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原理复习题-201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产物从外表面向气体主体扩散。
5. 表面质量作用定律
气固多相催化反应是在催化剂的表面进行的,所以反应速率与
反应物的表面浓度或覆盖度有关。表面质量作用定律认为发生在
理想吸附层中的表面基元反应,其速率与反应物在表面上的浓度
成正比,而表面浓度的幂是化学计量方程的计量系数。如
aA + bB + ••• → 产物
吸附等温式或称吸附平衡式,绘制的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 (1)Langmuir 等温方程
页脚
.
是一种理想的化学吸附模型。 其基本假设如下: (i) 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是单分子层的(即固体表面上每个吸附位只能吸附一个 分子,气体分子只有碰撞到固体的空白表面上才能被吸附); (ii) 固体表面是均匀的(即表面上所有部位的吸附能力相同); (iii) 被吸附的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即吸附或脱附的难易与邻近有无吸附分 子无关); (iV) 吸附平衡是动态平衡(即达吸附平衡时,吸附和脱附过程同时进行,不过速 率相同)。 bp
物理吸附与 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与 化学吸附
化学吸附
多层物理吸 附
4. 多相催化反应的步骤 (1) 反应物由气体主体向催化剂外表面扩散; (2) 反应物由外表面向催化剂内表面扩散; (3) 反应物吸附在表面上; (4) 反应物在表面上进行反应,生成产物;
页脚
.
(5) 产物从表面上解吸;
(6) 产物从内表面向外表面扩散;
A·S 与 B·S 表示吸附在活性中心上的 A、B 分子。
页脚
.
过程的总速率等于最慢的表面反应速率。按表面质量作用定律,表面单分子反应
的速率正比于反应物分子 A 对表面的复盖分数 A。
dpA dt
kS θA
在吸附平衡时,若产物吸附很弱,则可用朗缪尔方程:
θA
百度文库
bA pA 1 bA pA
代入上式可得:
吸附。q=q0-βθ
页脚
.
类型 III,微分吸附热随覆盖度增加呈对数下降。此类吸附称为费兰德利希 (Frundlich)吸附 q=q0-αlnθ 。后两类吸附热皆随覆盖皮变化,称为真实吸 附。
(3)吸附 活化能、 脱附活化能 随覆盖度的变化: 类型 I,活化能与覆盖度无关 类型 II Ea=Ea0+γθ;Ed=Ed0+ηθ 类型 III Ea=Ea0+μ lnθ ; Ed=Ed0-γ lnθ 尽管吸附热 、吸附活化能、脱附 活化能等都随着覆盖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在某 个固定的覆盖度时,三者要服从如下公式: Ed=Ea+q (4)产生真实吸附的原因:
R S R S (快)
(慢)
此机理称为朗缪尔-欣谢尔伍德(Langmuir-Hinshelwood)机理。
因为控制步骤为表面双分子反应,按表面质量作用定律,有:
dpA dt
kS θA θB
θA
1 bA
pA
bA pA bB pB
bC
pC
dpA
dt
kSθAθB
kSbAbB pA pB 1 bA pA bB pB bC pC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本质区别是它们的吸附力不同,物理吸附是范德华力; 化学吸附是化学键力。发生物理吸附时被吸附分子结构变化不大;发生化学吸附
页脚
.
时被吸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另外物理吸附是单层或多层吸附,吸附时无选择性, 热效应较小,吸附速率较快不受温度影响,不需活化能;而化学吸附是单层吸附, 吸附时有选择性,热效应较大小,吸附速率较慢,需活化能; 2. 吸附强弱的度量方法:
dpA kSbA pA dt (1 bA pA )
(11.15.2)
(2)有两种反应物的表面反应:
a. 若反应 A B R 的机理为朗缪尔-欣谢尔伍德(L-H)机理:(S 表示
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
1)吸附: 2)表面反应:
A
S
A
S
(快)
B S BS
(快)
AS BS kR S
3)解吸:
.
催化作用原理
第二章 催化作用的化学基础
1、催化剂的性能指标 活性: 衡量催化剂效能大小、表示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程度的一种度量。
选择性 工厂常用产率来表示催化剂的优劣:
催化剂的活性可用以下三种方法来表示: (1)反应速率
反应速率用来表示反应的快慢。当用反应速率比较催化剂的活性时,应保证 反应时的温度压力和原料的配比等均相同,此时反应速率越快表示催化剂的 活性越好。 (2)转化率 转化掉的反应物的量占反应物总量的百分数。是常用的比较催化剂活性的参 量。
P/P。作图
(3)常用的等温方程及适用范围
名称
基本假定 表达式
应用范围
langmuir Freundlich Temkin BET
q与θ无 关,理想吸 附
q随θ增加 呈对数下 降,
q随θ增加 线性下降
多层吸附
bp 1 bp
1
=kP n
= 1 ln bP
p 1 c 1 p V ( p0 P) cV m cV m p0
应为速控步骤。
例2 反应 A+B→C的机理如下:
1)吸附: A SAS
(快)
2)表面反应:A S B ks CS
(慢)
3)解吸: CS C S
(快)
因为控制步骤为表面双分子反应,按表面质量作用定律,
所以有:
dpA dt
kS A
pB
A
bA pA 1 bA pA bC
pC
dpA dt
kSA pB
A
dcA dt
kcAacBb
k
a b
AB
6.机理模型法建立速率方程
(1) 理想吸附模型的速率方程
a、表面反应为速率控制步骤
只有一种反应物:
A B 若反应
的机理为:
(S 表示催化剂表面活性中心)
1)吸附:
A
S
A
S
(快)
2)表面反应: A S kB S (慢)
3)解吸: B S B S (快)
页脚
.
在用转化率比较活性时,要求反应温度、压力、原料气浓度和停留时间都相 同。此时,转化率越高,催化剂的活性越大。 (3)活化能 一般说,一个反应在某催化剂上进行时活化能低,则表示该催化剂的活性高, 反之亦然。通常都是用总包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作比较 2.固体催化剂的组成
四部分:主催化剂,共催化剂,助催化剂(助剂),载体 A:主催化剂(主活性组分): 在催化剂中产生活性的组分。 B:共催化剂:即和主催化剂同时起作用的组分。 C:助催化剂:(助剂,促进剂)本身无活性或活性较小,加入少量后,可大大 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寿命、稳定性等性能的物质。它又可以区分为: (1)结构性助剂:改变活性组分的物理性能。 (2)调变性(电子性)助剂:改变活性组分的电子结构(化学性能)来提高活 性组分的活性和选择性等的物质。 K2O:使V2O5能级发生变化,改变了它的电子结构性能,提高了活性—调变性。 (3)晶格缺陷型助剂:使活性相原子排列无序化,从而使活性物质微晶间形成 更多的晶格缺陷,产生了新的活性中心,使活性提高的物质。 (4)扩散型助剂: 加入硝酸盐、碳酸盐或有机物,使之在焙烧时分解而在催化 剂中形成孔,提高体相内活性组分的利用率的物质。 (5)毒化型助剂:消除 D:载体:担载活性组分和助剂的物质。
2
θB
1
bA
pA
bB pB bB pB
bC
pC
页脚
.
若设 k kSbAbB 若 A、 B 和 C 吸附都很弱,或 pA 、pB 很小,则 A 和 B 都很小,1 +
bA A + bB B + bC C 1 ,则简化为:
dpA dt
k
pA pB
b. Rideal机理:该机理假设吸附的物种和气相分子间的反
页脚
.
• 其中 V 为吸附量,P 为吸附平衡时的压力,P。为吸附气体在给定温度下
的饱和蒸气压,Vm 为表面形成单分子层的饱和吸附量,C 为与吸附热有
关的常数。
• 此等温式被公认为测定固体表面积的标准方法。
• 求比表面的关键,是用实验测出不同相对压力 P/Po
下所对应的一组平衡吸附体积,然后将 P/V(P-Po)对
页脚
.
载体和助剂区别: 载体量大,活性作用缓和、不明显;助剂量少,活性作用明 显。 载体在催化剂中的作用: 1) 支撑作用:决定催化剂的基本物理结构和性能。如:孔结构,比表面,机械 强度等。 2)分散作用:提高活性组分利用率,减少活性组分的用量,降低成本。 3)助催化作用:a)提供附加活性中心,如双功能Pt/Al2O3;b)和活性组分相 互作用,形成具有催化性能的新表面物种。 4)稳定化作用:a)增加催化剂活性组分的抗毒性能,延长寿命;b)提高催化 剂的热稳定性, 如:Cu, Pd 200oC开始半溶,烧结失活, 载在Al2O3 或 SiO2 500oC下可长时间使用。
• 1、表面不均匀 – 表面各处的组成、结构和周围的环境不同,并存在棱、边、角及各 类缺陷等,引起各吸附中心的能量不同,对吸附分子的作用力不同。
• 2、吸附分子的相互作用 – 吸附在表面上的物种对未吸附分子有排斥作用。
3. 吸附等温线 对于给定的物系,在温度恒定和达到平衡的条件下,吸附质与压力的关系称为
3.催化作用的实现 A:改变反应历程,不参与最终产物 ; B: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认为可能发生的反应,对于热力学计算表明不可能发 生的反应,使用任何化学催化剂是徒劳的。 C: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向平衡,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位置。 D:催化剂对化学反应具有选择性。 4.催化剂的稳定性指的是哪几个方面? (1)化学稳定性:保持稳定的化学组成和化合状态。 (2)耐热稳定性:能在反应条件下不因受热而破坏其物理化学状态,能在一定 温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1 bp 解离吸附的 Langmuir 方程
混合吸附的 Langmuir 方程
(2)Brunaauer-Emmett-Teller 吸附等温式-BET 方程(四个假定) • BET 方程是建立在 Langmuir 吸附理论基础上的,但同时还认为: • 1、物理吸附为分子间力,被吸附的分子与气相分子之间仍有此种力,故 可发生多层吸附,多层吸附与气体的凝聚相似。 • 2、吸附达到平衡时,每个吸附层上的蒸发速度等于凝聚速度,故能对每 层写出相应的吸附平衡式,经过一定的数学运算得到 BET 方程。
页脚
.
(3)抗毒稳定性:催化剂对有害杂质毒化的抵抗能力,这种能力越强越好。 (4)机械稳定性:固体催化剂颗粒抵抗摩擦、冲击、重压、温度等引起的种种 应力的程度。 稳定性或寿命
第三章 吸附作用与多相催化 1.吸附作用几个关键概念: 现象:当气体与清洁的固体表面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气体的浓度高于气相.这 种现象称为吸附现象。 吸附质:被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 吸附剂:吸附气体的固体称为吸附剂。 吸附态:吸附质在固体表面上吸附后存在的状态称为吸附态。 吸附中心或吸附位:通常吸附是发生在固体表面的局部位置,这样的位置称为吸 附中心或吸附位。 表面吸附络合物:吸附中心与吸附态共同构成表面吸附络合物。 吸附过程:当固体表面上的气体浓度由于吸附而增加,称为吸附过程。 脱附过程:气体浓度在表面上减少的过程,则称为脱附过程。 吸附平衡:当吸附过程进行的速率与脱附过程进行的速率相等 时,表面上气体 的浓度维持不变,这样的状态称为吸附平衡。 2. 简述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
kSbA pA pB 1 bA pA bC pC
第四章 固体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1. 酸、碱催化的定义和性质
吸附物种与催化剂表面键合形成化学吸附键的强弱,由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性 质及吸附条件决定。其数值大小可由化学吸附热度量。吸附热越大,吸附键 愈强;反之,吸附热越小.吸附键越弱。因此,吸附热是选择催化剂时要考 虑的因素之一。 (1)积分吸附热:在一定温度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平均吸附 1mol 气体所 放出的热量称为积分吸附热 q 积,它反映了吸附过程中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 热量变化的平均结果,常用于区分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 (2)微分吸附热:催化剂表面吸附的气体从 n mol 增加到 (n+dn) mol 时,平 均吸附每摩尔气体所放出的热量-微分吸附热。 • 反映了吸附过程某一瞬间的热量变化。 • 微分吸附热是表面覆盖度 的函数 • 表面覆盖度-已被吸附分子覆盖的表面积占总表面积的分率。 • 用初始吸附热与催化活性相关联,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 微分吸附热是覆盖度 的函数,其变化关系比较复杂。有三种类型。 类型 I,吸附热与覆盖度无关,即吸附热为常数。这是理想的吸附情况,实际遇 到的较少。此类吸附称为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 类型 II,微分吸附热随覆盖度增加呈线性下降。此类吸附称为焦姆金(Temk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