不仅是获得强 盛之道,也是保全生命之道,柔弱是生命的象征。 ④回到“婴儿”状态 老子认为,“圣人”是具有最高德行的人,个个都是婴儿,人的修养的最高境界,就是回到婴儿的状态,“复 归于婴儿”。老子的婴儿状态就是拥有“童心”、“赤子之心”。 在老子看来,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本色”的背离。人类文化的发展,可以说是“装饰”的过程。这 种“装饰”,常常引起欲望的膨胀。欲望的膨胀,不但破坏了外在的世界,也毒害了人的心灵。
①“仁”的含义 “爱人”是孔子对“仁”的最重要的解释。“爱人”,是一种普遍的爱,必须由爱自己的父母开始,“孝悌” 是“仁之本”。孔子的“仁”,就是由“亲亲”出发,推广为普遍的爱。 ②“仁”的实现方法 实现的方法是“忠恕之道”。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 及人,达到“泛爱众而亲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普遍的爱。 ③新时期的意义 今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认为是人类应该共同遵守的“黄金规则”。 (3)礼:维护社会安定与和谐 “礼”是社会生活中的礼仪、制度、规范。孔子最重视的是丧礼和祭礼。“礼”是出于人“亲亲”的真实情 感。孔子重视“礼”,首先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秩序,保持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孔子重视“礼”,还有一种哲学的 味道,就是要使人生体现一种对生命的无限和永恒的追求。 3.追求更有意义与更有价值的人生 (1)孔子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气,是伟大的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 (2)在孔子看来,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有完美人格、有高尚精神境界的“君子”,从而能 够承担重大社会责任,能够对社会作出贡献。 (3)“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孔子教育思想的总纲。孔子的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 育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德育,孔子也很重视美育。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追求的最高的精神境界,应该是一种人与 人和谐,人与天(自然)和谐的境界,是一种审美的境界。 (4)很多现代学者认为,发端于孔子的人生境界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中国历代思想家 都强调,人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断追求一种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人生。
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笔记考研题及典型题详解(近代民间文学)【圣才出品】
第6章近代民间文学6.1 复习笔记一、民间歌谣1.近代民间歌谣的内容近代民间歌谣以反映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的作品为最值得注意。
多表现了人民不畏强暴,坚决抵抗侵略者,表达了人民的爱国情绪。
2.近代民间歌谣的意义近代民间歌谣是我国人民在同国内外敌人斗争中产生的,都具有高度的战斗性;尽管有的在艺术上还不够成熟,但它们战斗的光辉传统是应该继承的。
二、传说故事1.太平天国的传说故事(1)分类①写太平军在英勇机智的战斗中打击敌人和消灭敌人;②写太平军与人民的亲密关系和人民对太平军由衷的爱戴;③写太平天国失败后,人民对太平军的深切怀念,以及人民的不屈服和复仇情绪的。
(2)思想内容①人民以喜悦的心情,描述太平军胜利的进军,狠狠地嘲笑了清朝官兵的昏愦无能,表现了当时人民从封建桎梏中得到解放,心情欢畅、意气激昂。
②它们洗刷了封建地主阶级对太平军的污蔑,赞扬了太平军的良好纪律和他们为人民办事,坚决打击地主恶霸的立场。
(3)艺术特色风格平实朴素,多数作品如叙家常,很少有幻想的情节和过分夸张的描写。
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2.义和团故事(1)故事内容①大多数写火热的战斗场面,塑造了刘老爹、刘黑塔、洪大海、李大良、黄老三、宗老路、白莲等一系列英雄形象,表彰了我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至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②有一小部分是童话,如《渔童》、《小黄牛》、《白母鸡》,曲折揭露了外国传教士、洋毛子军官对中国人民财富的掠夺和他们贪得无厌的本性,故事结尾又都狠狠地惩罚了这些外来侵略者,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2)艺术特征故事显得突兀绚烂,表现了浪漫主义的风格。
其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是劳动人民自己的写照,有现实基础;但又常常通过夸张和幻想赋予英雄人物形象以超人的力量和才能。
6.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略)版权声明圣才电子书作为国内3D电子书免费制作与发布平台,已有数千位个人作者和数百家机构通过圣才电子书制作与发布了近万种3D电子书。
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考研模拟试题(一)【圣才出品】
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考研模拟试题(一)壹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共8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罗马教皇借助葡萄牙、西班牙的炮舰,组织耶稣会,派遣传教士,加紧向东方扩展宗教势力。
这些传教士的先行者和奠基者就是意大利人______。
2.隋唐以后,许多僧人赴印度求法,如妇孺皆知的_______和义净等,是唐代僧人西行求法的代表。
3.腊八节是受______教影响而形成的一个节日。
4.仰韶文化又称_______。
5._______婚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固定的“一夫一妻制”。
6.战国时期的齐、楚、韩、魏、赵、燕、秦七国被称作_______。
7.在中国封建社会,姓氏不但标志一个人的血统,还标志一个人的_______。
8._______常与瑟台称,在八音系统中属于“丝”,在中国音乐史上至为重要,被视为音乐艺术的代表。
9.我国桥梁最多的城市是浙江省的_______。
10.东汉许慎总结前人的成就,写成《说文解字》一书,系统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上称为______。
11.宋代著名的两大类书,一是《______》,二是《册府元龟》。
12._______的实施,是中国古代用人制度的历史性变革。
13.“经学”是从研究_______开始的,一直发展到“十三经”。
14.唐代诗人李白狂放不羁,藐视权贵,作诗天马行空,飘逸不群,被誉为______。
15.中国的______在世界医学史上独树一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珍贵的遗产之一。
16.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是指颜真卿、______、欧阳询、赵孟頫。
17.“祠庙”大多属于传统礼法建设,其设计饱含文化意蕴,符合传统的_______。
18.全部的“二十四节气”记载最早出现在《_______》。
19._______犹如一条巨龙盘旋起伏于北方的崇山峻岭之中,被列为世界古代史上的“七大奇迹”之一。
20.姓氏是标志中国社会结构中一种_______的符号。
21.______和舜是中国远古时代两位著名的贤君,古典诗词中多有歌颂。
民俗学概论读书笔记
民俗学概论读书笔记考研民俗学概论笔记—钟敬文原发布者:sxzyxz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俗与民俗学一、什么是民俗 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中下层民众所创造、想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folklore”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于1846年创立的3、【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①.文化遗留物说。
(英国文化进化学派)②.精神文化说。
(英国民俗学会)③.民间文学说。
(美国学者厄特利和苏联学者)④.传统文化说。
(西方普遍流行)4、【广义的“民俗”】民俗是人民大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它是民间文化中带有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的现象,主要以口耳相传,行为示范和心理影响的方式扩布和传承。
这种社会生活文化既是一种历史文化传统,也是民众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民俗事项分类】(1)物质民俗:是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2)社会民俗:也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俗,是指人民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涉及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3)精神民俗:是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它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形成的心理经验,这种经验一旦成为集体的心理习惯,并表现位特定的行为方式并世代传承,就成为有哪些与钟敬文的《民俗学概论》类似的民俗学著作北师大的民俗学参考书籍:934民俗学(含民间文艺学)1.新编民间文学概论万建中上海文艺出版社2.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上海文艺出版社3.民间文学引论万建中北京大学出版社712社会学原理1.应用社会学(第二版)李强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社会学(第11版)(美)戴维.波普诺(David Popenoe)著,李强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914民俗学理论与方法1.民俗学概论(第二版)钟敬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民间文学概论(第二版)钟敬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现代民俗学讲演录董晓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一)初试。
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第2版)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 概 述
1.1 复习笔记 一、民俗与民俗学 (一)民俗 1.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2.民俗的起源: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பைடு நூலகம்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 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3.民间:是指民众中间。它对应官方而言。即除统治集团机构以外,都可称作民间。 4.民间的组成部分: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 5.风俗(1ore):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 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6.“民俗”概念的四种狭义理解 (1)文化遗留物说。是英国早期文化进化学派的观点。 (2)精神文化说。是英国学者们的观点。 (3)民间文学说。主要流行于美国和苏联。 (4)传统文化说。是西方普遍流行的观点。 7.民俗的广义理解: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8.民俗的范围:民俗是中、下层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9.民俗事象的分类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一)集体性 民俗的集体性,是指民俗在产生流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特征,也是民俗的本质特征。 (二)传承性和扩布性 1.民俗传承性:是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同时也是指民俗文化的一种 传递方式。 2.民俗扩布性:指民俗文化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也是指民俗文化的横向传播过程。 3.民俗文化的扩布是有条件、有选择的 (1)从民俗扩布的自身规律看,发生时间比较早、社会功能比较广泛的民俗,其扩布的地域和民族也相对 广大;而发生时间比较晚、又不大贴近民众生活的民俗,扩布的地域和民族就要狭小得多。 (2)从扩布性研究的趋势看,过去一般只注意地域民俗的共同点,通过相似和相同之处的比较,寻找地域 乃至民族文化的同源性,同时也应注意地域、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第四章—第六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笔记
第四章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个民族思想情感的火花,又是通过特定的语言作为表达工具的艺术形式。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纵观古代文学的发展全貌和诸文本的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首先是强烈的教化色彩。
强调文学具有开启明智、教化民风的社会功用。
“文以载道”的教化特点一方面使中国古代文学体现出对理想人格和理想社会的执著追求,另一方面也曾使文学在文化保守主义者的笔下沦为封建伦理道德的空洞说教和图解。
其次是立足于社会、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
第三是洋溢着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
王国维在论及中国古代戏曲小说时,曾提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
此言不仅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大众文化心理,还精当地指出中国古代文学的突出特征,既立足现实,又对未来充满乐观。
第二节中国古代诗词1.春秋时期,在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南至江汉流域的辽阔土地上,独特的文化、风土民情孕育出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原名为《诗》,或叫《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就是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则是朝廷、宗庙在祭神、祭祖时的乐歌。
2.赋比兴还与风雅颂一起被称作为“六义”。
《诗经》还创造性地利用双声、叠韵、叠字来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并以联章复沓的结构,一唱三叹、形成了诗歌强烈的音乐美。
3.《诗经》以朴实自然为基本风格,是春秋时期中原文化孕育的古代诗歌的一座高峰。
——楚辞。
以楚地的民歌、巫歌等地方曲调为基础,以楚地的方言歌咏当地的风土人情,句式参差不齐,句尾多用“兮”字,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屈原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
《离骚》更是诗歌史上第一篇由诗人自觉创作、独立完成的抒情长诗,屈原以雄奇的想象力创作出一个亦真亦幻、绚丽多彩的神话世界,并以第一人称在这个奇幻瑰丽的世界展开了“上下求索”的精神漫游。
4.乐府原是国家设立的音乐机构的名称,专门负责采集、加工、整理民歌,并配乐演唱。
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章节题库-艺术与美感)【圣才出品】
第3章艺术与美感一、填空题1.司马迁《史记》从________开始记史。
(北京大学2012年研)【答案】黄帝时代【解析】《史记》共130篇,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且《史记》采用的是纪传体,以人为纲,穿插史实,成为我国记载正史的主要体裁。
2.史书按照运用的体裁来分分为________。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2年研)【答案】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解析】史学类别可以有两种分法:以其运用的体裁来看,史书可分为“编年体”“纪传体”和“纪事本末体”三大类;以其记述的内容来看,又可分为“正史”“实录”“制度史”“杂史”和“传记”等类。
3.司马光的《________》是编年体史书的代表作。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案】资治通鉴【解析】编年体以《春秋》(鲁国史)为起始,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代表,是按历史编年分述历史事件,并杂以评论,借以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4.中国最早的类书是________。
(北京大学2012年研)【答案】《皇览》【解析】类书是辑录各个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经过编排供人查阅的工具书。
它最早出现于魏文帝曹丕时期,那时的大臣把“五经”等书分类编排,供皇帝阅览,故名《皇览》,原书已失传,现只有辑本。
现存最早的类书是隋代末年虞世南编的《北堂书钞》。
5.《古今图书集成》成书于________朝。
(南开大学2011年研)【答案】清【解析】清代的大类书称为《古今图书集成》,成于康熙、雍正年间,初由陈梦雷主持编撰,雍正时改为蒋廷锡,是现存规模最浩大、体例最完善、用途最广泛的一部类书。
6.如果要查找古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四库全书》的________部。
(南开大学2012年研)【答案】集【解析】《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编撰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
分“经、史、子、集”四部。
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经部”包括儒家经典以及研究、解释这些经典的著作;“史部”包括所有的史书以及研究、评论这些史书的著作;“子部”包括除儒家经典之外的兵、法、农、医、天文、算术等各家著作;“集部”包括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诗、词、赋、曲、散文等。
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考研模拟试题(二)【圣才出品】
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考研模拟试题(二)壹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共80分)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现在发现的最早最成熟的汉字是3000多年前商代的______。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______。
3.宋代司马光编写的《______》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4.《亨利四世》《皆大欢喜》《威尼斯商人》和《雅典的泰门》的作者是英国伟大的剧作家______。
5.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人们发明了最早的指南工具,名字叫______。
6.汉代天文学家______制作了著名的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
7.敦煌壁画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是“______”。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曲名称是《______》。
9.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______。
10.丝绸之路的起点是______。
11.《岳阳楼记》中“光天下之忧而忧”的下一句是“______”。
12.中国古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说《______》。
13.南宋的朱熹是______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14.唐代陆羽在《______》中第一次较为系统地记述了茶树的栽培。
15.梅兰芳、张君秋等著名表演艺术家都饰演京剧人物中的______角。
16.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______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17.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______》反映了汴京两岸的繁华景象。
18.______是元、明、清三代沿用的最高学府。
19.泰国的首都是______。
20.京剧的表现手段可以概括为“唱、念、做、打”四个方面,其中“打”是指______。
21.______是贯通中国南北的大型水利工程,始建于隋炀帝时期。
22.“关贸总协定(GATT)”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有关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从1995年开始被______替代,其英文简称WTO。
2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是古诗《将进酒》中的名句,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式,楼下正中为客堂,两旁各有一厢房。 (2)石库门连排就构成里弄,即弄堂。宽的四米左右,窄的不到三米。这里是上海老
百姓生活的天地。弄堂生活习俗的特点是开放性。弄堂里有各种小商店,从清晨到到晚上, 一直回荡着各种叫卖声。
三十、老上海的现代风情 老上海是中国近代最国际化的大都市。在当时中国人的心目中,上海是最“摩登”的城 市。 1.最开放的城市 (1)老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开放的城市、最国际化的城市。它吸收西方现代文明的成果 最早、最快。有人说,上海是“滩”,“滩”就是开放的体系,它没有边际和界限。 (2)老上海作为一个大都市的都市性格就是面向海外,所以上海成为西方文化输入中 国的最大门户。老上海的开放和国际化的都市性格,在外滩的建筑中表现得最鲜明。 2.追求时尚 (1)老上海人追求时尚。这是老上海的都市感性。这种文化上的感性,首先体现在生 活习俗的层面,当然也体现在精神文化的层面。 (2)老上海人追求时尚,在当时的主要内容就是追求洋派,即追求西方风味,因为在 当时西方风味是最时尚的东西。 (3)上海人追求时尚,追求洋派,但并非全盘西化,特别在生活习俗方面,上海老百 姓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土文化即江浙文化的特色和个性。 3.石库门与弄堂风情 (1)石库门是伴随上海的都市化而产生的一种民居建筑。上海的石库门建筑最早产生 于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一种占地少、用料省、造价低的房型。这种房型大多为“三上三
二十九、老北京的风情和韵味
1 / 36
圣才电子书
1.老北京的饮食风味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老北京最令人经久难忘的,是它的饮食风味。这是一种最平常、最亲切、最具有地方特 色的文化。有名的餐馆有全聚德烤鸭店、东来顺、砂锅居、烤肉季、仿膳饭庄、谭家菜餐馆 等。老北京的饮食文化构成了一个韵味悠长的生活世界。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4 章 民俗与风情
4.1 复习笔记 二十八、《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风情 《清明上河图》创作时代距今近九百年,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者是北宋末年的宫 廷画家张择端。作品完成之后,由当朝君主宋徽宗题写“清明上河图”五字。 1.汴河两岸的风情长卷 (1)这是一幅五米多的长卷,采用的是中国绘画手卷式的形式,主要在清明时节汴河 两岸展开。 (2)分为三部分,分别描画乡野、河流和街衢之景,各部分以一个重点景色为中心, 初段着重画杨柳,中段以桥梁为中心,末段则以城门为中心。形成起伏回环的节奏。 2.北宋的城市文明 北宋时期,诗境文化更加发达。首都汴梁虽然没有鼎盛时期的长安规模大,但人口已经 达到一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不仅是文化、政治中心,还是经济中心。《清明 上河图》描绘的旧是北宋都城全盛时期的生活。 3.普通人的本真的美 《清明上河图》用写实的手法,表现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生活。处处一片安乐和谐,快乐 热闹,毫无拘束,显示了人之为人的本质。
4 / 36
圣才电子书
3.自然本色的蜡染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大约在两干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蜡染。
(2)在中国服饰史上,蜡染是一种流传时间长、流行范围大、使用领域广的服装工艺。 贵州是蜡染最普及的地方。
(3)蜡染至今还有其活力,这是因为它具有本色自然的美。
4.绚烂的戏剧服饰
(1)戏剧服饰是中国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戏剧服饰是从人们平时服饰的基础上 发展而来的,中国传统服饰很多重要特点凝固在戏剧服饰中。
(2)戏剧服饰又称“行头”。戏剧中的角色行当,都有自己的行头。在舞台上,一般 通过行头,就能判别出角色的身份。
2.胡同和货声
北京的胡同形成于元朝,具有独特的风味:①胡同的名字既有诗意,如孔雀胡同,又有 生活气息,如烧酒胡同等。②北京胡同里还有独特的吆喝声和响器声,合称货声。
3.喧闹的天桥
老北京的天桥是十分有名的地方,那是一个集中展现老北京民俗风情的游览景区,汇集 了表演戏剧、曲艺、杂耍的各种戏园子、游乐场和酒馆、茶馆、小吃摊点、百货摊棚。在清 朝末年、民国初年天桥逐渐兴旺起来。
(3)北京老百姓的休闲生活花样很多,除了饮酒、品茶,还有玩鸟的、玩金鱼的、玩 风筝的、玩蝈蝈的、玩蟋蟀的、玩瓷器的、玩脸谱的、玩盆景的、玩泥人的、玩面人的、玩
2 / 3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吆喝的。北京的普通老百姓用各种方法“找乐子”,为平淡的人生增添一点情趣和快意。
4.老北京的庙会
老北京的庙会(在著名寺庙定期举行的大型集市)充满了悠远感人的情调和韵味。北京 城区庙会最有名的是隆福寺、雍和宫、白云观、蟠桃宫、厂甸等八大庙会。
5.老北京百姓的休闲生活
(1)老北京百姓的休闲生活也有古都的特色,精致、适度,而又悠然自得,渗透着一 种“京韵”和“京味”。
(2)休闲的核心是一个“玩”字。喝茶、饮酒是老北京百姓休闲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