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仿古建筑构造设计通则
仿古建筑的结构设计
中国古代建筑 是以木构架 为主 的
种结构 方式 , 平面 布局内向含蓄 , 层次 丰富 ,
均衡对称 , 空间布局灵活 , 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 在建筑的设计和施工 中很早就实
行 了模 数 制 和 构 件 的定 型 化 , 于 建 筑 整 体 到 局 部 的 形 式 、 度 和 做 法 都 有 相 当 详 细 对 尺 的 规 定 。 国 古 代 建 筑 还 独 创 了斗 拱 的结 构 形 式 , 充 分 运 用 色 彩 的 装 饰 手 段 , 建 筑 中 并 使 物显得庄重而华丽。 中 国 古 代 建筑 的 结 构 方 式 有 “ 梁 式 ” “ 斗 式 ” “ 干 式 ” 种 , 顶 形 式 有 硬 叠 、穿 、井 三 屋 山顶、 山顶、 殿顶、 山顶、 尖顶和复合顶。 悬 庑 歇 攒 3 仿 古 建 筑 的 结构 设 计要 求
中 国 古 建 筑 虽 然 历 经 了 数 千 年 的 演 变 ,但 其 独 特 的结 构 方 法 和 布 置 规 模 始 终 没 有 改 变 , 且 是 世 界 上 独 具 风格 的 门 建 筑 学 科 , 世 界 建 筑 艺 术 宝 库 中构为主 , 在材料选用 、 平面 处理和 艺术造 型等方面都有许
结 构的基础上 , 将传统古建筑 的造型、 部件等 , 为装饰效果 , 作 从而达 到建筑上 的仿古
目 的 。 以 下 本 文 将 就 某 工 程 实 例 对 此 种 建 筑 的 结 构 设 计 谈 几 点 体 会 , 为 同行 在 设 计 能
工作中提供一些参考。
2 中 国古 代 建 筑 的特 点
多 自己 的 特 点 , 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与 进 步 , 统 木 结 构 在 防 火 与 防腐 方 面 的 缺 陷 也 日 但 传
仿古建筑构造设计通则
•
(一)唐宋时期的举折计算 椽平长见本章第二节进深尺寸所述。
举折的计算,宋将其分为举屋之法和折 屋之法两步计算。举屋之法是计算总举
,一是斗口制,二是营造尺制。
1.斗口制 斗口又称为“口份”或“口数”,《工程做法则
例》卷二十八述“斗口有头等材, 二等材, 以至十一等材之分。头等材迎面按翘昂斗口宽 六寸,二等材斗口宽五寸五分, 自三等材以 至十一等材各减五分, 即得斗口尺寸”。这就 是说,以头等材为6寸开头,至十一等为1寸。 它是以栱坐斗中,安装翘昂的槽口宽度定为6 寸作为头等材而制定的。
按清营造尺换算公制为:
正间面阔: (11口份X 0.25尺X 7攒) X31.2cm
=19.25尺X0.312m=6m
次间面阔:(11口份X 0.25尺X6攒) X 31.2cm
=16.5尺X0.312=5.15m。
•
大式斗建筑的正间面阔依安装斗栱的攒数(一组斗栱为 一攒)多少而定,每攒斗栱宽度固定为11份(重檐建筑也 可为12份),每份尺寸多少依所选斗口等级而定(一般为 四等材4.5寸斗口~八等材2.5寸斗口,斗栱攒数多的 建筑选小等材,攒数少的建筑选大等材。
•
•
二、面阔与进深尺寸的确定
(一)面阔尺寸的确定
1.宋《营造法式》以前的面阔尺寸除 个别面阔稍大外,大多数间宽都在18尺 范围内。而次、梢间可逐次减一尺或酌情处
理,至于余屋面阔当然远小于此数。
•
2.明清时期的面阔尺寸 清《工程做法则例》对面阔都有明确交代。
仿古建基础知识(一)【古建筑专家精心整理】
图1-2 斗栱组成的分解
至于斗栱的发展过程,最早在周朝初期已有在柱
上安置坐斗,承载横枋的方法。到汉朝,成组斗栱 已大量用于重要建筑中,斗与栱的形式也不止一种。 经过魏晋南北朝到唐朝,斗栱式样渐趋于统一,并 用栱的高度作为梁枋比例的基本尺度。后来匠师们 将这种基本尺度逐步发展为中国木结构建筑的模数 制,也就是宋《营造法式》中的“材栔制度”。
五等 六等 七等 八等
材 高× 宽
栔 高× 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适用 范围
9×6
8.25×5. 7.5 7.2×4.8 6.6× 6×4
5
×5
4.4
5.25×3. 4.5×3 5
3.6×2. 4
殿: 9~11间
3.3×2.2
殿:5~7 间
3×2 2.88×1.9 2
殿: 殿: 3~5 3间 间堂:厅堂:5 7间 间
2.64 2.4×1.6 2.1×1.4 1.8×1.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一
等
斗6 口 尺 寸
5.5 5
4.5 4
3.5 3
2.5 2
1.5 1
注:清制1营造尺=32cm。
清斗口尺寸示意
穿斗式木构架也是沿着房屋进深方向立柱,但柱 的间距较密,柱直接承受檩的重量,不用架空的 抬梁,而以数层“穿”贯通各柱,组成一组组的 构架。它的主要特点是可用较小的柱与“穿”, 做成相当大的构架(图1-3)。这种木构架在汉朝已 经相当成熟,流传到现在,依然为中国南方一些 建筑所普遍采用,但也有在房屋两端的山面用穿 斗式,而中央诸间用抬梁式的混合结构法。
第二、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无论抬梁式或穿 斗式木构架的房屋,只要在房屋高度、墙壁与屋 面的材料和厚薄、窗的位置和大小等方面加以变 化,便能广泛地适应各地区寒暖不同的气候。
仿古建筑设计要点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而“仿古建筑”一词正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上世纪末学术界在理论上的探讨, 褒贬不一, 可以说它经历了一个坎坷不平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仿古建筑”与古建筑几乎相同, 但它已经完全脱离了具体型式的案臼, 如果仅停留在型式上的理解, 那么对传统建筑的因袭照搬就在所难免, 也是对仿古建筑形式的偏见。
所以说对“仿古建筑”一词全面和准确的表述是模仿古建筑设计的外在表现形式。
古建筑的主受力构件大体可分为:柱、梁、桁、檩、椽。
传力方向为:屋面→椽→檩→桁→梁→柱;途径明确,受力简单。
而古建中的梁均为简支梁,这对建筑物的抗震是很不利的,所以斗拱这一构件就诞生了;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中梁与柱均为刚结,梁承担抗震作用,从而架空了斗拱这一构件;而现在屋面工程大部分采用现浇整体式,所以檩、椽等构件也成为非必须构件,可以取消。
这样会对外立面产生影响,所以仿古建筑的屋面工程成为整个工程中关键的节点。
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
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
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而在这些形式当中又以歇山顶的应用在苏式建筑中最为广泛。
“歇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厦两头造”等不同名称。
歇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
歇山顶屋顶在两侧山墙处,不再像硬山式和悬山式那样,山墙是由正脊处向下垂直一线。
歇山式屋顶的正脊比两端山墙之间的距离要短,因而歇山式屋顶是在上部的正脊和两条垂脊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垂直区域,称为“山花”。
在山花之下是梯形的屋面讲正脊两端的屋顶覆盖。
在古建筑中屋面结构多为木、瓦等轻质材料,两条垂脊相对荷载较小。
而现代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屋面自重较大设计时应在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处设梁建立可靠支撑从而明确山花部位屋面的传力途径。
仿古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doc
法门寺仿古商贸一条街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名称:法门寺仿古商贸街施工单位:编制日期:第一章工程概况1. 编制说明1.1 编制目的本施工组织设计是为法门寺商仿古贸街工程提供完整的纲领性技术文件,用以指导整个工程的施工管理和组织施工,确保优质、高速、安全、文明地完成施工任务。
1.2 编制依据工程设计施工图《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3-2002《屋面工程技术规》GB50207-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GB50208-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303-2002省现行建筑法律法规与现行建筑法律、法规业主要求的有关技术标准、规程各规定。
政府关于安全、文明施工的有关规定。
2工程概况2.1工程概况工程名称:法门寺仿古商贸一条街工程地址:扶风县法门镇建筑面积:仿古建筑18000m2,现代建筑6000m2,承包方式:施工总承包。
质量标准:合格。
本工程位于扶风县法门镇,仿古建筑,建筑为盛唐传统风格,结构形式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仿古木结构为辅。
为保证工程质量及体现设计师之意图,及地方性传统古建,工程材料业主多选用名优环保建材。
2.2 工程特点本工程基础为独立基础与条形基础,地下一层,地上一层、二层、局部分为三层,主要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木结构为辅。
涉及古建有台明石、金边石、椽飞、柱顶石、瓦面、外墙仿古面砖、油漆彩画等。
第二章指导思想与实施目标1.指导思想1.1 鉴于本工程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施工组织的指导思想是以质量为核心,采用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坚持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
1.2 实行项目法施工,实施项目经理责任制、岗位技术负责制、成本核算制和现场管理规化。
1.3 弘扬企业精神,坚持企业质量方针,严格执行企业颁布的质量体系文件,精心组织,精心管理,精心施工,高标准、严要求,全面履行工程承包合同,优质、高速、安全、文明的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中国仿古建筑构造与设计读书札记
《中国仿古建筑构造与设计》读书札记一、内容概述第一章节中,详细探讨了仿古建筑的发展历程与内涵特点,对仿古建筑的本质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这一章节为读者建立了一个关于仿古建筑的基础知识体系,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节聚焦于仿古建筑的结构体系,详细解析了建筑的结构骨架与结构类型,介绍了传统建筑的结构材料和技术手段。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使读者对中国仿古建筑的结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章节转向仿古建筑的细部设计,如屋顶、檐口、门窗等的设计原理和技巧。
这些细部设计是仿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建筑风格和特色的关键元素。
本书详细介绍了这些细部设计的构造方法和设计理念。
第四章节探讨了仿古建筑与现代技术的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成为了热门话题。
本章介绍了如何在仿古建筑设计中融入现代元素和技术手段,使其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功能性。
第五章节则是案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来展示仿古建筑的设计思路和构造方法。
这些案例既有古代的实例,也有现代的仿古建筑设计项目,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参考和借鉴。
最后一部分为总结与展望,总结了本书的主要内容,并对未来仿古建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书内容丰富,适合从事建筑设计和施工的工程师、研究人员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1.1 仿古建筑的定义与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仿古建筑逐渐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建筑风格。
仿古建筑是借鉴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和技术手段,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进行设计、建造的建筑。
这些建筑旨在再现传统建筑的韵味和文化内涵,让人们在现代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尊重传统:仿古建筑在设计上尊重传统,以古代建筑为蓝本,通过对古代建筑的形式、装饰和构造进行研究和借鉴,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
文化价值:仿古建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代表着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和历史信息,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技艺传承:仿古建筑的建造技艺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和建筑技术,通过技艺传承,使这些技艺得以延续和发展。
仿古建筑规程
园林古建工程技术操作规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章 总 则1.0.1为加强对园林古建工程的技术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园林古建筑的维修及复建工程和仿古建筑工程的古建项目部分。
1.0.3制订本规程的依据:a)、北京市文物局《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b)、《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1.0.4文物建筑的修缮操作, 除遵照和执行本规程外,还应参照文物建筑本身具体的特殊结构和实际情况进行。
修缮工程原建筑的作法与本标准有异时,在有充分依据的条件下,应按原作法操作。
1.0.5园林古建工程中遇有水、电、现代土建装饰项目时,应遵守国家规定的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
1.0.6本规程根据北京地区园林古建工程情况制定,在本市园林系统古建工程中执行。
第二章 大木制作与安装工程2.0.1施工前操作人员必须熟悉设计要求及古建传统作法,根据设计尺寸排出总、分丈杆,角梁、檩碗等部位应做出足尺样板,经校核无误后方可下料操作。
2.0.2施工前应对材料、工具进行检查, 所用木材应符合《文物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三章第3.0.3条的有关规定,设计对材料有特殊要求时尚应符合设计要求。
2.0.3现场加工制作宜在专用加工棚内进行,各种机具防护装置必须齐全有效,电动机具要有专人负责,符合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2.0.4构件加工完毕后应在平整场地依安装次序分类用垫木码放整齐,并用防雨材料遮盖严密,防止日晒雨淋及积水浸泡。
2.0.5工作现场严禁吸烟,严禁明火作业。
消防器具必须配备齐全,符合消防保卫工作的有关规定。
每日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清扫刨花、锛渣、锯沫等废料杂物,并集运到指定地点。
第一节 柱类构件制作2.1.1施工准备:按照设计要求,选好柱料,确定上、下头。
仿古建筑的设计手法及建造技术探究
仿古建筑的设计手法及建造技术探究仿古建筑在现代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在公共建筑、住宅还是景点建筑等方面,都可以看到仿古建筑的身影。
其设计手法和建造技术也是相当值得研究的。
下面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1.采用古典建筑的元素仿古建筑的设计手法之一便是采用古典建筑的元素。
比如,可以使用古典柱式、弧形拱门、砖雕、木雕等元素来设计建筑的门窗、柱子、墙壁、屋顶等部分。
这些元素都具有明显的古典风格,可以让仿古建筑更加具有历史感和文化气息。
2.重视建筑的建造材料仿古建筑设计的另一个重要手法便是重视建筑的建造材料。
在材料选择上,仿古建筑通常会选用传统的建筑材料,如砖、石、木和瓦等。
这些材料不仅与古代建筑的材料相似,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此外,仿古建筑的建造材料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耐候性和装饰性,能够长久地保持建筑的美观。
3.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在仿古建筑设计时,也需要考虑建筑的使用功能。
一些仿古建筑是用于居住的,而另一些则用于公共场所,因此,需要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来设计建筑。
比如,在设计住宅时,需要考虑建筑的卧室、客厅、厨房等部位的功能和布局,而在公共场所,例如博物馆和历史遗址等,则需要展示文物和历史文化,因此需要考虑建筑的展示空间和装修。
1.砖石结构建筑砖石结构建筑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是仿古建筑中一种常用的建造技术。
众所周知,砖石结构建筑拥有良好的耐久性,因为其主要材料都是砖和石头。
这种建造技术需要使用大量的砖和石头,因此工程量很大。
同时,在建造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建筑的抗震性能,以防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破坏。
在一些山区或林区的仿古建筑中,使用木结构建筑也是很普遍的。
木结构建筑的主要材料是木头,这种建造技术工程量较小,建造速度较快,同时还可以根据建筑的需要切割成不同尺寸来使用。
当然,在建造过程中同样需要考虑建筑的坚固性,以保证其安全。
3.仿古装饰为了让仿古建筑更具有古典风格和美感,仿古建筑设计时还需要根据建筑的需要进行装饰设计。
某仿古建筑全套与施工设计方案(超详细)
《某仿古建筑全套与施工设计方案(超详细)》一、项目背景及设计理念本项目为一座仿古建筑,位于风景秀丽的景区内,旨在传承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游客提供一个休憩、游览的绝佳场所。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充分借鉴了古代建筑的特点,融入现代建筑元素,力求打造一座既具有古典韵味,又满足现代功能需求的建筑。
二、建筑整体布局1. 总体布局:建筑整体呈中轴对称,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
前院设有牌坊、停车场;中院为核心区域,包括仿古建筑主体、园林景观及附属设施;后院为休闲区,设有亭台楼阁、假山池沼等。
2. 建筑风格:本项目采用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屋顶采用歇山顶、硬山顶等形式,屋脊装饰丰富,檐下斗拱、彩绘精美。
三、建筑单体设计1. 仿古建筑主体:建筑主体为两层,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
一层设有前厅、正厅、东西厢房;二层设有观景平台、茶室、书房。
2. 前厅:作为接待游客的主要场所,前厅宽敞明亮,设有服务台、休息区,墙面悬挂景区导览图。
3. 正厅:正厅为建筑的核心区域,用于举办各类展览、讲座等活动。
内部装饰古朴典雅,设有仿古家具、字画、瓷器等展品。
4. 东西厢房:分别设有餐厅、客房,满足游客用餐、住宿需求。
客房装修风格简约,配备现代化设施。
四、园林景观设计1. 中院园林:以水池为中心,四周环绕亭台楼阁、假山、花木等景观。
水池内设有喷泉、游鱼,增添灵动气息。
2. 后院休闲区:设有亭子、长廊、座椅等设施,供游客休息、赏景。
绿化植物以本地树种为主,注重四季变化,形成优美的园林景观。
五、施工设计方案1. 施工顺序: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附属”的原则,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 施工材料:选用优质木材、砖石、彩绘等材料,确保建筑质量。
3. 施工工艺: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严格把控施工质量。
4. 质量保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项目顺利完工。
《某仿古建筑全套与施工设计方案(超详细)》六、建筑细部设计与装饰1.门窗设计:门窗采用传统木质门窗,搭配精美雕花,既保证了室内采光和通风,又增添了建筑的艺术美感。
仿古建筑的设计手法及建造技术探究
仿古建筑的设计手法及建造技术探究一、设计手法1. 民族特色的融合仿古建筑设计手法的关键之一是民族特色的融合。
古代建筑风格的特点丰富多彩,不同地域和不同朝代的建筑风格各具特色。
在仿古建筑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民俗文化和建筑风格,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融入民族特色的元素,使仿古建筑更加具有传统特色和地域特色。
2. 材料的选择在仿古建筑的设计中,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古代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多为天然材料,如木材、砖瓦、石材等,具有天然美感和历史沉淀。
在仿古建筑的设计中,需要选择具有传统特色和历史韵味的材料,如红砖、青砖、青石等,通过对材料的精心选择和加工,使其更好地符合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
3. 结构的模仿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有悬山顶、重檐歇山、斗拱等独特的结构形式,这些结构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
在仿古建筑的设计中,需要结合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模仿古代建筑的结构形式,如悬山顶的檐口、斗拱的造型等,体现古代建筑的风格韵味和结构特色。
4. 艺术装饰的运用古代建筑在艺术装饰方面极为讲究,如木雕、砖雕、石刻、彩绘等艺术形式在古代建筑中得到广泛运用。
在仿古建筑的设计中,需要运用这些古代建筑的艺术装饰形式,如仿古木雕、仿古砖雕、仿古石刻等,使仿古建筑更加具有艺术品位和历史韵味。
二、建造技术1. 传统工艺的保留仿古建筑的建造技术需要保留传统工艺,如手工制砖、手工打磨、手工雕刻等工艺,在建造过程中需要尽量使用传统的手工工艺,使建筑更加贴近古代建筑的建造技术和手工艺术。
2. 现代技术的运用在保留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也需要运用现代技术的手段,如数控雕刻、仿古材料的应用、仿古施工工法等,使建造过程更加高效和精准,同时也能够使仿古建筑更加符合现代的建筑标准和要求。
3. 精细化施工在仿古建筑的建造过程中,需要精细化施工,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如檐口的造型、斗拱的雕刻、柱雕的细节处理等,需要精益求精,力求打造出具有品质感和艺术性的仿古建筑。
仿古建筑设计通则
仿古建筑设计通则第一节仿古建筑构造的尺度一、仿古建筑构造的尺度与换算(一)宋(营造法式)时期的建筑尺度体系在中国古建筑中,辽宋以前的官方建筑尺度各有不同,据唐代历史文献《唐六典》记载:“凡度以并方柜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一尺二寸为大尺,十尺为丈……内外官司悉用大者。
”由此可知唐代用大小二尺,以大尺为官方所用的营造尺。
这时期的营造尺相当现代公制尺多少呢?根据我国古建工作者对唐初长安大明宫麟德殿前殿遗址的考察测算数据如下:通面阔:5830em--198营造尺(一营造尺合29.44em)正面各间阔:530cm18营造尺(一营造尺合29.44em)通进深:1850em--63营造尺(一营造尺合29.37em)侧心间深:425em14.5营造尺(一营造尺29.31cm)侧梢间深:500em17营造尺(一营造尺合29.41em)按上述平均,一营造尺:29.394cm。
经对唐代两栋遗留下来的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实测结果,核实南禅寺大殿一营造尺在29.5~29.6em之间;佛光寺大殿一营造尺为29.6 em。
故可以推断:唐一营造尺应在29,4-29.6cm之间。
第1页继唐之后的辽代建筑,虽然在房屋构架的尺度上有所推进,但尺制标准仍是辽承唐制,营造尺大小基本与唐尺相近,根据我国古建工作者对辽代建筑的五个实物实测资料(如表1-1-1)推算,表中平均值为:一营造尺:29.54cm,也就是说辽代营造尺也基本在唐尺范围或稍有延长。
至宋代后期,李诫修编的《营造法式》一书将建筑尺度制定了一个统一标准,使“百姓定纲举而众目张,官得其人事为之制丹楹刻桷”,这样衡量建筑之大小,就有了基本准则。
在《营造法式》中列有两种用尺之制度,即(1)用于工程的营造尺寸制;(2)用于木作制度的材份模数制。
1.用于工程的营造尺寸制在《营造法式》中对壕寨制度、石作制度、瓦作制度、泥作制度、砖作制度等,都直接制定出了各种构件的营造尺寸。
本溪仿古式建筑方案
本溪仿古式建筑方案本溪仿古式建筑方案是基于本溪市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而设计的一种建筑风格。
本溪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强调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力求展现本溪的独特魅力。
一、设计原则1. 尊重历史文化:建筑设计应尊重本溪的历史文化,保留本土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同时注重保护历史建筑,重现传统的建筑材料和工艺。
2. 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建筑应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充分利用本溪的山水资源,打造独特的自然景观,同时注重环保设计,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 人性化设计:建筑设计要注重人的舒适性和生活质量,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生活习惯,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便利的生活设施。
4. 确保功能性:建筑设计要确保功能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并注重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风格本溪仿古式建筑的风格主要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为基础,同时融合了一些现代元素,使建筑更富有艺术感和时代感。
1. 屋顶:采用传统的瓦片屋顶,边角部分采用古典的角瓦,给人以古朴、庄重的感觉,同时在屋顶的设计中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如太阳能板等,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2. 外墙:墙体采用中国传统的富有质感的青石砌筑,墙面上可以使用仿古的雕刻、图案和彩绘,展示本溪丰富的历史文化。
3. 门窗:门窗采用传统的木质材料,窗户的设计中可以加入雕花和彩绘,增添建筑的艺术感和装饰效果。
4. 庭院:建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庭院的布局和绿化,增加人们与自然的亲密联系,打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5. 建筑物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建筑设计要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如采用回字形的布局,使建筑物与周围的山水相互呼应,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的景观。
三、建筑空间布局本溪仿古式建筑的空间布局以传统的合院式为主,将居住空间与庭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提供私密性和安全性。
1. 主厅:主厅作为建筑的核心空间,布局上以开敞的设计为主,可以设置一些传统的家具和装饰品,展示本溪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仿古建筑平面设计教程
仿古建筑平面设计教程
1、仿古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
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远,形成独特,建筑物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宏伟中不失细腻,庄严中不失优雅。
“仿古建筑”与古建筑几乎相同,但它已经完全脱离了具体型式的案臼,如果仅停留在型式上的理解,那么对传统建筑的因袭照搬就在所难免,也是对仿古建筑形式的偏见。
所以说对“仿古建筑”一词全面和准确的表述是模仿古建筑设计的外在表现形式。
广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现代建筑材料或传统建筑材料,对古建筑形式进行符合传统文化特征的再创造,狭义的仿古建筑形式是指利用传统建筑材料,在特定范围内对古建筑的复原,严格讲属于文物修复范畴。
既是用现代的施工工艺体现古代建筑的外形,而我们知道的由于古代建筑材料和理论的局限性,古建筑并不存在高层结构;故而现今的仿古建筑也以单层和多层为主。
现代多层建筑多为砌体结构和框架结构。
所以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在仿古建筑中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体现在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并保持构架制原则。
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园
林
学
习
网
♦
一般都将清营造尺定为:一营造尺为: 32cm。 ♦ 斗口制的度量对象主要是用来确定房 屋面宽进深、大式建筑的大木做法,和 ♦ 斗栱构件的制作尺寸等。
园 林 学 习 网
♦2 ♦ ♦
营造尺寸制 用斗口制 , 构件 式建筑的大木做法, 用 定的尺寸。
♦ 四、台明宽度的确定 ♦ 台明通称台基,其实它是指台基露出
地面的部分,台明的边线至檐柱中心的 距离为台明宽度,一般称它为“下檐出” 或简称“下出”。
园 林 学 习 网
♦
清一般要求按上檐出(即屋檐伸出的距 离)的80 定, 按75 定。 或 檐 的台明,按 1 5 檐柱 。
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
园
林
学
习
网
第一章 仿古建筑构造设计通则
♦
园林建筑的类型非常丰富,但在设计和施 工中,有一些基本规则和法则是通用的,我们 简称它为“通则” 。 的 造法 和 工 法则 , 仿古建筑工 设计和施工的基本 的工 是我们 。
♦
园 林 学 习 网
1.房屋等级规模的区别 ♦ 大式建筑可用于庑殿、歇山、硬山与悬山、攒 等 种 式的房屋, 斗 ,可 , 大, , ( )
♦ 小式建筑
, ( )
用于硬、悬山 攒 , 小, , 不 。
,不 斗 ,可
♦ 2.木构架大小的区别 ♦
大式建筑的木构架可从三檩多达十一 檩;而小式建筑最多不超过七檩,一般 ♦ 为三至五檩。
♦ (二)进深尺寸的确定
♦ ♦ 1.宋《营造法式》以前的进深尺寸 ♦ 在宋以前也没有明确规定,《营造法式》 中讲
园 林 学 习 网
到“椽每架平”即指进深方向每檩木之间的水 平距离,一般为五~六尺。只要知道屋架所布 的檩木 ,进深尺寸即 。
♦ 2.清《工程做法则例》时期的进深尺寸 ♦
♦
园 林 学 习 网
♦ 3.屋顶瓦作的区别: ♦
大式建筑屋 屋 为 瓦
瓦为 瓦 瓦, 构 ;而小式建筑一般 瓦,屋 瓦 加 。
♦ 第二节 仿古建筑的平面通则 ♦
一、平面构造的名称 ♦ 1、中国古建筑房屋的承重构件是柱,一栋 房屋的平面分间是以柱中线为界定线。
♦ (二)清《工程做法则例》时期的建筑尺度体系 ♦ 清《工程做法则例》中的尺度体系也有两种,
园 林 学 习 网
一是斗口制,二是营造尺制。 ♦ 1.斗口制 ♦ 斗口又称为“口份”或“口数”,《工程做 法则例》卷二十八述“斗口有头等材, 二等 材, 以至十一等材之分。头等材迎面按翘昂 斗口宽六寸,二等材斗口宽五寸五分, 自三 等材以至十一等材 五分, 斗口尺 寸”。 是 ,以头等材为6寸 头,至十 一等为1寸。 是以 斗中, 翘昂的 口宽度 为6寸 为头等材 制 的。
♦
♦ 第三节 仿古建筑的立剖面通则 ♦ ♦ 一、檐柱的尺度处理 ♦ (一)檐柱的柱高与柱径 ♦ 檐柱的高低和粗细,是关系到对一栋房屋的均
衡比例是否失调的美观感受。 的檐柱尺 对柱高 檐柱 ,
园 林 学 习 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
,
。
♦对
柱径,
房屋
粗细.
♦ 2.明清时期的檐柱尺寸
园 林 学 习 网
♦
♦ (一)唐宋时期的举折计算 ♦
园 林 学 习 网
椽平长见本章第二节进深尺寸所述。 举折的计算,宋将其分为举屋之法和折 ♦ 屋之法两步计算。举屋之法是计算总举 高的方法,折屋之法是计算分举高的方 ♦ 法。
♦
♦
。用材等级为三、四、 等高,内柱 的高 间。
园
林
学
习
网
♦ (二)清式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的区别 二 清式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的区别 ♦ ♦ ♦
园 林 学 习 网
大式建筑的木构架尺寸采用不同材等的斗口 制,而小式建筑没有这种要求。
♦
♦ 第一节 仿古建筑构造的尺度
♦ 一、仿古建筑构造的尺度与换算 ♦ (一)宋《营造法式》的建筑尺度体系 ♦ 根据对唐代现存的古建筑的考察研究, ♦ ♦ 可推测唐一营造尺应在29.4—29.6cm之 29 4—29 6cm ♦ ♦ 宋代 , 的《营造法式》一
园 林 学 习 网
,侧脚 为 。柱子收 , 柱脚 上, 建筑 0.007 柱 收分, 建筑 0.01 柱 收分。 收 而定, , , 有 , 侧 。
♦ 二、木构架屋顶线的确定 ♦
我国古建筑屋顶的坡度线不是一根斜直线, 而是一根向下凹的曲线。每根折线长就是屋顶 两木檩之斜距。因此,木构架屋顶的折线就是 凹曲线屋顶的基础线。 每根折线的长度 线长, 直 线长而 定,折线的 长 长 , 架 。折线的 直 ,确定 顶折线的 , 折 , 架 。
♦ 2.折屋之法
园
林
学
习
网
♦ (二)清代时期的举架计算 ♦
两檩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步架”, 简称为“步”;两檩之间的垂直距离称 为 “举高”,举高与步架之比值称为 “举架”。 ’
♦
园 林 学 习 网
♦
♦ 2.木构架的构造区别 .
♦
殿堂木构架的进深一般由七檩至达十一檩, 开间由五间多达十一间。用材等级为一、二、 三、四等材。最早所建殿堂的内外柱在一个层 高范围内,如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
园 林 学 习 网
♦ 厅堂木构架的进深一般为五檩至七檩,最多达
檩,多 前 五、 等材。内外柱 到 层 ,
带斗栱 式建筑: 柱 面阔 之 定高 , 面阔 尺,得柱高 。
大 檐 之 定 寸。 寸, 寸
♦
由于不带斗拱大式和小式建筑,都不涉及 到斗棋问题,因此其檐柱高统一按:带廊者按 明间面阔80%定之,不带廊者按70%定之,带 前廊无后廊者按75%定之,柱径按面阔7%定 之。 以上所述之檐柱高是针对房屋建筑而言, 对于廊 建筑 不 , 建 者 , 檐柱高: 按0 8—1 1 面阔, 按1 5 — 2 面阔,
♦ (一)宋式殿堂、厅堂和余屋的区分 ♦
园 林 学 习 网
殿堂用材较厅堂大,余屋用材最小。而殿堂与厅 堂的区分原则如下: ♦ 1.形制规模的大小区别 ♦ 殿堂一般是指气氛庄严、权威性高、观赏性强的建 筑,一般为歇山和庑殿屋顶,外观有单檐和重檐形式, 室内多装有天花或藻井。 ♦ 厅堂是指权威性较次、结构形式较活泼、除人字屋 顶外 歇山屋顶,大多为单檐建筑, 有重檐 形式,室内一般 装天花, 的装 高。
清《工程做法则例》对面阔都有明确交代。
♦ 正间面阔: (11口份X 0.25尺X 7攒) X31.2cm ♦ =19.25尺X0.312m=6m ♦
♦
间面阔:(11口份X 0.25尺X6攒) X 31.2cm
=16.5尺X0.312=5.15m。
♦ 大式斗建筑的正间面阔依安装斗栱的攒数(一组斗栱为
♦ 2.折屋之法 ♦ 设H为总举高,由上(脊)往下(撩檐)各分
园 林 学 习 网
举高为h1、 h2、 h3、……hn。则: ♦ h1 =(1/10)H ♦ h2 =(1/10) H ÷2 =(1/20)H=H/(10×22) ♦ H3=(1/20) H÷2二(1/40) H=H/(10 × 22) ♦ H4=(1/40)H÷2=(1/80)H=H/(10 × 23)
♦
♦ (一)面阔尺寸的确定 ♦ ♦ 1.宋《营造法式》以前的面阔尺寸除
园 林 学 习 网
♦ 个别面阔稍大外,大多数间宽都在18尺 ♦
,
、 间 面阔
一尺 数
♦ 2.明清时期的面阔尺寸 ♦ ♦ ♦ (1)对大式带斗栱建筑: ♦ 按清营造尺换算公制为:
园 林 学 习 网
♦ (2)对不带斗栱和小式建筑: ♦ 《工程做法则例》直接给出规定尺寸,如九檩
大木(无斗栱)“如面阔一丈三尺……,次、梢 间面阔, ,临期酎夺地势定尺寸”。
园 林 学 习 网
♦
不 不
,大式无斗栱建筑 13尺( 4 06m, 10 5尺( 3 28m,
间面阔,一 4m),小式建筑 3 3m) 。
♦
园 林 学 习 网
2、凡四柱所围之面积称为“间”或“开 间”。间之横向称为“阔”或“面阔”;间之 向称为“ ”或“ ”。 面阔之 称 为“通面阔”, 之 称为“通 ”。
园
林
学
习
网
♦ 二、面阔与进深尺寸的确定
♦
园 林 学 习 网
♦
按1
8—2
5面阔。
♦ (二)檐柱的收分与侧脚 ♦ 为增强整个房屋的稳定性,我国古建筑木构
架中的柱子并不完全上下等粗垂 ♦ 直,而是考虑将柱子的首尾有一定的倾斜,这 就是柱子的收分与侧脚。
♦ ♦ 2.明清时期的柱子收分与侧脚 2 ♦ 明清时期柱子的收分 为 收
一攒)多少而定,每攒斗栱宽度固定为11份(重檐建筑也 可为12份),每份尺寸多少依所选斗口等级而定(一般为 四等材4.5寸斗口~八等材2.5寸斗口,斗栱攒数多的 建筑选小等材,攒数少的建筑选大等材。 ♦ 园林建筑多按七八等材)。次、梢间面阔按正间逐次减 一攒。
园 林 学 习 网
♦ 二、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 ♦
不管是宋代还是清代,都存在有两种用尺 制度,它们都与建筑规模等级有关。 如宋《营造法式》分为:殿堂、厅堂和余 屋等三类;清《工程做法则例》分为大式建筑 和小式建筑。
♦
园 林 学 习 网
园 林 学 习 网
建筑尺度 的营造尺
一 (2)
一
(1) 度的
♦
1.用于工程的营造尺寸制 从我国古建工作者所勘测的资料测算出宋 代一营造尺约平均在31.2c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