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
学前教育学目录
傅建明,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学博士、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主持或参与教育部、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7项,出版《中外家教艺术》、《校本课程开发中的教师与校长》、《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教师专业成长:途径与方法》等著作15部,在《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60多篇。
第1章学前教育学概述第一节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演变一、孕育阶段(16世纪以前)二、萌芽阶段(16世纪至18世纪初期)三、初创阶段(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半期)四、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之后)第二节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学前教育学的内容与任务第三节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与注意事项一、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意义二、学习学前教育学的注意事项第2章学前教育的功能与效益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功能一、学前教育功能的内涵二、学前教育功能的类型三、学前教育的具体功能四、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第二节学前教育的效益一、学前教育效益的内涵二、学前教育效益的类型与学前教育的社会效益三、学前教育效益提高的途径第3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第一节学前教育在人生中的地位与作用一、学前教育与人的内在发展二、学前教育与人的外在发展第二节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分析一、家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二、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三、社区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第4章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教育总目标一、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二、幼儿园的任务三、幼儿园工作的原则第二节学前儿童体育一、学前儿童体育的概念与意义二、学前儿童体育的任务与内容三、学前儿童体育的途径与方法第三节学前儿童智育一、学前儿童智育的概念与意义二、学前儿童智育的任务与内容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实施第四节学前儿童德育一、学前儿童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二、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与原则三、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四、学前儿童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第五节学前儿童美育一、学前儿童美感发展的特点二、学前儿童美育的意义与任务三、学前儿童美育实施的途径第5章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第一节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一、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内容与意义二、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三、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组织策略第二节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与类型二、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原则三、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第三节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一、游戏活动的概念与意义二、游戏活动的类型与特点三、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第6章幼儿园环境设计第一节幼儿园环境设计概述一、幼儿园环境设计的意义二、幼儿园环境的概念与类型三、幼儿园良好环境的标准第二节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一、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内涵与特点二、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原则三、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设计方法第三节幼儿园物理环境的设计一、幼儿园户内环境设计二、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第7章幼儿园教师第一节幼儿园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教师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角色二、教师对学前儿童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幼儿园教师的职业技能一、观察能力二、沟通能力三、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第三节幼儿园教师成长的操作路径一、基于“教历研究”的教师成长二、基于“同伴互助”的教师成长三、基于“反思日记”的教师成长四、基于“案例教学”的教师成长第8章幼儿园的家庭、社区工作第一节幼儿园的家庭工作一、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二、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内容三、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方法第二节幼儿园的社区工作一、幼儿园与社区合作概述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三、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第9章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第一节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概念与意义一、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所面临的问题二、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概念与意义第二节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原则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的原则二、整体性而非单项性的原则三、与小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原则四、家、园、校的一致性而非孤立化原则第三节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内容与途径一、我国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内容与途径二、国外解决幼小衔接的经验参考文献后记学前教育学黄仁颂我所主编的《学前教育学》出版、发行至今已有20个年头了。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讲义 第三章
第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重点提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分析。
难点提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规定与组织。
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一、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要依据三个方面的内容:社会与人发展的关系、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学前教育相关文件对社会领域的要求。
(一)社会与人发展的关系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要求和愿望,并关注社会的变化,关注社会和世界的未来。
社会现实是选择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基础。
正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幼儿增进了社会认知,发展了社会情感,完善了社会行为,提高了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另外,社会的发展、变化也是社会教育目标选择的重要依据。
(二)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决定了儿童社会学习的顺序与次第。
在不同的年龄段,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与内容是有差异的,教育者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必须要考虑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决定了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同时,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还具有个体差异性,即每个儿童的发展速度与特点也是有差异的,制定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时,也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尽量做到因人施教,这决定了教育目标的个别性。
(三)学前教育相关文件对社会领域的要求《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遵循我国宪法和教育法的基本精神,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制定的对全国学前儿童教育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的法规文件,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统领性和指导性文件。
小结:1.识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要依据三个方面:社会与人发展的关系,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学前教育相关文件对社会领域的要求。
2.领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级结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从纵向来看,可以分解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教育活动目标四个层次;从横向来看,既可以按照心理结构划分为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也可以按照内容板块划分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
第三章__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 (1)
“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 家置一册,奉为明训。”
根据自己几十年为官、求学、处世的经历和体
验、写出了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
教科书 —— 《颜氏家训》,用以 “整齐门内,提 撕子孙”。
颜之推的学前儿童教育观点
一、提倡及早施教 1. 认为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有条件的还应在儿童未出生时就实 行胎教。 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俗谚“教妇初来,教子 婴孩” 2. 主张儿童出生之后,便应以明白孝仁礼仪的人“导习之”。 “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 3. 颜之推认为早期教育之所以重要,至少有两条原因:其一,幼 童时期学习效果较好,得意较大。“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 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其二,人在年幼时期, 心理纯净,各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可塑性很大。 4. 认为早期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认 真接受父母的习惯在内,能够“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二、选左右 1.慎择师友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的根本保证。“三 公”、“三少”须慎重选择,“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 有道术者”,方能充任。 “人性非甚相远也。”周成王圣明,秦二世暴戾便是 典型的例证。 2.特别关注太子的道德教育。“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 善不可谓小而无伤。”人的善行不能因其小而认为无多 大价值,同样,人的恶行也不能因其小而觉得无关紧要。
五、重视风化陶染 1. 重视家庭中父母或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示范作用。 风化是指“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 颜之推认为“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 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家长的言行常被儿童奉为金科玉律,即所谓“同言而信,信 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强调父母必须加强自我道德修养。“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 友则弟不恭”。 2. 十分重视让儿童置身于比较优良的社会交往的环境之中。 “慎择友”,“必慎交游” 颜之推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 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3. 认为语言的学习应该成为儿童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事一物,不经查考,不敢随便称呼。学习语言要注意规 范,不应强调方言,要重视通用语言。
第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原则方法途径
第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原则方法途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合作与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社会行为能力,为其今后的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的过程。
在学前教育中,社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帮助儿童树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与价值观念,提高儿童在社交中的自信心和协作能力。
本章将介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1.以儿童为中心原则。
儿童是社会教育的主体,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以儿童的发展和成长为导向,制定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儿童的需要。
2.打破性别和社会角色刻板印象的原则。
要避免对儿童的社会角色性别偏见,不应给予男孩和女孩不同的教育目标和行为要求,要充分鼓励儿童发展个性和特长。
3.玩乐与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在社会教育中,应通过趣味性、活跃性、互动性的教育活动,结合学习目标,使儿童在快乐中学会社交技能和价值观念。
4.情感体验与情感教育结合的原则。
社会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教育,注重塑造积极的社会情感,提高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
5.融入社区和家庭教育的原则。
社会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教育机构中,还应与社区和家庭紧密合作,共同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1.游戏法。
通过各种有助于社交的游戏活动,培养儿童的合作、沟通和交往能力。
例如角色扮演、团队游戏、合作绘画等。
2.讲故事法。
通过讲述有关人际关系的故事和情境,引导儿童思考和理解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激发对社交的兴趣。
3.观察法。
通过观察周围的人际关系和行为模式,帮助儿童学习社交技巧和社会行为规范。
4.辅助工具法。
借助各种教具和教材,如图片、模型、玩具等,帮助儿童学习社会行为规范和适应社会环境。
5.亲子互动法。
家长作为儿童最主要的社会化教育者,可以通过与儿童的亲子互动,培养儿童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社交技巧。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1.儿童团体活动。
组织各种儿童团体活动,如班级集体活动、学校社团活动等,让儿童参与其中,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往能力。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1课程总学时:36周学时数:2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专业:学前教育系一、教育目的与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教育和学前教育的一般发展,理解和掌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具有开展学前教育工作的基本实践能力。
因此,本门课程强调国内外学前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总结和借鉴,强调教育和学前教育的新问题的探讨,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教育和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能够了解托儿所、幼儿园的实际,进行或参加一些调查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帮助托儿所、幼儿园和家庭科学地对儿童进行教育。
因此本门课程需要理论联系实践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三、教学内容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2.理解学前教育学的含义、任务。
3.领会学习和研究学前教育学的意义。
教学内容:1.学前教育的含义2.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学前教育学的任务和意义4.本书结构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学前教育的类型。
2.理解学前教育的含义、特点和任务。
3.运用学前教育的原则。
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教育的含义、要素、类型与发展趋势1.学前教育的含义2.学前教育的三个组成要素3.学前教育的类型4.当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第二节学前教育的特点、原则和任务1.学前教育的特点2.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3.学前教育的基本任务第二章学前教育与儿童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特点;儿童观的演变过程。
2.理解儿童发展和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3.分析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教育和儿童关系概述1.儿童发展概述2.学前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3.学前教育要受学前儿童发展的制约第二节儿童观的演变与建构1.儿童观概述2.儿童观的演变3.科学儿童观的内涵第三章学前教育与社会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含义。
2.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学前教育发展的相互影响。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社会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含义;2、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学前教育发展的相互影响;3、运用应用学前教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分析学前教育的热点问题。
教学重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学前教育发展的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应用学前教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分析学前教育的热点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学前教育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一、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
其具体含义随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本书所称的经济主要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或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1、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影响(1)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15 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农民聚集于城市, 这些贫民子女的保育问题被提上日程, 出现了一些贫民儿童保护和养育设施, 这是近代欧洲学前教育设施的胚胎和根源。
(2)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和发展, 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相关。
另外,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要, 一般而言, 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儿童入园率较高。
2、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形式、手段等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形态的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不同。
这便导致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形式、手段也不尽相同。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 没有出现家庭, 儿童是属于整个氏族的, 因而也就没有家庭教育。
工业革命以后, 随着工厂的日益增多, 妇女开始大规模进入工厂, 出现孩子没人照料的情况, 再加上在西方社会, 孩子成人后都是与老人分开住的, 一般不会像中国这样由老人照看小孩, 因此, 建立社会学前教育机构的需要非常迫切。
由此,公共社会学前教育机构首先在西方出现。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以培养个体身体、情感、智力、社会性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理念被广泛传播和接受。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社会学前教育与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学前教育对社会的影响。
1. 学前教育的意义学前教育是指在儿童6岁以前为其提供的早期教育,包括幼儿园和托儿所等机构。
学前教育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不仅有助于儿童的身体和智力发展,还能培养其社交能力和创造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2. 学前教育与家庭的互动学前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长的角色不仅仅是送孩子去幼儿园,还应与幼儿园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
学前教育与家庭的互动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需要,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共同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优质的环境。
3. 学前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学前教育不仅对儿童个体有益,也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有助于减少教育差距,为所有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其次,学前教育能够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为社会创造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此外,优质的学前教育还能培养出更多有才华和创造力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 如何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为了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增加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包括加大财政支持和改善师资待遇。
其次,建立和完善学前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管和评估。
此外,加强师资培训和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学前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5. 结语学前教育与社会密切相关,对儿童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为儿童创造更好的学前教育环境,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学前教育原理》第三章学前教育中的基础关系
第三节
三 家庭变迁与学前教育
一、家庭结构变迁与学前教育
(一)家庭结构的变迁特征 1、家庭规模小型化 2、家庭结构核心化 3、家庭成员老龄化 4、家庭人际关系的单纯化
(二)家庭结构变迁下的学前教育
1、家庭人口减少,使得父母与儿童接触的机会在增多, 照料儿童的时间、精力和机会也自然增多。 2、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儿童能够获得比较优裕的物 质生活条件、丰富多彩的智力投资和来自父母的更多爱 抚和关心。 3、家庭人际关系的单纯化,使得家庭矛盾比较单一, 家庭环境相对安静,儿童有更多的可以掌握的家庭资源。
第二节
二
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
一、社会经济与学前教育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推动了专门化 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 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学前教育 的目标和任务 (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学前教育 的组织形式与方法
二、社会政治与学前教育
(一)社会政治影响并决定着学前教育的社会性质 (二)社会政治影响着学前教育目标和内容的确立 (三)社会政治决定着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制定 (四)社会政治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发展环境和教育使遗传所提供的儿童发
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和教育制约着儿童发展的速度
和方向
三、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影响和制约着儿童发展的进程和水平 1、学前教育对正常儿童的发展起着诱导作用 2、学前教育对非正常儿童的发展具有补偿和 改善的作用
(二)儿童发展规定着学前教育的可能影响范围
(二)家庭教养方式变迁的特征
1、家庭教养观念由封闭走向了开放 2、家庭教养行为由控制走向了民主 3、家庭成员情感表达方式由单向决定走向双相互动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学前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二)学前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学前教育直接减轻家庭养育子女的负担, 使家长全心全意投入工作,既增加家庭 收入,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高质量学前教育可减少后续阶段的教育 投入,间接获得经济效益。
案例:投入1美元 收益6美元
国外对学前教育与个体外在利益之间关系的研究也比较
1.2010年3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 2.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 若干意见》。 • 《意见》确立的5个“必须坚持”。 • 《意见》的10条精神。 3.颁布《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4.教师资格证考试制度 5.《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
二、经济因素
(一)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 (1)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学前教育机构
的产生 (2)学前教育机构的规模和速度受经济
发展的制约 2.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形式 、手 段等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3.影响幼儿教师的质量
1)工业社会初期——主要为工作的母亲照管儿童 2)工业社会——不限于看护儿童,对儿童施行促进 其身心发展的教育 3)现代社会初期——以发展儿童智力为中心 4)现代社会(20世纪80年代以后)——促进儿童身体的、 情绪的、智能的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宋淑阳
政治
学期教育 促进 社会
制约
经济
文化
……
(一) 政治体系由两部分构成: 1. 理念,意识。包括政治观点,政治态度,
政治信念,政治标准。 2 .权利机构。包括政治权利,政治制度,
《学前教育学》主题2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艺术活动以及与此有关的相应的团体、社会设施等。 (4)人的心理、行为形态。如民族的心理素质、价值观、
思维方式、精神风貌、习俗、传统和社会生活方式等。
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主要表现在: 1.文化对学前教育目标的影响制约 2.文化对学前教育内容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学前教育方法、手段的影响和制约
作业布置
3.有人认为,学前教育与经济建设、经济发展没 有多大关系,请阐述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教育理念
政府教育理念的创新,是提高学前教育质 量的关键。 【案例】驻马店教育发展思路
(二)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1.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1)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提问】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于什么时候? (2)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案例】2009-2014年以来学前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
主题2 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目录
CONTENT
一、影响和制约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 二、学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影响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
政治
经济
文化
目的、性质、方向 速度、规模、质量
产生、发展 任务、需求 内容、手段
目标、内容 方法、手段
(一)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1.政治对学前教育性质和目的的影响和制约
02 政治——学前教育发展速度、规模和质量
政府重视
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 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先决条件。
【自主学习】2010年-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 统计公报相关内容,并总结我国2010年-2015年幼 儿园、在园幼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增长的原因。
第三章 封建社会学前教育
2)为家庭的环境卫生做力所能及的“洒扫” 小事。 如
“凡为人子弟,当洒扫居处之地,拂拭几案, 常令洁净“ (朱熹:《童蒙须知》)
清人朱柏庐要求其子弟“黎明即起,洒扫庭院 要内外整洁。” (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
三.文化知识教育 封建社会家庭对幼儿实施的文化知识教 育,主要是识字,学习名诗、名赋、格言、 听解《四书》等。
2)文化知识 诗赋是科举考试中的一项重要 内容,在家庭中也极重视对幼儿进行诗赋 知识的启蒙。 主要是选择背诵汉赋中的某些名篇、唐 宋某些名家诗篇、格言,听解《四书》等。 最常用的教材有《唐诗三百首》、《千家 诗》和北宋汪洙的《神童诗》等。
第二节
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著述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西汉著 名文学家、政论家、儒家学者、思想家。曾任汉宫 廷中太傅。 著《新书》,10卷58篇,早期教育思想主要见 于《傅职》、《保傅》、《劝学》、《胎教》篇中。
The end
〈二〉重儒术
儒家政治思想重视教化的效用,贾谊 的太子教育思想与其“以礼为治”的政治 主张相关,为培育国家未来“知礼”、 “行礼”的君王 ,强调“以礼为教”。
第三节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著述
颜之推(531~约595年)。南北朝后 期到隋朝初年文学家。其学术思想的基础为儒 学,并且旁通佛学、玄学。 出身官宦之家。一生曾仕多朝。先后 仕南梁,北齐、北周,隋。 《颜氏家训》,20篇,我国封建社会第一 部系统完整的家教论著 。用以“整齐门内, 提撕子孙”。其训诫意义超出颜氏一门,认为 它“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 家置一册,奉为明训”。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学习指南
《学前教育学》学习指南一、学习目标通过《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规范,了解学前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要求等,主要从观念层面为他们进一步从事专业学习和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形成专业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并逐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涵养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意识,了解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激发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兴趣与热情。
(二)掌握专业知识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要素、类型、特点、原则、发展历史;知晓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线索;理解学前教育与儿童、社会的一般关系,儿童观的内涵、基本观点;理解幼儿园教师的含义、角色素质结构与要求;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基本观点;掌握幼儿园环境的概念、作用与创设方法;了解幼儿园生活活动、游戏与教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小学衔接的意义与方法。
(三)初步培养基本的专业技能初步了解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初步熟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初步了解家园合作、幼小衔接、利用社区资源的方法。
(四)为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做好学前教育理论的准备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课程之一为《保教知识与能力》,考核主要内容为本课程所学习的主题,学习者通过本课程学习要为考试做好准备。
二、学习内容本科课程学习内容整合为8章,即:第一章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第二章学前教育与儿童第三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第四章幼儿园教师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与内容第六章幼儿园生活活动、教学和游戏的组织第七章幼儿园环境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合作各章学习的具体内容如下:三、学习要求本课程各学习领域的具体要求:四、学习方法(一)学习准备本课程学习需有的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卫生学(或学前儿童保育学)、学前教育史的同步或先期学习为基础,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现场的经验或体验。
(二)多种学习方法结合1.课堂听讲和自学相结合、小组讨论和个别练习等多种方法。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
国教科文组织北京办事处、国 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 室和北京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 会办公室,列入社区保护流动 儿童的项目试点。2010年,四 环游戏小组获得北京电视台“ 谁是80后新偶像”公益类一等 奖。
2011年9月,公益组织发展中
心(NPI)同意了四环游戏小 组的入会申请。现在这种模式 已经为其他市场、城乡结合部 广泛复制。对维护流动学前儿 童的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 平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了 开拓性的贡献。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含义。 (2)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 学前教育发展的相互影响。 (3)运用学前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分 析学前教育的热点问题。
四环游戏小组
四环游戏小组成立于2004年4月7
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 师生创办,为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 四环综合市场的流动儿童提供免费 的学前教育。迄今已有8个年头, 有500多名孩子从这里“毕业”。 八年中,尽管被多次关停,但由于 其找到了公益的本质而得到了社会 与政府的认可。
四、人口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人口数量对教育的制约; (2)人口波动对教育的制约; (3)人口结构对教育的制约; (4)人口流动对教育的制约; (5)人口分布对教育的制约。
第二节 学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学前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学前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主 要是以培养合格人才来实现的。 (2)学前教育可以直接减轻家庭养育子 女的负担,保护和解放了劳动力。 (妇女成为劳动力) (3)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可减少后续阶段 的教育投入,间接获得经济效益。
二、学前教育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1)学前教育通过影响学前儿童的思想
观念而影响政治。 (2)学前教育通过为公民的培养奠定基 础而影响政治。 一方面,学前教育通过对幼儿社会领域 的教育,使他们初步了解作为一个公民 应有的基本行为规则,为今后成为合格 的公民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也为未来政治人才 的成长提供了最初的锻炼场地,为政治 人才的成长打下了基础。
第三章学前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第三章学前教育的性质与任务学前教育是指对3-6岁儿童进行的一种系统化、有计划、有目标的教育活动。
它是托幼机构、幼儿园、亲子教育等形式的集中组织,在儿童未进入正式学龄前提供全面、多样化的教育与照顾服务。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的性质与任务。
一、学前教育的性质学前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具有以下性质:1.全面性学前教育旨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涵盖语言、认知、社交、情绪和身体等多个方面。
通过系统的教学和活动,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2.灵活性学前教育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儿童的特点和兴趣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3.浸润性学前教育强调儿童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和探索,儿童可以在自由的环境中,通过观察、实践和反思,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技能。
4.社会性学前教育是儿童与教师、家庭和其他孩子互动的过程。
在学前教育环境中,儿童可以与他人交流、合作和分享,培养社交技能和情感发展。
二、学前教育的任务学前教育的任务是为儿童提供全面、科学、个性化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发展。
具体任务包括:1.发展基本技能学前教育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儿童的语言、数学、绘画、音乐、运动等基本技能。
这些技能是儿童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基础,对其综合发展至关重要。
2.促进认知发展学前教育致力于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培养其观察、思考、记忆、解决问题等智力能力。
通过提供各种刺激和教育资源,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其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
3.培养社交能力学前教育重视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与其他孩子互动、合作和分享,儿童学会与人相处、尊重他人、解决冲突等社交技能,为其将来的社会交往打下基础。
4.塑造良好的品德学前教育旨在培养儿童的品德、情操和价值观。
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教育,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爱国、守纪、团结、友善等良好品质。
第三章学前教育史
技 西方宗教式的保教内容包括:朝会、作业活动(包
括恩物、美术、工艺) 、批评已成工作、户外游 戏、静息、音乐 ( 律动、节奏 )、故事(儿歌、故 事表演)、识字、游戏等
二、外国教会在华学前教育活动的影响
(二)兴办“慈善”事业 19世纪40年代,教会在湖南衡阳开办了一所慈幼院,
以后这种机构增多起来。它们是以“人道”为名 的社会救济机构。其主要目的是收养中国孤儿或 贫儿,使他们在高墙深院中受宗教熏陶,引导他们归 于基督。
二、外国教会在华学前教育活动的影响
(三)培养师资,兴办幼稚师范学校 1、吸引留学生赴东、西洋接受专门的幼教专业训
练 中国女子赴日最早是在1901年,到1902年已有留日
生并加强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一些妇女为生活所 迫,开始走出家门、走进工厂、走向社会。这便从 经济上提出了建立学前教育机构的迫切需要。
一、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的社会基础
(二)文化背景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民族危机和
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受到了极大冲击,文化思想领域也掀起了一次又 一次的改革浪潮。 许多进步人土强烈要求变革,他们提倡“经世致 用”的新风,提出变通科举,学习西学,设立新 式学堂,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这为学前教育机构 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外国教会在华学前教育活动的影响
(一)设立幼稚园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凭借不平等
条约,取得了在我国传教、办学等特权,肆无忌 惮地进行文化侵赂,先后在我国设立了许多教会 学校,其中包括幼稚园和幼教师资培训机构。 外国传教士在我国最初创办的幼稚园和幼教师资 训练班在创办时间上均早于我国自办的同类机构, 这样就使中国的近代学前教育在一段时间内基本 上被外国教会所垄断。
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学前教育与社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不仅存在着直接的逻辑联系,而且还互为支撑,彼此构成着一个互动循环。
学前教育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健康、忠诚、有创造精神的人才,为后期小学教育提供良好的入学基础,从而提高社会的整体教育水平。
反过来,社会也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助推器,能够提供一定的设施资源,对学前教育的实施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以及完善的教师职业素养,以及畅达文化氛围以及合理的课程实施方案。
总而言之,学前教育和社会的关系是复杂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助互济,携手前进,共同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学前教育学》章节习题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绪论1.略2.谈谈你对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理解。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流派,提出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
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内容基本上就是以本能活动为核心的习惯、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心理机能的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来说,教育就是促进本能生长的过程。
教育即生活,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教育即经验,教育主要不是教给儿童科学知识,而是通过儿童的主动活动不断地去取得个人的直接经验。
所以他提出“不断改造,从做中学”。
3.蒙台梭利和福禄贝尔为学前教育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意大利著名的学前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著有《儿童的发现》《蒙台梭利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等,创办了儿童之家。
她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对世界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1837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和发展,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另一方面又需要有系统的学前教育理论的指导,更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4.谈谈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对影响儿童的发展的遗传、环境和儿童主体的活动这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解释。
在遗传、环境和儿童主体的活动三者之间,唯有儿童的活动才是其发展的真正起因。
所以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述一、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错)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经验、训练技能技巧、培养能力及良好习惯、塑造人格的一种社会活动。
分为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两种:从广义来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有制度保证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人学者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适用专业: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建议课时数:48课时先修相关课程:儿童发展心理学、幼儿卫生与保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它主要阐明有关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如学前教育的含义、功能、性质、发展历史,学前教育理论的演进,儿童观与教师观,学前教育的目的、内容与基本原则,学前教育的衔接与合作等。
是学前教育专业同学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的前提性、基础性理论课程。
本课程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入门必修课程,遵循学前教育学科发展和学前教育实践变革的双重逻辑,课程内容既要反映学前教育学科各研究领域的基本研究成果,也要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以及专科毕业生在后续学习中对学前教育的基本原理、原则、方法的需求。
课程内容的编排遵从以下逻辑:从学前教育理论的一般问题,到学前教育活动各组成要素、幼儿园保教活动核心环节,再到学前教育机构同外部要素的衔接与合作。
内容共分以下8章:第一章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6课时)第二章学前教育与儿童(4课时)第三章学前教育与社会(2课时)第四章幼儿园教师(8课时)第五章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8课时)第六章幼儿园生活活动、教学和游戏的组织(9课时)第七章幼儿园环境(5课时)第八章学前教育的合作(6课时)二、课程目标通过《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规范,了解学前教育工作者必备的素质要求等,主要从观念层面为他们进一步从事专业学习和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专业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并逐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培养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意识,了解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职责;激发对学前教育工作的兴趣与热情。
●知识目标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概念、要素、类型、特点、原则、发展历史;知晓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线索;理解学前教育与儿童、社会的一般关系,儿童观的内涵、基本观点;理解幼儿园教师的含义、角色素质结构与要求;理解我国学前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基本观点;掌握幼儿园环境的概念、作用与创设方法;了解幼儿园生活活动、游戏与教学的基本观点;了解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小学衔接的意义与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学前教育与社会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含义;
2、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学前教育发展的相互影响;
3、运用应用学前教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分析学前教育的热点问题。
教学重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学前教育发展的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应用学前教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分析学前教育的热点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教育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一、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
其具体含义随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本书所称的经济主要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或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1、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影响
(1)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15 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农民聚集于城市, 这些贫民子女的保育问题被提上日程, 出现了一些贫民儿童保护和养育设施, 这是近代欧洲学前教育设施的胚胎和根源。
(2)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制约
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和发展, 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相关。
另外,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要, 一般而言, 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儿童入园率较高。
2、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形式、手段等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不同形态的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不同。
这便导致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形式、手段也不尽相同。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 没有出现家庭, 儿童是属于整个氏族的, 因而也就没有家庭教育。
工业革命以后, 随着工厂的日益增多, 妇女开始大规模进入工厂, 出现孩子没人照料的情况, 再加上在西方社会, 孩子成人后都是与老人分开住的, 一般不会像中国这样由老人照看小孩, 因此, 建立社会学前教育机构的需要非常迫切。
由此,公共社会学前教育机构首先在西方出现。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以培养个体身体、情感、智力、社会性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理念被广泛传播和接受。
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也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经济的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为丰富教育内容、更新教育手段提供了条件。
二、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政治对学前教育性质和目的的制约
历史表明, 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当时当地的社会历史环境, 尤其与政治背景息息相关。
学前教育既要为社会政治服务, 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政治对学前教育的性质、目的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掌握政权者利用其拥有的立法权, 通过颁布有关学前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 决定其学前教育的性质、实现其学前教育的目的。
第二, 掌握政权者利用其拥有的组织和人事权力主导学前教育公职人员的选拔、任用以及他们的行为导向。
第三, 统治者通过经济杠杆控制学前教育的方向, 对办学权力进行严格控制,如民间办学均需申请审批等。
2、政治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
(1)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 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
综观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与政府权力机关和职能部门的重视与否息息相关。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学前教育的发展, 积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发展托儿所、幼儿园, 其数量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几百倍, 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政治影响学前教育的财政
一方面, 政治决定教育经费份额的多少。
掌握政权者会根据其政治发展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教育经费在整个社会总投入中的份额。
另一方面, 政治决定教育经费的筹措。
三、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学前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展开的, 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特指社会的精神财富, 如风俗、宗教、艺术、文学、道德等, 这里主要是从狭义层面讨论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学前教育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
1、文化对学前教育目标的影响
学前教育的目标既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 又受到文化的影响。
一定的文化传统, 具有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精神品格等, 对该文化之下学前教育的目标的定位会产生直接影响。
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 其目标不是定位于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而是界定在伦理道德教育的范畴之内。
学前师资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要逐渐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 在学前阶段贯彻男孩和女孩两性平等的思想。
2、文化对学前教育内容的影响
教育的内容来自于对文化的选择。
在中国历史上, 长期成为儿童读物的“三、百、千等蒙学作品, 所反映的主要就是儒家的文化思想、伦理道德。
2001 年9 月颁布的《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 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 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
3、文化对学前教育方法、手段的影响
文化影响学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在西方中世纪的宗教文化中, 儿童是生而有罪的, 肉体是罪恶的渊源。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人性和人权的呼唤, 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理解儿童的思潮, 儿童的存在价值及其不同于成人的独特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得到认可和尊重, 学前教育的方法、手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节学前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学前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育的经济价值早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
一方面, 教育能够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 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 教育使人掌握科学技术, 从而创造和改进生产工具, 提高社会劳动效率, 并在科学技术上有所创新和发明, 促进了经济和科学的发展。
学前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是以培养合格人才来实现的。
另外, 学前教育可以直接减轻家庭养育子女的负担, 使家长全心全意投入工作, 既增加家庭收入, 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可减少后续阶段的教育投入, 间接获得经济效益。
二、学前教育对政治发展的影响
教育虽然受社会政治发展的制约和影响, 但它对政治具有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是促进的还是阻碍的, 取决于教育反映哪个阶级的要求,为哪个阶级服务。
首先, 学前教育通过影响学前儿童的思想观念而影响政治。
任何一种教育总是要向受教育者宣传一定的政治思想, 使他们形成特定社会所要求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抱负。
其次, 学前教育通过为公民的培养奠定基础而影响政治。
一方面, 学前教育通过对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 使他们初步了解作为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行为规则, 为今后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学前教育也为未来政治人才的成长提供了最初的锻炼场域,为政治人才的成长打下了基础。
三、学前教育对文化的影响
文化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 反过来, 学前教育也会给文化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首先, 影响文化的保存、传递、传播。
学前教育有选择地继承文化遗产, 保存现有文化模式, 并借助课程形式, 向受教育者提供适应社会生活的知识、技能、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其次, 影响文化的创造、更新。
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 不断促进为幼儿开发的课程、教材、玩具、图书等用品的更新、变化, 这本身就是文化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