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时间轴复习提纲word.doc

合集下载

最新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doc

最新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doc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一、孔子与老子(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3、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3、历史地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二)儒家:孟子和荀子1、孟子①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性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②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2、荀子①荀子的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政治思想:“以礼为主,礼法并施”②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A、被视作儒家异端B、唯物思想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三)墨家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1、庄子与道家2、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五)法家1、韩非与《韩非子》2、韩非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必修三历史复习提纲(详细)

必修三历史复习提纲(详细)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演变历程一、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经济上:铁犁牛耕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文化领域:“士”阶层壮大,学术下移,出现私人讲学。

2、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①政治学说( “仁”、“礼”是其思想核心):A、“仁”:仁者爱人,遵循“忠恕”之道B、“礼”:“克己复礼”,恢复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体现其保守一面)C、“为政以德”:。

②天道观(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把探讨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以人为本。

③教育思想:教育原则:“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孟子:战国人,“亚圣”。

A.“仁政”。

“民贵君轻”B.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C.养浩然正气。

荀子:战国人,战国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A.礼法并施。

君舟民水。

B.“性恶论”。

C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A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B 儒家思想孕育了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道家学说构成了哲学基础(道、辩证法);法家思想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汉代董仲舒新儒学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①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②儒家学说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③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

2.董仲舒新儒学内容:(以《公羊春秋》为基础,吸收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思想体系)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天人感应”:君权神授;要循天道行仁政。

③“三纲五常”。

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对西汉:巩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

对后世:儒学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汉武帝在中央兴办太学,地方设立学校,设立“博士”教授儒家经典——“五经”)。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复习提纲-11页word资料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全册复习提纲-11页word资料

必修三知识整理复习(核心知识) 整理人:尹凤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一、魏晋南北朝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魏晋南北朝佛道盛行三教相互影响、发展隋唐时期隋朝: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唐朝:三教并行政策,挑战儒学正统地位第4课一、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离经叛道”的李贽生活经历:求学做官入狱性格特点:“离经叛道”思想代表作:《焚书》、《藏书》思想主张挑战孔子,揭露道学家虚伪;击传统观念评价:具有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小结: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时代背景:希腊工商业发展繁荣,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平民的地位提高。

二、主要代表(1)共同点:都把人类以及人类的生存环境作为探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自我”,由“神本”转向“人本”。

在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方面与智者是一致的。

(2)不同点:①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知识就是道德”;反对智者学派的为我主义和怀疑主义,认为真理应该有客观标准。

②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第6课一、文艺复兴(1)文艺复兴的背景:西欧商品经济发展,意大利各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意大利所具有的古代希腊罗马丰厚的文化遗存。

(2)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3)成就:二、宗教改革1、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与经济掠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因);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教会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直因)。

2、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1)认为信仰上帝就可得救,不是靠善行来赎罪。

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反映了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需要。

(2)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完整版).doc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完整版).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月考复习提纲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背景:政治:王室衰微,分封宗法制遭到破坏。

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发展。

阶层:士阶级活跃。

文化: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

影响:1.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3. 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二、孔子和早起儒学。

孔子(名丘,字仲尼,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1. 思想核心是“仁”。

2. 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

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民本)3. 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符合礼的要求强调社会秩序。

4. 主张有教无类。

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

孟子(名轲,代表新兴地主阶级)1. 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2. “提出民为主,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3. 主张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所以要用仁政来回复和充实人的善性。

孟子提出的“仁政”:1.民有恒产。

2.省刑法,薄赋税。

3.勿夺其时。

荀子(名况,代表新兴地主阶级)1•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

2•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即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

3. 认为人性本恶。

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行善。

荀子语录:1.制天命而用之。

2.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三、道家和法家。

老子(名聃,代表没落奴隶主阶层)1. 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

强调一切顺应自然,提倡清净无为,知足寡欲。

2. 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3•认为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

有天、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变化的。

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法、术、势)1•主张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震慑臣民。

提出系统的法制理论。

2. 把君主权力提高到极点。

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韩非子语录: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doc

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doc

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III)复习提纲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节“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发展演变学习要求: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为例,了解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背景:(文科)1.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

3.文化教育上,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士人的活跃起来,冲破礼法束缚,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根本原因:社会大动荡和大变革(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

二、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儒(孔子、孟子和荀子)、道(老子和庄子)、法(商鞅、韩非子)、墨(墨子)。

1.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孟子、荀子)(1)孔子: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1主要思想观点:A.提出“仁”与“礼”学说,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主张“德治”。

C.注重政治和人事,对鬼神抱敬而远之的态度。

%1教育贡献:A.是最早创办私学的人之一,主张“有教无类”。

B.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六艺)。

C. 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促进我国文化教育发展贡献巨大。

整理“六经”;言论集《论语》。

(2)孟子:%1战国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著作《孟子》,被尊为“亚圣”。

%1主要思想:A.提出道德规范有四种,即仁、义、礼、智。

B.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仁政”学说。

C.提出“君轻民贵”的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1战国时儒家重要代表人物,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内容,著作《荀子》一书。

%1主要思想:A.在天人关系上,提出“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B.他对“礼”的思想进行深入讨论,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主张礼法并用。

孔子创立儒学之后,经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Microsoft Word 文档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Microsoft Word 文档

儒家道家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背景,经济上:牛耕和铁犁促进生产和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了争霸兼并战争。

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级活跃。

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造就了一批知识渊博的文士。

2、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 人物 思想主张备注影响孔子⑴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⑵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 ⑶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⑷教育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 ⑴“仁政”学说; ⑵君轻民贵。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荀子⑴“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⑵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容。

老子哲学思想:⑴“道”是世界的根本;⑵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思想)。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老庄崇尚自然,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庄子“齐物”、“逍遥”。

法家 韩非 ⑴“法”、“术”、“势”结合;⑵加强君主集权,历行赏罚,奖励耕战。

⑶主张变法,与时俱进墨家墨子 ⑴兼爱,非攻 ⑵重视实践的认识论 ⑶建立了“类” “故”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儒学的兴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董仲舒思想:⑴大一统 ⑵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⑶君权神授 ⑷天人感应2、汉武帝措施: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儒学地位上升的同时,汉王朝也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进步有重要意义。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完整版)(DOC)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完整版)(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形成的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阶级上:士阶层兴起并受到重用。

二、各家代表人物及主张1、儒家思想(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A.主要思想主张:A.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

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

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B.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C.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D.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E.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

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2)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A.思想——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理观:“人性本善”说。

价值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B.评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9精选教育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doc

2019精选教育历史必修3复习提纲.doc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①春秋战国②秦③西汉④魏晋南北朝⑤隋唐⑥宋明⑦明清⑦近代儒家形成遭打击正统思想受佛道教挑战、三教合一理学批判与继承(焚)(董+汉武帝)(程朱理学(李、黄顾王)陆王心学)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社会大变革。

表现:①经济:铁犁牛耕推广提高了生产力,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兴起。

②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瓦解,诸侯争霸,士阶层崛起。

③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2、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思想道德、学术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为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奠基。

3、诸子百家:第2课西汉儒学成为正统地位(汉武帝+董仲舒)一、西汉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被汉武帝接受成为正统地位:1.背景:①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西汉初道家无为而治思想不能满足统治者需要。

②政治统一要求思想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③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需要。

※ 2.董仲舒新儒学:著《春秋繁露》特点: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兼容百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尊儒尚法。

内容:①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为加强君权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核心)。

——带有迷信唯心色彩;一定程度限制君权、抑制暴政。

(发展仁政,以德为主,以刑辅德)③为加强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发展礼)3.汉武帝尊儒的措施:①政治:起用儒生参政。

②教育:中央(长安)创办太学和在地方郡县设学校;规定儒家经典“五经”作为国家教科书,儒家垄断教育。

4.评价董仲舒新儒学:积极:①政治,有利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

也限制了君权抑制暴政。

②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消极:实质是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独尊儒术的措施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第3课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理学要求个人修养要敬畏天理为准则,才能达到圣贤之道;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

历史必修三 复习提纲.doc

历史必修三 复习提纲.doc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六、孙中山“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各种救国主张的失败;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同盟会成立,提出十六字纲领;2、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3、三民主义的评价:积极性;局限性(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土地革命纲领)4、实践:指导辛亥革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1、背景: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俄国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带来新启示和希望;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2、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区别是:明确的反帝要求)3、评价: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大革命的指导思想;它以三大政策为核心,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三)三民主义的特点:时代性、爱国性、纲领性。

七、毛泽东思想(一)历史背景:1、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2、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3、实践基础:毛泽东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和实践,共同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萌芽:大革命时期(1924-1927.7)(1)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观点:分析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指出农民问题是革命中心问题。

2、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1)著作:《井冈山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存在》(2)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3、正式形成: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1)著作:《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2)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3)中共七大:1945.4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1)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形成著作: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思想: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意义:为人民政协制度和新中国成立奠定理论基础(2)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理论:“社会主义改造”思想:1953中共定“一化三改”方针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1、性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共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时间轴复习提纲

(完整)高中历史必修三时间轴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时间轴复习提纲
必修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历史必修三复习纲要.doc

历史必修三复习纲要.doc

历史必修三复习纲要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一)孔子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诗》《书》《礼》《易》《春秋》和《乐》2、学说: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 “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历史地位: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2、学说: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政治学说:“无为而治”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二)儒家:孟子和荀子1、孟子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性善说历史地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E他被称为“亚圣”2、荀子荀子的思想:A.主张仁义与王道B.性恶论(三)墨家1、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2、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四)道家2、庄子的思想:“齐物” “逍遥”(五)法家1、韩非与《韩非子》2、韩非的思想: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3、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诸子百家家老子、庄子儒家孔子、、荀子墨家墨子法家历史影响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__________体系。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子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

核心思想“仁”,即爱人,待人宽容。

政治思想统治者要以____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希望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___的要求。

教育思想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代表作:“六经” 孟子(战国中期)政治思想: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_______”,进一步提出“ ,社稷次之,_________”的民本思想。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战国后期,儒家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伦理观:主张“性本____”,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要实行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

荀子(战国后期)政治思想:主张统治者施政用“_____”、“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 舟水”的著名论断,强调_________的力量巨大。

伦理观:提出“人之性”,强调用_____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背景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

为了加强_________,适应__________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_____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适用于各版本教材)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适用于各版本教材)

历史必修三1百家争鸣的背景,意义2孔子早期儒学思想主张3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4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5儒家思想与治国之道6百家争鸣的出现,含义,意义7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异同8中国古代儒家,法家和道家的治国思想9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和意义10汉武帝“举贤良对策”的背景,意义1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过程13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背景原因14秦汉时期统治思想的演变及原因15现代“以德治国”与儒家提倡的“德治”比较16法家主张“法治”与今天的“”依法治国的区别和借鉴意义17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特点,实质18陆王心学代表人物,主要内容,特点,实质19魏晋隋唐儒学发展的特点20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时代,主要思想,实质,特征)21李贽主要著作,主要思想主张22黄宗羲的主要著作,主要思想主张23顾炎武主要著作,主要思想主张24王夫之主要著作,主要思想主张25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得到发展的原因和影响26韩非子,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不同看法产生的原因及认识27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主要思想及历史意义28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思想观点29智者学派思想与苏格拉底等学者的思想比较30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背景,意义和影响31文艺复兴的背景,表现,实质,核心与意义32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主要思想和意义33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作品34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35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36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和意义37宗教改革的原因和实质,历史意义38全面认识人文主义(含义,核心,特点)39主要启蒙思想家的观点40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条件,核心,性质,影响41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三者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42比较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异同43四大发明过程和外传44四大发明历史意义45中国古代十进位值制计数法和割圆术46古代天文历法的地学47古代中国在农学方面的贡献48古代中国在医学方面的贡献49古代中国在建筑艺术方面的贡献50古代中国造船业和航海技术51中国古代发展的原因5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53中国古代科技从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的原因54《诗经》的地位和艺术价值55屈原的《楚辞》56汉赋的特点57宋词的来源,原因,简况,元曲的简况58唐诗的发展59宋词的发展60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61明清小说的发展62促成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繁荣的社会环境63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成因分析64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及基本特征65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66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演变和特点67杂剧的形成和发展历程68明代传奇的形成和发展69清代戏曲的发展京剧的产生,发展,表演特色70元朝戏曲繁荣和衰落的原因71经典力学创立背景,奠定基础,建立标志,重大意义,历史局限72相对论背景,重大意义73量子论背景,提出过程和主要内容,重大意义74综合认识物理学成就的历史意义75.18世纪下半旗至19世纪生物学领域的革命性进展76世界神创说,上帝创世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比较(主要观点,形成原因,主要影响)77蒸汽机背景,过程,意义78电气技术的运用背景,过程,意义,影响79互联网的诞生条件,原因,影响,面临的问题80蒸汽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电力对人类社会的影响81知识经济产生的原因,条件,和影响82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83现代信息技术对世界局势的影响84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消极影响85蒸汽机和发电机的发明过程的比较86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级87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原因88开眼看世界的背景,代表人物,主张89新思想萌发的条件,新思想内涵,目的,倡导者,特点,影响90“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背景,目的,内容,代表,评价91维新思想的背景,内容,发展,影响92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比较93洋务派和维新思想主张的比较94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的比较95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比较96.19世纪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目的和发展历程97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性质,评价,结果98新文化运动的内容99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发展历程100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原因10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历史必然性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102近代中国历史上思想领域四次论战的认识10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104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评价105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起因,内容,实质,意义10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目的,指导思想,内容,意义,认识107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108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纲领的异同109毛泽东思想的背景主要内容,创立过程,意义110毛泽东思想诞生的背景和条件111中共七大时毛泽东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原因11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个人思想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113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过程,理论本质,理论要点1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的历史条件,根本任务115重大会议的探索116“三个代表”思想创立的背景和目的117正确理解“三个代表”118中共十六大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原因11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比较120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121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122我国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123我国现代科技发展的原因124“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背景,目的,含义,意义125袁隆平杂交水稻的培育对中国和世界产生的影响126“科教兴国”战略及其历史意义127“双百”提出的背景,提出,基本精神,评价128“双百”提出后的重要成就129“双百”方针的贯彻所受的干扰破坏130文艺的春天131“双百”提出的背景,必要性和现实意义132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133人民教育制度创立的措施及特点134中国教育较大发展的表现135邓小平对中国教育所做的贡献13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教育事业得到发展的表现137当前国家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措施138当前教育面临的挑战的原因和应对策略139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140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经验或启发141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主要特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42主要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143主要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特点144.20世纪苏联主要文学作品的特点145.19世纪以来世界主要文学反映的时代背景146新古典主义美术,浪漫主义美术,现实主义美术,印象画派和现代主义美术的时代背景,147主要特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48新古典主义美术代表作品的艺术价值149浪漫主义美术代表作品的艺术价值150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151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152印象画派美术代表作品的艺术价值153现代主义美术代表作品的艺术价值154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155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156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比较157爵士乐和摇滚乐的比较158.19世纪音乐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形成原因159现代主义音乐反映的时代特点160.20世纪流行音乐的特点161电视传播媒介的优势和局限性162影视艺术的发展特点163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一).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一).doc

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一)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百家争鸣的含义,主要有十家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比较活跃,受到重用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儒、道、墨、法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1)奠定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基础2)儒家脱颖而出,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核心内容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历史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2、孔子和早期儒学:孔子的生平孔子的主要思想:1)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如何实行仁,主张“克己复礼”3)政治上,提出“德政”4)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孟子的生平孟子的思想:1)提出“仁政”,“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性善论,“四心”学说荀子的思想:1)水能载舟,也能覆舟2)性恶论3)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制天命而用之”孔子、孟子、荀子的观点比较:共同点:1)关于仁的思想2)关于民本思想不同点:关于伦理观3、道家和法家:老子的思想:1)核心是“道”2)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3)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的思想: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韩非子的思想: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强调君主专权墨子的思想:1)“兼爱”、“非攻”2)提倡节俭3)“尚贤”二、汉代儒家思想的发展1、汉初从“无为”到有为的变化:秦末儒家受到打击汉初实行“无为”背景:1)社会经济遭到很大破坏,需要恢复2)统治者吸取教训表现:1)政治上“无为而治”2)经济上轻徭薄赋3)思想上重视黄老学说汉武帝时进入鼎盛,但也潜伏危机:1)诸侯国威胁中央2)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激化3)匈奴的威胁无为而治已经不能适应需要,董仲舒提出新儒学思想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新儒学来源:以《春秋公羊传》为基础,糅合道、法、阴阳五行学等思想主要内容:1)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2)宣扬“君权神授”的观念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学说,适应加强君权的需要3)提出“限田”、“薄赋”、“省役”等主张,解决西汉土地兼并和百姓困苦的问题4)提出“三纲五常”思想,大力提倡孝道,维护封建统治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评价:积极方面:1)“大一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防止分裂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的地位,奠定了2000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有利于加强封建中央集权和封建大一统局面。

高中历史必修三时间轴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三时间轴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时间轴复习提纲
必修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
——动乱中的教育
—教育的复兴
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
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
的发展。

历史必修三知识大纲(DOC)

历史必修三知识大纲(DOC)

必修三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1.“百家争鸣”1)出现原因:①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根本原因)②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崩溃;③阶级关系:“士“阶级的活跃和受任用;④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学在民间”2)含义(表现):①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这些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②代表人物: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的墨子;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3)影响(地位/意义):①: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②:“百家争鸣”是历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④: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及其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2.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主张、著作)时代著作重要思想主张孔子春秋“至圣”①整理六经;②根据孔子的言论由其弟子整理成《六经》;“仁者爱人”(核心);为政以德,即以德治民(民本思想);有教无类;编撰文化典籍(《六经》)孟子战国“亚圣”《孟子》仁政;省刑罚、薄赋敛;民贵君轻;性善论;先义后利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学说集大成者《荀子》施政主张:“仁政”、“王道”;“君民”舟水关系;性恶论;“人定胜天”3.评价I.孔子:⑴“仁”,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有积极作用,对现今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有借鉴作用;⑵其改良政治的主张也体现了与时代同步的精神;⑶“礼”带有承认等级和阶级剥削、压制人民斗争的消极性,以后的历代统治者都把它作为进行阶级压迫的思想工具;II.孟子和荀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对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时间轴复习提纲
必修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近代以来的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人民教育的奠基——动乱中的教育—教育的复兴现代中国
的科技教育与
文学艺术—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提出
——曲折的年代—文艺的春天—现代教育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