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报告书写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撰写--
绘制流行曲线
定义
用直方图表示在适当的间隔时间(X轴)内所发 生的病例数(Y轴)
按发病时间的病例频率分布图 利用潜伏期推测可能的暴露时间
从曲线形状可以做出多种推断
区分暴露的类型
预测病例数量
地点分布
常见于
居住地点(以县、乡镇、村、组进行描述)
工作地点(以工作单位、科室、学校、班级等进 行描述)
一般以天、周、旬、月为单位,绘制发病曲线 图,确定发病高峰时间,从潜伏期--发病时 间判断暴露时间。
流行特征:“三间分布”
地区分布:一般按行政区域进行描述(乡(镇)、 行政村、组),发生在学校的疫情以班级分布 进行描述。
流行特征:“三间分布”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是否为流动人口
采取控制措施
现场调查过程中调查和控制处理应同时进行
现场调查开始不仅要收集和分析资料,寻求科学的 调查结果,而且应当采取必要的公共卫生控制措施 尤其在现场调查初期可以根据经验或常规知识先提 出简单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只顾调查寻找致病原因而不采取控制措施,会引起 社会公众的误解甚至引起法律诉讼 现场调查中采取措施并观察其效果,也是认识疾病 传染源、传播机制的重要内容
事件概况(前言):如何得到的信息, 做了些什么?
接到报告时间:如: 2015 年 X 月 X 日 X 时 X 分, 我中心接到 XXX (地名) XXX (人名)电话 (或者其他方式)报告: …… 疫情(事件)。
赶赴现场及网报时间:接到报告后,我中心 立即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于X时X分出发, X时X分达到疫情发生地,并立即开展调查核 实工作。经调查核实后,于 X 月 X 日 X 分确定 为一起: ……疫情/事件,并于X月X时X分进 行网络直报。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篇一」前言:了解此次食物中毒的原因,爆发范围及途径等相关方面,为合理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953年6月27号下午2时后,上海某中学内每小时有数名腹泻、呕吐患者到保健科就诊,当晚十点后至28日黎明患者人数剧增,29日起病例逐渐减少,7月3号大体平息。
[2]调查方法:对于该学校全部学生进行调查分析,以调查表的形式,采用叉生分析法。
[3]总罹患率:罹患率=1425/2418×100%=58.9%[4]三间分布:1、时间分布:首发病例发生于27日下午2时左右,末例病例发生于29日早晨时左右。
根据患者食谱的调查,怀疑可疑餐次为6月27日的午餐,据此判断,该事件的潜伏期为2-36小时,高峰期是进餐后约10-16小时。
2、地点分布:患者来自上海某中学,均在学校食堂用餐。
人群分布:患者性别男女均有,发病年龄不等(此次调查中发病与年龄、性别、班级的关系均无统计学意义)[5]症状和体征:病人诊断标准:(1)、学校食堂就餐史;(2)、症状与体症(有发热、腹泻、腹痛、头痛、呕吐等症状);(3)、实验室检验[6]食谱调查接受调查患者当日均有在食堂吃饭,早餐为油条,豆腐干,稀饭;中餐有茄子,小白菜,凉拌菜,榨菜汤,米饭;晚餐有茭白烧肉,咖喱洋芋,米饭,汤。
结果1.用餐地点与罹患率2.用餐情况与罹患率3.午餐种类与罹患率还应进行早晚餐的食品与罹患率的调查,患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等讨论1、事件定义:本次事件中,发病症状主要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肠道症状,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进展快。
所有的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本次事件所发生的病例有明显聚集性。
初步怀疑为细菌感染食物后引起的食物中毒。
2、可疑餐次与可疑食品分析通过对患者的共同进餐史分析,结合首发病例发病时间,可以初步排除27日的早餐为可疑餐次,因此引起食物中毒可疑餐次为27日的午餐。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现场调查报告,是一种全面的总结形式,与科学论文相比,它可能不够精辟和深入,方法学方面不够严谨,但是更加全面。
由于现场调查的题材千差万别,因此现场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也不尽相同。
针对群发性疾病(如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可能侧重于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的综合应用;针对个案病例的调查,则可能侧重于对病例临床特征、检测结果的描述,以及逻辑推理在调查过程中的应用等。
但不管是什么题材的调查报告,一些基本要求必须得到满足。
在此,总结经验,对现场调查报告所包涵的要素提出一些要求。
根据不同题材调查工作的要求,其报告可能侧重于其中的某些要素,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完整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包括如下要素:1.标题2.前言(事件经过)3.基本情况4.核实诊断5.流行特征(描述流行病学)6.病因或流行因素推断、验证(分析流行病学)7.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8.问题与建议9.调查小结10.落款一、标题“标题”是现场调查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必须简明扼要地向读者展示所做工作的主要成果。
标题应该简练、准确,可包括时间、地点及主要调查内容等要素,有时可省略时间、地点相关信息,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标题的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报告”。
但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标题常常有所变化,如“关于XXXX的调查报告”、“关于XXXX的评价报告”、“XXXX调查”等。
二、前言(事件经过)“前言”部分主要对事件的发现、报告、调查经过进行简单概括。
一般篇幅不宜太长,200-500字即可。
“前言”部分可包括以下内容:1.本次现场调查的由来与背景、目的和意义,引出调查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简述发现事件的信息来源,包括接报及上报情况等。
2.交待事件发生经过,以及调查工作的任务来源(如下级请求或上级要求等)。
3.简述现场工作经过,包括调查的地点和时间、参加单位与人员、调查方法、调查工作经过、调查处理结论等。
三、基本情况(背景)“基本情况”是对事件发生地的背景信息进行描述;此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应可对调查和分析结论起到支持作用,应避免提供与主体内容毫无关联的信息。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标题:“标题”是现场调查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必须简明扼要,包括疫情发生地点、涉及内容等要素。一般标题的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初次/进程/结案)报告”。若为个案病例调查报告还需在标题最后注明病例姓名,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报告(病例姓名)”。
5.病因或流行因素分析:该部分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另一重要部分,根据实际调查情况采用病例对照或队列研究等方法计算病因关联强度、剂量-反应关系等指标(如OR值,RR值,相关系数r等),对病因假设进行验证。每次调查无论病因是否被证实(甚至有时某一起传染病疫情的病因并不是唯一的),都应详细描述调查过程和内容。
前言:“前言”部分主要对事件的发现、报告、调查经过进行简单概括。一般篇幅不宜太长,200-500字即可,包括以下内容:
1.简述发现事件的信息来源,包括接报及上报情况等。
2.交待事件发生经过,以及调查工来自的任务来源(如下级请求或上级要求等)。
3.简述现场工作经过,包括调查的地点、时间、参加单位与人员、调查方法、调查工作经过、调查处理结论等。
6.调查结论:根据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对本次疫情发生的性质、致病因素做出诊断,有时诊断并不能达到病原学诊断的要求,则可从临床症状体征角度做出临床诊断或从控制角度做出流行病学诊断。
7.控制措施建议及落实情况:所提措施一定要有针对性,有重点,控制(干预)措施的落实,应与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开展。可对各种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描述,包括采取控制措施的时间、范围和对象等。选择过程性指标进行描述,如传染源隔离、疫苗接种、消杀面积、消杀药品使用情况、医学观察或密切接触者追踪情况、健康宣教开展情况等。已采取防制措施和即将采取防制措施分开描述。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报告书写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报告书写一、引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一项关键任务,旨在揭示疾病或健康问题的分布和影响因素。
通过及时、准确地进行调查和报告,可以有效地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保护公众健康。
本文将探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报告书写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1、确定调查目标:明确调查的目的和预期结果,以便制定合适的计划和策略。
2、收集基本信息:收集与调查目标相关的基本信息,如人口特征、地理环境、卫生条件、疫情历史等。
3、设计调查方案:根据调查目标,制定可行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方法、样本量、调查内容等。
4、实施调查:按照方案进行现场调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模式和趋势。
6、撰写报告: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撰写详细的流行病学报告。
三、报告书写1、标题页:包括调查的标题、作者、日期等基本信息。
2、摘要:简明扼要地总结调查结果,以便读者快速了解报告的核心内容。
3、引言:介绍调查的背景、目的和相关理论依据。
4、方法:详细描述调查方法、数据来源和分析过程。
5、结果:呈现数据分析的结果,包括图表和表格等。
6、讨论: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提出可能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7、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概述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是医生对医学影像检查结果的详细描述和分析,是患者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诊断报告的书写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本文将介绍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的基本规范,包括报告内容、报告格式和报告语言等方面。
二、报告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检查编号等信息。
2、检查信息:包括检查日期、检查时间、检查设备、检查部位、检查方法等信息。
3、影像学表现:详细描述影像学图像上的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密度、边缘等信息。
4、诊断意见:根据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给出初步诊断意见。
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内容: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实习单位: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习时间:202X年X月X日至202X年X月X日一、实习背景作为一名公共卫生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我于202X年X月X日至202X年X月X日在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流行病学现况调查实习。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该中心组织的各项流行病学调查活动,了解了现况调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并学会了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1.调查准备:在实习的初期,我参与了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了解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范围等。
通过这些工作,我学会了如何制定调查计划和安排调查人员。
2.现场调查: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次现场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核实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收集疾病相关信息、了解调查对象的生活习惯等。
我学会了如何与调查对象沟通,并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3.数据整理与分析:在调查结束后,我参与了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
这包括将调查数据录入电脑、清洗和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等。
通过这些工作,我学会了如何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掌握了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4.撰写调查报告: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参与了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
我根据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了调查报告,提出了针对调查结果的建议。
三、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入了解了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我学会了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掌握了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与调查对象沟通,并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这次实习让我对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四、实习反思虽然我在实习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在调查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沟通不畅、问卷填写不规范等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需要加强与调查对象的沟通,并提高自己的问卷设计能力。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要求一、报告格式要求1.封面:包括报告标题、调查单位、调查时间、调查地点等基本信息;3.摘要:对调查内容进行简洁明确的总结,不超过200字;4.引言:概括性地介绍调查目的、背景和意义;5.方法:详细描述调查的设计、数据采集方法和样本选择;6.结果:系统展示调查结果,包括数据统计、图表等;7.讨论:对结果进行分析、解释,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8.结论:根据调查结果和讨论,得出相关结论;10.附录:如果有额外的数据、图表、问卷等,可放在附录中。
二、具体内容要求1.调查目的:明确指出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什么,传达想要解决的问题。
2.调查背景:简要介绍与该调查相关的背景信息,包括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性和该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情况。
3.调查方法:具体描述采用的调查方法和样本选择,包括问卷调查、抽样方式、研究对象等。
4.调查结果:使用合适的图表、表格或其他形式展示调查结果,包括数据统计、比例、分布情况等。
5.结果讨论:根据调查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解释和分析。
对结果的可靠性、局限性和实际意义进行评估。
6.结论:根据调查结果和讨论,得出本次调查的总结性结论,以及对未来研究或预防控制工作的建议。
7.思考与展望:对调查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思考,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9.附录:如果有额外的数据、图表、问卷或其他相关资料,可以放在附录中,以便读者查阅。
三、撰写注意事项1.报告全文要清晰、简练,避免啰嗦句式和废话;2.使用术语和概念要准确,并给出定义或解释;3.报告中的数据和图表要准确无误,如果有用到材料或分析方法要详细说明;4.报告要注意逻辑性,各部分之间要有良好的衔接;5.报告要注重语言表达规范和准确性,使用科学、客观、中性的语言;6.报告的研究内容要有创新性和学术性,可以参考和对比已有的相关研究;7.报告撰写时要注意文献引用准确和格式规范,严禁抄袭和剽窃。
四、报告的审阅和修改在撰写完成后,报告要经过审阅和修改,确保报告内容准确无误,逻辑清晰,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流行病学调查是对某一特定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情况、传播规律、危险因素等进行系统观察和研究的科学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某市某区域内的流感疫情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首先,我们对该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学校、社区等场所进行了走访和调查,了解了流感疫情的发病情况和传播途径。
通过询问医护人员和患者,我们了解到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接触传播,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传播,尤其是在冬春季节流感高发的时期。
其次,我们收集了该区域内的流感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症状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流感疫情在儿童和老年人中更为严重,而且在学校、医院和社区等公共场所传播的风险也更大。
这为我们提供了针对性的防控建议,比如加强学校和医院的通风换气措施,提倡公众在流感高发季节多参加户外活动,减少人群聚集。
另外,我们还分析了流感病毒的变异情况和对药物的敏感性。
通过对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的变异株,这可能对疫情的防控带来新的挑战。
同时,我们也测试了不同药物对流感病毒的敏感性,为医疗机构提供了针对性的治疗建议。
最后,我们对该区域内的公众对流感疫情的认知和防控意识进行了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发现大部分公众对流感疫情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很多人在发病初期没有及时就医,也存在不正确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情况。
因此,我们建议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对流感疫情的认知水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及时就医。
综上所述,本次流行病学调查为相关部门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科学依据,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我们将继续对疫情进行监测和研究,为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贡献我们的力量。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模板_2
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调查处理报告2009年11月20日**时**分道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人员接到哈市疾控中心疫情通知,称我区于20日确诊1例新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
中心领导在接到该疫情通知后,立即启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在中心领导班子的协调指挥下,组织应急小分队对上述的患者及密切接触者进行疫情调查处理,同时通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指派专人开展今后的随访工作。
一、基本情况1、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性别:*,**岁,**小学**班,家住道外区**路***号*号楼*-***室,电话********。
2、临床症状:该患者于**日出现发热症状,**日在****医院首诊,体温3*℃,伴有咳嗽、流涕、腹泻、恶心、咽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诊疗期间接受****单位的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于***日确诊为阳性。
3、流行病学情况:(1)、患者外出史:该患者在发病前曾********;发病后,曾******,接触过*****。
(2)、就诊史:该患*日、*日曾去**医院治疗,或点滴(单间戴口罩)。
(3)、密切接触者情况:二、采取的措施及建议根据现场调查结果,道外区疾控人员告知该患者防控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要求该患者居家隔离医学治疗,并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其实施医学观察,每日随访2次,并与14:00时前将上报道外区疾控中心。
患者此段时间内限制外出,如外出则戴外科口罩,同时尽量避免亲友来访,室内保持通风换气,该患在家隔离时应尽量独住一室,其食具、饮具单独使用并做好消毒。
即按照《甲型H1N1流感轻症患者居家隔离治疗管理方案(试行)》中的要求对该患者进行卫生宣传。
对其家进行了现场消毒技术指导,其家拒绝接受我中心为其现场消毒。
隔离期间如发现病情出现严重趋势应及时转至定点医院救治。
2、指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密切接触者***、***按照《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试行)》的有关要求,实施居家医学观察。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流行病学调查是揭示和控制疾病传播的重要工具。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人群的患病情况和危险因素来推断出疾病的传播规律和影响因素,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以流行病学调查的方式探讨某疾病在某地区的传播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以提供针对性的疾病防控建议。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某地区流行某疾病的情况,探讨可能的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为疾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1.研究设计:采用回顾性的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分析该地区某时间段内的疾病发病情况和相关因素,推断疾病的传播规律。
2.研究对象:选取该地区某时间段内患有该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住院患者和门诊患者。
3.数据收集:通过查阅医疗记录和疾病报告系统,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疾病相关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症状、就诊时间等。
4.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计算疾病的患病率、年龄和性别分布等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危险因素。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经过数据收集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1.该地区某时间段内共有100例患者确诊为该疾病,其中60例为住院患者,40例为门诊患者。
2.不同年龄段患病人数分布如下表所示:年龄段患病人数0-10岁2011-20岁3021-40岁2541-60岁1560岁以上103.不同性别患病人数分布如下表所示:性别患病人数男性50女性504.研究发现,该疾病在不同职业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差异较大,其中高危职业包括医务人员、农民和社区工作者,具体数据如下:职业患病人数农民25医务人员15社区工作者10其他50五、讨论和建议根据以上的研究结果和分析,在对该地区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讨论和建议:1.该疾病在该地区呈现一定的流行趋势,需要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2.年龄和性别在该疾病的发病中没有明显的差异影响。
3.该疾病与某些职业人群有一定的关联性,特别是医务人员、农民和社区工作者,应加强相关人群的健康教育和防护知识宣传。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第一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基本要求现场调查报告,是一种全面的总结形式,与科学论文相比,它可能不够精辟和深入,方法学方面不够严谨,但是更加全面。
由于现场调查的题材千差万别,因此现场调查报告的撰写要求也不尽相同。
针对群发性疾病(如传染病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可能侧重于流行病学与统计学方法的综合应用;针对个案病例的调查,则可能侧重于对病例临床特征、检测结果的描述,以及逻辑推理在调查过程中的应用等。
但不管是什么题材的调查报告,一些基本要求必须得到满足。
在此,总结经验,对现场调查报告所包涵的要素提出一些要求。
根据不同题材调查工作的要求,其报告可能侧重于其中的某些要素,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完整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包括如下要素:1.标题2.前言(事件经过)3.基本情况4.核实诊断5.流行特征(描述流行病学)6.病因或流行因素推断、验证(分析流行病学)7.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8.问题与建议9.调查小结10.落款一、标题“标题”是现场调查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必须简明扼要地向读者展示所做工作的主要成果。
标题应该简练、准确,可包括时间、地点及主要调查内容等要素,有时可省略时间、地点相关信息,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标题的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报告”。
但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标题常常有所变化,如“关于XXXX的调查报告”、“关于XXXX的评价报告”、“XXXX调查”等。
二、前言(事件经过)“前言”部分主要对事件的发现、报告、调查经过进行简单概括。
一般篇幅不宜太长,200-500字即可。
“前言”部分可包括以下内容:1.本次现场调查的由来与背景、目的和意义,引出调查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2.简述发现事件的信息来源,包括接报及上报情况等。
2.交待事件发生经过,以及调查工作的任务来源(如下级请求或上级要求等)。
3.简述现场工作经过,包括调查的地点和时间、参加单位与人员、调查方法、调查工作经过、调查处理结论等。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报告书写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概念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主要针对疾病(多见为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等公共卫生事件在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人群等现场工作中的调查实践,可分为应急性和预先有计划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在此主要讨论应急性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基石。
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首先是搞清事件的发生原因——事件诊断;再是预防事件的发生、发展,减少损失、增进健康——事件处理。
具体关注的内容有:⑴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依据;⑵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终止疾病暴发或流行;⑶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⑷评价控制措施效果;⑸进一步加强已有监测系统或为建立新的监测系统提供依据;⑹培训现场调查人员。
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主要解决的问题⑴如何进行公共卫生事件流行和暴发调查;⑵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和增进公众健康问题;⑶现场流行病学面对应急性问题,必须立即做出反应,还要结合应急性问题的解决,对公共卫生措施做出评价;⑷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必须考虑调查结果与接受者如政府部门、公众等的需求问题;⑸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任务不仅是及时提交调查结果,还必须采取措施改进人群健康。
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以宏观控制为主,边调查、边分析、边实施。
无需等待直接原因或所有原因调查清楚后再采取措施,但是其对策和措施在实践中经验证后可进行调整4、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态度:首先应注重科学性,同时也应注重现场限制条件、社会压力和工作责任对调查的影响。
在任何情况下,调查人员必须正确面对各种复杂问题,协调各种利益冲突,科学地提出合理的研究设计、调查结论和建议。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特点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除具有流行病学原有的特征(如以分布为起点,对比的特征,概率论等)外,更突出:1、亲临现场:凡是存在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并危及人群健康的场所都是流行病学调查者工作的场所,流行病学调查者必须亲赴现场及时开展工作,现场调查是现场流行病等公共事件干预的起点。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范文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报告标题: 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报告编号: XXXX一、调查目的: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是了解某地区特定疾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以便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并提供科学依据供相关部门参考。
二、调查范围和对象:本次调查范围为某地区的居民群体,对象为该地区的居民。
三、调查方法:1.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面对面调查的方式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方面的问题,以便分析相关因素与疾病的关联性。
2.流行病学调查:通过追踪和观察特定疾病的发病情况,了解其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传播速度,以便确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3.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分析和建模,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合理的整理和解读,得出相关结论。
四、调查结果:根据问卷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发病情况:在本地区的居民中,发现某特定疾病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特定的季节或地点。
2.传播途径:该疾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和食物污染传播。
3.易感人群:老年人和儿童是该疾病的易感人群,由于其免疫力较弱,易受到感染。
4.防控措施: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加强病例监测和隔离,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五、结论与建议:根据调查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和个人卫生习惯。
2.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如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3.加强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4.加强病例监测和隔离工作,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六、参考资料:1.相关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和疾病防控手册。
2.调查问卷和访谈记录。
3.相关疾病监测数据和流行趋势。
七、总结:通过本次流行病学调查,我们对某地区特定疾病的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报告对相关部门的防疫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希望能对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做出贡献。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与卫生信息专报的撰写
不同的调查人员和机构在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时,可能存在操作流程上的差异,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指导。
报告撰写不够清晰明了
部分报告的撰写可能存在内容不够清晰、结构不够明了的问题,影响读者的阅读和理解。
数据质量不高
由于各种原因,如调查人员的主观判断、调查方法的限制等,可能导致数据的质量不高。
通过开展病例搜索、病例登记、人口普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数据收集
分析方法
结果解释
采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原因、传播途径、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进行解释和推断。
03
02
01
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撰写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明确调查的主要目的和涉及的具体问题,为后续的调查提供指导。
确定调查目的与问题
按照计划和方案进行调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实施调查与收集数据
根据目的和问题,制定详细的调查计划和方案,包括调查范围、时间、人员、方法等。
制定调查计划与方案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并撰写相应的调查报告。
结果
该地区慢性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污染等。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健康教育、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等干预措施。
结论
慢性病监测和干预是公共卫生的重要领域,通过对慢性病的深入分析和制定科学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04
CHAPTER
经验总结与展望
报告撰写
报告报送
03
CHAPTER
案例分析与应用
结论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疫情的深入分析,为制定科学防控措施提供有力支持。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撰写要求标题:“标题”是现场调查报告内容的高度概括,必须简明扼要,包括疫情发生地点、涉及内容等要素。
一般标题的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初次/进程/结案)报告”。
若为个案病例调查报告还需在标题最后注明病例姓名,表达形式:“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报告(病例姓名)”。
前言:“前言”部分主要对事件的发现、报告、调查经过进行简单概括。
一般篇幅不宜太长,200-500字即可,包括以下内容:1.简述发现事件的信息来源,包括接报及上报情况等。
2.交待事件发生经过,以及调查工作的任务来源(如下级请求或上级要求等)。
3.简述现场工作经过,包括调查的地点、时间、参加单位与人员、调查方法、调查工作经过、调查处理结论等。
正文:一般包括基本情况、病例定义及搜索、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病因或流行因素分析、调查结论、防控措施建议、防控效果评价、再发风险评估和经验教训总结等十个部分内容,也可根据事件性质、程度、范围及控制情况,确定报告的次数、形式和内容。
1.基本情况:介绍事件发生地的地理、人口、交通、经济、文化、气候、卫生服务情况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反映事件产生的客观基础;了解平时疾病流行情况或历史上该疾病在该地区流行状况及相关疫苗预防接种情况等。
重点说明与事件性质和原因有关的本底情况,如呼吸道传染病重点描述生活居住情况;肠道传染病重点说明当地卫生状况、水源分布情况;虫媒传染病应说明媒介种群、密度与变化情况;人畜共患传染病应说明当地牲畜家禽养殖情况、动物间监测疫情;输入性疾病应说明病例输入来源、旅行史、境外工作情况等。
2.病例定义与搜索:制订明确的病例定义,包括时间、地点、人间分布特征和临床资料等四要素,根据不同病种调查处置要求设定病例类型,如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观察病例、病原携带者等。
按病例定义搜索病例并说明病例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法,包括所用的统计分析软件等。
3.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描述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特别是首发病例和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应详尽描述;辅助检查结果一般直接列出,但必须有异常与否的判断。
如何撰写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
如何撰写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如何撰写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作者:————————————————————————————————日期:2如何撰写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总结报告目的: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所开展的调查处理进行工作总结,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汇报。
一、疾病爆发调查总结报告(一)报告的主要要素1、标题:简明醒目,包含事件发生地点、性质的内容。
2、事件概况(前言)3、基本情况(1)事发地自然、社会等基本情况。
包括地理位置、行政区域、面积、人口(数量、常居、流动,如在集体性单位发生的,还要有该集体的人员情况)、交通状况、当地医疗卫生组织的情况。
(2)疫情概况:当地该疾病既往流行情况;本次事件发生、波及范围等。
4、事件发生经过:未开展调查前本次疫情发生的经过。
5、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1)流行病学调查①流行特征:“三间分布”◆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是否为流动人口。
年龄:最小、最大、平均年龄,分组年龄。
年龄出现差异主要与免疫水平状况、暴露病原因子的机会等不同有关。
性别性别出现差异: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等。
职业职业出现差异: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等。
民族:主要是考虑与生活习惯因素有关。
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疫区与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播纽带,有些疾病的爆发和大流行是因流动人口的带入性和输入性病例引起的。
◆时间分布:各时间段发病人群的分布情况(月、旬、周为单位)、高峰时间。
◆地区分布:一般按行政区域进行描述(乡(镇)、行政村或屯)。
主要是反映致病因子在这些地区的分布和作用不同。
②临床表现:临床症状、体症(一般、特殊)。
(2)卫生学调查:主要是针对一些肠道传染病。
(3)实验室检测:包括病原学、血清学和其他实验室检查。
样本:病人样本(如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动物样本、环境样本(如水)等。
(4)其他:调查可免疫性疾病时应了解发病人群的免疫水平。
流行病学中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撰写
流行病学中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撰写一、引言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关键的方法,用于了解特定疾病或病例在特定人群中的传播和分布情况。
通过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报告撰写,可以为公共卫生决策制定和疾病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本文将就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的撰写提供一些准确和合理的指导。
二、报告结构1. 背景介绍首先,报告应包含背景介绍部分,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背景信息,解释为什么要进行这项调查以及调查的相关重要性。
同时,还要简要补充研究背景和调查范围,使读者对整个报告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 研究设计与方法在此部分,需详细描述所采用的研究设计和方法。
研究设计可以是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等。
报告还需要描述样本选取的方法和过程,以及数据收集的工具和步骤。
此外,应包括研究人群的描述和参与者的招募和登记方式等相关信息。
3. 结果在结果部分,应以客观和明确的方式呈现调查结果。
可以通过文字、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示患病率、传播路径、分布情况等数据。
结果应当包括描述性统计和推断性统计等信息,从而全面和详细地介绍调查结果。
4. 讨论讨论部分是对调查结果的解释和分析。
可以对结果进行比较,与其他相似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存在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此外,还可以从研究方法和设计的角度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并提供解释和建议。
5. 结论结论部分是对整个调查结果报告的总结和归纳。
总结应简洁明了,回顾调查目的,重申主要结果,并阐述结果对公共卫生决策和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性。
同时,还需要提出进一步研究或改进调查方法的建议。
三、报告撰写要点1. 简洁明了报告应避免冗长和复杂的描述,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调查结果。
句子结构要清晰,段落之间要有连贯性,以便读者能够轻松阅读并理解报告内容。
2. 数据精确报告中的数据必须准确无误,所有数字和统计都必须反映出调查结果的真实情况。
对于有关调查结果的解释和论证,也要确保依据合适且准确。
3. 图表清晰如果使用图表和表格来展示调查结果,要确保其清晰易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一、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概念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主要针对疾病(多见为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等公共卫生事件在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人群等现场工作中的调查实践,可分为应急性和预先有计划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在此主要讨论应急性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是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基石。
1、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首先是搞清事件的发生原因——事件诊断;再是预防事件的发生、发展,减少损失、增进健康——事件处理。
具体关注的内容有:⑴查明病因,或寻找病因线索及危险因素,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提供依据;⑵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终止疾病暴发或流行;⑶预测疾病暴发或流行的发展趋势;⑷评价控制措施效果;⑸进一步加强已有监测系统或为建立新的监测系统提供依据;⑹培训现场调查人员。
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主要解决的问题⑴如何进行公共卫生事件流行和暴发调查;⑵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和增进公众健康问题;⑶现场流行病学面对应急性问题,必须立即做出反应,还要结合应急性问题的解决,对公共卫生措施做出评价;⑷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研究必须考虑调查结果与接受者如政府部门、公众等的需求问题;⑸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任务不仅是及时提交调查结果,还必须采取措施改进人群健康。
3、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以宏观控制为主,边调查、边分析、边实施。
无需等待直接原因或所有原因调查清楚后再采取措施,但是其对策和措施在实践中经验证后可进行调整4、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态度:首先应注重科学性,同时也应注重现场限制条件、社会压力和工作责任对调查的影响。
在任何情况下,调查人员必须正确面对各种复杂问题,协调各种利益冲突,科学地提出合理的研究设计、调查结论和建议。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特点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除具有流行病学原有的特征(如以分布为起点,对比的特征,概率论等)外,更突出:1、亲临现场:凡是存在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并危及人群健康的场所都是流行病学调查者工作的场所,流行病学调查者必须亲赴现场及时开展工作,现场调查是现场流行病等公共事件干预的起点。
只有深入现场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其规律,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2、着眼群体:临床医生的工作较注重是个体,而疾控工作者更注重群体(宏观),通过群体的调查研究,掌握流行病的规律,研究对策,再实施于群体。
例如:人类对艾滋病无特效药,对个体无法治愈。
多数国家采用大众宣传,动员群众采用有效措施预防感染性病艾滋病,使得群体艾滋病发病率明显降低,达到遏制艾滋病迅速蔓延的势头,保护了群体健康。
3、重在实用:现场流行病学是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应用学科,它注重的是在人群现场工作中的应用,以实用为主,以尽快解决现场中有碍人群健康的实际问题为目的。
也就是说:只要是符合客观规律,能解决实际问题,就值得应用和推广。
实用性越强,推广速度就越快,效果可能就越好。
如艾滋病的控制,如果等到艾滋病治疗药物研发出来了再去控制艾滋病,那么人类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而推广使用安全套这样一个简单方法,就能很好地减缓艾滋病的蔓延。
又如:2004年莲沱中学流感疫情的控制,主要采用了开窗通风,人员疏散措施,方法简单但实用,迅速控制了新发病例。
实用还应与当时当地情况相结合。
4、尽快处理: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分为应急性和非应急性的,对于应急性的应尽快采用有效方法处理,预防事态的扩大失控。
对于非应急性的,在通过科学的有计划性地控制,避免紧急状态的发生(转化为应急性的)。
只有真正掌握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原理和技巧,才能在现场工作中做到有条不紊,尽快正确处理。
三、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启动现场调查的前提条件是获得公共卫生事业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包括各种类型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政府有关部门(如民政、公安、教育等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工厂等)、公民和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
接获这些信息以后,有关业务人员应记录报告时间、报告人、联系电话等,将信息进行初步分析,经过初步确认;同时及时报告有关领导。
在得到有关部门的授权或者事发相关部门的邀请后,应立即前往现场开展调查。
在进行信息核实中,主要包括: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主要特征、初步确定的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性别、职业、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现状和趋势等。
现场调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现场调查阶段和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是现场调查的起始阶段,对整个现场调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准备的越充分,组织管理工作越细致,调查计划越完善,现场调查的开展也就越顺利。
反之会困难重重,甚至失败。
应急性和非应急性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准备阶段是有所不同的,在此介绍应急性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准备阶段。
应急性准备阶段又分为平时准备和临时性准备。
⑴平时准备包括人力储备、应急方案制定和物资准备。
作为疾控机构和疾控人员,平时加强疾控知识培训、学习和训练(演练),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临床技术、消杀灭、应急疫苗接种等专业技术人员储备齐全;各种应急方案制定齐全、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对各方案掌握;各种物资准备到位,各种机械设备功能正常。
⑵临时准备包括组织机构、针对性的方案制订、针对性的物资准备及设备检查。
组织机构:成立组成现场调查组,进行任务分工。
进行现场调查,调查组应明确调查目的和具体调查任务。
现场调查组应由相应的专业人员组成,一般应该包括流行病学、消杀灭、实验室和临床医学等专业人员,必要时还应增加其他卫生专业和管理人员。
现场调查组应有负责人,组织协调整个调查组在现场的调查工作,调查组成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
现场调查是针对应急公共卫生事件所要解决的问题而进行的活动。
因此,调查工作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在目标确定后,调查工作需按一定程序进行,从准备到最后的工作报告,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工作内容,从而保证调查的有秩序性,减少盲目性。
所以制定针对性的调查计划很重要,此计划一般包括:调查计划项目内容调查目的为什么调查,需要了解什么,调查结果有何用途,谁想知道调查结果。
调查方法描述法、分析法调查地区调查范围确定,重点区域的确定调查对象、样本累及的人群确定、样本量的大小(抽样?普查?)调查时间确定调查时间阶段调查项目(内容)调查事件主要、次要和特征项目如主要疾病症状、接触史等实验室标本采集方法、数量,实验室分析方法分析方法统计分析的项目、运用的软件调查人员具体调查人员、负责人调查报告提交报告的形式、份数、内容和对象后勤保障车辆等调查费用各项开支细节、总开支对应急性的流行病学调查,针对性方案的制订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随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
现场调查组在奔赴现场前应准备必须的资料和物品,一般可以包括:相关调查表(有时需要现场根据初步调查结果现场设计调查表用于调查)和调查器材、现场预防控制器材、采样设备和相应的采样试剂、现场联系资料(联系人及联系电话)、电脑、照相机和个人防护用品等,适合的交通工具对于现场调查也必不可少。
对设备进行必要的功能检查。
调查组在开赴现场时或过程中及时与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准备情况、调查情况及工作进展。
2、现场调查阶段现场调查阶段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核实情况,确定事件的存在,找出事件特点通过现场知情人对事件的基本情况进一步核实,确定重点调查对象及数量,对重点患者进行个案调查,了解病史、接触史、进食史、症状和体征、检验结果等,找出共同特征;对一些较敏感的、以往有监测数据的事件的发生,可通过报告的病例数量与疾病监测系统资料相比较后,比较容易观察到实际病例数量是否超过既往的正常水平,初步判断事件是否存在。
2)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据事件的共同特征,建立事件定义,扩大调查对象,收集更广更全的事件数据,分析可能引起疾病、中毒、污染等发生的因素,并采样送检。
对于疾病疫情来讲,据病例的共同特征确定诊断标准,对调查对象划分为确诊病例、基本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关病例。
病例的定义(事件定义)的措词非常重要,必须满足精确又不过于严格。
对于病因诊断明确的疾病,其诊断标准采用公认的诊断标准,对于原因不明的,诊断标准的制定非常复杂,要与临床、预防和实验人员共同协商制定。
暂时病例的定义将基于最早发现的病例的检查结果,而一旦获得更精确的资料后,及时修改。
例如2009年6月发生在某乡镇学校普通流感染疫情,据重点患者的共同特征制订了病例诊断标准:有发热(38℃以上)、鼻塞、流涕、头痛、咽部不适发红、咳嗽临床症状,实验室查出病原体者订为确诊病例;对有上述症状而无实验室检验数据支持者订为基本确诊病例;对仅有确诊病例症状中发热、加上其它症状中1至2项者订为疑似病例;对有明确原因引起的发热等病例订为无关病例。
通过对调查对象的甄别,明确了疫情的实际情况,为控制疫情奠定基础,同时也可明确样本采集对象及数量。
3)分析⑴疾病的三间分布描述疾病的三间是指疾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群。
通过对疾病的三间描述推算出疾病的潜伏期、暴露日期、发生类型、发生区域、区域发生率、不同人群罹患率等。
⑵提出初步假设在疾病三间描述的基础上,仔细审核资料、结合分析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特征,提出可能的假设。
假设应包括致病因子、传染源、传播途径和发生原因等。
假设应该具备如下特征:(1)合理性;(2)被调查中的事实所支持(包括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特点);(3)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
初步假设使用“较为宽松”的病例定义,再通过调查分析的逐步深入,逐渐精确定义。
例如:上述普通流感疫情的初步假设为“流感样”疫情(致病因子是流感病毒、传染源为首发病例、呼吸道传播、人员密切接触),最后确诊为普通流感局部流行。
完成初步调查情况报告,提出处理建议(报告的书写,后议)。
4)采取控制措施应根据疾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以及疾病的特征确定控制和预防措施。
预防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消除传染源(如:病源的消杀灭、治疗罹患者、污染源的消除等)、减少与暴露因素的接触(如:撤离污染源、对接触者消毒冲洗、开窗通风、隔离罹患者等)、防止进一步暴露(如:限制人员活动区域等)和保护易感/高危人群(如:疫苗的接触),最终达到控制、终止暴发或流行的目的。
对原因比较明确的,可在进行上述调查的同时,现场采取应急控制和消除致病、中毒、污染因素的措施。
特大及影响范围广的疫情或污染中毒事件应视情况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区封锁、人员疏散方案,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根据初步调查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和污染物清除工作。
怀疑为传染病时,应对尚未隔离的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严密观察;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服药、接种疫苗。
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并采取干预措施。
及时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通报情况,争取配合和支持。
控制措施效果评价的一个最直接、最客观的指标就是日罹患率的下降。
但是应注意:日罹患率的下降也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绝对说明控制措施有效;控制措施有效时,受潜伏期的影响,日罹患率在短期内也可能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