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相关知识

合集下载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总结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总结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土力学基础知识点1. 土的物理性质:包括土的颗粒组成、密度、孔隙度、含水量等。

2. 土的力学性质:包括土的强度、变形特性等。

3. 土与水的相互作用:包括渗透流、饱和流等。

4. 土与结构物的相互作用:包括土压力、承载力等。

5. 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土壤侵蚀、沉降等。

二、地基基础基础知识点1. 岩石和土壤的分类:岩石按照成因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土壤按照成因分为残积土、冲积土和沉积土。

2. 建筑物荷载:建筑物荷载分为永久荷载和可变荷载,其中永久荷载主要来自建筑本身,可变荷载则主要来自人员活动和设备运行等。

3. 地基基础类型:地基基础类型主要有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其中浅基础包括简单地基(如垫板)、连续墙式地基和筏式地基,深基础包括桩基和墙式基础。

4. 地基处理技术:地基处理技术包括加固、加厚、排水等方法。

5. 地基设计:地基设计主要考虑建筑物荷载、土壤特性、地质条件等因素,以确定合适的地基类型和尺寸。

三、土力学与地基工程实践应用1. 工程勘察:工程勘察是土力学和地基工程实践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了解现场土壤和岩石的特性以及环境条件,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2. 土体强度试验:土体强度试验包括压缩试验、剪切试验等,可以确定土壤的强度参数,为后续设计提供数据支持。

3. 地下水位测定:地下水位测定是确定渗透流方向和水压力大小的重要手段。

4. 岩土钻探:岩土钻探可以获取现场岩石和土壤样品,进一步了解现场情况。

5.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通过加固、加厚或排水等方法来提高土壤承载力或稳定性的技术手段。

总之,土力学和地基工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的应用涉及到建筑物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适的土力学和地基工程方案。

地基与基础知识点总结

地基与基础知识点总结

地基与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1. 地基。

-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地基承受基础传来的建筑物荷载,它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 根据地基是否经过人工处理,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天然地基是指在基础建造时未经加固处理就能满足要求的地基;人工地基则是天然地基不能满足承载能力要求时,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形成的地基。

2. 基础。

- 基础是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本身的自重一起传给地基。

- 基础按构造形式可分为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

独立基础常用于柱下,当柱子的荷载较大且地基承载力较高时适用;条形基础一般用于墙下,能将墙的荷载较均匀地传给地基;筏形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的情况,它就像一个“筏子”一样把建筑物“托”起来;箱形基础是由钢筋混凝土的底板、顶板和若干纵横墙组成的,整体空间刚度大,适用于对不均匀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物;桩基础是通过桩将荷载传递到深层较坚硬的土层或岩石上,当浅层地基承载力不足时采用。

二、地基土的工程性质。

1.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 土的三相组成:土由固相(颗粒)、液相(水)和气相(空气)组成。

- 基本物理性质指标:- 土的密度ρ:单位体积土的质量,ρ = (m)/(V)(m为土的质量,V为土的体积)。

- 土粒比重G_s:土粒质量与同体积的4^∘C时纯水的质量之比,G_s=(m_s)/(V_s)ρ_w(m_s为土粒质量,V_s为土粒体积,ρ_w为水的密度)。

- 土的含水量w: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w=(m_w)/(m_s)×100%(m_w为土中水的质量)。

- 其他物理性质指标:如孔隙比e、孔隙率n、饱和度S_r等,它们可以通过基本物理性质指标计算得出,并且这些指标对地基土的工程性质有重要影响。

2. 土的力学性质。

- 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基础工程知识点总结

基础工程知识点总结

基础工程知识点总结一、地基与基础的基本概念。

1. 地基。

- 定义: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地层。

是建筑物的根基,它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 分类。

- 天然地基:未经人工处理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基。

例如,在土质较好的地区,坚实的土层如岩石层、砂土层等可直接作为天然地基。

- 人工地基: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需要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这种经过人工处理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如采用换土垫层法、强夯法等处理后的地基。

2. 基础。

- 定义: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下部结构。

它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作用:承受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并将其扩散到地基中,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

- 分类。

- 按材料分类。

- 砖基础:适用于地基较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多层砖混结构建筑。

具有取材方便、造价低廉等优点,但强度和耐久性相对较差。

- 混凝土基础:包括素混凝土基础和钢筋混凝土基础。

素混凝土基础适用于受压为主的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则可承受较大的弯矩和拉力,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的情况。

- 毛石基础:用未加工的毛石和水泥砂浆砌筑而成,适用于山区等石材丰富的地区,抗压强度较高,但整体性较差。

- 按构造形式分类。

- 独立基础:常用于柱下,当柱的荷载较小时,采用独立基础可以减少基础之间的相互影响。

形式有阶梯形独立基础、锥形独立基础等。

-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为砖混结构,墙体承重时,常采用条形基础。

它沿着墙体方向连续设置,可将墙体荷载均匀地传递给地基。

- 筏板基础:当建筑物上部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柱下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

筏板基础是一块整体的钢筋混凝土板,可将建筑物的荷载均匀地分布到地基上。

- 箱形基础:由钢筋混凝土顶板、底板和纵横交错的隔墙组成的空间结构。

它的整体性好、刚度大,能有效地调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常用于高层建筑或对沉降要求严格的建筑物。

二、地基土的工程性质。

1. 土的三相组成。

- 土由固体颗粒(固相)、水(液相)和空气(气相)组成。

地基处理-专题知识讲座

地基处理-专题知识讲座

TH
CH t de2
KH ——水平渗透系数(cm/s); Ch KH (1 e) , cm2 / s
F ——与n有关旳系数,
w
n —— 井径比,n =de/dw ;一般取为4~12。
3.砂井旳平均固结度为
F
n2 n2
1n(n) 1
3n2 1 4n2
Urz 1 (1Ur )(1U z )
[例11-2] 某工程建在饱和软粘土地基上,砂井长
砂井旳布置范围应稍不小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扩大 旳范围可由基础轮廓线向外增大约2~4m。
(二) 砂井旳构造和布置
4、砂垫层
在砂井顶面应铺设排水砂垫层,以连通各个砂井 形成通畅旳排水面,将水排到场地以外。
砂垫层厚度一般为0.3~0.5m;水下施工时,砂 垫层厚度一般为1m左右。为节省砂子,也可采用连通 砂井旳纵横砂沟替代整片砂垫层,砂沟旳高度一般为 0.5~1.0m,宽度取砂井直径旳2倍。
扩散角θ仍可按表11-2选用。底宽拟定后,再根据开 挖基坑所要求旳坡度延伸至地面,即得垫层旳设计断 面。
例11-1 某砖混构造办公楼,承重墙下为条形基础,
宽1.2m,埋深1.0m,承重墙传至基础旳荷载
F=180kN/m;地表为1.5m厚旳杂填土,γ=16kN/m3,
γsat=17kN/m3;下面为淤泥层,含水率 w=50%,γsat=19kN/m3;回归修正系数ψk=0.95,地 下水埋深1.0m。试设计基础旳垫层。
一、换土垫层法旳原理 2、换土垫层法具有下列作用: (1) 提升浅层地基承载力; (2) 降低沉降量; (3) 加速软弱土旳排水固结; (4) 预防冻胀; (5) 消除膨胀土旳胀缩性。 3、合用范围: 建筑物荷载不大、软弱土层厚度较大时,采用换土 垫层法能取得很好旳加固效果。

建筑工程施工基础知识大全

建筑工程施工基础知识大全

建筑工程施工基础知识大全一、地基基础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是建筑物支撑和承载作用的主要部分。

地基基础的选择和设计要根据建筑物的荷载、地质条件和地形情况来确定,一般包括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类型。

1.浅基础浅基础是指地基基础的一种,其埋入地下深度比较浅,通常小于3米。

主要有承台基础、独立基础、筏式基础和桩基础等。

(1)承台基础:承台基础是建筑物在地基下加宽的一种基础形式,一般用于对承载能力和沉降要求较高的建筑物。

(2)独立基础:独立基础是建筑物每个立柱下的独立基础,一般用在建筑物的直接承重结构。

(3)筏式基础:筏式基础是一种连续的浅基础形式,适用于建筑物荷载均匀分布和地基承载能力较差的情况。

(4)桩基础:桩基础是在地下打入地基桩,通过桩与土壤的摩擦力或桩自身的承载能力来承担建筑物的荷载。

2.深基础深基础是指地基基础的一种,其埋入地下深度比较深,一般大于3米。

主要有钻孔灌注桩、螺旋桩和钢筋混凝土桩等。

(1)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是通过在地下打孔,将混凝土灌入孔内形成的桩基础,适用于荷载较大的建筑物。

(2)螺旋桩:螺旋桩是通过旋入地下形成的桩基础,适用于较软土质和湿地条件下的建筑物。

(3)钢筋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是通过预制或现浇的方式形成的桩基础,适用于对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要求较高的建筑物。

二、建筑物结构建筑物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包括框架结构、框支撑结构、平面网壳结构和空间网壳结构等。

1.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物结构形式,包括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两种。

框架结构由垂直和水平的框架构成,能够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和外力作用。

2.框支撑结构框支撑结构是在框架结构基础上,增设支撑结构来增强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地震带区域的建筑物。

3.平面网壳结构平面网壳结构是利用薄壳结构的原理形成的建筑物结构形式,适用于大跨度和无柱空间的建筑物。

4.空间网壳结构空间网壳结构是通过连接多个网壳构件形成的建筑物结构形式,具有轻质、高强和大跨度的特点,适用于运动场馆和大型展馆等建筑物。

地基基础知识简答题

地基基础知识简答题

1、基础工程的基本设计原则:(1)地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2)地基与基础的变形应满足建筑物正常使用的允许要求;(3)地基与基础的整体稳定性有足够的保证;(4)基础本身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2、地基处理的目的?
( 1 )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如降低地基土的压缩性,减小低级的沉降变形。

( 2 )提高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 3 )降低软弱土的压缩性,减少地基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

( 4 )改善地基土的渗透特性,防止地基的渗透变形和破坏。

3、地基处理效果检验的方法:荷载试验、钻孔取样、静力触探实验、标准贯入试验、取芯试验等
4、什么是地基?什么是基础?对地基和基础的总体要求是什么?
地基是指基础底面以下,承受由基础传来的荷载的那部分土层;基础是建筑物下部结构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物直接与地层接触的最下部分。

地基应有较高的承载力和较低的压缩性;基础应有较高的承载力和刚度。

地基处理知识点

地基处理知识点

地基处理知识点一、区分一下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建筑物由上部结构、基础与地基三部分组成。

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均由其下的地层来承担。

受建筑物影响的那一部分地层称为地基。

所以地基是指基础底面以下,承受基础传递过来的建筑物荷载而产生应力和应变的土壤层。

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称为基础,是建筑物的墙或柱埋在地下的扩大部分,是建筑物的“脚”。

作用是承受上部结构的全部荷载,把它传给地基。

二、地基分类三、地基的处理方式(一)天然地基天然地基是指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承担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不需要人工处理的地基。

天然地基土分为四大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

(二)人工地基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不能承受基础传递的全部荷载,需经人工处理后作为地基的土体称为人工地基。

处理的方法有:换填法、预压法、强夯法、振冲法、砂石桩法、石灰桩法、柱锤冲扩桩法、土挤密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含深层搅拌法、粉体喷搅法、深层搅拌法简称湿法,粉体喷搅法简称干法)、高压喷射注浆法、单液规划法、碱液法等。

1、换填法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土垫层法来处理软弱土地基,即将基础下一定深度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高的砂、碎石或灰土等,并夯至密实。

实践证明:换土垫层可以有效地处理某些荷载不大的建筑物地基问题。

换土垫层按其回填的材料可分为砂垫层、碎石垫层、灰土垫层等。

垫层的主要作用:1)提高地基承载力;2)减少沉降量;3)加速软弱土层的排水固结;4)防止冻胀;5)消除膨胀土的胀缩作用。

换填法适用于浅层地基处理,包括淤泥、淤泥质土、松散素填土、杂填土等。

换填法还适用于一些地域性特殊土的处理,例如在西安地区可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用于山区地基可处理岩面倾斜、破碎、高低差,软硬不匀以及岩溶等,用于季节性冻土地基可消除冻胀力和防止冻胀损坏等。

2、强夯法强夯法是用几吨至几十吨的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多次夯击地面,对地基进行强力夯实。

地基设计要懂什么知识点

地基设计要懂什么知识点

地基设计要懂什么知识点地基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要进行有效的地基设计,设计师需要掌握一系列与地基工程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地基设计中需要懂得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土壤力学知识土壤力学是地基设计的理论基础,它主要研究土体的弹性、塑性、变形、强度等力学性质。

设计师需要了解土壤的分类及特性,例如黏土、砂土、粉砂土等不同类型土壤的力学特性和工程性质。

另外,土壤的孔隙水压力、土体的固结沉降等现象也是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地质勘察知识地质勘察是地基设计的基础工作,通过对地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设计师能够了解到地下水位、土壤的层次结构、地基承载力等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地基设计的合理选择和设计参数的确定至关重要。

三、地基工程力学知识地基工程力学研究地基与建筑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主要包括地基的承载力、沉降、变形等问题。

设计师需要掌握有关地基承载力、地基沉降和地基变形的计算方法和评估标准,以便合理地为建筑物选择地基工程方案。

四、地下水工程知识地下水是地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重要影响。

设计师需要了解地下水位变化对地基的影响,以及地下水渗流对地基稳定性带来的潜在危险。

五、地基工程施工和监测知识地基设计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对地基工程的施工和监测有一定的了解。

设计师需要熟悉地基工程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了解地基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解决。

此外,设计师还需要了解地基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及时获取地基变形、沉降等数据,以评估地基的稳定性和变形情况。

六、相关法规和规范地基设计需要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规和规范,例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基与地下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

设计师需要熟悉这些法规和规范,确保地基设计符合要求并具备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地基设计需要掌握土壤力学、地质勘察、地基工程力学、地下水工程、地基工程施工和监测等多方面的知识。

建筑工程地基

建筑工程地基

建筑工程地基地基是建筑物的基础,它承受着建筑物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面。

地基的设计和施工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建筑工程地基的类型、材料选择、设计原则和施工过程进行讨论。

一、地基类型根据地基与地面的接触情况,地基可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种类型。

1. 浅基础浅基础是指直接建在地面上的基础,适用于土质较好、压实度高的地区。

浅基础包括扩展基础、连续基础和独立基础。

- 扩展基础:扩展基础适用于地基土质较弱的情况。

施工时,底部面积较大的基础将建筑物的重量分散到更大的区域,减小地基的负荷压力。

- 连续基础:连续基础适用于负荷较大、地基压实度较高的情况。

它通常为连续的混凝土梁,能够均匀分布建筑物的负荷到地基上。

- 独立基础:独立基础适用于具有较小重量或单个柱子支撑的建筑物。

它由单个柱子周围的矩形或圆形基础组成,能够将柱子的负荷传递到地基。

2. 深基础深基础是指通过地表,将建筑物的重量传递到较深的土层中。

深基础包括桩基础和墙基础。

- 桩基础:桩基础适用于地基承载能力较差的情况。

施工时,钻入地下的桩能够将建筑物的重量传递到更深的稳定土层。

- 墙基础:墙基础适用于较大水平荷载或较高建筑物的情况。

墙基础通常采用混凝土板或墙体的形式,能够承受和分散建筑物的重量和水平力。

二、地基材料选择地基的材料选择取决于地基类型和地区的土质条件。

一般来说,地基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1. 碎石碎石是一种常用的地基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

它能够有效排水,减小地基的渗透压力,并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 砂土砂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基材料,其颗粒之间具有较大的孔隙度,有助于透水和排水。

然而,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砂土的稳定性和密实度。

3. 混凝土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地基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

它通常用于构建扩展基础、连续基础和独立基础。

4. 钢筋钢筋是地基加固的常用材料。

通过将钢筋置于混凝土中,可以提高地基的抗拉强度和稳定性。

地基基础重点知识点

地基基础重点知识点

1.摩擦型桩。

分为:摩擦桩,端承摩擦桩。

2.端承型桩。

分为:端承桩,摩擦端承桩。

预制桩沉桩方法:(1)锤击法(打入);(2)振动法(砂土地基或钢桩),但不适合一般粘土地基;(3)静力压桩法(均质软土地基),适用于可塑、软塑状的粘性土地基,不适合砂土及其他较坚硬的土层。

2.灌注桩在现场开孔,灌注成型。

材料使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

(1)优点:1)不需预先制作和运输。

适用于当地无砼预制厂和交通不便的地区2)可根据桩身内力大小,分段配筋或不配筋以节约钢材。

3)可做成大直径灌注桩提高承载力。

4)无如预制桩打桩时的振动和噪音。

(2)缺点:易造成缩颈。

(3)据开孔方法和所用机具不同,可分为:1)沉管灌注桩;2)钻孔灌注桩(冲孔灌注桩);3)夯扩桩;4)人工挖孔灌注桩;5)爆扩桩。

3、地基分类: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

人工地基:复合地基、换土垫层法、堆载预压法(或夯实)、真空预压法、灌浆法等4、复合地基: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2、可根据成桩所采用的材料以及成桩后桩体的强度(或刚度)来进行分类。

桩体按成桩所采用的材料可分为:散体土类桩——如碎石桩、砂桩等;水泥土类桩——如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等;混凝土类桩——树根桩、CFG桩等。

桩体按成桩后的桩体的强度可分为:柔性桩——散体土类桩属于此类桩;半刚性桩——水泥土类桩;刚性桩——混凝土类桩。

CFG桩复合地基的概念:CFG桩复合地基的概念:三、复合地基的两个基本特征1、加固区是由基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是非均质的,各向异性的。

2、加固区的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作用并协调变形。

可以看出:复合地基比桩基更充分利用土了桩周土的承载能力。

振动沉管方法:振动沉管法采用振动锤或振动冲击锤沉管,其设备见下图。

施工前,先安装好桩机,将桩管下端活瓣合起来或套入桩靴,对准桩位,徐徐放下套管,压入土中,勿使偏斜,即可开动激振器沉管。

土力学和地基基础知识点整理

土力学和地基基础知识点整理

土力学和地基基础知识点整理一、土力学基础知识点1.土的组成和性质:土壤通常由固体颗粒、水分和气体组成,其性质包括颗粒粒径、密度、孔隙比、含水量等。

2.土的力学性质:包括土的应力、应变、弹性模量、剪切强度等。

3.应力分析:土体中的应力分为有效应力和总应力,有效应力是影响土体内部稳定的主要因素。

4.应力应变关系:土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可用应力应变模量、剪切模量、泊松比等参数来描述。

5.土体稳定性:土体的稳定性分为全局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全局稳定性包括坡面稳定性和边坡稳定性,局部稳定性包括地基沉降和沉降差异等。

6.土压力:土压力是土体在墙体或其他结构上产生的水平和垂直力,常用于地下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

二、地基基础基础知识点1.地基基础的作用:地基基础承受和分散结构上的荷载,使结构稳定。

2.地基的分类:地基分为自然地基和人工地基,自然地基包括岩石、砂土、黏土等,人工地基包括填料、扩土等。

3.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指通过改变自然地基的性质或使用人工地基来改善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包括压实、灌浆、加固等。

4.地基承载力:地基承载力是指地基在特定条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极限平衡法、等效平面法等。

5.地基沉降:地基沉降是指地基表面或结构的下沉,常用的方法包括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等。

6.地基基础的选型:地基基础的选型应根据地质条件、结构荷载和承载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常用的地基基础包括浅基础、深基础和地下连续墙等。

除了上述基础知识点外,土力学和地基基础还涉及到土与水的相互作用、土的渗流特性以及地基基础的设计、施工和监测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点对于进行土木工程设计和施工,确保结构稳定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换填地基知识点归纳总结

换填地基知识点归纳总结

换填地基知识点归纳总结地基设计的基本知识点主要包括地基类型、地基设计原则、地基材料、地基处理方法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知识点做详细的归纳总结。

1. 地基类型根据地基与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地基的结构形式,地基可以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大类。

浅基础是指地基与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较浅,通常埋设在地表以下几米以内的基础结构。

浅基础主要包括承台式基础、板式基础、筏式基础、垫石基础等形式,适用于建筑物重量较轻和地下土壤承载能力较高的情况。

深基础是指地基与地面之间的相对位置较深,通常埋设在地表以下数米以上的基础结构。

深基础主要包括桩基础、井基础、箱梁基础等形式,适用于建筑物重量较大和地下土壤承载能力较低的情况。

2. 地基设计原则地基设计的基本原则是以土壤为基础,以建筑物或其他工程的重量为荷载,通过合理的地基形式和参数设计,使荷载得到合理的分散和传递,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在地基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承载力原则:地基的承载力主要取决于土壤的性质和地下水位等因素,地基设计时应根据土壤的承载能力来选择合适的地基形式和参数。

(2) 变形控制原则:地基承载荷载后,土体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地基设计时应根据土壤的变形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地基形式和参数,以控制土体的变形。

(3) 安全性原则:地基设计应考虑地震、风载等外部荷载对建筑物的影响,确保工程在遇到外部荷载时能够保持稳定。

(4) 经济性原则:地基设计应在满足工程安全和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量和施工成本,以提高工程的经济性。

3. 地基材料地基材料是指用来构成地基结构的材料,主要包括土壤、石材、水泥、钢筋等。

在地基设计中,需要根据土壤的性质和荷载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地基材料,以保证地基的安全和稳定。

地基材料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的性质:土壤的性质包括土壤类型、颗粒组成、密实度、含水量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土壤的承载能力和变形特性,地基设计时需要根据这些因素来选择合适的地基材料。

七年级下册地基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地基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地基知识点汇总地基是建筑物的“根基”,承受着建筑物的重量,并将荷载分散到地下,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在建设过程中,地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下面就为大家汇总一下七年级下册地基知识点:一、地基的分类地基一般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两类。

1.浅基础:指基础埋深小于等于其自身宽度的基础,如基础坑、基础台、埋板基础、扩展基础等。

2.深基础:指基础埋深大于其自身宽度的基础,如钢筋混凝土桩基、灌注桩、预制桩、钻孔灌注桩等。

二、地基的设计原则1.合理选址:要考虑自然地形、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周边环境等因素,并综合考虑后确定选址。

2.合理布置:根据荷载特性和地基承载力以及经济、施工等因素,合理布置地基的形式和规模。

3.先进技术:引用现代化建筑工程技术,确保地基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

三、地基治理地基不仅要设计合理,还需要做好地基治理。

地基治理分为地基加固和地基改良两个方面。

1.地基加固:主要指钢筋混凝土桩基、注浆桩基、钢管灌注桩基等。

2.地基改良:主要指硬化改良、固结改良等,是通过机械、化学等手段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四、几种典型的地基形式1.基础坑:基础坑挖掘深度与宽度相等,为利用基坑旁边的土地面积,扩大原有基础横向面积,提高地基的承载力。

2.基础台:基础台的底部面积较大,能够增大地基承载面积和单桩承载面积。

3.埋板基础:埋板基础比基础坑更节省土方,也更稳定,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地基形式。

4.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在建筑物底面铺设一层钢筋混凝土板,使建筑物的载荷分散到整个底面。

5.钢筋混凝土桩基:是通过钻或者打孔把肯定深度的钢筋混凝土柱埋入地下,将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更深的地下。

五、地基工程中需要掌握的一些概念1.承载力:指地基承担建筑物荷载的能力,是建筑物安全的保证。

2.地基沉降:建筑物落差性下沉的一种现象,是衡量地基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准。

3.地基钢筋混凝土抗震等级:表明地基的抗震能力,建筑物要求的抗震等级和地基的承载力直接相关。

地基处理基础知识

地基处理基础知识

二、土力学常识
• • • 土的生成 1、什么是土 土的定义:地球表面30~80KM厚的范围是地壳。地壳 中原来整体坚硬的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形 成固体矿物、水和气体的集合体称为土。(风化作用—— 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 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 的全过程。侵蚀作用——包括岩石和矿物经由媒介如水、 冰、风及重力等引起其移动与瓦解。搬运作用——是指地 表和近地表的岩屑和溶解质等风化物被外营力搬往他处的 过程,是自然界塑造地球表面的重要作用之一。 风化作 用伴有化学变化且不移动,侵蚀作用和搬运作用都是物理 变化,且都会移动。两者区别在于,侵蚀作用会使物体瓦 解,而搬运作用,只是移动而已。)
砂(砂石)桩挤密法、振动水冲法、干振碎石桩法, 经振冲处理后地基土较为均匀 一般适用于杂填土和松散砂土,对于软土地基经试 验证明加固有效时方可使用土桩、灰土桩、二灰桩 施工速度快,施工质量容易保证、经处理后土性质 挤密法一般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深度为 5~10m 的 较为均匀,造价经济,适 湿陷性黄土和人工填土石灰桩适用于软弱粘性土 和杂填土 需要有预压的时间和荷载条件,及土石方搬运机械 对于真空预压,预压压力达 80Kpa 不够时,可同时 加上土石方堆载,真空泵需长时间抽气,耗电较大 降水预压法无需堆载,效果取决于降低水位的深 度,需长时间抽水,耗电较大
• •
• • •
• •
• •
2、风化作用的概念、分类 由于外动力作用,使地表岩石或矿物在原地发 生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叫风化作用。 不同的风化作用,形成不同性质的土,风化 作用有下列三种: 1)物理风化 岩石受风、霜、雨、雪的侵蚀,温度、湿度变 化,不均匀膨胀与收缩,使岩石产生裂隙,崩 解为碎块。这种风化作用,只改变颗粒形状及 大小,不改变矿物成分,称为物理风化。由物 理风化生成的为粗颗粒土,如碎石、卵石、砾 石、砂土等。呈松散状态,总称无粘性土。 2)化学风化 岩石碎屑与水、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接触, 使岩石碎屑发生了化学变化,改变了原来组成 矿物的成分,产生了一种新的成分——次生矿 物,土的颗粒变的很细,具粘结力,如粘土、 粉质粘土,总称为粘性土。 3)生物风化 由动、植物和人类活动对岩体的破坏,称生物 风化,例如开山、打隧道等活动形成的土,其 矿物成分没有变化。

地基与基础知识(土建工程造价员)

地基与基础知识(土建工程造价员)

地基与基础知识(土建工程造价员)一、地基与基础的表现形式地基:承受由基础传下来荷载的土体或岩体。

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载而产生的应力和应变是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达到必然的深度以后就以后可以忽略不计。

基础: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以上构件。

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结构中祖传的荷载,并把这些荷载连同本身的自重一起传给地基。

持力层:直接可承受建筑荷载的土层。

持力层以下的岩层为以下下卧层。

基础埋深:由室外地坪尺码至基础底皮的高度尺寸。

基础埋深由勘测部门根据地基情况决定。

二、地基与理论指导的关系为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采用,必须要求脚手架基础和地基都有足量的强度与稳定性。

基础是建筑物的主干,它承受建筑物的上部载重,并将这些荷载发送到地基,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基础的强度与稳定性稳定性既不论基础的材料、形状与底面积的大小以及施工的质量等,还与房顶的性质亲密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基的强度应满足承载力的要求,如果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应重新考虑采用人工地基;地基的变形应有均匀的压缩量,以保证有均匀的下沉。

若地基下沉不均匀时,建筑群建筑物上部会产生开裂变形;地基的精确性要有会带来防止产生滑坡、倾斜方面的能力,必要时(特别是较大的水平面差时)应加设挡土墙,以防止滑坡变形的消失。

三、基础类型从基础的材料及受力来划分,可分为刚性基础(指用砖、灰土、混凝土、三合土等抗压强度多、而抗拉强度小的刚性模具材料做成的基础)、柔性基础(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抗压、抗拉强度均较大的基础)。

从基础的构造型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桩基础等。

下面常用约请几种常用基础的构造特点。

(一)刚性基础由于刚性材料的特点,基础只适合于受压而不适合承受弯矩、拉拉力和剪力,因此基础剖面尺寸必须满足刚性条件的要求。

一般砖混结构的基础常采用刚性基础。

1.砖基础用做基础的砖,可采用页岩烧结砖,其密度等级一般在MU10以上,粘土强度等级一般不低于M5.一堵基础墙的外侧要做成阶梯形,以使上部的荷载能均匀地传到地基上。

地基与基础知识点

地基与基础知识点

Part
05
地基处理方法
换土垫层法
原理
挖除软弱土层,换填良好的土料,分层夯实, 形成良好的持力层。
优点
施工简便,能显著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 降量。
应用
适用于浅层软弱地基的处理,如浅层填土、 淤泥质土等。
缺点
需要大量土方,对周围环境有一定影响。
排水固结法
原理
应用
通过排水系统将土体内的水分排出,使土 体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
Part
04
地基设计原则与要求
设计原则
安全可靠
地基设计应确保建筑物在各种 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和外力作
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经济合理
在满足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前提 下,地基设计应尽量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环境保护
地基设计应尽量减少对周围环 境的破坏和污染,保持生态平 衡。
可持续发展
地基设计应考虑未来城市发展 、土地利用和资源利用的可持
适用于地质条件良好、荷载较小 的建筑物,如住宅、小型办公楼 等。
特点
浅基础通常采用天然地基,施工 简单,造价较低。
深基础
定义 1
深基础是指埋深较大、相 对较大的建筑物基础类型。
常见类型 4
桩基、地下连续墙、扩基 墩等。
适用情况
2
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荷
载较大的建筑物,如高层
建筑、大跨度桥梁等。
特点 3 深基础需要采用桩基、地
因此,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相互协调, 以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Part
02
地基的类型
天然地基
定义
天然地基是指未经人工处 理,直接承载建筑物荷载 的地层。
特点
天然地基通常具有较好的 承载能力,能够满足一般 建筑物的荷载要求。

地基处理重点知识

地基处理重点知识

地基:指受工程直接影响的一部分很小的场地。

地基所面临的问题:强度及稳定性问题; 变形问题; 渗透问题; 液化问题。

基础:指建筑物向地基传递荷载的下部结构,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地基处理的对象:软弱地基; 特殊土地基。

软弱地基:软土、冲填土、杂填土、其它高压缩性土。

复合地基一般由两种不同刚度的材料——桩体和桩间土所组成,在相对刚性基础下两者共同分担土部荷载并协调变形。

复合地基作用机理:桩体作用; 垫层作用; 加速固结作用; 挤密作用; 加筋作用。

复合地基中桩体破坏模式:刺入破坏; 鼓胀破坏; 整体剪切破坏; 滑动破坏。

换填:浅层地基处理方式,处理3m 以内,软粘土、特殊土、松散底层。

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杂填土地基以及暗沟、暗塘等浅层处理。

素填垫层、灰土或二灰垫层,可以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

强夯:对地基施加很大的冲击能,在底层土中所出现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可以提高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土的压缩性,改善砂土的抗液化条件,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

强夯置换: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它粗颗粒材料,强行夯入并排开软土,最终形成砂石桩与软土的复合地基。

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和软流塑的黏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但对饱和度较高的粘性土,如用一般强夯处理效果不太显著,其中尤其是用以加固淤泥和淤泥质土地基效果更差。

强夯法加固地基的加固机理:动力密实、动力固结、动力置换。

强夯法设计要点:有效加固深度(Mh H 4=); 夯锤和落距; 夯击点布置及间距; 夯击击数及遍数; 垫层铺设; 间歇时间。

强夯置换法设计要点:强夯置换墩材料; 强夯置换墩的深度≤7m ; 墩位布置; 置换墩地基承载力。

强夯施工步骤:①清理并平整场地; ②铺设垫层; ③标出第一遍夯击点的位置,并测量场地高程; ④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击点位置; ⑤测量夯前锤顶标高; ⑥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 ⑦重复⑥; ⑧重复④—— ⑦,完成第一遍全部夯击点的夯击; ⑨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⑩在规定间隔时间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总结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总结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土力学基础知识点1. 土壤性质•沉积物和成土物质•湿陷性和膨胀性•饱和度、含水量和比重•压缩性和固结性2. 土壤力学参数•压缩指数、压缩模量和顶曲线•剪切参数:内摩擦角、剪切模量和剪切强度3. 土压力与土压力图解法•水平地下水面•垂直地下水面•水平和斜交地下水面4. 土的面内应力与位移•主应力和主应变•应力状态和应变状态•固结应力与固结应变二、地基基础知识点1. 地基分类与选择•自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基坑与挡土结构•选址与地质勘察2. 地基基础工法•承载力与沉降•基础类型:浅基础和深基础•墩台与桩基础3. 地基处理与加固•浅基础处理:夯实、加筋和土井•深基础处理:钻孔灌注桩和摩擦桩4. 地基施工与监测•地基平整与开挖•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监测与处理三、总结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土木工程中的重要基础学科,通过对土壤力学参数、土压力与土压力图解法、土的面内应力与位移等方面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土壤力学行为及土体的力学性质。

地基基础知识的掌握则能够帮助工程师合理选择与设计地基及地基处理方法,提高工程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掌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知识,对于工程建设而言至关重要。

合理地选择和处理地基,可以保证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工程风险。

因此,在土壤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土壤性质、土壤力学参数、地基分类与选择、地基处理与加固等关键知识点,掌握相应的分析和设计方法,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

总而言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土木工程的基础学科,深入学习相关知识对于土地开发、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土壤性质、土壤力学参数及应力应变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地基的分类与选择、处理与加固方法,能够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地基基础知识

地基基础知识

地基根底知识地基及根底是一项古老的工程技术,又是一门年青的应用技术,地基根底是一切建筑物的最重要的部位.如地基不好,上部结构最好,整个建筑物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构成天然根底的物质不外乎地壳中的岩石和土. 地壳的一般厚度为30〜80Km,它的物质、形态和内部构造是在不断地改造和演变的.导致地壳成份变化和构造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地质年代是指地壳开展历史与地壳运动、沉积环境及生物演化相应的时代段落.大体分为新世代〔0.12〜70百万年〕、中生代〔70〜225百万年〕、古生代〔225〜600百万年〕及元〔太〕古代〔大于600 百万年〕.我们通常说的地基土是属于新生代.一、土的物理性质和分类土是连续、巩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多种自然环境下生成的沉积物.土的物质组成包括有作为土的骨架的固态矿物成分.其组成情况决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一〕土的颗粒级配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土,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组成的.土粒的粒径由粗到细逐渐变化时,土的性质相应地发生变化,土的性质随着粒径的变细可由无粘土性变化到有粘土性.根据粒径的不同大致可分为漂石或块石颗粒,粒径>200mm 〔卵石或碎石颗粒粒径约200〜20mm〕,透水性很大,无粘性,无毛细水;圆砾或角砾颗粒〔粗20〜10mm、中10〜5mm、细5〜2mm〕透水性大, 无粘性,无毛细水上升高度不超过粒径大小;砂粒,〔粗2〜0.5mm、中0.5〜0.25mm、细0.25〜0.1mm、极细0.1〜0.05mm〕,易透水,当混入云母等杂质时透水性减小,而压缩性增加,无粘,遇水不膨胀,枯燥时松散,毛细水上升高度不大,随粒径变小而增大;粉粒〔粗0.05~0.01mm、细0.01~0.005mm〕,透水性小,湿时稍有粘性,遇水膨胀小,干时稍有收缩,毛细水上升高度较大,较快,极易出现冻胀现象;粘粒<0.005mm,透水性很小,湿时有粘性,可塑性,遇水膨胀大,干时收缩显著,毛细水上升高度大,但速度较慢.土的不均匀系数:d60-10d10-有效粒径〔小于等粒径的土粒重量累计百分数为10%〕d fin限定粒径〔小于等粒径的土粒重量累计60百分数为60%〕〔二〕土的矿物成分土粒的矿物成份主要决定于母岩的成份及其所经受的分化作用.不同的矿物成份对土的性质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以细粒土的矿物成份尤为重要.漂石、卵石、圆砾等粗大土粒都是岩石的碎屑, 它们的矿物成份与母岩相同.砂粒大局部是母岩的的单体矿物颗粒,如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粉粒的矿物成份是多样性的,主要是石英石和MgCO「CaCO3等难溶盐的颗粒.粘土的矿物成份主要有粘土矿物、氧化物、氢氧化物和各种难溶盐类〔如碳酸钙等〕,它们都是次生矿物.粘土的矿物的颗粒很微小.二、土中的水和气〔一〕土中水在自然条件下,土中总是含水的.土中水可以处于液态、固态和气态.土中细粒愈多,那么土的分散度愈大,水对土的性质的影响也愈大.研究土中水,必须考虑到水的存在状态及其与土粒的相互作用.当土中温度在冰点以下时,土中就出现固态水, 形成冻土.此时温度增大,但冻土融化后,强度急剧下降.至于土中的气态水,对土的性质影响不大.存在于土中的液态水可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1、结合水结合水一受电分子吸引力附于土粒外表的土中水.结合水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强结合水是指紧靠土粒外表的结合水.没有溶解水平,不传递静水压力,只有吸热变成蒸汽时才能移动.其性质接近于固态.弱结合水是紧靠强结合水的外围形成一层结合水膜.它仍然不能传递静水压力,但水膜较厚的弱结合水能向邻近的较薄的水膜缓慢转移,当土中含有较多的弱结合水时,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弱结合水离土粒外表愈远,其受到的电分子引力愈弱小,并逐渐过渡到自由水.2、自由水自由水存在于土粒外表电场影响范围以外的水. 它的性质和普通水一样,能传递静水压力,冰点为0℃,有溶解水平.重力水是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透水土层中的地下水,它是在重力或压力差作用下运动的自由水,对土粒有浮力作用,重力水对土中的应力状态和开挖基槽,基坑以及修筑地下构筑物时所应采取的排水、防水有重要影响.毛细水是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外表张力作用的自由水.毛细水存在于潜水水位以上的透水土层中.在工程中,要注意毛细上升水的上升高度和速度对建筑物地下局部的防潮举措和地基土的浸润和冻胀等有重要影响.〔一〕土中气土中气体存在于土孔隙中未被水所占据的部位, 在粗粒的沉积物中常见到与大气相联通的孔,它对土的力学性质影响不大.在细粒土中那么常存在与空气隔绝的封闭气泡中,使土在外力作用下的弹性变形增加, 透水性减小.对于淤土和泥碳含有机质土,由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土中蓄积了某种可燃气体,使土在自重作用下长期得不到压密,而形成高压缩土层.三.土的结构和构造土的结构是指由土粒单元大小、形状、相互排列及联系关系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一般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和絮状结构三种类型.单粒结构可以是疏松的,也可以是紧密的.呈紧密状的单粒结构土,土粒排列紧密,在动、静荷载作用下,都不会发生较大的沉降,所以强度大,压缩性小,是较为良好的天然地基.具有疏松单粒结构的土, 其骨架不稳定,当受到振动和外力作用时,土粒易发生移动,土中的孔隙剧烈减少,引起土的很大变形, 这种土如未经处理一般不宜作为建筑物地基.蜂窝结构土是主要由粒径为0.00〜0.005mm的粉粒组成的土,根本上由单个土粒下沉,当碰上已沉积的土粒时,它们之间的相互引力大于其重力,因此土粒停留在最初的接触点上不再下沉,形成具有较大的孔隙的蜂窝状结构.絮状结构土是由粒径<0.005mm集合体组成的结构形式粘粒能在水中长期悬浮,不因自重而下沉.这些悬粒浮在水中被带到电解质浓度较大的环境中,粘粒凝聚成絮状的集粒而下沉,并相继与已沉积的絮状粉粒接触,形成类似蜂窝状而孔隙很大的絮状结构.具有蜂窝状和絮状结构的粘性土,其土粒之间的 联结度,往往由于长期的压密作用和胶结作用而得 到增强.由于不同阶段沉积的物质成分,颗粒大小或颜色 不同,而沿竖向呈现的成层特征,常见的有水平层理 构造和交错层理构造.土构造的另一个特征是土的裂 隙性,如黄土的柱状裂隙,裂隙的存在大大降低土的 强度和稳定性,增大透水性,对工程不利.四.土的各项指标与特征1. 土的比重W 1G —S .—%一土粒重量「一土粒体积,二水在4℃时单位体积的质量〔1g/cm 3或1t/m 3 〕 w 1W= W + W 〔W -土中水的重量〕 Sw w 土的比重与土的矿物成份相关,它的数值一般为 2.6〜2.8有机质土为2.4〜2.5泥炭土为1.5〜1.8, 同一种类土,其比重变化幅度较小.2. 土中的含水量①W 一土的总重量V 一土的总体V 〔V . V 分别为土中水 a w a①二W X100%wWs含水量①是标志土的湿度的一个重要物理指标.天然土层的含水量变化范围很大,它与土的种类,埋藏条件及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等有关.一般干的粗砂土, 其值接近于零,而饱和的砂土,可达40%,坚硬的粘性土的含水率的小于30%,而饱和状态的软粘土,可达60%或更大.同一类土,当含水量增大时,那么其强度就降低.3.土的容重Y单位体积土的重量为土的容重r 〔单位为g/c或c^^t/m->〕Y = wV天然状态下土的容重变化范围较大.一般粘性土Y =1.8〜2.0 t/m 3Y =1.5〜1.7t/m3砂土 Y =1.6〜2.0t/m3腐植土土单位体积固体颗粒局部重量为土的干容重Y q,即:r二S q V 土的干容重是评定土体紧密程度的标准,用以限制填土工程质量土孔隙中充满水时的单位体积重量,为土的饱和密度r ,即r = 2m V 「—土中孔隙体积sat sat v V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单位土体积土粒的有效容重即土 _,攻-v r的浮容重r', r ' J^24 .土的孔隙比和孔隙率土的孔隙率是土中孔隙所占体积与土总体积之比, v即e = Jv s孔隙比是土的一个重要物理指标,可以用来评价天 然土层的密实程度.一般e<0.6的土为密实的低压缩 性土,e>1.0的土是高压缩性土.土的孔隙率是土中孔隙所占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即 n =匕 x 100 % v5 .无粘性土的密实度无粘性土的密实度与工程性质度关系,呈密实状 态时,强度大,可作为良好的天然地基,呈松散状态时,那么是一种软弱地基.无粘性土的最大孔隙比e max 与天然孔隙比e 之差 和最大孔隙比e max 与最小孔隙比e min 之差的比值D r 称 为相对密度,即:e - eD=max r e - e max min1>D r>0.6密实0.6>Dr>0,33中实O.33>D r>0松散6.粘性土的物理特性液限①L-土由可塑状态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塑限①p-土由半固体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缩限3 S-土由半固体状态不断蒸发水份,体积逐渐缩小,直到体积不再缩小的界限含水量粘性土的塑性指数1PI p= 3 L- 3 P土的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的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因此在工程上普遍按塑性指数对粒性土进行分类.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为液性指数I L;I 3—33—3L 3 —3PP五.常用地基土处理的几种方法:1.强夯一适宜无粘性土,改变土的密实性2.换土一用湿度大的土,分层压实3.用刚性桩,如砂桩、碎石桩、石灰桩、水泥搅拌桩等,砂、石灰、水泥搅拌桩起到置换作用,石灰桩可起挤密作用.4.桩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试述地基验槽的目的和方法。

1)地基验槽的目的
a)核对其平面位置、平面尺寸、槽底标高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b)核对土质和地下水情况是否满足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设计要
求;
c)检查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及空穴、古墓、古井、防空掩体、地
下埋设物等及相应的位置、深度、性状。

2)方法:地基验槽以观察法为主,辅以钎探法。

2、试述地基加固处理的原理和拟定加固方案的原则。

1)原理:“将土质由松变实”,“将土的含水量由高变低”,即可达到
地基加固的目的。

2)原则:充分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共同工作的原则,从地基处理、
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方面均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绝不能单纯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

3.有哪些加固地基的方法?试述这些方法加固地基的机理。

1)根据地基加固原理,可采取不同的加固方法。

这些加固方法,可
归纳为“挖、填、换、夯、压、挤、拌”七个字。

2)这些方法加固地基的机理是
挖就是挖去较浅的软土层,把基础埋置在承载力大的基岩或坚硬的土层中。

填当软土层很厚,而又需大面积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时,则可在软土层上直接回填一层一定厚度的好土,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
小软土层的承压力。

换就是将挖和填相结合,即换土垫层法。

此法适用于软土层较厚,而对局部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它是将基础下面一定范围内的软弱
土层挖去,而代之以人工填筑的垫层作为持力层。

夯利用打夯工具与机具夯击土壤排出土壤中的水分,加速土壤的固结,以提高土壤的密实和承载力。

压就是利用压路机、羊足碾、轮胎碾等机械碾压地基土壤,使地基压实排水固结。

挤先用带桩靴的工具式桩管打入土中,挤压土壤形成桩孔,然后拔出桩管,再在桩孔中灌入砂石或石灰、素土、灰土等填充料进行
捣实,或者随着填充料的灌入逐渐拔出桩管。

拌利用高压射流切削土壤,旋喷浆液,搅拌浆土,使浆液和土壤混合,凝结成坚硬的柱体或土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