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治理的新加坡
李光耀去世,新加坡将何去何从

李光耀去世,新加坡将何去何从李光耀周一去世,享年91岁。
他因将一个疟疾肆虐的英国贸易“哨站”转变成一个耀眼的经济样板而受到普遍赞誉。
虽然新加坡实行的不是多元化的政治制度、没有新闻自由和强烈的不同声音,但是新加坡人目前的生活水平可与日本和先进的欧洲和北美经济体媲美。
过去四年是独立的新加坡首次经历没有李光耀参与政府工作的日子。
2011年,李光耀辞去了内阁资政一职,而就在一周前,执政党人民行动党(People’s Action Party)出现了其50年来最差的选举表现。
政府官员和政治观察人士将这一选举结果归因于近年来令人不满的社会经济问题。
在那之后,新加坡优先进行经济扩张的策略经历了一些挫折。
近年来,民众的不满呼声越来越高,通常围绕的是住房交通成本上升、外国劳工涌入以及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
执政党承诺下调经济增长目标,寻找让中低收入阶层分享国家经济成果的更好方式。
李光耀的儿子、现任总理李显龙正在监督这一新计划。
李显龙于2004年上任,在他的领导下,政府尝试改变新加坡的旧形象,将该国打造成一个国际文化商业中心。
新加坡政府近期开始提高针对富裕人群的税率,同时增加了社会福利支出,这是该国为适应社会需求变化改造经济长期计划的一部分。
新加坡社会政策的转型也引发了有关这个东南亚小国在“总设计师”缺席的将来应如何规划路线的大探讨。
一位曾经担任过高级公务员的新加坡政治分析人士说道:越来越多的人都想知道接下来会怎样,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我认为,人们问的其实并不是李光耀希望怎样,或者李光耀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今年是新加坡独立50周年。
50年前,新加坡人通过艰苦卓绝的独立运动脱离了马来西亚统治,建立了独立国家,因此,这场讨论被赋予了特别多的意义。
新加坡政府筹备了很多庆祝活动,来宣传在人民行动党(People’s Action Party)带领下新加坡取得的瞩目成就,与此同时,许多公民也将该时机视作这个仅有540万人的小国政治和社会转型的标志。
西方媒体为什么不敢骂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

西方媒体为什么不敢骂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2015-03-19 14:53:32 来源:海外网作者:司徒格子点击:5341 评论:10(查看)分享到:3【侠客岛按】今晚,全世界都在注目新加坡。
虽然李光耀过世的假消息一时间铺天盖地,但新加坡总理公署及时辟谣,表示老爷子依然在医院,情况不容乐观。
这位堪称20世纪最重要的有国际影响力的政治家,把一个小小的城市国家,治理成了“亚洲四小龙”之一,和各大国倚重的重要政治力量,李光耀的智慧不得不令人佩服。
侠客岛(ID:xiake_island)想起了十个月前推送过的一篇旧文,谈了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如何对付不怀好意的西方媒体的具体做法。
从这些与西方媒体的过招中,可以见到李光耀的智慧和性格。
旧文重温,一起祈福这位三十多年前引导中国认识世界的老爷子。
如果我们不站起来回应外国媒体的抨击,新加坡人民,尤其是记者和学者们,便会相信自己的领袖不敢辩驳或辩不过人家而不尊重我们。
——李光耀如果你常读国际新闻(包括大环球时报!),对于新加坡这个国家恐怕印象会不错。
花园城市,经济发达,金融中心,街道干净,人民生活幸福,官员清廉……总而言之就是,一个高大上的国家。
如果你英文够好,即使翻遍西方主流媒体,恐怕也找不出几篇批评新加坡的文章。
问题是,新加坡真的好到没有缺陷了?西方媒体那么擅长质疑政府,怎么会放过这样一个“有民主,无自由”的国家?总理一当30多年,过了几年换儿子继续当,这么一说,看上去和朝鲜差别也没想象中那么大嘛。
其实,媒体对于新加坡的批评,非不想也,乃不敢也。
之所以不敢,是因为李光耀从他执政起,就开始了和媒体孜孜不倦的斗争。
而剑桥大学毕业,在英国拿到律师执照的他,从来不靠嘴巴斗争,而是在法庭上、禁令中,让媒体付出惨痛代价。
真的,和李光耀比起来,那些和他打过架的媒体,只能用“太年轻,太简单,有时还有点幼稚”来形容。
掌控国内媒体要知道,自新加坡1965年建国之后,从来没有反对派对李光耀和他的人民行动党有过任何威胁,在议会的80多个席位里,反对派好的年头也只能拿2、3个。
李光耀写作素材

被誉为“新加坡国父”、现代新加坡的“建筑师”的李光耀,新加坡独立后,李光耀积极推动经济改革与发展,推动开发裕廊工业园区、创立公积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进行教育改革等,发展出独树一帜的“新加坡模式”,得到广泛称誉。
在李光耀31年执政期间,新加坡从一个南洋小国发展成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最高的国家之一,并成为世界一大贸易与金融中心,亚洲最富裕繁荣的国家之一,被认为是一个奇迹。
新加坡是李光耀一手设计的国家,李光耀最出色之处,是他可以在一个多种族的地方,消灭了种族歧视,以及由他一党专政四十年竟没有一党专政必然出现的腐败,亦因如此,新加坡才可以从一个毫无天然资源的小岛,发展至今天世界富强的国家。
很多人认为,李光耀恋栈权力,但认识他的人都知道,李光耀视新加坡为亲生骨肉。
作为新加坡的总理,在这个头衔之下,李光耀不仅发起了反对随地吐痰、嚼口香糖、喂养鸽子的运动,还禁止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吸烟和说粗话脏话,并制定了严格的法律。
他还强烈推广了几项他最为倡导的行为:微笑、礼貌待人以及在公共厕所主动冲水。
正是由于他在指导公众行为方面所做的指令性研究,李光耀获得了1994年的搞笑诺贝尔奖心理学奖。
今天的新加坡政府以高效率、廉洁而闻名,人民生活水平较其他亚洲国家高出许多。
1990年,李光耀辞去总理职务,但是留任内阁资政至今。
他始终提倡“亚洲价值观”,认为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
(一)治国之道。
新加坡的成功既非偶然,也不轻松。
坚持自力更生、勤劳进取,又厉行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实行私有经济却“信仰社会主义”、注重让人民分享发展成果;发展国有经济加快原始积累,却又能优先面向本国人民私有化;外交上主要依靠美欧日,却也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与外交,并按照自己的利益严格法纪、管理新闻媒体;力排众议实行高薪养廉,但又以铁腕治吏;这些都绝非照搬照抄的结果。
自李光耀以来,新加坡政府的治理能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成果,受到了广泛的肯定,不能不说是多种因素的综合成功。
新加坡“铁腕国父”李光耀

度评 价他“ 能透过宜传 的迷霉 . 无比准确 地 阐述 我们 时代 的问题 及 解决之 道 . 他
从未 过 错 ”
李光耀 l 9 5 9 —1 9 9 0 年 问手 H 任新加坡
总胛 , 令新 加 坡 成 功 地 “ 从 第 ■址 界 跻 身
第一址 ” 退下总理职佗后的 2 0年 . 他 仍 活 跃 新 加 坡 和 r 司际 事 务 I } 1 2 0 1 0
新) J l 1 坡 曾 址 英 民地 , 伞 光
英 剑 桥 大 学 接 受 _ r高 等 教 育 , 供 至 被 英同官 员肴 作“ 苏伊 I 运{ 1 I f 以 东 最 棒 的 英 同 人 ” 前 ‘ 相 莱 尔 称 他 为“ 我 遇 到 的 最 睿 智 的 领 导 人 ” 撒 切 尔 夫 人 也高
或 行 格 斯 顿 之 列 ” “ 强 火 的 政 治 人 物
被I 小 雠 台 之 类的评论 从 2 0 t t t . f d .
被 敬 龆之 I 1 _ 1 J . 我 认 为 5 基 稚 维 利 是 埘
} 退 下来 , 2 0 I 1 印正式退 f f | 1 人 J , 仇 保 了 议 会 中的 席 化
坡 我 放 弃 了什 么 ? 我 的 生 活 ’”
史的 巨人 , 他 会以现 代新 加坡之 父 和 了 起 的 哑洲 战 略 家 之 破 后 人 铭 记 ” 英 首 相 忙梅 伦 称 李 光 耀 “ 一 饩 是 英 的 朋 友 , 包 括 我 内 的 多 位 英 首 卡 } { 都 曾从 他 睿 钟 的 建 议 中受 益 匪 浅 ” 一
找治 l 刊模 式 的足迹 . 最 终 他决 定学 习
订 人
得r 际 的 尊 匦 一他 经 常 从 战 略 高度 为
李光耀是如何“任性”地造就了新加坡的成功?

古往今来,伟人的成长似乎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们每每要经历各式各样的打击、失败和痛苦,九死一生之后才终有所成;上台之后,也因为要平衡方方面面的利益,而不得不讲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
李光耀则属于极少数打破这一定律的伟人之一,他的一生顺风顺水,恣意任性:出身富裕家庭,终其一生,家庭美满,婚姻幸福;在伦敦经济学院和剑桥大学留学,35岁当上了新加坡总理,31年执政期间,将新加坡从一个南洋小国发展成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之一,备受赞誉,名满天下。
更不可思议的是,和一般领导人面面俱到的讲话风格不同,李光耀是一个直言不讳的人,从不屑于讨好民众,经常直抒胸臆,讲一些政治不正确、让人不舒服的话。
对他坚信的事情,他从来斩钉截铁,不留余地。
也因此,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新加坡人敬重他,却很难说爱他。
但他的“任性”,却自有其道理。
“人和人是不平等的”这么多年来,李光耀的出位言论可谓不胜枚举。
他认为美国的成功并不是理念和原则的功劳,而是因为某种地缘政治意义上的运气、充足的资源、大批移民注入的能量、来自欧洲的充裕的资本和技术,以及两个大洋使美国免受世界冲突的影响。
1980年代新加坡飞行员罢工时,李光耀告诉那些飞行员:所有和政府对抗的行为都不会有好下场。
2011年新加坡大选,李光耀在警告选民如果选择反对党“必将后悔”,他们“可以用未来五年来忏悔”。
而在李光耀的一系列“雷人”的言论中,最遭到诟病的,是他深信不疑的优生学。
1983年8月14日晚上,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发表了出人意表的讲话。
李光耀在讲话中指出,新加坡的男性大学毕业生若要他们的下一代像他们一样有所作为,就不应该愚昧地坚持选择教育程度和天资较低的女性为妻。
因为这会导致孩子的相貌像父亲,而智商像母亲,因此,“医生决不能和护士或秘书结婚,因为这样会降低下一代的智商”。
这一论断因为有违“人人平等”的固有观念,因而引发了强烈的反弹。
但李光耀自有其道理:生物学已经证明,人的智商和能力80%是天赋决定的,因此,人生而不平等,一个人是否是可造之才早已注定,再多的社会工程学或政府干预也无济于事。
治国的例子

治国的例子
治国的例子有很多,以下是几个经典的例子:
1.中国古代的周公旦:周公旦是西周时期的贤臣,他在周武王死后辅佐周成王治理国家,确立了周朝的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古代的王朝传承之路。
周公旦治国有方,讲究礼法,尊崇民意,使周朝的统治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2.英国的温斯顿·丘吉尔: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一位极具领袖魅力的政治家,他坚定不移地领导英国进行战争,最终带领英国战胜了纳粹德国。
丘吉尔治国有方,勇毅果决,善于调动全国资源,使英国在战争中始终保持顽强的抗击力度。
3.新加坡的李光耀:李光耀是新加坡的开国总理,他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执政,带领新加坡走向了现代化,建设了一个富裕、安全、稳定的国家。
李光耀治国有方,善于改革创新,勇于开拓市场,注重教育和科技发展,使新加坡成为了亚洲的经济强国。
这些治国的例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领导者具有卓越的才能和领导能力,能够把握历史机遇,采取果断的措施,使国家得以迅速发展和繁荣。
- 1 -。
李光耀治国之道

权力(Power)论
• 核心主张:权力与影响力和领导力成正比,权力越大,影 响力和领导力越大 • 权力包括由职位引申出来的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 – 职位权 • 合法权、奖赏权、强制权、信息权 – 个人权 • 专长权、参照权
权力的基础和运用
领导效能
特质(Characteristics)论
• 核心主张:强调英雄造时势。领导者的特质和领导效能有 密切关系。成功的领导者必具备若干异于失败领导者的领 导特质。 • 智慧、支配力、自信、知识、和活动力,都是领导者成功 的特质。
李光耀的治国之道
张志斌 zzb@.sg
新加坡的成就 (1)
• • • • • • • • • • • • 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813新元(约4万6千美元) 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世界上第二大钻井平台生产基地 世界上第三大炼油中心 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硬盘生产国 世界上第四大外汇交易中心 亚洲第三大金融中心 世界上最廉洁效能的政府 花园城市 2009年人均寿命81.4岁 2004年93%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 “小国中的大国”
• • • • • • 天赋聪颖的智慧、坚毅不扰,择善固执的拼斗精神 充满自信以及无畏、无惧和无情的政治性格 高人一等的意志力、组织力和说服力、动员力 有愿景,有理想 矢志推动民主社会主义的施政理念和清廉政府的目标 李光耀因此赢得了人民的拥戴和景仰,成为新加坡的国父, 人民的精神领袖
李光耀作为转型性领导
新加坡的成就 (2)
• 新加坡的世界排名 – 2010年全球竞争力在近70个国家中排名第一 – 2009年商业环境在155个国家中排名第一 – 2008年全球化指数在62个国家中排名第一 – 2005年经济自由度指数在15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二 – 2005年生活质量指数在111个国家中排名第十一 – 2008年网络化指数在65个国家中排名第二 – 2010年政府廉洁程度在180个国家中排名第一 – 2009年新加坡政府评为世界上最透明公开的政府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
在政治方面,新加坡从法律上规定了多元 种族政策。而相应的,各民族在参政、语言教 育和宗教方面都较为平等。在作为执政的人民 行动党内,各民族按人口比例都拥有代表;马 来文、华文、泰米尔文和英文具有同等地位, 人们可以在议会和公开场合自由使用任何一种 语言,例如李光耀本人在每年一度的新年演讲 中,都会用几种语言发表演说;各民族可信仰 本民族宗教,也可选择信仰其他民族的宗教, 或者不信教。
•
三、评价
• 李光耀在新加坡有很高威望,在国际上也 享有美誉,多位政坛名人如撒切尔夫人、 基辛格等对他廉明、高效的政府表示赞赏。 但是也有很多西方舆论指责李光耀威权主 义的统治方式,使新加坡没有足够的自由, 政治上并不民主,文化发展因政治需要而 备受压抑。 •
#积极贡献# • 1965年实际上是被赶出马来西亚的新 加坡,创造了亚洲又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 神话,成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而这一切 都和李光耀及其领导的人民行动党的强有 力的领导密不可分。因而,李光耀的贡献 不容忽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第一,经济上成就突出,仅用三十年 便使新加坡成为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 第二,创立了多民族和谐共生的国家, 以及稳定的政局,其社会环境远胜于其他 东南亚国家; • 第三,建立了高效率的社会制度,奠 定了国家繁荣的根本。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 一、简介 • 二、治国之道 • 三、评价
一、简介
• 李光耀(英文名: Lee Kuan Yew), 1923年9月16日生于 新加坡甘榜爪哇路 的富人家庭,祖籍 梅州大埔,从小接 受英文教育,获剑 桥大学法律“双重 一等荣誉学位”。
李光耀于1965年
• 李光耀为新加坡前任 总理,曾任国务资政 以及内阁资政。作为 新加坡的开国元老之 一,他为新加坡的独 立及崛起做出了卓越 贡献,被誉为“新加 坡国父耀著:《李光耀回忆录——风雨独立 路》,外文出版社1998年版。 4.郜良:《李光耀的领导和治国理念评述》, 《理论研究》,2009年第5期。 5.黄士华:《李光耀治国艺术刍议》,《湖 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5期。 6.童金波:《李光耀治国之道——精英主 义》,《人才开发》,1997年第9期。 7.马勇:《试论李光耀的治国思想》,《东 南亚》,1994年第3期。
新加坡李光耀反腐—我们能收货什么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去世之政治遗产作为新加坡开国之父,李光耀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新加坡模式”。
经济改革、高效政府、铁面法治、公积金制度和廉政公署,都曾是新加坡的代名词。
而这一切的缔造者李光耀,无疑是新加坡最大的代言者。
在李光耀执政新加坡的数十年间,新加坡创造了在一代人时间里变身发达国家的奇迹,1959年,新加坡摆脱殖民实现独立,首任总理李光耀环顾四周,发现新加坡是这样的:“我们病得不轻,贪婪、腐败、颓废盛行。
曾经为了人民而战的自由战士正在掠夺人民的财富,社会在倒退。
所以,他当即提出,打造廉洁和高效的政府,确保政府预算的每一块钱花得有理有据。
数年后,新加坡腐败状况有所改善;几十年后,新加坡稳居几大机构评选的全球廉洁国家排行榜前五位。
在一代人时间里,新加坡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脆弱走向稳定,从腐败走向廉洁,李光耀是怎么做到的?1.贪污调查局获得一种可以调查任何人的“极权”。
李光耀首先对名存实亡的新加坡贪污调查局进行整顿和改造,使其不仅有名有实,而且达到一个凌驾于政府之上的权力之巅。
原先,贪污调查局虽是独立机构,但在调查政府官员时因为缺少权限而经常遭遇阻挠,一些举报最终不了了之。
李光耀于是把贪污调查局的权限提到最高,只向总理一人负责,只要总理同意调查,调查就必须进行。
而且,李光耀规定,如果案情涉及总理本人或总理不明确表态,贪污调查局可绕过总理寻求总统的批准。
换言之,贪污调查局获得一种可以调查任何人的“极权”。
同时,根据法律规定,任何新加坡公民,上至高官下至平民,乃至侨居海外的新加坡籍公民都属于其监察对象。
贪污调查局权力包括:调查权、搜查权、逮捕权、跟踪监视权、获取财产情报权和不明财产检查权。
2.无法解释的财产就算贪污另外,还有一项“有罪推定”法律条款备受关注,那就是“异常财富”可以成为指控证据,无法解释的财产就算贪污。
新加坡高级外交官韦尔盖塞·马修斯这样解释这项条款:如果你是一个公务员,每个月挣500新元,但你自己开着宝马5系,你的妻子开着奔驰,你俩还拥有一座500万新元的宅子,你就得解释一下,你是不是有个叔叔是大佬,如果证明不了这一点,说不清楚财产的来源,抄没是肯定的,另外你还得面对法律的严惩。
新加坡经济社会治理书籍

新加坡经济社会治理书籍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家,但其经济和社会治理却备受瞩目。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新加坡通过其独特的经济模式和创新的社会政策,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新加坡经济和社会治理的书籍,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个国家的成功之道。
我推荐一本名为《新加坡奇迹》的书籍,作者是李光耀。
李光耀是新加坡的国父,他在担任新加坡总理期间,推动了该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
这本书详细描述了新加坡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如何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富裕并拥有高度社会稳定的国家。
它对新加坡经济和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政府的角色、创新的经济政策以及民族和谐等。
另一本值得一提的书籍是《新加坡经验:经济和社会全向度创新发展》。
该书由几位新加坡的知名咨询顾问撰写,旨在探讨新加坡的经济模式和社会治理的特点。
书中涵盖了许多重要主题,如新加坡政府的角色和决策制定过程,以及其成功的经济政策。
此外,这本书还详细介绍了新加坡在社会事务、教育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还有一本书值得一提,即《经济奇迹:新加坡的角色模式及其教育》。
这本书聚焦于新加坡的教育系统和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它探讨了新加坡对教育的投资和改革,以及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力,从而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该书还考虑了新加坡教育模式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以及决策制定者所面临的挑战。
总的来说,上述这些书籍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新加坡经济和社会治理的机会。
它们涵盖了各个方面,从政府的角色到社会政策的创新,从经济模式到教育系统的发展。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读者将更好地理解新加坡的成功之道,并从中汲取经验,以促进其他国家的发展。
新加坡是一个独裁国家吗?不是,前期半独裁,现在是民主国家?

新加坡是一个独裁国家吗?不是,前期半独裁,现在是民主国家?如果把新加坡当成一个独裁国家,多半是与新加坡创始人、国父李光耀有关。
因为李光耀以及李光耀家族统治新加坡半个世纪,李光耀的权威也毋庸置疑,包括其治国的铁腕手段,怎么看新加坡都像是一个独裁国家。
虽然新加坡极度亲西方国家,但李光耀的治国方式依然被西方国家所不喜,西方主流媒体也对其评价毁于参半,甚至也有人成为新加坡为“李家坡”。
但尽管如此,也不能定义新加坡就是一个独裁国家。
因为独裁国家统治下的民众是根本没有公民权的,因为独裁者听不到、也不想听到反对意见,只有顺民才是独裁者喜闻乐见的,正如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治下的利比亚一样,那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独裁国家。
而新加坡却不是,集权是李光耀采取的一套发展办法,形势所逼,因为自从1965年,新加坡被马来西亚联邦踢出独立以后,必须集中精力把经济发展搞起来,然而一穷二白的新加坡贸然copy西方国家的民主政治那一套,发展效率会十分地下,甚至会因为民主制度导致来回扯皮,耽误了新加坡最好的发展时机。
所以新加坡开始以集权的方式搞经济发展,因为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小的岛国,李光耀也有足够自信带领新加坡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玩的是少数政治精英那一套打法。
发挥新加坡的港口优势,在短短数十年里,把新加坡带进世界发达国家行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和新加坡同时发展的韩国,也是在朴正熙的军人独裁时期,搞得一套依靠国家行政力量强推经济改革,最后韩国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
所以可以看出,后进的发达国家,不靠着集权的力量推动,靠着民主扯皮,发展成为发达国家还真是不可能,因为起步太晚,再不集中力量追,活该是第三世界国家。
但现在的新加坡和韩国是实行普选的民主国家,和独裁国家不搭边。
当然西方媒体对新加坡走的这一套“李光耀发展模式”是给与肯定的,但也有批评。
如《纽约时报》评“李光耀作为新加坡的国父和首任总理,把这个小小的岛国变成全亚洲最富有和腐败最少的国度之一,新加坡也和李光耀一样,高效、务实、廉洁、理智和富有创造力。
李光耀和新加坡的廉政建设

李光耀和新加坡的廉政建设日期:2004-12-13 浏览次数:次官僚机构腐败,政府官员贪污,这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被视为难以根除的恶性肿瘤,而新加坡在独立后几十年里,经过艰苦的努力,毅然决然地铲除了这一危及国家政权生存的瘤疾。
这是新加坡创造的奇迹。
新加坡何以能出污泥而不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举法律之剑,执政党领导者率先垂范。
他们结合国情,制定了严密、完整的法律法规制度,使治理腐败有法可依,严格执法,“刑上大夫”,促使政府官员廉洁自律,建立起一个诚实廉洁高效的政府机构。
严格、详细、明确的《反贪污法》。
50年代末,新加坡还是个贫穷落后的东南亚小国。
1959年,35岁的李光耀出任国家总理,掌舵新加坡。
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认为,新加坡的生存依赖政府的廉洁、高效,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社会稳定,形成良好的外国投资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李光耀对政府官员们说:“作为一名公务员就要保持廉洁和奉献。
要想挣钱就经商去吧!谁不听劝告,就要受惩罚。
”李光耀和人民行动党把廉政建设纳入国家法制轨道。
1960年新加坡政府颁布了《反贪污法》,后又多次修订,使之日臻完善。
该法令一共35条,主要有:“对贪污的惩罚”、“对与代理人进行非法交易的惩罚”、“对举报人的保护”等。
该法的一大特点是严密、详细、明确,有相当强的操作性,这一方面使执法人员能迅速公正地断案,另一方面又使犯罪分子无空可钻。
另一大特点是对“贪污”定义范围较宽,惩罚严厉。
主要表现在对可惩罚的“非法所得”的定义涵盖广泛,包括任何以金钱和非金钱形式表现的利益、好处;被指控者如果澄清不了“多余”的财富从何而来,这部分“多余”的财富就可以当作贪污的证据而受到指控。
贪污者除被罚款外,还可被判刑;违法犯罪人职位越高,处罚越重。
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公务员手册》李光耀强调指出:国家兴旺的关键是要有一个廉洁的政府。
政府官员保持廉洁和献身精神,是政府牢固的基础。
政府不可超越法律法规。
政府部门招聘公务员,要实行公开招聘,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李光耀生平简介

【对中国的影响】
二、设立工业园区 上世纪60年代初,李光耀致力于大力推进工业化, 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多元化工业结构,为了方便投 资者,创立了工业园区等新事物来吸引外商。
1992年9月,时为新加坡内阁资政的李光耀首次前 往江苏考察,最后选择在苏州金鸡湖边的这片农田上启 动这一项目。期间,李光耀多次专程访问苏州。20多 年过去了,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现代化新城和中国开 发区建设的样板。翻阅《李光耀回忆录》,他在书中写 道:“我给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成绩打70分,这是个 相当高的分数。那里风景宜人,总体规划给人一种很新 加坡式的印象。”不过,李光耀在书中也直言不讳地指 出,苏州工业园区要达到新加坡已取得的成就,还需要 很长的一段时间,当中有许多细节是他们需要时间去理 解并加以实现的。
【对中国的影响】
三、建立公积金制度 1999 年4 月,国务院颁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被 认为是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开始。中国的公积金制度并非世 界通行的社保制度,而是从新加坡移植而来。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在1955年通过颁行《中央公 积金法》确立的。当时的新加坡还是英属殖民地,除公务员和 少部分雇员外,其他群体都没有正式的养老保障,于是当时的 英国殖民政府就推行了中央公积金制度,即相当于强制性的存 款储蓄,为退休后国民提供养老保障。该制度实际上是独立于 政府预算之外,无需征税,由立法强制推行的国民储蓄计划, 雇主与雇员分别按薪资的一定比例抽出薪资的一部分存入个人 公积金账户并按期结息。新加坡建国后,李光耀领导的执政党 人民行动党并没有照抄福利国家的老路,从而使政府背上沉重 负担,而是采取“严父主义”,强制替国民理财,逐步把中央 公积金制度从单一的养老保障储蓄功能拓展成涵盖养老、医疗、 住房、教育、投资等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
李光耀和他的新加坡模式

李光耀和他的新加坡模式新加坡自1959年建国、1965年独立以来,在开国总理李光耀及其子、现任总理李显龙的执政下,长期保持着高速经济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400美元上升至3万多美元。
其奇迹般的经济成就一直为世界所关注,新加坡独树一帜的发展模式被广泛称赞,誉之为“新加坡模式”。
1923年出生的李光耀被尊奉为新加坡国父。
他祖籍中国福建省同安县,36岁就成为自治政府首任总理,建国后一直执掌最高行政权力,直到1990年11月辞职。
在李光耀31年的执政期间,面积不到700平方公里、人口仅460万的新加坡从一个南洋小港,发展成世界上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之一,并成为世界一大贸易与金融中心,李光耀因此在国内外皆享有盛誉。
李显龙,1952年生,新加坡政府第3任总理,人民行动党秘书长,李光耀长子。
“新加坡模式”是怎样炼成的?按照现代政治学的观点,新加坡不是一个“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威权国家”,这一点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在政经分离的情况下,这个威权国家的经济却发展得相当不错,其原因大致有这么几点:首先,新加坡较好地保障了公民的经济自由。
政府经济管制的领域在独立之初就不算多,后来又不断放开,并且统治者有意识地防止政府对经济尤其是对企业微观活动的过度的、尤其是非法的干预。
其次,新加坡是一个实行严刑峻法的国家,这对经济的意义在于,法律严格划定了政府的行为规范,致使官员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去侵扰公民经济权利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以理论术语来说,在整个社会中建立了一个良好的“预期系统”,有利于公民安心于各项治富的事业。
再次,新加坡是个小国寡民的社会,因此在独立之初,社会财富分布就呈现很典型的均质化特征,从而使社会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歧和冲突不至过于复杂,这就使国家的发展获得了一个很有利的起点,有利于以后各项政策的推行——这样一些政策,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利益集团关系极端复杂的中国和美国可能都会显得十分理想化,而在新加坡却能迅速落到现实。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在大会上的讲演全文演讲范文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在大会上的讲演全文演讲范文墨尔本的华人企业家必须同澳洲其他都市的华人企业家竞争,才取得了第5届世界华商大会的主办权。
今天,在澳洲的每一具大都市里,都有一具朝气蓬勃的华人社群。
这些华人社群别再集中在唐人街,他们已散布到郊区,同时在商场、专业领域、大学,并且也逐渐在州和联邦政治中,享有充分的代表。
别论他们身在何处,华人都保持着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如大伙儿庭关系、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储蓄的适应、要在教育上取得卓越表现、感到对家庭和朋友有义务等。
别论他们定居何处,这些华人的特性始终持续和被保留。
华族文化很牢固,别受政治制度所妨碍,这些是什么原因中华文明可以连续至今的一具原因。
华人勤勉,对科学与数学具有天分,并且可以保持在世界各地的巨大联络,这使他们能为21 世纪的知识型经济作好充分的预备。
太平洋两岸的华裔科学家、软件工程师和企业家在高科技领域里取得了越来越显赫的名声,正好说明了这种趋势。
尽管华人的价值体系中不少观念都适用于当前的经济事情,但有一些却再也别管用了。
当一家企业的成长超越某个水平时,其运作就会变得更加复杂。
假如这些企业家要与时并进,就必须情愿广招人才,让他们担任负重责的职务。
只是,这种需要往往因创立有关企业的家族担心会失去操纵权而受到阻止。
在下一具世纪里,华资企业应该摆脱家族治理,转而由专业人员治理,这是很重要的。
那些业务复杂而有需寻觅国际人才的企业,尤其有那个必要。
要在金融和高科技领域里进展世界级的企业,专业治理人员必须能自由决定怎么对别断改变的环境作出反应。
在新加坡,最成功的企业中有许多是同政府有关联的公司,如新加坡航空公司、新科技、新加坡进展银行、胜宝旺和吉宝。
人员的招聘和提拔彻底以个人的才干为依照。
这些公司正逐渐地招揽国际人才,因为新加坡必须扩大其人才的来源。
最近几个月里,我们对金融业实行了一系列改革,目的在于把家族拥有权和家族治理权加以分开,这是为了使新加坡的要紧银行,在我们开放银行业时,能为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作好预备。
新加坡的后李光耀时代

新加坡的后李光耀时代如今新加坡的世界形象是分裂的:在部分人眼中,它是花园城市,象征着文明、秩序、法治、高效、廉洁;在另一些人的眼中,它缺少自由的气息:鞭刑、三思而后言李光耀去世后,来自新加坡学者和国际媒体的评论,除了对他人生成就的盛赞,也表达了对新加坡平静外表下涌动的暗流的担忧。
来自人口与经济结构的问题与政治管治方面的挑战都将是现任总理李显龙及其继任者无法回避的课题。
我们是谁在李光耀眼中,人口不仅是一个数字,而是新加坡重要的战略资源。
在他的回忆录From Third World to First中,谈到新加坡与香港的比较时,李光耀略带悲情地说道:与背靠中国大陆的香港相比,新加坡唯一拥有的就是人口资源。
为保持经济增长与国家的延续,新加坡人不得不为低生育率买单――引进外国人才与劳动力。
与其他需要外劳的国家一样,新加坡也面临外劳问题:一方面是从东南亚和南亚几国引进的国外劳动力在融入新加坡时对现有法治秩序形成的挑战,如2013年底发生在新加坡小印度的外籍劳工骚乱;一方面是本地人才目睹大量国外精英占据高收入职位造成的心理失衡。
2013年底的小印度骚乱被国外媒体称为是新加坡独立后的第二起暴乱,是1969年“种族暴动后40余年内的首宗暴乱”。
这次骚乱引发了新加坡全国上下对外劳政策的反思,引进外劳政策进一步收紧,包括对已经拿到永久居民身份的外国公民在申请政府组屋方面的限制。
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希望以此博得已呈下滑态势的民意支持。
从国际经验来看,即使新加坡推出更具有吸引力的鼓励生育政策,低生育率甚至负生育率的趋势也不易改变,缓解人口困境对经济的影响,更可能的方式是改变经济结构。
目前外劳主要从事服务行业、建筑业等领域,未来新加坡向更加智能的经济方向转变,对外劳的需求将会缓解,但这是长期结果,短期内仍将经历转型中的阵痛。
但对这个国家来说,与外劳带来的房价上涨、公共交通拥挤、社会秩序受到挑战等问题相比,更根本的问题是:未来的新加坡还会不会是“新加坡人”的新加坡?目前新加坡公民仅占全国人口的六成,随着老龄化趋势加深与生育率的持续低迷,未来的新加坡人口主体是否会被外劳等新移民占领。
李光耀的“五张面孔”_名人故事

李光耀的“五张面孔”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今日辞世。
从今年2月因肺疾入院以来,他的病情一直牵动新加坡乃至全球的注意力,如今终于走完一生。
自1965年领导新加坡独立并出任总理之后,他担任总理25年之久,卸任后继续担任国务资政和内阁资政直至2011年,对新加坡的影响力可谓无人能及。
新加坡“国父”、强权者、周旋于大国之间的两面派,世人加诸李光耀的标签很多。
这些标签反映了人们对李光耀治理新加坡方式和结果的解读:美誉之下亦有指责之声。
“国父”:开创新加坡模式新加坡,一城即一国,可谓“弹丸之地”。
而就是这样一个被强敌环绕的小国,在李光耀担任总理的数十年间,实现了政治独立和经济繁荣,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耀眼的经济奇迹。
凭借这一奇迹,李光耀不仅在新加坡树立起了极高的威望,被视作建国元勋、立国功臣,而且在国际社会也赢得了不少赞誉,其“新加坡模式”的经验也成为各国研究和借鉴的对象。
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称赞李光耀是“二十世纪最成功的政治家之一”。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2011年曾刊文称,李光耀给新加坡留下的遗产使新加坡成为了真正成功的后殖民国家,而这样的国家屈指可数。
当阿拉伯国家逐渐分崩离析,东南亚其他国家还在第二世界苦苦挣扎时,借用李光耀所著长篇回忆录中一卷的题目来说,“新加坡已经从第三世界国家一跃跨入了第一世界梯队”。
实用主义者:大国均势中周旋在缔造经济奇迹的同时,李光耀还在外交政策方面为新加坡赢得了与其微小幅员和有限人口极不相称的国际影响力和威望。
处于强敌环绕以及大国利益交汇之地,外交问题关乎新加坡的生存。
而李光耀的求存之道就是遵循实用主义的原则,在大国均势中左右逢源,“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国家利益”这一现实主义理念渗透其中。
面对虎视眈眈的邻国,李光耀对所有大国“开放门户”,加强新加坡与大国之间的依赖关系,提升新加坡的国际敏感度,以牵制邻国。
而当处理大国关系时,李光耀并不完全依附于某一方,而是着力确保不同大国之间展开竞争,新加坡则在这种大国竞争的均势中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新加坡经济社会治理书籍

新加坡经济社会治理书籍新加坡是一个小而富裕的城市国家,凭借其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有效的社会治理而享有盛誉。
下面将介绍三本关于新加坡经济和社会治理的书籍。
1.《新加坡的奇迹:一个亚洲城市国家的故事》这本书由李光耀撰写,他是新加坡第一任总理,也被视为国家的奠基人。
李光耀通过讲述他执政期间的经历和政策,揭示了新加坡如何从一个贫穷的港口城市转变为一个全球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奇迹。
他详细描述了新加坡政府实施的经济发展策略,包括教育、创新、国际贸易和工业化等方面的举措。
这本书不仅探讨了新加坡经济的成功,还深入讨论了社会秩序、多元文化的管理和政府与市民的关系。
通过李光耀的故事,读者可以了解到新加坡独特的经济和社会治理模式。
2.《新加坡政治经济模式:一个国家的成功之道》这本书由Michael D. Barr撰写,是一本详细介绍新加坡政治经济模式的著作。
作者通过对新加坡政府的实践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关于新加坡独特的政治经济模式的深入分析。
书中涵盖了新加坡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历程,政府在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等领域的干预手段。
作者还对新加坡的《共和宪法》和法律体系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探讨了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这本书对政治、经济学和公共政策专业的学生和研究者非常有参考价值。
3.《治理的奇迹:新加坡秘密》这本书由William Liddle和Risa Brooks合著,是一本探讨新加坡社会治理模式的研究性著作。
作者通过对新加坡政府的案例研究和政策分析,提供了深入了解新加坡施行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的视角。
书中涵盖了新加坡政府的治理方式、权力分配、政策制定、社会调控和公民参与等方面的内容。
作者通过对新加坡成功治理经验的理论解读,探讨了其对其他国家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这本书适合对新加坡的社会治理模式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是对政治科学和公共管理领域感兴趣的学者和专业人士。
这三本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探讨了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
它们共同展示了新加坡作为一个繁荣国家的独特模式和成功经验,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和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光耀治理的新加坡
在李光耀的高明统治术的领导下,新加坡的闽南人社会实现了经济方面的极大超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鲜为人知的一点是,新加坡曾是一个闽南人为主体的城市。
大概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刚刚获得自治的新加坡的通行语言就是闽南语。
时至今日,新加坡人中祖籍福建(仅指厦漳泉地区)的依然超过半数有余。
如果说唐宋时代南下汉人在晋江、九龙江流域开拓的这块农业地带是闽南的第一时空,清代中叶直到甲午战争前漳泉移民在台湾建筑起的米糖富庶之岛是闽南的第二时空的话,第三时空的闽南就应当是十九世纪末南下的福建人在莱佛士河口参与兴建的这片国际商贸中转之城新加坡。
闽南族群正是通过悠悠拓展的新航线,在西南太平洋相隔千里之遥的三地构筑了一片围绕南中国海的闽南文化核心地带。
尽管古老的语言和传说几乎都来自厦漳泉三角洲,但有关闽南文化开拓、创新的意涵则联系着台湾、新加坡这两片同样言语相通的土地,并且联手缔造了迟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业已稳固的现代闽南人社会系统。
但是,在国际冷战风波和非殖民化浪潮的作用下。
传统意义的中华帝国和大英帝国不论在实力还是精神方面的影响都逐渐消失,分属三个时空下的闽南社会也终究分道扬镳,各自开启了独立于另二者的发展道路。
新加坡这一暴露在南洋灼热阳光之下的小型闽南社会,亦在此巨流的生拉硬扯之下开始探求自己的前途命运。
首先,当然是经济上的白手起家。
令人感到庆幸的是,当1965年新加坡被逐出马来西亚联邦,迈上独立自主的发展路径之时。
它已经拥有了一个完整的邦政府、一套行之有效的法治制度和一支经历过政治纷纭的群众。
因此,对于独立的新加坡来说,经济上的开基立业便成为了新加坡发展的当务之急。
闽粤人身材矮小、却精力充沛。
自古以来以内部滥斗为目的的私会党盛行。
同时,闽粤人普遍的个性精明、但极其缺乏良好的教育。
所以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普遍羸弱,只得通过出卖廉价的体力在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势力之间博取稀薄的利益。
因此,如果任由闽粤人组成的社会体系充分自由运作的话。
那么那种着力于短期利益的、好勇斗狠并且自我消耗的倾向就会占据上风,并且劣币驱逐良币地排斥任何长远的、整体的利益。
新加坡的社会不单将因此乱成一锅粥,甚至于独立自主的地位都将被动摇,摆脱国际经济体系中的被剥削地位的企图更将沦为一纸空谈。
土生土长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深知这一点,并且良好的家境出身,留学英国的特殊经历,都使其在个人的层面发现了一些破解闽粤人发展弱点的方法:即高度地克制和压抑
潜在的“热带”冲动,利用特殊的时间窗口在不利的条件里充分的积累,最终实现劣势朝向优势的地位逆转。
他的家族通过这一方面实现了致富,他个人审时度势依靠这种禀赋实现了政治上的成功,他认为这样的方法对于新加坡社会也将行之有效。
所以,李光耀开出的经济药方就是克制和忍让。
压抑新加坡第一代人的正常需求和个性,换取新加坡下一代人与世界各国的有利地位,并且力争在第三代人实现经济上超越。
事实上,李光耀的策略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仅仅在第二代人的青年时代,也即一九八零年代新加坡就已实现物质上的极大突破。
国际购买力平价超越英国本土,极为扎实地跃升发达和富庶的经济社会。
这种克制和压抑并不是不加区分的,事实上他鼓励个人对于经济和智力成功的探索。
个人的需求是丰富而多元的,依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前一阶段的需求时才能发展下一阶段的需求。
但事实上,假如需求体系中的弱者一味地只是按部就班,他将永远无法追赶前者的脚步。
这个世界最令人着迷的一点就在于庞大的必然之中微微露出的一角偶然,他就犹如高耸入云的山系面前垂落的一支登山绳索,犹如即将升空的齐柏林飞艇风帆扬动的尾部彩旗。
当弱者充分控制生理上的极度渴望时,转而追求更高更强的目标或者机会。
那么机会平等的铁一般自然定律亦将垂青于他,使他在概率学的帮助之下超越人性中的薄弱环节,高瞻远瞩就将实现逆风高飞!
考察闽南人的历史,他正是借助这种公正的历史概率学方法实现几次可贵的突破的。
依据人类体质学的关联研究,闽南地区人口中大比例的基因来源是南方的越族。
所谓“衣冠南渡、士人播迁”的传说更大程度上应该是文化意义上的“南渡”和“播迁”。
在基因和体质方面,闽南人的矮小身形可能并不适合农业社会的发展,更遑论对体力要求更高的早期工业时代了。
因此,本身贫瘠的地理禀赋,糟糕的人力条件本应使闽南沦为西南云贵、川藏、越南等文明边缘地带,无缘参与古代中华的文明构建。
但有趣的是,无论是在宋室时富家天下的巨港泉州,还是明清之际走私致富的漳州月港。
其所孕育的社会的繁华程度,无不令时人及后人瞠目结舌。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次物质积累的背后,是闽南地方社会政治和组织力量的极大发展。
元末时泉州亦思巴斯战乱中代表元廷的组织参与方是莆仙和惠安的宗族力量,他们在主宰东南板块的战略发展时展现了自己的力量,这作为本土的闽南人来说还是第一次。
明末时,郑芝龙、郑成功领导的武装海商力量更是搅动了东南半壁江山,一度有中原逐鹿的意图和实力。
这其中两次崛起的力量正是建筑于极大的克制和压抑,并且超越当下的短期利益的行动的结果。
商业贸易对于贫者而言是极其危险的,他意味着赤贫的农民要舍弃仅有的一些口粮换取远行的盘缠,甚至于需要通过卖妻鬻子以支撑船只的修造。
但是,
商业又是一本万利的勾当。
纵使在官府的恐惧之下,面对浩瀚无际充满风险的大洋,极有可能一去不得回。
这样的方式依然是贫者改变命运最好最佳最理智却也是最痛苦的抉择。
事实上,在一切以物价单位为基础锱铢必较的时代。
资本投资的风险是高于商贸投资的,其回收利润的周期更是相应地比后者长远。
而对基础设施和教育的投资亦是如此,他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初见成效,前人入土后人方才能够乘凉。
新加坡李光耀政府的卓越成功,正是其带领新加坡闽南人极度压抑当下,目向前方义无反顾的一种求仁得仁的善果。
与此同时,漳泉和台湾的这两片传统时空的闽南在吸收祖先的经验逻辑,进行物质和时间上的投资博弈的过程中就要逊色地多。
漳泉地区的落后状况自不待言,但这并非是历史的绝对不变的唯一面貌。
依据笔者的考察,早在民国时代,一大批的闽南侨商即以其庞大的资产担保,并结合从南洋殖民者身上学得的先进经验。
以无穷的勇气在闽南地区筑路修桥,兴学立业。
与上海等地的洋行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不同的是,厦门当地最初的水厂、电厂、电话局都是由富庶华人出面组织开办的,而福建地区名列第一的漳厦铁路也是由南洋华侨以过人的胆魄与清廷、西方殖民者多方交涉并且投入巨资才得以修筑的结果。
在没有成体系的财政力量、中央银行和独立的财税制度的支撑下,高素质的闽南侨商们主导的闽南社会完成了漳泉地区的初步近代化。
这即是闽南社会早在民国末叶的本来面貌。
但讫止于七十年代末,漳泉地区民生凋敝,群众以番薯草叶为食。
尽管时至今日有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但闽南人依然给世界留下了不重教育、不参与公共建设、只顾制造金融骗局和生产伪劣产品的糟糕影响。
而漳泉闽南社会当下的文明与富庶程度相比于新加坡又相去甚远,不得不说是一种历史的遗憾和悲剧。
台湾的情形比漳泉则要优越了许多。
在日本殖民当局和蒋氏政权的前后领导之下,台湾实现了经济的腾飞。
但台湾的发展很大程度是建立在美国军事、经济援助和蒋氏政权对台湾农村的高度剥削之下的。
台湾的城市居民对此虽有投身,但克制与投资的程度、烈度均不及于新加坡,所获的回报和结果亦不如后者。
时至今日,在脱离了威权体制的牵制之下,台湾的社会在自由的时代下发展得亦不甚乐观。
李登辉、陈水扁两任“台湾人(闽南人)”总统的南进经济政策均效果不彰,而台湾年度的经济规模增长率近年来也已没落于四小龙的其他三者。
对于台湾而言,即便已经跻身发达经济体,但是人均GDP20,000美元与50,000依然不可同日而语。
为实现心目中高度发展的岛国蓝图,李光耀推动了严厉地威权政策,在两代人的世界里将新加坡人的心智推高到了成熟与理智的现代水平。
但同时,为了实现国内的社会团结,巩固发展的果实。
李光耀又以削弱新加坡闽南的语言和文化的方式巩固新的国族认同,并且实现剥皮去骨的去除新加坡人前现代思想流毒的目的。
这给新加坡未来的发展留下的隐忧,毕竟盲目地对祖先所留下的一切刮骨疗毒不单将造成极大的阵痛,亦可能有损旁支的肌腱,动摇骨骼的根基。
新加坡本为闽南人社会在南洋群岛中的一颗明珠,今日却无色驳杂不现旧貌,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遗憾。
毕竟,仅仅依赖不甚纯正的华语和舶来之物英语来构筑族群认同是不够稳固的,一旦经济发展放缓强人统治的条件灭失,则民意可能无所依附,群岛之光或许只有作鸟兽散。
另外,漳泉地带曾是东亚沿海极其贫瘠的一小片狭小地带,根原漳泉的闽南人也仅是一群教育程度不高、贫困、矮小、眼中目露凶光的不起眼群体。
在李光耀的高明统治术的领导下,新加坡的闽南人社会实现了经济方面的极大超越,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