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急救知识普及现状

合集下载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现状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现状
维普资讯

7 ・ 8
J u n l f rig S i c S p 0 7 Vo. 2 No 1 ( n r l dc e o r a o s ce e e .2 0 Nu n n 12 . 7 Ge e a Me i n ) i
我 国公 众 急救 知识 普 及 培 训 现 状
王 晓 娟 , 沫 , 世 莉 , 保 国 付 赵 付
Peet i aino m re c n weg o uaia o n riigA n hns P b c/ rsn t t f egnyK o l eP p lr t na dT ann mogC iee u l /WANG Xiou n u Su o E d zi i aj a ,F
宝贵 的抢救 时机 。
2 2 缺乏 完善 的急救普 及培 训体 系 在 国外 和我 国 . 香港 特 区 , 急救 知识 普 及 工 作 都 是 由 经过 专 业 训 练 、 并且 持有教 师资 格的 急救培 训导 师承 担 , 这些 导 师必 须 随时 了解 国际 急救 知识 、 救技 能 的最新 标 准和 信 急 息, 经过一 定 时间 必须 接 受 有 关部 门 的再 培 训 、 质 资 认证 后再重 新上 岗 。而 目前 我 国公 众 急 救知 识 的 普及 缺乏 固定 的培训 机构 、 一 的培训 模 式和 完善 的 统 管理 机制 。一般 来说 , 只要具有 合 法 身份 的组 织机 构 及 专业 医护 知识 都 可 以 进 行培 训 , 如急 救 中心 、 十 红 字会 、 院都可 对公 众 进 行 急 救 培 训 , 医 培训 机 构 不 统 各 地 、 部 门培 训 师 资 、 训 教 材 、 各 培 培训 方 式 和 培 训 资格认证 等存 在 差 异 , 训 质 量 效果 、 培 培训 考 评 也 不 统一 , 终导 致 公众 对急 救 知识 、 能 的掌 握 程 度 最 技 和方 法差异 化 , 势必影 响到公 众对 急救 的认 识 和参 加 培训 的主 动性 , 还有 可 能偏 离 急救 培 训宗 旨路 线 。 因此 , 必须 共 同建立 一套规 范统 一 的急救 培训 流程 和 模式。 2 3 培训 内容及方 式有待 更新 公 众 急救 培训 的主 . 要 内容为 心肺 复苏和创 伤 的急救 , 少涉 及其 它 如 中 较 毒、 中暑及 常见 急 症 发 作 时 的家 庭 急 救 等方 面 知 识 , 培训 内容 比较单 一 片面 。作 为普 及培 训 , 在追 求 培训 人 员多 的 同 时 , 内容 必 须 系统 全 面才 能 达 到 普 及 目 标 。而且 , 国众 多 急 救 培 训 部 门在 普 及 培 训 方 式 我

关于我国近年急救知识普及现状

关于我国近年急救知识普及现状

关于我国近年急救知识普及现状【摘要】据了解,由于急救知识的普遍缺乏,我国民众在遇到灾害和突发事件时,往往自救和互救能力低下,这也造成了很多完全能够避免的人身伤亡。

针对这一情况,通过综合分析我国近年急救知识普及现状,发现其中的主要问题:公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认识不够,急救意识有待提高;缺乏完善的急救普及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及方式有待更新;培训结果不如人意。

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

【关键词】公众;急救知识;普及【Abstract 】According to HT know, because of the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first aid, people in our country to meet a disasters and emergencies, often save his life and mutualaid disabilities, it also creates a lot of can completely avoid personal casualty.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the country in recent first aid popularization, find the main problem: the public knowledge of first aid importance, not enough to improve emergency consciousness; The lack of perfect first aid training system; popularity Training content and means updating; Training results not satisfied.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first aid.【Key words】Public; First aid; popularity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

院前心肺复苏的普及和现状

院前心肺复苏的普及和现状

院前心肺复苏的普及和现状
院前心肺复苏是指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之前,通过普通民众的急救行为来保证心跳和
呼吸等生命体征的恢复,从而增加患者生存机会和改善预后。

院前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已经
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且在各国已经提高了公众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和促进其普及。

尽管医学技术不断进步,疾病治疗的手段日益完善,但是心脏骤停仍然是十分危险且
易危及生命的一种急症。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50万人因心脏病导致心脏骤停,而其中
每年有超过90%的病例均在院前发生。

这也意味着,院前心肺复苏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前心肺复苏的普及程度不同于各国和地区,但所有国家和地区都意识到其重要性,并加强
了推广。

实践证明,院前心肺复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然而,由民众负责进行院前心
肺复苏并不容易,需要充分的知识和技能。

各国都在大力宣传心肺复苏的方法,提供更多
的培训课程和资源,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其中。

此外,各国还通过简化急救流程,开通免费
呼叫热线和加强紧急医疗服务等方式加强院前心肺复苏的应急处理能力。

传统的心肺复苏方法是“按压-呼吸”的方式,但是针对特殊人群(如孕妇、小儿和老
年人等),需要进行特别的教育和技术培训。

“按压-呼吸”方法的效果已经被不断地验证,但不同国家和地区也在探索不同的急救方法来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效率和成功率。

总之,院前心肺复苏的普及是全球医疗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都在加强院前
心肺复苏技能的培训、改进有关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的尝试,以提供更加有效和可靠的急救
措施和服务,保护民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急救医学的现状与发展

急救医学的现状与发展

急救医疗服务智能化
01
急救医疗服务智能化是指利用人 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 急救医疗服务进行智能化升级, 提高救治效果和效率。
02
智能化技术可以应用于急救医疗 服务各个环节,如智能调度、智 能诊断、智能监测等,提高救治 准确性和及时性。
急救医疗服务社会化
急救医疗服务社会化是指将急救服务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政府、企业、 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推进急救服务的发展。
急救人才短缺是当前急救医学面临的一 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人才的培养和 引进方面。
VS
详细描述
由于急救医学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而目 前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不完善,导致一些 地区和医院的急救人才短缺。这不仅影响 了急救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也制约了急 救医学的发展速度。
05
急救医学的未来展望
急救医疗服务普及化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提供
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02
保护患者隐私
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尊重患者的尊严和权利,避免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03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及时告知病情和治疗方案,建立互信
关系。
谢谢观看
总结词
急救技术更新慢是当前急救医学面临的另一个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 面。
详细描述
由于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时间,而目前急救医学的研发和应用进展较 慢,导致一些先进的急救技术未能及时应用于临床。这不仅影响了急救服务的质量和效
率,也制约了急救医学的创新发展。
急救人才短缺
总结词
急救医疗服务普及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 的增加,急救医疗服务将更加普 及,覆盖更广泛的人群,提供更 加及时和高效的服务。

我国公众现场急救技能普及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公众现场急救技能普及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

我国公众现场急救技能普及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作者:孙晓霞来源:《环球市场》2018年第01期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国民寿命延长,老龄化严重;人群流动性增强,活动空间扩大,各种突发病症不断出现,各种意外伤害事故不断发生,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卒中;交通事故、火灾、水灾、地震等。

在这其中,有多少人等不到120到达现场就失去了生命,有多少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身体留下了残疾!因此,普及公众现场急救技能是客观必要的。

关键词:公众;急救;必要性;普及;问题一、普及公众现场急救的必要性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的人数超过270万,每年死于脑卒中的人数超过150万;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患者约70万人,是居民死亡原因的第4位或第5位,因交通事故受伤每年有20多万人。

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普通公民进行急救培训后,可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死亡率,对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作用。

在现有的急救体制下。

我国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不到百分之一,我国成功抢救率不足百分之一。

120到达现场的时间是10到20分钟。

而美国急救知识的普及率高达10%,抢救成功率接近30%。

欧美国家急救车到达现场时间是4到6分钟。

数字或许是枯燥的。

但分量是足够的。

以上可以看出,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及水平有待提高。

全民急救的普及教育已成为我国面临的紧迫任务。

相关统计显示,猝死等急症约70%发生在家中,25%发生在其他场合,仅有5%发生在医院内。

猝死在医院以外各种场合的病人,65%死于发病后15分钟内,35%死于发病后15分钟至2小时。

现代医学证明,猝死患者抢救的最佳时间是4分钟,严重创伤伤员抢救的黄金时间是30分钟。

由于许多突发急、危、重症或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在行车途中、工作场所、居家环境等。

如果现场的“第一目击者”能够立即实施正确、基本的紧急救护,可争取到最宝贵的抢救时间,极大地降低院前死亡率和伤残率。

国内外急救现状

国内外急救现状

国内外急救现状
从悦安健康促进会急救培训中国项目组收集的有关数据我们了解到:美国于1959年开始发展急救医疗,1976年完成了立法程序,形成了全国急救医疗网。

在专业人员方面,美国所有的医学院校都要求学生在进医院工作之前都必须经过美国心脏协会的培训,持有基础或高级生命支持证书,这样就保证了从事医务工作的人在遇到相关情况时的救治能力。

1在公众方面,1966年美国心脏协会开始提倡在公众中普及心肺复苏初级救生术,规定警察、司机、消防队员、大中学校师生都必须接受心肺复苏和现场抢救、自救的培训。

到目前为止,美国已培训了约7000万“第一目击者”,急救培训普及率达为25%。

其他国家也非常重视急救培训的开展,瑞典大规模的公众培训开始于1983年,培训的基础是美国心脏协会的复苏指南,到目前为止,有45%的公众参加过心肺复苏培训,澳大利亚把对志愿者进行的急救培训作为急救中心的培训任务,目前有50%的公众接受过急救培训,日本的学生中急救培训普及率更是高达92%。

近年来,我国的急救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待完善。

在专业医务人员方面,现行的职业医师管理体系没有针对从事急诊急救,重症监护等急救相关领域的医生资质的管理要求。

同时由于传统医学继续教育模式对急诊急救技术重视不够,使全体医务人员普遍存在着急救技能不规范的现象。

在公众培训方面,一方面,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仍然显著不足,绝大部分城市的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足1%;另一方面,急救培训的方法需要标准化,目前承担急救培训的多为医院,急救中心和红十字会,在培训师资、培训教材、培训方法、培训对象和培训资质认定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国内外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现状比较

国内外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现状比较

国内外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现状比较一、概述公众急救知识普及作为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伤害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范围内对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国内外均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文化背景、政策导向等方面的差异,国内外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的现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工作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建立急救志愿服务体系等多种方式,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普及内容的专业性和系统性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外在公众急救知识普及方面起步较早,拥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教育培训体系。

许多国家将急救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公民的急救意识和技能。

国外还广泛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进行急救知识的宣传普及,形成了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

通过对国内外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现状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体系,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1. 急救知识普及的重要性急救知识普及对于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减少意外伤害造成的损害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意外伤害事件屡见不鲜,如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突发疾病等。

这些事件往往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如果现场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就能有效地减轻伤害程度,甚至挽救生命。

急救知识普及的紧迫性尤为突出。

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公众的急救意识相对薄弱,急救技能普及率较低。

许多人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往往因为缺乏必要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而错失救援时机,导致伤害加重甚至死亡。

加强急救知识普及,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和技能水平,对于减少意外伤害造成的损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众急救知识普及情况汇报

公众急救知识普及情况汇报

公众急救知识普及情况汇报近年来,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针对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心脏病、中风等突发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居高不下,而在这些疾病发作时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往往能够挽救生命。

然而,大部分人对于这些疾病的急救知识了解不足,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其次,公众对于意外伤害的急救知识掌握程度也有待提高。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时有发生,而及时的急救措施往往能够减轻伤害程度,甚至挽救生命。

然而,很多人在面对意外伤害时却不知所措,甚至做出错误的处理方法。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

首先,可以通过开展急救知识宣传活动,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向公众传递急救知识,增强公众的急救意识。

其次,可以在学校、企业等单位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公众的急救技能。

此外,也可以通过社区、村庄等基层组织开展急救知识培训,让更多的人掌握基本的急救技能。

在普及公众急救知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重急救知识的实用性,针对常见的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进行重点讲解,让公众能够掌握最基本的急救技能。

其次,要注重急救知识的培训方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如讲座、演练等,让公众在参与中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最后,要注重急救知识的持续宣传,通过不断的宣传活动和培训,让公众对急救知识形成长期的记忆和习惯。

总的来说,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还有待加强。

只有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知识,才能在关键时刻挽救更多的生命。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急救知识普及服务。

CPR急救知识普及:守护生命的黄金时刻

CPR急救知识普及:守护生命的黄金时刻
心脏骤停事件频发,CPR急救知识普及势在必行
• 每年有50万人因心脏骤停导致死亡,其中**90%**发生在公共场所 • 心脏骤停的高发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
意外伤害事故频发,CPR急救知识普及刻不容缓
• 每年有1000万人因意外伤害需要紧急救治 • 普及CPR急救知识,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降低意外伤害的死亡率
Docs
谢谢观看
THAN K YOU FOR WATCH I N G
开展实践操作培训与演练
开展实践操作培训
• 组织公众参加CPR急救知识的培训,提高公众的CPR实际 操作能力 • 与医疗机构合作,邀请专业医生进行授课和指导
开展实践操作演练
• 组织公众参加CPR急救知识的演练,提高公众的CPR实际 操作能力 • 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模拟人进行CPR操作练习
05
CPR急救知识普及的未来展望与建议
国外CPR急救知识普及的先进经验
• 宣传渠道多样化,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 • 普及程度较高,大部分民众都具备一定的CPR急救知识 • 实际操作能力较强,民众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正确进行CPR操作
02
CPR急救知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心肺复苏(CPR)的定义与原理
心肺复苏的定义
操作步骤
• 开启气道,保持呼吸道畅通 • 进行胸外按压,保持按压频率和深度 • 每30次胸外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 持续进行CPR,直到救援到来
操作技巧
• 保持按压和呼吸的平稳,避免中断 • 注意按压的部位和深度,避免造成损伤
CPR操作后的评估与处理
操作后的评估
• 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判断CPR是否有效 • 如果患者仍未恢复心跳,继续CPR并等待救援

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培训

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培训

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培训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是当前社会急需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突发意外和突发疾病的发生时有发生,而很多时候,正确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挽救生命,减少伤害。

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对于提高社会的整体应急救护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具有重要意义。

一、目前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情况1. 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程度不高当前,很多人对于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依然较少,很多人缺乏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甚至对应急情况处理不当,导致了不必要的伤害和后果。

2. 红十字会组织了一些培训活动,但覆盖面较小红十字会作为公益组织,一直致力于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有的培训活动的规模和覆盖面相对较小,难以满足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

二、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培训的重要性1. 提高社会公众的急救意识和能力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可以提高社会公众的急救意识和能力,使更多的人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有效地进行急救和救助,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2. 有利于构建更加安全和和谐的社会环境通过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可以构建更加安全和和谐的社会环境。

假如每一个人都具备了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那么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相互救助,相互支持,使整个社会更加团结友爱。

三、推进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普及培训的建议1. 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包括电视广播、网络传媒、社会自媒体等方式,加大宣传和推广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大众对于这方面培训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2. 加强培训机构建设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需要一定的培训机构作为支撑。

需要加强培训机构的建设和规范,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3. 设立相关奖励和激励政策政府可以出台相关奖励和激励政策,鼓励更多的培训机构参与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投身于这一工作。

我国居民急救知识普及应用现状

我国居民急救知识普及应用现状

我国居民急救知识普及应用现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然而各种意外伤害事故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普及和应用急救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我国居民急救知识普及应用现状进行探讨。

1.急救知识普及程度低目前,我国居民普遍缺乏急救知识,这种情况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尤为突出。

许多居民对急救的基本概念和应对措施一无所知,导致在发生意外伤害时无法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2.急救培训缺失尽管学校、社区等场所会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急救培训,但这些培训往往流于形式,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

而且,这些培训通常只针对特定群体,如学生或老年人,使得广大居民无法全面、系统地掌握急救知识。

3.急救设施不完善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急救设施严重不足。

当发生意外伤害时,往往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急救处理,导致伤情加重或错过最佳救治时机。

4.居民参与度低由于急救知识普及程度低,居民对急救的重视程度也相应较低。

许多居民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往往不知所措或犹豫不决,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5.急救知识传播渠道有限目前,我国居民获取急救知识的渠道比较有限。

除了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培训外,主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获取相关信息。

然而,这些渠道所传播的急救知识往往不够全面和系统。

6.缺乏专业急救人员在发生意外伤害时,专业的急救人员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然而,我国目前缺乏足够数量的专业急救人员,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更是缺乏相应的急救力量。

7.急救知识考核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急救知识考核制度。

这使得居民在参加急救培训后,无法得知自己是否已经掌握了相应的急救技能和知识。

同时,这也使得相关部门无法准确了解居民的急救知识水平,难以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8.急救意识不强由于缺乏急救知识和培训,许多居民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往往存在侥幸心理或无助感。

他们不知道如何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也害怕自己的行为会对伤者造成更大的伤害。

急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急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急救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概述:急救是一项关乎生命安全的重要工作,它可以为病患提供紧急治疗并消除离医院较远时的生命危险。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发现急救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效率和结果。

本文将探讨急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人们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了解不足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缺乏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全面了解。

很多人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应对突发状况,导致无法及时给予帮助。

即使有部分人接受过基础的培训,但由于长时间未使用所学知识,可能会遗忘或记忆模糊。

此外,对于高风险职业群体(如老师、司机等)而言,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技能尤为重要。

改进措施:1. 开展普及性培训:政府机构、学校和社区应当加强对公众进行相关培训,并提供定期更新的培训资料,以保证人们对急救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率。

2. 强化职业群体培训:针对那些从事高风险职业的人群,如公交司机、教师等,应增加专门的培训课程,确保他们具备基本急救技能。

二、急救流程不够高效在实施急救过程中,时间往往是关键因素。

然而,目前急救流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处理时间延长。

例如,在报警调度阶段通常需要大量的信息核对和确认,这会浪费宝贵的时间。

此外,缺乏紧密而有效的医疗系统协作也增加了处理工作所需的时间。

改进措施:1. 使用更先进的呼叫中心技术:引进智能化呼叫系统可以提供自动导航和信息核对功能,并减少不必要的操作环节。

整合各种紧急部门资源,并进行及时分配。

2. 增强医疗系统协作:建立一个统一且高效沟通平台来促进医院、急诊科室和急救车辆之间的信息共享。

通过直接沟通,医疗人员可以更快地了解病情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急救器材和药品供应不足急救工作需要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和药品,然而,在一些偏远地区或贫困地区,急救器材和药品的供应仍然面临着挑战。

这给患者提供及时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并可能导致不必要的伤亡。

改进措施:1. 加强物资储备: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急救器材和药品的采购力度,确保其充足供应。

我国急救科普现状分析报告

我国急救科普现状分析报告

我国急救科普现状分析报告引言急救科普在提高民众应急救援能力、预防意外伤害、保护生命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的急救科普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国急救科普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现状分析1. 急救科普知识普及率低我国大部分民众对急救科普知识的了解有限。

很多人对常见的急救措施、心肺复苏等基本急救技能缺乏知识,甚至存在错误观念。

这导致救援事故发生时,大多数人无法正确进行急救,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

2. 急救科普渠道不畅目前,急救科普渠道相对有限。

虽然一些机构、媒体会定期开展急救科普活动,但覆盖人群较少,传播效果不明显。

在学校教育方面,虽然有些学校会安排急救教育课程,但教学内容和方式相对陈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

3. 急救科普资源不足急救科普资源在我国相对匮乏。

目前,急救科普资料、视频、手册等较少,内容也较为简单,无法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

此外,急救培训机构和专业人员也相对不足,无法满足我国人口庞大的需求。

4. 急救科普宣传手段单一当前,大多数急救科普宣传途径仍然以传统媒体为主,如电视、广播、报纸等。

而互联网新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在急救科普方面的应用还相对较少。

这导致急救科普信息无法广泛覆盖到更多的人群,尤其是年轻人。

建议面对我国急救科普现状的不足,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升急救科普水平,推动科学、全面的急救科普普及到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个体。

1. 加大急救科普力度政府应加大对急救科普的支持力度,提高急救科普的覆盖率。

可以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形式,制作相关急救科普视频、动画、微信公众号等,将急救知识普及到更多的人群中。

2. 优化急救科普教育学校应加强急救科普教育,将急救知识纳入课程,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

此外,可以通过与急救培训机构合作,开展相关培训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急救意识和技能。

3. 增加急救科普资源加大急救科普资源的投入,制作更加丰富、深入的急救科普资料、手册、应急包等。

急救医疗发展的趋势

急救医疗发展的趋势

急救医疗发展的趋势一、引言急救医疗是指在突发状况下,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以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急救医疗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急救医疗的发展趋势。

二、技术手段的提升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急救医疗技术手段也日益完善。

例如,在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可以快速检测心律异常并进行除颤操作;在交通事故等现场急救中,纳米机器人可以通过微型摄像头进行检查和治疗;同时,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也为远程地区或灾区内的急救提供了新思路。

三、网络化与信息化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信息传递渠道之一。

在急救医疗中,网络化与信息化也有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紧急情况下通过电话或在线视频进行远程医疗服务,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同时,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急救医疗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为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专业化与团队化急救医疗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医护人员和设备。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急救医疗也越来越注重团队协作和专业化培训。

例如,在一些地区建立了由多个科室组成的急救中心,以提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效果;同时,专业化培训也成为急救医护人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五、社会参与与公共意识在急救医疗中,社会参与和公共意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推广“心肺复苏日”等公益活动,以提高公众对心肺复苏技能的认知和掌握;同时,在一些城市设置了公共自动体外除颤器(PAD)以便于市民使用。

六、结语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急救医疗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技术手段的提升、网络化与信息化、专业化与团队化以及社会参与与公共意识等方面都在为急救医疗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我们相信,在未来,急救医疗将会更加完善和专业化,为人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国内外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的现状

国内外现场急救知识与技能普及的现状
现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防医学 2 0 1 5年第 4 2卷第 l 6期
Mo d e r nP r e v e n t i v eMe d i c i n e ,2 0 1 5 ,V o 1 . 4 2 ,N O. 1 6

健康 与社会行 为 ・
国 内外 现场 急救 知识 与技 能普及 的现状
史晓伟 ,张新 定
p a r t i c i p nt a s , p o p u l a r i z a t i o n m e t h o d a n d i f r s t a i d t r i a n i n g m o d e w e r e m a j o r l y d i s c u s s e d . hi T s s t u d y W s a a i m e d t o r e l a i z e c u r r e n t
S HI Xi a o - we i , Z HANG Xi n - d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 H a i n a n l l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a i k o u , Ha i n a n 5 7 1 1 5 8 , C h i n a
中 图 分 类 号 :R1 9 3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3 - 8 5 0 7 ( 2 0 1 5 ) 1 6 — 2 9 6 1 — 0 3
C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o n t h e p o p u l a r i z a t i o n o f t h e i f r s t a i d k n o wl e d g e a n d s k i l l s i n d o me s t i c a n d f o r e i g n i f e l d s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现状研究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现状研究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现状研究突发性的意外与伤害所造成的伤亡事件已经成为危害社会人类生命安全的最大威胁。

但是,就我国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程度来说,往往使得“目击者”、”亲历者”在进行救助时显得力不从心。

因此,大力普及常见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自救与施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标签:急救知识;公众;推广随着当前我国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节奏被明显改变,突发性的意外与伤害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如何在第一时间对受害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救助、最大限度的降低意外伤害所造成的致伤致残率、大幅度的提高被救助者的抢救成功率,不仅仅是医疗救护人员的工作职责,更是事发现场的”目击者”、”亲历者”所应当履行的社会义务。

1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培训的现状当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准与健康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突发性的身体疾患、交通事故、以及意外事件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健康安全。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所能够参与的相关急救培训活动非常之少,民众普遍缺乏急救知识,难以达到对突发性事件中的患者或伤员进行急救的水平,为提高我国公民整体健康水平与危难救助意识,对公众进行急救知识的普及培训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所亟需解决的紧要问题。

大量医学统计调查发现,如果在心跳停止4min内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为90%以上,而在心跳停止10min后才开始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仅为1%。

急救强调的是时间,而通常情况下救护车接到求救信息到抵达现场平均耗时10min以上,这正是心跳停止实施抢救的黄金时间,但多数”第一目击者”无法开展急救措施。

相关资料显示,在美国,国民CPR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心脏复苏术)的公众培训率是25%,西雅图等城市培训率超过30%;而北京2007年的一项问卷式调查表明市民中通过各种形式接受过急救知识普及教育的比例占12.9%,接受过CPR培训的占5.7%,能够独立实施基础生命支持的仅占0.2%,仅就此数据来看,我国的急救培训工作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及建议

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及建议

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及建议摘要:当今世界国际环境日益错综复杂,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凸显。

在多种因素之下,社会之中突发急救状况相较于以往更加频繁并且众多老年疾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更加完备的急救体系、更专业的急救人员需求成为人民的需求。

世界上各大发达国家先后建立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即将院前急救-急诊室急救-ICU救治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不仅是追求建立完备的医疗服务体系的结果,更符合人民追求更高品质的医疗服务的诉求[。

其中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不仅是急救医学的重要范畴,更对于争取救援的“黄金时间”、拯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因此,更加专业、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是破解急救窘境的正确方式之一,更加普及、精准、专业化的急救知识宣教迫在眉睫。

关键词:大学生;急救知识现状;建议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存空间不断扩大,各种突发事件不断涌现,意外伤害不断发生。

近年来,大学运动会和日常体力活动中的事故以扭伤、骨折、距离、高温、运动性昏迷和运动性猝死为主。

在猝死的情况下,心肺复苏最好在4分钟内,因为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开始不可逆转地死亡,超过10分钟几乎没有生存机会。

临床数据表明,如果患者的心跳在4分钟内停止,则可以达到50%或更高的有效抢救率。

因此,及时、正确、有效的现场急救是降低事故伤亡率的关键。

学校教育是传播急救知识和提高人口素质的最好和最有效的方法。

毕业后作为主要学徒进入工作的学生将影响他们在处理关键事件的许多领域的概念和急救知识水平。

因此,加强对学生急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对于提高当代学生的急救意识和急救技术尤为重要。

一、互联网能广泛便捷、有效地宣讲急救知识技能从我国国情来看,即使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建立完善应急救治体系的倡导更加突出,社会中急救意识、急救知识的普及率逐渐增高,我国并未在中小学阶段大范围开展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大学生所受到得急救知识技能的培训也十分有限,我国应急救治系统也不完善,政府不够重视,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也十分有限。

AED 在社区中的推广与普及现状

AED 在社区中的推广与普及现状

AED 在社区中的推广与普及现状随着心脏病发病率的增加和心跳骤停的突发性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社区中的推广和普及变得越来越重要。

AED是一种紧急救助设备,可在心脏骤停时提供电击治疗,帮助恢复正常的心脏跳动。

本文将探讨AED在社区中的推广与普及现状,以及改善目前状况的方法。

第一节:AED的重要性AED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

心脏骤停是一种突发的疾病,发病后每一分钟的延迟救治,生存率将下降10%。

而使用AED能够提供及时的电击治疗,恢复心脏跳动,极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在社区中广泛推广和普及AED设备至关重要。

第二节:AED在社区中的推广现状目前,我国一些大城市的公共场所已普遍配备了AED设备,如购物中心、体育场所等。

然而,在社区中的推广还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缺乏普及心肺复苏(CPR)和AED知识的人员。

许多社区居民对于CPR和AED的知识了解有限,不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正确使用AED设备。

其次,AED设备在社区中的可访问性不足。

虽然一些AED 设备已经在社区中安装,但许多人不知道其具体位置,因此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及时获取设备。

第三节:AED在社区中的普及现状针对AED在社区中的推广问题,一些地区已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首先,通过开展心肺复苏和AED使用的培训,提高居民的应急救援能力。

社区举办CPR和AED培训班,向居民传授正确的急救知识,提高他们面对紧急情况时的应对能力。

其次,建立AED设备分布网络,确保设备的可访问性。

社区中的AED设备位置应明确标示并与紧急救援中心进行关联,以便居民在需要时能够迅速找到设备并使用。

第四节:改善AED推广与普及的方法为了改善AED在社区中的推广和普及状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公众宣传,提高AED设备的知名度。

社区可以通过宣传栏、社区广播等方式向居民宣传AED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方法。

其次,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公共场所配备AED设备,并加强设备的维护与更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近年急救知识普及现状【摘要】据了解,由于急救知识的普遍缺乏,我国民众在遇到灾害和突发事件时,往往自救和互救能力低下,这也造成了很多完全能够避免的人身伤亡。

针对这一情况,通过综合分析我国近年急救知识普及现状,发现其中的主要问题:公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认识不够,急救意识有待提高;缺乏完善的急救普及培训体系;培训内容及方式有待更新;培训结果不如人意。

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以提高公众的急救意识。

【关键词】公众;急救知识;普及【Abstract 】According to HT know, because of the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first aid, people in our country to meet a disasters and emergencies, often save his life and mutualaid disabilities, it also creates a lot of can completely avoid personal casualty. In view of this situation,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the country in recent first aid popularization, find the main problem: the public knowledge of first aid importance, not enough to improve emergency consciousness; The lack of perfect first aid training system; popularity Training content and means updating; Training results not satisfied. To solve the problem,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first aid.【Key words】Public; First aid; popularity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康意识明显提高。

各种急危重症、意外伤害时有发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 意外伤害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每年因意外伤害死亡的患者约70万人,是居民死亡原因的第4位或第5位,也是134岁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1]。

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情况对降低突发事件和灾难发生时的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近年来在急救知识普及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急救知识的普及使公众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现场自救和互救,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提高抢救成功率。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公民的急救水平甚至是衡量城市生活水准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标志[2]。

1 普及急救知识的意义大量医学统计调查发现,如果在心跳停止4 min内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为5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8 min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率下降为10%,如果在心跳停止后10 min才实施急救,抢救成功的可能性仅为1%。

因而“4 min”被称为救命的“黄金时间”。

急救强调的是速度,而通常情况下救护车接报到赶抵现场平均约需10min,这正是心搏骤停、人工复跳的“黄金时间”[3]。

但由于我国部分公众急救意识较差,对自已能否正确运用急救知识缺乏自信,害怕承担后果,缺乏救死扶伤的精神和责任感,急救意识的淡漠让很多生命贻误了宝贵的抢救时机[1]。

大多数人除了消极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而别无他法,而部分人不了解急救知识和技能,在意外事件中因为搬运不当等导致伤者“第二次伤害”。

所以急救知识的普及是很有必要的。

2 国外急救知识普及情况上个世纪50至60年代,西方国家首先建立了现代心肺复苏理论和技术体系; 1956年ZOLL应用电除颤成功抢救了一例心室颤动的患者, 1958年美国Peter Safar证实了口对口人工呼吸优于“压胸抬臂通气法”; 1960年Kou-venhoven发表了第一篇关于胸外按压的文章,被称为心肺复苏的里程碑。

口对口呼吸法,胸外心脏按压,配以体外电击除颤,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要素。

1961年Safar更进一步将CPR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高级生命支持( prolonged life support, PLS)[4]。

心肺复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急救技能中的核心内容,有研究证实,在普及CPR知识的欧美国家,每天有100多人幸免于死。

由第一目击者进行CPR的有效率为66·67%,而事故发生后由医生进行CPR的有效率仅为5·28%,充分证实了“现场第一目击者”及早施行有效CPR的重要性[3]。

急救培训在欧美、日韩等国家都得到了积极地推行。

2003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发生在院外的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 SCD)患者中, 95%来不及到医院救治而死在院外。

美国西雅图King县, 19972001年在医院外12 591例心跳骤停的急救中4 681人(37% )心脏骤停时无他人在现场,该类病人存活率为零,而其余有他人在场的患者经第一目击者行CPR抢救后送医院救治,大多数都复苏成功。

西雅图King县是美国SCD 预防的模板和示范社区。

其复苏成功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全社区的参与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对公众进行CPR知识普及教育培训;在公共场所配置非医务专业人员使用的自动体外除颤仪(AED)[4]。

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 医学急救知识通常被政府列入常规教学课程, 如美国已有5 000 万人接受过专门的心肺复苏初级救生培训 (CPR-BLS); 法国主张消防员能进行较CPR- BLS 更多的救护[5]。

在国外的调查中显示,学校除了将一般急救纳入教学之外,还已经拓展到心里急救,以应对突发事件及暴力因素[6]。

3我国急救知识普及情况及现存问题3.1我国急救的历史:中国的急救医学事业起步并不晚,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50年代中至70年代末。

本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参照前苏联急救站的体制,在一些大中城市建立专业急救机构--急救站,由医务人员担任现场急救。

急救站担负城市居民危重急症和意外事故的急救功能为社会所肯定,也为民众所需要,它成为中国人民卫生保健事业的一部分并做出了贡献。

1980年,国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的文件。

指出了急救医学工作对于国家建设和人民健康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其性质和任务;对建立健全急救站组织,从以院外抢救为主的急救站到医院建立急诊科等作了一系列的规定。

同时成立了中国急救医学研究会,加强了急救机构、急救医学工作者的联系和学术交流。

它有力地促进80年代改革开放形势下急救医学事业的发展,开创了我国急救医学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即第二阶段[7]。

后来我国多个城市相继建立了急救站,我国急救医学的学术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公众的普遍急救意识还不够强,而我们也因错过了最佳时间而丧失了一条又一条的生命。

3.2 我国急救的现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急救知识的培训工作。

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率,也是现代医疗健康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的重要标志。

2001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卫生部、民航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等15个部委办联合发文《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救护培训基地、扩大培训范围、提高普及率的目标;北京市政府也要求在2008年奥运会召开之前使北京市民接受急救培训的比例达到1/60,而参加奥运会的志愿者必须经过急救技能的培训[8]。

据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对“120”医疗急救电话的知晓率和急救一般知识的了解非常匮乏。

而对美国旧金山院前急救系统的调查发现,那里的急救知识十分普及,几乎每个人都知道患急病时应拨打“911”国内统一的呼叫号码[9]。

有学者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急救知识培训的认识不够,缺乏职业的急救教育部门和队伍,教师未受过系统的正规化的训练,教学方法、教材、训练器材不规范。

4问题与对策我国目前急救普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4.1公众对急救知识重要性认识不够,急救意识有待提高。

当面临突发事件时,大多数人都是旁观,而真正会实施现场急救的人极少。

为此,改善急救知识的宣传途径是很重要的,有学者支持要把急救知识融入学前教育,把急救知识列入义务教育,把急救知识纳入岗前培训来加大公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视程度[10]。

4.2缺乏完善的急救普及培训体系。

在国外和我国香港特区,急救知识普及工作都是由经过专业训练、并且持有教师资格的急救培训导师承担,这些导师必须随时了解国际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的最新标准和信息,经过一定时间必须接受有关部门的再培训、资质认证后再重新上岗。

而目前我国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缺乏固定的培训机构、统一的培训模式和完善的管理机制[1]。

为此政府建立专业的急救知识培训体系是势在必行的。

4.3培训内容及方式有待更新。

公众急救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心肺复苏和创伤的急救,较少涉及其它如中毒、中暑及常见急症发作时的家庭急救等方面知识,培训内容比较单一片面。

我认为,对在校学生的急救培训更有效果,因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未来的希望,学生掌握能力较强。

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医学急救知识通常被政府列入常规教学课程,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相关知识教育。

课堂教学的方式也最为有效,掌握的知识也更多[11]。

4.4培训结果不如人意,很多成员经培训后并不敢真正实施现场急救,而有些成员经培训后,虽然实施了抢救但知识掌握并不牢固。

据调查,急救培训中,二次培训效果明显优于一次培训者。

但在二次培训中仍有许多问题:如清除呼吸道异物,约有35. 94% (23/64)的受训者仍是先开放气道后清除异物; 判断意识是否存在,大声呼唤同时伴随拍打双肩用力过猛,有的用力摇晃患者,容易造成患者的二次损伤;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波动,约有29名受训者只触摸12 s后即判断心跳停止;评估复苏效果时,部分只做了4个循环(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算一个循环)或多做了12个循环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