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学会求知作为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内涵与意义解读
学会求知作为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内涵与意义解读一、关于“学习”的各种界定我们可以对“学习”做出各种不同的界定。
例如,学习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行为、过程或经历”;又如,学习指“一种协同活动,这种活动能够促进个人、团体、组织或社会获得并有效应用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与意愿,使之走向成熟,并成功地适应变革,应对挑战……学习是可持续的;对于人以及服务于人的机构来说,学习是一个终身的、可更新的过程”(Wills,2008)。
同时,个人、组织和社会越来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价值。
对个人来说,学习在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身体、智力、道德和社会性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组织和机构来说,学习能够提高其革新能力,更好地应对越来越相互依存的世界的各种变革要求。
从社会这一更大层面来说,学习是一种建设对于知识经济来说起至关重要作用的人力资本的长期的投资。
从根本上说,学习是一种赋权于人们去追求更深刻更和谐的人类发展方式、迈向21世纪学习社会的工具(Delors,1996)。
最近几十年来,人们坚定地认为,学习是“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源泉”。
二、不断变化的环境与学习的本质教育方面的重要变革之一是人们从关注“教”向关注“学”的转移,将学习者置于学习过程的中心。
这一转移赋予课程开发、教师角色、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的使用以许多新的意义。
过去20年中,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正在“使人们对于学习的态度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特别表现在课程、教学和评价的更加个性化的实现,以及对于教育中跨学科性质的试验当中”(IB World,2007:10)。
用加德纳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任何值得教的知识都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教。
认为只有一种方式教则表明你的理解是有局限性的。
”这一观点同样可以应用于对于学习的认识:可以有多元的方式学会求知,可以有多元的途径通向优质学习。
每个人都具有学习的能力和潜能。
在一个信息遍及的社会,特别是在一个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不再仅仅局限于在教室环境中从老师那里获得信息和事实性知识,教师也不再是唯一的知识权威。
西交15年7月课程考试《教育人类学》作业考核试题及满分答案
15年7月课程考试《教育人类学》作业考核试题总分:100 | 及格分数:60 | 建议答题时间:90 分钟| 最大答题次数:5 | 剩余答题次数:5第一模块单选题(50 道题,共100分)、绝对的自制只是幻想,个体需要()去成长和变得成熟。
(2 分) A内省B集体C营养D锻炼、只有在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维护其他国家的()的基础之上,我们才有可能实现和推进国际间的交流与理解。
(2 分)A共同点B利益C差异D尊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以及()(2 分)A学会生存B学会认知C学会交流D学会共同生活、“和平学之父”的约翰•加尔通提出了“直接暴力”“结构性暴力”“文化暴力”,以及对应三种暴力方式提出“()”“消极和平”“文化和平”等概念(2 分)A直接和平B积极和平C建构性和平D全球化和平、基于生命存在前提的、在生命活动过程中进行的、为着提升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我们可以称作()(2 分)A终身教育B全人教育C生命教育D价值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重视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分)A应试教育B素质教育C人文教育D生命教育、生态主义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生态政治课程观、开发教育、后现代课程观、()(2 分)A生命教育B国际理解教育C价值教育D道德教育、图画和图像在意识发展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主要是出于人们对()的恐惧。
(2 分)A出生B存在C衰落D死亡、图像可以作为技术的模拟存在,目前存在一种把任何东西都变为图像的趋势,图像使得()消失了(2 分)A色彩B内容C真实的事物D想象、想象最早作为一个概念出现在()的《理想国》中。
----绘画被定义为是对“显现的形象”的模仿(2 分)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色诺芬、GG荣格将原型图像定义为:生活中的每一个重要经历,每一个意义深远的冲突,都可以唤起这些图像的价值,并将这些图像归为()。
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内容
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内容教育的四大支柱包括:学会求知:即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和获取知识的方法。
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掌握完成任务和应对挑战的技能。
学会共处:即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建立良好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学会生存:即学会关注身心健康、适应环境变化,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这四大支柱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
通过培养学生的四大支柱,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除了上述提到的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内容,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其背景、意义和实施方法:背景:教育的四大支柱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初提出的,旨在应对全球化、科技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
这四大支柱强调了教育在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综合作用,以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意义:教育的四大支柱对于现代教育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它强调了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要求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它突出了教育的终身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最后,它强调了教育的关联性,要求教育要与家庭、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互关联,形成教育合力。
实施方法:为了实施教育的四大支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
首先,学校应该注重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将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融入课程中,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此外,学校应该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纳入评价范围,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水平。
总之,教育的四大支柱是现代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施综合性课程、多种教学方法、合作学习和科学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推进教育的四大支柱的实施。
思修辨析题和材料题
一、1、有人认为,互联网是个虚拟空间,没有人会把它当成现实,因此没有必要讲诚信。
1错;(2分)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交流、经济等各方面都离不开网络,网络已经成为公共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场所;(2分)互联网的确是一个虚拟空间,但它也是一种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使用它的则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体;(1分)在网络生活中不讲诚信等也会对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危害;(1分)为了维护正常的网络公共秩序,也需要提倡诚信等网络道德。
(1分)2、道德的本质就是一种文明程度的反映,因此,它是社会文化的反映。
答:错(2分);道德本质上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2分)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1分)其次,社会经济关系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着道德的主要原则和规范;(1分)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必须引起道德的变化。
3、竞争与合作从本质上讲是对立的。
答:错(2分)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1分)从本质上看,二者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1分)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1分)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在这种竞争中的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答:对。
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论断,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将大大加快,从而必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更多的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
实践证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我国人民的思想将进一步解放,精神文明建设将逐步向前推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题(含答案)
三、辨析题1、既然“人民主权,主权在民”,台湾就可以用公民投票方式行使民族自决权。
参考答案:错。
(1)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法律地位,无论国内法还是国际法,都已明确;“主权在民”是指主权属于一个国家的全体人民,对台湾的主权,应属于包括台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2)以“主权在民”为借口,企图以“公民投票”方式把台湾分割出去,不但是徒劳的,而且必将把台湾人民引向灾难。
2、所谓反对拜金主义,就是要坚持中国传统道德,鄙视金钱,因为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参考答案:错。
应该承认对金钱的需要。
反对拜金主义是指防止成为金钱的奴隶,忘记金钱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但这不意味着否认自己对钱的需要。
3、法律是道德的底线。
参考答案:对。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调整的范围比法律要广。
法律实际上也是道德规范,但只调整最基本的道德。
4、法律规范在任何时候都高于其它社会规范。
参考答案:对。
有序的社会公共生活必须运用风俗、道德、纪律、法律、宗教等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其中,法律规范在任何时候都高于其它社会规范。
5、由于婚姻是自由的,我们大学生想什么时候结婚就什么时候结婚。
参考答案:错。
结婚要达到一定年龄,《婚姻法》规定:男22岁,女20岁为结婚法定婚龄。
6、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动产以交付为公示方法,动产以登记为公示方法。
参考答案:错。
我国物权的公示原则是指物权的产生、变更、消灭,都必须以外部可查知的方式表现出来。
动产以交付为公示方法,不动产以登记为公示方法。
7、诉讼时效的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一定法定事由而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中止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继续计算。
参考答案:错。
1、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发生一定法定事由而使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中止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8、面对一个不良的群体,我们只能被同化。
参考答案:错。
人的一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人有主观能动性,人有选择的能力,这就决定了人有可能不会被同化。
青少年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青少年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时代的呼唤,历史的使命,神圣的职责,青少年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学习做起。
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其中学会做人是四大支柱的关键和核心,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根本。
中国的青少年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继承和发杨民族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同样要求在学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上下功夫。
1、青少年实现共同理想,要学会做人,立志做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从本质上讲是社会的人,做人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要求。
对中国的青少年的而言,就是从小确立共同理想,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接班人。
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怎样学会做人?一个是学做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的人,要有一颗健康的爱心,用感恩的心对待生活。
时时关心国家大事,处处热爱集体事业;二是要学做一个既自尊又尊敬人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强调自尊、知耻,这是做人底线之一。
人要自尊自爱,学会自立独立,学会健身健心,学会珍爱自己,学会关心别人,而后被他人尊敬。
对待他人要持平等、尊敬的态度,与人相处,学会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三要学做知礼、遵规的人,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知礼遵规,知礼是修养道德表现,懂礼,遵守法规,知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礼貌待人,遵守法纪是文明的基础要求,要从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做起;四要学做一个反省、改过的人,中国传统文化倡导道德修养就是要不断地反省和改正过失和错误,“吾日三省吾身”、“闻过则改”、“见善思过”,在经受挫折、承受艰苦、战胜困难中锻炼意志和品质,做意志坚强的人。
五要学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诚实守信是中国文化推崇的人格,是一个人立身之本,生存之基,真诚不虚伪,讲信用,要学会独立与参与,学会自我保护,学会承担责任,学会有责任感,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言必信,行必果”,青少年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自己一言一行中学会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一模块四多选题
一、多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
)0011.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 ABCE)。
A. 教育者B. 受教育者C. 教育内容D. 教育方针E. 教育手段2.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递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它们是( BCDE )。
A. 学会反思B. 学会认知C. 学会做事D. 学会共同生活E. 学会生存3.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教育产生的制约和影响,具体表现在( BCD)等方面。
A. 教育目的B. 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C. 教学内容D. 教学方法、教学设备E. 教学组织形式4.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 AD )。
A.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B. 教育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 教育与课程之间的矛盾D.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E. 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5.我国学生要学会( ABD)的学习方式,才能适应课程改革所带来得变化。
A. 合作学习B. 自主学习C. 创造性学习D. 研究性学习E. 接受性学习6.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学说,认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是如下多种智力的组合( ABDE)。
A. 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B. 视觉/空间关系、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C. 解决问题的能力D. 人际交往智力E. 自我反省智力、自我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7.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有( ABC)。
A. 教学B. 综合实践活动C. 咨询与指导D. 家庭教育E. 社区教育8.英国“新学校”模式推行的教育方式是(BDE )A. 教师中心B. 儿童中心C. 书本中心D. 社会中心E. 活动中心9.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确立了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BDE )。
A. 无歧视原则B. 保护儿童原则C.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D. 尊重儿童尊严原则E. 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10.下列内容哪些属于社会教育的特点( BCDE)。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作者:周南照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第01期编者按:2009年11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文版新书——《学会求知:为了一个和平的和可持续的未来》(Learning to Know for a Peaceful and Sustainable Future,2009)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该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继推出《学会共处》(Leaning to Live together,1999)、《学会做人》(Learning to Be,2003)、《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2005)之后的第四部力作。
联合会历时10年精心打造的这套“四个学会丛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21世纪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的概念框架和操作指南。
丛书创意源于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
该报告已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30多种语言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报告中提出的很多思想和政策建议也正在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创新实践。
现经联合会独家授权,本刊将陆续刊登该书的中文译稿。
本期刊登联合会现任会长、国际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周南照博士解读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文章,尽管该文是他1999年初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创新为发展服务计划(UNESCO APEID)总协调人时撰写,但至今仍不失其时代意义,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每一个国民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升都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两个互相联系的中心思想是“终身学习”和“教育的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的指导原则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上学-工作-退休”的线性(单向)教育模式,而扩展为在时间上包容从幼年到老年各个年龄阶段,在空间上涵盖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宇宙各个人类活动领域,在教育层次上包括自幼教至高教、成人继续教育各个阶段,而且工、学交替,不断循环往复的(多向)教育模式。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_周南照
世界教育信息2010.01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两个互相联系的中心思想是“终身学习”和“教育的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的指导原则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上学-工作-退休”的线性(单向)教育模式,而扩展为在时间上包容从幼年到老年各个年龄阶段,在空间上涵盖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宇宙各个人类活动领域,在教育层次上包括自幼教至高教、成人继续教育各个阶段,而且工、学交替,不断循环往复的(多向)教育模式。
因而,终身学习可以说是人类解决未来面临的各种矛盾、迎接21世纪挑战的“钥匙”之一,是“社会的脉搏”,是一切重大的教育变革的指导原则;而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基础上的“学习社会”,则是人类未来的理想社会和终极目标。
实践终身学习原则的“唯一之路”就是每个人都能“学会学习”;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必须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不断进行四种“学习”的基础之上,这就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l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共处(learningtolivetogether)和学会做人(learningtobe)。
一、学会求知“知”在这里不只是指知识,而且是指广义上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对象包括人类自身及其主观世界,也包括自然、社会的外部世界。
“求知”则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无终点、在实践和认识的无限往复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
而“求知”的手段,从口头传授到文字印刷,从广播电视等声像技术到“信息高速公路”,已发生了多次革命性的变化。
“求知”的环境,则从家庭、学校扩展到整个社会,继之以“网上一代”痴迷的“虚拟学习环境”。
学会求知已远远超越了从学校教科书和教师课堂讲授中汲取人类积累的知识,而包括了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了解各种社会关系,习得民族文化观念,学会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即知道积极意义上的“为人处世”,因为人首先是一种社会存在。
因而,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学会求知”的本质内涵。
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重读《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2019 年 第 18 期 / C(06) 4
教育实践与研究
中》,“原则—— —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全书的重要 精髓,“四个学会”是维系人一生的知识支柱。
二、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阐释 书中提出 21 世纪教育四大支柱是培养受 教育者基本能力的指导,四个学会的具体内涵 如下: (一)学会认知 “认知”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认知” 可以作为名词“知识”,它不仅包括从书本上获 得的显性知识,也包括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所感 知的隐性知识。另一方面,“认知”可作为动词 “认识知识”,即个体与外界的不断接触与交流 对话,是在一个实践与认识的无限循环中探索 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即获取知识的手段,这种学习更多地是为 掌握求知的手段,而不是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 识。学会认知,既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的手段, 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同时书中也强调 为了解知识而进行不断学习,要学会用注意力、 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重视掌握认知的手 段和方法。在 21 世纪的今天,重新阅读这本著 作,感悟到学会认知的内涵已不仅是学会学习, 还包含对教育现象的辨识与思考。在这个网络 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不仅需要关注学习,更应 树立明辨事实的认知能力。 (二)学会做事 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即教会学生如何 践行已有的知识、学会如何高效地应对突发事 件以及如何参与未来的科技创新。学会认知与 学会做事,两者是“知”与“行”的关系,认知是认 识世界,做事是为了改造世界。学会做事的含义 是不断变化的,不仅囿于培养参与特定工作的 能力,更要通过实践去发掘做事的能力,实现从 “资格概念”向“能力概念”的转变。换言之,学会 做事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更具有适应社会的各种 能力,包括操作能力、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和创
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
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及其当代教育意义作者:刘丰霞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2019年第06期摘 ; 要:《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即《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是一部对教育的未来进行整体性思考的文献,教育的四大支柱是书中的核心内容。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是每个人一生当中重要的知识支柱。
教育的四大支柱在当代对于启迪人们学会学习,不断探索新知识;身体力行,学会做事;克己复礼、学会做人;认识自己,学会共处共享等方面仍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四个学会;教育支柱;教育意义中图分类号:G40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8-0004-04基于20世纪末国际经济、政治等变化和21世纪教育的新变迁,《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全面阐释了教育的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在如今21世纪智能化发展的时代,教育四大支柱的重要内涵价值仍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一、教育四大支柱提出的背景追溯20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受“教育万能论”思想的影响,对教育的社会功能十分重视。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接连出现,教育万能的功能受到大众质疑。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知识与技术迅速更新,社会对创新能力的倡议与日俱增,全球面临的问题与社会矛盾愈演愈烈,人们不得不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价值。
借于此,在21新世纪到来之际,面对未来社会的种种变迁和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考虑面向21世纪的全球教育与学习问题。
1996 年,作为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主席的雅克·德洛尔先生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交了《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简称“德洛尔报告”),该报告对20世纪末世界面临的冲突矛盾、新世纪的教育问题开展了全面地探究和思考,并提出了迎接未来社会挑战的各种对策。
后来人們将该报告命名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原则——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全书的重要精髓,“四个学会”是维系人一生的知识支柱。
对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的理解
对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的理解
答案:
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
学会认知指的是培养学习者的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态度;学会做事强调的是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学会共同生活涉及培养学习者在社会中有效沟通、合作以及理解不同文化的能力;学会生存则是指帮助学习者适应社会变迁,提高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延伸: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1、学会认知。
2、学会做事。
3、学会共同生活。
4、学会生存。
这四大支柱并非平行并列,而是一个基础(学会共同生活)与三个基本因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的关系。
教育价值:
基础的九年义务教育,价值在于解决受教育人群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科学教育等的原始启蒙。
促使和帮助受教育人群具备接受和接纳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随后的中专、大学等中高等教育,价值在于解决受教育人群具备基本的科研、实践、实验、试验、仿制、创新启蒙。
促使和帮助受教育人群具备和接纳科学发明创造等专业化、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等生产实践的基本技能。
职业化教育和培训,价值在于为社会工业化、产业化、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型人才保障。
促使和帮助受教育人群懂得岗位作业工艺、培训后上岗就业、接受和应聘各类职业岗位,获得岗位作业基本技能。
中国有句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揭示了教育的根本价值,就是给国家提供具有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诚实守法、技艺精湛、博学多才、多专多能的人才,为国、为家、为社会创造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增长,推动民族兴旺,推动世界和平和人类发展。
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
21世纪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1、求知:乐学(兴趣、习惯、毅力);学会(止水、能力、方法);会学(路径、质量、时间)学会求知即学会学习。
学会掌握认识(即“知”)的工具,掌握终身不断学习的工具,学会收集信息、处理信息、选择信息、管理信息。
同时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依赖性强,还是主动积极、独立性强,它在较大程度上制约了学习的成效。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与应用,而迁移与应用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如果学生的经验不足以掌握某一原则,他的经验背景就必须扩大。
”人的学习由感知到理解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发展过程的一次飞跃,二从学习的理解到迁移与应用的过程是一个抽象到具体化的过程。
是比上一次难度更大更复杂的飞跃。
2、做事:计划(在哪,去哪,怎么去);执行(调节控制、信息反馈、持续学习);负责(信念、规则、意志)学会做事,用一种善始善终的态度认真地对待和处理各种事务,坚持不懈并力求完善。
3、共处:信心(自知之明,知人之智,学有专长),孝心(理解、尊重、感恩),诚心(诚实、守诺),三个多想(多想他人优点,多想他人对自己的好处,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共处,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工作,即学会对话、学会交流、学会关心、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用和平的、对话的、协商的方法处理矛盾,解决问题。
4、做人:身心健康(一个微笑、一项艺术爱好,两项体育技能)学会做人事建立在前三种学习基础之上的一种基本进程,是教育和学习的根本目标。
发展的目标是人的完整实现,即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流、亲和、合作、审美、体能、想象、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教育的四个支柱——《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读后感
教育的四个支柱——《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读后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发表的文献提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来加以安排。
此四种基本学习能力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因为它们是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
四个支柱的内涵:一、学会认知学会认知是一种获取理解的手段。
这种学习更多的是为了掌握认知的手段,而不是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
既可将其视为一种手段,也可将其视为一种人生目的。
作为手段,它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
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
为了解知识而学习,首先要求学会运用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
途径是将掌握足够广泛的普通知识与深入研究少数学科结合起来。
这也就是说学会学习,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受益,使教育回归人自身、回归人的生活,这才是教育的出路。
为此,我们在新世纪进行了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
而实践活动课程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
实践活动课程是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它对于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理解的手段和实践能力,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的基本素养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
2007年5月,我有幸上了一节公开课——口语交际《爱吃的水果》。
在这节课上,我确定活动主题是一切认知的开始,发现问题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开始,是学生学会认知的重要阶段,正所谓好的开始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课上,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充分实践体验。
我准备了水果实物,让学生亲口尝尝其味道,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然后再“评一评”在这些水果中,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水果是什么?因同学们的口味不同,说法不一。
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学生尝一尝,培养他们的辨味能力。
联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平时吃过哪些水果?谁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如果有叫不出名称的,说出水果的特征,就让大家来帮助解决。
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概要泰安一中虎山路校区吕学文本丛书是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名(《学习:内在的财富》)在中国的一项后续活动而印行的,其目的是结合中国优秀的教育思想传统和丰富的现实教改经验,阐发《报告》关于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向广大莘莘学子传播新的教育理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21世纪学习社会的主人。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出版《Learning To Be》(中译《学会生存》)四分之一个世纪以后,审察世界范围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研究21世纪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提出教育革新的政策建议。
其中心义题是:21世纪将是怎样的社会?它需要怎样的教育?它面向的主要对象是各种年龄的学习者以及促发学习的教师、家长和其他社会成员。
委员会报告从广阔的国际背景上考察了从地方社区到全球化社会、从社会和谐到民主参与、从经济增长到人的发展等世界之交的大趋势,分析了人类在未来将继续面临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长远目标和眼前利益之间的矛盾;全球和本土之间的矛盾;整体与个体之间的矛盾;竞争与平等(合作)之间的矛盾;知识的无限增长和人类吸收知识的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及物质和精神之间的矛盾。
《报告》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强调了教育作为一种经济投资、社会投资和政治投资,不但是发展的基本手段,而且是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内容和基本目标,是实现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个人“内在财富”,从而也实现社会和谐、最大限度开发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
《报告》的两个互相联系的中心思想是“终身学习”和“教育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的指导原则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上学---工作---退休”的线性(单向)教育模式,而扩展为在时间上包容从幼年到老年各个年龄阶段、在空间上涵盖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宇宙各个人类活动领域,在教育层次上包括自幼教至高教、成人继续教育各个阶段,而且工、学交替,不断往复的循环(多向)教育模式。
教育学原理选择题题库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主张,建设学习化社会的关键在于(实施终身教育)2.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3.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实验教育学)4.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5.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育目的)6.涂尔干说:“教育是成年一代对社会生活尚未成熟的年轻一代所实施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政治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这种论断正确地指出了(教育具有社会性)7.“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认识教育规律)8.义务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国家与社会有义务确保全体适龄儿童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家长有义务送适龄子女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和(适龄儿童有义务接受法定年限的学校教育)9.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舒尔茨)10.18-19世纪的西欧,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逐渐形成了带有等级特权痕迹的双轨学制。
其“双轨”是指(大学一中学系统与小学一初等职业学校系统)11.提出“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夸美纽斯)12.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14.“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的、天性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须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生物起源说)15.以勒图尔诺为代表的教育起源理论是(生物学起源理论)1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劳动起源论)17.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18.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19.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20.近代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21.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22.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来的学者是(培根)23.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做事
实践能力 —— 克服困难 —— 解决冲突 —— 承担风险 —— 协调组织
综合能力
学会协作
待人处世的能力 —— 友好相处 —— 团结合作
人与人相处的问题是伦理道德 人与人相处的问题是伦理道德 的核心问题,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 核心问题,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社 会道德规范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会道德规范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21世纪教育 21世纪教育 的 四大支柱
——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
学会认知 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做事 学会协作 学会协作 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
学会认知
学习能力、自学能力 —— 发现问题 —— 自主探究 —— 建构知识 —— 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