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轨迹

从国内环境上看,二战以后日本与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照,国内几乎 没有发生“工潮”等政治动乱事件,国内环境异常稳定。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后, 日本政局十分稳定,1955年白民党上台执政达38年之久,1993年才组成战后第一 个多党联合政府,不久,门民党又重新独掌政权。这对于保持11本国内政策的连续 性、稳定性,使人们将精力集中于国内的经济建设上,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条件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实现的。战后初期,世 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较快。推动西方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是在 生产力领域发生的科学技术革命,以及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科技革 命带动了西方国家劳动生产率的迅猛增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则在一定程 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竞争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得 到了部分改善。这两个基本因素虽然是指一般发达国家,但在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 过程中则表现得尤为明显。与此同时,日本之所以后来居上,迅速赶上和超过英国、 法国和联邦德国,还与以下几个具体条件有关:
从1947年开始,在麦克阿瑟的主持和美同政府的扶植下,日本开始进行战后经 济的重建工作。这种经济重建,是从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开始的。所谓“倾斜生 产方式”,就是在资金和原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集中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煤炭生产, 用生产出来的煤炭重点供应钢铁业,再用增产的钢铁加强煤炭业。目的是努力造成 煤和钢铁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并以此为杠杆,带动整个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根据这 个经济发展战略,日本政府专门设立了“复兴金融公库”。在1947-1948年中, 日 本即向煤炭业发放了475亿日元贷款,占据该公库全部贷款总额的36%。1946 年日 本产煤2274万吨,而1947年则达2932万吨,增长近30%;同期的钢产量也增长了21 %。到1948年,日本即出现了初步的经济好转迹象。与此同时,日本的经济恢复得 到美国的大力扶植。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实行了单独军事占领。之后,按照波 茨坦公告的精神,美国对日本推行了旨在铲除其军国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民主改革。 如在政治和军事上,修改了日本宪法,废除了“天皇制”,并规定日本不得保持陆、 海、空军及其它进攻性军事力量,军费开支不得超出国民生产总值的1%。 经济上 也施行了三大改革,即“农地改革”、解散财阀和劳动立法。同时,在朝鲜战争中, 美国还向日本提供了巨额的军需订货。因此到1955年,除“外贸”一项外,日本的 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或超过了战前最高水平。这10年时间(即1945年-1955年), 是日本经济的改组和恢复阶段。
日本战后经济恢复

❖ 第二,1948年,增加化肥和粮食两个重点部 门。 农业生产很快恢复。
2、美国的援助
❖ 美国占领日本后,立即向日本提供了用以购 买食品、肥料和医药品的“占领救济资金”。
❖ 随后,受美苏冷战影响,美国开始积极对日 援助。 减缓战争赔款 提供“占领地经济复兴与援助金” ❖包括工业原料、机械和贸易便利
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迅速增加。截至1950年3月,1年间破 产企业多达11000家,被解雇人数多达51万人;其中,倾 斜生产方式重点支持的煤炭工业,也有17家煤矿破产,92 家停产。
4、朝鲜战争特需
❖ 由于道奇政策引发的通缩,日本经济陷入萧条,但1950年6 月爆发的朝鲜战争给日本经济带来重大转机。
3、劳动民主化
❖ 劳动三法:
《劳动组合法》
❖第一次承认工人建立工会组织的自由和 团结斗争的权利。
《劳动标准法》
❖取缔了封建式的劳动条件,禁止强制劳 动,规定八小时工作制和最低工资制等 劳动保护的原则和制度。
《劳动关系调整法》
❖规定了解决劳动争议的方法和程序,是 解决劳资纠纷的基本依据。
(二)经济的复兴与稳定
❖ 战后经济复兴可分为2阶段:
通货膨胀和倾斜生产方式时期(1945-1949)
❖代表性事件
经济民主化 道奇计划
朝鲜战争和反垄断法缓和期(1950-1955)
❖由于大量引进国外技术,进入了经济自由化时代
1、倾斜生产方式和生产的恢复
煤炭不足
钢铁不足
铁路运力不足
原材料供应不足
战后经济困境
倾斜生产方式
❖确立了日本市场经济 的基本竞争原则,促
历史背景分析:二战后的日本社会

历史背景分析:二战后的日本社会1. 引言二战结束后,日本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
作为战败国,日本迫切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形象并适应新的国际秩序。
这篇文档将探讨二战后的日本社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2. 出现了哪些主要问题?2.1 战后经济重建在二战期间,日本几乎所有主要城市都遭到了破坏。
作为重建工作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日本政府需要解决失业、供应短缺和食物不足等问题,以推动经济快速恢复。
2.2 军事占领与宪法改革根据波茨坦公告,盟军占领了日本,并推动了一系列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是修改宪法,在其第9条中明确规定了放弃战争的权利。
这对于一个长期奉行军事扩张和侵略政策的国家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变革。
2.3 战争罪犯审判与历史认知战后日本还面临着处理战争罪行的问题,特别是在审判和国际法庭上对战争罪犯的追究。
这引发了日本社会内部关于历史解释和认知的辩论。
3. 日本如何应对这些挑战?3.1 经济重建与民生保障为了推动经济复苏,战后的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包括金融支持、重建基础设施、鼓励外国投资等。
此外,通过有效的土地改革和劳动力重组,日本成功地解决了失业问题,并增加了深层次的社会保护机制。
3.2 宪法改革与和平主义修改宪法成为一个重要目标,以确保日本永远摒弃军事扩张。
新宪法在禁止过多武力使用方面制定了明确规定,并设立了自卫队作为国家防卫的唯一军事机构。
这有助于推动日本向一个以和平与合作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转变。
3.3 历史犯罪审判与和解日本社会对于过去的战争罪行承担了一定的责任,包括对侵略战争的反思与道歉。
同时,国际法庭也处理了一些重要的战争罪犯审判案件。
这有助于促进日本社会对历史的认知和和解,并为建立正面的国际形象奠定基础。
4. 结论二战后的日本社会面临巨大挑战,但通过勇敢地面对问题和采取适当措施,日本成功实现了经济重建、宪法改革和历史认知等方面的转型。
这使得日本成为一个以和平、合作与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
浅谈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一)

浅谈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一)论文关键词:日本经济崛起;经济重组;发展战略论文摘要: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为了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探索日本经济崛起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文章对“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做了探讨。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一)战后十年经济的重建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间。
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即国民经济恢复和改组的时期。
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是从1946年秋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开始走上轨道的。
同时,也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扶植。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军事占领,推行了旨在铲除军国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民主改革,并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
一再削减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直接干预日本的经济结构的改组。
“道奇整顿”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在1949年度则首次由赤字转为盈余,货币发行量趋于减少,物价水平开始下降,猖獗一时的通货膨胀得到了缓和,为尔后的经济恢复创造了必需的前提。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掀起了一股采购物资热,这又为日本商品进入世界市场敞开了大门。
整个经济生活空前活跃起来。
1951年,旧金山“和约”签订后,美国名义上结束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
日本政府在实现“经济自立”的口号下,大力进行经济结构的改组和基础工业的建设,开始实施一系列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措施。
在政府的鼓励下,各企业竞相增加投资,更新设备。
1951年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利用外资,进口设备也逐渐增多。
这段时期,日本的农业也有所恢复和发展。
这一年,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战前水平,从而标志着战后经济恢复的大体完成。
(二)日本经济的现代化和高速度增长从1956年起,日本以赶超先进工业国家为目标,开始了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新时期。
1956~1973年,日本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在国际经济舞台上非常重视合作,积极参与各种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经济合 作组织。例如,日本是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成员之一,积极参与推动区域经济一 体化进程。
竞争
日本与其他发达国家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例如,在高科技领域,日本与美 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如中国和印度的 崛起也对日本经济形成了挑战。
日本面对老龄化社会和经济活力问题的挑战
老龄化社会的影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日本社会面临着养老金、医疗保健和劳动力等方面 的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提高退休年龄、 改革医疗制度等。
经济活力问题的解决
为提高经济活力,日本政府积极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和创业,鼓励企业进 行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此外,加大对年轻一代的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职业 机会和发展空间,以激发经济活力。
贸易往来
日本与亚洲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历史悠久,是这些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 一。日本从这些国家进口原材料和食品,同时向这些国家出口工业制成品和 高科技产品。
投资合作
日本在亚洲其他国家也积极进行投资和合作。例如,日本在亚洲的直接投资 总额中占比很大,投资领域涉及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等。
日本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合作与竞争
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
加入国际经济体系
日本在战后加入了国际经济体系,参加了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组织,推进了贸 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
对外直接投资和合作
日本企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和合作,推进了国际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加强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联系。
04
经济泡沫和破灭
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过度繁荣
经济崩溃和国际金融危机
泡沫破裂
从“侏儒”到“巨人”——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历史轨迹

放 了 4 5亿 日元贷款 占据该 公库 全 7
部 贷 款 总 额 的 3 %。I 4 6 9 6年 日本 产 煤 2 7 万 吨 ,而 14 年 则 达 2 3 万 吨 24 97 92 增 长 近 3 %; 同 期 的 钢 产 量 也 增 长 了 0
战后 日本 经 济 高速 发 展 的 历 史轨 迹
0/ 炳 刘 峰
工厂 和生 产 设 施 ,所 到 14 年 8 95 月 二 战结 束 时 , 日本 国 民 财 富 的 4 % 以 5 上 部 被 耗 费 和 破 坏 掉 了 。战 后 第 一 年 即 14 年 ,开本 的 主 要 生 产 指 标 均 太 96
大 低 于 战 前 水 平 工 业 技 术 水 平 比 美
2 %。到 14 年 , L4 即 出 现 1初 步 1 98 1‘ r 的 经 济 好 转 迹 象 与 此 同 时 【本 的 |
均 蝌 长 l‰ 眦 O
¨ 增 I卓 叫 均 rk 之 q F
达 1 %。这 种 长 湖 、 持 续 n 高 速 6 3 长在 世 界 资 准 』 义绛 1 展 生 J足 - 并发 的 在 此 时 期 f 啦 I 生 产 埘 托 1 北 86 、计 外 贸 驺从 1 6 午 开 始 出 州 倍 95 顺 差 到 I7 8年 巾增 } 93 乏35储 。
H 本 一 跃 成 为 仅 次 于 美 目 的 痢 经 济 大罔,成功实现 1 ] 近 f r}本 t史 卜的 “ 第 次 远 航 。所
要 是 指 r本 这 ]
陆 、 海 、 空 军 及 其 它 进 攻 性 军 事 力
经 济奇迹 ” I
量 , 费开 史 不得超 出国 民生产 值 军
国落后 了 3 0年 劳 动 生 产 率 比 英 、法 等国也低得 多 。 从 14 年 开 始 r 麦 克 阿 瑟 的 主 97 存 持 和 美 国 政 府 的 扶 植 下 日本 开 始 进 行 战后 经 济 的 重 建 工 作 。这 种 经 济 重 建 是 从 实 行 “ 斜 生 产 方 式 开 始 倾 的 。所 谓 “ 斜 生 产 南 式 ,就 是 在 资 倾
日本经济发展过程--发展经济学课件

日本经济发展过程--发展经济学课件日本的经济发展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即1945年到现在。
在战后的初期,日本面临着经济崩溃、贫困和混乱等严重问题,但在政府和企业的积极努力下,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并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
1945年-1955年:重建时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0年间,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重建。
政府制定了各种政策,向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贷款和补贴,并为他们提供了其他的支持措施,帮助企业迅速恢复生产和经营。
此时期的重点是恢复国内的基础设施,并将产业从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型。
这一时期的成功为日本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经济开始高速增长,也是国内农业、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因为日本拥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引进了海外的技术和制造模式、实施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时扩大对内需的投资,进而提高生产和就业能力,因此日本的经济在这一时期飞速发展。
加上政府还实行了严格的外汇管制政策、出口刺激政策和贸易轮流赤字倒逼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改良管理,使得日本经济在这一时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1970年-1990年:泡沫经济时期这一时期是日本经济最繁荣的时期,被称为“泡沫经济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GDP占全球的比重也逐步提高。
此时期最为突出的是,优胜劣汰机制使得日本产业高度集中,企业之间形成了相互竞争、相互支持、相互融合的紧密关系,企业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
同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日本的投资成为了全球的热点,这也带来了资本上涨、股市繁荣的局面。
1990年-至今:失去增长动力的“失落之十年”这一时期也被称为“失落之十年”,虽然日本经济仍具有很强的综合竞争力,但在这10年间却处于低迷的状态,也是日本经济的一个转折点,由追求高速发展转向经营合理稳健。
因此,日本政府实施了许多对大企业、中小型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财政、汇率等方面的政策来刺激经济,但尚未取得足够的效果。
战后日本经济

停滞与低迷阶段:1991~2001
年度 名义GDP增长率 实际GDP增长率 1991 5.5 2.9 1992 1.8 0.3 1993 1.0 0.4 1994 0.4 0.6 1995 2.2 3 . 0 1996 2.9 4.4 1997 0.6 -0.0 1998 -2.0 -1.9 1999 -0.7 0.5 2000 -0.6 1.0
表1
1950
主要发达国家实际经济增长率的比较 (1950-1975年,单位:亿美元、%)
1955 1960 1965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1975
日 美 西 德
GNP
110
240
430
891
2042
2313
3060
4170
4633
5013
增长率
GNP 国 增长率 GNP 增长率 英 GNP 国 增长率
随着91年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日本在整个90年代持续着低迷的经济发展 趋势,增长率不高,甚至出现长时期的负增长。 8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优等生。然而, 90年代以来,日 本经济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1992-2000年,日本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只 为1.0%;其他有关指标是家庭和个人消费年均增长1.4%,个人住宅投资和 企业设备投资则分别为-3.1%和—0.2%。等于说国民的收入消费能力和企 业的生产能力没有什么变化。
高速发展阶段:1955~1972
日本经济在此期间经历了三次高潮,三次“景气”。 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 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6.4%、 1957年度7.5%。 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 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 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11.2%、12.2%和11.7%。 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970年7月〕。 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年均实际 经济增长率为11.8%,如此长时间的持续的高速经 济增长,不仅在日本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由于伊奘 诺景气的出现,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就达到了光辉的 顶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从战败国到经济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从战败国到经济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失败国家面临了诸多挑战和困境。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日本成功地经历了从战败国到经济大国的蜕变。
本文将探讨日本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努力,从战败国迅速崛起为经济强国。
一、战后重建与美国的协助二战结束时,日本的经济几乎彻底崩溃。
其工业基础被摧毁,国内的资源供应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然而,通过美国的援助和支持,日本得以开始战后重建进程。
1945年,美国推出了“麦克阿瑟宪法”作为临时性政府,帮助日本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同时,美国还提供了大量的财务援助和技术转让,使得日本能够迅速恢复生产力。
二、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的实施为了重建经济,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战略。
其中最重要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
日本利用其廉价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大量出口制造产品。
通过出口,日本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用于购买进口原材料和技术,同时也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汽车、电子和钢铁等行业,日本的出口额大幅增加,逐渐走向世界的舞台。
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素质劳动力的培养为了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日本政府进行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素质劳动力的培养。
日本重视教育的普及和素质的提高,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义务教育制度,并提供免费高等教育。
通过培养出大批的高素质人才,日本不仅提高了自身产业的技术含量,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四、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和科技创新的推动在日本的经济转型中,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和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引入了西方的管理理念,如质量管理和精益生产,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日本政府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并提供了相关的支持和资源。
这些措施使得日本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保持了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五、战后和平与亚洲经济合作战争给日本带来了深重的创伤,所以战后和平成为了日本发展的重要基石。
日本政府积极推动和平外交,主动深化与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现状

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与现状一、战后经济恢复〔1945-1955年〕1.战争对日本经济的严重破坏日本帝国主义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
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
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
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2.战后初期的民主化改革和经济恢复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代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日本经济企划厅1956年的《经济白皮书》有一句名言:“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
其含义是战后经济恢复阶段已经结束了。
经济白皮书这样写道:“现在已经不是‘战后’了。
我们现在面临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局面。
在恢复中求发展的时代已经结束,今后的发展要靠实现现代化”。
这标志着到1955年为止,日本经济已经恢复到了战前的最高水平,从此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经济高速增长〔1955-1972〕1.重新赶超的出发点1955年日本经济恢复和超过了战前水平以后,重新开始了赶超欧美的历程,这是一个新的出发点。
战前,日本经济虽然达到了与欧美各国并驾齐驱的水平,但由于战争的影响和破坏,与美国相比,日本经济的发展整整停滞了20年,与欧美各国特别是与美国的差距进一步扩大了。
战后日本社会的变革与反思

战后日本社会的变革与反思二战结束后,日本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革与反思。
这一时期对于日本社会的未来走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就战后日本的变革和反思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经济重建战争导致日本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一些人认为,随着美国的占领,日本将无法重建其经济。
但是,日本政府和工商界的众多努力,使得日本经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迅速崛起。
这一时期也被称为“经济奇迹”。
这主要是由于政府实施的财政政策和经济计划,以及日本工业的转型和升级。
二、改革新德川在美军占领时期,日本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改革新德川的计划,以使日本社会更为民主化。
这些改革包括实行选举权、建设日本司法制度、通过新宪法等。
这些改革让日本成为一个更为民主化的国家,使得日本民众有权利去影响他们所生活的环境和政府政策。
三、对历史的反思日本战前的帝国主义扩张使得在战后日本人民的意识中留下了国家道德的巨大缺陷。
战后,为了修复这一缺陷,日本社会开始正视历史,坦白地面对其曾经对其他亚洲国家造成的伤害。
这一思想引领了日本的反战和关注反战主题的社会氛围。
四、文化革命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是日本文化革命的高峰期。
大批日本青年对于传统的日本社会观念渐行渐远。
在这一时期,一些反传统的思想和新的潮流在日本社会中产生。
年轻人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以及家庭观念的变革,促进了日本社会的文化革命。
五、妇女参与社会在二战后,日本妇女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广泛的教育使得女性人口在职场上有更多的机会。
日本妇女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激进运动中的角色的提升,也标志着日本社会对于性别平等的认识和重视。
结论在战后的时期,日本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反思。
通过这些努力,日本发展成为了国际上一个强大的经济大国。
同时,日本文化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扬。
在历史上的创伤史影响下,日本充分反思其所做过的错事,走上了一条向前的道路。
因此,战后日本社会的变革与反思不仅仅是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更是在社会和文化层面的巨大变革。
战后日本经济

战后日本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高的。
1953—1979年日本工业平均年增长率为10.9%,同期联邦德国为5.7%,法国为4.2%,国为4%,英国为2.5%。
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的比重,1950年只有1.5%,1980年猛增为13.3%,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地位从第7位跃升到第2位,仅次于美国。
西方有些学者把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称为20世纪的“奇迹”。
战后十年经济的重建战后,日本为医治战争的创伤,把战时工业改组为平时工业,大体上花了10年时间。
一般认为,1945—1955年是日本经济的“复兴期”,即国民经济恢复和改组的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发布无条件投降的停战诏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宣告结束。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使日本民族遭受了一场空前的浩劫。
战争末期,包括惨遭原子弹袭击的广岛、长崎在内,全国共有119个城市化为废墟,毁于战火的住房达236万栋,900万人流离失所。
近一半的工业设备、道路、桥梁、港湾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工矿业生产急剧下降,如果以战前1934—1936年平均水平为100,1945年的工矿业生产指数仅为60.2,1946年更跌到30.7。
1945年农业歉收,大米产量只有常年的六成,酿成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由于物资极度缺乏,货币发行量激增,通货膨胀日甚一日。
1945年秋到1946年初,主要消费物资的黑市价格暴涨为官价的30倍到60倍。
经济上的混乱状况一直持续到1947年。
该年由著名经济学家都留重人主持编写的日本第一部《经济白皮书》承认“政府、企业、家庭皆有亏损”。
这句话概括了当时日本经济的困难局面,以至成为名言。
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是从实行“倾斜生产方式”开始走上轨道的。
为了使日本经济摆脱瘫痪状态,日本政府于1946年8月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负责制订和实施有经济政策。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02
经济高速增长期(1955-1973 )
产业政策的实施
产业结构调整
日本政府在战后初期,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 向以制造业为主的转变。这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扶持和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如钢 铁、汽车、电子等。
企业自主创新
在政府的引导下,日本企业开始注重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逐渐形成了以企业 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这为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பைடு நூலகம்
经济崩溃与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 经济遭受重创,国家经济陷入
崩溃边缘。
美国占领期间,日本政府开 始着手重建经济,通过恢复 生产、重建基础设施等措施
,逐步恢复经济秩序。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 如土地改革、解散财阀等,为
经济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美国占领与改革
01
美国对日本进行了军事占领,并 实施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 改革。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汇报人: 2023-12-26
目录
• 战后初期与经济复兴(19451955)
• 经济高速增长期(19551973)
• 石油危机与经济调整(19731985)
• 泡沫经济与崩溃(19851990)
• 经济全球化与新经济模式( 1990-至今)
• 日本经济的未来展望
01
战后初期与经济复兴(19451955)
贸易立国战略
出口导向型经济
日本政府实施贸易立国战略,将出口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 要手段。通过扩大出口、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日本企 业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贸易自由化与市场开放
日本政府逐步推进贸易自由化,减少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吸 引外国资本和技术进入国内市场。这为日本经济的全球化进 程奠定了基础。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战后经济发展是指二战后初步恢复之后,日本在经济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经历了一个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时期,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
以下是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
第一阶段:战后恢复与经济(1945-1952年)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几乎被摧毁。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恢复和重建措施,促进了战后经济发展。
针对农业,政府推出了土地政策,将大规模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对于工业部门,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刺激政策,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和贷款来重建企业。
此外,政府还通过制定劳动法和推动劳资和谈来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工人的待遇和福利。
第二阶段:高度增长时期(1952-1973年)1955年至1973年期间,日本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年均增长率达9%以上。
这一时期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的黄金时代。
这是通过工业化和出口导向的经济政策实现的。
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增加了投资,包括修建高速公路和建设港口设施,促进了经济发展。
此外,政府还提供了财政补贴和低利率贷款,帮助企业进行现代化和技术升级。
在出口方面,政府实施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政策,以发展制造业的出口为重点,通过提供关税减免和财政支持来支持出口企业。
第三阶段:泡沫经济时期(1973-1991年)泡沫经济时期是指从1973年石油危机开始到1991年泡沫破裂为止的时期。
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特别是金融业和房地产业。
政府鼓励银行放贷,金融业获得了大量资金。
同时,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价格飙升。
在此期间,日本的股票和土地市场都处于高涨状态。
然而,这种增长模式积累了许多问题,包括过度借贷和过度投资。
1991年,泡沫破裂,日本陷入长时间的经济低迷。
第四阶段:经济停滞时期(1991年至今)自泡沫破裂以来,日本经济一直处于停滞状态。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包括降息、财政刺激和结构性等。
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日本经济仍然面临很多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和高债务等。
【宏观经济】日本战后经济复苏

日本战后经济复苏摘要:二战后日本经济在战争的废墟上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被称为“日本经济奇迹"。
战后日本经济如此迅速的得以发展,其原因是很多方面的。
本文主要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日本;经济;复兴;原因。
引言:1945年8月15日,在全世界反法西力量的强大打击下,日本政府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军进驻日本,这时,日本的国民经济在战争的破坏下,已经陷入了混乱和崩溃的之中,然而,这个战败国在战后很短的时间内就复兴并取得了经济上的迅速发展,很快便跃居资本主义国家的前列。
1965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30亿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中排列在美、西德、英、法之后居第五位.之后仅仅过了三年,到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上升到1419亿美元,超过了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一个“经济大国"。
战后日本经济如此迅速的得以发展,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总的来说可以分为日本自身的主观原因和其他的客观原因。
1。
1战后复兴时期的经济政策日本战后初期,是以经济的重建和复兴为出发点的,为此,所提出的政策是:(1)尽快恢复经济,是平均的生活水平恢复到战前1930-1934年的水平.(2)改造在战前和战争中构建的“战时经济”,建设民主的经济机构,并由此实行解散财阀,农地改革,劳动民主化的三大经济民主化政策.(3)抑制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使经济生活恢复稳定。
(4)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为了稳定国民的生活,实行广泛地物资统制。
这个时期的日本经济政策最引人注目的使“倾斜生产方式”和“道奇路线”。
所谓“倾斜生产方式”,即把当时有限的资源投放到煤炭、钢铁这两个重点行业中去,以此来做产业复兴的突破口。
这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并被认为是日本后来实行的产业结构重化学工业化的开端。
所谓“道奇路线”,则是当时联合军总司令部的经济顾问道奇(J.Dodge)提出的,即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削减政府开支,取消特殊产业的补助金及融资,同时为了加强出口,增强日本经济的自立,以便进入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了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单一汇率政策。
二战后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与变革

二战后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与变革二战结束后的日本经历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变革。
日本作为战败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也迎来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帮助下,日本经济在战后经历了快速的增长和现代化,而政治制度也逐渐趋向民主化。
经济发展在战后重建期间,日本政府率先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复兴政策。
通过大量投资和采用新技术,日本成功地建立了制造业基础,尤其是汽车、电子和钢铁等高科技产业。
在石油危机之后,日本经济得到进一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直到今天,日本的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保持着不俗的地位。
近年来,一些新兴行业和服务业的兴起表明日本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从工业化国家向后工业化国家的转变。
政治制度改革二战后的日本曾经先后被盟国和美国占领,直到1952年才宣布独立。
在这期间,为了建立一个健全民主政治体制,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改革。
他们重新审议宪法,废除了军事政府制度和开明的制度,废除了严格的文化和社会等级制度,改善了女性和外国人的地位,以及那些属于生产/工人领域的政治运动得到了更好的表现。
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早期,日本政治制度进行了更全面的改革。
例如,政治领袖的权力在众议院选拔之前得到了减少,政治广告和捐赠制度得到了更为严格的监督,各种发展党派的手段和政治机器得到了减少。
这些改革对日本的民主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日本成为了一个值得信赖的民主国家。
文化的变革二战后,日本社会价值观快速改变。
过去的礼仪和等级制度逐渐消失,走向了更为开放、自由和多元化。
同时,西方国家的影响也在日本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迹象,逐渐影响和改变了日本传统文化。
比如,西方的音乐、电视节目、电影等文化形式在日本广泛传播。
而传统的和鼓、歌舞伎等日本特色文化近几年也逐渐受到国际上的重视。
最近,日本也不停地推出新的政策去吸引外国人。
政府鼓励日本旅游、工作、留学以及定居,因为他们知道日本对国际化鼓励比起以前更为积极了。
最终,新的政策、文化和经济加速了日本向国际社会派送其独特的出口。
二战后日本的历史变革与国际形势

二战后日本的历史变革与国际形势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结束了二战。
在日本投降后,日本经历了一系列的历史变革,这些变革不仅影响了日本国内,也对国际形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日本的战后重建日本在二战中遭受了重创,战后的重建成为了日本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战后不久,日本政府开始实施经济重建计划,促进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1960年代至197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崛起,成为了当时的经济强国之一。
此外,日本政府还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改善了国民的生活水平。
二、日本的政治变革在战后初期,日本处于美国领导下的占领时期。
1951年,美日签订《旧金山和约》正式结束占领。
1955年至2009年,自民党一直统治着日本政府。
1972年,美国与日本签署《日美安保条约》。
这一条约在日本国内引起了激烈争议,但随着美日同盟的不断加强,日本逐渐走向了更为积极的安全外交。
三、日本的国际地位变革二战后,日本在国际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排斥和孤立。
不过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以及政治的逐渐稳定,日本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1971年,日本与美国等国签署《汉城宣言》,正式结束了经济占领时期。
随后,日本逐渐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
1994年,日本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签署了《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
此外,日本还积极参与了诸如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
四、总结战后的日本经历了大规模的重建和政治变革。
随着日本的经济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日本在国际上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日本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还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日本的战后重建与现代化进程研究

日本的战后重建与现代化进程研究战争严重破坏了日本的经济基础和生产能力,许多城市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异常困难。
1945年9月,日本在美国海军的轰炸下投降,这也标志着战争的结束。
如何实现日本的战后重建成为当时的焦点。
在经过无数磨难和挫折之后,经过全民的努力和共同进退,日本最终成功地完成了战后重建和现代化进程,成为一个世界一流的发达国家。
战后初始阶段的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面临巨大的战后重建任务。
当时,日本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和轻工业,主要生产农产品和轻工业产品。
战争中,日本生产的大量轻工业产品都被摧毁,重工业基础较薄弱;此外,农业生产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农村经济面临瘫痪的危机。
国际金融市场的严重动荡,更是使得战后重建的资金来源异常艰难。
面对如此巨大的重建任务,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
首先,它采取了繁重的税收政策,用来征收各种税费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其次,日本政府创立了一系列的经济保护政策,以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防止国外产品的冲击。
这两种政策的实施,为日本的战后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战后重建的成功在日本政府的巨大努力下,整个日本社会开始了巨大的奋斗。
在长期的努力下,日本成功地完成了战后重建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
一方面,日本的国内经济得到了显着的恢复,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另一方面,日本的国际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成为一个有话语权的国家。
这种巨大的变化成为了日本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间节点。
在整个重建过程中,日本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其中包括:推行出口贸易政策,引进经济技术和知识,对金融和跨国企业实行监管。
这些措施保证了日本的经济和社会稳健增长,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整体框架。
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变迁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日本社会也开始了深刻的变化。
其一表现为日本开始追求高速增长,人们接受新的技术、新的理念,这些东西开始影响到日本的文化和思想观念。
其二表现为一些新型城市的出现,繁荣的经济市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民众到城市中心地区。
日本经济奇迹:从废墟到繁荣的崛起

日本经济奇迹:从废墟到繁荣的崛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中,日本从一片满目疮痍的景象中迅速崛起,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令人瞩目的“日本经济奇迹”。
这一奇迹不仅改变了日本的经济地位,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日本经济奇迹的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一、背景与起点1. 战后重建的挑战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经济和社会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
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导致无数生命的丧失和城市的毁灭。
战争的结束也标志着日本领土的缩减,军事力量的解散,以及盟军对其的占领管理。
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面临着巨大的重建挑战,如何在废墟上重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成为了战后日本政府和人民的首要任务。
2. 美国的援助与改革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在欧洲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日本,美国也采取了类似的援助和改革措施。
美国通过向日本提供经济援助,帮助其恢复工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美国还推动了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如土地改革、工会发展和妇女选举权的扩大等。
这些改革为日本的经济复苏奠定了基础。
二、经济奇迹的实现1. 政府的积极干预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通过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日本政府大力支持汽车、电子、钢铁等关键产业的发展。
这些产业在全球市场中逐渐占据领先地位,成为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政府还通过扶持小企业、促进出口和技术创新等措施,增强了日本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2. 教育与技术创新日本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和技术创新。
战后,日本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科技能力。
同时,日本企业也加大了对科研和技术开发的投入。
以丰田、本田、索尼等为代表的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推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赢得了全球市场的青睐。
3. 劳动文化与企业制度日本的劳动文化和企业制度在经济奇迹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日本企业以“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为特点,形成了员工对企业的高度忠诚感。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的历程(1945-200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战后经济恢复、经济高速发展、经济低速发展、长期经济停滞这四个阶段。
一、战后经济恢复阶段(1945-1955年)日本穷兵黩武,侵略亚洲、挑起太平洋战争的结果,不仅给亚洲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而且使国内军事经济畸形发展,国民经济疲惫不堪。
战争后期,由于美军的空袭,以东京为首,全国119个城市严重被炸被毁,到处都变成一片废墟和焦土。
尤其是广岛和长崎,更遭到了原子弹的毁灭性破坏。
与1934-1936年相比,1946年国民经济和生产能力的下降情况是:实际GNP 为62%,人均实际GNP为55%,人均实际个人消费为57%,制造业实际工资为30%(1947年),工矿业生产为31%,(其中煤炭53%、钢材10%、纺织品7%),农业生产为79%。
由于战败,对外贸易几乎完全中断了,与战前相比,1947年出口下降为7%,进口下降为14%。
尽管战后的经济恢复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曲折,但从总体上看,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1946-1951年度,经济增长率为9.9%,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22.8%;1951-1955年度,经济增长率为8.7%,其中工矿业生产增长率为11.3%。
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1955-1972年)日本经济在高速发展阶段有过三大景气时期,分别是神武景气、岩户景气和伊奘诺景气。
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8年6月):景气持续了31个月,实际经济增长率1956年度7.5%、1957年度7.8%,1958年降为6.2%。
岩户景气(1959年4月持续到1962年10月):景气持续42个月,1959、1960、1961年度的实际经济增长率也分别达到了9.4%、13.1%和11.9%,1962年降为8.6%。
伊奘诺景气(1965年11月-1970年7月):景气持续期间为57个月,1966-1970年度,实际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0.2%、11.1%、11.9%、12.0%、10.3%,1971年降为4.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
此时日本国内经济,政治均陷入极度混乱状态。
由于旧时经济体制告废,新的经济体制又未建立,生产停顿,失业人员剧增,生活必需品缺乏,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加之战争带来的巨额赔款及伤亡人员,日本濒临着绝境。
故有历史学家称这一时期的日本经济的特点是:“混乱和虚脱”。
在战争带来的无尽的灾难和战后的恶性通货膨胀的打击下,日本政府为了重建本国经济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为了解决无政府状态下的物资极度匮乏问题,日本政府公布了临时物资供应调整法,开始了非战争时期的国家直接经济统制。
主要内容:
1,物资统制。
1946年8月,在取得盟军总部的同意下,日本政府为实施统制经济成立了“经济安定本部”,同时制定了“临时物资供应调整法”,把250种生产资料的产品规定为统制物资。
2,资金统制。
当时资金的供应,主要是由政府出资的“复兴金融金库“提供的。
3,外贸统制。
战后初期到1949年的日本对外贸易,不准私人经营,实质上是在盟军管理下的“国营贸易”。
4,价格统制。
从1946年到1949年,日本实行价格统制。
二,战后初期通知经济的价格调整:
1,“金融紧急措施”,1946年3月的价格体系
“金融紧急措施”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点:(1)封锁存款。
(2)对封锁存款(现金)兑换。
(3)封锁事业资金的支付。
(4)日银劵的失效。
(5)新旧劵的兑换。
同时,日本在1946年3月,确立了“新物价体系”,其基本方针是:“合理地吃定大米及煤炭等的统制价格,采取降低生鲜食品及日用品等实际价格的措施,确立商品间的相互均衡的价格体系。
”
2.,1947年6月价格体系的形成
为了恢复生产,制止通货膨胀,日本政府于1946年12月开始实施对不同产业的“倾斜生产方式”。
1947年1月,由日本政府出资正式成立“复兴金融公库”。
同年3月,政府制定《产业资金贷方优先表》,对资金进行统一安排,以保证重点产业部门的需要。
这是战后初期日本最重要的一次价格体系调整。
它设立了以“安定带物资”为基軸的价格体系,采取积极政策,调整公定价格,使工业产品价格接近价值,以逐步取代黑市。
在流通领域里建立了大规模的公团机构,谋求进一步确立统制市场。
3,1948年6月的价格体系
1947年夏天以后,由于主食迟配的扩大,1947年11月提高了主食统制价格,使生活费很大的膨胀。
1948年5月,盟军总部决定价格补正方案,7月提出“经济稳定十原则”的指令。
三,对煤炭业实行“倾斜生产方式”的历史功绩
1,煤炭“倾斜生产方式”的出台
1946年5月以后,煤炭,钢铁,化学产品以及其他工业生产几乎陷入停顿状态。
日本的一份官方报告中指出:“生产不振最大原因,既不是设备不足,也不是劳动力不足,而是原料,煤炭,电力等不足造成的。
”因此,日本政府对煤炭的生产采取集中地倾斜政策,并以此为杠杆,作为错金生产水平提高的契机。
2,实施煤炭“倾斜生产方式”的政策措施
1,在贷款方面的优待。
2,大量增加价格补贴金。
3,在生产资料供应方面对煤炭业的优待。
4,优待煤炭工人。
四,在三次统制价格调整中的思想论争
1,石桥湛山的积极财政论
只要市场对产品的供应有需求,基本建设有必要,且能带来利润,银行就应大量投资,就不要怕财政有赤字。
2,在统制价格上的争论
在通知价格和自由市场的黑市价格并存时,黑市价格上涨时,统制价格要不要涨?
这个问题的讨论有利于国家统制价格和黑市价格的靠近,是消灭黑市价格的最重要的手段。
五,战后初期的经济民主改革
1,农地改革
(1)离村地主的全耕地与平均1公顷以上的在村地主的耕地,于两年间由政府强制购买,原则上卖给农户。
(2)政府收买农地的价格,按全国平均算,水田每10公亩760日元,旱地450日元。
2,劳动改革
盟军占领军总部认为,通过保证工人的权利,让工人得到待遇提高的实惠,便可以使工人转向军国主义。
而这时日本的终身雇佣在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中,是曾起过重要作用。
3,解散财阀与禁止垄断
(1)解散财阀总公司的核心——“持股公司”。
(2)排除财阀家族对企业的控制力。
(3)分散股票所有权。
4,排除集中。
六,从统制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措施
从1949年开始,日本政府逐步取消统制经济的措施,到1952年已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这一时期日本政府为了实现产业的“合理化”,采取了如下措施:
1,逐步取消物资统制。
2,取消价格补贴,废除公定价格。
3,放宽金融统制。
4,企业“合理化”的推进。
这样,日本在1952年最终完成了从统制经济到市场经济额转变,又经过上述产业“合理化”的浪潮,日本便开始为其经济的高速增长做准备。
这意味日本终于从战后的“混乱和虚脱”中走出来了,完成了战后的废墟重建。
(以上资料参考:孙执中的《荣衰论-战后日本经济史》)
战后日本的崛起除了日本政府采取的一些经济政策外,还得益于重视教育和重视人才的培养。
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曾经指出:“从明治以来,一直到今天,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比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
我很深刻地记得我初中时看到的一则小文章,讲的是:日本战后初期,有两个留学生到英国留学。
其中一个人割腹自杀,唯一的遗愿是希望同伴能将英国的先进的科技资料藏在他的尸体中,带回日本。
不管他们做的对或错,他们热爱祖国,希望祖国能很快强大的心都是值得我们敬仰的。
他们是那么的努力,那么的执着,那么的赤诚,为着国家不惜一切。
日本有这麽多这样的人,又怎么会不崛起呢?
日本人追求至善,精益求精。
在日本,人们始终不懈地追求效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即使是对螺丝刀这样简单的工具也毫不例外。
从设计到加工,无不精心考虑,仔细研究。
这种态度使得日本人做什么事都能做的很好,使日本很快的度过战后的危机,更好的把各种产业的发展推向高峰,最终使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从战后日本经济的重建,我们可以知道,要使经济迅速发展,首先政府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合理地引领国民进行经济发展。
其次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21世纪,就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人才是第一位。
只有在正确的领导下,并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使本国经济很好的发展。
其实,大国的崛起靠的就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
日本从明治就开始重视人才的培养,并不断向其他国家学习新的科学知识,引进先进技术,所以日本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在战争的废墟上重建了一个经济大国。
抛去那些民族仇恨,用公平的眼光去看,日本其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借鉴,去学习。
一个四面临海的岛国,一个资源极度贫乏的战败国,却是那么顽强不屈的屹立在世界经济的顶端。
那是多么伟大的倔强,又是那么坚持不懈的努力,执着的追求至善。
这些,似乎就是我们缺乏的。