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旅游地理课程标准旅游地理课程标准是为了指导学校或教育机构在教授旅游地理方面提供一致和高质量的教育。
以下是一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的范例,它可以根据具体的教育水平和需求进行调整和扩展:课程名称:旅游地理课程级别:高中课程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旅游的地理基础,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旅游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以解决旅游领域的问题和挑战。
促进学生的跨学科知识,包括地理、环境科学、文化和经济等领域的综合应用。
课程内容:旅游地理概述旅游地理的定义和范围旅游地理与地理学的关系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旅游目的地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旅游景点的分类和特点旅游资源和吸引力自然环境与旅游自然地理要素对旅游的影响,包括气候、地貌、生态系统等可持续旅游和自然资源保护文化和社会因素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对旅游的影响社会文化要素在旅游体验中的作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和管理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旅游的原则和实践旅游业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生态旅游和社区旅游的案例分析旅游地理信息系统(GIS)介绍GIS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使用GIS工具分析旅游相关数据旅游市场与经济影响旅游市场的特点和趋势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包括就业、GDP等旅游业的商业模式和经济效益旅游政策和规划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旅游政策旅游规划和管理旅游危机管理和应急响应教学方法:讲座和课堂讨论地理信息系统(GIS)实践野外考察和实地调研案例分析和项目研究学生展示和报告评估方法:课堂测试和考试项目和研究报告参与度和课堂表现期末综合评估。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最新]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中国旅游地理》是研究中国旅游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目的是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与旅游文化,为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旅游人文素质,提升旅游审美欣赏力和旅游审美感受力,营造高品位生活奠定基础,是各专业大学生普及旅游科学知识的一门重要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各类旅游资源的分类、特征及成因,能科学欣赏国内知名旅游景区、景点;
2.了解旅游地图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旅游地图和景区游览图的识读;
3.熟悉我国各大区域旅游交通、旅游资源赋存、旅游开发状况与特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和设计自己的旅游线路。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四、作业要求(20%):两次小测试,随堂10分钟,不定期举行。
五、考试考查(80%):开卷考试。
《旅游学基础》教案
《旅游学基础》教案
旅游学基础教案
教学目标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旅游学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并培养学生的旅游意识和专业技能。
教学内容
1. 旅游学的定义和历史发展
2. 旅游产业的组成和特点
3. 旅游市场与需求分析
4. 旅游目的地选择与开发
5. 旅游规划与管理
6. 旅游交通与基础设施
7. 旅游文化与旅游社会学
8. 旅游法律与伦理
教学方法
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旅游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研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旅游规划和管理的实际应用。
4.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旅游资源和目的地的视频,增加学生对旅游的实际感知。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旅游目的地的实地考察,体验旅游活动并进行实地调研。
教学评估
1. 小组讨论:根据学生的讨论质量和参与度,评估学生对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解。
2. 个人报告:要求学生撰写旅游目的地开发规划和管理方案的个人报告,评估学生的分析和创新能力。
3. 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对旅游活动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参考资料
1. 王明华. 旅游学基础.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一)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一)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引言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的重要性
•提升旅游文化素养的必要性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旅游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意识
课程大纲
1.课程导论
–介绍旅游文化的概念和意义
–探讨旅游文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激发学生对旅游文化课程的兴趣
2.国内旅游文化
–介绍中国各地的著名旅游景点和文化遗产
–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在旅游中的体现
–分析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3.国际旅游文化
–介绍世界各地的著名旅游景点和文化特色
–探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文化差异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能力
4.旅游管理与服务
–探讨旅游规划和管理的重要性
–学习旅游服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分析旅游投诉处理和纠纷解决的案例
5.旅游创意与创新
–培养学生的旅游策划和营销能力
–探索旅游产品和行程的创新设计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旅游创意
6.旅游文化教育实践
–安排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
–组织学生展示和交流旅游文化经验
–开展旅游文化调研和报告撰写
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
•期中考试:理论知识和案例分析题
•期末项目:设计旅游产品或行程方案
结论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旅游文化素养的重要保障•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提升对旅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未来从事旅游行业打下基础。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及地位《中国旅游地理》是高铁乘务、航空服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从业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重点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时空分布及其形成的原因,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 主要旅游区和景点及其旅游价值以及重要旅游线路,从而全面认识中国旅游国情, 培养旅游欣赏能力。
其实,普通人都至少要懂得些基础的地理知识。
二、前导和后续课程先续课程为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为世界旅游地理。
三、课程对象高铁乘务、航空服务专业学生。
四、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学会运用专业知识。
(2)掌握旅游地理课程在本专业的地位和作用。
(3)明白学习旅游地理的意义的方法。
2.能力目标:旅游地理知识研究的主要理论方法;能掌握基本的旅游地理知识和技能。
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掌握与旅游地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在工作中进行运用。
本课程实践、实习要求无课程实践、实习要求五、学分及课时数1. 学分:1002.参考学时:72六、课程内容及安排【总学时:72】七、(一)课程进度表(二)理论课程内容及安排【理论学时:53】第一章中国地理概述【教学内容】第一节疆域、人口和民族行政区划第二节地形、气候、河流、湖泊第四节自然资源第四节交通【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熟悉:中国旅游地理环境及其基本特征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点; 旅游资源的分类【教学重点】中国行政区划;地形、气候、河流、湖泊【教学难点】中国行政区划分布的记忆【建议课时】12学时【学习指南】(一)学习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了解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环境,认识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二)学习的方法1.深读教材2.多加强记忆训练【教学建议】1.课堂教学建议使用PPT、运用相关影音资料辅助教学,从旅游报刊杂志、网站上搜集资料,尽量做到资料的新、齐、准。
《旅游策划》课程标准
《旅游策划》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旅游策划(TouristPlotting)课程学时:64,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2,实践教学学时32课程学分:4适用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开设时间:第三学期二、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是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景区专业教学资源库各共建院校景区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
本课程要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标准知识》、《市场调查与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SU)》和《旅游规划》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平行课程可包括《景点导游》、《服务接待礼仪(双语)》、《旅游服务心理》等,后续课程可包括《景区运营与管理实务》和《旅游经济学》等及相关岗位选修模块课程。
2 .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景区营销策划类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根据当前旅游景区或旅游企业的实际需求,贯彻“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课程设计理念,遵循项目任务的真实性原则、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原则、学生反思的主动性原则、教学主体的平等性原则、项目团队的协作性原则进行课程设计。
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课程进行中通过宋城演艺、浙旅院国际教育旅游体验区等校企合作单位和校内实训基地,结合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形式创造真实的项目情境,有序增强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能力,推进旅游产品策划、旅游节事活动策划、旅游项目策划能力、旅游形象策划与旅游营销策划等核心技能的培养。
课程有效依托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及智慧职教的职教云平台,有序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自主开放式教学及旅游策划师等证书体系建设,力求使之成为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核心品牌课程。
三、课程学习目标根据景区专业教学资源库各共建院校景区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高等职业学校景区开发三个层次。
1.综合素质目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中蕴藏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能遵守客观规律与科学精神,诚实守信,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文化和旅游资源作出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3)能正确领会热爱劳动的精神,具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4)具有质量意识、工匠精神、改革意识与创新思维,能确保每个教学项目任务能保质保量完成,提出个人及团队的创新方案;(5)具有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信息素养,能始终贯穿课程项目模块的始终;(6)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充分结合景区经营管理岗位的实际特征开展学习实践;(7)具有较好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善于挖掘或发现旅游中的创意和“美”。
《旅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旅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旅游基础知识适用专业:三年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制订时间:2013年6月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其功能旨在使学生了解旅游业的产生与发展,了解中国的历史、民俗、宗教、建筑、园林、风物、饮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它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一门必修专业课程。
本课程涉及知识广泛,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也为本专业其它学科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未来的旅游服务工作中能灵活运用,成为符合行业需求的旅游服务专门人才。
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根据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习要求所开设的一门课程,也是学生成为合格的旅游人才所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以就业导向为理念,经过行业专家对旅游服务职业岗位中员工所要掌握的旅游基础知识进行分析,以旅游基础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为依据,涵盖导游证考试的基本要求,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介绍旅游业的概况为起点,以中国的历史、民族民俗、宗教、建筑、园林、饮食文化和风物特产的基本知识为核心来确定本课程的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旅游业的了解,并能在旅游计划的制定、旅游产品的推销、指导游客的购物、导游服务、景区服务等工作中加以灵活运用,满足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
本课程建议学时为108课时各教学部分的课时分配见下表。
二、课程目标了解旅游业的发展,知道与旅游相关的历史、民俗、宗教、建筑、园林、饮食、风物特产的基本知识,打下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
并能在旅游计划制定.旅游产品推销.指导游客购物.导游讲解服务.景区服务等工作中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祖国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和热爱,陶治学生健康的情操,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1、具有介绍旅游产品的基本能力2、具有阅读旅游地图的基本能力3、具有对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初步的欣赏能力4、具备在导游讲解服务、景区服务中运用旅游基础知识的能力5、具有收集、分析旅游信息的初步能力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四、实施建议1.教材编写(1)教材的编写应依据本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学时数:6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旅游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行社管理系导游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根据院编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制订的。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导游工作打下文化基础,使其能够宣传好中国的旅游资源、旅游环境与旅游业,具备从事导游工作所需的旅游地理知识、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引导游客欣赏美景,感受文化,把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提高服务水平。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出发,使学生具备从事导游工作所需的旅游地理知识,直接和具体满足游客的需要。
在课程结业时,学生应当能够做到:1、熟悉中国旅游资源;2、掌握中国旅游客源与客流、旅游交通的情况;3、掌握旅游路线设计的相关知识;4、熟悉我国各旅游大区旅游地理环境、旅游资源特征与主要旅游路线;5、熟悉我国各旅游大区内旅游亚区和游览地;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绪论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2、了解旅游与地理的关系和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史略教学内容:1、旅游地理学概述2、中国旅游地理研究史略3、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教学重点:旅游与地理的关系、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旅游地理学学科性质教学建议:在介绍该学科时,注意激发学生对学习该学科的兴趣。
作业建议:旅游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体系。
(二)中国旅游资源地理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学生应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基本分类2、熟悉旅游资源的性质和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3、了解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教学内容:1、旅游资源概述2、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背景与特征教学重点:中国旅游资源形成的地理背景、中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旅游资源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是指给予学生旅游文化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教育标准。
以下是旅游文化课程标准的一些主要内容:
1. 旅游概论:介绍旅游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重要性。
2. 旅游目的地:学习各个目的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传统习俗等。
3.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介绍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4. 旅游行业管理:讲解旅游行业的组织结构、运作方式、市场营销、服务管理等相关知识。
5. 旅游产品设计与推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营销能力,学习如何设计和推广旅游产品。
6. 旅游文化交流与体验:鼓励学生参与旅游文化交流活动,了解其他文化的同时也传播本国文化。
7. 旅游规划和策划:学习如何进行旅游规划和策划,包括目的地选择、行程安排、预算管理等。
8. 旅游教育与导游服务: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导游人员,学习导游服务技巧、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
9. 旅游安全与应急处理:教授旅游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技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
10. 旅游法律法规:介绍旅游业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培养学生的旅游文化意识、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旅游管理技能,为未来从事旅游业或相关行业的人才提供全面的基础教育。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旅游概论》课程学时:68课时1.课程性质《旅游概论》是全校性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程之前的必修课。
通过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基本掌握旅游及其相关概念,熟悉旅游活动的本质、内容、种类、表现形式以及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旅游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以及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从而提高对旅游的认识,并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教学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不仅能丰富理论知识,还应在思维、创新等各方面能力上有所提高。
2.课程目标1.了解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的发展历史(古代、近代和现代)2.掌握旅游的基本概念3.掌握旅游的主体和客体4.了解旅游业的构成5.了解旅游商品及其开发设计6.掌握旅行社的分类和主要业务7.掌握旅游交通的主要形式8.掌握旅游饭店的发展历史和类型9.了解旅游管理体制和方法10.了解旅游行业管理的内容和方法11.熟悉旅游行业组织12.了解旅游目标市场13.掌握旅游市场的基本概念14.了解旅游规划的意义和内容15.熟悉区域旅游合作的具体内容16.熟悉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17.掌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意义和实现途径;3.课程内容第一章、旅游的历史考察教学内容:1.导入世界旅游的发展古人出游的例子2.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第一次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业的影响托马斯﹒库克与近代旅游业的诞生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展3.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现代旅游发展的原因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发展4.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概念的各种提法旅游的基本属性现代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媒体旅游活动的构成:六要素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教学要求:掌握旅游的相关概念重点:掌握旅游的相关概念第二章、旅游者教学内容:1.旅游者的概念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国际旅游者的概念国内旅游者的概念2.影响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可自由支配收入余暇时间其他因素3.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旅游动机的确立影响旅游动机形成的因素4.旅游者的类型及其需求特点不同购买目的旅游者及其特点不同心理类型旅游者及其特点根据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人口统计因素划分教学要求:本章主要在了解旅游者的相关概念;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旅游者的类型和特点重点: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旅游者的类型和特点第三章、旅游业教学内容:1.旅游业的概念、构成、作用旅游业的概念旅游业的构成旅游业的作用2.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旅游业的性质旅游业的特点教学要求:掌握旅游业的概念、构成、作用;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重点:本章难点:掌握旅游业的概念、构成、作用;旅游业的性质和特点第四章、旅游业的构成教学内容:1.旅行社旅行社的概念、性质与作用旅行社的分类旅行社的经营特点旅行社的基本业务旅行社的四种经营模式2.旅游交通概述旅游交通的概述旅游交通的特点旅游业的发展对交通的基本要求3.旅游交通的作用交通对旅游发展的影响与制约旅游业发展中的交通问题提高旅游交通质量4.现代旅游交通的类型与特点旅行社的概念、性质与作用国内旅行社的分类旅行社的基本业务5.饭店业现代饭店的概念,饭店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三、课程目标
1
课程标准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中国旅游地理》
2.课程类别
职业核心课
3.学时学分
96学时,6学分
4.适用专业
旅游管理、酒店管理
二、课程定位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学习领域课程,是服务于旅行社导游、计调、外联等工作过程的综合基础课,对旅游资源、旅游景点的认知,是导游、计调、外联等工作过程必备的知识准备。它的前修课程是《旅游概论》,它的后续课程是《导游服务》、《计调业务》、《外联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等。本课程按照服务于导游讲解、计调踩线、外联旅游线路设计等工作任务由单一到复杂的原则,并结合山东导游考证与山东导游讲解、计调、外联需求,以各个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了六项学习情境,15项子情境(任务),通过完成由单一到复杂的15个工作任务,培养学生旅游资源认知能力、旅游客源地理分析能力、区域旅游产品(线路)开发能力。在掌握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方法能力(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旅游市场拓展能力、导游讲解能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社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市场意识、创造能力、社会道德能力)。该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奠基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对学生专业职业素养养成起明显促进作用,它可以将前修课程培养的能力进行运用和融化,为后续核心课程的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一、基本信息二、课程概述(一)制订依据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的通知》,要求按照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全面发展,坚持就业导向,明确规格定位,坚持工学结合,注重知行合一,坚持科学性、可行性,突出先进性、引领性的工作原则进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2018年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引发《关于征求对<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2018年)>意见的通知》,就2017年以来形成的第一批353个专业教学标准(征求意见稿)向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
在这个背景下,我校人文与外语系会展策划与管理教研室修订了会展策划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以会展策划与管理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瞄准珠三角会展企业需求进行课程改造,按照基础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等原则,对现行的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课程性质和作用《旅游学概论》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是一门系统的研究旅游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
本门课程以研究旅游的产生背景、历史演变、发展现状和活动规律为出发点,以研究旅游三要素(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活动的媒介)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探讨旅游活动发展的基本规律,阐述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性强,强调基础概念,对于旅游大类专业学生掌握学科的结构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的并行课程为《管理学基础》、《现代礼仪与形体训练》、《会展设计与布置》、《会议策划与组织》等课程,后续课程主要包括《演讲与口才》、《参展商实务》、《会展服务》、《会展新媒体》等专业课程。
本课程将强调培养学生掌握旅游的基本理论、旅游活动的基本现象、对旅游产业及旅游经济的认知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利用旅游基本理论对旅游活动现象进行剖析。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旅游现象的本质属性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旅游活动的发展历程、旅游活动的三要素、影响旅游市场的主要因素等综合知识,为旅游大类(6403-会展类)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知识基础。
旅游文化知识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旅游文化课程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和积累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旅游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文化素养,能更好的为游客提供适应其审美需求的导游讲解。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上的学习和方法训练,特别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感受,以及必要的教学实践,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悠久的旅游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希望学生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领域、广博学识,并尽可能地多参加社会活动,积累经验,早日投入到建设中国旅游强国的行列,为繁荣祖国经济服务。
本课程是对《旅游概论》课程内容的补充、提升和深入,是在《旅游概论》这门课程所学习的各种景观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对各种旅游景观背景文化的深入阅读,深入挖掘各种景观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同时也为《旅游业务流程原理与实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2)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3) 进行历史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文化素质;(4) 从而具备细心、周密、热情的服务意识,团结、协作、宽容的合作意识,灵活、克制、诚信的职业意识。
2.能力目标应用所学的中国传统旅游文化背景知识,深入分析各种类型旅游景观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具备个案分析能力。
通过调研,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分析旅游文化资源所蕴藏的深厚的旅游文化内涵;结合导游业务,能把握不同性质旅游文化景点的讲解侧重点;中西旅游文化比较分析。
结合中国旅游文化传统背景文化基础知识,进行中西旅游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分析。
3.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旅游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旅游文化的内涵,掌握旅游历史、宗教、园林、古代建筑、民族民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熟练掌握各种旅游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把握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本质;熟悉各种典型旅游景点的传统文化背景讲解知识;运用所学知识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2024版】《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旅游学概论二、适用专业本课程标准适用: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三、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与时代理念的作用。
通过学习与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旅游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通过旅游学概论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以及旅游活动的历史、定义、特征、分类、发展特点及趋势,对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及其主要行业应有的基本认识;了解旅游组织作用,以及重要国内外旅游组织基本情况;理解旅游市场的含义、市场细分及其标准、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基本情况规律;学会全面辩证分析旅游活动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一)知识目标通过旅游学概论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旅游以及旅游活动的历史、定义、特征、分类、发展特点及趋势,对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及其主要行业应有的基本认识;了解旅游组织作用,以及重要国内外旅游组织基本情况;理解旅游市场的含义、市场细分及其标准、国际国内客源市场基本情况规律;学会全面辩证分析旅游活动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等。
(二)能力目标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对实际旅游问题分析解决能力;通过问题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掌握本门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广泛阅读了旅游相关的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三)素质目标(人文素质目标)本课程通过多学科角度认识旅游,广泛阅读,案例分析等突进,培养学生较宽泛的综合人文素质、综合辩证思维素养,培养紧跟旅游时代变化创新,不断进取发展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教学方法使用和内容的讲解,培养学生团队职业素养,激发爱国情操和使命感。
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养成卫生习惯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勤洗手、戴口罩等)。
五、课程内容(一)课程设计思路《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据旅游本质的内涵及其发展表现分类分为四大板块:旅游的历史发展、旅游活动基本概念与分类、旅游活动构成或参与要素、旅游活动的影响。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
《旅游学概论》课程标准1.前言课程代码、名称课程代码:TM2ZY3101课程中文名称:旅游学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Tourism学时与适用对象学时:32适用对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会展管理展业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课程地位《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类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在所有专业课程设置中属于先行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面向本专业初学者,以系统介绍旅游学科基本内容和一般方法为主。
课程性质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前瞻性。
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理论与时代理念的作用。
通过学习与掌握本课程主要内容、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旅游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课程和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与课程群的联系《旅游学概论》课程是旅游管理及同类专业基础课,后续课程为《旅游经济学》、《旅游文化》、《旅游饭店管理》等系列专业课程。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课程起先行引导作用,增进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实习和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依据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根据高等教育形势发展需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引,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坚持“夯实基础、能力驱动、通专相融、校企联动、个性培养”基本原则,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
以加强本课程教学基础建设条件为保障,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于一体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根据《巢湖学院“十三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校党字〔2016〕114号)、《巢湖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校字〔2016〕134号)、《巢湖学院课程负责人管理办法(修订)》(校字〔2016〕137号)、《巢湖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课程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校字〔2016〕20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课程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
旅游概论课程标准2.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旅游的基本概念和定义,掌握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旅游的产业链和旅游产品的分类,熟悉旅游市场的主要因素和旅游管理的基本原则。
2.2能力目标学生应该能够分析旅游市场的现状和趋势,了解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掌握旅游服务的基本技能和客户管理的方法,具备一定的旅游经营管理能力。
2.3素质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应该能够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3.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旅游概念、旅游产业、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具体包括旅游的定义和特征,旅游的历史和现状,旅游的产业链和分类,旅游市场的主要因素和趋势,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旅游服务的基本技能和客户管理的方法,旅游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等。
4.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模拟操作等。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又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考核方式和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程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占总成绩的70%。
考核标准主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水平和素质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力求客观、公正、科学。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旅游学及旅游业的基本知识,具备现代旅游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运用旅游学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旅游实践问题的能力,并注意渗透思想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强化职业道德观念。
尤其旅游职业道德培养更需要随时随地,贯穿于每一堂课。
教育学生从一个文明的旅游者做起,进而成为称职的旅游从业者。
课程目标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和进取精神;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具备旅游从业人员所需的行业价值观念和认知;2.能力目标能够结合旅游者需求分析旅游市场的开发;能够用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知识深入分析旅游资源实际应如何开发;能运用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目的地所带来的系列影响分析如何引导旅游业实现有效可持续发展;能用旅游学基础知识分析某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3.知识目标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旅游活动的关系;明确旅游活动的内容、种类和表现形式;掌握发展旅游业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了解旅游对接待地区的基本影响;了解旅游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3.1 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研究,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的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旅游地理课程标准
旅游地理课程标准旅游地理课程标准第一章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旅游地理二、课程代码:GEO0101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四、学分:3五、前置课程:地理学基础六、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地理学基础为前提,通过系统地介绍旅游地理的基本理论、实践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全面认识和分析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旅游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课程教学内容一、地理基础知识回顾1.1 地理学基本概念1.2 地球的结构和地貌1.3 自然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二、旅游地理概述2.1 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2 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历程2.3 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三、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3.1 自然旅游资源3.1.1 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3.1.2 气候和气象景观3.1.3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景观3.2 人文旅游资源3.2.1 历史文化遗产3.2.2 民俗文化和艺术表演3.2.3 社会习俗和风土人情3.3 旅游资源的评价与管理3.3.1 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3.3.2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四、旅游地理区域研究4.1 国内旅游地理区域研究4.1.1 区域的划分和特征4.1.2 主要旅游地理区域的介绍4.2 国际旅游地理区域研究4.2.1 世界知名旅游地的介绍4.2.2 发展中国家旅游地的特点五、旅游地理的发展与规划5.1 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5.2 旅游地的规划与可持续发展5.3 旅游地的品牌建设和营销策略六、实践教学6.1 实地考察6.2 旅游地理模拟实验第三章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理解1.1 理解地理学基础知识1.2 熟悉旅游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3 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价方法1.4 了解国内外旅游地理区域的特点和发展现状二、技能与能力2.1 能够应用旅游地理理论分析实际问题2.2 具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能力2.3 能够独立进行旅游地理区域调研和报告撰写三、学科与跨学科认知3.1 理解旅游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3.2 能够综合运用旅游地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3 具备地理思维和地理分析能力第四章课程教学方法一、讲授法1.1 通过讲授授予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旅游地理学理论1.2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将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二、实践教学2.1 组织实地考察,使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旅游地理现状2.2 设计旅游地理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三、讨论与交流3.1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3.2 设计旅游地理专题研讨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四、信息技术应用4.1 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获取和分析旅游地理相关数据4.2 鼓励学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旅游地理研究和规划第五章课程考核与评价一、考核方式1.1 课堂小测验1.2 课程作业1.3 实践报告1.4 期中考试1.5 期末考试二、评价标准2.1 准确理解和运用旅游地理学基本概念和理论2.2 能够独立进行旅游地理区域调研和报告撰写2.3 具备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能力2.4 具备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的应用能力第六章参考教材一、主要教材1.1 《旅游地理学导论》1.2 《旅游资源地理学》1.3 《旅游地理区域与规划》二、参考教材2.1 《旅游地理概论》2.2 《旅游基础知识与案例分析》2.3 《旅游地理模拟实验指导》三、扩展阅读3.1 《旅游业发展与管理》3.2 《旅游规划与可持续发展》3.3 《地理信息系统与旅游地理应用》以上是《旅游地理》课程的标准,为学生提供了系统而全面的旅游地理学知识体系,帮助他们加深对旅游地理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他们从事旅游相关工作和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旅游基础课程标准
旅游基础课程标准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员对旅游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包括旅游产业的概况、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规划、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管理等内容。
2.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如下:- 掌握旅游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理解旅游市场的结构和运作机制;- 熟悉旅游资源的分类和评估方法;- 研究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与规划的基本原理;- 掌握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3.1 旅游业概述- 旅游业的定义和范围;- 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旅游业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3.2 旅游市场- 旅游市场的结构;- 旅游需求与供给;- 旅游消费者行为。
3.3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 旅游资源的评估方法;- 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
3.4 旅游目的地选择与规划- 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原则;- 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开发;- 旅游目的地的市场定位与推广。
3.5 旅游产品开发与管理- 旅游产品的概念和要素;- 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 旅游产品的销售和服务管理。
4. 评估与考核本课程的评估与考核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等):50%- 作业和实践项目:30%- 期末考试:20%5. 参考教材本课程的参考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罗伯特·威灵顿,《旅游业导论》,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 张华,《旅游市场营销》,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 李明,《旅游资源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王志刚,《旅游规划与管理》,中国旅游出版社,2016年。
以上是旅游基础课程的标准,希望对您的学习和教学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基础知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旅游基础知识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1、前言
1.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入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从事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一门必修的学科课程。
其功能是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旅游基础知识,并为继续学习导游讲解服务等其他专业课程做好必需的知识准备。
1.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的确定以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人文素养要求为依据,包括旅游业的概况、中国的历史、民族民俗、宗教、建筑、园林、饮食文化和风物特产等相关模块。
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进一步学习专业的需要,既满足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同时又充分考虑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融合全国导游员的职业标准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每个模块的学习都以旅游服务所需的相关知识作为活动的载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内实训、情景模拟、实地考察、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建议总课时为144学时。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旅游业的了解,构建与旅游相关的历史、民俗、宗教、建筑、园林、饮食、风物特产等基本知识,并能在旅游计划的制定、旅游产品的推销、指导游客的购物、导游讲解服务、景区服务等工作中加以灵活运用,达到全国导游员职业资格相关考核内容的基本要求,建立对旅游服务专业的初步认识,激发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增进对祖国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和热爱,陶冶健康的情操,培养学生善于沟通、易于合作、表达流畅、大方热情的职业素养,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具有介绍旅游产品的基本能力;
·具有阅读旅游地图的基本能力;
·具有对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典园林初步的欣赏能力;
·具备在导游讲解服务、景区服务中运用旅游基础知识的能力;
·具有收集、分析旅游信息的初步能力。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 1教材编写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编写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旅游一线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又考虑涵盖导游员职业资格证书的基本要求,来组织课程的内容。
(3)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多设计一些新颖独特,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4)应有与教材相配图片、多媒体课件和音像资料。
(5)教材的内容要体现基础性、趣味性、应用性。
4. 2教学建议
(1)教学中应围绕教材内容,紧扣教学目标,以夯实旅游服务人员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任务,根据所在学校和班级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2)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活动中进一步拓宽知识面。
(3)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录像的播放、案例分析、调查活动、实地参观等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感知和认识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己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5)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旅游实践活动,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对中国的建筑、文学艺术等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旅游服务工作的兴趣。
4. 3教学评价
(1)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和模块化,对课堂教学、旅游实践活动、学生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2)在课堂评价中,结合课堂讨论,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3)在旅游实践活动的评价中,注重对学生实践活动参与的深度和广度的评价。
(4)在能力评价中,注重对学生相关信息收集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评价。
(5)在教学中,将是否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作为教师教学成效的评价依据。
4. 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建议开发配套的学习光盘,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
(2)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充实课程的学习内容。
(3)组织学生参观和游览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
5.其他说明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三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