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全等三角形知识总结和经典例题
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含答案)全等三角形是指两个三角形的所有对应边和对应角都相等。
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条件有三种:SSS(边-边-边)、SAS(边-角-边)、ASA(角-边-角)。
下面介绍几个经典的全等三角形例题:例题一:已知△ABC和△DEF,已知AB=DE,AC=DF,∠C=∠F,是否可以断定△ABC≌△DEF?如果可以,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可以,请给出反例。
解析:根据题目可知,已知△ABC和△DEF的所有对应边和对应角都相等,即满足ASA条件。
因此,可以断定△ABC≌△DEF。
因为已知条件满足△ABC和△DEF的全等条件。
例题二:已知△ABC和△DEF,已知AB=DE,BC=EF,AC=DF,是否可以断定△ABC≌△DEF?如果可以,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可以,请给出反例。
解析:根据题目可知,已知△ABC和△DEF的所有对应边都相等,即满足SSS条件。
因此,可以断定△ABC≌△DEF。
因为已知条件满足△ABC和△DEF的全等条件。
例题三:已知△AB C和△DEF,已知∠A=∠D,∠C=∠F,BC=EF,是否可以断定△ABC≌△DEF?如果可以,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可以,请给出反例。
解析:根据题目可知,已知△ABC和△DEF的对应角相等,BC=EF,但没有给出第三边的长度。
无法判断是否满足SSS或SAS条件,因此无法断定△ABC≌△DEF。
例题四:已知△ABC和△DEF,已知AB=DE,BC=EF,∠B=∠E,是否可以断定△ABC≌△DEF?如果可以,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可以,请给出反例。
解析:根据题目可知,已知△ABC和△DEF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即满足SAS条件。
因此,可以断定△ABC≌△DEF。
因为已知条件满足△ABC和△DEF的全等条件。
例题五:已知两个全等的三角形ABC和DEF,若∠A=60°,AC=6,DF=9,求BC和EF的长度。
解析:由于△ABC≌△DE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BC=EF。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总复习
AB=A´B´
BC=B´C´
∴Rt△ABC≌ Rt△A´B´C´(HL)
B
B′
A
C
已知:如图,在△ABC和△ABD中,AC⊥BC,
BD⊥AD,垂足分别为C,D,AC=BD
(1)求证: △ABC≌△BAD.
(2)求证:BC=AD
(1)解: ∵ AC⊥BC, BD⊥AD D
C
∴ ∠C=∠D=90°
在Rt△ABC和 Rt△BAD中
例子1:如图,在△AEC和△ADB中,已 知AE=AD,AC=AB,请说明△AEC ≌ △ADB的理由。
解:在△AEC和△ADB中
C
_A_E__=__A_D_(已知)
D
∠A= ∠A( 公共角)
A
E
B
_A_C___=_A__B_(已知)
∴ △AEC≌△ADB( SAS )
例2:如图,AC=BD,∠CAB= ∠DBA,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在△ABC和△DEF中
∠A=∠D (已知 )
AB=DE(已知 )
∠B=∠E(已知 )
B
∴ △ABC≌△DEF(ASA)
A
D
CF E
例1: 已知如图,O是AB的中点,∠A=∠B,
求证:△AOC≌△BOD
证明:
∵ O是AB的中点(已知) C
∴ OA=OB(中点定义)
在△AOC和△BOD中 A
,有
AB=AB,
A
B
AC=AD. ∴ Rt△ACB≌Rt△ADB (HL). (2)∵ Rt△ACB≌Rt△ADB (HL). ∴ BC=AD
例2. 如图,AC=AD,∠C,∠D是直角, 将上述条件标注在图中,求证BC=BD
八上数学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及经典例题
八上数学全等三角形章节复习及经典例题【知识梳理】一、全等三角形1.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HL”)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SAS SSS HL AAS SAS ASA AAS ASA AAS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第三边找直角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对边二、角的平分线: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 “对角”的不同含义;(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要记住“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 “公共角” 、“公共边”、“对顶角”【例题精讲】例1.如图,在ABC ∆中, 90=∠C ,D 、E 分别为AC 、AB 上的点,且AD=BD,AE=BC,DE=DC.求证:DE ⊥AB 。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常考典型例题及练习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常考典型例题及练习-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知识点复习 ①“边角边”定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图形分析:书写格式: 在△ABC 和△DEF 中⎪⎩⎪⎨⎧=∠=∠=EFBC E B DEAB∴△ABC ≌△DEF (SAS )②“角边角”定理: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图形分析:书写格式: 在△ABC 和△DEF 中 ⎪⎩⎪⎨⎧∠=∠=∠=∠FC EF BC EB∴△ABC ≌△DEF(ASA)③“角角边”定理: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图形分析:书写格式:在△ABC 和△DEF 中⎪⎩⎪⎨⎧=∠=∠∠=∠EFBC F C EB∴△ABC ≌△DEF(AAS)④“边边边”定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 )图形分析:书写格式: 在△ABC 和△DEF 中 ⎪⎩⎪⎨⎧===EF BC DF AC DE AB∴△ABC ≌△DEF(AAS)⑤“斜边、直角边”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HL )图形分析:书写格式:在△ABC 和△DEF 中 ⎩⎨⎧==DF AC DE AB ∴△ABC ≌△DEF (HL )一个三角形共有三条边与三个角,你是否想到这样一问题了:除了上述四种识别法,还有其他的三角形全等识别法吗比如说“SSA ”、“AAA ”能成为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吗两个三角形中对应相等的元素 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反例 SSA⨯AAA⨯二、常考典型例题分析第一部分:基础巩固1.下列条件,不能使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两边一角对应相等 B.两角一边对应相等 C.直角边和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D.三边对应相等2.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A.∠B=∠C B.AD=AE C.BD=CE D.BE=CD3.下列各图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全等的是()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丙 D.只有丙4.如图,E,B,F,C四点在一条直线上,EB=CF,∠A=∠D,再添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ABC≌△DEF的是()A.AB=DE B.DF∥AC C.∠E=∠ABC D.AB∥DE5.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D B.AB=DC C.∠ACB=∠DBC D.AC=BD6.如图,∠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过角尺顶点C的射线OC便是∠AOB的平分线OC,作法用得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A.SAS B.SSS C.ASA D.HL第二部分:考点讲解考点1:利用“SAS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1.如图,A 、D 、F 、B 在同一直线上,AD=BF ,AE=BC ,且AE ∥BC .求证:△AEF ≌△BCD .2.如图,AB=AC ,AD=AE ,∠BAC=∠DAE .求证:△ABD ≌△ACE .考点2:利用“SAS ”的判定方法解与全等三角形性质有关的综合问题3.已知:如图,A 、F 、C 、D 四点在一直线上,AF=CD ,AB ∥DE ,且AB=DE ,求证:FEC CBF ∠=∠考点3:利用“SAS ”判定三角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 4.有一座小山,现要在小山A 、B 的两端开一条隧道,施工队要知道A 、B 两端的距离,于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 和B 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D ,使CD=CA ,连接BC 并延长到E ,使CE=CB ,连接DE ,那么量出DE 的长,就是A 、B 的距离,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考点4:利用“ASA”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5.如图,已知AB=AD,∠B=∠D,∠1=∠2,求证:△AEC≌△ADE.6.如图,∠A=∠B,AE=BE,点D在AC边上,∠1=∠2,AE和BD相交于点O.求证:△AEC≌△BED;考点6:利用“ASA”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7.如图,已知EC=AC,∠BCE=∠DCA,∠A=∠E;求证:BC=DC考点7:利用“SS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8.如图,A、D、B、E四点顺次在同一条直线上,AC=DF,BC=EF,AD=BE,求证:△ABC≌△EDF.考点8: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或角)相等9.如图,AE=DF,AC=DB,CE=BF.求证:∠A=∠D.考点9:利用“A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10.如图,在△ABC中,AB=AC,BD⊥AC,CE⊥AB,求证:△ABD≌△ACE.考点10:利用“AAS”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证边相等11.(2017秋?娄星区期末)已知:如图所示,△ABC中,∠ABC=45°,高AE与高BD交于点M,BE=4,EM=3.(1)求证:BM=AC;(2)求△ABC的面积.考点11:利用“HL”证明两三角形全等12.如图,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为E、F,且DE=DF。
全等三角形知识总结及典型例题
全等三角形知识总结及典型例题知识点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表示方法(1)定义:能够完整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重合的极点叫做对应极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往常把表示对应极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地点上。
例 1.如下图,图中两个三角形能完整重合,以下写法正确的选项是()A.△ ABE≌△ AFB B.△ ABE≌△ ABF C.△ ABE≌△ FBA D.△ ABE≌△ FAB 知识点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FB AE性质: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边上的中线,对应边上的高,对应角的均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例 2. 如图,△ ABD≌△ ACE,点 B 和点 C 是对应极点, AB=8,AD=6,BD=7,则 BE的长是()A.1 B .2C.4 D .6C D例 3. 如图,△ ABD≌△ EBC, AB=3cm, BC=.(1)求 DE的长;(2)判断AC与BD的地点关系,并说明原因.A BEDEAB C(1)“边边边” ( 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边角边” ( 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 ( 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 ( AAS):两个角和此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 ( 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注意:① 三角形全等证明时要注意应用“公共边” 、“公共角” 、“对顶角” 等。
②证明线段或角相等往常变换证明线段或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
③在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起码有一边对应相等。
④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角一定是这两边的夹角。
⑤“HL”只合适于 Rt ⊿ 。
⑥利用全等三角形能够测出不可以(或不易)直接丈量长度的线段长,比如,河宽,或利用全等丈量小口瓶的内径等。
全等三角形复习和例习题含答案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一、基础知识1.全等图形的有关概念 (1)全等图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例如:图13-1和图13-2就是全等图形图13-1图13-2 (2)全等多边形的定义两个多边形是全等图形,则称为全等多边形。
例如:图13-3和图13-4中的两对多边形就是全等多边形。
图13-3 图13-4(3)全等多边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两个全等的多边形,经过运动而重合,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4)全等多边形的表示例如:图13-5中的两个五边形是全等的,记作五边形ABCDE ≌五边形A ’B ’C ’D ’E ’(这里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
图13-5表示图形的全等时,要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
(5)全等多边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A B DC E B ’A ’ C ’ D ’ E ’(6)全等多边形的识别多边形相等、对应角相等的两个多边形全等。
2.全等三角形的识别(1)根据定义若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根据SSS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法中有一个与(SSS)全等识别法相类似,即三条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而相似比为1时,就成为全等三角形。
(3)根据SAS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机器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法中同样有一个是与(SAS)全等识别法相类似,即一角对应相等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当相似比为1时,即为全等三角形。
(4)根据ASA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5)根据AAS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个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识别(1)根据HL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及一条直角边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初二全等三角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初二全等三角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⑸斜边、直角边(HL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角平分线: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5.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 一个锐角又t应相等B.两个锐角对应相等C. 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边对应相等2.如图,已知AE=CF /AFD=/ CEB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陷4CBE的是()A. /A=/ CB. AD=CBC. BE=DFD. AD // BC3.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A. SSSB. SASC. AASD. ASA4.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是这个三角形的(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C.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D.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5.如图,△ AC阴NA CB'/BCB =30°则/ ACA的度数为(A. 20°B. 300C. 350D. 40°6.如图,直线11、12、1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供选择的地址有()A. 1处B. 2处C. 3处D. 4处7.如图,AD是4ABC中/ BAC的角平分线,D已AB于点E, S AABC=7, DE=ZAB=4,则AC长是()8.如图,在△ ABC和4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 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A. BC=EC /B=/ EB. BC=EC AC=DCC. BC=DC /A=/DD. / B=/ E,/ A=/ D9.如图,已知在△ 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线,BE平分/ ABC,交CD于点E, BC=5 DE=2,贝BCE的面积等于()A. 10B. 7C. 5D. 410.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 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 D, 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 C, E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ED8 AABC,彳3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 ED8 △ ABC最恰当的理由是()A.边角边B.角边角C.边边边D.边边角11.如图,4ABC的三边AB, BC, CA长分别是20, 30, 40,其三条角平分线将△ ABC分为三个三角形,则S A ABO):S A BCO:S A CAO等于()BC AA. 1:1:1B. 1: 2: 3C. 2: 3: 4D. 3: 4: 512.尺规作图作/ AOB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 OB于C, D,再分别以点C, D为圆心,以大于tC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OP由作法得^ OC国4ODP的根据是()A.有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两边对应相等,且有一角为 3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有一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D.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14.如图,已知/ 1=/2, AC=AD,增加下列条件:① AB=AE ②BC=ED ③C C= /D;④/ B=/ E.其中能使△ AB ®ZXAED 的条件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二.填空题(共11小题)15 .如图,在△ ABC 中,/C=90°, AD 平分/CAB BC=8cm, BD=5cm,那么点 D 到线段AB 的距离是 cm.16 .如图,△ ABC 中,/ C=90°, AD 平分/BAC AB=5, CD=2,则△ ABD 的面积17 .如图为6个边长等的正方形的组合图形,则/ 1+/ 2+/3=19 .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 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 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 去玻璃店.18.如图,△AB ®ADEF5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写出* F x= ______是 _______20.如图,已知AB// CF, E为DF的中点,若AB=9cm, CF=5cm 贝U BD=cm.B C21.在数学活动课上,小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B=Z C=90°, E是BC的中点, DE 平分/ADC, /CED=35,如图,则/ EAB是多少度?大家一起热烈地讨论交流,小英第一个得出正确答案,是度.D C22.如图,/XABeAADEE, / B=100°, / BAC=30,那么/ AED=度.23.如图所示,将两根钢条AA', BB'的中点。
全等三角形模型总结及经典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模型及习题练习第一部分全等模型图一、平移模型特征:可看成是三角形在一边所在直线上移动构成的,故在同一直线上的对应边的相等关系一般可由加(减)公共边证得,对应角的相等关系可由平行线的性质证得。
二、平行模型(X型)特征:平行线所形成的同位角、内错角相等三、折叠轴对称模型(翻转型,部分X型)特征: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则这条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重合的顶点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
图①中有公共角∠A;图②中对顶角相等(∠AOC=∠BOD);图③④中分别有公共边AB,BD四、旋转模型特征:可看成是以三角形某一个顶点为中心旋转构成的,故一般有一对相等的角隐含在对顶角、某些角的和或差中五、角平分线模型旋转有重叠特征:角平分线形成的两个角相等,若把角平分线看成一条公共边,在角的两边再截取相等的线段,就可根据SAS得到全等三角形(如图①,ΔA1BD1≌ΔC1BD1),或者利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找到一组相等的边,就可根据HL得到全等三角形(如图②,ΔA2BD2≌ΔC2BD2)六、双直角三角形模型特征:证明多数可以用到同(等)角的余角相等这个定理,相等的角就是对应角七、一线三等角模型(K型)特征:如图①,,三个等角指的是α(图②中,α=90°),利用外角定理可证得∠1=∠2或∠3=∠4第二部分精选例题例1.如图,已知AB∥CD,AD∥BC,F在DC的延长线上,AM=CF,FM 交DA的延长线上于E.交BC于N,求证:AE=CN.思路分析:欲证AE=CN.看它们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设法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结合图形可发现△AME≌△FCN可证.题设告知AM=CF,AD∥BC,AB∥CD.由两平行条件,可找两对角相等.∵∠1=∠2(对顶角相等)∴∠2=∠E(等量代换)∴AE=CN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例2.△ABC中,∠ACB=90°,AC=BC,过C的一条直线CE⊥AE于E,BD⊥CE的延长线于D,求证:AE=BD+DE.思路分析:从本例的结论知是求线段和的问题,由此入手,很难找到突破口.此时可迅速调整思维角度,可仔细观察图形,正确的图形是证题的“向导”,由此可发现△ACE与△CBD好像(猜测)全等.那么AE=CD=CE+DE.又BD=CE.那么,此时已水落石出.AC=BC(已知)∠1=∠3 (已证)∠AEC=∠CDB(已证)∴△ACE≌△CBD(AAS)∴BD=CE,AE=C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E=CE=CE+DE∴AE=BD+DE(等量代换)例3.如图,AD是△ABC的中线,DE,DF分别平分∠ADB和∠ADC,连接EF,求证:EF<BE+CF. 定对象:△ABC定角度:三角形全等分析:由结论EF<BE+CF很容易与定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联系在一块,观察图形,BE,CF,EF 条件分散,不在一个三角形中,必须设法(平移,旋转,翻转等)把三者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是打开本例思路的关键.由角的平分线这一线索,可将△BDE沿角平分线翻转180°,即B点落在AD的点B'上(如图)(也就是在DA上截取DB'=BD),连结EB',B'F,此时△BDE与△B'DE完全重合,所以△BDE≌△B'DE(两个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就是全等三角形,所以BE=B'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在△EFB'中,EF<B'E+B'F(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EF<BE+CF(等量代换).例4 如图,已知CD⊥AB于D,BE⊥AC于E,△ABE≌△ACD,∠C= 20°,AB=10,AD= 4, G为AB延长线上一点.求∠EBG的度数和CE的长.定对象:如图定角度:三角形全等分析:(1)图中可分解出四组基本图形:有公共角的Rt△ACD 和Rt△ABE;△ABE≌△ACD,△ABE的外角∠EBG或∠ABE的邻补角∠EBG.例5已知:如图,△ABC≌△ADE,BC的延长线交DA于F,交 DE于G,∠ACB=105°,∠CAD=10°,∠D=25°.求∠EAC,∠DFB,∠DGB的度数.例6.在△ABC中,∠C=90°,AC=BC,AD是∠BAC的平分线,DE⊥AB,垂足为E,若AB=20 cm,则△DBE的周长等于多少?分析:对象:△DBE的周长角度:(1)BD,DE,BE的长解:因为DE⊥AB,所以AED ACD∠=∠因为AD是∠BAC的平分线,所以EAD CAD≅则AE=AC ∠=∠又因为AD为公共边所以AED ACD DE=DC所以△DBE的周长=BE+DE+BD=AB-AE+BC=20例7如图13—3—8所示,已知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求证:EF⊥AD.分析:对象:△ABC 角度:(1)AD是∠BAC的平分线,(2)DE⊥AB于E,DF⊥AC于F证明:因为DE⊥AB于E,DF⊥AC于F,所以0∠=∠=又因AED AFD90为AD是∠BAC的平分线,所以EAD FAD∠=∠由于AD是公共边所以AED AFD≅则AE=AF 因为AD是∠BAC的平分线所以EF⊥AD。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三角形的全等判定及性质
小学数学知识归纳三角形的全等判定及性质三角形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几何形状,研究三角形的性质和判断三角形是否全等是小学数学的基础内容之一。
本文将对小学数学中三角形的全等判定及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并提供相应的例题进行说明。
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1. SSS全等法则SSS全等法则是指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时,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具体来说,如果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的边长满足AB=DE,BC=EF,AC=DF,那么可以得出三角形ABC≌DEF。
例题1:已知在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中,AB=DE,BC=EF,AC=DF,证明三角形ABC≌DEF。
解:根据SSS全等法则,可以得出三角形ABC≌DEF。
2. SAS全等法则SAS全等法则是指两个三角形的边边角相对应相等时,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具体来说,如果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满足AB=DE,∠ABC=∠DEF,BC=EF,那么可以得出三角形ABC≌DEF。
例题2:已知在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中,AB=DE,∠ABC=∠DEF,BC=EF,证明三角形ABC≌DEF。
解:根据SAS全等法则,可以得出三角形ABC≌DEF。
3. ASA全等法则ASA全等法则是指两个三角形的角边角相对应相等时,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具体来说,如果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满足∠ABC=∠DEF,AC=DF,∠BAC=∠EDF,那么可以得出三角形ABC≌DEF。
例题3:已知在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EF中,∠ABC=∠DEF,AC=DF,∠BAC=∠EDF,证明三角形ABC≌DEF。
解:根据ASA全等法则,可以得出三角形ABC≌DEF。
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全等,那么它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例如,如果三角形ABC≌DEF,那么AB=DE,BC=EF,AC=DF,并且∠ABC=∠DEF,∠BCA=∠EFD,∠CAB=∠FDE。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知识总结和经典例题
全等三角形复习[ 知识要点 ]一、全等三角形1.判定和性质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边角边( SAS)、角边角( ASA)具备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定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HL )角角边( AAS)、边边边( SSS)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中线相等,对应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注:①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② 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2.证题的思路:找夹角( SAS)已知两边找直角( HL )找第三边( SSS)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任意角( AAS)找已知角的另一边(SAS)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已知边的对角(AAS)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ASA)找两角的夹边(ASA)已知两角找任意一边(AAS)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
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6、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 以上可以简称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7、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8、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9、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10、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1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HL)运用1、性质中三角形全等是条件,结论是对应角、对应边相等。
而全等的判定却刚好相反。
2、利用性质和判定,学会准确地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与对应角是关键。
在写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一定把对应的顶点,角、边的顺序写一致,为找对应边,角提供方便。
3,当图中出现两个以上等边三角形时,应首先考虑用 SAS找全等三角形。
4、用在实际中,一般我们用全等三角形测等距离。
以及等角,用于工业和军事。
有一定帮助。
5、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做题技巧一般来说考试中线段和角相等需要证明全等。
全等三角形讲义知识点+典型例题(完美打印版)
BPAa专题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知识点解析作三角形的三种类型:① 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 作图依据------SAS ② 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 作图依据------ASA%③ 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作图依据------SSS典型例题【例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如图,线段a . 求作:线段AB ,使AB = a .,【例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如图,∠AOB 。
求作:∠A’O’B’,使A’O’B’=∠AOB【例3】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线段a ,b ,c.'求作:△ABC ,使AB = c ,AC = b ,BC = a. 作法:【例4】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 已知:如图,线段m ,n, ∠ .求作:△ABC,使∠A=∠α,AB=m,AC=n.…【例5】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如图,∠α,∠β,线段c .求作:△ABC,使∠A=∠α,∠B=∠β,AB=c.@随堂练习1.根据已知条件作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在作图过程中主要依据是()A.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B.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C.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和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D.不能确定2.3.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时,第一步骤应为()A.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B.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C.作两条线段等于已知三角形的边,并使其夹角等于已知角D.先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先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用尺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两条直角边分别等于已知线段时,实际上就是已知的条件是()A.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B.三角形的三条边C.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D.三角形的三个角4.已知三边作三角形时,用到所学知识是()A.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B.作一个角使它等于已知角的一半%C.在射线上取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D.作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专题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知识点解析一、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目的:变不可测距离为可测距离。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含答案)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含答案)全等三角形证明题精选1.在四边形ABCD中,AD=BC,BE=DF,AE⊥BD,CF⊥BD,垂足分别为E、F。
证明:△ADE≌△CBF;若AC与BD相交于点O,证明:AO=CO。
2.已知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F,AC=DE,∠A=∠D。
证明:AC∥DE;若BF=13,EC=5,求BC的长。
3.在△ABC中,BD⊥AC于点D,CE⊥AB于点E,AD=AE。
证明:BE=CD。
4.点O是线段AB和线段CD的中点。
证明:△AOD≌△BOC;AD∥BC。
5.点C是AE的中点,∠A=∠ECD,AB=CD。
证明:∠B=∠D。
6.已知△ABC和△DAE,D是AC上一点,AD=AB,DE∥AB,DE=AC。
证明:AE=BC。
7.在△ABE和△DEF中,AB∥CD,E是CD上一点,BE交AD于点F,EF=BF。
证明:AF=DF。
8.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
证明:AB∥DE。
9.在△ABC中,点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
证明:AE=CE。
10.点A、C、D、B四点共线,且AC=BD,∠A=∠B,∠ADE=∠BCF。
证明:DE=CF。
11.点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CE∥DF,EC=BD,AC=FD。
证明:AE=FB。
12.已知△ABN和△ACM位置如图所示,AB=AC,AD=AE,∠1=∠2.证明:BD=CE;∠M=∠N。
13.在△ABC中,BE⊥AC,CD⊥AB,垂足分别为E,D,BE=CD。
证明:AB=AC。
14.在△ABC和△CED中,AB∥CD,AB=CE,AC=CD。
证明:∠B=∠E。
15.在△ABC中,AD平分∠BAC,且BD=CD,DE⊥AB于点E,DF⊥AC于点F。
证明:AB=AC;若AD=2,∠DAC=30°,求AC的长。
16.已知直角三角形ABC和直角三角形DBF,且它们相似,∠D=28°,求∠GBF的度数。
全等三角形讲义知识点+典型例题(完美打印版)
BPAa【变式1】如图,在t R ABC △中,AB AC =,90BAC ∠=︒,过点A 的任一直线AN ,BD AN ⊥于D ,BD AN ⊥于E求证:DE BD CE =-NEDCBA【变式2】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MN 经过点C ,且AD MN ⊥于D ,BE MN ⊥于E ,求证:DE AD BE =+.EDCBA专题 三角形的尺规作图知识点解析作三角形的三种类型:① 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 作图依据------SAS ② 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 作图依据------ASA ③ 已知三边作三角形: 作图依据------SSS典型例题【例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已知:如图,线段a . 求作:线段AB ,使AB = a .【例2】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已知:如图,∠AOB 。
求作:∠A’O’B’,使A’O’B’=∠AOB【例3】已知三边作三角形已知:如图,线段a,b,c.求作:△ABC,使AB = c,AC = b,BC = a.作法:【例4】已知两边及夹角作三角形已知:如图,线段m,n, ∠α.求作:△ABC,使∠A=∠α,AB=m,AC=n.【例5】已知两角及夹边作三角形已知:如图,∠α,∠β,线段c .求作:△ABC,使∠A=∠α,∠B=∠β,AB=c.随堂练习1.根据已知条件作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在作图过程中主要依据是()A.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B.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C.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和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D.不能确定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求作这个三角形时,第一步骤应为()A.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B.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C.作两条线段等于已知三角形的边,并使其夹角等于已知角D.先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或先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3.用尺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两条直角边分别等于已知线段时,实际上就是已知的条件是()A.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B.三角形的三条边C.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D.三角形的三个角4.已知三边作三角形时,用到所学知识是()A.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B.作一个角使它等于已知角的一半C.在射线上取一线段等于已知线段D.作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或垂线专题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知识点解析一、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目的:变不可测距离为可测距离。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练习【概念梳理】一、全三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HL)三、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1.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可找:①夹边相等(ASA)②任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AS)2.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可找①夹角相等(SAS)②第三组边也相等(SSS)3.已知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找①任一组角相等(AAS 或 ASA)②夹等角的另一组边相等(SAS)【典型例题】1.如图(1),已知△ABC≌△CDA,∠B=75°,∠BAC=62°,BC=18。
(1)写出△ABC和△CDA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2)求∠DAC的度数和边DA的长度。
解:(1)和为对应边∠和∠为对应角和为对应边∠和∠为对应角和为对应边∠和∠为对应角AB CD 1(2)在△ABC中,∠BCA=180°-∠1-∠B=180°--=°∵∠DAC和∠BCA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全等三角形的相等)∵DA和BC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全等三角形的相等)2.如图(2)△ABC≌△DCB,请说明∠ACD和∠DBA相等的理由。
解:∵△ABC≌△DCB∴∠ACB=,∠ABC=(全等三角形的相等)∴∠ACD=∠ACB-∠∠ABD=∠CBD-∠∴∠=∠。
【小试牛刀】一、选择1.一个图形经过平移后,发生变化的是()A.形状B.大小C.位置D.以上都变化了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B.有一个角和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有两个角和它们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B.两个锐角对应相等C.一条边对应相等 D。
8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
8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一、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1。
例1:如图,在△ABC中,AB = AC,AD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ABD≌△ACD。
解析:1. 在△ABD和△ACD中:- 已知AB = AC(题目中给出的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
- 因为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BD = CD(中线的定义)。
- AD = AD(公共边)。
2. 根据SSS(边边边)全等判定定理,可得△ABD≌△ACD。
二、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2。
例2:已知:如图,AB = AD,∠B = ∠D,∠1=∠2,求证:△ABC≌△ADE。
解析:1. 因为∠1 = ∠2,所以∠1+∠DAC = ∠2+∠DAC,即∠BAC = ∠DAE。
2. 在△ABC和△ADE中:- 已知AB = AD。
- ∠B = ∠D。
- 且∠BAC = ∠DAE(已证)。
3. 根据ASA(角边角)全等判定定理,可得△ABC≌△ADE。
三、全等三角形经典例题3。
例3:如图,在△ABC中,∠C = 90°,AC = 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AB = 6cm,求△DEB的周长。
解析:1. 因为AD平分∠CAB,∠C = 90°,DE⊥AB,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CD = DE。
2. 在Rt△ACD和Rt△AED中:- AD = AD(公共边)。
- CD = DE(已证角平分线性质)。
- 根据HL(斜边直角边)定理,可得Rt△ACD≌Rt△AED。
- 所以AC = AE。
3. 因为AC = BC,AB = 6cm,设AC = BC=x,根据勾股定理AC^2+BC^2=AB^2,即x^2+x^2=6^2,2x^2=36,x^2=18,x = 3√(2)。
4. 又因为AE = AC = 3\sqrt{2}\),所以BE=AB - AE = 6 - 3\sqrt{2}\)。
5. 而△DEB的周长为DE+DB+BE,因为CD = DE,BC = BD + CD,所以△DEB的周长为BC+BE = 3\sqrt{2}+6 - 3\sqrt{2}=6cm。
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及对应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专题讲解(一)知识储备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1)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2)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就说它们是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经过运动后一定重合,相互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如图,△ABC和△DEF是全等三角形,记作△ABC≌△DEF,符号“≌”表示全等,读作“全等于”。
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例1】如图,△ABC≌△DEF,则有:AB=DE,AC=DF,BC=EF;∠A=∠D,∠B=∠E,∠C=∠F。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 “边角边”公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2】A.S.A “角边角”公理:两角和它们的所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3】A.A.S “角角边”公理: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4】S.S.S “边边边”公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例5】H.L “斜边直角边“公理斜边和一条直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例6】(二)双基回眸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④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4 B.3 C.2 D.12、如果ΔABC≌ΔDEF,则AB的对应边是_____,AC的对应边是_____,∠C的对应角是_____,∠DEF的对应角是_____.3、如图,△ABC≌△BAD,A和B、C和D是对应顶点,如果AB=5,BD=6,AD=4,那么BC等于()A.6 B.5 C.4 D.无法确定4、如图,△ABC≌ΔADE,若∠B=80°,∠C=30°,∠DAC=35°,则∠EAC的度数为()A.40°B.35°C.30°D.25°5、能确定△ABC≌△DEF的条件是()A.AB=DE,BC=EF,∠A=∠EB.AB=DE,BC=EF,∠C=∠EC.∠A=∠E,AB=EF,∠B=∠DD.∠A=∠D,AB=DE,∠B=∠E6、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A.甲和乙 B.乙和丙 C.只有乙 D.只有丙(三)例题经典例1:如图,ΔABC≌ΔDCB.(1)若∠D=74°∠DBC=38°,则∠A=_____,∠ABC=_____;(2)对应边AC=,AB= ;(3)如果ΔAOB≌ΔDOC,则AO= _,BO= _,∠A=_ ,∠ABC= .例2:如图,AB、CD相交于O点,AO=CO,OD=OB.求证:∠D=∠B.例3:如图,PM=PN,∠M=∠N.求证:AM=BN.例4:如图,AC BD.求证:OA=OB,OC=OD.例5:如图,△RPQ中,RP=RQ,M为PQ的中点.求证:RM平分∠PRQ.例6:如图,AB ⊥BD ,CD ⊥BD ,AD =BC . 求证:(1)AB =DC : (2)AD ∥BC .例7:阅读下题及一位同学的解答过程,回答问题:如图,AB 和CD 相交于点O ,且OA =OB ,∠A =∠C 。
全等三角形模型总结及经典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模型总结及经典练习题从全等三角形的角度入手,找到可以构成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观察图形可知,△ACE和△BCD是直角三角形,且AC=BC,因此可以得到∠XXX∠CBD和△ACE≌△BCD。
接下来,需要证明AE=BD+DE,可以将BD+DE表示为BC-CE+DE,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ACE≌△XXX,从而得到AE=BD+DE。
具体证明过程如下:ACE≌△BCDCAE=∠CBDCAE+∠EAD=∠CBD+∠XXXCAE+∠XXX∠CBD+∠EDCCAD=∠XXXXXX≌△CDEAE=CD=BD+DE(因为BD=BC-CD,CE=AE-AC,所以BD+DE=BC-CE)。
因此,得证AE=BD+DE。
角度:观察图形,可以猜测△ACE与△CBD全等。
由此可以得出XXX,以及BD=CE。
因此,可以得出AC=BC(已知),∠1=∠3(已证),∠XXX∠CDB(已证)。
根据AAS准则,可以得出△ACE≌△CBD。
因此,BD=CE,AE=C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又因为AE=CE=CE+DE,所以可以进行等量代换,得出AE=BD+DE。
例3:定对象为△ABC,定角度为三角形全等。
观察图形,可以发现BE、CF、EF条件分散,不在一个三角形中。
因此,需要将三者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可以利用角的平分线这一线索,将△BDE沿角平分线翻转180°,使B点落在AD的点B'上,连结EB'和B'F。
此时,△BDE与△B'DE完全重合,因此可以得出BE=B'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在△EFB'中,可以得出EF<B'E+B'F,进行等量代换,得出EF<BE+CF。
例4:定对象为如图所示,定角度为三角形全等。
可以分解出四组基本图形:有公共角的Rt△ACD和Rt△ABE,△ABE≌△ACD,可以得出△XXX的外角∠XXX或△ABE的邻补角∠XXX。
全等三角形专题复习(含练习讲评)
一、全等三角形注: ①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② 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2. 证题的思路:⎪⎪⎪⎪⎪⎪⎪⎩⎪⎪⎪⎪⎪⎪⎪⎨⎧⎩⎨⎧⎪⎪⎩⎪⎪⎨⎧⎪⎩⎪⎨⎧⎪⎩⎪⎨⎧)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例1: 如图, 在△ABE 中, AB =AE,AD =AC,∠BAD =∠EAC, BC.DE 交于点O.求证: (1) △ABC ≌△AED ; (2) OB =OE .例2: 如图所示, 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BC.CD 上分别有点E 、点F, 且BE +DF =EF, 试求∠EAF 的度数.AD F例3.在△ABC中, ∠ACB=90°,AC=BC, AE是BC的中线, 过点C作CF⊥AE于F,过B作BD⊥CB 交CF的延长线于点D。
(1)求证:AE=CD, (2)若BD=5㎝,求AC的长。
例4:如图, △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形成的, 若∠1: ∠2: ∠3=28: 5: 3, 则∠a的度数为例5: 如图: 在△ABC中, ∠ACB=90°, AC=BC, D是AB上一点, AE⊥CD于E, BF⊥CD交CD的延长线于F.求证: AE=EF+BF。
练习:1.已知: 如图5—129, △ABC 的∠B.∠C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 过D 作MN ∥BC 交AB.AC 分别于点M 、N, 求证:BM +CN =MN2.如图(13):已知AB ⊥BD, ED ⊥BD, AB=CD , BC=DE ,请你判断AC 垂直于CE 吗? 并说明理由。
3.如图(14),已知AB=DC , DE=BF, ∠B=∠D , 试说明(1)DE ∥BF (2)AE=CFFDCABE(14)4.如图: 在△ABC中, ∠BAC=90°,∠ABD= ∠ABC, DF⊥BC, 垂足为F, AF交BD于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复习[知识要点]【一、全等三角形】1.判定和性质注:①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边对应相等;② 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2.证题的思路:⎪⎪⎪⎪⎪⎪⎪⎩⎪⎪⎪⎪⎪⎪⎪⎨⎧⎩⎨⎧⎪⎪⎩⎪⎪⎨⎧⎪⎩⎪⎨⎧⎪⎩⎪⎨⎧)找任意一边()找两角的夹边(已知两角)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找已知边的对角()找已知角的另一边(边为角的邻边)任意角(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已知一边一角)找第三边()找直角()找夹角(已知两边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垂线段相等)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常作垂线)[多边形的内角和]①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常用来求角度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常用来比较角的大小5.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识记)(1)多边形的内角和:(n-2)180° (2)多边形的外角和:360°引申:(1)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能作(n -3)条对角线;(2)多边形有2)3(-n n 条对角线。
(3)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能将n 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4)边数=外角和360°÷一个外角 (5)内角和=(边数-2)×1803、 轴对称;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选择题应用)① 点P (,)x y 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 (,)x y -.[ 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x不变纵坐标y 互为相反数]② 点P(,)x y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 (,)x y - [关于y 轴对称----纵坐标y 不变横坐标x 互为相反数]③ 点P(,)x y 关于原点对称的坐标为"P (-x,-y ) [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相反,纵坐标互为相反]4、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相等)---常用来算周长和角度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3.基本判定: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ﻩ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基本方法: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5)做平行线得到等腰、等边三角形第十五章 (5)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5、知识点归纳:一、幂的运算: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n m n m a a a+=•(n m ,都是正整数) 如:532)()()(b a b a b a +=+•+ 2、幂的乘方法则:mn n m a a =)((n m ,都是正整数) 如:10253)3(=- 幂的乘方法则可以逆用:即m n n m mn a a a)()(== 如:23326)4()4(4== 3、积的乘方法则:n n n b a ab =)((n 是正整数)积的乘方,等于各因数乘方的积。
如:(523)2z y x -=5101555253532)()()2(z y x z y x -=•••-4、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n m n m a a a-=÷(n m a ,,0≠都是正整数,且)n m 如:3334)()()(b a ab ab ab ==÷5、零指数; 10=a ,即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方等于1。
二、单项式、多项式的乘法运算:6、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如:=•-xy z y x 3232 。
7、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c mb ma c b a m ++=++)((c b a m ,,,都是单项式)。
如:)(3)32(2y x y y x x +--= 。
8、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的的积相加。
9、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注意平方差公式展开只有两项公式特征: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数。
右边是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如:))((z y x z y x +--+= 10、完全平方公式:2222)(b ab a b a +±=±完全平方公式的口诀:首平方,尾平方,首尾2倍中间放,符号和前一个样。
公式的变形使用:(1)ab b a ab b a b a 2)(2)(2222-+=-+=+;ab b a b a 4)()(22-+=-222)()]([)(b a b a b a +=+-=--;222)()]([)(b a b a b a -=--=+-(2)三项式的完全平方公式: bc ac ab c b a c b a 222)(2222+++++=++1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注意:首先确定结果的系数(即系数相除),然后同底数幂相除,如果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如:b a m b a 242497÷-1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在把所的的商相加。
即:c b a m cm m bm m am m cm bm am ++=÷+÷=÷=÷++)(三、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1、提公因式法(1)会找多项式中的公因式;公因式的构成一般情况下有三部分:①系数一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②字母——各项含有的相同字母;③指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数;(2)提公因式法的步骤:第一步是找出公因式;第二步是提取公因式并确定另一因式(一般后面的因式是完全平方和平方差).需注意的是,提取完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致,这一点可用来检验是否漏项.(3)注意点:①提取公因式后各因式应该是最简形式,即分解到“底”;②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的系数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是正的.2、公式法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实质是:把整式中的乘法公式反过来使用;常用的公式:①平方差公式: a 2-b2= (a+b)(a-b )②完全平方公式:a 2+2ab+b 2=(a+b)2 a 2-2a b+b 2=(a-b )2第十五章分式知识点一:分式的定义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数,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A叫做分式,A为分子,B为分母。
知识点二:与分式有关的条件①分式有意义:分母不为0(B≠) ②分式无意义:分母为0(0B=)③分式值为0:分子为0且分母不为0知识点三: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知识点四:分式的约分注意:①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为单项式时可直接约分,约去分子、分母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然后约去分子分母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
②分子分母若为多项式,约分时先对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再约分。
知识点四:最简分式的定义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时,叫做最简分式。
知识点五:分式的通分确定最简公分母的一般步骤:Ⅰ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Ⅱ单独出现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幂的因式连同它的指数作为一个因式;Ⅲ相同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
Ⅳ保证凡出现的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
注意:分式的分母为多项式时,一般应先因式分解。
知识点六分式的四则运算与分式的乘方若一个数x是0<x<1的数,则可以表示为n10a⨯(10a1<≤,即a的整数部分只有一位,n为整数)0.000000125=-710 1.25⨯知识点七分式方程的解的步骤⑴去分母,把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
(产生增根的过程)⑵解整式方程,得到整式方程的解。
⑶检验,把所得的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中:如果最简公分母为0,则原方程无解,这个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增根;如果最简公分母不为0,则是原方程的解。
产生增根的条件是:①是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②代入最简公分母后值为0。
知识点八列分式方程基本步骤①审—仔细审题,找出等量关系。
②设—合理设未知数。
③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④解—解出方程(组)。
注意检验⑤答—答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