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可追溯性管理程序文件
产品标识与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文件
1.目的:对产品在形成全过程各阶段及其状态进行适当标识,以防止产品混用,保证需要时对产品实现可追溯性要求。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我司所有产品实现全过程标识与可追溯管理。
3.职责:3.1 生产部:3.1.1 须确保半成品及成品制程中及储存时皆有明确标识,以利掌握制程品质状况。
3.1.2 确保各制程段之品质状况均能被连贯追溯直至前工段。
3.1.3 须确保每一作业人员皆能了解本文件之要求并确实遵循。
3.1.4 确保制程所发现之不合格品被正确标识,以防止误用。
3.1.5 协助异常追溯处理及调查。
3.1.6 执行追溯性数据管理表单的登录填写。
3.1.7 样品张贴样品标识3.2 品质部:3.2.1 确保制程中合格品、不合格品及疑虑品被有效标识、验证。
3.2.2 主导异常追溯处理及调查,以防止不合格品流入生产线或出货。
3.3 仓库部:3.3.1 确保所有的原物料、产品(含半成品、成品)入库时皆有明确标识,必要时可利追溯。
3.3.2 须确保每位仓管人员,均能了解本文件之要求并确实遵循。
3.3.3 确保制程所发现之不合格品及多余物料退回仓库时有正确标识,以防止误用或擅用。
3.3.4 协助异常追溯处理及调查。
3.4 工程部:在设计时考虑产品可追溯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产品上标记模穴号、产品上喷码、镭雕公司代码、委外或外购产品在产品打供应商标识等。
4.定义:4.1批号:一个批号只能标识一天的产品,即当某一产品连续多天生产时,则要求每天的批号必须不同,以便于缩小后续追溯的范围。
4.2标识:分为产品的标识和检验状态的标识。
4.3追溯性:追踪产品在各阶段的制造过程和质量状况。
5.流程图:无6.作业说明:6.1 原则和要求:6.1.1物料/产品标识作业方式应依据生产状态及物料/产品状况予以适当标识。
标识之内容需提供足够信息以追溯物料/产品来源或制程条件,至少应包含。
A:物料标签标识:物料/产品名称,料号,规格,材质/型号,生产或入库日期,材料批号/生产批号,订单号,数量等。
可追溯性程序文件
可追溯性程序文件一、目的本可追溯性程序文件的制定旨在建立一套有效的追溯体系,以确保在产品生产、流通和使用的各个环节中,能够准确、快速地追溯到产品的来源、生产过程、质量状况以及相关的责任方。
通过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三、职责分工1、采购部门负责收集和保存原材料供应商的信息,包括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原材料批次等,并建立原材料采购台账。
2、生产部门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如生产批次、生产日期、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工艺参数等。
3、质量部门负责监督可追溯性程序的执行情况,对产品进行检验和测试,并记录检验结果和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
4、仓库部门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出入库进行管理,记录库存数量、批次和存放位置等信息。
5、销售部门收集和保存客户的信息,包括名称、地址、联系方式、购买产品的批次等,并及时反馈客户的质量投诉和建议。
四、追溯流程1、原材料追溯从原材料入库开始,为每一批原材料赋予唯一的批次编号。
采购部门在采购原材料时,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的质量证明文件和检验报告,并记录原材料的供应商、批次、数量、生产日期等信息。
在生产过程中,当使用原材料时,记录原材料的批次编号和使用量,以便追溯到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来源。
2、生产过程追溯在生产过程中,为每一个生产批次分配一个唯一的生产批次编号。
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如生产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工艺参数等。
对于关键工序,设置检验点,记录检验结果和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
在产品包装时,将生产批次编号标注在产品包装上,以便追溯到产品的生产过程。
3、成品追溯成品入库时,记录成品的批次编号、数量、生产日期、存放位置等信息。
在销售过程中,记录销售的批次编号、客户信息、销售数量等,以便追溯到产品的销售去向。
可追溯性程序文件
可追溯性程序文件一、引言可追溯性是指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能追溯每个程序文件的变化历史和代码贡献者的过程。
通过可追溯性程序文件,我们可以了解到软件的开发过程,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本文将介绍可追溯性程序文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和管理可追溯性。
二、可追溯性的重要性1.问题定位和解决:通过可追溯性,我们可以快速定位和解决软件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当软件出现错误或者bug时,我们可以追溯到具体的代码变更,找出引起问题的原因,并及时解决。
2.版本管理和回滚:可追溯性程序文件能帮助我们管理软件的版本。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追溯到每个程序文件的历史版本,并进行恢复或者回滚。
这对于软件的迭代开发和维护非常重要。
3.合作开发和代码审查:可追溯性程序文件为团队合作开发提供了便利。
通过追溯每个程序文件的贡献者和变更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代码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4.文档生成和知识管理:可追溯性程序文件有助于生成代码文档,使代码更易于理解和维护。
同时,它也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知识管理,积累开发经验和最佳实践。
三、实现可追溯性的方法1.版本控制系统:使用版本控制系统是实现可追溯性的基础。
目前比较常用的版本控制系统有Git、Subversion等。
通过版本控制系统,我们可以记录每个程序文件的变更历史,并追踪每个贡献者的代码提交。
2.代码审查和管理工具:代码审查和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可追溯性程序文件。
例如,可以使用静态代码分析工具对代码进行检查,发现潜在问题;可以使用代码审查工具进行合作开发和代码质量控制。
3.文档生成工具:通过文档生成工具,我们可以将可追溯性程序文件转化为易于阅读和理解的文档格式。
常用的文档生成工具包括Doxygen、Javadoc等。
四、可追溯性程序文件的管理1.命名规范:为了方便管理可追溯性程序文件,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命名规范。
命名规范应该清晰、一致,并能反映程序文件的功能和作用。
电子公司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1.目的为了区分产品的不同类别、不同规格、不同批次等,对产品进行必要的标识和记录,以便需要时进行追溯。
2.适用范围适用于元器件(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IC集成电路、稳压块、整流桥、继电器、IGBT模块、可控硅、电位器等电子器件)、外购配件(电源开关、保险座、电源插座、琴键开关、定时器、电流表、24V变压器、发光二极管及附件、P20和P28插头及插座、风机、磁环、瓷芯及骨架、接线柱、接线座、不锈钢对丝、弯管、球阀、万向轮、换能器)、外购附件(电源线、电线、漆包线、丝包线、螺帽、螺杆、螺丝、垫片、垫簧、插叉、)、外协件(变压器盖板、线路板、机箱、槽架、槽体)、原材料(不锈钢板、不锈钢管、还氧板)、半成品(输出变压器、粘接换能器的工作槽体、焊接元器件的线路板、组装完毕的发生器主机)、成品(超声波功率系列设备)的标识。
3.职责3.1.质量管理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订标识方法。
3.3.各职能部门负责按标识方法标识各部门的产品。
3.4.质量管理部负责检查各种标识的执行情况。
4.工作程序4.1.元器件、外购配件、附件的标识和可追溯性。
4.1.1元器件、外购配件进厂后,由仓库保管员按JBT01-W-103《元器件、外购配件、附件标志方法》编制批次号对元器件、外购附件进行标识,对外购配件用“标签”进行标识。
4.1.2生产部经理签发《投料单》(JBT03-Z-110),各工序生产人员凭《投料单》(JBT03-W-110)到仓库领料,仓库保管员发料时在《材料标识传递单》(JBT03-Z-107)上填写材料批次号交给生产人员,并在《超声波机器投料台帐》(JBT05-Z-008)或《外协件台帐》(JBT03-Z-106)上做好发放记录。
每次材料加工完毕后,由仓库保管员收回《材料标识传递单》(JBT03-Z-107),并存档。
4.2.外协件的标识和可追溯性4.2.1生产部及仓库保管员对经检验合格的外协件办理入库手续,同时在送达的《材料标识传递单》(JBT03-Z-107)上核销数量,并填写《外协件台帐》(JBT03-Z-106),仓库保管员用《零件标识卡》(JBT03-Z-108)对入库外协件分类挂卡片标识。
ISO9001-程序文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目的本程序对生产全过程进行适当的标识,防止产品混用,并确保在需要时对产品的质量形成过程实现追溯,确保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转序或出厂。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进货、生产及交付的各个过程、检验状态及顾客提供的产品的标识。
3.职责3.1运营部职责负责本程序文件的起草;负责本程序文件的审核;负责本程序文件日常执行的监督;负责检验和试验状态的实施和控制。
3.2体系管理负责人职责负责本程序文件的批准;负责本程序文件日常执行的监督。
3.3仓库职责负责库存物资的标识。
3.4生产部职责负责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标识。
4.定义无5.工作程序5.1标识方法a)分区;b)挂牌;c)仓库账、物、卡;d)产品规格型号、出厂编号等。
5.2状态标识的分类5.2.1生产工序状态a)组装(组装中)——产品处于组装阶段;b)调试(调试中)——产品组装完成处于调试阶段;5.2.2检验和试验状态a)待检——产品尚未检验和试验;b)合格——产品通过检验和试验合格;c)不合格——产品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d)FAT中——客户发货前验收;e)整改中——产品有问题正在整改中。
5.3产品标识的实施5.3.1来料的标识来料(外协件、外购件)进入公司后,放于“待检区”,容器、外购大件类直接进入车间现场,由检验员检验。
供应商出具《送货单》,注明该物资的厂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进货日期等。
经检验员检验合格后,在《进货检验记录》上登记或在ERP系统中进行合格与否的审核,合格来料交仓库办理入库手续建帐登卡,帐卡应注明物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入库日期。
对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检验员开退货单,交采购人员,不合格物料由仓库隔离存放在“不合格”区域,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理。
5.3.2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标识a)生产部根据《材料配置表》中的部件名称、型号、数量领料。
仓库管理人员和部门领料员按照《材料配置表》发料、领料。
b)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操作者按图纸、工艺要求等进行生产并悬挂“组装”或“组装中”标识牌,对每道工序装配结束后,由过程检验员实施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记录在《过程检验记录》表中,检验合格后,在《工序流转跟踪卡》中注明“合格”,再转到下一工序,检验不合格的由操作者返工后再进行复检,确认合格后方可转到下一工序。
可追溯性程序文件
可追溯性程序文件概述:在软件开发中,可追溯性程序文件是指为了跟踪和管理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变更和决策而创建的文件。
这些文件包含了开发人员在项目开发周期内做出的决策、变更和相关信息,旨在提高软件开发的透明度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可追溯性程序文件的重要性、常见的文件类型以及如何创建和管理这些文件。
重要性:可追溯性程序文件对于软件开发项目的成功非常关键。
它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开发历史记录,使得开发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可以追溯软件中的任何决策和变更。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原因,说明了为什么可追溯性程序文件是如此重要:1. 文档化开发过程:可追溯性程序文件记录了软件开发过程中所做的各种决策,如需求变更、设计更改和错误修复等。
这些文件不仅可以帮助开发人员追溯开发过程,而且也有助于其他开发人员理解项目的背景和目的。
2. 质量控制:可追溯性程序文件提供了对软件变更的完整可见性,从而使团队能够更好地控制软件的质量。
通过追踪错误报告和变更请求,开发人员可以了解到哪个决策或变更导致了某个问题,从而及时纠正和优化。
3. 便于合作:可追溯性程序文件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共享信息的便捷方式。
团队成员可以通过查看这些文件来了解项目的当前状态和进行后续操作的决策,从而更好地协作和合作。
常见的文件类型:下面是几个经常使用的可追溯性程序文件的示例:1. 需求文档:需求文档记录了软件项目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
它描述了客户或用户对软件的期望和要求,并提供了开发人员进行设计和开发的参考。
2. 设计文档:设计文档包含了关于软件系统架构、模块和组件的详细信息。
它描述了系统的设计原则、关键模块之间的交互方式以及数据流等。
水泥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水泥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办法某水泥有限公司水泥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程序1.目的对产品及其状态进行适当的标识,区分质量责任,确保在需要时,对实现产品质量的过程进行追溯.2.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生产及出厂过程中对状态的标识.3.相关文件水泥企业质量管理规程4.职责质量部门负责产品生产及出厂过程中对产品及其状态进行标识,有关部门配合.5.程序5.1生产领导部室负责场区域的划分;5.2原材料的标识5.2.1以原料仓库按区域分类堆防,并插牌标志。
5.2.2进厂的原材料以记录和区域的形式进行标识.5.2.3质量部门对材料的进厂日期、数量、产品检验结果,应进行详细记录。
5.2.4在用原材料货物,应按质量部门要求对在用原材料进行标识.5.3半成品的标识.5.3.1半成品的状态,由质量部门以记录的形式对不同班次、不同库号的产品进行标识,车间严格按质量部门的通知要求,对不同状态的半成品按规定库号入库。
5.3.2进厂熟料标识方式为编号标识、记录标识。
以熟料代号和序号为一编号。
其规则为:A X.XX代表月.日为进厂熟料代号5.3.3出磨水泥的标识方式为编号标识、记录标识。
以水泥品种的代号所入的库号和每班每个品种水泥的序号为一编号。
其规则为:5.3.4 车间、质量部门应作好出磨水泥编号、数量、质量等记录。
5.4成品的标识5.4.1袋装水泥由质量部门对不同编号的水泥以记录的形式进行标识,车间、发货按“水泥出厂通知单”规定的编号库号进行袋装水泥的发运。
凡未签发“水泥出厂通知单”的水泥,一律不准发运。
水泥包装袋标识执行GB175-2007标准要求。
5.4.2包装水泥标识方式为编号标识、记录标识。
以包装日期、出厂水泥代号和该品种的序号为一编号。
其规则为:5.4.3袋装水泥每个编号的吨位不超过1000吨(含1000吨)。
5.4.4每班包装水泥的标识应打印在包装袋上并保持清晰。
5.4.5质量部门、车间应作好水泥编号、数量、质量等记录。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ISO13485程序 )
程序文件编号:NK/QSP-753-01版号:A/0发布日期:2018年02月01日实施:2018年02月01日拟制:审核:批准:受控编号:受控印章:1.目的防止不同类别、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混用和误用,当有规定时,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2.适用范围适用于物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产品标识及检验状态标识。
3.职责3.1.生产部组织实施生产过程中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工作。
3.2. 质量部负责确定生产过程各阶段产品可追溯性的唯一性标识以及标识的位置和方法。
3.3. 质量部负责所有产品标识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检验状态或印章使用。
3.4. 仓库管理员负责对入库原辅材料、外购外协件和不同品种、规格、批次、货源单位进行明确标识和记录,防止混用。
4.5.仓库、车间负责所属区域产品的标识,负责不同检验状态产品的分区摆放,及所有标识的维护。
4.工作程序4.1.进货物料4.1.1.物料进厂,仓管员负责将其放置于待检区,对于本身未做产品标识或标识不清的物料,需贴物料标识卡,注明物料名称、数量、进货日期等内容。
4.1.2.经质量部检验合格的物料,由检验员签字后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4.1.3.检验不合格的物料保持原有产品标识,放置于不合格品区。
4.1.4.对于紧急放行的物料用“紧急放行”标签或印章对其进行标识,便于追溯(本公司不执行紧急放行)。
4.2.生产过程中的标识4.2.1.对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物料,如未能保持其原有产品标识,车间可在盛装的容器上直接标明其名称、型号(规格),进行标识。
4.2.2.对于待检品,需放置于待检盒,对于合格品,需放置于合格品区,对于不合格品(包括物料),需放置于不合格品区。
4.3.成品标识4.3.1.加工完成或各种原因退回的成品,如包装上已有注明,可不再做产品标识,放置于待检区(检验后,可保持其原有产品标识)。
4.3.2.检验合格的成品,由检验员签字后方可办理入仓手续。
4.3.3.检验不合格的成品,直接将其放置于不合格品区。
产品可追溯性管理程序文件.pptx
. word 可编辑 .
1
学海无涯
3.6 仓库管理员负责库存物品检验状态的标识及标识的管理,并正确使用和保管好各 种物品标识。
4.工作流程(附后)
5 要求
1. 采购计划
按«质量管理体系»中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2. 供方选择
按«质量管理体系»中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3. 选择供方询价和比价
按«质量管理体系»中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学海无 涯
产品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的原材料和成品的出入库进行规范管理,防止不同类别不同规格,不同批次 和不同质量的原料和成品,混淆和误用,对产品实现可追溯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采购原材料、外协产品和公司内生产的成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 3.职责 1. 生产部门负责外协成品、零件、热处理的编号。 2. 采购部门负责钢球、保持架、防尘盖、密封圈等配套产品的编号。 3. 技术部门负责制定产品标识,提供并提供有关采购品的技术文件。 4.各生产部门负责分管范围内产品可追溯性的实施,对制造过程中产品状态的进行 标 识,合理的使用和保管产品标识。生产过程各操作工负责本机台产品检验状态的控 制:若检验合格,则标示合格标记;若不合格,则标示不合格标记;未检产品不作标 记。 。 5.质检部门负责采购品和成品的检验,并对各单位的质量相关记录进行定期检查。 负责对与标识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追溯,负责各种检验、试验状态的判定及标识形式 的制定与审批。当产品无法确定状态时,视同为未检验状态,相关部门应予以记录, 由质检科进行,并重新检验,确定其检验状态。
如 20外协),其批号为 T4AA 160825X02
二、外协锻件、保持架、钢球、密封件配套件批号编号方法
字母(D、B、G、F、M)型号+合同号(合同号要区分厂家)
产品可追溯性程序文件
产品可追溯性程序文件1目的为了规范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流程,确保产品具有唯一标识并可实现对产品的追溯性,进行产品质量提升或改进,保证产品质量,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
2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涉及的所有过程。
3职责3.1采购部负责要求供应商按要求对原材料或零部件进行唯一性标识。
3.2生产部负责按要求对半成品、成品进行唯一性标识。
3.3研究院负责对软件版本进行唯一性标识。
3.4质量部负责对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成品标识唯一性进行监督和检查工作。
4定义标识:是对产品状态及唯一性识别的一种记录标签可追溯性:追溯所考虑对象以往信息(包括生产来源、时间、地点等)的能力追溯范围:原材料来源、批次;生产制造信息;检验信息;追溯时机:检验或审核时发现不符合项、客户投诉等情形下5工作程序4.1标识类别标识包括检验状态标识和可追溯性标识。
检验状态标识用于识别产品的检验状态,以便进行出入库操作识别;可追溯性表示用于对产品间或零部件间进行甑别,以便了解产品或零部件原始状态及信息。
4.2检验状态标识质量部根据对原材料或零部件、半成品、成品检验结果,粘贴合格标签和不合格标签。
检验状态标签包括“待检”字样标签、合格“绿色”标签、不合格“红色”标签。
4.3可追溯性标识4.3.1原材料、零部件可追溯性标识4.3.1.1油漆的可追溯性标识采购部要求油漆供应商在外包装表面增加油漆可追溯性标识,包括油漆颜色、成分、生产批次、时间、供应商等信息。
4.3.1.2机加工件(大件)的可追溯性标识采购部要求机加工生产厂家在机加工完成后在物料上增加钢印序列号信息,信息内容包括:供应商、序列号、生产时间。
采购部要求机加工生产厂家在机加工物料运输存放容器上增加物料标识信息,包括供应商、物料名称、物料号、规格、数量等。
4.3.1.3机械零部件(小件)的可追溯性标识采购部要求机械零部件供应商在完工后在包装上增加物料标识信息,信息内容包括:供应商、物料名称、物料号、规格、序列号、生产时间。
(详细版)产品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详细版)产品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 引言产品可追溯性是指能够追踪产品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的能力。
本管理程序旨在确保我们的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都能保持可追溯性,以便在必要时能够迅速定位和纠正问题,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2. 程序目的- 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提高客户信任度- 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持续改进生产过程3. 范围本管理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生产线,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4. 职责-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更新可追溯性管理程序,监督和检查各环节的执行情况。
- 生产部门:负责实施生产过程中的可追溯性措施,确保产品标识清晰、准确。
- 采购部门:负责原材料的供应商管理,确保原材料的可追溯性。
- 物流部门:负责产品的运输和储存管理,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可追溯性。
5. 程序内容5.1 原材料采购- 采购部门应选择有良好信誉的供应商,并进行供应商评估。
- 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文件,确保原材料的可追溯性。
- 原材料进厂后,应进行验收和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5.2 生产加工- 生产部门应根据生产计划和原材料批号,制定生产批次记录。
- 在生产过程中,应确保产品的标识清晰、准确,便于追溯。
- 生产设备应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5.3 包装- 包装部门应根据产品批号和规格,进行合理的包装设计。
- 确保包装上的标识清晰、准确,便于追溯。
5.4 储存和运输- 物流部门应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要求,进行合理的储存和运输安排。
- 确保产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符合要求。
- 运输过程中的记录应详细记录,以便追溯。
5.5 销售和售后服务- 销售部门应根据客户需求和产品批号,进行合理的销售安排。
- 售后部门应建立客户反馈和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客户问题。
6. 文件和记录- 本管理程序应有详细的文件记录,包括相关法规和标准、可追溯性流程、操作指南等。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含流程图)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1目的为明确自生产至交付所有阶段中产品的标识以表明生产过程产品的实际状态和达到可追溯性的目的和有效控制,制定本程序。
2范围本程序仅适用于自生产至产品交付所有阶段对产品进行标识。
3职责3.1生产车间、仓管员对所属区域内的产品进行标识和检验状态标识。
3.2质检部门负责对各自检验的产品进行标识。
4程序4.1标识4.1.1产品流转/存放标识4.1.1.1物料进厂,原料仓库仓管员应检查物料的外包装标记。
对于未有标记或标记不清的物品应挂以标识或贴上标签,对于物料本身的外包装标记已明确,可利用其标记进行识别,也可予以标识。
原物料应分类堆放。
4.1.1.2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或暂歇期间的在制品,生产车间应对每堆物资放置标签,并注明其目前的工作状态并分类堆放,产品加工过程采用《自制件随工流转卡》进行标识。
4.1.1.3加工完成的成品可根据客户要求在其外包装上按客户要求进行标记。
客户没有要求的,在存放期间应放置相应的识别标识。
4.1.1.4对加工过程中的关键件除采用《自制件随工流转卡》进行标识外,还要有《关键件检验记录》记录检验结果,做到质量可追溯性,对焊接、总装、涂装有《焊接检验指导书及记录》《总装配检验指导书及记录》《涂装检验指导书及记录》进行可追溯记录。
4.1.1.5所有流转/存放的标识除类别标牌外,应清楚说明标识的内容。
4.1.2检验/试验状态标识4.1.2.1检验/试验状态标识分待检及不良品字样的牌子/标签,并分区堆放。
正常合格品使用产品流转单/标识牌/标签,并在上签名/盖章,不另作检验/试验合格状态标识。
4.1.2.2物料进厂,仓管员应通知检验部门进行检验并负责放置“待检”牌,经检验部门检验/验证合格,检验人员在进仓单据上签名并取摘“待检”牌,仓库方可入库。
4.1.2.3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应放置在标有红色不良警示字样的容器内。
4.1.2.4无论是材料还是半成品、成品,对于检验不合格,需放置红色不合格字样的标签/标牌或不合格标记或存放在标有红色不良警示字样的区域内。
IATF16949:2016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文件名称: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文件编号:DF-G∕B(02)15-2017总页数:版本版次: AOL目的防止不同类别、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混用和误用。
当有规定时,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2.范围适用于物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产品标识及检验状态标识。
3、定义3.1所有生产物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在此都被定为【产品】。
3.2于公司内各个场所放置之产品,依其本身品质状况、产出日期等,加上适当标识称之为“状态标识”,状态标识可分为:3.2.1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产品合格时,使用绿色、灰色或印有‘检'字的白色塑料箱。
3.2.2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时产品不合格时,使用红色塑料箱。
3.2.3进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出货检验产品待检时,使用印有‘生’字的白色塑料箱。
3.3于公司内各个场所放置之产品,依其本身品质、类别、规格,放置于适当地线区域内的称之“区域标识”,区域标识可分为:3.3.1合格品区一划线圈定区域,将合格产品放于内,产品包装物上摆放合格品标识。
3.3.2不合格品区一划线圈定区域,将不合格品放于内,产品包装物上摆放不合格品标识。
3.3.3待检区一划线圈定区域,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将待检产品或可疑产品放于内,产品包装物摆放品名标识。
3.4品名标识:即将产品的名称/数量/批次/生产单位等信息写在标识卡上,摆放在产品的包装物上。
4.职责3.1生产部负责执行本程序(所有标识的编制、修订和有效性监督等)。
3.2检验人员负责检验状态标签或印章的使用,负责产品或半成品、成品检验状态的标识。
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组织对其进行追溯。
操作者负责自己生产的产品名称、规格、生产者的标识。
5.95.10货物料标识5.10.1料进厂,库管员负责将其放置于检验员指定区域,并填写《物资入厂检验申请单》。
5.10.2检验合格的物料,由检验员填写《入厂检验报告单》,库管员根据物料名称、规格、数量等内容办理入库手续,并将该批物料置于相应合格品区域。
(ISO9001程序文件16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16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更改记录1.目的防止不同类别、不同检验状态的产品混用和误用,当有规定时,实现产品的可追溯性。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物料、半成品和成品的产品标识及检验状态标识及产品追溯的控制。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厂区域内产品的标识,负责不同检验状态产品的分区摆放及所有标识的维护按规定进行;4.程序4.1产品标识的方法:本公司一般采用产品标签、产品包装、质量记录、区域划分、色标或专用容器等方式进行产品及其检验状态的标识;4.2进货物料标识4.2.1物料进公司,需将其放置于待检区,或悬挂待检标识,对于本身未做产品标识或标识不清而又不易识别的物料可以产品标签进行标识,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等内容;4.2.2质量部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进货检验和试验,并记录检验结果,确定合格后更换为合格标识或由仓库转入合格品区;4.2.3对于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悬挂不合格标识或转入不合格品区,具体按《不合格输出控制程序》执行;4.3生产过程中的标识4.3.1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半成品,车间可使用产品标签标明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等,其各个工序的检验状态可以区域划分、专用器具、产品包装、标牌或相应的质量记录等方式进行标识;4.3.2确定为不合格的产品,可以悬挂不合格标识、使用专用器具、放置于不合格品区或以相应的质量记录等方式进行标识,并按《不合格输出控制程序》处理;4.4成品标识4.4.1加工完成或各种原因退回的成品,由车间和仓库以产品标签等形式标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等,如包装上已有注明且可识别的可不再标识,检验状态以区域,或悬挂待检标牌,或使用专用器具,或以相应的质量记录等方式进行标识;4.4.2确定不合格的产品,以摆放区域不同,或不合格标牌,或专用器具,或以相应的质量记录等方式进行标识,并按《不合格输出控制程序》处理。
4.5产品追溯4.5.1生产部根据顾客、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及产品的安全性能等因素并考虑本公司自身的追溯要求,必要时确定产品追溯的办法及清单,明确追溯的具体内容,如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生产过程、产品交付后的分布和场所等,以及追溯的办法,如涉及的部门、记录、唯一性标识,及其它相关事项等;。
产品、物料、标识可追溯性控制程序(含表格)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对产品、物料、标识等进行适当的控制,以防止不同类别、规格、批次、状态的产品、物料混淆、误用,并实现可追溯性。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从原辅料、过程产品、半成品、成品、包材全过程中的标识控制。
3.0职责3.1生产管理部负责过程产品、半成品、成品的标识管理。
3.2供应链部负责采购、仓储、产品运输环节原辅料、包材、成品的标识管理。
3.3生产车间的操作人员负责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原辅料、半成品、成品、包材的标识。
3.4质量管理部负责标识的监督管理。
4.0控制程序4.1标识的分类a)产品标识;b)状态(包括待检、合格、不合格)标识。
各类产品标识包括产品本身标识和检验与试验状态标识。
4.2标识的原则a)对每批产品皆需有唯一性标识;b)对不同状态的产品必须标识。
4.3产品标识4.3.1原辅料标识原辅料入厂后,由库管员根据《物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和《批号与生产日期管理规程》《物料编码管理规程》进行验收和标识。
标识包括品名、批号、数量、入库日期等内容。
4.3.2过程产品、半成品标识4.3.2.1车间操作人员根据《批号与生产日期管理规程》《物料编码管理规程》进行过程产品的标识,标识包括品名、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操作人等内容。
4.3.2.2从原材料领出到产品入库采用可追溯性批号标识。
a)车间领料应由管理人员填写“领料单”,并在单据上写清原辅料名称、生产批号、请领数量。
领料人持“领料单”到库房领料,库管员核对“领料单”无误后发料,并在“领料单”写清实发原辅料名称、数量。
领、发料人在“领料单”上签名。
库管员在库房台帐上登记。
b)领料人把“领料单”同原料一起交生产岗位。
生产岗位依据“领料单”上原料名称、批号填写“批生产原始记录”及“岗位操作记录”。
“批生产记录”上应写明名称、生产批号、生产日期、数量、操作人、复核人(对某些需变更或合并的物料则要求合并人详细记录)等内容。
c)操作工按工艺要求达到产品质量要求时出料,并在周转容器上粘贴标识。
产品可追溯性管理程序(含表格)
产品可追溯性管理规定(IATF16949-2016/ISO9001-2015)1、目的:以生产批号为主线,依托相关记录表单,建立一条产品追溯通道,当已交货至客户之产品发生品质异常时,可迅速追溯异常品之制造日期、数量及对应的原材料、进而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
2、适用范围:本公司内购入的原材料、外协外购件进料、生产的产品。
3、职责权限3.1品管部负责产品追溯号的确定,填写相关的品管记录,以及对生产过程中批号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监督。
3.2生产部负责按照品管制定的批号,按照先进先出原则实施生产,以及按照要求填写相关的记录、标签。
3.3仓库负责按照品管部制定的批号,按照先进先出原则实施出入库管理,以及按照要求填写相关的记录、标签。
4、产品追溯:4.1在下列情况下品质管理部负责进行追溯:--当发生顾客投诉、退货,需追溯时;--当发生质量事故,且需追溯事故起源点时;--当顾客提出要求时;--其它情况须追溯时。
4.2记录保存:标识控制过程中形成的所有记录,应按照《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要求进行归档保存,以便查询。
保存期限按客户要求进行储存(如明门要求保存期限为10年)。
5、工作流程:见附件一。
6、批号管理:见附件二。
7、相关文件:《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不合格和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原材料检验记录原材料检验记录.xls原材料入库单入库单 (3).xl s原材料领料单原料领料单.xl s配料记录表配料记录表.d oc首件检验记录表首件检验记录表(2).xl s自主检验记录表自主检验记录表.xls制程巡检记录表制程巡检记录表.doc工序卡工序卡.d oc产品入库单产品入库单.xl s产品出货单出货通知单 (2).xl s出货检验记录表O Q C出货检查记录表.xl s附件一、工作流程表:作业流程记录及附件责任部门《客户投诉处理单》业务部《客户投诉处理单》品管课《出货单》资材课《工序卡》生产部《配料记录表》生产部《首件检验记录表》品管课《自主检验记录表》生产部《制程巡检记录表》品管课《工序卡》生产部《原材料入库单》资材课《采购订单》采购课附件二、批号管理表:。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文件
1.目的确立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有清楚的识别及产品追溯的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
3.职责3.1仓库负责对原材料及成品进行标识。
3.2生产部负责对生产线的物料、半成品、成品之标识管理。
3.3品质部负责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检验,并作标识。
4.定义无5.程序5.1仓库物料之标识5.1.1零件物料所有零件收货时都需有适当的塑料袋包装或其它容器盛载,无论用何种方法储存,都需要有适当的标识,例如:物料内容或零件编号等。
5.1.2化学物料所有化学物料收货时都需有适当的容器盛载,同时需要有适当的标识,例如:物料内容、零件编号等,若有需要时应写上保存期限。
5.2 半成品或成品之标识5.2.1所有半成品都需要有适当的容器盛载,例如:盘子、货架、塑料箱/桶等,无论用何种方法储存,都需要有适当的半成品编号标识。
5.2.2 半成品的编号方式,以机型名称加完成到该工序之工序号进行标识.5.2.3 所有成品都应有有关成品编号标识。
5.3不良品之标识5.3.1不良品需要隔离存放,及以适当的标记标识,品质部需根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不良物料。
5.3.2 不良品之标记需包括以下数据:-不良内容;-不良原因;-不良数量等。
5.4产品追溯5.4.1产品之追溯,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可以使用客户要求规格或品质部制定采用适当之编号、批号写在其外包装箱上或附在外包装箱上/盛载器之标贴上。
5.4.2当发现其中有一批物料存在问题后,可凭供货商的送货单编号/收货日期在系统找出其相关lot no,而利用这lot no可在系统中找出余料在厂内的分布情况及用于哪批出货的成品。
5.4.3当客户发现某成品中某一部品存有问题,需就这批部品作物料追踪,可透过客户提供的发票号、送货日期在系统中找出其相关工单号码,再找出有问题部品的lot no.利用这lot no在系统中找出余料在厂内的分布情况及成品出货情况。
5.5.生产部对所有汽车产品的内部、顾客及法规可追溯性要求进行分析,包括根据风险等级或失效对员工、顾客的严重程度,制定《可追溯性计划》包含:按产品、过程和制造位置明确适当的可追溯系统、过程和方法,能够识别不合格品和/或可疑产品、使能够隔离不合格品和/或可疑产品、确保能够满足顾客要求和/或法规对响应时间的要求、确保保留了形成文件的信息,保留的形式(电子、硬拷贝、档案)使能够满足响应时间要求,确保各单个产品的序列化标识,如顾客或监管标准有所规定,确保标识和可追溯性要求被扩展应用至外部提供的具有安全/监管特性的产品. 生产部每月进行可追溯性检查填写《可追溯性实施检查记录》控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1目的为使产品实现过程中,识别产品及其监视和测量状态,防止过程输出或其监视测量状态的混淆和误用,以及实现必要的追溯,特制定并执行本程序。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产品形成全过程的标识及产品检验状态标识。
3 职责3.1采购部负责采购物资入库时的产品标识;3.2物管部负责库存物资的标识及仓库中所有标识的管理与维护;3.3品质部负责进货物资、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的检验和状态标识;以及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3.4技术部负责确定需追溯的产品、追溯的范围、标识及记录的方式;3.5制造部负责生产过程中产品标识的保护和保持,以及产品状态标识;3.6营销中心负责顾客提供物资的产品标识。
4 工作程序4.1产品标识的方式4.1.1产品标识的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标签、铭牌、单据、记录或其他标记等。
公司规定销售的所有产品以最终产品的标识加上“合格证”作为出公司产品的标识;4.1.2标识应清晰、牢固、耐久;4.1.3进货物资的产品标识的内容可包括编号、名称、型号、规格、材质、供应商、进厂时间、数量等。
4.2检验状态的分类检验人员按《检验控制程序》检验后,对产品作出检验状态标识,分为:待检验、合格、不合格、待处理、返修、报废六种。
4.3 进货物资的产品标识4.3.1采购人员在物资到厂时,应保持物资原有的标识(如标签、铭牌、包装上的名称、型号规格等),对要求具有质量证明文件的产品,还必须随带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等来作为该产品的标识,不需要进行再标识。
对标识不清的产品,采购员应通知供应商进行处理。
4.3.2检验员在进货物资检验中应确认和保持产品标识,在检验过程中做好产品标识转移工作。
4.3.3检验合格入库后的产品,物管员应按如下要求保持或实施产品标识:a)原材料用其本身所带的合格证、质量证明书、标签来标识。
带有标明品名等的外包装的物资,以其外包装上品名、型号、规格等及原有的产品标签或合格证来标识;b)物资入库后,由库房人员用堆放区域、货位、标签等来标识。
产品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文件
产品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文件一、目的本程序文件的目的在于建立一套有效的产品可追溯性控制系统,以确保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能够准确、迅速地追溯到产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检验记录、销售流向等相关信息。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还能满足法律法规和客户的要求,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内所有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环节。
三、职责分工1、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维护产品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监督各部门执行情况,并协调处理追溯相关问题。
2、生产部门负责在生产过程中记录产品的批次、生产日期、生产人员等信息,并确保标识的清晰和准确。
3、采购部门负责收集和保存原材料供应商的相关信息,以及原材料的批次、检验报告等追溯资料。
4、销售部门记录产品的销售去向和客户信息,协助质量管理部门进行产品追溯。
5、仓库管理部门做好产品的出入库记录,确保产品的存储和搬运过程中标识不被损坏。
四、追溯流程1、原材料追溯采购部门在采购原材料时,应向供应商索取原材料的批次、生产日期、检验报告等相关信息。
原材料入库时,仓库管理人员应进行验收,并记录原材料的批次、数量、入库日期等信息。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部门应根据原材料的批次记录使用情况,以便追溯到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来源。
2、生产过程追溯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要求进行操作,并记录生产批次、生产日期、生产设备、生产人员等信息。
同时,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应进行重点监控和记录,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
3、检验过程追溯检验部门应在检验过程中记录检验项目、检验结果、检验人员、检验日期等信息。
对于不合格产品,应记录不合格原因、处理方式和处理结果等相关信息。
4、成品追溯成品入库时,仓库管理人员应记录成品的批次、数量、入库日期等信息。
销售部门在销售成品时,应记录销售日期、销售数量、客户名称等信息,以便追溯产品的销售流向。
五、标识和记录1、标识要求为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应在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等各个环节进行明确的标识。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 目的为防止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到半成品、成品及不合格品的混用或误用,确保产品符合顾客要求,并可追溯产品及过程的质量问题,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有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不合格品的标识与追溯均适用。
3 定义3.1产品标识:指用适当的方法在生产、服务运作全过程中对采购产品/材料、半成品、成品或包装物上做出适当的标记或标签。
3.2可追溯性:指根据或利用记载标识的记录,追溯一个项目或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应用情况、用途或所处场所的能力。
3.3检验与试验状态:指材料或产品有无进行检验/试验,以及经检验/试验之后合格与否的状态。
4 职责4.1产品追溯性及追溯性标识由技术中心设计人员负责将标准(国标、铁标、国外标准)、法律法规和客户对产品标识的要求转化为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标识要求;4.2需要模具上体现标识和追溯性的技术中心负责将规定的标识转化在相应的模具上,并定期更新模具标识;负责采购定额输出,明确标识工艺路线;特殊工艺标识要求在设计评审阶段就进行论证;负责在包装方案中明确产品发出时包装箱上的标识要求;负责公司内工艺布局区域划分标识的制定。
4.3质保部负责产品状态标识中检验状态标识的制定和监督实施情况;负责检验状态标识印刷申请的提出。
4.4物资管理部、库房负责对购入的仓储产品进行标识;物资管理部负责按照产品定额进行标识的采购;4.5生产车间负责按设计、工艺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对车间存放的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标识,负责产品状态标识中生产状态标识在生产过程中产品的识别性标识方式、方法和标识的维护,负责保护标识在流转过程中的有效性;负责生产状态标识的打印或印刷申请的提出;车间主任负责建立所管辖人员工位号的建立与时时更新。
6、工作内容7、附加说明7.1 仓库、车间以待检品、合格品、不合格品等标识牌进行区域标示,使之一目了然,并按《库房管理程序》实施管理,置于合格品区的成品、物料才允许出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品可追溯性管理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的原材料和成品的出入库进行规管理,防止不同类别不同规格,不同批次和不同质量的原料和成品,混淆和误用,对产品实现可追溯性。
2.适用围
适用于采购原材料、外协产品和公司生产的成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
3.职责
3.1生产部门负责外协成品、零件、热处理的编号。
3.2采购部门负责钢球、保持架、防尘盖、密封圈等配套产品的编号。
3.3 技术部门负责制定产品标识,提供并提供有关采购品的技术文件。
3.4各生产部门负责分管围产品可追溯性的实施,对制造过程中产品状态的进行标识,合理的使用和保管产品标识。
生产过程各操作工负责本机台产品检验状态的控制:若检验合格,则标示合格标记;若不合格,则标示不合格标记;未检产品不作标记。
3.5质检部门负责采购品和成品的检验,并对各单位的质量相关记录进行定期检查。
负责对与标识有关问题进行分析与追溯,负责各种检验、试验状态的判定及标识形式的制定与审批。
当产品无法确定状态时,视同为未检验状态,相关部门应予以记录,由质检科进行,并重新检验,确定其检验状态。
3.6仓库管理员负责库存物品检验状态的标识及标识的管理,并正确使用和保管好各种物品标识。
4.工作流程(附后)
5要求
5.1采购计划
按«质量管理体系»中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5.2供方选择
按«质量管理体系»中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5.3选择供方询价和比价
按«质量管理体系»中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5.4审批报价单和签订合同
按«质量管理体系»中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5.5采购
按«质量管理体系»中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5.6采购品的验证
按«质量管理体系»中采购控制程序执行。
5.7生产过程的控制
5.7.1采购品入库应统一编批号,出库送转使用单位时,应出示名称、批号、数量、规格等相关数据,并且必须当面交接。
5.7.2生产单位在接收时,必须清楚该原料的名称、批号、数量、规格等相关数据。
5.7.3在中转库存放时,必须标识清楚,产品不能混放。
5.7.4生产单位在使用时,必须在记录本上严格认真的填写产品的型号、规格、数量。
5.7.5工艺记录的连续性:车加工完后的记录,由车间主要负责人交接给生产部在制品管理人员,外协热处理加工后的记录,由在制品管理人员交接给磨工车间主要负责人,磨装加工后的记录由磨工车间主要负责人交接给装配车间主要负责人,产成品记录由装配车间主要负责人交接给成品库保管员。
车间工序间交接:上工序交接下工序,末工序交接给车间主要负责人。
以此类推;一直到生产出成品。
5.7.6成品检验合格后入库,必须给库房出示成品的批次,数量及检验单,库房人员自己按要求对成品进行编批。
附1:相关产品物资批次编号方法
一、成品库产成品批次编号方法
型号+六位数字(入库年月日各两位)+字母(X)+零件代号
如2016年8月25日入库6215Z轴承,其批号为6215Z 160825
如2016年8月25日入库外协6307轴承,其批号为6307 160825X
如2016年8月25日入库T4AA轴承(圈组件外协),其批号为T4AA 160825X02 二、外协锻件、保持架、钢球、密封件配套件批号编号方法
字母(D、B、G、F、M)型号+合同号(合同号要区分厂家)
D---锻件 B—保持架 G—钢球 F—防尘盖 M—密封圈。
三、运作方式
1、自产成品入库时,装配车间提供每批产品锻件、保持架、钢球、密封圈、防尘
盖批号,由成品库应记载清楚。
发货时,发货编号应与之像对应。
如是外协成品则直接由成品库编号,按外协成品编号方法执行。
2、磨工车间与装配车间产品交接时,磨工车间负责提供每批产品锻件、钢球编号
给装配车间。
3、供应公司仓库负责提供钢球、保持架、密封件批号给磨工和装配车间
4、生产部负责提供锻件批号给车工,磨工。
同时负责外协附2:工作流程
合格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