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沉和浮一、填空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沉浮〕不同,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物体的沉浮及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它可以用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7、〔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8、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力〔等于〕重力, 物体就浮在水面上。

10、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1、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2、一块木头重5N,小明用了3N的力把木头压入了水中,这时木头受到的浮力是8N。

13、橡皮、小石块、木块、泡沫、回形针等物体,在水中沉的物体有橡皮、小石块、回形针,在水中浮的物体有木块、泡沫。

(2024修订)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精选

(2024修订)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精选

(2024修订)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精选实验一:探究水的溶解能力实验目的1. 理解溶解的概念。

2. 学习使用量筒、烧杯等基本实验器材。

3. 探究不同温度下,同质量的水溶解食盐的能力。

实验材料1. 量筒2. 烧杯3. 温度计4. 食盐5. 水6. 计时器实验步骤1. 在量筒中加入200mL水,读数并记录。

2. 称取20g食盐,加入量筒中的水中。

3. 用计时器记录食盐完全溶解所需时间。

4. 分别在20℃、40℃、60℃的水中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5. 记录每次实验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需保持量筒稳定,避免水溅出。

2. 称取食盐时要准确,避免误差。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热水烫伤。

实验二:制作风力发电机实验目的1. 了解风力发电的原理。

2. 学习使用剪刀、胶带等基本工具。

3. 动手制作风力发电机,并观察其发电效果。

实验材料1. 塑料瓶2. 硬纸板3. 电线4. 灯泡5. 磁铁6. 剪刀7. 胶带实验步骤1. 将塑料瓶剪去底部,倒立放在桌面上。

2. 在塑料瓶顶部剪一个孔,穿入电线,并将电线固定在塑料瓶内部。

3. 在硬纸板上画出风力发电机的形状,剪裁后固定在塑料瓶顶部。

4. 将磁铁固定在硬纸板上,与电线相连接。

5. 将灯泡与电线相连接,放置在塑料瓶旁边。

6. 用手扇动塑料瓶顶部,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实验注意事项1. 制作风力发电机时,要确保各部分连接牢固,避免脱落。

2. 剪裁硬纸板时要注意安全,使用剪刀时要小心。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

实验三:探究光的传播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传播特点。

2. 学习使用蜡烛、火柴等基本实验器材。

3.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实验材料1. 蜡烛2. 火柴3. 透明塑料袋4. 水5. 桌布(或黑色纸张)实验步骤1. 在桌布上点燃蜡烛,观察火焰。

2. 将透明塑料袋套在蜡烛上,使其覆盖火焰。

3. 慢慢向塑料袋内注入水,观察火焰的变化。

教科版五下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五下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五下科学教案全册
一、引言
教科版五下科学教案全册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教学内容和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与兴趣。

本文将详细阐述教案的设计与实施,以期为教师们提供可读性强、实用性高的教学指导。

二、教案概述
本教案紧密结合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内容涵盖生活、自然、社会等多个方面。

教学目标明确,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探究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受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运用生活实例、图片、视频等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开展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总结,培养他们的实证意识和逻辑思维。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实现共同成长。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所学知识,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5.实践应用:布置相关作业或课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
本教案注重多元化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引导他们不断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六、结语
通过实施本教案,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稳定下经由过程(加减水改动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氛围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动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动)。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三篇)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知识体系,增加科学知识面。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子运动的实验观察。

2. 灯光的传播与反射。

3. 声音的传播与反射。

4. 开关电路的实验。

5. 化学物质的变化。

6. 空气中的氧气实验。

7. 动物的运动适应。

8. 植物的形态结构。

三、教学方法:1. 实验观察法: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自感受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2. 探究式学习法: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教师提供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4. 图像展示法: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流程:1. 第一课时:分子运动的实验观察活动1:观察水的变化1)学生观察水的状况,并记录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认识水的分子在运动。

活动2:分子的热运动1)教师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颜料的扩散速度。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和总结。

2. 第二课时:灯光的传播与反射活动1:灯光的传播1)学生观察白炽灯光的传播和照亮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光的传播方式。

活动2:光的反射1)教师设计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光的反射规律。

3. 第三课时:声音的传播与反射活动1:声音的传播1)学生观察声音的传播和听声现象。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

活动2:声音的反射1)教师设计实验,观察声音的反射现象。

2)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声音的反射规律。

4. 第四课时:开关电路的实验活动1:学习电的性质1)教师介绍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

2)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电流的流动和电压的作用。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在水中是(沉),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在日常生活中,(萝卜)(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小石子)(橡皮)(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体积)(材料)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而且方向(相反)。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课堂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课堂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课堂设计一、课程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

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方面有所提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下册的各个单元和知识点,涵盖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声音与光、生活中的机械、生活中的细菌与病毒、生活中的植物等。

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研究物质的组成和分类、认识声音与光的特点和传播等。

四、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视频等,直观生动地展示知识点。

2. 进行小组合作研究,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3. 进行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运用问答、思考问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 导入前置知识:回顾相关的前置知识,为新知识的研究打下基础。

3. 知识点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新知识点和概念。

4. 实验或活动:进行相关实验或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探究相关现象或规律。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6. 练与巩固:通过练题、小组合作等形式,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7. 课堂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研究效果。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课后练的成绩等来进行。

评价要全面,包括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实验的操作能力、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等。

七、优化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步骤,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和疑惑。

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和提问,促进学生主动研究和自主发展。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孵化等。
迁徙行为
动物因季节变化、食物 短缺等原因而进行的长
距离移动。
动物对环境适应的表现
生理适应
动物通过生理机能的调整来适应 环境变化,如调节体温、改变代
谢速率等。
形态适应
动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如 喙的形状适应于觅食特定的食物。
行为适应
动物通过改变行为方式来适应环境 ,如改变活动时间、选择更安全的 栖息地等。
涵盖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 与宇宙科学等多个领域,包括动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物质的性质 与变化、地球的运动与变化等。
教材结构
采用单元式编排,每个单元围绕 一个主题展开,包括导入、探究 、实践、拓展等环节,注重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理 解科学概念和原理,能够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 实际问题。
PART 05
地球运动与天文现象
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1 2 3
昼夜交替
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能够交替接 受阳光照射,从而形成昼夜交替现象。
四季变化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 使得不同半球在不同季节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 同,从而形成四季变化。
时差
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的地方时不同,从而形成 时差现象。
如水在0℃以下会凝固成冰, 100℃以上会变成水蒸气。
物质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 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
物质性质的变化规律
物质的性质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温度、压力、光照等条件的 变化会影响物质的性质。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1有趣的蜗牛活动目标: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2、记录纸笔若干活动过程: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2、户外:找蜗牛3、观察蜗牛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4、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5、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6、小结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2帮小金鱼换水【活动目标】1、透过动手操作、探索等方式来了解虹吸原理,尝试利用虹吸原理帮鱼缸换水。

2、尝试根据猜测和实践填写记录表,学习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乐意参与实验,对虹吸原理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鱼缸,针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一、视频导入(教师拿好吸管两头,放进鱼缸里,开始往下流水)师:小朋友,我们人类生存都离不开呼吸,那小金鱼是怎样在水里是怎样呼吸的呢?师:小金鱼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视频停止(小金鱼生活在很脏的水里)师:看这画面上的小金鱼怎样了?(水很脏,需要换水)师: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小金鱼换水,能够让小金鱼不从鱼缸里出来?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那我们来看看视频里的老师是怎样帮小金鱼换水的?幼儿观看视频,教师捏住吸管两头,一头先放进鱼缸里,另一头再放进一次性的盒子里,水开始流动。

三、探索让吸管满水的方法。

师: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换水的?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师:为什么视频中的老师和你用同样的材料,她能够让鱼缸的水流下来,你不能够呢?小结: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老师的吸管中有什么秘密。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编排)(2023春)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整理(分单元编排)(2023春)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3.动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

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其生存的环境。

5.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6.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动物,如植物为动物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7.由于自然或人为影响引起栖息地改变,会对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产生影响。

8.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9.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在对比实验中,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同时确保其他因素保持一致。

10.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粮食、煤炭中所含的能量,都是通过光合作用贮藏起来的。

大气中的氧气主要也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食物链:食物链亦称“营养链”。

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包括捕食和寄生)所形成的一种联系。

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 一种植物、一种植食性动物和一种或更多种肉食性动物。

12.生产者:指绿色植物、藻类和-些光能自养及异养微生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提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

13.消费者:是指直接或者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

消费者通常是动物,植食性动物通常通过直接吃生产者以维持生命,然后再由肉食动物将植食性动物消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

14.食物网:各种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成的纵横交错的营养关系。

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共同构成生物之间生命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珍惜水资源》PPT优质课件全

(新版)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珍惜水资源》PPT优质课件全

水费单统计
聚探焦 索
3 了解正在采取的主要解决措施
1.水污染防治。2017年6月新修订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指 出,要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 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冶农 业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 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 2.在全社会大力推进节水措施。 3.采用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
探索
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可以怎 样节约用水?
1.用淋浴代替盆浴; 2.避免水龙头的跑、冒、滴、漏; 3.用盆接水洗菜代替直接冲洗。
研讨
地球上的水资源有限,但种植业对水的需求不 断增加,面对这一矛盾,你认为该怎么解决?
现代种植业的一些节水灌溉技术
喷灌。利用管道和有压喷头将 水分散成细小水滴,均匀地喷 洒到田间,对作物进行灌溉。 水的利用率可达80%。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环境与我们
3.珍惜水资源
课前活动:了解家庭月用水量和每个月水费开支,记录数据。
月份 月 月 月
家庭月用水情况记录表 用水量(吨) 水费(元)
聚焦 回顾地球上海陆分布情况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地球是一个 水的星球,地球的表面有约四分之三的面 积被水覆盖,那是不是意味着地球上的水 资源足够所有的生命使用呢?
地球上水资源的构成和比例
淡水资源的总量约为多少? 14×2.5%=0.35 亿立方千米
聚焦
可用淡水资源(淡水湖和 河流的水资源)总量约为 多少?
0.35×0.3%=0.00105 亿立方千米
淡水湖与河流 0.30%
山区、南极与 北极地区的冰 与永久积雪
69.70%
地下水 30%
地球上淡水资源的构成和占比
微灌。一种微型喷灌形式, 利用塑料管道输水,通过微 喷头喷洒进行局部灌溉。它 比一般喷灌更省水。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PPT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PPT课件
第四单元 热
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
一、聚焦
热 水
热水是怎样让牛奶由凉变热的?
二、探索
预测: 牛奶温度如何变化?
热水温度如何变化?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温度会怎样变化?
将刚从冰箱取出的凉牛奶浸入热水中,过一会儿,牛 奶慢慢变热,而热水慢慢变凉。所以猜测温度不同的物 体相互接触后,温度低的物体会升温,温度高的物体 会降温,直至温度相同,即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 度低的物体,并趋向于热平衡。
每间隔一定时 间记录温度计 读数,并将记 录表上的数据 用折线图表示。
二、探索Biblioteka 温馨 提示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 不变,不要碰到试管壁。
三、研讨
1.试管中的凉水温度变化了吗?是怎样变化的?什 么现象说明凉水温度在变化?
试管中的凉水温度上升了,上升的速度由快到慢,后来 就不再上升了。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插入试管中的温度计的示数变大,说 明试管中凉水的温度在变化。
三、研讨
2.凉水温度的变化是怎样引起的?你是根据什么做 出的推测?
凉水温度逐渐升高,是因为周围热水的热量传递给了凉水。 把装有凉水的试管放入热水中后,凉水的温度上升,而热水 的温度下降,所以推测是热水的热量传递给了凉水,使凉水 的温度上升。
三、研讨
3.凉水的温度会不断上升吗?热水的温度会一直下 降吗?
因为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并会趋 向平衡,所以凉水的温度不会不断上升,热水的温度也不会一 直下降。当凉水和热水的温度相同后,温度会慢慢地再趋向 于室温,直到与室温相同。
四、拓展
除了温度计,还能用什么方法感知温度的变化?
感温 粉末
感温 纸带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4)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4)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课程概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主要涵盖了生物、物理和地理等三个科学学科的内容。

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将对生物结构与功能、物体运动、天地万物等方面的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课程,提供课堂教学思路和教学活动设计,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并掌握生物结构与功能的相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物理原理解析物体的运动。

3.了解并探究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4.学会并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总结。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本教案按照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六个单元,并给出了每个单元的教学安排。

单元一:动物的结构和功能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一课动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动物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第二课动物的生存环境探究动物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的变化第三课动物的运动和觅食行为了解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觅食行为,理解其适应环境的原理单元二:生物的生长发育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四课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理解生长与发育的概念,了解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第五课植物的光合作用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探究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第六课植物的繁殖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总结能力单元三:力和运动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七课力和运动了解力的概念,认识力的作用和效果第八课物体的运动探究物体的运动状态,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变化第九课利用力使物体运动运用力推动物体的运动,观察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索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特性单元四:能量与物质的转化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十课能量与物质的转化理解能量的概念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和方式第十一课电能与灯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能的特点和电能转化的方式,理解灯的工作原理第十二课合理使用电能和水资源了解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和节约用水的原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单元五:地球与宇宙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十三课地球和月球了解地球和月球的特点和关系第十四课太阳对地球的照射了解太阳对地球的照射方式和效果,探究地球的季节变化第十五课星星和星座了解星星和星座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提高对宇宙的兴趣和认识单元六:人类与地球课时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第十六课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与保护了解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保护的影响第十七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第十八课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四、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本教案提供了各个单元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合理利用能源》PPT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合理利用能源》PPT课件

日期:
时间 密封袋内/℃ 密封袋外/℃ 我们的看法
初温
16
16
1分钟
17
2分钟
18
3分钟
20
4分钟
21
16
密封袋内的
17
空气温度上
17
升得比密封 袋外的快
18
5分钟
22
18
二、探索
探寻解决方案
1. 节约每一度电
二、探索
探寻解决方案
2. 开发新能源
二、探索
为了节约能源,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 夏季空调温度再调高 1 ℃。 • 在大部分时间里使用电风扇的中、低档。 • 随手关灯。 • 用自行车、步行或坐公交车代替自驾车
二、探索
模拟温室效应实验
实验步骤: 1.将一支温度计装入密封袋内,封好 口袋。 2.把装入密封袋的温度计和另一支温 度计并排同时放置在阳光下。 3.按照记录表的时间间隔观察两支温 度计的读数变化,同时将观察到的数 据记录下来。
透明密封袋 模拟了什么?
密封袋模拟了 温室。
二、探索
密封袋内、外空气温度升高情况记录表
二、探索
模拟温室效应实验
许多科学家研究发现,在人 类过度消耗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化石能源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 这些增加的二氧化碳气体会使地 表附近的大气温度上升。这种增 温效果类似栽培植物的温室,被 称作“温室效应”。
二、探索
模拟温室效应实验
实验材料: 一个塑料密封袋、两支型号相同的温度计。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出行。 • ......
你可以想 到更多……
三、研讨
以“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为标准,从衣、 食、住、行等方面说一说,可以怎样通过科学、合 理地安排生活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哪个传热快》PPT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哪个传热快》PPT课件

不能用手触摸加热后的加热装置,以免烫伤。 材料冷却后要用纸巾擦干净器材,整理好。
三、研讨
1.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的快慢相同吗?什么 材料传热更快?
不同材料的物体,传热的快慢不相同。金属传热更快,塑料和木 头传热较慢。
三、研讨
2.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在生活中有什么不同 的用途?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它们往往吸热快, 散热也快,可以用于制作需要快速吸热或快速散热的物体,如电饭煲内 胆、炒菜用的铁锅等需要有很强的吸热本领的物体或暖气片等需要 快速散热的物体,这些物体基本都是用金属材料制造的。
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不好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它们 往往吸热慢,散热也慢,如铲子、汤勺、铁锅等的把手以及隔热垫等大 多是用塑料、木头等制成。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探索
蜡开始熔化 蜡没有熔化 蜡没有熔化
蜡熔化了三 分之一 蜡没有熔化
蜡没有熔化
蜡熔化了三 分之二 蜡没有熔化
蜡没有熔化
蜡大部分 熔化了 蜡开始熔化
蜡开始熔化
蜡都熔化了
蜡熔化一 点点 蜡熔化一 点点
二、探索
小结
材料导热较慢。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弱的物体叫做热的 不良导体。
第四单元 热
哪个传热快
一、聚焦
说一说
哪些传热快 哪些传热慢
二、探索
木勺、塑料勺、金属勺的传热比赛
木勺
塑料勺
金属勺
二、探索
想一想
怎样倒水? 怎样放汤匙? 蜡涂在哪里? 注意些什么?
二、探索
实验步骤
1.在勺柄中段同一位置涂蜡(或感温油墨)。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自然,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案内容1.第一单元:观察与实验第1课《观察与实验》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讲述科学家通过观察与实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讲解观察与实验的方法: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实验要遵循科学原理。

(3)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第2课《观察与实验的应用》教学过程:(1)讲解观察与实验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长度、温度等。

(2)分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与实验,解决实际问题。

2.第二单元:植物与动物第3课《认识植物》教学过程:(1)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植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第4课《认识动物》教学过程:(1)讲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如细胞结构、生长环境等。

(2)观察动物: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动物,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第三单元:地球与宇宙第5课《地球的形状》教学过程:(1)讲解地球的形状:通过地球仪介绍地球的形状。

(2)观察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地球的形状对人类的影响。

第6课《太阳与月亮》教学过程:(1)讲解太阳与月亮的基本特征:如太阳的光和热、月亮的相位变化等。

(2)观察太阳与月亮:让学生观察太阳和月亮,了解其特征。

(3)交流讨论:分享观察结果,讨论太阳与月亮对人类的影响。

4.第四单元:环境保护第7课《环保意识》教学过程:(1)讲解环保的重要性: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必要性。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doc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 1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 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 造一艘小船5浮力 6 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 3 液体的热胀冷缩 4 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 6 热是怎样传递的7 传热比赛8 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在流逝 2 太阳钟 3 用水测量时间 4 我的水钟 5 机械摆钟 6 摆的研究7 做一个钟摆8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 昼夜交替现象 2 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3 证明地球在自转 4 谁先迎来黎明 5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6 地球在公转吗7 为什么一年有四季8 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情景导入 1.1 1.情景导入
根据我们对摆的研究,摆的快慢与什么无关?与什么有关呢?
1.2 1.情景导入
我们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和摆幅大小无关,与摆绳长度有关。

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2.探索新知 1.3 2.探索新知
那么现在,请你猜一猜:如图所示的这两个摆,它们的摆动快慢一样吗?
1.4
2.探索新知
我们来试试看。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1.5
2.探索新知
实验发现:这两个摆的摆动快慢不同。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通过前面对摆的研究,已经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无关,而这两个摆的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也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1.6
2.探索新知
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摆长。

摆长是指从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

如这两个摆,摆绳重量可以忽略不计,摆的重心就是摆锤的中心。

这是摆长。

1.7
2.探索新知
这两个摆的重心不同,所以摆长不一样。

什么是重心呢?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重心。

如何寻找摆的重心呢?我们一起通过视频来寻找。

1.8
2.探索新知
这个摆,可以这样来寻找它的重心,它的平衡点就是摆的重心。

移动重物的位置,发现摆的重心也改变了。

1.9
2.探索新知
现在,我们来动手做一个1分钟摆动60次的摆,也就是秒摆。

如果我们可以将它调整到15秒刚好摆动15次,就成功了。

1.10
2.探索新知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什么来调整摆的快慢呢?
1.11
2.探索新知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摆绳的长短!我们先来测一测摆绳40cm时摆在15秒摆动的次数。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1.12
2.探索新知
通过测试,我们发现摆绳长40cm时摆在15秒摆动11次。

我们知道:摆长越长,摆动越快,摆长越短,摆动越慢。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调整摆绳呢?
1.13
2.探索新知
我们应该缩短摆绳。

现在,我们来测一测摆绳20cm时摆在15秒摆动的次数。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1.14
2.探索新知
摆绳20cm时摆在15秒摆动16次。

请你想一想:要想使摆摆动15次,应该如何调整摆长呢?
1.15
2.探索新知
摆绳长度我们要控制在20-40cm之间。

根据刚才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将摆绳长度调整为24cm试试。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1.16
2.探索新知
摆绳24cm时摆在15秒摆动15次。

这样一个15秒钟摆动15次的钟摆做成了,这个钟摆在1分钟可以摆动60次!
当然,我们有时需要经过多次调整试验,才能调整到我们需要的快慢。

1.17
2.探索新知
如果是这种摆,我们还可以怎样调整钟摆的摆动快慢呢?
1.18
2.探索新知
可以调节摆的重心!
现在,我将这个磁铁固定在最低处(刻度1cm处),我们来测它15秒摆动的次数。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1.19
2.探索新知
磁铁固定在最低处(刻度1cm处)时15秒摆动13次。

现在,应该怎么做呢?
1.20
2.探索新知
我们应该缩短摆长,也就是将重心上移,我们试一试把磁铁固定在刻度20cm处。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1.21
2.探索新知
把磁铁固定在刻度20cm处时15秒摆动 17次。

接下来,应该怎样调节重心,使摆15秒刚好摆15次呢?
1.22
2.探索新知
根据刚才的实验数据分析,摆长应该是介于刚才两个长度之间,我们把磁铁固定在刻度10cm处试试。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1.23
2.探索新知
磁铁固定在刻度10cm处时15秒摆动15次。

这样,1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又做好了。

3.回顾小结 1.24 3.回顾小结
我们知道调整摆快慢的方法是调节摆长。

摆长越短,摆动越快;摆长越长,摆动越慢。

1.25 3.回顾小结
我们可以从调节摆绳长短和调节摆锤重心高低两方面来调节摆长。

必要时,可以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4.拓展应用 1.26 4.拓展应用
如果让你做一个1分钟摆动30次的摆,你会了吗?
1.27 4.拓展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摆长的长度,将它调整到30秒刚好摆动15次,就可以成功了。

2.学生自学
1.跟我学
2.1 让我们通过视频,做一个摆钟吧!
tc01 科学知识目标
1.通过制作一个简易摆钟研究控制摆的摆动快慢。

2.能通过实验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
越短,摆动越快。

科学探究目标
C.改变摆长可以改变摆的摆动速度。

【解释】调整摆的摆动快慢的方法是调节摆长的长度。

故选C。

2.6
3.下图的两个摆,绳子的长度相同,同时以相同的角度开始摆动,在15秒时间里摆动次数
少的是哪个摆?()
A.甲
B.乙
C.甲和乙摆动次数一样
2.7
3.下图的两个摆,绳子的长度相同,同时以相同的角度开始摆动,在15秒时间里摆动次数
少的是哪个摆?( A )
A.甲
B.乙
C.甲和乙摆动次数一样
【解释】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摆长。

摆长是指从固定点到摆的重心的距离。

甲的摆长比乙
的摆长长,甲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比乙少,故选A。

3.拓展资源
1.教学设计 3.1 word001
2.拓展知识
3.2 1.时间基准
所谓时间基准,就是在当代被人们确认为是最精确的时间尺度,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着这样的时间尺度。

在远古时期,人类以太阳的东升西落作为时间尺度;公元前二世纪,人们发明了地平日晷,一天差15分钟;一千多年前的希腊和我国的北宋时期,能工巧匠们曾设计出水钟,
3.常见问题 3.4 1.在教学准备上有什么建议?
教师在教学准备前提供给学生的材料可选用木条,但木条一定要直,粗细大小也要一样。

如找不了木条,也可以选择不锈钢尺,用磁铁作为摆锤。

2. 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教师在教学中,可由有趣的观察开始引入。

让学生观察两个比较特殊的摆(摆绳一样长,但两根木条不一样长度所做成的摆),比较它们的摆动速度,学生做出推测,并将推
测的理由与大家分享。

以此激起学生对摆长的深刻理解,并完成制作一个每分钟摆动60次
的钟摆。

3.做一个每分钟摆动60次的钟摆的教学建议。

教师在组织本活动时,关键是要学生不经测量就去预测每分钟摆动60次的摆摆长是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