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下)

合集下载

明清以来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汇

明清以来中外文化的冲突与融汇


元:也里可温教
1289年 教廷派方济各会宣教士孟德高维诺(Giovanni di Monte Corvino)前往东 方各 汗庭 1293年,孟德高维诺到达大都拜见忽必烈,并获准在大都宣教,,当时与唐代以 来传 入的景教被合称为也里可温教。 信徒多色目人 随着元朝退居漠北而衰落
2、欧洲

罗马旧教 耶稣会
一、基督教(天主教)最初之来华
1、中国古代

唐:景教
景教即唐朝时期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 唐贞观九年(635),景教僧侣阿罗本将此教传入中国。十二年,唐太宗李世民诏 称“波斯僧阿罗本,远将经教来献上京”,并命令在长安城中义宁坊建寺一所,度僧 二十一人,许其传教。 唐建中二年(781) 伊斯 出资于长安义宁坊大秦寺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唐武宗“会昌法难” 景教受波及
6、南怀仁来华
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 ,1623-1688)比利时 时间: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
思考: 为什么这些西方传教士能得以在中国立足?为什么西方 耶稣会教得以在中国盛行?
主要原因:
第一,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并不是以宗教叩开中国的大门,而 是认新奇的学术来吸引中国士太夫,使之发生兴趣;又以修书修历来打 动中国政府,使之感到需要,就这样传教士得以进入中国腹地和深入宫 廷。 明朝大臣 徐光启 李之藻 冯应京 樊良枢

(3)主要成员:沙勿略 (Xavier)(1506~1552)
天主教会称之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传教士”
1541年 抵达印度 1552年8月沙勿略乘“圣十字”号抵达距广州30海里的我 国上川岛,沙勿略不幸染病,不久便去世了
二、耶稣会在中国传教之盛行 “自利玛窦来华,而文士信从者众”

政治教师需要进一步阅读的书籍

政治教师需要进一步阅读的书籍

需要进一步阅读的书籍:一、关于拓宽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野的书籍3、《中国国际环境问题报告》宋国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世界问题报告》金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中国问题报告》金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中国发展问题报告》张国林善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中国国际战略问题报告》阵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中国企业前沿问题报告》周永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中国经济前沿问题报告》周永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中国入世问题报告》金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0、《中国和平崛起》夏立平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1、《世界热点问题报告》金鑫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2、《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陈筠拳人民教育出版社1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美]亨廷顿(Samuel P.Huntrington)新华出版社14、《中国历史文化》李文芬等旅游教育出版社15、《中国文化通论》.顾伟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6、《思想的肖像》—历史上的伟大哲学家 [美]艾伯特.哈艾伯特(Elbert Hubbart)金城出版社17、《国史十六讲》樊树志复旦大学出版社18、《中国近代史》徐中约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中国古代文化讲义》葛兆光复旦大学出版社21、《百工竞技.【阅读中国.科技史卷】》周瀚光王贻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2、《世界文明史》(美)菲利普·李·拉尔夫商务印书馆23、《科学发现纵横谈》王梓坤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4、《当代文化的哲学阐释》朱希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5、《生活中的经济学》茅于轼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7 第三版26、《教师职业道德》钱焕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7、《大国崛起的文化解读》陈会颍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8、《观察中国》(美)费正清世界知识出版社29、《中国:传统与变迁》(美)费正清世界知识出版社30、《美国与中国》(第四版)(美)费正清世界知识出版社31、《中国的思想与制度》(美)费正清世界知识出版32、《改变从现在开始》张锦贵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3、《中国贫富分化的价值阐释》唐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4、《个人权利与社会正义》王彩波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5、《中国民族问题报告》徐晓萍/金鑫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6、《在历史与经济之间> 梁小民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7、《文化哲学论稿》霍桂桓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8、《中国古代灾害史研究》赫治清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9、《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刘雪松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0、《中国文明的反思》肖建生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1、《合资留给了我们什么?》段福德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2、《中国文化史》(上下)柳诒徵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3、《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刘雪松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4、《礼仪的伦理学视角》蒋璟萍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5、《全球化对我国政治价值的挑战与对策研究》丁志刚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6、《全新思维:未来将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美)平克著,林娜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7、《天使的和弦-全球化时代的宗教冲突与对话》高长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48、《近代科学为什么诞生在西方》作者:(美)托比·胡弗(Toby E. Huff) 北京大学出版社49、《一个国家的十年记忆》--新华社《新华视点》笔下的2000-2010 新华社国内部编著定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50、《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贝蒂娜·施蒂克尔 : 三联书店出版社51、《西方科技价值观的嬗变》李征坤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52、《三十年河东》杨继绳著武汉出版社53、《美国科技与教育发展》何晋秋等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54、《公司的力量》中国篇:薛金福,詹志方著山西教育出版社55、《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最新升级版)梁晓声著文化艺术出版社56、《科学史十五讲》江晓原编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57、《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运用科学方法解决日常问题》麦当强,麦安琪,麦博威著张云译人民邮电出版社58、《科学的价值》(法)昂利·彭加勒著李醒民译商务印书馆59、《科学究竟是什么》,张红霞著:教育科学出版社60、《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法律出版社61、《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金观涛刘青峰著法律出版社62、《中国革命的历史透视》(美)石约翰著王国良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63、《一部世界性的经济学教科书——解读萨缪尔森〈经济学〉》,范家骧著,山东人民出版社64、《故事照亮未来:通往开放社会的100个观念》杨照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65、《你应该知道的2000个人文常识(全本珍藏)》李问渠著哈尔滨出版社 66、《科学技术史》李思孟等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67、《科学的灵魂》(美)佩尔斯,查理士·撒士顿著江西人民出版社68、《改变人类命运的科技力量》(美) 迈克尔·G·泽依著机械工业出版社69、《改变人类命运的八大宣言》编者: 张宏良中国社会出版社70、《时间简史》【普及版】史蒂芬.霍金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71、《中国社会价值变迁30年》潘维康思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2、《让科学的光芒照亮自己》-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刘青峰著新星出版社二、关于提升教师教学艺术,深刻理解教育的书籍1、《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美]丹尼尔.T威林厄姆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教育中的心理效应》刘儒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教师应该做到和能够做到的》[美]琳达.达林-哈蒙德等中国青年出版社4、《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杜威》[爱尔兰]弗兰克.M弗拉纳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凌志军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6、《我喜欢的学校》[英]Catherine n Grosvenor 祝莉丽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7、《透视美国教育》王定华北京大学出版社8、《教育的挑战》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9、《教师一定要思考的四个问题》[英]爱恩.戴维斯中国青年出版社10、《教师如何做研究》郑金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1、《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2、《学校法律顾问》解立军开明出版社13、《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人民教育出版社14、《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叶澜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15、《教师礼仪》李兴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6、《当代美国教育问题透析》冯增发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17、《现代教学论》(1-3卷)裴娣娜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8、《做个充满激情的教师》[美] Robert L.Fried 张乃柬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教育的伦理精神》孙彩萍山西教育出版社20、《百年哈佛教给学生的人生哲学》(1-2)舒天戈石油工业出版社21、《来自美国最优秀教师的建议》[美]沙拉.布朗 .韦斯林等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2、《什么是真正的教育》-50位大师谈教育杨斌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3、《教育学是什么》励雪琴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4、《教学设计》P·L·史密斯、T·J·雷根著, 庞维国等译25、《课堂评估:理论与实践》(美)阿来萨Peter W.Airasian 徐士强赵中建校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6、《给教师的一封信:对学校教育和教学艺术的反思》 [美]维托·佩龙著27、《对话教育热点2010 》教育科学出版社28、《大教学论》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9、《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30、《中小学教育科研指导丛书:课堂观察指导》陈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31、《走进教材与教学的性别世界》史静寰教育科学出版社32、《学校与社会》(第4版)作者:(美国)沃尔特·范伯格,(美国)乔纳斯F.索尔蒂斯教育科学出版社33、《课堂观察、参与和反思》(第5版)(美)里德,(美)贝格曼著伍新春,管琳译教育科学出版社34、《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石中英著教育科学出版社35、《反映的实践者: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舍恩,夏林清教育科学出版社36、《教学伦理》(第4版)(美国)斯特赖克著洪成文,张娜,黄欣教育科学出版社37、《智慧教师的50个创意》张肇丰李丽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8、《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丁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9、《课堂深处的精彩--中外教育对比赏析》雷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0、《教育-科学的世界》李政涛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1、《中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理论与案例》陈向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2、《班主任工作的30个典型案例》(中学篇)主编李方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43、《谁教出来的“问题孩子》郜云雁,却咏梅北京大学出版社44、《有多少状元能够真正成才》杨东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5、《美国学生课外作业集锦》胡庆芳等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46、《实践智慧-一种可能的教学价值》刘冬岩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7、《学生是如何学习的-课堂中的历史》(美)M。

20本中国历史入门书籍推荐

20本中国历史入门书籍推荐

20本中国历史入门书籍推荐
1、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上、下)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上、下册)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6年)3、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1840~1926》(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左舜生:《中国近百年史资料初编.续编》
(民国丛书第5编上海书店 1990年)
5、马士(美)《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上海书店 2006年)
6、萧一山:《清代通史》(全五册)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7、孟森:《明史讲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年
9、岑仲勉:《隋唐史》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
10、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年)
11、翦伯赞:《秦汉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年)
13、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全九册
(中华书局 1983年)
14、钱穆:《国史大纲》(上、下)
(商务印书馆 2002年)
15、内藤湖南(日):《中国通史》(上、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
17、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汪荣祖译(上、下)
(台北联经,1982年)
19、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年)
20、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下)
(上海古籍 2001年)。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国古代史(下)》学分:4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周二34节,周四56节上课地点:理教313课程说明:本课是主要针对中文系留学生的本科生必修课,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讲授,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重大问题,积累有关古代政治、经济、制度、文化、民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理解中国、研究中国文化奠定基础。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PPT授课;预习、复习;阅读、思考集体讨论:渐进与突变:8至18世纪的中国考核方式:开卷作业:共占总成绩的40%;1、阅读缩写:15分(一部专著或三篇论文。

期末交)2、代拟试卷:10分(期末交)3、集体讨论:15分(分组、全体积极参与)期末考试: 闭卷, 占总成绩60%。

参考资料目录:教材:《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参考书-通史部分:《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版《剑桥中国史》,崔瑞德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 Jonathan D. Spence, New York & London : W.W. Norton & Company, 1999.参考书-断代部分隋唐:《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隋唐五代简史》,吴宗国,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宋辽金:《辽宋西夏金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邓广铭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版《宋史》,陈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五册,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元明清:《元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分册),韩儒林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元代史》,周良霄、顾菊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明清史讲义》上下册,孟森,中华书局1981年版《朱元璋传》,吴晗,三联书店1965年版《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书局1982年版《明清易代史独见》,陈生玺,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康雍乾三帝统治思想研究》,高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康雍乾经营与开发北疆》,袁森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版参考书-专题部分:《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白钢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中华书局1991年版《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隋唐社会生活史》,李斌城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郑学檬,岳麓书社2003年版《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朱瑞熙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李伯重,三联书店2003年版《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傅衣凌,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走出理学:清代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姜广辉,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梁启超论清学史二种》,梁启超,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文献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隋唐五代史研究概要》,张国刚,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二十世纪唐研究》,胡戟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宋??,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3年版《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续编》,宋??,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2003年版《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二十世纪辽金史论著目录》,刘浦江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元史学概说》,李治安、王晓欣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明史研究备览》,李小林、李晟文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明史研究室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清史史料学初稿》,冯尔康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清史论文索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年版。

中国文化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内蒙古民族大学

中国文化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内蒙古民族大学

中国文化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第一章测试1.来自()的佛学,经过与中同本土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和吸收佛学成果的新儒学。

答案:印度2.世界上古代原生文化中,()文化则是罕见的古今绵延的文化类型。

答案:中国3.在东亚形成了一个以()为中心的“汉字文化圈”。

答案:中国4.中国的( )以其公平性、开放性和流动性,影响了近代西方的考试制度和文官制度。

答案:科举制度5.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答案:人工大理石;故宫;骨针6.下列属于文明出现标志的是()。

答案:城市的出现;文字使用;青铜器使用7.中国文化大体植根于()经济生活土壤之中。

答案:农耕经济;游牧经济8.下列属于中国文化特质的是()。

答案:尊君重民;人文传统;中庸协和;伦理中心9.中国社会组织的特色,与宗法制延绵不绝、紧密相连的,是专制政体的长期持续。

()答案:对10.文化史,顾名思义,是以“文化”的发展历程为研究对象的历史科学,是专门史的一个门类。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20世纪初叶以来,西方学者如()等,从“文化及人种单源说”出发,指认中国人种外来说。

然而,大量考古发现一再有力驳斥了这类论断。

答案:安特生2.从体质人类学考察,世界上的人类属于黄种人的是()。

答案:蒙古人种3.中国传说中“钻木燧取火,教民熟食”的是()。

答案:燧人氏4.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领袖的选拔方式是()。

答案:禅让5.下列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的是()。

答案:使用磨制石器;养畜业;陶器制作6.下列属于初民精神世界中自然崇拜的是()。

答案:太阳崇拜;月亮崇拜;山神崇拜7.从原始社会直至汉民族形成之前,中华大地上生活着的三个主要部落族团是()。

答案:苗蛮集团;东夷集团;华夏集团8.下列属于新石器文化遗址的是()。

答案: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9.“旧石器”和“新石器”的区分,主要在于先民使用的石器工具制作的精细程度。

中国的文化史-绪论

中国的文化史-绪论
第八章 取则天象:科技文化的生克消长 第九章 制礼作乐:礼乐制度的形成与文化内涵
• 中国古代学术进展 第十章 学在官府:史官文化与史学传统 第十一章 内圣外王:道身通一的先秦儒学 第十二章 庄周化蝶:存心化物的道家思想 第十三章 阴阳五行:帝国政治与经学建构 第十四章 有无之辨:玄学的兴盛及其论争 第十五章 万川之月:佛的澄明与禅心禅境 第十六章 民胞物与:理学与中国古典学术的终结 中国古代宗教艺术
• 第二十一章 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和货币形态和演变 第二十二章 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演变 第二十三章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演变 第二十四章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成就 第 二十五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第二 十六章 中国古代职官制度的沿革
第二十七章 中国古代的选举和科举制度 第二十八章 中国古代的神道观念和主要宗教第 二十九章 中国古代民间神鬼信仰 第三十章 中国古代的禁忌习俗 第 三十一章 中国古代的重要节日
第三节 游动的时代
第分四节 百家争鸣
第四章 帝国建构与文化整合
第一节大一统的历史观念 第二节秦汉制度层面的整合举措
第三节 思想权威的确立 第四节 海纳百川
• 中古——开放融合时代的文化繁荣
第五章 中古的社会与文化
• 第一节 门阀社会 第二节 士族风流
• 第三节 科举制和门阀社会的逐步解体
• 第四节 盛唐气象与中唐后的变局
书·王吉传》:“是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4.心态文化层: 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及其物化形
态的著作和艺术品。教材中编的语言文字、科学技术、教育、文学、 艺术、史学、伦理道德、宗教、哲学就属于这一文化层面。
文化的一般特征 :
பைடு நூலகம்小如《中国文化史纲要》
• 上古——构筑中华文化

《中国文化史》答案 ( 冯天瑜 )

《中国文化史》答案 ( 冯天瑜 )
导论
重点难点问题
1.“文化”与“文明”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以及人类自然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 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 从历史的角度看,文明是人类社会的特殊发展阶段,是进入阶级社会才产生的,阶级消灭也就无所谓文明不文明。 而文化则早于文明,自人类PD-1104产生就有。 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 从性质特征上看,文明不是人类社会的根本属性,只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 之后才有的特殊关现象,而文化则是人类的根本属性,与人类共生共荣;文化是以人类活动的表现形式而存在,而文 明以社会进步的价值形式而存在。 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义概念。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既有有益于人类的内容,也有不利于人类的因素。文明 则和某种价值观相联系。 联系: 文化和文明是人类社会进化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文化是动态的永无止境的不间断的渐进式发展过程,文明则是静 态的、相对稳定的跃进式发展过程。渐进文化成果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跃进继而出现新的文明,在新的文明基础 上经过文化的进步还会创造更高级的文明。 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文明是文化发展的产物和表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都在随文化的发展而提高。 文化决定文明的前进,文明促进文化的发展。文明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进步的杠杆,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 促进作用。
1
中国文化是世界几大原生文化之一。“三大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六大文化区”,中国在独立起源的时间、 文明发达的程度、对周边文化的影响力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世界上其他古代原生文化因各种原由大都相继天折,而中国文化则是罕见的古今延绵的文化类型。 由于地域、种族、文化等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在东亚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汉字文化圈”,它包括朝鲜半 岛、日本列岛、越南以及东南亚、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 16 世纪之前, 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国的物质文明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和近代化提供了某些诱发因子 在思想意识层面,中国的伦理观、哲学观、政治理想,尤其是实用理性对欧洲的启蒙主义运动产生过影响。 中国从汉代开始就建立的文官考选之制,隋唐以降演变成完备的科学制度,其“学而优则仕”的公平性、开放性和 流动性,经东来的传教士们推介给欧洲,法国革命以后的欧洲和 19 世纪的美洲的考试制度和文官制度,便参考了中 国的科举制度等文物典章。 在当代,随着后工业文明的日渐展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中国文化中的一些精神资源, 如人文理想、协和精神等等,经过现代诠释可以为克服“现代病”提供某种有益启示。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四章中国传统⽂化的发展历程轴⼼时代1883年,马克思去世。

但在同⼀年,德国⼜迎来了另⼀位哲⼈的诞⽣,他就是雅斯贝尔斯。

雅斯贝尔斯有⼀个很著名的命题——“轴⼼时代”。

他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标》中说,公元前800⾄公元前200年之间,是⼈类⽂明的“轴⼼时代”。

这段时期是⼈类⽂明精神的重⼤突破时期。

在轴⼼时代⾥,各个⽂明都出现了伟⼤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化传统,也⼀直影响着⼈类的⽣活。

⽽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万⽔的阻隔,但它们在轴⼼时代的⽂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化都发⽣了“终极关怀的觉醒”。

换句话说,这⼏个地⽅的⼈们开始⽤理智的⽅法、道德的⽅式来⾯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了宗教。

它们是对原始⽂化的超越和突破。

⽽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化形态。

那些没有实现超越突破的古⽂明,如巴⽐伦⽂化、埃及⽂化,虽规模宏⼤,但都难以摆脱灭绝的命运,成为⽂化的化⽯。

⽽这些轴⼼时代所产⽣的⽂化⼀直延续到今天。

每当⼈类社会⾯临危机或新的飞跃的时候,我们总是回过头去,看看轴⼼时代的先哲们是怎么说的。

第四章中国传统⽂化的发展历程【教学内容】中国传统⽂化的发展历程。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中国传统⽂化从上古发⽣,历经殷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辽夏⾦元、明清等各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成就。

【重点与难点】重点:各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重要成就。

难点:殷商西周从神本⾛向⼈本的重要转变;春秋战国称为中国⽂化的“轴⼼时代”。

【讲授提纲】第⼀节上古:中国⽂化的发⽣⼀、中国⼈起源元谋猿⼈距今约170万年。

中国境内最早的猿⼈。

蓝⽥⼈马坝⼈⼤荔⼈⼭顶洞⼈⼆、原始物质⽂化旧⽯器时代(从元谋猿⼈到7000年前的四川资阳⼈)⽕的使⽤是旧⽯器时代⼀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化创造。

中国文化史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史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文化史》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文化:是人类超越本能的、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也就是自然的人化。

文化一般包括物质、精神。

风俗习惯以及价值四个层面。

2.赋比兴:是古代学者对诗歌表现手法和艺术手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

赋指直接的叙述和抒写,比指比喻和比拟,兴则是从意义、声音等方面的类比关系来引发诗歌。

赋比兴的手法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简答题:1.简述中国艺术的基本类型。

答:中国艺术有两大基本类型,即阳刚和阴柔。

青铜器、汉画像砖、杜甫诗歌、范宽的全景山水、颜体楷书、宫廷建筑、民间打击乐,等等,均属于阳刚之美;彩陶、宫廷舞蹈、婉约词、行书、园林,等等,均属于阴柔之美。

从对中国艺术影响最大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差别看,则表现为艺术类型上的浓与淡、神与逸之别。

浓淡分别代表儒道的审美情趣,神逸则分别代表儒道两家的审美境界。

当然,不管是神与逸,还是阴柔与阳刚,很多时候都不是截然划分的,同一位艺术家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审美情趣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一件艺术品也可能同时包融有阳刚和阴柔之美。

2.简述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宗法制度确立于西周,其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

一般认为,宗法制度的创立者为周公。

其主要内容包括:嫡长子继承制、封邦建国制、宗庙祭祀制度(还可以包括父家长制等)。

三、论述题:1.试述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中国伦理思想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孕育展开——抽象发展——辩证综合的辩证过程,它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三大阶段(先秦——汉唐——宋明)正相符合,体现了逻辑发展与历史发展的一致性。

首先,先秦是中国伦理精神孕育展开阶段。

如西周时期确立的周礼,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造的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体系,都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次,汉唐时期是中国伦理思想的抽象发展和大一统、封建化阶段。

汉代儒学独尊、董仲舒伦理体系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伦理精神的封建化和抽象化的统一;最后,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伦理思想辩证综合阶段。

中国文化 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下)

中国文化 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下)
赋的衰败:这种文化成为给帝王歌功颂德的工具, 渐渐脱离社会人生,趋于形式化和空洞化。汉以后, 赋的衰落便成为必然 。

骚体赋

骚体赋:汉赋的一种,指在体制上极力模仿楚辞体 并且以赋名篇的作品。楚辟体作品的创作在汉代没
有新的发展,许多作品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有意模仿
屈原的《离骚》、《九歌》,有些则只是袭取楚辞 体的形式,被称作骚体赋。


战国长城的修筑



战国时期的两类长城: 第一类是“互防”长城。 齐:“乘山岭之上筑长 城,东至海,西至济州 千余里,以备楚” ; 楚:“备齐”“备秦” 燕:“防齐”;赵 : “防魏”;魏 :“防 秦”;秦:“防魏”。 第二类是“御胡”长城。 赵、燕、秦 :“限戎 马之足”
齐长城是我国现存于地面上修建最 早、历史最长的冷兵器时代国家军 事性防御工程。建于春秋末期至战 国中期,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

秦兵马俑

守卫秦始皇陵的兵马 俑,造型生动逼真,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 迹。
秦兵马俑之跪射俑
汉兵马俑
秦之文学

《吕氏春秋》:战国末年的杂家著作。是秦相吕不 韦招集门下宾客、儒士集体编撰而成的,成书年代
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内容自然不免驳杂,风格
也不完全统一,但它有严密的体系。全书条分理顺, 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组成了一个所谓“法 天地”的完整体系。

佛教传入中国


佛教正式传入中国,在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 元67年)。明帝派蔡愔、 秦景到印度访求佛经, 并于次年令其在洛阳建 白马寺。 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 教寺院,故称中国佛教 “祖庭”。
中国佛教的“祖庭”白马寺。
佛教的中国化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发展历程

然而,经学内部却出现了今文经和古文经的斗争。 所谓今文经,就是汉朝朝廷搜集的口头流传的儒家著作,抄为 定本,作为传授的依据。这些经书是用当时通行的隶书记录的, 所以称为今文经。 所谓古文经,就是通过种种途径发现的出土的儒家经书,这些书 是用战国年代的文字记录的,所以称之为古文经。 今文经和古文经原本只是版本不同,但双方的斗争不仅限于今文 经与古文经版本真伪问题,而且在学术观点以及学术研究的原则 方法上也产生了重大分歧,从而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学术斗争。学 者内部也因此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大学派。
创立诸子学派的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 批百科全书式的渊博的学者。 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 了学派,编纂修订了《 了学派,编纂修订了《诗》、《书》、《礼》、 《易》、《春秋》等中国文化中,最古老的经典性著 春秋》 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 横八极的议论。 正是由这些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追索和创造,中国 传统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才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升华, 中国文化的走向也才能大致确定下来。
今文经学讲阴阳灾变,讲儒家经典的微言大义,特点是政治的。 今文经学讲阴阳灾变,讲儒家经典的微言大义,特点是政治的。 古文经学讲文字训诂,讲典章制度,注重研究经文本身的涵义, 古文经学讲文字训诂,讲典章制度,注重研究经文本身的涵义, 特点是历史的。前者主张适应时代,后者主张复古。 特点是历史的。前者主张适应时代,后者主张复古。前者学风 活泼,但流于空疏荒诞;后者学风朴实,却失之繁琐。 活泼,但流于空疏荒诞;后者学风朴实,却失之繁琐。 从汉武帝到西汉末年,今文经学得到朝廷的支持, 从汉武帝到西汉末年,今文经学得到朝廷的支持,占据了官学 的正统地位。 的正统地位。 古文经学在王莽摄政时期扶摇直上,东汉又继续发展, 古文经学在王莽摄政时期扶摇直上,东汉又继续发展,大学者 辈出,贾逵、服虔、马融、许慎是其中的佼佼者。东汉末年, 辈出,贾逵、服虔、马融、许慎是其中的佼佼者。东汉末年, 马融的学生郑玄不拘泥师承门户和学派壁垒,对今文经学、 马融的学生郑玄不拘泥师承门户和学派壁垒,对今文经学、古 文经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各取所长,融会贯通, 文经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各取所长,融会贯通,结束了今文 经学和古文经学的斗争。 经学和古文经学的斗争。

中国文化概论 第4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文化概论 第4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三、原始观念文化
中国先民原始观念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是原 始宗教和原始艺术,其中原始宗教是主流。 中国先民原始宗教崇拜的对象分为三大类: 一是自然崇拜;二是生殖- 祖先崇拜;三是图腾 崇拜。
一是自然崇拜:亦称自然神崇拜
所谓自然神崇拜,就是把诸如日月星辰,风 云雪雨乃至名山大川等自然现象神化,进而把它 作为一种超自然力量加以崇拜、祈求它的保护和 赐福。甚至包括动植物等。
之所以称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是 文化史家借用了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提出的概念。其主要 含义是指当时诸子百家创造的各个学派,使得中国文化精 神的各个侧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国民族文化 从此大致确立了。 主要依据有: (1)在社会生产力上,由青铜时代进入了封建社会。 (2)在民族方面,以华夏为主体的中原民族与周边各 族不断融合,形成了华夏族。 (3)在文化上进入了空前繁荣昌盛的时期。 (4)哲学思想尤为活跃,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禹的时代开始了“夏文化”的进程,其特征是: (1)工具形态由石器、陶器过渡到青铜器; (2)农业生产己有相当发展; (3)私有制确立; (4)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建立起来。
五、上古文化分布
中华民族的远祖可分为华夏、东夷、苗蛮三 大文化集团;经过征战和磨合,最终成为中华文 化。
中华民族
(1)华夏文化集团
婚姻关系的不断变化,证明人类逐步走向文明。
2.氏族关系: 中国原始社会组织经历了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 氏族社会。 母系氏族是以母亲的血缘关系结成的原始社 会的基本单位。 母系氏族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贯穿整个 新石器时代。
地皇神农氏 说法不一 人皇伏羲氏 极其混乱! 天皇燧人氏
父系氏族社会是以父亲的血缘关系为中心结 成的原始社会晚期的基本单位。 父系氏族社会铜石并用,也就是传说中的五帝 时期。五帝是指黄帝、颛顼(zhuan xu)、帝喾 (ku)、唐尧、虞舜。说法不一。

中国史入门读物20种推荐

中国史入门读物20种推荐

11、翦伯赞:《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年)
在今天,翦伯赞的名声并不太好,主要因为他的《中国史纲要》,与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郭沫若《中国史稿》,并称“马列中国通史”的三大件。 此书一目了然的缺陷是过度渲染农民起义,僵硬分析社会经济,优点则是资料丰富,文笔生动。
此书借佛说一切流转相均有“生、住、异、灭”四期,将清代学术分为启蒙期(生)、全盛期(住)、蜕分期(异)、衰落期(灭),别出心裁而能自圆其说。其叙述与议论浑然一体。
20、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上、下)(上海古籍 2001年)
不是每个图书馆长都是学问家,但是很多学问家都当过图书馆长,比如蔡元培、梁启超、胡适、陈垣诸先生,这位就是南京国学图书馆馆长柳诒徵。 此书出后,到现在也过了快90年,中国仍然没有一部新的象样的文化史。据说,柳曾为找回南京图书馆藏而不惜向权贵下跪,他实际是将传统文化当成一种信仰,一种犹胜生命的信仰。如果我们读完此书,也可以直接看到他那颗仍然跳动在纸张油墨之间的文心。
2、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上、下册)(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6年)
郭氏一生致力中国近代史,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长, 此书的写法比较朴素,但材料扎实,信息量大,开初看起可能枯燥,读进去之后始觉其精湛。和徐著相比,此书更重使用第一手材料,但综合与分析方面,则稍逊。
12、童书业:《春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
童书业是顾颉刚的弟子,顾颉刚曾在给童书业的信中说:“有您这般的功夫和识力,经与子打通,春秋史与战国史打通,发见前人所想象不到的问题,真是出人意外,入人意中。
师傅对弟子的赞誉也许有些夸大,那么我们再看另两位史家对童书业《春秋史》的评价。
这本书实际只写了中国古代(先秦)的十数位大哲学家,起自老子,终于荀子,深入浅出,明白如话,非常好读。据齐思和说,在上世纪20年代,青年学生的书架上几乎人手一册此书。而梁启超在此书风靡之时,专门搞了个讲演辩论会,当面公开批评胡适,多少也带点嫉妒之心吧?

复旦大学全外语课程(内有2个sheet)

复旦大学全外语课程(内有2个sheet)

学分 周学时
3 3 3 2 2 2 2 3 3 4 4 3 2 3 3 2 4 1 4 2 3 2 2 2 2 2 3 2 3 3 3 2 2 2 2 2 3 3 3 2 2 2 2 3 3 5 5 4 3 3 3 2 4 1.5 4 3 3 2 2 2 2 2 4 2+1 3+1 3 3 2 2 2 2 2
课程代码
ICES110012 ICES110013 HIST110013 HIST110015 HIST130126 HIST130135 HIST130138 HIST130141 SOCI110018 SOCI110020 SOCI110034 SOCI130004 SOCI130064 SOCI130065 SOCI130085 SOCI130134 SOCI130135 SOCI130136 SOCI130137 MUSE110007 PHIL110025 PHIL110026 PHIL110029 PHIL110030 PHIL110031 PHIL130004 PHIL130021 PHIL130070 PHIL130093 PHIL130100 PHIL130101 PHIL130110 JOUR110011 JOUR130065 JOUR130119 JOUR130163 JOUR130165
开课 学期
秋季 春季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秋季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季 春秋 春秋 秋季 春秋 秋季 秋季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秋 春季 春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秋季 春季 春秋 春季 春秋 春秋 春秋
备注
全日语课程
类别
西方语言学
课程名称
课程代码
CHIN130030 CHIN130129 CHIN130173 FORE110031 FORE110036 FORE110037 FORE110039 FORE120010 FORE120011 LAWS120002 LAWS130029 LAWS130036 LAWS130052 LAWS130053 LAWS130054 POLI110033 POLI110042 POLI110043 POLI130013 POLI130026 POLI130032 POLI130063 POLI130108 POLI130128 POLI130135 POLI130136 POLI130137 POLI130138 POLI130141 POLI130142 FORE110038 SOCI130039 POLI110041 ECON110020 ECON110022 ECON110023 ECON120003 ECON130012

中国文化元典时代文化的多元走向(下)

中国文化元典时代文化的多元走向(下)

“尊君”与“重民”的关系


尊君与重民可谓是古代政治思想的一体双翼。 首先,“民为邦本”,只有爱民、保民、惠民、惜 民、恤民,才能“尊君、“固本。 其次,重民以尊君为前提,当二者发生冲突时,前 者屈从于后者,如《左传》在充满民本情怀的同时, 又不离所谓“国不堪贰”,“臣无二心,天之制也” 的“大义”。后来历代统治者和政治理论家,大都 遵循此一原则设计国家结构,处理君民关系。

其楚 秦 三 齐 中 他文 文 晋 鲁 国 地化 化 文 文 文 域 化 化 化 面 文 貌 化 的 多 样 性





六 、 先 域 秦 文 时 化 期 的 区
中国文化面貌的多样性
文化古今沿革,有其时代性;文化因环境之 别,又有地域性。《礼记·王制》说: 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 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 俗,刚柔、轻重、 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 中国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国文化面貌 的多样性。

飞凤花卉纹绣锦袍局部。1982年出土 于江陵马山1号战国楚墓,该墓总共出土 以35件丝织品,有纱、彀、罗、绢、纨、 缟、绨、组、缣、绮、绵、绦等等,几乎 包括了先秦时期丝织品的全部品种,被誉 为“丝绸宝库”。
随着儒家思想的国家化、 政治化,民本思想也成为 历代立国治邦的基本国策, 凡中国历史上相对社会安 定、政治清明、国力强盛 之时,如汉代“文景之 治”、唐代“贞观之治” 等“盛世”的出现,除综 合性的社会因素的促成外, 民本主义中的“轻刑薄 税”、“制民之广”等训 言的指导作用也是显而易 见的。
中国文化史
第三章 元典时代文化 的多元走向 (下)
本章主要内容
四、出土简帛与先秦学术 五、尊君重民的政治伦理 六、先秦时期的区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课件(第二章)

中国传统文化 课件(第二章)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中西文化 是两种根本不同类型的文化,是属于平行发 展、交流甚少、互不冲突、各有偏重、各具 特色的两大文化系统。中国文化是典型的大 陆农耕文化,西方文化则属于地道的滨海商 业文化。”
(一)、如何看待地理环境决定论
1.地理环境,主要是指“生物,特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地球表层” 。这里主要指自然环境。
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观点:法国启蒙哲学家孟德斯 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认为“气候王国才是一 切王国的第一位”,热带地方通常为专制主义笼罩, 温带形成强盛与自由之民族。
“异常炎热的气候有损于人的力量和勇气,居住 在炎热的天气下的民族秉性懦怯,必然引导他们落到 奴隶地位。而寒冷的气候则赋予人们的精神和肉体以 某种力量,这种力量和勇气使他们能够从事持续的艰 难的、伟大的和勇敢的行动,使他们保持住自由的状 态”。
4. 古典文化的大总结与整理:《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
考据学
(八)、近代以后─传统文化的转型期
伴随着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西方列强的入 侵,开始了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文化发生 了激烈碰撞。
从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期间,传统文化既 受到严重冲击,又受到各种影响,使中国文 化带有新旧杂陈,“死的要拖住活的,新的 要突破旧的”的特征。
古代中国广阔的地域空间、腹地纵深宽广, 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资源丰富,为中国文化奠 定物质基础与宽绰的回旋余地。
2. 对中国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复杂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不同经济 类型→文化的多样性与多元一体格局。
▲多样性与地域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 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与物质条件,使人们形 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衣食住行方面 不同的风俗习惯。 (秦榆 《中国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概论04

中国文化概论04
24
• 制礼作乐 制礼:确立把上下尊卑等级关系 固定下来的行为准则规范、 周制度、行为、观念文化总汇 经济、政治、社会、家庭生活 礼为内容(亲亲血缘原则,尊尊政治原则) 仪为形式 作乐:配合礼制施行的情感艺术系统 目的:纳上下于道德,而后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庶民以成一道德的团体
25
• 周易.宇宙代数学
30
2、百家争鸣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对 天下兴亡的思考,人们不 再崇信天道,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 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创立者 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诸子百家。如阴阳、儒、墨、 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家。最 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各学派 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 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空前繁 荣局面。
15
甲骨文:“六书”汉字结构规律 象形、会意、指事 形声、假借、转注 文连成句成实际会话 金文:钟鼎文,铭于礼器与乐器 金文比甲骨文 数字大增,反 映社会生活实 践发展。 篇幅增大; 汉字形声化趋 势明显
16
⑶巫史文化 巫史——中华民族第一代文化人 随着生产力发展,阶级明朗化,统治秩序制 度化,社会分工日趋细密,专司人神交通的“巫” 逐渐职业化、世袭化,职责由占卜,扩大为参与 政治管理—“掌官书以赞治”和卜筮、祭祀、书 史、星历、教育、医药活动,垄断神坛,把持政 坛,执掌学坛。对我国灿烂文化起“开源”作用。 形成传统:“学术与政治纠缠”、“神学与科学交 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混杂,“文史哲汇通”
12
5、上古文化的分布
中华文化的多元发生 依据考古学旧石器时代文化遗 迹满天星斗,新石器时代文化 遗迹全国7000余处。八区创造 原始文化,水平不在黄河流域 之下。 华夏集团(黄帝、炎帝)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分布区 东夷集团(蚩尤、皋陶) 大汶口文化、青莲岗文化 苗蛮集团(伏羲、女娲) 屈家岭文化、大溪文化

2017鸟12月尔雅中国历史地理文化下期末答案

2017鸟12月尔雅中国历史地理文化下期末答案

一、单选题1公元840年,()政权被黠戛斯推翻后,向西迁徙,一支向西迁至新疆,与当地民族结合,形成了今天的维吾尔族。

A、回鹘B、突厥C、匈奴D、鲜卑我的答案:A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的是()。

A、都江堰B、芍陂C、漳河渠D、邗沟我的答案:D31958年,沙俄通过()占领了清朝的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区域。

A、《辛丑条约》B、《南京条约》C、《瑷珲条约》D、《北京条约》我的答案:C4中国传统习惯上,花茶主要在()一带受欢迎。

A、浙江B、福建C、安徽D、北京我的答案:D5下列乐器中,最早来源于少数民族的是()。

笙B、唢呐C、笛子D、琵琶我的答案:D6对中国古代商业的分布和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地理因素B、交通因素C、制度因素D、产地因素我的答案:A7越剧产生于()。

A、浙江B、上海C、江苏D、江西我的答案:A8车同轨是()开始实施的交通设施标准化的措施。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我的答案:A9中国在分封制时期,()的赋税制度限制了商业的发展。

A、初税亩B、贡赋制编户赋税D、租调徭役制我的答案:B10中国传统习惯上,乌龙茶主要在()一带受欢迎。

A、浙江B、福建C、安徽D、北京我的答案:B11国民党时期,政治集团里军统的人选主要来自()。

A、绍兴B、湖州C、奉化D、江山我的答案:D12市的形成最早是出于()的需要。

A、商品制作B、商品交换C、农业发展D、手工业发展我的答案:B13台湾人口的分布主要受()的影响。

A、生产方式B、政治C、军事D、民族我的答案:D14春秋时期,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是()。

A、仲由B、言子C、颜回D、曾参我的答案:B15地域文化的前提是()。

A、该区域文化明显比周围区域的文化更先进B、该区域文化历史明显比周围区域的文化历史更悠久C、该区域文化明显比周围区域的文化更具影响力D、该区域的文化和周围区域文化有明显的差异我的答案:D16中国历史上,在汉族迁入其他地区的事件中,江西填湖广发生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