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章 正常菌群与微生态失调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六章细菌的感染和免疫详解演示文稿
血流
不繁殖 菌血症
繁殖 败血症
内毒素血症
多发性脓肿
脓毒血症
第三十二页,共43页。
3. 带菌状态:
机体在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原菌并未及时消失 ,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并不断向体外排菌,与机 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称之为带菌状态。
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carrier)。
第三十三页,共43页。
二、医院感染的微生态特征
(一) 微生物的特点 1. 主要为机会致病菌致病,90%以上毒力较 弱或无毒,多为内源性感染; 2. 大多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 3. 常发生种类的变迁; 4. 适应性强。
(二) 常见微生物
主要是细菌,其次是病毒、真菌;既有致病 性微生物,也有机会性致病微生物。
第三十九页,共43页。
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第六章细 菌的感染和免疫详解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43页。
(优选)医学微生物学第八版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第二页,共43页。
细菌的感染(infection):是指细菌侵入宿主体内
生长繁殖并与机体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 化过程。
引起宿主感染的细菌称为病原菌(pathogen)
医院感染中常见的微生物
感染部位 呼吸道感染
常见的微生物
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 肺炎链球菌、呼吸道病毒
泌尿道感染
大肠杆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假 丝酵母菌、克雷伯菌、沙雷菌、变形杆菌
切口感染
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 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肠杆 菌属、变形杆菌、无芽胞厌氧菌
Ø2、致病条件:
寄居部位的改变 免疫功能低下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2.病原微生物:对人类和动物、植物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称病原微生物。
3.非细胞型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4.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无核膜和核仁,细胞器不发达的微生物。
5.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的微生物。
6.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它们与宿主间以及它们之间保持相对平衡,通常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7.菌群失调:是指在原微生境或其他有菌微生境内正常微生物群发生的定量和定性的异常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是量的变化,故也称比例失调。
8.条件致病菌: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
1.细菌:是—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它们形体微小,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除核蛋白外无其他细胞器。
2.L型细菌:细菌细胞肽聚糖受到破坏或肽聚糖的合成被抑制后,在高渗条件下,有部分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细胞壁缺陷细菌,称为L型细菌。
3.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4.荚膜:某些细菌如肺炎球菌、炭疽杆菌等在细胞外面有一层较厚的粘液性物质,称为荚膜。
5.鞭毛:有些杆菌、弧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
细菌的运动器官。
6.菌毛:有些细菌表面在电镜下可见有较鞭毛短而细的丝状物。
包括性菌毛和普通菌毛两种。
7.芽胞:某些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l.前噬菌体:在溶原状态下,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基因组称为前噬菌体。
2.溶原性细菌:温和噬菌体的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基因组整合,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医学微生物学精要06级汇总讲解
06级医学微生物学精要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众多个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三类。
正常菌群:在人体各部位经常寄居,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无害的细菌。
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在机体健康或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
病原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与结构G+菌与G- 菌细胞壁的共有成分——肽聚糖/粘肽G+菌与G- 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G+菌——磷壁酸G-菌——外膜G+ 菌与G- 菌的差别及与细胞壁的关系项目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关系染色性紫色红色细胞壁对酒精的通透性抗原性主要为磷壁酸主要为外膜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不同毒性无LPS 有LPS LPS为G-菌细胞壁成分青霉素有效无效作用于肽聚糖五肽交联桥溶菌酶有效无效作用于肽聚糖聚糖骨架荚膜的功能抗吞噬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消灭芽孢最可靠方法为高压蒸气灭菌常用的细菌生化反应对糖的发酵对蛋白质的发酵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H2S试验VP试验内毒素(LPS):G-菌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外毒素:G+菌和少数G-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出来的有毒性作用的蛋白质.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培养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蛋白胨、糖、生长因子pH:大多数细菌pH7.0~7.6 (霍乱弧菌、结核杆菌例外)温度:病原菌多为37℃气体环境:氧气、二氧化碳渗透压病毒:体积最微小,结构最简单,只含有一种类型核酸(DNA或RNA),只能在活的易感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病毒的结构 1. 核心(RNA/DNA)病毒复制、遗传、变异提供遗传信息2. 衣壳衣壳←壳粒(形态亚单位)←多肽(化学/结构亚单位)3种对称形式功能:具有抗原性;保护病毒核酸;吸附宿主细胞3. 包膜维护结构完整性、辅助感染、鉴定分型被膜病毒的增殖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过程:吸附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复制周期概念: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经过基因组复制,到最后释放出子代病毒来。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毒力相关因素
(一)侵袭力:细菌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
繁殖扩散的能力
1.黏附因子(adhensive factor):菌毛黏附素; 非菌毛黏附素:荚膜等
黏附素作用: 细菌的黏附素均作为配体与宿主细胞表面
受体相互作用而介导粘附作用发生。
细菌
配体:黏附素
宿主细胞膜 菌毛黏附素
受体:糖脂/糖蛋白
细菌
细菌感染与免疫
概述
❖ 感染: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生长繁殖、释放毒素 等引起宿主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 病原菌(pathogen):引起宿主疾病的细菌 ▪ 非病原菌 ▪ 外源性感染(传染):病原菌来自宿主体外 ▪ 内源性感染: 病原菌来自宿主体内
▪ 传染:病原菌从一个宿主感染到另一个宿主体内,并引起 感染的过程。
一类具有超强能力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和刺激产生过 量T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特殊抗原
(五)免疫病理损伤
细菌感染本身没有直接毒性,但由于超敏反应引起 免疫病理性损伤
第三节 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一、固有免疫 (一)屏障结构 皮肤与黏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二)固有免疫细胞: (三)固有免疫分子 补体(complement) 溶菌酶(Lysozyme) 防御素(defensin)
宿主细胞膜
配体:黏附素 受体
非菌毛黏附素
微生物配体及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举例
细菌
黏附素 菌毛黏附素 非菌毛黏附素
受体
金葡菌
脂磷壁酸
纤维连接蛋白
淋球菌
菌毛
GD1-神经节苷脂
2. 荚膜:抗宿主吞噬细胞和抵抗体液杀菌物质 微荚膜:某些细菌位于细胞壁外层的特殊结构
,功能类似于荚膜。A群链球菌M蛋白 大肠杆菌K抗原
临床医学本科课程《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五)
临床医学本科课程《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正常情况下,机体无菌的部位是:A.外耳道 B.皮肤表面 C.眼结膜D.粘膜表面E.血液内2.人体微生物分布最多的部位是:A.呼吸道B.皮肤C.口腔D.胃E.肠道3.正常菌群在医学上的意义主要是:A.拮抗病原菌 B.营养作用 C.免疫作用D.抗癌作用E.代谢作用4.正常菌群的免疫作用是指:A.作为抗原刺激宿主产生免疫B.作为抗原使宿主致病C.构成生物屏障D.促进消化吸收E.以上均不是5.正常菌群成员引起感染的条件之一是:A.变为耐药菌B.发生基因突变C.异位寄生D.变为L型细菌E.发生S-R变异6.关于机会性致病菌感染,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均为内源性感染B.均为医院内感染C.是二重感染的主要病原菌D.近年感染率明显下降E.仅发生于免疫力低下的病人7下列属于医院内感染类型的是:A.外源性感染B.内源性感染C.交叉感染D.医源性感染E.以上都是8.关于医院内感染,以下哪项错误:A.多由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引起B.无特异性预防方法C.医护人员可成为病原携带者D.原有慢性感染在医院急性发作也应属于医院内感染E.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加强预防9.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A.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C.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D.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E.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10.关于正常菌群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B.肠道内的痢疾杆菌可产生碱性物质拮抗其他细菌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需氧菌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11.有正常微生物群存在的部位是A.胃、肠道、腹腔B.鼻咽腔、眼结膜、脑脊液C.胆囊、肝脏、十二指肠D.尿道、口腔、外耳道E.皮肤、黏膜、淋巴液12.肠道正常菌群中主要是A.需氧菌B.微需氧菌C.兼性厌氧菌D.厌氧菌E.真菌13.肠道正常菌群中的厌氧菌是需氧菌的多少倍A.2~5B.5~10C.10~20D.10~100E.100~100014.肠道正常微生物群中的真菌主要是A.新生隐球菌B.白假丝酵母菌C.曲霉D.毛霉E.肺抱子菌15.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群最多的部位是A.胃B.十二指肠C.空肠D.回肠E.结肠16.胃肠道正常微生物群最少的部位是A.胃B.十二指肠C.空肠D.回肠E.结肠17.关于二重感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是免疫功能缺陷的严重后果B.是微生态平衡失调的严重后果C.是菌群失调症的一种类型D.是抗生素治疗原感染性疾病过程中的一种新感染E.是抗生素预防某些微生物感染过程中的一种新感染18.二重感染是指A.两种细菌同时感染B.严重的菌群失调C.多种微生物同时感染D.某种微生物反复感染E.感染过程中的一种新感染19.关于机会致病菌引起医院感染率上升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抗生素的广泛使用B.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C.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操作的增多D.诊疗技术增多E缺乏理想疫苗20.机会致病菌的主要特点不包括A.毒力弱或无明显毒力B.多为耐药菌或多重耐药菌C.新现机会致病菌逐渐增多D.新的致病菌逐渐增多E.菌种因感染年代、地域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等的不同而变化21.关于耐药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是天然耐药B.亦可以是获得性耐药C.临床治疗其感染极为棘手D.获得性耐药菌特别是多重耐药菌主要因染色体突变所致E.易在抗生素选择压力下于医院人群中传播,甚至爆发流行22.使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因素不包括使用A.抗菌药物B.免疫抑制剂C.激素D.细胞毒药物E.射线照射23.治疗菌群失调症应使用A.维生素B.细菌素C.抗毒素D.纤维素E.微生态制剂24.关于医院感染的微生物的叙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细菌为主B.病毒和真菌为辅C.可以是致病菌D.可以是机会致病菌E.致病菌为主25.长期口服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腹泻多属于A.外源性感染B.内源性感染C.交叉感染D.环境感染E.潜伏感染。
医学微生态学定义
16
二、分类
(一)按微生物来源分类: 内源性感染/ 自身感染 由病人自己体内正 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动态平衡状态。
二、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 定义:是指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 平衡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破坏,对 人体有害。
10
主要原因:
①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 系一种菌群失调症(dysbacteriosis)。
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 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为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症:由于菌群失调而产生的疾病为菌群失调 症。 ②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 ③免疫功能低下:免防与控制
消毒灭菌;
隔离预防;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19
8
三、人体各部位的微生态系
口腔:口腔链球菌等;
食管与胃:乳杆菌、酵母菌、幽门螺杆菌;
肠道:以厌氧菌为主;
阴道:以厌氧菌为主;
呼吸道:需氧、微需氧及厌氧菌,多达21 个菌属200多个菌种; 皮肤:分为常住菌与暂住菌。
9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一、微生态平衡:微生物的定位、定性及定量处于
11
三、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保护好宏观生态环境,防止外源性感染; 保护好微生态环境: 消除引起或保持微生态失调的病理状态; 消除或缓解异常的解剖结构; 提高机体免疫力; 合理应用抗生素; 微生态调节剂的应用。
12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的科学,主要涉及病原微生物、微生物病和微生物学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分章节重点归纳。
第一章:概论本章主要介绍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历史背景、研究方法以及与医学微生物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关系。
重点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微生物学方法的发展以及医学微生物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学本章主要介绍细菌和古菌两类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周期、生理代谢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细菌的分类与鉴定、细菌的培养方法、细菌对人体的感染机制以及细菌引起的典型疾病。
第三章:真菌学本章主要介绍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理代谢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真菌感染的分类、真菌的培养方法、真菌引起的典型疾病以及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第四章:病毒学本章主要介绍病毒的结构、生命周期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培养方法、病毒感染的机制以及病毒引起的典型疾病。
此外,还包括病毒感染的免疫学和病毒疫苗的研制等内容。
第五章:寄生虫学本章主要介绍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活史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的诊断方法、寄生虫引起的典型疾病以及抗寄生虫药物的应用。
第六章:微生物感染的防控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感染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监测和控制方法。
重点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的防控策略、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以及医院环境的消毒方法。
此外,还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第七章:微生物学检验与诊断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学检验与诊断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以及微生物耐药性检测。
重点内容包括细菌培养与鉴定的方法、快速诊断方法(如PCR技术和免疫学检测等)以及耐药性检测的方法。
第八章:免疫学与微生物感染本章主要介绍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方法以及免疫系统与微生物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免疫1.引起菌群失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a.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c.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d.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e.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2.条件致病菌致病的条件____________。
a.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改变c.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e.各种原因组成免疫功能亢进3.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不包括____________。
a.抗肿瘤作用b.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c.合成维生素d.与外来菌竞争营养物质e.刺激补体的合成4.致病过程中引起两次菌血症的是____________。
a.痢疾志贺菌b.肉毒梭菌c.白喉棒状杆菌d.伤寒沙门菌e.淋球菌5.病原菌在机体血液中大量繁殖产生毒性物质,并随血流到达其他器官,引起多发性脓肿,称为____________。
A.bacteremiaB.pyemiaC.endotoxemiaD.toxemiaE.septicemia6.下列哪种结构与细菌侵袭力有关____________。
a.芽胞b.荚膜c.细胞壁d.中介体e.核糖体7.类毒素与外毒素的区别在于前者____________。
a.有抗原性,但无毒性b.无抗原性,有毒性c.无抗原性,也无毒性d.有抗原性,也有毒性e.仅有半抗原性,无毒性8.脑膜炎奈瑟菌侵入血流,大量繁殖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称为____________。
a.菌血症b.败血症c.毒血症d.脓毒血症e.以上都不是9.常用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有____________。
a.菌苗b.疫苗c.BCGd.类毒素e.抗毒素10.能引起内毒素休克的细菌成分是____________。
a.肽聚糖b.磷壁酸c.LPSd.O抗原e.荚膜多糖11.关于Shwartzman现象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____________。
a.是DIC的局部表现b.是一种免疫应答反应c.两次注射革兰阴性菌可相同或不同d.动物局部可出现出血或坏死,但不会死亡e.两次注射间歇时间应超过24小时12.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____________。
医学知识之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
1、生态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生态失调:是宿主、正常微生物群与外环境共同适应过程中的一种反常状态,在正常菌群表现为种类、数量和定位的改变,在宿主表现为患病或病理变化。
2、菌群失调的诱因:
(1)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
(2)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3)医疗措施影响及外来菌的侵袭。
3、菌群失调的常见菌类
(1)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
(2)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3)厌氧菌:产气夹膜梭菌、艰难梭菌、类杆菌等。
(4)真菌:白假丝酵母菌、曲霉菌、毛霉菌等。
4、实验室检查法原则
(1)细菌总数的测定。
(2)各部位正常菌群的检测。
【注意事项】
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
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环境
外环境
(土壤、空气、水等)
人口压力!
140万报名,招收47万
660万
28亿
全国土壤沙漠化面积每年以3436平方 公里的速度在扩大!
楼兰遗址
黄河的河床在不断抬高,20世纪70~90 年代曾出现多次断流现象!
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达尔文在他的名 著《物种起源》中,讲述过“猫与三叶草” 的故事,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将其演绎为 “英国海军的强大与老处女”的故事。
二重感染大多发生在用药后2~3周, 发生率为2%~3%,主要表现为消化道感 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假膜性肠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尿路感染、败血症等。
病例分析
W,GG,21岁,因咳痰、发热而入院,静 脉滴注第三代头孢菌素,每天6g,连用4d无效。 第4d换用林可霉素治疗,患者出现寒战,烦躁 不安,意识障碍,腹痛,大量水样腹泻,逐渐 频繁,并见大量白色膜状物,镜检发现有大量 革兰阳性粗大杆菌。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2、正常菌群方面
抗生素是“双刃剑”。若应用得当, 可有效控制细菌感染性疾病;若过度使用 或滥用,则可能“滥杀无辜”,破坏人体 微生态平衡,引起菌群失调。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当患者接受抗生素,尤其是长期服用 广谱抗生素时,病原菌和正常菌群中的敏 感菌一起被杀灭,有可能出现菌群失调, 削弱正常菌群抵御外籍菌入侵的能力。
二、微生态平衡
正常菌群具有较强的自身稳定性,能 阻止外籍菌的定植。在正常情况下,微生 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宿主之间保持 动态的微生态平衡。
二、微生态平衡
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is)
● 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 在不同发育阶段的 ● 动态的 ● 生理性组合
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生态失调
“英国海军的强大与老处女”
强大的海军
↓
海上补给品(牛肉罐头)工业发达
牛肉罐头
“英国海军的强大与老处女”
海上补给品(牛肉罐头)工业发达
↓
牛饲料─三叶草丰富
↓
野蜂(传花授粉)多
“英国海军的强大与老处女”
野蜂(传花授粉)多
↓
田鼠(野蜂的天敌)少
↓
猫(田鼠的天敌)多
↓
抱独身主义的老处女喜欢养猫
强大的海军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与生理作用 二、微生态平衡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五、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正常微 生物群之间、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 的微生态平衡,在外环境影响下,由生理 性组合转为病理性组合的状态。 从生态学上微生态失调分为: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一个健康成年人大约有1013个体细胞, 而全身定植的正常微生物总数高达1014个, 主要分布于皮肤、口腔、消 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
“望闻问切,辨证论治”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80%正常菌群寄居在肠道中,大约有 400~500种微生物。每克干粪便有1011~ 1012个细菌。
病例分析
W,MM,20岁,患红斑性狼疮,使用强的 松及环磷酰胺治疗。一个月后,狼疮活动情况大 为改善。不久,因不慎受凉感冒,出现较严重的 咳嗽、咯痰和中度发热。X线发现右下肺有一小 块炎症性病变。
用了几天第二代头孢菌素,病人好转但不够 满意,医生改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病人发热愈来 愈高。X线显示肺炎病变已好转。医生改用超广 谱抗生素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4天后病人死去。
水平提高,疫苗接种, 诊治手段的副作用
抗生素合理应用
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生态失调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与生理作用 二、微生态平衡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五、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六、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问题: 1、新出现的腹泻最可能由什么细菌引起? 2、如何治疗该疾病?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假膜性肠炎 是较为严重的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临
床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常出现在抗 生素治疗过程中或停药后1~2周。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假膜性肠炎主要由艰难梭菌引起。 艰难梭菌是人体肠道正常菌群。因使用 抗生素不当,耐药的艰难梭菌大量繁殖,释 放毒素A和B,引起肠液分泌,黏膜损伤和 假膜的形成。
在人体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 经常寄居而对人体无损害作用的微生物,通 称为正常微生物群(normal microflora)或正 常菌群(normal flora)。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正常菌群在宿主出生后,即在体内建 立并持续存在,有规律地定居于特定的部 位,成为宿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2) 免疫作用:正常菌群能刺激宿主 产生免疫及清除功能。
(3) 营养作用:肠内正常微生物如双 歧杆菌、乳杆菌等能合成人体生长发育必需 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4) 排毒作用 (5) 抗肿瘤作用 (6) 抗衰老作用
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生态失调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与生理作用 二、微生态平衡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六、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此时,患者体内耐药的机会性致病菌, 以及来自医务人员或医院环境的耐药菌乘虚 而入,迅速繁殖,成为新的优势菌,引起菌 群失调,并可诱发血行、深部组织及内脏的 感染。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在抗生素强大的选择压力下,已选育 出危害性更大的机会致病菌(如MRSA、 VRE、产ESBL革兰阴性杆菌等),对许 多抗生素具有抗性,在住院病人或医护人 员中流行,严重污染医院环境。
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菌主要是革兰 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等, 来自肠道正常菌群,原因 是肠道细菌的逆向定植。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2、新区感染:正常菌群由原籍生境 向本来无微生物定植的部位转移。如败血 症、亚急性细菌性心內膜炎。
呼吸道细菌:易向脑部转移。 肠道细菌:易向腹腔转移。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与生理作用 二、微生态平衡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五、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影响微生态失调的因素: ● 宿主:主要是屏障结构和免疫功能
异常的影响 ● 正常菌群:抗生素的干扰作用是巨
大的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1、宿主方面
(1)免疫力降低:患慢性消耗性疾病 (结核病、肿瘤、糖尿病等)、烧(烫) 伤、化疗、放疗、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等。
滥用抗生素的恶果是破坏人类整个生 存环境。人类将自食其果。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传统感染类型
现代感染类型
传染源 病原体
宿主 结局 趋向 原因
外源性
内源性(多)
典型的致病菌
机会致病菌或“非
致病菌” 、耐药菌
无免疫力的健康宿主 抵抗力低下的患者
传染病
机会性感染
逐渐减少或很少
呈不断上升趋势
卫生条件改善,生活 滥用抗生素,现代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介(插)入性诊治手段
内镜:胃镜、腹腔镜、支气管镜、膀胱镜 插管导管:动静脉插管、气管插管、心导
管、导尿管等 呼吸机 心脏群侵入非正常寄居部位提供机会, 引起定位转移。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3)化学因素:如肝病患者胆汁分泌 异常,可引起下消化道正常菌群上行至上 消化道定植、繁殖,引起细菌过度生长综 合征,主要临床症状是脂肪泻、维生素缺 乏症和营养吸收障碍。
● 菌群失调(比例失调) ● 定位转移 ● 宿主转换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1、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在某一微生境内正常菌群中细菌的种 类和数量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 围的状态,主要是量的变化,故又称为比 例失调。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菌群失调可分为: ● Ⅰ度失调:为可逆性失调 ● Ⅱ度失调:是不可逆的,菌群内生理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2)物理因素:一切破坏正常生理结 构的措施都可引起微生境的破坏,正常菌 有可能发生定位转移,引起微生态失调。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腹部外科手术:可使大肠杆菌从结肠 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进入泌尿生殖系 统,引起膀胱炎、肾盂肾炎;进入血液, 引起败血症。
颅脑手术: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 菌、表皮葡萄球菌、不动杆菌等容易入侵 引起感染。
1、最可能的死因是什么? 2、如何证实你的推测?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2、定位转移(translocation)
正常菌群由原籍生境转移到外籍生境 或本来无菌生存部位的现象。
一般地,正常菌群在原籍生境是不致 病的,如果转移到外籍生境或无菌部位则 可能致病。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1、老区转移:正常菌群由原籍生境 向其他有正常微生物群定植的部位转移。
正常菌群组成“统一战线”,对保持人 体生态平衡和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主要生理作用有: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1)生物拮抗作用 正常菌群在皮肤黏膜表面黏附、定植和 繁殖,形成菌膜屏障,通过拮抗作用(空间 争夺、营养争夺、产生代谢性产物),抑制 并排斥外籍菌的入侵和群 集,保持微生态平衡。
为了维护人类健康,不仅要保护宏观生 态的平衡,而且要保护人体微生态平衡。
“人享尽天年,度百岁而去” 《黄帝内经》
正常微生物群与微生态失调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与生理作用 二、微生态平衡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四、微生态失调的诱因 五、微生态失调的防治
一、正常微生物群的组成及生理作用
1. 正常微生物群定义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除了甲硝唑和万古霉素外,几乎所有 抗菌药物和多种抗肿瘤化学制剂可诱发艰 难梭菌性假膜性肠炎,但以广谱青霉素、 头孢菌素和林可霉素最为常见。
三、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若发生二重感染,应立即停用正在服用 的抗菌药物,同时对检材培养中的优势菌 进行药敏试验,以选用敏感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