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教育家的追求
民国教育家汪懋祖文言文教育思想研究以有关文言文教育争论为中心
参考内容
在中华民国时期,中国经历了一次教育史上的重大转变,这一时期涌现出了 一批杰出的教育家,他们不仅在教育理念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同时也展现出了卓 越的领导力和创新精神。本次演示将以蔡元培、胡适、马相伯、张伯苓、梅贻琦、 竺可桢、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和陈寅恪等十位著名教育家为例,探讨他们的 精神特质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七、晏阳初:平民教育与实践导 向
晏阳初是一位致力于平民教育的教育家和实践家。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提高 广大平民的生活质量,因此他倡导实践导向的教育方法。他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 普及性,推动乡村建设和扫盲运动,为提高中国人民的整体素质做出了卓越贡献。
八、陶行知:生活教育与人本主 义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应人的生活需求和全面发展。 他主张人本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提倡将教育与生产 劳动相结合。这种教育思想对于当今提倡的生活化教育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有 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三、马相伯:爱国主义与教育兴 国
马相伯是一位具有浓厚爱国情怀的教育家,他将教育视为国家振兴的重要手 段。他强调教育应注重培养国家意识,倡导“教育兴国”理念,即通过教育提高 国民素质,推动国家发展。
四、张伯苓:平民教育与社会责 任
张伯苓创办的南开大学承载着平民教育的使命,他强调教育的公平性和普及 性。他主张教育应社会问题,致力于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体现了强烈的社会 责任感。
在教学方法上,汪懋祖提倡“因材施教”的原则。他认为,教师在教授文言 文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诵读、讲解、翻译等较为简单的教学方法;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理解。此外,他还提倡在 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其影响蔡元培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教育。
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口号。
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他认为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并且不拘一家一言,所谓“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另外,他还提出教育独立思想,为实现教育真正独立,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关于教育行政独立的方案。
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教育界、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西方现代文明对于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的追求,在蔡元培那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或者说,蔡元培给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注入了新的、富于时代特征的内涵,这对于古老的中华文明向现代形态的转化,有着积极的意义和贡献。
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提倡完全人格教育教育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因为它决定我们用什么去培养和怎么去培养。
在这一问题上,蔡元培先生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造就具有完全人格的个人。
完全人格教育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人格”是他要培养的自由、民主、平等社会新人的目标。
蔡元培为实现对国民进行完全人格教育,提出了“五育”并重、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一方面是适应民主共和政体对教育目标提出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由于他留学西欧,受到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影响,接受现代文明的结果。
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了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
五育并举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他对于中国近代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
教育理论:民国时期陆费逵的职业教育思想
教育理论:民国时期陆费逵的职业教育思想(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育理论:民国时期陆费逵的职业教育思想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陆费逵是中华书局的创始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出版家和教育家。
蔡元培提出的教育方针所涉及的内容
蔡元培提出的教育方针所涉及的内容
蔡元培是中国近代教育家、政治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提出了一系列教育方针和理念,这些内容涉及了教育的目标、方法、内容和价值观等方面。
以下是蔡元培提出的一些教育方针所涉及的内容:
1. 以人为本:蔡元培主张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目标,强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充分尊重、发展和发挥学生的潜能。
2. 民主教育:蔡元培认为教育应该是民主的,主张以民主的方式组织教育活动,让学生参与决策、表达意见,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和民主意识。
3. 实用教育:蔡元培强调教育应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要求。
4. 国际化教育:蔡元培主张开放与交流,认为教育应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胸怀,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全球社会责任感。
5. 终身教育:蔡元培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概念,主张教育应贯穿
于人的一生,强调不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重要性,鼓励个体在不同阶段追求知识和成长。
6. 教育公平:蔡元培关注社会公平与义务教育,提倡实施公平、平等的教育制度,使每个孩子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消除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这些教育方针和理念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体现了蔡元培对人的全面发展、社会进步和民主价值的追求。
专题9:民国时期几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家
三、新文化运动的教育主张 1、教育的个性化 对民主的呼唤,对专制的批判,反应在教育上, 就是增强人们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对个性化 教育的倡导,包含对个人思想上、行动上的 解放和对个人权利、尊严的尊重。
这就要求: 使个人享自由平等之机会而不为政府、社会、 家庭所抑制; 要求在教育中尊重个人、尊重儿童; 不以划一单调的模型塑造个人,让社会淹没 个性; 禁忌随便教育,应根据学生之喜好、身心发 展特点而有针对性地教育。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 《敬告青年》一文,率先扛起民主和科学的 大旗。关于民主,他认为包括政治民主、信 仰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和伦理民主的 主张;关于科学,他认为不论什么食物,如 果经科学和理性判定不合于现今社会的,虽 祖宗之遗留、虽圣贤之垂教、虽政府之提倡、 虽社会之崇尚,皆不值也。
陈独秀认为,建设中国的真教育,乃自动的 而非他动的;乃启发的而非灌输的;乃实用 的而非虚文的;乃社会的而非私人的;乃直 视的而非幻象的;乃世俗的而非神圣的;乃 全身的而非单独脑部的;乃推理的而非记忆 的;乃科学的而非历史的。
在他们的推动下,晏阳初等发起的平民化教 育思潮、黄炎培等领导的职业教育思潮,蔡 元培、李石曾、吴玉章等发起领导的勤工俭 学思潮,以任洪隽、赵元任、蔡元培、胡适、 丁文江等发起组织的科学教育思潮等在全国 各地开始遍地开花,进行了大量的教育教学 改革和实验。
措施3: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 1919年先后设立文科、理科、法科和地质 学研究所,1922年设立国学研究所。多方筹 集资金购置新书,以供师生参考。 措施4: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告诫学生砥砺德行,尊重师长;成立体育 会、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
2、贯彻自由思想、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 悉听其自由发展。 北大教师既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等激进者,也有黄侃、辜鸿铭等保守者。政 治倾向上,有马克思主义的、有三民主义的、 有无政府主义的、有国家主义的。
民国时期教育独立
民国时期“教育独立”思潮评议20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界曾经涌动起一股要求“教育独立”的思潮和运动,其标志是1922年蔡元培《教育独立议》、李石岑《教育独立建议》等方案的提出和当时南北各校师生的有关活动。
尽管“教育独立”主张立意颇高,但在现实层面充其量体现为企望“教育经费独立”这一基本诉求。
唯一的例外,是1928年前后一度试行的大学院及大学区制,那是一种力求在“法理上”为教育独立奠定根基的努力,却以失败告终。
“教育独立”理念在知识界引起一定共呜,直至抗战时期教育独立主张仍时有出现,该主张几乎成为民国时期自由知识分子的一个玫瑰色的梦。
已往学术界对此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适当评价,更绝少从教育自身运行规律的视角作出解释和定位。
本文拟就这段史事作一简要评述,以期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教育独立”主张由来已久。
清末,章太炎即提出教育独立的设想:“学校者,使人知识精明,道行坚厉,不当隶政府,惟小学与海陆军学校属之,其他学校皆独立。
”[1]其主旨是摆脱清政府对中等以上学校的干预,保证学术、教育的自由发展。
与此同时,严复亦主张“政、学分途”,而王国维更明确强调:“学术之发达,存乎其独立而已。
”[2]西方观念的启悟和中国书院的传统,使得上层知识界对学术和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已有了清晰的近代意识。
1912年,蔡元培作为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发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其中论及政治家与教育家的区别:政治家是以谋现世幸福为其目的,而教育家则以人类的“终极关怀”为其追求;故而前者常常顾及现实,而后者往往虑及久远。
因而他主张共和时代的教育应当“超轶于政治”[3]。
此番议论,颇令时人耳目一新。
蔡氏也确能“知行合一”,在民国肇始、党争甚烈的政治环境中,他组建北京教育部,全然不顾党派之分,请出教育专家、共和党人范源濂作次长,称“现在是国家教育创制的开始,要撇开个人的偏见、党派的立场,给教育立一个统一的智慧的百年大计”[4]。
显然,他在向世人表明教育的超然地位,也因此招致国民党内胡汉民诸人的不满和指责。
民国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
民国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在民国时期的中国,教育受到了深远的影响,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国内广泛传播和接受。
本文将对民国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进行探讨,了解当时教育改革的动态。
一、前言民国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和政治变革的时期。
社会各界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教育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
二、道德教育与国民精神道德教育被视为民国时期教育的重中之重。
当时的教育家们认为,培养出品德高尚、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国民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因此,道德教育成为了民国时期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家们采用了多种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
其中,教材中渗透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学生被要求坚守道德准则,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此外,学校也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组织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实用教育与职业教育民国时期,实用教育和职业教育受到了广泛重视。
教育家们普遍认为,传统教育离实际生活和社会需求有所脱节,亟需改革。
为此,教育家们尝试推行实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技能。
学校开设各种实践课程,如实验课、实习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
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广泛发展。
许多职业学校相继成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和培训机会。
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四、女性教育与儿童教育在民国时期,女性教育和儿童教育也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
传统上,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教育的机会有限。
然而,在民国时期,女性教育逐渐受到重视。
女子学校相继兴起,为女性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家们主张给予女性更多的教育资源,提高她们的素质。
与此同时,民国时期也加强了对儿童教育的关注。
为了培养下一代的有用人才,学前教育得到了发展。
幼儿园成为了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幼儿教育专家。
五、综合实践教育与思维教育民国时期,综合实践教育和思维教育也开始兴起。
蔡元培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及启示
一、蔡元培生平及主要教育活动
蔡元培( 1868.1.11 - 1940.3.5 ), 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 阿培,曾化பைடு நூலகம்蔡振、周子余。浙江绍兴
山阴县(今绍兴县)人,原籍浙江诸暨。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华民国首 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兼任中法 大学校长 ,1940 年 3 月5日病逝于香港。
蔡元培之父蔡光普以
但是,“五育并举”并非同分秋色,没有重 点,而是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五者以 公民道德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 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为根 本。”
总之,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是 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 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适应了辛亥革 命后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旧教育的需要,顺应当时 社会发展进步的潮流。
(五)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意义与作 用
在“思想自由,兼容并” 包原则的保护下, 使马克思主义在北大得到了传播的空间和有利的 条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具有 巨大的进步意义:使北大引进了一大批具有新思 想的学者,有力地支持了新文化新思潮的发展, 开创了一代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新风,不仅使 北京大学很快成为闻名全国的名副其实的高等学 府,而且使他成为新文化的发祥地和五四运动的 摇篮。
提倡”的。蔡元培认为,人类美感具有普遍性和
超然性。进行美感教育可以陶冶性情,使人具有 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还可以“泯营求,忘
贵州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贵州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蔡元培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民主主义教育家。
辛亥革命前,他通过兴办教育进行反清革命活动。
民国成立之初,他以第一任教育总长的身份,坚决清除教育中的封建专制主义因素,苦心规划民国教育的未来。
1917年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他从自由、民主的原则出发,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贵州教师考试网此次为大家带来——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1912年初,蔡元培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根据专制时代和共和时代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从“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的观点出发,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成为制定民国元年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
该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五育”各自的内涵、作用和相互关系。
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一所充满封建官僚习气的学校,民国成立后,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进行过初步的民主改革。
但由于继承了“老爷”式学堂的传统,加上受袁世凯搞帝制复古这种政治气候的影响,校内民主思想受到压抑,改革成效不显著。
蔡元培在孙中山等人的支持下,毅然赴任,对北大进行了全面改革。
(一)抱定宗旨,改变校风:蔡元培认为,教师不热心学问,学生把大学当作做官发财的阶梯,这是北大“著名腐败的总因”。
因此,蔡元培指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二)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大学的宗旨是研究高深学问,但它不是研究某一家某一派的学问,更不是研究被某些人指定的学问。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蔡元培明确声明,在学术上“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这是他办理北京大学的基本指导思想。
(三)教授治校,民主管理:蔡元培初到北大时,仍然是“一切校务,都由校长与学监主任庶务主任少数人办理,并学长也没有与闻的”。
蔡元培任校长后,当年即组织了评议会,各门教授会。
管理体制的改革,体现了蔡元培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思想,目的是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学校。
民国教育之蔡元培教育思想概述
以美育代宗教与学术
自由矛盾吗?
• 学术研究的自由有限定的,蔡元培 “主张 学术研究自由,可是并不主张假借学术的 名义,作任何违背真理的宣传,不只是不 主张,而且反对。” • “为什么以美育代宗教”,他的自由主义思 想是不彻底的,他主张科学绝对正确,对 科学理论相矛盾的宗教很不宽容。
五育的关系
•
蔡元培认为,五育是统一整体中不可分割 的有机部分。他曾以人体各种生理器官的功能 为例作了形象地说明: • “譬之人身,军国民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 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 德者,呼吸机循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 神经系也,所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 附丽于神经系,而无迹象着急可求。此即五者 不可偏废之理也。” • 但同时他又指出五育并不是平分秋色,没有重 点的,而必须以公民道德教育为根本。
辜鸿铭真可谓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奇人,他精通九种语 言,学贯中西,本世纪之初,当中国知识分子中的精 英们大力宣讲西方文明的时候,他却用西方人的语言 倡扬古老的东方精神,他的思想和文笔在极短的时间 轰动了整个欧洲,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中国可 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成为当时访问中国 的外国作家、政治家、记者的口头禅。他创造性地向 西方译介了“四书”中的三部,即《论语》、《中庸》 和《大学》。英文著作有《中国的牛津运动》、《春 秋大义》等。晚年的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授,主讲 英文诗。在讲台上他说:“英文诗分三类,国风、小 雅和大雅。国风中又可分为苏格兰风、威尔士风等七 国风。”他还让学生练习翻译《三字经》、《千字 文》。这位民国时代仍穿长袍、拖长辫的“古怪”老 头成为北大一景。
民国教育
从学制纵向构成来看,初等小学校
4年,高 等小学校3年,均设补习科。中学校4年。大 学预科3年(副设于大学,不得独立设立), 本科3年,法科和医科4年。小学之下有蒙养 园,大学之上有大学院。 从学制横向构成来看,除普通教育外,还有 师范教育与实业教育。师范教育分师范学校 和高等师范学校二级,相当于中等和高等教 育阶段。实业教育分乙种实业学校和甲种实 业学校,相当于高小和中等教育阶段。还有 专门学校,相当于高等教育阶段,本科3-4年, 预科1年。
美育教育
蔡元培在我国近代史上首倡美育。“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
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源于其特 点,从他看来,人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存在的障碍不外两 种意识,一是人我之差别、二是幸福之营求。“有人我,则于 现象中有种种之界画,而与实体违。有营求则当其未遂,为无 己之痛苦。及其既隧,为过量之要索,循于现象之中,而与实 体隔。”因此,拭人我之见,泯营求之念便是从现象世界走向 实体世界的关键,而美感教育的特性恰恰就在于此。他认为美 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使人们从现象世界通
1916年12月,蔡元培回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对北大进行了 大刀阔斧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 科学社、中华教育改进社等教育社团建立,他都是主要发起人 和领导者,又是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主要成员。1923年,抗议 北洋政府任命反动政客彭允彝为教育部长,辞去北大校长职务, 再度赴欧洲考察。1926年回国,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后,蔡元 培担任大学院院长等一系列要职,促成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 他看出蒋介石也是搞专制独裁,遂于1928年8月辞去一切职务, 只保留中央研究院院长,致力于学术研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后,他迁居香港,1940年3月5日病逝。
民国时期山东四大教育家比较
② 1918 年, 出普及教育的规划” 的人。 他赴京 接 洽 山东 学生 留 ①
部称之为山东教育界的泰斗, 是功在山东, 志 在全 国, 高瞻远
③ 瞩之人。
丛涟珠, 字禾 生, 山东 文 登 县 ( 今 文 登 市 ) 人, 曾任登州 各县 劝 学 员 、 省视学员、 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 长、 省 立 六 中校 长。济南敌伪政权慕 其 声 望, 曾 数 度 邀 请 他到 伪 政 府 任 职, 皆被断然拒绝。1939 年病逝。 于明信, 字丹 绂, 山东 临 淄 ( 今 淄 博 市 临 淄 区 ) 人, 曾任 青州初级师范学校校长、 省立一师校长、 代理 正 谊 中学校 长。 1923 年至 1928 年, 五 次 东 渡 日 本, 曾 任 山东 留 日 学生 监 理 员。日伪政权多次请他出任伪教育 厅厅 长, 均 被 拒 绝。1948 年, 病逝于济南。 作为同辈历史人物, 他 们具有 相 似 或 相 同之 处, 表现 出 鲜明的群体特征。 他们受过严格的封建旧式教育, 并取得 初 级 功名。 鞠 承 20 岁 考 取 举 人, 21 颖出身书香门 第, 很 早 便接 受 启蒙 教育, 18 岁 成 为 秀才, 2 年后 岁考中廪生。王世栋 7 岁 开 始 启蒙, 获补廪 生。 丛涟 珠 是 廪 生 出 身。 于 明 信 18 岁 时 举 生 员 补 廪。虽然取得初级科举功名, 但他们却没有沿 着 科 举 之路 走 下去, 而是选择进入 新式 学 堂。 鞠 思 敏 曾 对同 班 同 学 说, 大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从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看我国教育王娇(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教学院,天津300222)摘要:蔡元培是民国时期的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共同规律。
文章对我国教育问题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运用蔡元培的思想精髓为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蔡元培教育思想;中国教育问题;启示一、蔡元培的教育思想蔡元培曾任北京大学的校长,对北大的转变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民国时期伟大的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中国现代教育的建立,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都十分丰富,对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蔡元培认为人类之所以比动物更进步,是因为人类有崇高的理想。
因此,教育应该成为培养健全人格的事业。
蔡元培从当时救国自强,建立民主自由的共和国的理想出发认为:“从教育着手,去改造社会,改造之点,繁不胜举。
但是简单说来,可以归到教育调查会定的两句话‘养成健全人格,提倡共和精神’。
社会的各分子都具有健全人格,此外复有何求?”因此,他说应“把普通教育的宗旨定为:(1)养成健全人格,(2)发展共和的精神”。
蔡元培认为:“所谓健全人格,内分四育,即:(1)体育,(2)智育,(3)德育,(4)美育。
这四育是一样重要,他认为以上四育,都宜时时实验演进,要一无偏枯,才可教练得儿童有健全的人格。
认为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的人格,故处处要使学生自动。
通常学校的教习,每说我要学生圆就圆,要学生方就方,这便大误。
”蔡元培认为小学教育是普通教育的基础,更应该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他说:“小学教育者,纯粹之普通教育也,小学教育既以遵循天性,养成人格为本义,则于身、心两方面,决不可有偏废,而且不可不使为一致之调和。
”认为教育儿童要因材施教,选择恰当的方法,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他认为中国现代的教育应该是与传统的旧教育相区别的,应该尊重儿童个性,注重实验教育。
他说:“夫新教育所以异于旧教育者,有一要点焉,即教育者非以吾人教育儿童,而吾人受教于儿童之谓也。
民国初年较有影响的教育思潮
职教史民国初年较有影响的教育思潮有:一、平民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是“五四”时期影响最为广泛的一种教育思潮。
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对于平民教育思潮的形成,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15年,陈独秀在《今日之教育方针》一文中,提出要“以人民为主人,以执政为公仆”,从而确立教育的“惟民主义”方针,要求一切学校教育机关向全民开放,使“引车卖浆之徒,瓮牖绳枢之子”,均能进学校读书。
俄国十月革命后,李大钊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平民主义,或“纯正的平民主义”,就是要把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一切特权阶级完全打破,主张无论是什么人,都应无条件地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权力。
1919年3月,邓中夏发起组织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该团“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为宗旨,”“以教育普及与平等为目的”。
1919年10月,北京高师的部分教职员和青年学生,在杜威来华讲演的影响下,组织了“平民教育社”,以研究、宣传、实施平民教育为宗旨,并创办《平民教育》杂志,希望通过平民教育来实现平民政治,明确提出平民教育就是要“教国民人人都有独立人格的与平等思想的教育”。
1920年,晏阳初归国后,在上海、长沙、烟台、杭州、嘉兴等地作了大规模识字运动的试验,轰动一时。
1923年8月,由朱其慧、陶行知和晏阳初发起,在北京清华学校召开全国平民教育大会,会议决定在北京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总会”。
此后,总会通过各地分会在全国20多个省市开办了大量“平民学校”,设立了许多“平民读书处”、“平民问字处”,还设立了广播电台,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平民教育运动。
1925年以后,平教会工作逐渐向农村转移。
1929年秋,平教会总部也由北京迁往河北定县。
平民教育运动逐渐为乡村教育运动所取代。
二、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工读主义思潮也是“五四”时期盛行的一种教育思潮。
这一思潮与实利主义、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思潮等有着广泛的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创造一个合理的社会,实现一种理想社会人生的追求。
民国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民国时期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教育经历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和发展,这些改革和发展对中国的现代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贡献。
一. 理念的变革民国时期,中国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一批教育家和学者,如陶行知、严复、胡适等,他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他们强调了“国民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应该是全民的、普及的,而不仅是少数人的特权。
此外,他们还强调了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二. 教育机构的改革民国时期,教育机构也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
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法规和政策,如《中华民国教育法》等,这些法规和政策的出台,推动了中国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此外,在这一时期,中国出现了大量的私立学校和外语学校,比如:燕京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北平瑞斯大学等。
这些学校吸引了许多知名学者和教育家前来执教,成为当时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教育内容的创新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内容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教育家和学者注重了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尤其对语言和文学方面的教育进行了大力改革。
此外,在体育、音乐、美术等方面的教育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些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素质,也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养。
四. 教育水平的提高民国时期,中国的教育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配备,许多新的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建立,大大扩大了中国教育的规模和范围。
此外,许多优秀的教育家和学者前来中国从事教育工作,他们在学术、思想、教育方法等方面给中国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思路和理念。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教育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这些变革和发展对现代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浅谈康有为其人其事
浅谈康有为其人其事
康有为(1858年-1927年),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为中
国近代化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最富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同时
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
康有为的一生经历了清朝的封建制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深刻影响了他的思想和行动。
他在《大同书》中提出了“民主、科学、富强”的思想,认为这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关键。
他主张中国应该向西方学习,进行改革开放,推进现
代化建设。
此外,他也高度重视教育,在教育领域做出了很多贡献。
康有为的思想受到过很多批评。
有人认为,康有为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过于
追求西方模式的现代化,导致了中国的思想空洞化和文化失落。
有人认为,康有为在民主、科学、富强的推进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他的思想过于理想化和
抽象化,缺乏现实的可行性。
不管如何评价,康有为的思想和实践确实为中国近现代化进程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他
的民主、科学、富强的观念对于现代中国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同时,他在教
育领域所作的贡献也被广泛认可,他提倡“教育兴国”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育领域,并得
到了众多教育者的积极响应。
康有为是一个真正的人民领袖,他在长期的实践中秉持着对人民的忠诚和对国家的深情,为中国近现代化的发展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我们应该从他的思想和实践中汲取力量,
为中国更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鞠思敏教育思想研究
鞠 思敏 的教育观
鞠 思敏 的教育观 内容 比较丰 富,涉及教育 的作用、教育经费、教育与文化 、体育教育等问题 。鞠思敏
认为教育 的作用在于改造国民性 ,实现 国家强盛与谋取竞争生存 。在他看来 ,生存竞争 已成为个人 、国家
和世界发展趋势 的核心 问题。他 说,就 国家发展趋势而言,以生存 为中心 ;就世界发展趋 势言之 ,以生存 竞争 为中心 ;就个人发展而论 ,以高 尚生存竞争为 中心【肼。辛亥革命期 间,他 曾致 函时任荣成军 政府 民 1 ] 政长 的刘培源 ,称现今所讲求 的不外生存竞争、优胜劣败 八个字 ,国家如此 ,各省如此,推之 一府 一州县, 莫不如此 。何处不争何处即落后 ,若落后 ,则劣败之 形立现 。要在竞争 中谋胜,关键 在教育 ,“ 争胜之具 , 当以教育为第一。 2 ”L他认为, 自民国缔造 以来 ,国家并未真 正实现 民主 、共和 、富裕和强盛,国民还安于 愚顽 ,趋于游堕,具有完备知识和健全能力,可出而 与世界抗衡的人极少 。要改变这种状况 ,就必须广办 教育,“ 国家强盛 ,在育人才 ,育才之路,在 于广办 教育 。 3 。 ”[ 他痛切地指出,不重视 教育 ,就无法振兴 1 加 齐鲁,无法振兴国家和 民族 。他斥责那 些不重视教育 的人是 鼠 目寸光,到头来 只能贻 害国家 ,贻害 民族 。 要发挥教育 的作用 ,就必须对它进行改革。鞠 思敏认为 ,教育改革应从革除社会 的陈腐 观念 ,革新 民众 的 愚昧思想 开始。他说 ,要从根本上解 决教育 问题 ,首要 的是与最近教育 史上不 正确 的言论 、思想和希望所 构成的社会宣 战,并与老大之中国、旧染之 民革新更始 。只有把国 民普遍存在 的弱 点、导致亡 国亡种的 内 容从根本上扫 除廓清 ,才能实现 国家和 民族 的进步与发达【 。 4 】
民国时期的教育家(一)
育 的对象 也 由城 市 平 民变 为 乡村 农 民 。晏 阳初 从 事 乡村 教 中不 断探 索 而逐 步形 成 的。洋务 教 育 和维 新 教育 的相继 推 育 的一个 显著 特 点 是进 行 实验 研 究 。他 根 据 中 国农村 社会 进 ,促 成 2O世 纪 初 清 政 府 的教 育 改 革 ,其 中 ,普 通 教育 和
大教 育 ”。著 有 《平 民教育 的真 《农村运 动 的使 命》等 。
水平 的提 高 ~ 造 就新 型知识 分子 ’碾 务 。职业 教育应 遵循社
在 晏 阳初 看 来 ,“民为邦 本 ,本 固邦 宁 ”,人 民是 国家 的 会化 和 科 学化 方针 ,即职 业 教育须 适 应社 会 需要 ,用 科 学来
晏 阳初— — 平 民教 育
(今 属上海 市)人 。他 是我 国近 现代 著名 的爱 国主 义者 、民主
晏 阳初 ,1890生人 ,祖 籍 四 川I省 巴中 市 ,1913年 就读 于 香 港圣 保 罗书 院 (香 港 大学 前 身),后赴 美 国 耶鲁大 学 求 学 , 主 修政 治经 济 学 。晏 阳 初 自 l9世纪 20年代 始 ,致 力于 平 民
的实际状况,主张以一个县为实验研 究的基本单位。在进行 实业教育是两个热点。但在 2O世纪第一个十年逝去时,普
广 泛 、深 入 、科 学调 查 研 究 的基 础 上 ,最 终选 择 河 北 省 定县 通 教 育 发 展速 度 远 高 于 实业 教 育 ,两 者 比例 极不 相 称 。黄
作 为 实验 区 。在 中 国乡村 教育 运 动 中,首创 以一个 县 为基本 炎 培 于 1913年 在 《教育 杂 志》上 发 表 《学 校 教 育 采 用 实 用
在于 培 养知 识 力 ,解 决“愚 ”的 问题 ;生 计 教育 的 目的在 于培 会 需 要之 间联 系 的 必要 性 。文章 发 表 后 ,在 民国 初年 的教
庄俞:民国新教育的理论家与实干家
庄俞:民国新教育的理论家与实干家作者:季瑾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4年第04期摘要:庄俞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出版家、编辑。
他生于困顿的晚清社会,深刻认识到教育救国的重要性,致力于通过倡导和践行新教育思想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庄俞提倡培养尚公的新国民,力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创办职业教育补习学校以解决民生问题。
庄俞对民国教育的更大贡献在于参与编纂新式教科书,他将传统国学精华和现代西学知识有机结合,和其他商务名家一起编写出了科学的现代教科书,奠定了商务印书馆在社会文化界的龙头地位,推动了民国学校的教育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庄俞;新教育;职业教育;教科书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2-0034-04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商务印书馆对于教育现代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作为当时上海颇具规模和社会文化影响力的出版印刷机构,商务印书馆主要通过从事新式教科书的编撰与推广,对民国时期的传统教育改革运动做出了卓越贡献,促进了中国新学的衍生和新式学校教育的发展。
而在开创并发展商务印书馆的第一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队伍中,庄俞亦功不可没。
现今很多读书人都是从商务教材中开始了解庄先生的,庄俞的一生就是普及新文化、践行新教育的奋斗一生。
庄先生提倡实用主义,力推职业教育,致力于编著新式教科书,种种举措都是他“以扶助教育为己任”[1]的实践路径。
一、倡导新教育,实利尚公庄俞生于晚清时期的江苏常州。
虽生在富饶的鱼米之乡,但是晚清时期的中国大地可谓满目疮痍。
经济的萧条,政治的混乱,使整个社会都弥漫着忧愁、彷徨却又愤慨的气氛。
所以,庄俞在年幼时就目睹了、体悟着国家危难之际的社会艰辛与困顿。
他看到了因为教育的落后而带来的积弱积贫,深切地体验到了教育对于重振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希冀通过普及教育来救国、救民,自此庄俞走上“教育救国”的道路。
庄俞将推广新学的新教育作为救国的利器,“教育一项实为立国之命脉,强国之枢机”[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活教育 目的论,就是活教育的目的 课程论,就是活教育的课程。 方法论,就是活教育的方法。
梁漱溟的教育思想
强调儒家孔门的教化 注重人生行谊教育与美育 主张全盘改造中国教育制度 倡导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
民国时期教育家对中国教育的影 响概论
“风气开一代 师表垂后世 ”
陈鹤琴的教育活动
1920开始 Nhomakorabea行儿童心理和家庭教育的实验研究 1923年任东南大学教授兼教务主任,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 1927年任晓庄实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二学院校长并与陶行知, 张宗麟等发起组织中国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幼稚教育》 并任主编。 1928年负责全国幼稚园课程标准的草拟和制定工作。 1940年创办江西省立幼稚园师范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和南京师范学院院长。 1979年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名 誉会长,全国幼儿教育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及江苏省心理学 会名誉理事长。 提出“活教育”
晏阳初于1890年10月出生,是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 设家。被誉为“世界平民教育运动之父”。1913年就读 于香港圣保罗书院(香港大学前身),后转美耶鲁大学, 主修政治经济。1918年毕业,获学士学位。1919年入普 林斯顿大学研学院,攻历史学,获硕士学位。 1944~1945年,美国锡拉丘兹等三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 位。晏阳初大学毕业后,立志献身平民教育。 1923~1949年长期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总干事。 1926年在河北定县(今定州市)开始乡村平民教育实验。 1940年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后名乡村建设学院) 任院长。1950年离台湾赴美国。50年代以后,协助菲 律宾、泰国、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及加纳等国建立乡村 改造促进会。60年代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 任院长及该院理事会主席。晏阳初还曾在联合国教育、 科学及文化组织担任顾问。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体 系,最初是以乡村教育的形式出现的,后来陶 行知将其作为一种与传统教育、旧教育、富人 教育相对立的新教育和穷人的教育。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晏阳初的教育思想
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的理论 1 .不仿古,不仿欧,创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平民 教育体系。 2.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 3深入民间,推行四大教育。 4.重视力量的培养,推动乡村建设。
晏阳初的教育活动
1920年晏阳初回国开始致力于平民教育。 1926年晏阳初与志同道合的一批知识分子来到定县渠城村,推行他的 乡村教育计划。 1929年平教总会迁往定县,全力以赴地在这里开展乡村教育的实践 1930年初,设立了乡村建设育才院,在中国各省划出一个县进行乡村 教育试点,期间先后成立了定县实验县、衡山实验县、新都实验县、华 西试验区等乡村教育实验区 1940年乡村教育育才院改名为乡村建设学院,晏阳初任院长。 1936年,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步伐步步逼近,晏阳初和平教总会在战争 威胁下离开定县,向南撤退。 1937年招募了近五千名学者和科学家参与政府工作这是中国历史上最 大规模的一次基层政治改造试验。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了一条名为“晏阳初条款”的 法案, 1956年在晏阳初的帮助下菲律宾建立了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并实现了 真正的民选议会。
民国时期教育家的追求
陆丽丽 20091241001 程 瑶 20091241005 钟瑶瑶 20091241016 蒋靖寒 20091241013
主要人物及其简介
陶行知
晏阳初
陈鹤琴
梁漱溟
陶行知(1891-1946),原名文浚,又名知行,安徽人。 1910年入南京金陵大学学习。1914年赴美国留学,1915 年获伊利诺大学政治大学硕士学位。1917年获该校都市 学务总监。他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名教育家, 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他毕生致力于人 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 财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在当时国统 区、老解放区有很大影响,而且影响到国外。毛泽东赞 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评价他是一个无保留 追谁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也赞颂他是万世师表。
梁漱溟先生,原名焕鼎,字寿铭,广西桂林人,1893 年生于北京,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 动家、爱国民主人士,著名学者、国学大师,主要研 究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 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梁漱溟受泰州 学派的影响,在中国发起过乡村建设,并取得可以借 鉴的经验。著有《乡村建设理论》、《人心与人生》 等。同时,他也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 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著 名爱国民主人士梁漱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88年6 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民国教育承上启下对后世影响深远 ,当年 民国教 育是一种很大的格局,既批判地继承了古人尊师重道的传 统,又仰仗了典雅、古朴的民初之风和波澜壮阔的“五四” 之风,也有赖于一大批民国学人的风度、气质、胸襟、学 识和情趣。当今活跃在两岸科教界的著名人士, 有不少也受到过民国时期教育的熏陶。 民国时期的教育观 念,至今仍在两岸继承和发展,也留给后世颇多借鉴
陶行知的教育活动
1923年专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从事平民教育工作。 1927年以后先后创办了晓庄乡村师范学校、山海工学团。 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其基本观点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 校”,“教学做合一”。 1931年开始发起“科学下架”运动,提倡普及教育。 1932年,他又创建了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 以保生,将工场、学校、社会打成一片,进行军事训练、生产训练、 民权训练、生育训练等, 宣传抗日救国,并向华侨及各国人民募捐,支持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参加国民参政会,1939年在重庆创办育才学校。 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1月,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并任校长,社会大学的宗旨是“人 民创造大社会,社会变成大学堂”、“大学之道,在明民德,在亲 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有力地推动了民主教育的进程。
民国时期教育家们的思想
特点?
梁漱溟的教育活动
1917年任北京大学印度哲学讲席 1928年任广州政治分会建设委员会代主席和广东 省立第一中学校长。 1929年任河南村治学院教务长并接办北平《村治 月刊》。 1931年与梁仲华等人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 1933年在邹平主持召开全国乡村工作讨论会,产 生了一个乡村建设学会。 1939年与张澜等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 1946年任民盟总部秘书长。
陈鹤琴,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1914年8月毕业于清华 大学。之后,留学美国,与陶行知同行,就读于约翰 斯· 霍普金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1919年获哥伦比亚 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硕士学位。在教育学上面有着非 常深刻的研究。他重视教育,并且用一生的心血实践 于教学,为教学的时代性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陈 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重视科学实验,主张中国儿童 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呼 吁建立儿童教育师资培训体系。编写幼稚园、小学课 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设计与推广玩具、教具和 幼稚团设备。 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 育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