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34张)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1.2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课件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总复习 1.2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9a8de57f1922791688e8bb.png)
1.史料一总体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史料反映了男耕和 女织的内容,综合体现了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的 特点。 2.史料二论述了古代小农经济具有的自给自足性和脆弱性的特 点。史料表明小农经济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 缴纳赋税;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能力 差的简单落后小生产模式的脆弱性。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素养考查为主,本题通过《吕氏春秋·上农》 古文献对农业收益增加养活人口数量这一现象的描述,考查精 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涉及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有“时空 观念”和“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等方面。具体解读如下:
考查素养
解读说明
通过“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能养活更多的人
时空观念 口这一现象来考查考生的时空观念——战国时期是
②个体农耕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 自足。 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手工业
(1)原始社会: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彩陶 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业水平。 (2)商周时期:商周时期,黄河流域的青铜铸造工艺已达到很高 的水平,_青__铜__业___繁荣。 (3)春秋战国:春秋晚期出现__人__工__冶__炼__的铁器;战国中期,炼 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专题一 中华文明的奠基——先秦
第 2 课时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关联考纲】 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 地制度 (2)手工业的发展 (3)商业的发展 (4)“重农抑商” 政策
农业
(1)耕作方式:由原始社会的“__刀__耕__火__种__”到商周时期的“石 器锄耕”,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_铁__犁__牛__耕___”的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 ①商周时期实行_井__田__制___,土地名义上归国有,实际上归国王 所有。 ②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_土__地__私__有__制___,成为土地兼并的 根源。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第2讲 先秦的经济 (共46张PPT)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课件:第2讲 先秦的经济 (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c0bfc43168884868762d648.png)
专制的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生产和再生产。 (2)与思想: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从而形成重视家庭、邻里和睦的伦理观念
和“重男轻女”的尊卑思想。 (3)与科技:一方面,古代科技多集中在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
2.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稳固性 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使自己所需要的两种必不可少的生活 资料即衣、食得以自给自足,从而极大地减轻了对社会和外界的依赖,避免 与社会过多联系。——朱筱新《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 发现问题 辩证认识“小农经济”的优劣。 命题角度 小农经济的特点;小农经济对社会进步的作用。
2.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经营形态 生产经营模式 产品及流向 流通方式
地位
官营 手工业
由政府直接经营, 主要生产武器和
进行集中的大作 供皇室、贵族消
坊生产
费的日用品
不投放 市场
直到明代前期, 一直占据主导
地位
私(民)营 民间私人经营
手工业
主要生产供民间 投放市场
消费的产品
明中叶以后在 一些部门占主
数学领域,具有实用性和实践性;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发展缓慢性决定古代科技难以 转化为近代科技。
考点二 先秦时期的手工业
历史解释
1.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 立的生产部门,持续不断地发展。 (2)手工业技术先进。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 而且很早就通过丝绸之路远销亚非欧国家。 (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4)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民营手工业到明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5)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手工业发展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6)手工业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变化。 (7)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
课时2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课时2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5f3b1a85561252d381eb6ec7.png)
目 录
3 练什么 /////// 高考命题聚焦 衍生模拟训练
4 课时作业 ///////
1
学什么
梳理教材主干
补遗拓展微点
目录
1学什么
梳理教材主干 补遗拓展微点
夯基固本·练基础
///////
考点一 先秦时期的农业经济
1.耕作方式:由原始社会的“_刀__耕__火__种___”到商周时期的“石器锄耕”,再到 春秋战国时期的“__铁__犁__牛__耕__”。
(1)集体劳动 ②特点: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①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水平提 高,土地私有制确立。
(2)个体农耕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目录
考点二 先秦时期手工业经济 1.经营形态 (1)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__大__作__坊__生产;生产不计__成__本__, 产品大多精美;产品不投放市场,主要满足官府和军队使用;冶金、制瓷、 丝织等行业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2)民间手工业:民间私人经营;产品在市场流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 品。 (3)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于缴纳__赋__税__和家庭消费,剩余 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第二章: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
![第二章: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66d88d18ff00bed5b9f31d00.png)
二、墨子的“生财”思想
墨子讲“力”,讲“强”。“力”指干活干事情, 主要指生产劳动;“强”即努力,提高劳动强度。墨子 非常重视生产劳动,把生产劳动看成人与动物的根本区 别。墨子认为人与动物不同是因为人要从事生产活动。 两千多年前有此认识是非常可贵的。 墨子认为“贱人不强从事,即财用不足”这就是说, 财用的足与不足,取决于劳动者的劳动。这也就是认为 财富是劳动者的生产劳动创造的。 墨子重视生产劳动,也同情劳动者,关心劳动人民 的疾苦。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他也主张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工,也不反对剥 削制度。所以,他认为君子“强听治”贱人才“强从 事”,贱人才从事体力劳动。
消费上的节用以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为标准。他设计 的消费标准只是温饱适用,没有强调等级差别。高足以辟润湿, 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 谨此则止。 墨子认为,节用可以增加剩余,进行储备,而储备是很 重要的。他引用《周书》说:“国无三年之食者,国非其国也: 家无三年食者,子非其子也。只有节用,才能有各种储备,才 能应付水旱之灾,才能应付突然到来的战争。墨子把这种储备 称为“国备”从这个角度讲,节用有助于国家的富强。 墨子认为节用和生产都是涉4及国家富强和社会安定的 大问题,这就是说明他重视物质财富的生产与消费,也就是重 视经济问题。重视经济生活,把经济活动看成人类社会生活中 占第一位的、基本的活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先秦时期的社会政治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王权衰微,诸侯国的势力增长,权利 下移。各诸侯已不受王室的约束,相互之间的战争日渐频繁。 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使一些小国消灭,几个大国先后成为霸 王,在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春秋后期晋国的大权为智 氏、赵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六卿所掌握。他们之 间又进行了争斗,最后范氏、魏氏、韩氏三家瓜分了晋国。 在战国时期形成魏、齐、秦、楚、燕、赵、韩七国称雄,社 会发生了更为剧烈、深刻的变化。各诸侯国先后进行了政治 经济改革,不仅经济获得了发展,而且政治上逐渐形成中央 集权制度。在各诸侯国争雄的同时,诸侯国内部也存在各种 斗争,有统治者内部的诸侯与卿大夫的斗争,有卿大夫之间 的斗争,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斗争。
阶段一 课时2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pptx
![阶段一 课时2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pptx](https://img.taocdn.com/s3/m/32be1169102de2bd97058815.png)
②特点:产品主要是满足王室、官府和贵族的生活需要;不计成本,不入市场;资
金雄厚,规模较大,分工细密;采取强制工匠服役的手段。
(3)私营手工业
①概况:_春__秋__战__国___时期,私营工商业蓬勃兴起。
②特点:民间私人经营;主要产品供民间消费。
7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探究
提升核心素养
考点三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1.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创新设计》
核心论点: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农业动力的一次革命,畜力代替了人力,推动了农业生 产组织方式、土地制度及耕作方式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9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提升核心素养
@《创新设计》
[史料史论] 铁器出现的作用 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 密的长江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 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
时期
商业概况
@《创新设计》
城市特点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商:出现职业__商__人__和货币; 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 周:实行“_工__商__食__官__”政策 重镇,商业活动受官府严格
控制 _私__商___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
2.战国时出现重农抑商思想
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
![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33ba5e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f.png)
先秦时期的货币制度逐渐完善,如 布币、刀币、蚁鼻钱等,方便了商 品交换,推动了商业的发展。
经济思想
重农思想
先秦时期的经济思想以重农为主,认为农业是国家经济的根基, 强调发展农业、稳定农村。
轻重之辩
先秦时期的经济学家如管仲等提出了轻重之辩,主张国家应调控市 场、掌握经济命脉,以维护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展。
水利建设
先秦时期重视水利建设,如春秋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等水 利工程,提高了农田灌溉能力,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手工业与商业
手工业发展
先秦时期的手工业以青铜器铸 造、陶器制作、玉器加工等为 主,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
商业繁荣
随着城市的发展,商业逐渐繁荣起 来,出现了许多商业城市和集市, 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
官僚制度的初创
先秦时期,世卿世禄制度逐渐向官僚制度过渡。各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任用贤能之士担 任官职,这种选拔官员的方式为后世科举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经济观念与政策的传承与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
先秦时期,各国为了增强国力,普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这种政策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限制商业活动,对后世 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秦时期的政治思想
儒家思想:孔子提倡仁爱、礼义,主张恢复周礼 ,强调君主的道德责任。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 思想,提出性善论和仁政说。
道家思想:老子倡导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强调 顺应自然规律,反对过度干预。庄子进一步发展 了道家思想,主张逍遥自在,追求精神自由。
法家思想:商鞅、韩非子等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法 治、重刑,强调国家权力和法律的重要性,提倡 变法图强。
THANKS
感谢观看
礼乐制度
2019届一轮复习通史版: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 (课件)(33张)
![2019届一轮复习通史版:第2讲 先秦时期的经济 (课件)(33张)](https://img.taocdn.com/s3/m/b8147839aaea998fcc220ee6.png)
界的依赖。
考点1
栏目索引
小农经济的特点、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及评价
1.特点 (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 (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4)脆弱性:是一种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的能 力差等特点的简单落后的生产模式。 2.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 (2)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抵御天灾
考点1
栏目索引
史料2 宗法制的封闭性是为了家族的“肥水不外流”,而在沉重的赋税负担和激烈的 土地兼并下,宗法制则起有强化、自保家族生存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①依靠男耕女织, 实现自给自足,更具有抵御破产风险,维护家族利益的作用。所以自给自足的生产与消费 方式,也成为农民狭隘的生产目的,②客观上也割裂了小农家庭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将自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封闭在一个与世无争的狭小空间里……小农经济的男耕女织的家庭生产方式,使自己所
需的两种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即衣、食得以自给自足,从而极大地③减轻了对社会和外 界的依赖,避免与社会过多联系。 ——朱筱新《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形成及特点》 史料3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④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 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⑤私自 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⑥急政 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 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考点1
栏目索引
误区警示 封建土地私有制与地主土地所有制
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的经济【课件】
![复习课件: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的经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4d730a6856a561253d36f3a.png)
农业——本: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
基
本 结
手工业——农业的补充
构
商业——末:农业的补充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手工业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同时具有反作用
一、先秦时期的农业
• 学习目标:知道先秦时期农业的主要耕
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中国古代农业 .土地制度的演变
• (1)早期社会:氏族公社土地公有制; • (2)商至西周:奴隶制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 (3)春秋战国: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封建国家
土地所有制,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 制);
探究一:井田制瓦解的原因及影响
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十一也……夫仁政必 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均,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 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 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井田制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私有制等。
素养 解读
农业生产组织经历了早期集体耕作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个体耕作, 历史解释 随着铁犁牛耕技术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封建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成为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模式;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
史料实证
运用考古发掘的壁画、墓葬文物、文史史料及其他考古遗存,解 读印证早期社会经济的特点及影响。
——《墨子》
农民在田地里耕作,农妇在家织布。反映的是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 产形式。
• 1. 含义: 是以家庭或家族为组成单位,在小土地分散式经营中,
通过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形成的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和特 定的生产与生活格局。小农经济是经济发展一定程度的产物,也 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PPT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PPT](https://img.taocdn.com/s3/m/d516190ab307e87101f69682.png)
B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史观运用】 生态史观下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从古代 农业生产工具的演进看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 (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 源于自然的材料到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 的变化。 (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 到金属冶炼、铸造的变化。 (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 自然力的变化。 (4)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 变化。
5.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井商田周制时期:①②“一国井切王田土层者地层,属分九于封百土国亩地家,,,公受是田封奴居者隶一世社”代会 享的用土,地但国不有得制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交纳贡赋。
考点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小农经济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中国农业独立发展, 自成体系。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水利灌溉的发 展,推动我国传统的精耕细作生产体系的形成。随着生产 力的发展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男 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手工业 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主干;知“识 重理一农理抑] 商”
一、先秦时期农业的发展
1.耕作方式
耕作方式 时间
农耕工具
原始社 人们使用石刀、石斧砍树木焚烧,用 翻 刀耕火种
会 土播种
商周时 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农业生产的主要 石器锄耕
期 工具,仍是木制的 、石锄、石犁
[对点训练] (2015·广元一模)观察下列图片,你从中获 取的信息主要是
A
A.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粗放到精耕细 作 的演变 B.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 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 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 度发达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d7c493a32f60ddccdb38a013.png)
第2讲 先秦时期的社会经济一、农业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
铁器出现的作用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密的长江流域。
铁制工具还促进了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核心论点:铁农具的使用,推动了农业经济区域的扩展,促进了水利工程兴修,也促进了水运交通、长途贩运的发展。
2.土地制度(1)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
(2)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成为土地兼并的根源。
3.水利工程: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4.经营模式(1)集体劳作⎩⎪⎨⎪⎧①原因:先秦时期,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
②特点:土地国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
(2)个体农耕⎩⎪⎨⎪⎧①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生产力提高,土地私有制确立。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自耕农的历史地位及特点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
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都对此尤为关注。
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
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核心论点:自耕农对封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秩序的长期安定,对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耕农是个体小生产者,经济地位极不稳固,两极分化极为显著。
二、手工业1.原始社会:纺织技术已经萌芽;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彩陶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业水平。
第一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PPT课件
![第一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68a638551810a6f424863c.png)
n 时空坐标
农
业
n 时空坐标
手工 业
n 时空坐标
商
业
n 时空坐标
经济 政策
一、农业经济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 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一)农业发展概况
1、主要耕作方式和生产工具的演变
社会 形态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时间
生产 工具 耕作 方式
距今七八 千年前 简单石器
.
21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周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贫民
.
奴隶
级西 制周 度分 示封 意和 图等
22
二、西周政治制度 (一拓)展西:周理建解立“:家国同构” (二(1))“制家度国建同设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
面2的、共宗同法性制,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32))宗特法点制与①②分核确封心立制是了嫡严互长格为子的表继大里承宗。制、嫡;小宗长体子系世(袭大王小位宗是,是 :君主,也是宗相对族的的)大;宗。其他诸子分封为诸侯,是臣
① 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 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尊宗敬祖”、 “认祖归宗” 、民族 凝聚力)
②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 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意 识相违背。 其他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唯 上是从的作风等 。
形成了两类人,农民和地主,地主. 剥削农民
系
19
二、西周政治制度
(一)西周建立: (二)制度建设:
1、分封制
(6)瓦解破坏
A、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井田制崩溃;诸侯实力增强,周王室衰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 先秦时期的经济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12 先秦时期的经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94b0ed90975f46526d3e111.png)
三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①匹妇蚕之,则老 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思考 3 史料三反映出家庭手工业有何特点? 试答 史料解读:①反映出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 成部分,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归纳总结 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的比较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专题综合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历史地位: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 起源中心之一。 2.生产组织形式:从集体耕作发展到个体农耕,一家 一户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也是古 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动 力。 3.土地制度: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 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4.经营方式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 国家 所有,劳动者 在田间集体耕作。
(2)小农经济(个体农耕) ①开始出现:春秋战国。 ②原因:铁农具和 牛耕 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 土地私有制 确立。 ③特点:以 一家一户 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④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 基本模式 。
板块三 高考研析·把握考向
1.[2017·全国卷Ⅱ]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 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命题思路 本题以春秋战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切入点, 考查学生从图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渗透历史时空观念的 学科素养。
归纳总结
小农经济的特点
(1)自给性:产品主要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男耕女织。
(3)脆弱性: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
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精品复习课件:先秦时期的经济 课件(19张PPT)
![2019届高考历史大一轮精品复习课件:先秦时期的经济 课件(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3fb7b3c192e45361066f5fe.png)
三.商业(探究完成)
工商食官 ”,商业被官府垄断。 (1)西周时期:“_____________ (2)春秋战国时期:私商开始出现;当时主要诸侯国的首都成 为商业中心。
四.“重农抑商”政策(探究完成)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
①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②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土地私有制 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_____________ 。
都江堰 ,郑国修筑郑 (3)水利工程:战国时期李冰修建_____________ 国渠。 (4)经营模式: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小农经济 _____________ 开始出现,成为以后整个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经
营模式。
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赤脚)行,缟为冠之
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 其可得乎?” ——(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探究提问)史料一反映了当时采取怎样的政策?史料二对
3.评价
(1)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 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整个古代中国社会,始终在中国封建 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封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其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古代政权的安危;但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的重要原因。
史料研读
青铜时代 工商食官 冶铜 技术
井 田 制
铁犁牛耕 重农抑商 小农经济形成
知识梳理:
一.农业(探究完成)
(1)耕作方式
①原始社会时期,以_____________ 刀耕火种 为基本耕作形式。 铁犁牛耕 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②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生产组织经历了早期集体耕作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个体耕作,随着铁犁牛耕技术和
素养 解读
历史解释 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封建小农经济逐渐形成,成为封建社会基本的经济模式;战国时 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 运用考古发掘的壁画、墓葬文物、文史史料及其他考古遗存,解读印证早期社会经济
史料实证 的特点及影响。
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理解认识夏商周经济发展 唯物史观
『史料实证』 史料一 西周时期那种“千耦其耘”的大规模集体耕作制到秦汉则以“一夫挟五口, 治田四百亩”的小家庭耕作制为主。与倡导农业生产小家庭化相配合的是,战国时期 手工业也日益小家庭化……一个家庭内“男子力耕……女子纺绩”……的自给自足的 家庭小农业,逐渐成为中国农耕经济的主体。
——孟意华《中华文化产生形成的基础》 史料二 春秋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公社及其所有制井田制度的内部量变,农 业经济的发达,各国的手工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大凡礼器、兵器、车器之属的生 产,国家设有工正、工师、工尹等官吏管理,各种手工业仍由官府控制,而一些日常 生活用品,则由所谓“工肆之人”“百工居肆,以成其事”的民间手工业者自产自销。
2.经营方式 (1)家庭手工业 ①特点:农业与___家__庭__手__工__业____相结合,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 ②影响: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__市__场___ 发育。 (2)官营手工业 ①概况:西周时期,手工业由_官__府___统一经营管理。 ②特点:产品主要是满足王室、官府和贵族的生活需要;不计成本,不入市场;资 金雄厚,规模较大,分工细密;采取强制工匠服役的手段。 (3)私营手工业 ①概况:_春__秋__战__国___时期,私营工商业蓬勃兴起。 ②特点:民间私人经营;主要产品供民间消费。
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其成因。 提示:特点:发展较快;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相结合,以官营为主;有专门 的官员管理。 成因:铁制工具的使用;井田制度的破坏及新的土地制度的逐步确立;农业经济 的发达。
探究2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 『史论链接』
角度1 春秋战国社会转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农业: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争雄,各国为增强争霸、称雄实力,纷纷变 法或改革土地赋税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2)工商业:工商业是在农业基础上发展的,诸侯国并立局面虽然影响了工商业的 发展,但各国重视富国强兵,发展交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3)社会生活:随着思想争鸣局面的出现发展,形成古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众的社会生活观念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 (1)上古时代: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2)春秋战国: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兴修芍陂、 都江堰 、 郑国渠。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1)商周时期:千耦其耘
①原因:商周时期,农具原始。 ②特点:多采用大规模 简单协作 方式进行生产。
1.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归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提示:(1)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2)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具有封闭性。 (3)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4)脆弱性:具有规模小、水平低、分散性和抵御天灾人祸能力弱的简单落后小生产 模式。
(2)春秋时期:小农经济产生 ①原因:生产工具和 耕作技术 的进步以及 私有土地 的出现。 ②特点: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③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近代以后,小农经济成为阻碍生产
发展的因素之一。
自耕农的历史地位及特点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 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 王朝建立时,都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 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
(1)史料一是对小农经济特点及地位的阐释,解读要紧扣有关小农经济的历史解释 和史料信息理解。史料主要反映了春秋至秦汉时期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手 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的形成。 (2)史料二为后世文献史料,解读需要从手工业发展条件、生产经营形态等角度理 解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生产的特点。 (3)史料三解读注意从经济变化理解对政治争霸及变革、思想文化的影响。史料主 要从生产工具改进和技术进步角度,说明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 经济及思想文化等社会转型的影响。
(1)政治上:小农经济是秦汉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形成的根源,而中央集权制度又 是分散的小农经济的重要保障。 (2)经济上: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及脆弱性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源。 (3)科技文化: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与之相关的科技发展。同时,小农经济发 展的缓慢性阻碍了古代中国科技的突破;文学作品反映了小农经济条件下人们 的理想和憧憬。 (4)民族心理与家庭伦理:小农经济下的中国农民既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 神,也有狭隘、保守的不足,同时也是“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源。
核心论点:牛耕的出现是我国农业动力的一次革命,畜力代替了人力,推动了农业生 产组织方式、土地制度及耕作方式的变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史料史论] 铁器出现的作用 新的、更有效的铁制工具使农业有可能从原先的黄河发源地向南扩展到森林茂 密的长江流域。铁制工具还促进了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 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西北干旱地区的灌溉工程。
『即时体验』
1.(2019·山东青岛调研)春秋时期,建立国储粮制度的齐国对鲁国发动了商战,连续多
年大量进口鲁国的丝织品绨,鲁国民众基本放弃了其他生产。然后齐国阻断其粮食
进口通道,迫使其屈服,这说明( )
A.农业具有战略价值
B.商战决定争霸成效
C.自然经济保障国家安全
D.贸易战争有损国际秩序
解析 齐国对鲁国进行的商战,主要是通过进口鲁国的丝织品,使得鲁国民众放弃
探究1 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及特点 『考题例证』
【典例】 (2015·全国Ⅰ,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 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 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答案 A
考点三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1.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时期
商业概况
城市特点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
商:出现职业__商__人__和货币; 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 周:实行“_工__商__食__官__”政策 重镇,商业活动受官府严格
控制 _私__商___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
2.战国时出现重农抑商思想
[漫画证史] 牛耕的出现
项与题干材料不符或表述错误。
角度1 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
『史论链接』
(1)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 立,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变法或改革赋税制度, 逐步确立起以个体经济为主的小农经济。
角度2 多角度理解小农经济的影响
——白寿彝《中国通史》
史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 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 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 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 甚或平民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农业的粮食生产,然后齐国再阻断鲁国的粮食进口,最终鲁国屈服,这体现了农业
在此时期的战略价值,故A项正确;商战决定争霸成效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材
料强调的是粮食生产的重要性,而没有突出自然经济,故C项错误;贸易战争有损国
际秩序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9·山东济宁模拟)《荀子·富国》云:“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 ( 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由此可见( ) A.粮食作物的品种已十分丰富 B.小农经济已成为农业经营的基本模式 C.精耕细作技术已有较大发展 D.政府的经济政策制约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析 依据材料“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可知,反映的是人们如果 善于管理土地,土地产量就会提高,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特点, 故C项正确。 答案 C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核心论点:铁农具的使用,推动了农业经济区域的扩展,促进了水利工程兴 修,也促进了水运交通、长途贩运的发展。
[微点延伸] 耕作方式与经营方式的演进
[构图解史] 古代手工业
信息提取:古代中国手工业享誉世界。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丝绸、陶瓷、茶叶更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中的三大名片。
角度2 多角度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政治转型: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破坏;诸侯国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奴隶制走 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国家由分散逐步走向统一集权的趋势。 (2)经济转型: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建立在其基础之上 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逐步走向崩溃;新的赋税制度(如初税亩)及经营方式的改变、小 农经济的形成,封建地主私有土地制度确立,为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确立奠 定了经济基础。 (3)思想转型:反映社会大变革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诸子百家纷纷登场,提出不同的治国主张,为各国变法及治国提供了不同的思想观 念,法家大一统思想为秦走向统一提供了思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