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021年度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70题)
![2021年度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70题)](https://img.taocdn.com/s3/m/ead760356f1aff00bfd51eb6.png)
2021年度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70题)2021年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70题)1.国家对实行淘汰制度。
A、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B、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C、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设备和生产技术正确答案:B2.所谓“零碳城市”就是()等温室气体零排放的环保型城市,也可称为生态城市。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三氧化硫D、三氧化铝正确答案:B3.“绿色建筑”是指。
A、房屋立体绿化、保持湿度B、房屋外墙呈绿颜色C、高效利用资、最低限度影响环境、居住健康舒适安全正确答案:C4.国家环保总局的数据显示,中国国大城市空气污染中,约79%来自排放。
A、机动车尾气B、工业C、飞机尾气正确答案:A5.用能单位应当建立,对节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奖励。
A、节能目标责任制B、节能领导小组C、节能办公室正确答案:A6.当你突然发现自己家中有非常浓烈的煤气味,此时你应采取()。
A、迅速打开电灯,查找泄漏部位B、打开排气扇进行通风C、迅速用湿毛巾捂口,打开门窗,关闭总阀门,立即离开室内并报修D、自行修理正确答案:C7.当人贫血时,主要是指人体血液中的()含量降低。
A、血小板B、红细胞C、血红蛋白D、白细胞正确答案:C8.以下哪种家用化学品对环境的危害相对最小A、干洗剂B、摩丝C、蚊香D、消毒液正确答案:C9.低碳概念就是把二氧化碳排放降到等水平。
A、高B、中C、低D、平正确答案:C10.汽车排放后,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什么?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二氧化氮正确答案:A11.复印机在复印过程中会产生从而损害人体健康A、臭氧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正确答案:A12.下列哪种生活行为不利于环保?A、使用一次性餐具B、用布袋子购物C、用消毒筷子就餐正确答案:A13.在一个温度恒定的室内,赤脚站在瓷砖上觉得比站在棉花上冷,是因为()。
A、棉花温度较高B、瓷砖导热较快C、身体的错觉D、棉花的导热较快正确答案:B14.生芽较少的土豆,应彻底挖去芽及或芽眼,并将芽眼周围的皮削掉一部分,这种土豆不宜怎样食用?()A、炒丝或炒片吃B、红烧C、炖、煮正确答案:A15.生态经济就是一种尊重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
世界环境十大问题
![世界环境十大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83ddc4b4ad02de80d5d8407e.png)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1、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
由于人们燃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而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
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安康。
汽车限行,暂停生产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变暖和雾霾污染。
2、臭氧层破坏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
但是大多数人认,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用CFCs表示)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氯氟烃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1930年由美国的杜邦公司投入生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尤其是进入60年以后,开场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气溶胶、制冷剂、发泡剂、化工溶剂等。
另外,哈龙类物质(用于灭火器)、氮氧化物也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1)、废气破坏臭氧层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如N0和N02等),这些氮氧化物可以破坏掉大量的臭氧分子,从而造成臭氧层的破坏。
(2)、CFCs和哈龙对臭氧层的破坏美国科学家莫里纳(Molina)和罗兰德(Rowland)提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是造成臭氧层被破坏的元凶,最典型的是氯氟烃类化合物(CFCs)和含溴化合物哈龙(Halons)。
3、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开展的根底。
我们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1影响因子 -回复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1影响因子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0ac0f688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5.p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1影响因子-回复环境污染,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人类和地球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深入探讨环境污染2021年的影响因子,并逐步解答与此相关的问题。
第一步:介绍环境污染的定义和背景(200-300字)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引起的自然环境中存在有害物质或能量的增加,超出了环境容量所能承受的范围,对生态系统和人类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大规模农业的发展,环境污染逐渐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有超过800万人因环境污染导致的疾病和早逝。
第二步:列举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300-500字)环境污染涵盖了多个方面,以下是主要的形式: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空气污染主要来自于工厂排放的废气、车辆尾气和燃煤发电厂的烟气。
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有机污染物的流入。
土壤污染主要由于化学品、重金属和有毒废物的倾倒等。
噪音污染主要产生于工厂、道路和机械设备产生的噪音。
光污染指的是大量白色光源在夜间照明,影响动物夜间生态等。
放射性污染指的是核事故和核废物的排放,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长期辐射危害。
第三步:探讨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300-500字)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空气污染导致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增加,如哮喘、支气管炎和肺癌。
其次,水体污染威胁到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引发胃肠疾病和中毒。
土壤污染使得农作物和畜禽养殖受到威胁,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噪音污染造成人们的睡眠质量下降,引发心理问题和听力损失。
光污染干扰了动植物的生物节律,破坏了生态平衡。
放射性污染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癌症、遗传突变和生殖障碍。
第四步:分析环境污染对地球的影响(300-500字)环境污染不仅对人类有害,也对地球整体产生了危害。
空气污染导致大气层中臭氧层的破坏,进而引发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
2021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2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课件人教版必修3
![2021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2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课件人教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aadea29f7375a417876f8f9f.png)
4.有关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许多野生的植物是重要的药物来源 B.生物多样性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C.要重点保护有使用价值的野生生物,目前尚不清楚价值 的野生生物可以放在第二位 D.野生生物的减少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野生生物目前尚不清楚的价值属于潜在价值,虽然目 前不清楚其价值,但随着发展,其价值会逐步显现出来,也要重 视对其保护。
发利用的经济模式,是人的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选项中沙 尘暴频发、湿地内物种减少、温室效应加剧是“牧童经济”模
式的结果。火山爆发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2.近年来,巢湖在每年的梅雨季节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水 华(蓝藻爆发)现象,下面是发生水华现象时,巢湖生态系统中一 些成分的关系图。请回答:
(1)水华现象发生的环境因素主要有 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光照较强 ;水华现象发生后,一般
解析:(1)引发水华的原因主要是水体富营养化、温度较高、 光照较强等,这些因素也易导致水生植物繁殖过快,消耗水体中 的大量氧气,同时一些水体微生物产生有毒物质,这些都会使鱼 类等水生生物死亡,致使水体变臭。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 我调节能力,水华发生之后,一般不会导致巢湖生态系统的崩溃, 而会在一定时间内恢复正常。(2)水中的 N、P 等矿质元素是植物 需要的营养物质,其含量发生变化时,会影响微囊藻的环境容纳 量。(3)一种因素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因素的变化为正反馈。 水华现象发生后,会导致水体污染加重,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2)与传统养殖池塘相比,该养殖系统增加的生态工程设施 有 生态塘和潜流湿地 。可以通过在这些设施内栽植水生植物、 放养滤食动物等措施,起到对水体的 净化作用 ,有效减少水 体中的 N、P 等含量。
(3)该养殖系统设计为前一池塘上层水流入后一池塘底部, 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 增加水中的溶氧量 、
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其缓解措施
![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其缓解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1c7bef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3d.png)
全球变暖的影响及其缓解措施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它不仅对人类的健康、农业、水源和食品生产等方面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还威胁到全球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全球变暖的影响以及缓解措施。
一、全球变暖的影响1.气候变化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引发各种极端天气现象,如暴雨、洪水、干旱、飓风等,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例如,2019年的澳大利亚林火、2020年的美国山火以及2021年的暴雨洪水都是全球变暖引起的极端天气现象。
这些现象不仅给人们的生存造成了威胁,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2.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消融和海水温度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如果继续保持这种趋势,将导致沿海城市和岛屿的淹没、海岸侵蚀、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加剧气候变化等问题。
据科学家的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上升可能会超过1米,将会给所有沿海城市和国家带来严重的影响。
3.生物多样性下降全球变暖导致极端天气现象、自然灾害、环境变化等,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得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状况变得危险。
特别是热带雨林等生态环境,已经面临着空气和土壤污染、森林采伐等问题。
随着温度升高,生态环境将面临更大的威胁,这将加速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4.人类健康受威胁全球变暖导致气温持续升高,使得热浪、干旱和地面臭氧等现象变得更加频繁和严重。
这些现象不仅会导致人们的身体不适,还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中风等健康问题。
另外,变化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生物环境也会导致疾病的传播。
二、缓解全球变暖的措施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缓解全球变暖的关键措施。
国际社会每年都在举行全球气候变化谈判,旨在通过制订国际协议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各国家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减排计划,从能源、交通运输等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 推广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减轻全球变暖的一种积极措施,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二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业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二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faa14fd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6.png)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业[单项选择题]知识点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1.下列不属于人类生态足迹范畴的是()A.构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等人类基础设施占用的土地面积B.吸收冬天取暖所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C.生产课本所需的林地面积D.火山喷发毁坏的森林、土地面积答案 D解析生态足迹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火山喷发造成的森林、土地毁坏不属于此范畴。
2.下列有关生态足迹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B.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C.量化分析生态足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D.生态足迹的大小只取决于人口规模答案 D解析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大,A正确;生活方式不同,消耗的资源状况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B正确;通过生态足迹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亦称生态足迹供给)进行比较,可以定量判断某一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以便对未来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和建议,C正确;生态足迹的大小取决于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平、技术条件和生态生产力,D错误。
3.生态足迹可以被形象地理解为“一只负载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耕地、铁路等的巨‘足’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足印”。
下列对生态足迹的理解错误的是()A.生态足迹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需求的一种衡量指标B.喝的奶可以转化为生产这些奶所需的草地面积C.生态足迹只能应用于一个人D.每个人、每座城市、每个国家的生态足迹大小不尽相同答案 C解析由生态足迹的概念可以看出,生态足迹是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需求的一种衡量指标,A正确;生态足迹的衡量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C错误;每个人、每座城市、每个国家因生活方式不同导致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D正确。
4.关于人口过快增长对全球环境影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造成生态足迹加大B.导致环境污染加剧C.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D.导致环境容纳量增大答案 D解析人口过快增长会造成生态足迹加大、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进而导致环境容纳量降低。
三年高考(2021-2021)生物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原卷版)
![三年高考(2021-2021)生物真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b4469addcc17552706220894.png)
专题13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2019全国卷II·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2.(2019北京卷·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
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3.(2019天津卷·5)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
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
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B.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C.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D.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4.(2019江苏卷·15)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锁阳因长期干早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5.(2019江苏卷·24)下图为一富营养化河流生态修复工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曝气可增加厌氧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B.吸附基质增加了微生物附着的表面积,提高了净化效果C.植物浮床有吸收水体氮、磷的能力,可减少富营养化D.增加水体透明度,恢复水草生长是该修复工程的目标之一6.(2019浙江4月选考·1)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A.臭氧层能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B.人类活动对大量野生生物的灭绝没有影响C.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7.(2019浙江4月选考·3)细胞学说认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所有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所有的细胞必定是由已存在的细胞产生的。
2023年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2023年全球十大环境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80f89c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b.png)
2023年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气候变化:地球变热了,导致天气变得古怪,像是更多的洪水、干旱和热浪,这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丧失:我们周围的动植物种类正在急速减少,有些物种甚至快要消失了,这是因为它们的家园被破坏了,也受到气候变化和过度捕捞的影响。
空气污染:我们呼吸的空气变得越来越脏,因为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和人们生活中的废气都在污染空气,这对我们的健康不利。
水资源危机:我们的水资源越来越少,而且水质也在受到污染,这可能会导致我们缺水和饮水不安全。
塑料污染:海洋中到处都是塑料垃圾,这会对海洋生物造成伤害,也可能影响我们的食物链和健康。
土地退化:我们的土地正在变得贫瘠,因为过度开垦、污染和过度使用化肥等原因,这对农业和生态系统都是一个大问题。
化学品污染:我们周围的环境和我们自己的身体都受到化学品污染的威胁,这些化学品来自于农业、工业和日常用品。
能源危机:我们对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依赖过度,这导致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加剧了气候变化的
问题。
城市化问题:城市化进程让城市变得更大、更拥挤,这导致了资源消耗增加、环境恶化和交通问题,我们需要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城市发展。
海洋污染:海洋中充满了油污染、废弃物和化学品污染,这对海洋生物和我们自己都是一个大问题,也可能影响我们的食物和生活。
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https://img.taocdn.com/s3/m/9bafc31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5.png)
2021/12/24
2、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有效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发展科学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3)实行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社会全面发展 (4)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2021/12/24
和广泛的公众参与性:
新的全球伙伴关系:不同国家、地区的不同民族和人 们的相互之间的关系。
2021/12/24
三、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
1、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1)建立绿色GDP 传统GDP,①从社会角度看:质量好坏都算入;②从经济
角度看:只记录看得见的;③环境角度看:不考虑资源的 稀缺性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建立稳态经济 ,追求经济发展 经济系统作为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将停止增长,此时的经济 发展通过人口控制,财富和收入的再分配,资源生产率的 技术改进而实现。进而使得物质生产得以在生态系统再生 与可吸收的容量范围内。 (3)从物质经济走向非物质经济
社会发展转型的必然性思考:
2021/12/24
2、传统发展观的误区及其引发的危机
(1)忽视环境、资源、生态等自然系统方面的承载力。
(2)没有考虑自然的成本。“资源无价,环境无限,消费无 虑”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3)缺乏整体协调观念。
引发一系列危机:
(1)人口压力
(2)空气污染
(3)水源污染和短缺
2021/12/24
3、发展科技解决环境问题 (1)本体论上: (2)认识论上: (3)方法论上: 4、提倡生态化技术的必要性:
2021/12/24
四、中国资源、环境的严重挑战
1、中国资源和环境面临严重挑战: (1)中国的自然资源状况有明显弱点 人均资源少: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空气标准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空气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4a4d0c0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b.png)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空气标准一、介绍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新的空气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
新的标准不仅更加严格,而且还对现有标准进行了修订和更新。
空气污染一直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针对空气质量的标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探讨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空气标准,从深度和广度上进行全面评估,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二、深度评估1. 标准内容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空气标准囊括了重要的空气污染指标,如PM2.5、PM10、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
与之前的标准相比,对一些有潜在健康影响的污染物的标准进行了加强,如PM2.5的年均浓度限值从10μg/m³降低到5μg/m³。
这意味着更加严格的标准将对空气质量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2. 实施意义新的空气标准的发布将促进各国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改善本国的空气质量。
也能够提醒人们重视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进一步推动大众参与环保行动,共同改善环境质量。
3. 报告数据与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全球空气质量状况呈现出不容乐观的趋势。
据统计,全球有92%的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不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地区。
这一数据趋势令人担忧,也说明了新标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 影响与挑战新的空气标准将对全球范围内的各行业、政府和个人都带来影响和挑战。
各行业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推动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另政府需要加大监管力度,确保标准的实施;个人也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行动。
三、广度评估1. 国际影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空气标准是全球性的环境标准,对各个国家的环境保护和健康都具有重要影响。
各国应该积极参与新标准的贯彻执行,共同保护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
2. 行业应对化工、石化、钢铁等高污染行业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需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控制排放,推动绿色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以满足新的标准要求。
2021年全球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及碳交易市场现状分析
![2021年全球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及碳交易市场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170d4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0b.png)
2021年全球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及碳交易市场现状分析一、全球碳排放现状科技工业不断地发展,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在逐渐地增加,随着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不断增长,全球变暖而导致了海洋气候变化无常,从而导致许多自然性灾难地发生,全球各国越来越重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自2019年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开始减少。
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发布《全球能源回顾: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能源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63亿吨,同比上涨6%,超过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的水平,创下历史最高纪录,2021年飙涨的天然气价让燃煤发电强势复苏,成为能源领域碳排放量“强劲反弹”的主要原因。
从碳排放地区及国家分布来看,2020年亚太地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占比52.38%,其次为北美地区和欧洲地区,分别为16.59%、11.23%。
从国家分布情况来看,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98.94亿吨,全球排名第一;美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为44.32亿吨,全球排名第二;印度二氧化碳排放量为22.98亿吨,全球排名第三。
从国内二氧化碳排放行业分布情况来看,2021年前三季度电力行业共排放二氧化碳37.56亿吨,工业排放33.31亿吨,地面交通排放6.31亿吨,居民消费排放5.52亿吨,国内航空排放0.48亿吨,国际航空排放0.1亿吨;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5%,40%,7%,7%和1%。
二、碳交易行业发展历程从全球视角来看,碳排放权交易最早出现于1997年在日本京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中,提出二氧化碳的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基于部分国家或企业排放量低于控排目标,而另外一些国家或企业排放量高于控排目标,当交易成本低于减排成本时,实施碳交易可以让排放量高于控排要求的国家或企业和排放量未达到控排目标的国家或企业同时获利。
我国参与碳排放交易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2年至2012年,主要参与国际CDM项目;第二阶段:从2013年至2020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福建八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第三阶段:从2021年开始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首先纳入电力行业(碳排放数据相对完善)。
环境恶化(2021整理)
![环境恶化(2021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2459fedb7360b4c2f3f64a7.png)
环境恶化百科名片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来自全球生态面临越来越多... 一般说来,开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恶化有甚于兴旺国家。
目录特征与表现1.资源破坏2.生态破坏3.土地沙化4.物种减少5.人类生活环境恶化6.沙尘暴7.水土流失国际实例1.也门概况2.政府承诺危害1.生存环境恶化2.大气污染3.水污染4.土地污染5.固体污染物形成原因1.人口压力2.片面开展开展沿革1.1972年2.1987年3.1992年4.1996年5.1997年6.2002年特征与表现资源破坏一是资源破坏。
人类过渡消耗各种矿产资源。
按照传统的消耗量计算,世界石油仅够维持50年,煤、天然气仅够开采200-300年。
生态破坏上世纪50年以来,全球森林资源已失去了一半。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地球上每分钟有2000平方米森林被毁掉。
土地沙化世界沙漠化土地已经达3600万平方公里,几乎是中国、美国和俄罗斯国土的总和。
物种减少地球上平均每天就有一个物种消灭,预计在未来的30-40年中,将有6000种植物在地球上消灭人类生活环境恶化环境恶化是工业文明造成给人类造成不可持续开展的突出问题。
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5天内有4000人死亡。
其它如水体污染、酸雨、光化学污染等都是破坏自然的表现沙尘暴经统计,上世纪60年代特大沙尘暴在我国发生过8次,70年代发生过13次,80年代发生过14次,而90年代发生过20屡次,到了21世纪其涉及的范围愈来愈广,造成的损失愈来愈重,尤其是今年,到4月23日,北京已经是11次了!其持续之久、范围之广、危害之大是“历史之最〞。
“沙尘暴〞这个几年前还是新闻的字眼,现在已经是恐惧;松花江事件后平均2天一次污染事件;环保大会在漫天黄沙中召开;温总理“我们再也不能闭门开会〞的疾呼;连续25年环保主要指标未达标的现状……我们的环境到底怎么了?问题出在哪里?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该怎么办?在仅仅离我们300公里的地方,被严重沙化了的假设尔盖草原,随时会“洗礼〞我们的今天,我们又编发了这组时评作者的稿件,期望引起读者和决策者的关注和思考。
全球范围人与动物冲突课题
![全球范围人与动物冲突课题](https://img.taocdn.com/s3/m/dddadb2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1.png)
全球范围人与动物冲突课题人兽冲突是野生动物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该如何破解?2021年已经结束,但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尤其是野生动物保护者来说,是最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老虎进村”、“人猪大战”、“一路向北云南流浪野象“、“豹子去哪了”、“野生动物逛大街”、“秦岭羚牛进屋袭人”、“美国爱达荷州狼满为患”等一些列与野生动物相关的事件频频登上热搜,热搜的背后反应了当前“人兽冲突”事件不断升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携手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近日发布最新报告称:人兽冲突已经成为威胁世界上一些最具代表性的物种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破解这一难题已迫在眉睫。
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一全新的课题?什么是人兽冲突?人类和野生生物的互动有着数不清楚的方式,千年以来最直接被认识到的方式是给我们(人类)提供食物和皮毛取暖;随着人类改良自身栖息地的能力发展起来(比如,农业和工业的兴起),对于野生生物们产生了深远地的“影响”。
人兽冲突(Human-wildlife conflict)随机产生,这是人或野生动物因竞争空间或自然资源对另一方造成不利影响或危害而引发的冲突。
最常见的有野生动物偷食破坏农民的庄稼,掠食牧民的牲畜、破坏房屋和基础设施、甚至攻击人造成人身伤害或死亡,继而人们向野生动物报复,恐吓、杀害甚至希望消灭某一个体或物种。
人兽冲突是许多濒危物种种群数量下降的重要的原因,甚至报复性的杀戮可能导致某物种濒危。
人们由于经常面临野生动物带来的经济损失甚至人身伤害,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敌视野生动物,抵制保护政策,进而影响自然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人兽冲突问题是生物保护学家面临的最普遍和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人兽冲突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保护生物学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哪些动物容易与人冲突?人兽冲突通常涉及猫科、犬科、熊科和鬣狗科动物。
小型食肉动物物种,如浣熊科、鼬科、臭鼬科、灵猫科或獴科,与人的冲突并不显著。
不过,北欧的狼獾是个例外,它捕食绵羊和半驯化的驯鹿。
2021年中国环境现状的资料
![2021年中国环境现状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3b09f52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b.png)
2021年中国环境现状的资料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2021年,中国环境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变化。
本文将从大气污染、水资源、土壤污染和生态保护四个方面,分析2021年中国环境的现状和问题。
一、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一直是中国环境问题的重要方面。
2021年,尽管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工业排放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地区的空气质量仍然不达标。
其次,交通尾气排放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尤其是电动车的普及,交通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
此外,天气条件也会对大气污染产生影响,例如雾霾天气的频发,使得大气质量进一步恶化。
二、水资源水资源是中国环境问题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2021年,中国的水资源状况仍然严峻。
首先,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南方地区水资源相对较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缺水。
其次,水污染问题仍然严重。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等因素导致许多河流和湖泊受到严重污染,水质下降。
此外,冰川融化和气候变化也对中国的水资源产生了影响,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三、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2021年中国环境的一大挑战。
工业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城市垃圾处理等因素导致了土壤污染的加剧。
土壤污染不仅对农业生产造成了威胁,还对人类健康产生了影响。
尽管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土壤污染问题,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治理。
四、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中国环境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2021年,中国继续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
首先,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是一个重要举措。
中国政府将一些重要的生态区域划定为自然保护区,以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
其次,推动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工程也是重要任务。
通过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此外,加强环境监测和公众参与,也是推动生态保护的重要手段。
最新2021年环境污染调查报告
![最新2021年环境污染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793248c77232f60dccca1dd.png)
第一、空气污染我国城市的空气污染仍为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
第二、水域污染造成水体污染的物质种类有:有机有毒物质;无机有毒物质;耗氧污染物;植物营养污染物;病源微生物;放射性污染物等。
我国城市及其附近河流仍以有机污染为主,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第三、固体废物污染包括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
第四、噪声污染我国多数城市的噪声处于中等污染程度。
第五、土壤污染土壤的污染源包括烂施化肥农药,工业废水和废渣以及生活污水和垃圾等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地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质或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
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污染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致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现象。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者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者射线。
例如,超过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排放污染物的标准,超种类、超量、超浓度排放污染物;未采取防止溢流和渗漏措施而装载运输油类或者有毒货物致使货物落水造成水污染;非法向大气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等等。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 :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
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1影响因子 -回复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1影响因子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608bbc6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7.p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21影响因子-回复题目:2021年环境污染影响因子及其影响分析引言: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深远影响。
进入2021年,环境污染依然是一个热门话题,本文将探讨2021年环境污染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分析。
一、大气污染1. 2021年大气污染的主要排放源大气污染主要排放源包括工业、交通、能源消耗和建筑等领域。
2021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这些领域的发展与扩张导致了更多的排放,特别是一些快速发展的国家。
同时,林火、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也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2. 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气象条件是影响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1年,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象条件的不稳定性增加,如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暴雨、干旱、高温等),这些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大气污染问题。
3. 大气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会导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升高,影响空气质量,同时也会对植被、水域和土壤等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对人类健康影响最大的是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大气污染每年导致数百万人的早逝。
二、水体污染1. 2021年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水体污染的主要源自于工业废水、农业污染、城市污水和河流污染等。
2021年,由于一些地区的制度和监管的不健全,水体污染问题依然突出。
2. 影响水体污染的因素气候变化和水循环是水体污染的两个重要因素。
2021年,全球降水模式的变化导致了水体污染的不稳定性增加,如严重的洪水和干旱,这对水资源和水体质量造成了挑战。
3. 水体污染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水体污染不仅会导致水源减少和污染水源,而且会对水中生物多样性造成破坏,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时,污染的水源也会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引发各种水源传播的疾病。
三、土壤污染1. 2021年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土壤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弃物、农药使用、农田和矿区的废弃物、生活垃圾堆积等。
2021年(例文)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2篇
![2021年(例文)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2篇](https://img.taocdn.com/s3/m/c7796683caaedd3382c4d3e4.png)
(例文)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2篇( ( 范文)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2 2 篇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引言所谓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
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
人为污染源则又可按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污染源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区域性污染源;按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可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等;按污染源存在的形式可分为固定污染源和 ___污染源。
关于大气污染和保护一、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人类需要呼吸新鲜空气来维持生命,每天空气都会成千上万次地有规则地通过我们的鼻腔进出我们的肺。
而洁净的空气对于生命来说比任何物质都重要,人在 5 周内不吃饭,5 天内不饮水尚能生存,而空气仅断绝 5 分钟就会死亡。
可见空气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命有机体一刻也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
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对空气多了一份恐惧,那污染严重的“毒气”时不时的让我们担忧:是否会有可怕的化学物质通过呼吸进入我们的体内,日积月累,给我们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也许你会说这是杞人忧天,但数据明确地向我们指明了现实。
《2000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中国城市空气状况与前几年相比有所好转,但整体的污染水平仍较严重。
在受到监测的 338 个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不到 3%,空气污染指数高于三级的城市占到了 63.5%,其中有 112 个城市的平均污染指数达到了四级,属重度污染。
目前严重 ___城市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为悬浮颗粒物(TSP)或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即直径在 10 微米以内的悬浮颗粒物)。
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学生版
![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90590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e6.png)
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到。
在命题形式方面,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非选择题的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3.2021年备考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考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四种成分关系图的判断技巧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1)分析图示需注意:①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②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不同: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即(某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100%,而不是相邻营养级中个体间的传递效率,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只获得了“10%~20%”的能量,“所有狼”捕获“所有狐”时,获得的能量才是10%~20%。
考点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1.构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调节图解2.分析下列实例,确定反馈调节类型实例1如图所示的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2021年中国环境现状的资料
![2021年中国环境现状的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cae81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a9.png)
2021年中国环境现状的资料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环境现状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包括加大环境保护投入、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治理污染以及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
下面将就2021年中国环境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大气环境1.空气质量改善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大气污染治理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限制燃煤、治理重污染企业、推动清洁能源等举措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
2021年,一些城市的PM2.5浓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2.新能源发展中国积极推动新能源车发展,加快了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和普及。
同时,国家鼓励市民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推动新能源车的销量持续增长。
3.治理重污染天气针对雾霾等重污染天气,中国政府加大了治理力度,采取了多项措施,包括限制污染物排放、减少工业生产、停工限产等措施,有效减少了重污染天气的频次。
二、水环境1.水质改善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水环境的治理力度,加快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对污染水体进行修复。
2021年,国家监测数据显示,一些湖泊和河流的水质有所改善。
2.水资源管理中国政府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加大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提倡绿色节水理念,鼓励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有效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3.水生态保护为了保护水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多次启动了一些大型水生态修复工程,修复了一些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了湿地生物多样性。
三、土壤环境1.土壤污染治理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土壤污染治理的力度,推动了土壤环境监测网建设,加大了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的排查和治理力度,有效减少了土壤的污染程度。
2.农田生态保护为了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有机农业、绿色种植等健康农业模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
3.土地资源管理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管控,推动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欧阳光明(2021.03.07)1、全球变暧与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将出现更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可能增加。
2、土壤过分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80-2000年之间,人均土地总量减少38%。
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世界森林每年几乎减少1%。
4、淡水供给不足将构成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
5、臭氧层的损耗将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
7、人口迅速增长,形成与日俱增的压力,预计2025年将突破80亿。
☆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一)滥采滥用自然资源。
包括:①滥伐森林,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环境;②滥垦草原,造成土地沙漠化;③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并引起地面下沉;④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对有害人体的汞、铅、镉、砷等元素,以及放射性元素,从地层深处采掘出来以后,不加妥善处理,任其散落到地表各地,污染环境,等等。
(二)任意排放有害物质。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不加处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到大气、江河湖海和土壤中,污染和毒化环境;有的为农作物或鱼类吸收并富集,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三)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产生垃圾、污水、噪声、汽车废气、交通拥塞等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
(四)某些大型工程建设不当。
例如修建水库大坝未注意生态问题,诱发地震,引起土壤盐碱化,造成某些鱼类绝迹,等等。
由于人类利用自然的不合理,人为原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日趋严重。
因此,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人为原因破坏生态环境的后果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700万公顷森林因乱砍滥伐而消失; 600万公顷土地因沙漠化和水土流失而失去生产能力;每天有100多种,全年有5万种物种灭绝;全世界1/15的人口生活在水荒中, 13亿人口几乎与洁净的饮用水无缘;每年有50多亿吨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氯氟烃等物质被排放到大气中,出现酸雨、大气增温、保护地球生物不受过量紫外线辐射的臭氧层遭到破坏等环境问题。
每年有650多万吨垃圾被倾倒进海洋,使得许多渔场逐渐消失,全球渔业资源面临枯竭。
遗憾的是,人们并没有引起警觉,并未认识到这是环境的报复。
当时,人类生产力尚不发达,对环境的破坏尚不明显,环境问题尚未达到危及人类生存的地步,故人类仍是我行我素。
到了现代工业时代,情况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人类社会的生产力、人类的数量、生活范围和规模等已是今非昔比,“人定胜天”的思想占据了人们的头脑,人类在对环境进行改造的同时,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加剧。
现代工业使大量埋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被开采出来,投入环境之中,并随着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又把废气、废水、废渣排放出来,其中许多废弃物难以处理、同化,使之对人体及生物造成难以忍受的危害。
随着这些有害废弃物的不断累加,造成了环境质量的逐步恶化,使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现代工业还带来了人口问题、城市化问题,农业现代化也派生出来许多方面的环境问题。
可见,人类在发挥其积极作用,创造高度物质文明之时,也同样给环境带来消极的副作用,从1934年美国的“黑风暴”到我国大跃进年代内蒙古的“人造荒漠”;从60年代的伦敦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事件、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以至当今世界性的人口的剧增、森林锐减、臭氧层出现空洞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无一不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这些都是人类与环境对立关系的具体体现。
种种迹象表明,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程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如果我们还没有一种危机感,还不立即着手行动,保护环境,善待地球,那么人类将失去自己唯一的家园。
☆人类的反省:持续的干旱或暴雨,频频光顾的沙尘暴,污染的空气和海洋,不再蔚蓝的天空……禽流感、SARS等病毒肆虐。
人与自然的搏击,人类的贪婪、狂妄和短视注定了人类将输得更惨。
在痛定思痛中人开始学会善待和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睦相处。
随着危及人类生存的现代环境问题的出现,人类开始反省自己,并作出了一系列的反应,诸如封山、造林、种草、建立自然保护区、重视对资源的控制开发和对环境的治理等等,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更能适应环境的发展规律。
特别是人类依靠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不断地改造着环境,创造出更能适应人类生存发展、又与环境协调的空间,以达到统一关系的最高境界,例如:英国的“雾都改观”、美国的“死河复活”、日本的“花园工厂”、中国的“三北”防护林带和700多处自然保护区等等,都说明了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统一和改善。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重要文件,并开放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充分体现了当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反映了关于环境发展领域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
为此,我国政府也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该议程文本是与联合国《21世纪议程》相呼应,根据中国国情编制而成的。
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
这个议程既充分体现了中国对承担国际社会应尽的义务和为人类社会共同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的决心,也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创造一个更安全、更繁荣、更美好的社会主义祖国指出具体奋斗目标。
值得庆幸的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平衡已成为当今世界人类的共识。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与环境”会议,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同年确定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1976年以来,针对大气臭氧层空洞问题,曾多次召开国际会议探讨解决的办法,联合国也通过了2000年前停止使用“氯氟烃”的决议;1992年联合国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有各国首脑参加的“环境与发展”会议。
这些对策,可以说是促进人类社会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对立走向统一的新举措。
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需要很好解决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大气、海洋、生物圈是全人类共同赖以生存的环境。
大气、海洋、生物圈遭到污染,自然界物质和能量交换发生变化,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就要恶化。
要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往往不是一个国家的能力所及,需要国际间的协作。
因此,我们在治理和保护我国环境的同时,还要积极参加国际间有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研究和协作,为治理和保护世界环境、造福全人类,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在21世纪,世界上国力的较量将以环境质量和资源储量为基础,而这个基础要靠国民强烈的环保意识来保障。
到了新世纪,越来越多关心国家命运的人会把环保视为重要的事,在言谈举止有对环境问题的关心,对个人行为的小心,对其他生命的善心,和对未来的责任心。
这就是最实际的环保意识。
我们都是这片土地的子孙。
我们都该为爱她、打扮她、珍惜她、保护她而尽一分自己的小心和责任。
必须看到,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始终贯穿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之中,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对环境资源需求的增长,这个关系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着,要解决人类同环境对立的矛盾,一方面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实现人与环境的高度的协调。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经济建设中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类的持续发展与环境的高度统一。
否则,那些只考虑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不考虑环境的质量,甚至只考虑眼前,不考虑长远的作法,结果只能是破坏了统一,强化了对立,人类发展的需求既不能满足,两者的关系也不能得到改善,而且,环境破坏后的遗患,还会殃及子孙后代。
☆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地球,虽然环境资源很丰富,环境容量也很巨大,但毕竟总是有限的。
如果盲目地增加人口,盲目地发展生产和消费,必将导致资源的短缺和枯竭,环境的污染和退化,削弱人类未来生存条件的基础,损害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必须把人口、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统一起来考虑,把对提高生产和消费的要求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协调起来进行规划,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使经济发展既能满足人类当前的需要,又对子孙后代的生活环境不构成危害。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类发展过程中,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大自然的索取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人类对大自然进行了几十年的涸泽而渔式的掠夺后,还未来得及体会万物之灵长的胜利,就匆匆迎来了大自然的疯狂报复还击:工业的发展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正确处理与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们可以享受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便利;不顾自然规律,掠夺式开采,人类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这早已被无数不争的事实所证实。
现实也无时不刻地向人们敲响了警钟: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牺牲物种锐减、许多物种在很短的时间内灭绝…… 当我们审视工业文明,近代以来工业革命本身并没有过错。
人类的生产力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
我国环境问题相当严重,人民群众对当前的环境状况还不够满意,国家“十五”发展蓝图对环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部大开发、加入WTO、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等更对环保工作者提出新的挑战。
在新的世纪里,我们只有一如既往地坚持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己任,不断开拓进取,才能不负人民的期望,时代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