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制药非临床安全性再评价

合集下载

仿制药非临床安全性再评价

仿制药非临床安全性再评价
I期 II期 III期
投放市场 Ⅳ期
CS
FHD
PD Submission
从药物发现到投放市场,都要对药物进行毒理研究
6-15 年
LO= 先导化合物优化 CE=候选药物评价
CS=候选药物选择
FHD=首次用于人
PD=产品决策
Submission=申报
医学课件ppt
4
新药研发中的毒性发现
临床前阶段: 毒性问题是新药开发失败的主要原因, 约占全部开发失败的40%;
只,无动物死亡记录,评价无过敏反应。
医学课件ppt
11
实例
某单位仿制一个细胞毒抗癌药物(注射剂)
安全评价结果: 单位的结果: 1、刺激性试验:
GLP资质单位的结果:低剂量相当于人临床等效剂量。 高剂量高于临床5倍,每组8只兔子,设恢复期,观察可逆 性。评价:有刺激性反应,恢复期后恢复。
某单位(非GLP资质)的结果:高于临床剂量6倍。每组 3只,评价:无刺激反应。
临床阶段: 临床药效则成为开发失败的重要原因, 约占Ⅲ期临床试验失败的75%;
医学课件ppt
5
20世纪10大药害事件
甘 汞: 汞中毒,
死亡585人
醋 酸 铊: 铊中毒,
死亡1万人
氨基比林: 粒细胞缺乏症,
死亡2082人
磺 胺 酏: 肝肾损害,
死亡107人
非那西丁: 肾损害、溶血,
死亡500人
头孢曲松钠的安全使用问题(与钙使用,婴儿死亡)
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引起丙肝抗体阳性率增加
甲磺酸培高利特撤市(心脏瓣膜病)
马来酸替加色罗撤市(心肌梗死、脑卒中)
含钆造影剂的安全问题(肾源性纤维化病)
罗格列酮的安全性受质疑(心梗和心源性死亡)

中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法规和指导原则的发展

中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法规和指导原则的发展

发布日期20110506栏目中药药物评价>>非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题中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法规和指导原则的发展作者笪红远部门药理毒理学部正文内容非临床安全性名词源自1989年“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简称ICH)”所制定的共同技术文件中安全性技术指导原则内【1】,是注册新药毒理学动物试验研究全部内容的统称;ICH系由欧洲经济共同体(简称欧共体,欧洲联盟的前身)、美国、日本三方政府药品注册部门和药品生产研发部门协商成立。

中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是指注册申请新药中药所提供的非临床动物试验研究中全部毒理学试验和安全药理试验的实验数据和评价资料。

中药新药注册法规的建设、新药研究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的发展历经从计划经济时代到市场经济时期的变革,走过了从模仿转化到吸收融合、由自主成长到共同发展的道路。

通过回顾新药注册法规体系发展和中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修订经历,对了解中药新药研发和评价的特点、探究中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规律、遵循正确的中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发展方向,启发和帮助我们用正确的理念指导中药新药开发研究,促进和帮助提高中药新药研发水平和评价质量都是十分有益。

一、中药新药管理的历史沿革中药新药名称的出现在近三十年,其中后二十多年时间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相当规模的生物制药产业链,传统中医药行业在现代经济发展环境下焕发了新生机。

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人类健康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迄今仍然是我国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发展中医药事业,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重大疑难疾病、传染病以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药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的重要载体,中药产业作为我国独具特色和优势的民族产业,历来备受关注。

二十一世纪初,2002年国家八部委联合制定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2010),明确提出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2007年十六部委联合发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将中药产业发展确定为后15年优先发展领域之一;2009年5月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求“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并提出一系列相应的对策和要求【2】;“十二五”规划任务对生物医药领域包括发展中医药产业。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PPT课件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PPT课件

3. 药物安全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 应根据药物的特点和临床使用的目的,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 • 选用适当的经验证的方法,包括科学而有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 某些安全药理学研究可根据药效反应的模型、药代动力学的特征、
实验动物的种属等来选择试验方法。 • 试验可采用体内和/或体外的方法。 •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复的原则 • 标准试验组合应包含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细胞体外和/或
体内试验
遗传毒性研究进行的时间
• 对于有特殊关注的中药、天然药物,如用于育龄人群并可能对生 殖系统产生影响(如对性功能有影响、促精子生成、具有性激素 样作用、保胎或有细胞毒作用等),需进行遗传毒性试验
• 中药、天然药物,如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发现有异常增生、处方 中含有高度怀疑的遗传毒性的药味或成分等,应根据具体情况提 供相应的遗传毒性研究资料,并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所需要进行 的遗传毒性试验的内容及进行的时间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和GLP实验室
•单次和多次给药毒性试验(啮齿类)
100%
•单次和多次给药毒性试验(非啮齿类,不包括灵长类) 28.6% 76.8%
单次和多次给药毒性试验(非啮齿类)
48.2%
•局部毒性试验
92.9%
•免疫原性试验
71.4%
•安全性药理试验
67.9%
•遗传毒性试验(Ames、微核、染色体畸变)
• 记录所有的死亡情况,出现的症状以及症状的起始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体重变化等。 • 所有的试验动物应进行大体解剖。试验过程中因濒死而安乐死的动物、死亡动物应及时进行大
体解剖,其他动物在观察期结束后安乐死并进行大体解剖。当组织器官出现体积、颜色、质地 等改变时,应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完整版)化药药物评价非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完整版)化药药物评价非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化药药物评价>>非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光红梅王庆利审评四部光红梅王庆利一、总则由于组成复方中单方的不同特点,单方或联合用药现有非临床、临床应用信息及临床用途的不同,不同类型复方制剂研发的非临床研究方案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如果无联合用药经验,即使是已知的单方成分,原则上需要进行有关阐明预期的和潜在非预期的药效学和毒理学相互作用的桥接研究。

对于联合给药的非临床研究,剂量选择应考虑种属间在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方面的差异。

非临床联合给药研究的目的应尽可能模拟临床状况,包括单个成分的动物全身暴露量情况以及与药效学的关系方面。

二、前言通常情况下,联合治疗和复方制剂的合理性在于,与单方比较,组方后由于药理学和药代学的相互作用,带来有效性或安全性方面的改善。

用于支持复方制剂临床开发的非临床研究主要目的是阐明化合物合用时潜在的相加、协同、增强或拮抗作用以及复方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特点。

三、适用范围此文件为研发具有不同背景资料复方制剂的非临床研究策略提供指导,以便为人体安全用药提供支持,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动物试验。

四、主要内容1.一般考虑用于支持复方研发的非临床研究内容和设计,取决于组方中化合物的现有资料及拟用临床用途。

分为以下几种可能的组方类型:(1)复方制剂由已上市化合物组成,且联合用药信息已经得到充分认可。

(2)复方制剂由已上市化合物组成,但联合用药未经许可。

(3)复方制剂由一个/多个新化学实体(NCE)与一个/多个已上市/已有充分用药信息的化合物组成。

(4)由两个或多个NCE组成的复方制剂。

2.复方制剂的研究设计一般而言,如果复方中的单方及其联合用药已经有足够的人体用药经验,则不再进一步要求进行动物的安全性研究。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如对于混合型上市申请的医用产品,其非临床研究资料不能满足相关指导原则的要求时,仍需要进行开展一些非临床试验。

对于由已上市化合物组成而未批准联合用药的复方制剂,虽然单个化合物已具有满足上市许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资料,仍需要关注单方间预期的以及潜在非预期的药物相互作用。

浅谈化学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和评价的基本思路

浅谈化学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和评价的基本思路

浅谈化学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和评价的基本思路一、概述任何一个药品研发的课题组都会非常关注如何综合设计一个新药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计划,以便可以充分说明药品非临床安全性问题。

具体来讲就是进行哪些项目的研究、何时进行研究,如何进行合理设计,如何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以及上述考虑的科学和管理背景如何。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本文拟以“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在新药研发中的地位→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一般要求→法规附件的要求→技术指导原则的价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结和建议”这样一个层次来为众多从事药品研发的课题组提供策划药物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和评价的基本思路。

二、创新药开发过程中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地位创新药的研发是一个耗资大、周期长、高风险性的系统工程,呈阶段性、各专业相互关联、相互推动的特点。

国外研究报告显示(1999年),100个进入临床研究的创新药,只有10~20个(10-20%)的成为药品获准上市,随后还有相当的比例从市场撤出,仅有很少几个获准上市的药品可获得经济利益以支持进一步的药物研究。

据估计,开发一个新化合物药品的费用在发达国家为6亿~12亿美元(近年又有明显的增加),从候选化合物的发现到上市的开发周期为6~12年。

非临床和临床安全性研究和评价是这一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也是决定一个药物能否进入临床研究和批准上市、是否确能给患者带来利益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新药的安全性问题是新药淘汰率很高的关键原因。

新药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降低临床研究安全性方面的风险性。

在创新药开发过程中,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地位和价值也就是通过支持临床研究这一最终目的来得以实现,具体包括下述三个方面:首先,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在支持创新药的临床研究时并不是在进入临床研究(I期)前完成所有相关研究,而是分阶段来分别支持I、II、III期临床研究,并为如何进行临床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具体体现在临床研究方案中的给药剂量(尤其是I期临床研究的起始剂量)、安全性检查/监测指标和检测时机的确定,危险性的预测和救治措施的实施等方面。

药物研发中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和基本要求

药物研发中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和基本要求
反应停致畸作用具有明显的种种属差异: 人比小鼠敏感 60倍; 人比大鼠敏感 100倍; 人比狗敏感 200倍; 人比田鼠敏感 700倍。
全程式新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新模式内容之四
反应停的再评价研究
新的作用机制: 抗血栓生成 抑制NF-kB途径 免疫调节 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临床应用 多发性骨髓瘤 恶性淋巴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血液系统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 前列腺癌
内容介绍
新药研发过程中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地位 全程式安全性评价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原则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内容与基本要求 毒代动力学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的应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基本原则
① 把握药理毒理评价的系统性 ② 充分暴露毒性 ③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 执行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
发现毒理学
一般毒性
特殊毒性
致癌性 遗传毒性 生殖毒性 局部耐受性、过敏、 依赖性、免疫毒性 光敏和其它试验等
目 了解毒性反应剂量、时间、强度、症状、靶器官及可逆性等, 的 为临床方案提供参考、预测出现的毒性反应,制订临床防护
措施、保证受试者用药安全
创新药物的基本要求
稳定
质控 安全 有效
药物的基本属性(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可控性),在一定意 义上,由药物的化学结构所决定 药物分子设计是实现新药创制的主要途 径和手段
出血性休克 横纹肌溶解/致死
全程式新药安全性评价研究新模式内容之四
上市药品再评价典范-反应停
1961年,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臭名昭著 的“反应停”事件-海豹肢畸形的婴儿。
1962.5-1963.3,海豹肢畸形发生率: 西德:5500多名 英国:8000多名 日本: 300多名

仿制药评价新方法及其应用

仿制药评价新方法及其应用

药事管理㊀作者简介:陈思ꎬ女ꎬ博士生ꎬ副主任药师ꎬ研究方向:药品监管ꎬE-mail:chen_work@126.com通信作者:黄哲ꎬ女ꎬ博士ꎬ教授ꎬ研究方向:药品监管ꎬTel:024-23986542ꎬE-mail:huangzhe2000@sina.com仿制药评价新方法及其应用陈思ꎬ黄哲(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ꎬ辽宁沈阳110016)摘要:传统的仿制药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体外质量评价㊁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及人体内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ꎬBE)评价ꎮ引入新的仿制药评价方法ꎬ可以替代难度大㊁试验周期长㊁成本高昂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ꎮ本文介绍了新的仿制药评价方法ꎬ包括基于生理学的药代动力学(physiologically-basedpharmacokineticꎬPBPK)模型建立虚拟生物等效性及体外试验方法替代生物等效性试验ꎬ以期为我国仿制药评价提供思路借鉴ꎮ关键词:仿制药ꎻ评价方法ꎻ基于生理学的药代动力学模型ꎻ体外试验ꎻ生物等效性豁免中图分类号:R95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2095-5375(2023)12-1047-004doi:10.13506/j.cnki.jpr.2023.12.017DiscussiononnewmethodsandtheirapplicationsforevaluationofgenericdrugsCHENSiꎬHUANGZhe(SchoolofBusinessAdministrationꎬShenyangPharmaceuticalUniversityꎬShenyang110016ꎬChina)Abstract:Traditionalevaluationmethodsforgenericdrugsmainlyincludeinvitroqualityevaluationꎬnon-clinicalsafetyevaluationꎬandinvivobioequivalence(BE)studies.ItishighlydifficulttoevaluatebioequivalencebetweencomplexgenericdrugsandtheirreferencesꎬandnewgenericevaluationmethodsneedtobeintroducedtoreplacethedifficultꎬlongtestingcycleꎬandcostlyhumanBEtests.Thisarticleintroducednewmethodsforgenericdrugsevaluatingꎬincludingestablis ̄hingvirtualbioequivalencebyphysiologically-basedpharmacokinetic(PBPK)modelsandusinginvitrostudiestoreplaceBEexperimentsꎬtoprovideideasandreferencesforofgenericdrugsevaluationinChina.Keywords:GenericdrugsꎻEvaluationmethodꎻPKPBmodelꎻInvitrostudiesꎻBEexemption1㊀介绍仿制药是与参比制剂具有相同活性成分㊁剂型㊁规格㊁适应证㊁给药途径和用法用量的药品ꎬ其质量和疗效与参比制剂一致ꎮ参比制剂是用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对照药品ꎬ通常为被仿制的对象ꎬ如原研药品或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1]ꎮ制药行业是进行仿制药研究和评价的主体ꎬ仿制药注册申请需提交与参比制剂进行质量及疗效评价的相关研究资料ꎮ经过药品监管机构审评ꎬ确定与参比产品质量及疗效的一致性后ꎬ仿制产品方能获得批准上市用于临床[2]ꎮ目前ꎬ国内外制药行业界及监管机构多按照传统的评价方法对仿制药进行评价ꎬ主要包括体外质量评价㊁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及体内生物等效性(BE)评价[3-4]ꎬ具体评价内容详见表1ꎮ引入新的仿制药评价方法以替代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ꎬ可以显著降低研发成本ꎬ缩短研发周期ꎮ另外ꎬ随着制药技术的飞速发展ꎬ创新药物的复杂性不断提高ꎬ研发复杂产品的仿制药(即复杂仿制药)的难度也显著提高ꎮ评价复杂仿制药与参比制剂的药学等效㊁生物等效性的技术难度非常大ꎬ很难仅通过以药动学为终点的人体等效性试验证明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ꎬ可能需要进行以药效学或临床为终点的等效性试验ꎬ但同时也面临着试验终点判定难度较大㊁试验周期长㊁成本高昂等问题[5]ꎮ开发及应用新的仿制药评价方法ꎬ有利于解决复杂仿制药研发困境ꎮ本文对目前新的仿制药评价方法进行列举及介绍ꎬ以期为我国仿制药评价提供思路借鉴ꎮ表1㊀传统仿制药评价方法方法评价内容质量一致性评价对仿制药与参比制剂进行处方工艺㊁制剂特性㊁质量和稳定性对比ꎬ一般以性状㊁鉴别㊁有关物质(杂质控制)㊁溶出曲线(释放曲线)㊁含量均匀度量㊁水分㊁含量等产品关键质量属性为指标进行对比研究ꎮ非临床安全性评价采用动物和其他生物体(如细菌)的药理或毒理学试验来确定和评价化学物质的毒性ꎬ确认产品安全性ꎮ生物等效性评价设计人体试验ꎬ当以相同剂量给药时ꎬ仿制药中的活性成分或活性基团在药物作用部位可用的速率和程度与参比制剂对比无显著差异ꎮ评价终点包括比较药动学㊁药效学或临床终点ꎮ药动学终点是最常用的生物等效性终点ꎬ因为大多数药物产品或者为全身吸收起作用ꎬ或者全身药动学参数反映作用部位的药物释放ꎮ在药动学方法不适用的情况下ꎬ可采用经过验证的药效学指标或临床试验为终点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ꎮ2㊀采用基于生理学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进行虚拟生物等效性研究2.1㊀PBPK模型介绍㊀近年来ꎬPBPK模型逐渐应用于药物开发与评价[6]ꎮ美国FDA率先将PBPK模型应用于仿制药评价ꎬ于2020年9月发布了行业指南«基于生理学的药代动力学分析生物制药应用于口服药物产品开发㊁生产变更和控制行业指南草案»[7]ꎬPBPK分析是使用结合了生理学㊁群体特征㊁原料药和产品特征的模型和模拟ꎬ从机制上描述药品的药代动力学和/或药效学行为ꎮ随着PBPK模型的实用性不断发展ꎬ在药物开发和监管评价的所有阶段都具有适用性ꎬ包括早期体外研究㊁在体内预测药物在人体中的药动学行为以及单独或联合评估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ꎮPBPK建模在支持药品开发中的应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ꎬ已从应用在口服仿制药产品评价中拓展至复杂仿制药评价ꎮ2.2㊀PBPK模型应用软件㊀PBPK模型建立以后ꎬ可根据目的和模型特征选择合适的商业软件或等数学运算软件对模型进行模拟和灵敏度分析ꎬ并进行模型验证和参数优化ꎮPBPK建模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软件工具的可用性ꎬ表2展示了目前软件工具的示例及其网站ꎬ过去10年的建模及编程领域的发展解决了很多PBPK软件开发的不足ꎬ提升了专用商业软件的可用性[8]ꎮ2.3㊀PBPK模型的开发及验证㊀PBPK分析使用模型和模拟ꎬ结合生理学㊁种群㊁原料药和产品特性来描述药品的药动学和/或药效学行为ꎮ2020年FDA发布的«基于生理学的药代动力学分析生物制药应用于口服药物产品开发㊁生产变更和控制行业指南草案»的行业指南[7]提供了关于PBPK模型的开发㊁评估和使用的一般性建议ꎮ模型开发:应用开发㊁评估和应用PBPK模型的一般推荐流程如图1所示ꎮ使用PBPK模型进行生物制药应用的建模和模拟工作的完整研究报告应提交给监管机构进行评估ꎮ申报资料中应明确说明应用PBPK建模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㊁进行建模和模拟的理由ꎬ以及为降低PK性能变化的风险而采取的任何策略ꎮFDA将逐案评估模型对于预期用途的充分性以及模型验证和/或验证的数据充分性ꎮ表2㊀PBPK模型相关软件类别软件名称开发者开放的PBPK建模相关高级编程或矩阵语言BerkeleyMadon ̄na(UnitedStates)http://www.berkeleymadonna.com/MATLABandSimulinkproductfamiliesTheMathWorksInc.(UnitedStates)http://www.mathworks.com/MLABCivilizedSoftwareInc.(UnitedStates)http://www.civilized.com/㊀㊀模型验证和优化:模型的预测性能应针对其预期目的进行验证ꎮ根据临床风险和预期目的ꎬ模型验证所需的数据量和类型可能有所不同ꎮ通常ꎬ为了解决药物开发和质量问题ꎬ应通过在体外测试(例如体外释放/溶解)和体内PK研究结果之间建立明确的秩序关系来证明模型预测模型输入对研究药物产品PK性能影响的充分性ꎮ2.4㊀PBPK模型在仿制药研发中的应用㊀近年来建模和模拟在药物开发和监管评估中逐渐得到了重视ꎬ因为其可以节省研发时间和开发成本ꎮ而且随着模型方法及监管科学的发展ꎬPBPK模型不仅在口服给药产品中得到了应用ꎬ也在复杂产品仿制药的体内外图1㊀药品注册中PBPK模型开发和评估的推荐工作流程评价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ꎮ具体介绍如下:PBPK模型应用1:使用PBPK模型建立产品可预测生物等效性的溶出度及粒度标准ꎮ有学者进行了基于PBPK模型应用于药品质量的案例研究[9]ꎬ说明了可通过开发预测BE的溶出度检查方法以支持BE豁免㊁预测不同活性成分粒度分布对BE影响ꎬ以实现体外-体内相关性的可能途径ꎮPBPK模型应用2:使用PBPK模型支持小规格产品的BE豁免ꎮ小规格产品的BE豁免可基于①处方相似ꎻ②溶出相似性ꎻ③其他规格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10]ꎮ然而ꎬ有些情况下小规格产品具有与BE受试产品不同的溶出曲线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溶出特性差异对小规格的产品的体内性能是否有影响ꎮ有学者研究表明ꎬ采用PBPK模型用于预测禁食和餐后条件下小规格产品更快释放对生物等效性的影响ꎬ结果显示使用PBPK吸收模型可以支持体外溶出特性不同的小规格产品的BE豁免[11]ꎮPBPK模型应用3:利用PBPK模型评估食物对BE的影响ꎮ根据FDA指南草案«根据ANDA提交的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终点生物等效性研究»[12]ꎬ通常建议立即释放产品进行空腹和餐后体内生物等效性(BE)研究ꎬ除非该产品只能空腹服用ꎮ如何仅通过空腹BE研究建立生物等效性ꎬ有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方向ꎮ有研究者[13]构建了不同药物的PBPK模型ꎬ用来预测空腹及餐后状态下的BE结果ꎬ在此基础上豁免餐后生物等效性研究ꎬ减少药物开发中的临床负担ꎬ增加对关键BE研究的信心并支持监管决策ꎬ或支持扩大批量和批准后变更而豁免BE研究ꎮ因此ꎬ建模和模拟可以显著减少药物开发的时间和成本ꎬ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健康志愿者的药物暴露ꎮPBPK模型应用4:支持局部给药的生物等效性和仿制药的批准ꎮ通过进行比较性临床终点研究来确定皮肤科药物的生物等效性(BE)可能成本高昂ꎬ而且研究可能不够敏感ꎬ无法检测处方的差异ꎮPBPK建模可以支持减少或不进行人体测试的替代BE方法ꎮFDA于2019年批准了双氯芬酸钠局部凝胶仿制药ꎬ该批准基于一系列证据ꎬ包括与参比制剂的定性和定量相同性以及物理和结构相似性ꎬ具有PK终点的体内BE研究ꎮ虚拟BE评估利用真皮PBPK建模和模拟ꎬ而不是患者的比较临床终点研究ꎮ该建模方法描述了双氯芬酸全身(血浆)和局部(皮肤和黏液)暴露之间的关系ꎬ并在假定的作用部位证明了仿制产品和参比制剂之间的生物等效[14]ꎮ2.5㊀小结㊀采用PBPK模型进行仿制药与参比制剂的体外质量及体内行为的一致性评价ꎬ是一种新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评价的替代方法ꎬ可用于仿制药关键质量属性变更及进食对体内药效影响的预测ꎬ还可用于多规格生物等效性豁免㊁局部给药的复杂仿制药与参比制剂的体内等效性研究等ꎮ3㊀新的体外检测方法替代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㊀㊀随着检测科学的发展ꎬ对于部分复杂仿制药产品ꎬ可以采用先进的体外检测方法ꎬ进行质量评价ꎬ在此基础上豁免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ꎮ3.1㊀基于结构确证支持BE豁免㊀FDA在2015年批准了第一个醋酸格拉替雷(glatirameracetate)仿制药ꎬ该产品为复杂活性成分多肽类的仿制药产品ꎬFDA人员开发了一系列分析方法ꎬ用于区分不同格拉替雷仿制产品之间的重要化学结构差异:采用核磁共振(NMR)㊁非对称性场流多角度光散射分离检测系统(AFFF-MALS)以及液相色谱-质谱(LC-MS)方法ꎬ检测格拉替雷仿制药与参比品的组成差异ꎮ基于上述先进的结构确证分析方法ꎬ确认了仿制药与原研药活性成分的一致性ꎬ因此该仿制药未进行临床研究即获得FDA批准[15]ꎮ3.2㊀基于体外试验结果支持BE豁免㊀对于部分给药后人体内代谢特性特殊的口服给药产品(如体外磷结合制剂)ꎬ可以采用新的体外试验方法替代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方法来确认仿制药与参比制剂质量及疗效一致性[16]ꎮ以碳酸镧为例ꎬ该产品用于高磷血症的治疗ꎬ为胃肠道局部作用药物ꎬ口服吸收非常少ꎬ不适合采用常规的体内药代动力学终点方法评价生物等效性ꎬ可采用体外研究(包括体外溶出研究㊁磷酸盐动力学结合研究和磷酸盐平衡结合研究)或者采用以药效学为终点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来证明生物等效性ꎮ从仿制药评价方法角度ꎬ采用体外磷结合试验结果来豁免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ꎬ为一种基于测量数据的新的评价方法ꎬ有利于与节省临床试验资源ꎬ降低研发成本ꎬ缩短研发及审评周期ꎮ4㊀总结及展望目前我国仿制药的评价仍以传统的体外药学评价与人体生物等效性评价为主ꎬ而复杂仿制药评价难度较大ꎬ需要引入新的仿制药评价方法以替代难度大的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ꎮ本文对PBPK模型建立虚拟生物等效性及新的体外试验方法替代生物等效性试验等新的仿制药评价方法进了介绍ꎬ包括新方法的原理㊁方法建立和验证㊁发展近况㊁在仿制药评价中的应用等ꎮ值得注意的是ꎬ新的方法建立及应用ꎬ需要系统的㊁充分的方法验证及确认过程ꎬ需要大量的研究工作ꎮ因此ꎬ引入或建立新的评价方法并成功支持仿制药的注册批准ꎬ对我国仿制药研发单位及监管机构来说ꎬ仍将面临极为艰巨的挑战ꎮ参考文献:[1]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总局关于发布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选择和确定等3个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2016年第61号)[EB/OL].(2016-03-18)[2023-09-09].https://www.nmpa.gov.cn/xxgk/ggtg/ypggtg/ypqtggtg/20160318210001725.html.[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EB/OL].(2020-06-29)[2023-09-09].https://www.nmpa.gov.cn/xxgk/ggtg/qtggtg/20200630180301525.html.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试行)[EB/OL].(2016-08-16)[2023-09-09].https://www.nmpa.gov.cn/zhuanti/ypqxgg/ggzhcfg/20160817223701984.html. [4]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EB/OL].(2020-05-14)[2023-09-09].https://www.cde.org.cn/main/news/viewInfoCommon/d9c6f118b773f54e8fe ̄ba3519bf78a11.[5]李宛潞ꎬ杨悦ꎬ邢花.美国复杂仿制药研发激励政策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ꎬ2022ꎬ31(13):1241-1247. [6]ZHUANGXꎬLUC.PBPKmodelingandsimulationindrugresearchanddevelopment[J].ActaPharmaceuticaSinicaBꎬ2016ꎬ6(5):430-440.[7]FDA.TheUseofPhysiologicallyBasedPharmacokineticAnalyses BiopharmaceuticsApplicationsforOralDrugProductDevelopmentꎬManufacturingChangesꎬandControls-DraftGuidanceforIndustry[EB/OL].(2020-09-29)[2023-09-09].https://www.fda.gov/regulatory-information/search-fda-guidance-documents/use-physiologically-based-pharmacokinetic-analyses-biop ̄harmaceutics-applications-oral-drug-product. [8]ROWLANDMꎬPECKCꎬTUCKERG.Physiologically-BasedPharmacokineticsinDrugDevelopmentandRegu ̄latoryScience[J].AnnuRevPharmacolToxicolꎬ2011(51):45-73.[9]HEIMBACHTꎬSUAREZ-SHARPSꎬKAKHIMꎬetal.Dissolutionandtranslationalmodelingstrategiestowardestablishinganinvitro-invivolink aworkshopsummaryreport[J].AAPSJꎬ2019ꎬ21(2):29.[10]NMPA.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豁免指导原则[EB/OL].(2016-05-18)[2023-09-09].https://www.nmpa.gov.cn/xxgk/ggtg/qtggtg/20160519192001687.html.[11]FDA.PBPKAbsorptionModelingandVirtualBioequiva ̄lencetoSupportGenericDrugDevelopmentandRegulatoryDecisionMakingforOralProducts[EB/OL].(2021-09-21)[2023-09-09].http://lib.shilinx.com/reader/filedownload?name=FDA_PPT_Physiological_Based_Pharmacokinetic_Modeling_and_Simulation_Ab ̄sorption_Modeling_and_Virtual_Bioequivalence_to_Support_Generic_Drug_Development_and_Regulatory_Decision_Making_for_Oral_Products_20210921.pdf. [12]FDA.BioequivalenceStudieswithPharmacokineticEnd ̄pointsforDrugsSubmittedUnderanAbbreviatedNewDrugApplication[EB/OL].(2021-08-20)[2023-09-09].https://www.fda.gov/regulatory-information/search-fda-guidance-documents/bioequivalence-studies-phar ̄macokinetic-endpoints-drugs-submitted-under-abbrevi ̄ated-new-drug.[13]JEREBRꎬKRISTLAꎬMITRAA.Predictionoffastedandfedbioequivalenceforimmediatereleasedrugproductsu ̄singphysiologicallybasedbiopharmaceuticsmodeling(PBBM)[J].EurJPharmSciꎬ2020(155):105554. [14]TSAKALOZOUEꎬBABISKINAꎬZHAOL.Physiologically-basedpharmacokineticmodelingtosupportbioequivalenceandapprovalofgenericproducts:Acasefordiclofenacsodiumtopicalgelꎬ1%[J].CPTPharmaco ̄metricsSystPharmacolꎬ2021ꎬ10(5):399-411.[15]ROGSTADSꎬPANGEꎬSOMMERSCꎬetal.Modernana ̄lyticsforsyntheticallyderivedcomplexdrugsubstances:NMRꎬAFFF–MALSꎬandMStestsforglatirameracetate[J].AnalBioanalChemꎬ2015ꎬ407(29):8647-8659. [16]石靖.FDA对磷结合剂的体外等效性评价要求[J].中国新药杂志ꎬ2018ꎬ27(21):2588-2592.(收稿日期:2023-09-22)。

新药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新药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新药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新药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是指在临床试验前对新药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和评估,以验证其在体内体外的药物代谢、药动学、毒理学以及药效学等方面的特性和安全性。

这些评价主要包括体外实验、动物试验和研究人自愿参与的初步试验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新药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意义。

一、体外实验体外实验是在人体外部进行的药物评价实验,其目的是评估药物的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特性,包括药物在体外的稳定性、溶解度、吸收性、代谢稳定性以及药物与细胞或蛋白结合的能力等。

同时,体外实验还可以评估药物的亲水性、脂溶性和分布系数,以及药物与受体结合的亲和力等指标。

通过体外实验的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药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后续的动物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二、动物试验动物试验是对新药进行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猴子等。

动物试验主要包括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致突变性试验等。

1.急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主要用于评估药物的一次性剂量对动物的中毒程度。

通过给实验动物以高剂量的药物进行短期观察,以评估药物对生物系统的毒性程度。

常用的指标包括动物的致死剂量(LD50)和半致死剂量(LD50/2)等。

2.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主要用于评估长期使用药物对动物体内器官和系统的慢性毒性作用。

通过给实验动物长期和连续地服用药物,观察其对动物的影响。

常用的观察指标包括动物的体重变化、血液生化指标、器官病理学变化等。

3.生殖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主要用于评估药物对动物繁殖功能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通过给雌性动物和雄性动物进行交配和交配后的胚胎发育观察,以确定药物对动物生殖系统和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

4.致突变性试验致突变性试验主要用于评估药物对生物基因的损害作用。

通过给细菌或哺乳动物进行基因突变试验,评估药物是否对基因产生突变效应。

常用的试验包括细菌试验系统、哺乳动物试验系统和细胞培养试验系统等。

三、研究人自愿参与的初步试验研究人自愿参与的初步试验是在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前的最后一步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药品非临床安全评估

药品非临床安全评估

药品非临床安全评估
药品非临床安全评估是指在动物实验前,对药物候选化合物进行的一系列非临床研究以评估其安全性。

这些研究主要包括体外研究和体内动物研究。

体外研究包括药物的化学性质评估、体外代谢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和药物安全性筛选。

这些研究主要通过体外实验进行,通过评估化合物在体内的药物代谢和药物相互作用情况,预测其在体内的药效和药物相互作用效应。

体内动物研究是药物非临床安全评估中的主要环节,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评估药物的毒性、药代动力学和安全剂量。

这些研究包括急性毒性研究、慢性毒性研究、生殖毒性研究和致癌性研究等。

动物实验可以评估药物在不同剂量下对动物的毒性反应,通过测量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预测其在人体内的动力学和安全性。

通过药品非临床安全评估,可以评估药物候选化合物的安全性,确定有效剂量范围,并制定下一步的临床实验计划。

这对于保证药物研发的科学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仿制药(化药)指导原则

仿制药(化药)指导原则
省级卫生厅
审查同意
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审批、发给
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 许可证变更、换发规定分
别见条例第21条、第22条
制剂管理
(1)医疗机构制剂管理规定 条件:本单位临床需求/市场无供应 程序:省局批准,取得制剂批准文号 质检:自行检验 调剂使用:国家或省局批准
发生灾情、疫情、突发事件或临床急需而市场无供应,经 SFDA或省级FDA批准,在规定期限内可在指定医疗机构调配
主管审批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开办药品生产企业的条件的原则性 规定(第8条)
人员:具有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 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技术人员。
设施设备:具有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厂房, 设施和卫生环境。
质量控制:具有能够对所生产药品进行质量 管理和质量检验的机构,人员以及必要的仪 器设备。
5、药品批准文号
申请人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并具备该药物相 应生产条件的,SFDA发给药品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Z、S、J)+4位年号+4位顺序号
例:国药准字Z20060011 其中:H-化学药品,Z-中药,S-生物制品,J-进口药品 分包装。
(二)国家药品标准的管理规定
法:第三十二条 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中药饮片依照
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驱逐出境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警告没收有关财产和违法所得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营业执照行政拘留声誉罚财产罚行为罚资格罚自由罚行政处罚的种类对单位违法实行双罚制生产销售假劣药的法律责任生产销售假药并处假药货值金额25倍罚款有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予以撤销并责令停产停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生产销售劣药并处劣药货值金额13倍罚款情节严重责令停产停业或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吊销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药品管理法a74a75药品管理法中有关假劣药的其他法律责任a76从事生产销售假药及生产销售劣药情节严重的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十年内不得从事药品生产经营活动

3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非临床研究评价技术原则

3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非临床研究评价技术原则

附件3: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非临床研究评价技术原则(试行)根据《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及《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基本技术要求》的相关规定,为了更好地开展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特制定本技术原则。

非临床安全性再评价研究,可较全面系统地发现药物潜在的安全性风险、揭示临床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弥补临床安全性研究的局限性、提供药品说明书所列与安全性相关项目的试验依据、提供质量控制项目的试验依据,对于提高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安全性、降低临床应用风险有着重要意义。

本技术原则适用于已上市的中药注射剂再评价中的非临床安全性再评价,为中药注射剂非临床安全性再评价的一般要求。

对于具体品种而言,应根据受试物的自身特点,充分考虑已有的药理毒理研究信息、适应症和适用人群特点、已有的临床用药信息等设计适宜的试验方案,选择合理的试验方法,并综合上述信息对试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

本技术原则未涉及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项目的具体要求,对于具体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项目,应参考其他相关药物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一般原则中药注射剂再评价的非临床安全性试验,原则上应在通过《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认证的实验室进行。

根据2006年11月20日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的通知》(国食药监安〔2006〕587号)要求,自2007年1月1日起,中药注射剂的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在经过GLP认证、符合GLP要求的实验室进行。

对于2007年1月1日以前进行的中药注射剂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可不要求在经过GLP认证的实验室进行,但必须符合GLP。

由于再评价的安全性研究范围广泛,针对临床使用中发现安全性风险信号而开展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可在非GLP实验室进行,但为了保障实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研究必需遵循GLP。

实验设计应符合随机、对照和重复的原则。

二、基本内容根据《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基本技术要求》,对于在临床使用中已发现安全性风险信号的,须有针对性地进行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并注意研究方法的设计。

创新药非临床安全有效性评价的一般考虑彭健20240317沈阳

创新药非临床安全有效性评价的一般考虑彭健20240317沈阳

创新药非临床安全有效性评价的一般考虑彭健20240317沈阳创新药是指具有新的活性成分或以新的剂型制备的药物,它们在开发过程中需要进行非临床安全有效性评价。

这些评价是为了确保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便进一步进行临床试验和最终获得上市批准。

非临床安全有效性评价主要包括药理学、毒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这些评价的目的是确定药物的药效、毒性和代谢动力学特征,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表现和潜在的不良反应,从而为临床试验和最终的上市申请提供重要的信息。

在进行非临床安全有效性评价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物理化学特性:评价新药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溶解度pH依赖性等,这些特性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有重要影响。

2.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研究是评价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特性的关键环节。

这些研究可通过药物体内外排泄、血浆药物浓度和药物代谢产物的测定来进行。

3.药效学:药效学研究是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机制的重要手段。

这些研究可以通过体内动物实验、离体器官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来进行,以了解药物对目标疾病的作用和影响。

4.毒性学:毒性学研究是评价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这些研究包括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等,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潜在毒性和不良反应。

5.安全评价:在进行非临床安全有效性评价时,需要对药物的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估。

这包括评价药物可能的副作用、药物与其他药物或食物的相互作用等。

综上所述,创新药非临床安全有效性评价是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药物的物理化学特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毒性学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为临床试验和最终的上市批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确保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新药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新药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生殖毒性实验旨在评估新药对雌雄生殖器官 的影响以及潜在的生殖功能损害。
详细描述
生殖毒性实验包括一般生殖毒性实验、致畸 敏感期毒性实验和围产期毒性实验。这些实 验通过观察药物对生殖器官发育、生殖功能 以及后代健康的影响,对新药的生殖安全性 进行全面评估。
免疫毒性实验
总结词
免疫毒性实验用于检测新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了解药物是否具有免疫抑制或免疫刺激作用。
要点二
数据整理与核对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核对和标准化处理,确保数据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分析与解释
统计分析
01
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新药的安全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新药
对实验动物和体外实验的影响程度。
因果关系分析
02
分析新药与不良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新药是否存在潜在
的安全风险。
风险评估
03
根据分析结果,对新药的安全性进行风险评估,为新药进一步
详细描述
急性毒性实验通常采用最大耐受剂量(MTD)或半数致死剂量(LD50)来评估新药的 毒性程度。实验中,动物在单次给药后观察其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以确定药物的安全
范围。
长期毒性实验
总结词
长期毒性实验旨在评估新药在多次给药后的长期毒性反应,以全面了解药物的 潜在风险。
详细描述
长期毒性实验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包括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 慢性毒性。实验中,动物接受不同剂量的药物,持续观察一段时间,以评估药 物对各器官系统的毒性作用和潜在的致癌性。
详细描述
免疫毒性实验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检测。通过评估药物对免疫细胞数量、功能以及抗体产生的 影响,了解新药对免疫系统的潜在作用,从而预测其可能引发的感染、过敏反应等免疫相关风险。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是指在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通过实验室、动物模型和体外试验等手段,对药物的毒理学、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进行评估,以评估药物的潜在毒副作用和安全性。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毒性研究:毒性研究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短期和长期毒性研究,评估药物对动物体内器官、组织和生理功能的潜在毒副作用。

短期毒性研究主要包括急性毒性研究和亚慢性毒性研究,长期毒性研究则针对药物长期应用可能引发的慢性毒性效应进行评估。

2.药代动力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旨在确定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代动力学过程,从而评估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

药代动力学研究对于确定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频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用于评估药物与其他药物、食物、饮料等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体外和体内试验,评估药物的相互作用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以指导合理用药和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潜在风险。

4.基因毒性研究:基因毒性研究目的是评估药物对基因组的潜在致突变作用和基因毒性效应,以评估药物的遗传毒性风险。

基因毒性研究主要包括细菌突变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微核试验等。

5.安全药理学研究:通过对药物的作用靶点、药效学特征和药理学安全性进行研究,评估药物对生理功能的影响和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

安全药理学研究有助于确定药物的靶向性和选择性,避免对非靶向组织和靶向器官的潜在毒副作用。

总之,药物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是药物研发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毒性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基因毒性研究和安全药理学研究等手段,可以全面评估药物的潜在毒副作用和安全性,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孙涛-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一般考虑和安评资料的关注点

孙涛-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一般考虑和安评资料的关注点
把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一般考虑 理解法规附件相关要求的科学和管理背景 理解技术指导原则相关要求的科学背景 结合品种特点具体分析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2009-11-14
14
三、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整体思路
把握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一般考虑
安全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风险控制;风险控 制的重要手段是安全性评价
临床价值、利弊权衡
2009-11-14
24
四、审评对安评资料的关注点
必要的安评结果与评价
评价:
1. 观察到哪些毒性反应(发生率、严重程度、可逆性、 计数与计量分析)?
2. 毒性反应是否与给药相关?
) 各试验/各系统毒性表现综合评价 ) 是否该类药物共同表现 ) 是否与作用机制有关 ) 量效关系的支持性 ) 动物背景数据和对照组情况
动物与人体体外肝细胞代谢比较数据
研究的目的:
选择安评的相关动物种属,提高非临床评价的预测价值
研究的指标:
代谢程度——转化率 代谢产物——种类和数量 主要代谢酶
代谢抑制
研究结果的应用:
安评试验动物选择 临床试验相关预测
安评试验结果分析 临床与非临床研究结果的比较
国家药品审评中心
2009-11-14
2009-11-14
26
四、审评对安评资料的关注点 非临床结果与临床评价的相关性
% Animal Positive Prediction % Animal Positive Prediction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PhaseI-III
2009-11-14
Non-rodent only 27%
4. 最高剂量或停药标准
) 动物出现明显毒性的剂量/暴露量作为风险评估参考

FDA复方制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指导原则介绍

FDA复方制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指导原则介绍

FDA复方制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指导原则介绍审评五部王海学彭健复方制剂是药品研发和评价中的常见品种类型。

随着单组分药物研发成本和筛选难度的不断增加,以及临床联合用药治疗方案的不断优化,复方制剂又成为药物研发的热点。

FDA近年来批准上市的很多新药是复方制剂,主要用于临床上需经常采用联合用药治疗的疾病。

复方制剂研发的目的多是希望提高疗效和/或降低单药的某些不良反应,因此在其非临床研究中应重点比较单药和复方制剂在药效学和安全性方面的可能变化。

在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评价中,应重点分析复方制剂中单药间可能的相互作用,进而根据这些相互作用可能带来的安全性问题进行相应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

美国FDA于2005年2月刚发布了供企业参考的复方制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指导原则草案[Guidance for Industry:Nonclinical Safety Evaluation of Drug Combinations,2005],WHO也在2004年发布过相关指导原则[Guidelines for Registration of Fixed Dose Combination Medicinal Products, 2004]。

本文参考FDA指导原则草案,对复方制剂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中的考虑要点,如组方类型、单药间可能的相互作用、附加试验研究等进行介绍,以期对我国复方制剂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和评价提供一些技术思路,供大家参考。

复方制剂中的组方药物有三种类型:1)均为已上市药物;2)一种或一种以上为新化合物,另一种或一种以上为已上市药物;3)两种或两种以上均为新化合物。

不同类型复方制剂的非临床研究考虑的侧重点可能不同。

FDA评价联合用药非临床研究时主要关注合用后的特点:如合用的毒理学、药代动力学、治疗适应症和用药人群等。

本文将对以上三种不同类型复方制剂分别进行介绍。

I. 两种或两种以上已上市药物组成复方制剂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对于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已上市药物组成的复方制剂,一般认为单药会有充分的临床或非临床信息,但应比较单药与复方制剂的适应症是否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慢性和复发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抑郁症和焦虑 症),而需经常间歇使用的药物; 某些可能导致暴露时间延长的释药系统;

短期接触或非经常使用的药物(如麻醉药和放射性同位素 标记的显影剂),通常不需进行致癌试验。
进行致癌试验考虑的因素
遗传毒性:
明确有遗传毒性的化合物, 要求进行致癌试验。
病人群体:


生存期较短的病人群(如 2~3 年之内,如用于晚 期全身性治疗的抗肿瘤药物),不要求进行致癌试 验。 当抗癌药物能有效地延长生命, 并有产生继发性肿 瘤的可能以及用于非肿瘤病人治疗时, 通常需要进 行致癌试验。
致癌实验给药途径

动物的给药途径应尽可能与拟用的临床途径相一致;
不同给药途径下代谢及系统暴露量相似,可采用其中 一种给药途径开展致癌试验; 应充分关注与临床给药途径相关的组织器官(如与吸 入剂使用相关的肺部)中受试药是否得到充分暴露;
(化合物C为是创新的,其半衰期较短)
药物致癌性研究

致癌试验的目的:是考察药物在动物体内的潜在致癌作用。
1、体外实验、动物毒性试验和人体应用中出现的潜在致癌性因素 均可提示是否需要进行致癌试验。 2、国际上拟长期使用的药物已经要求进行啮齿类动物致癌试验。 3、临床前的遗传毒性试验、毒代动力学试验和毒性机理研究的数 据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致癌试验和解释研究结果与人体安全 性的相关性。 4、致癌试验耗费大量时间和动物资源,只有当确实需要通过动物 研究评价人体中药物暴露所致的潜在致癌性时,才应进行致癌试 验。
* 聚山梨酯 80 ( 0.5% 以上)能引起豚鼠 I 型过敏和类过敏反 应
生物仿制药的安全评价
生物仿制药:生物制品注册分类15类 必须具备:1、完整的质量 2、确切的安全 3、真正的有效 安全评价试验:18#、19#、20#、 21#、25#、26#资料
生物仿制药的安全评价
1、免疫原性和免疫毒性研究(重点) 潜在风险:(1)中和抗体,降低和 丧失生物活性。(2)产生免疫毒性, 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 2、大分子药物的药代动力学(难点) 改变药代动力学,使得疗效变得更强 或者变弱,导致严重的问题。 如:胰岛素,效果变强,导致低血糖; 如果变弱,不能降低高血糖。
TK的动物实验方法

动物实验的类型
单独试验或者伴随试验

给药途径
与临床途径相同,特殊情况:对难以反复多次给药的途径,根据 药代信息采用替代给药途径;

给药剂量
低剂量:无毒副作用剂量,动物暴露等于或略超过人的最大暴
露;中剂量:根据安评试验的需求是低剂量暴露的几倍;高剂量:
根据安评研究的考虑而设。

采样安排
实例
左旋泮托拉唑注射液 1、在印度首选上市,国内仿制; 2 、按 3.1 类新药申报。安全评价必须左旋、右旋、消 旋进行相应的比较。 3、难道和工作量远超过创新药。
药物毒代动力学
一般原则:
在GLP实验室中进行。 在长期毒性试验中,伴随毒代动力学研究
(用全部动物或有代表性的部分动物,也可以另设分
药物致癌试验必要性的技术指导原则

药物致癌试验必要性的技术指导原则,
(国食药监注[2010]129号)

ICH S1A:药物致癌试验必要性的指导原则; ICH S1B:药物致癌试验;
ICH S1C:药物致癌试验的剂量选择;
FDA:啮齿类动物致癌性试验设计和结果分析统计学考虑; FDA:致癌性试验设计方案的提交;
药物致癌试验剂量选择原则


适当超过人体治疗剂量的一个安全范围;
能被耐受而无明显的慢性生理功能失调,并 且生存情况良好; 根据侧重于药物性质和动物适用性和人体数 据;


能阐明数据与临床应用的关系。
药物致癌试验应考虑的因素
以下几个因素表明药物存在潜在致癌性, 可能需要进行致癌试验。


已证明与人有相关致癌性的结构类似的药物。


药代动力学分布数据可提供受试药是否得到充分暴露
实例
某单位仿制一个细胞毒抗癌药物(注射剂)
安全评价结果: 单位的结果: 1、刺激性试验: GLP资质单位的结果:低剂量相当于人临床等效剂量。 高剂量高于临床5倍,每组8只兔子,设恢复期,观察可逆 性。评价:有刺激性反应,恢复期后恢复。 某单位(非GLP资质)的结果:高于临床剂量6倍。每组 3只,评价:无刺激反应。
新药研发中的毒性发现
临床前阶段 : 毒性问题是新药开发失败的主要原因, 约占全部开发失败的40%;
临床阶段: 临床药效则成为开发失败的重要原因, 约占Ⅲ期临床试验失败的75%;
20世纪10大药害事件


汞:
汞中毒, 铊中毒, 粒细胞缺乏症, 肝肾损害, 肾损害、溶血,
(1)局部刺激性试验(血管、皮肤、粘膜、肌
肉等) (2)溶血试验 (3)过敏试验(主动和被动)
实例
某单位仿制一个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注射剂)
安全评价结果: 单位的结果: 1、过敏性试验: GLP资质单位的结果:低剂量高于临床剂量5倍(相当于人 临床等效剂量)20-30%动物死亡。高剂量高于临床10倍, 50-60%的动物死亡,每组8只,剩余动物评价高于临床剂量 5倍(相当于人临床等效剂量)无过敏反应。 某单位(非 GLP 资质)的结果:高于临床剂量 10 倍。每组 6 只,无动物死亡记录,评价无过敏反应。
1400
ng/mL Plasma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3
5
7
9
11 Day
15
不同给药方案的毒性反应不同
图. 某化合物不同剂量给药方法的血浆药物水平。 (化合物为脂溶性,它的PK 半衰期较长)
TK支持合理的给药间隔、给药方案
图 . 化合物C在不同给药程序的血样药物水平。
刺激性试验注意点
血管刺激性: 1 、动物数量:兔,每组 8 只;单次给药 4 只,多次给药 4 只, 可逆性观察2只(单次和多次各留1只)。 2、可逆性观察:必须进行恢复期观察。
肌肉刺激性: 1、取材方法:给药部位1.0cm*1.0cm,纵切面 2、显微镜观察:必须详细观察注射部位
仿制药的安全评价试验的注意点

我国药害大事记
齐二药事件(2006-05)——亮菌甲素注射剂
鱼腥草事件(2006-06)——鱼腥草有关的注射剂 欣弗事件(2006-07) ——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 佰易事件(2007-03)——血液制品(白蛋白)注射剂 华联事件(2007-07)——甲氨蝶呤注射剂(阿糖胞苷) 博雅事件(2008-06)——免疫球蛋白注射剂 完达山事件(2008-10)——刺五加注射液
组或者卫星组专门进行毒代动力学研究)
毒代动力学研究通常与毒性试验相同的三个
剂量
动物毒性试验拟用的相同给药途径和药物剂型,
比较暴露程度与毒性之间的关系
毒代动力学研究的应用范围
最基本的毒代动力学试验(通常与毒性试 验并行或者伴随) 在毒性试验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给药后测定 多时间点血药浓度,计算AUC和其它动力学参 数。 应用范围: 单次毒性试验 长期毒性研究 生殖毒性研究 遗传毒性研究 致癌性研究
其构效关系提示有致癌危险性的药物。


在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中有癌前病变的药物。
在组织内长期潴留的母体化合物或代谢产物导致 局部组织反应或其他病理生理学变化的药物。
进行致癌试验考虑的因素
用药期限和暴露量 :
预期临床用药期至少连续6个月的药物; 某些类型的化合物可能不会连续用药达 6 个月,但可能以 间歇的方式重复使用;
药物发现及研发过程
LO CE
靶标 确认
发现阶段
非临床阶段
临床阶段
I期 II期 III期
投放市场 Ⅳ期
CS
FHD
PD
Submission
从药物发现到投放市场,都要对药物进行毒理研究
6-15 年
LO= 先导化合物优化 CS=候选药物选择 PD=产品决策 CE=候选药物评价 FHD=首次用于人 Submission=申报
死亡585人 死亡1万人 死亡2082人 死亡107人 死亡500人
醋 酸 铊: 氨基比林: 磺 胺 酏: 非那西丁: 碘二乙基锡 反 应 停: 氯碘喹啉: 心 得 宁:
神经毒性、脑炎、失明, 死亡110人 海豹样畸形儿10000多, 死亡5000人 骨髓变性、失明、受害7856人,死亡5% 眼-皮肤-粘膜综合征, 受害2257人
异丙肾气雾剂: 严重心律失常、心衰, 死亡3500人
21世纪10大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头孢曲松钠的安全使用问题(与钙使用,婴儿死亡) 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引起丙肝抗体阳性率增加 甲磺酸培高利特撤市(心脏瓣膜病) 马来酸替加色罗撤市(心肌梗死、脑卒中) 含钆造影剂的安全问题(肾源性纤维化病) 罗格列酮的安全性受质疑(心梗和心源性死亡) 注射用甲氨蝶呤、阿糖胞苷中混入长春新碱(N受损) 感冒药禁用于2岁或以下儿童(死亡) 哺乳妇女服用可待因可能导致婴儿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硫酸普罗宁与胸腺肽注射剂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仿制药非临床安全性再评价

新药研究概况
仿制药的安全评价试验 模仿药(Me Too 药)的安全评价试验
毒代动力学试验
致癌试验试验
我国新药创制专项全面实施
新药发现研究 临床前研究 临床研究 产业化
上 市
500个 候选药物
200个 临床前研究药物 GCP 8个新药安全评价中心(GLP) 100个 临床研究药物 26个新药临床研究中心(GCP) 10个综合性创新药物研究开发技术平台 39个企业为主体的药物技术创新平台 99个关键技术研究 21个创新药物孵化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